本帖最后由 逝者如斯 于 2013-7-21 18:53 编辑
学号:3225 网名: 得分:77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律诗,并回答问题。(共10分)
和子由寒食
宋/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鵙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1.找出这首七律中的入声字。(4分)4分
食、月、不、忽
2.找出这首律诗中可以当做对联的句子。(6分)6分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二、阅读下面一副对联,并回答问题。(共20分)
看得梅花忘却月; 可怜人影不知香。 1.试为本联的每个字标出平仄。(14分)14分
看得梅花忘却月; 仄仄平平仄仄仄
可怜人影不知香。 仄平平仄仄平平
2.结合此联分析马蹄韵的特点。(6分)4分
马蹄韵的原理在于“平平仄仄两两交替”。先从单句看,上联出现三仄尾,虽然在联中没有限制,但也要尽量避免三仄尾,如果要符合马蹄韵的规则,可改成七言律双仄尾中的律诗格变成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首字为单仄,完全符合马蹄韵规则,是按双仄尾上联来对的。从整体看,上下联中第三字都是平,第五字都是仄,虽然没有相对,但按照对联有“一三五不论”之说,这也符合对联的平仄要求。
三、应对练习(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朔方老将风流在[集东坡句]
乡里儿童项领成[集杜甫句]集得还不错。7.5分。
2.旧壁新题怀古字
高堂低唱咏今诗 似为对而对了。7分。
3.千篇一律非佳作
异口同声赞好诗 好诗来得太突兀。6.5分。
4.奇花总在山深处
野鹤独行溪浅中 显出品格,不错。惜后面较涩。7.5分。
四、谈谈你对对联的“隔”与“合掌”的理解,500字以内。(共15分)9分。
一幅对联基本的要求有六要素,形对意联所要明确的就是联意的隔与不隔。隔的正确的叫法是隔意 ,就是说,是对句所表达的意义和出句所表达的意思没有关联性,甚至相差很远,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隔。对于这个定义,我们都明白,就是说对句和出句上下没有关联,甚至风马牛不相及。我认为,一幅联不仅需要时间和空间的高度统一的纵向思维,也需要时间和空间与上联不同的横向思维。关键看上下联在形象思维和事理逻辑思维上是否保持一致,并不一定要时空的高度集中,那样限制人们的思维,不利于对联的发展。 合掌,如两个手掌重合在一起,指上下联中内容词性雷同,平仄雷同,意义雷同,概念雷同。判断一个对联合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所用词语相似、所写事物相同;二是上下联意思相同,意象空间重叠。合掌有字面的合掌,有结构的合掌,也有意境的合掌,既然合掌是联病,在我们的写作中应该避免,但纵观历史上也有犯合掌的名联,所以合掌也不完全是一无是处。因此,能否在创作中运用合掌,关键看自己对诗词美学,对对联美学的理解,以及文字驾驭的能力而论。
五、根据所学知识,试分析五、七言对联声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说法的局限性,500字以内。(共15分)11分。 先说“一三五不论”: 五言:在平平平仄仄句型中,第3字不能不论,如果不论就变成三仄尾。在平平仄平仄句型中,第1字就不能不论。在平平仄仄平句型中,第1字不能不论,如果第1字用了仄声,就是犯孤平。为了避免孤平,必须在第3字补偿一个平声字,成为仄平平仄平句型,这种情况下第3字不能不论。在仄仄仄平平句型中,如果第3字不论,将变成仄仄平平平三平尾,这是对联的大忌。 七言: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第5字不能不论,如果不论就变成三仄尾。在仄仄平平仄平仄句型,第3字必须用平声,所以这种情况是第3字不能不论。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中,第3字不能不论,如果不论用了仄声,也是犯了孤平。为了避免孤平,必须在第5字补偿一个平声字,成为仄仄仄平平仄平句型,所以这种情况第5字不能不论。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型中,如果第5字不论,将变成平平仄仄平平平三平尾,这是对联的大忌。 再说“二四六分明”,五言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第四字并不一定是分明;七言特定格式仄仄平平仄平仄,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 由此可见,对联声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说法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