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对(30分)
出句:雅兴殊多偏怨柳(出句提供:飘萍浪子)
出句:雅兴殊多偏怨柳
对句:风情天顺不愁林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擢拜林聪为左佥都御史,命他前往山东赈饥。林聪不辞劳苦,驰赴饥情严重的郡县,开豪富粮仓以济饥民,全活145万人。回朝复命后,进右副都御史。天顺二年(1458年),林聪看到在当时的苛刑峻法之下冤狱屡有发生,遂上《乞缓重狱疏》,专题提出"秋后决"的主张:实行春判冬决制度,以延缓死刑执行期来进行死刑复核,使案中属以矜疑者得免死,以减少错杀。英宗纳其言,下诏曰:"每岁霜降后,三法司会同廷臣审录重囚,谓之朝审,遂为永制。
天,形: 1.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2.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副: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殊,形:1. 不同的﹑互异的。 2. 特别的﹑异常的。
副:1. 拚死﹑决死。 2. 非常﹑极﹑甚。 3. 犹﹑尚。
二、创作(30分)
命题:挽巴金
要求:原创,可自由发挥。
人民文学作家,百岁红尘,看尽流离颠沛兴邦立国;雾雨电、家春秋,翻译芸编,寒夜慈园随想录,均一时之选。
世代青年模范,万言墨笔,剖明图治励精创业守成;智仁勇、心灵性,蕲求真理,良辰美景构思图,共千里之行。
三、评论(40分)
材料:以下是清代名家彭玉麟的三幅作品(创意提供:杨柳困)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要求:自由发挥,鉴赏、评论、考据,都可,但不得蹈袭前人之论,必须自出机杼。字数在300字以上。
(一)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彭玉麟题且闲亭,取意忙里偷闲,在“芸芍斋”后。
小池波皱风三面;
仄平平仄平平仄
乱石崖围月一弯。
仄仄平平仄仄平
皱:动词,当挤压﹑收缩解。
形容词:脸上或皮肤因松弛而有折纹的;物体有折痕的。
围:动词,从四周拦挡、包拢;环绕;防守。
名词:四周、周边的大小长度;遮蔽用的布类;量词。
意境联,合律,工对,对偶修辞,正对。叙述法,意对,讲景,含境对,诗中有画,诗品绮丽风格幽雅,意象构图清晰,立旨简明偏能愈见清高,上下句连贯统一,表达完全更意犹未尽,让人闭上眼能映出画面有回味无穷之感,好象人立在池边而风就要吹到身上来一般,却抬头望见高处一轮弯月挂高岗,石乱深浅层次分明险峻挺拔中更增添一丝惊险般的钦赞。不失为一绝妙好联!
(二)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集句,上联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下联出自王勃滕王阁诗。
文献中见着的出处,声律指南:卷上,十一尤,枫叶荻花秋瑟瑟,闲云潭影日悠悠。“枫叶”句: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诗。“闲云”句: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是否出自彭玉麟首创有待商确。
荻花秋天抽紫色花穗。生长于水边或原野,与芦同类。荻花和红色的枫叶,都是秋天的代表景色。瑟瑟,形容风声。典引三国魏,刘桢赠从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云在天,潭在地,一俯一仰,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时节的感慨。
枫叶荻花秋瑟瑟;
平仄仄平平仄仄;
闲云潭影日悠悠。
平平平仄仄平平。
早期的对联格律——二十九种对,当句对(又称自对)各自在本句成对,然后再上下句成对,这叫“当句对”,也叫“自对”。例:“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的“小院”和“回廊”,“浴凫”与“飞鹭”各自当句成对,然后上下句成对。
合律,当句自对,虽然闲和潭为不完全工的偏正结构,但将两幅完整的句子合成一气,有如天然的集句,可谓一绝。意境联,写景写风月,意态高清雅谈恬淡,风格高古深幽,造境画面,镜头景观,不但已达成上下联为对立统一之要求,更以层次阐明心绪感触,炼字自然在无形之间完美表达藉景物以思时,进而一松一紧强烈反应时光与心情的压缩写照,令人有幽远轻扬抒发出无限的诗人情操,能启发读者心底里的共鸣,佳句。
(三)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左宗棠联集 挽刘武烈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左宗棠(1812-1885),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首领,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彭玉麟题江西省吴城全楚会馆
清·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刚直。湖南省衡阳人。湘军将领。
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联语既抒发了广阔而超脱的襟怀,也流露出对时局的隐忧。上联写出游子胸怀,作者离乡背井,四海为家,却感到“异地同临明月色”,颇有苏东坡《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意。下联感叹时世光景。吴城连接衡山、鄂州,“天涯都作比邻看”又化用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然而岁月沧桑,他日又将谁主沉浮?对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深沉的喟叹。“鄂渚”,即鄂州。《楚辞·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相传在今湖北省武汉黄鹄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改郢州[今武昌]为鄂州,即因渚而名。联语富于感情,对清王朝的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深沉的喟汉。语调舒婉,富于历史沧桑之感。
按:从文献中很难断定是彭玉麟或左宗棠谁的创作,不过看来都有引用就是。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联虽略宽,但因为长联,且都很工整,故属工对。正对,色:披洒艳丽的色彩,名词当动词用。看:对待,动词。整联意态雄伟,气势豪壮,对仗工整。符合马蹄韵,互成对,视觉摩写的修辞技巧映衬出远近殊离却心境一致的协调,无耐中找到心灵的寄托,情境上将无力感化腐朽为神奇变成契机,更有藉此产生出鼓舞士气自我勉励的动能,化重为轻,依无我到忘我,产生恬淡的清幽,充份发出写诗的联想力,借着文字的描述,在程度上作切割与取舍,不夸张却拥其实效,上联反衬下联对衬映造出同一之景像,心情上以清幽做出法,以和协当收尾,第一分句有设问之意图,第三分句有感慨之修辞,借第二分句的实景写出层次距离远近实景,连贯需与实的写境手法,用笔洗炼,充份把握住对联的工稳贴切新奇技巧,也写景、也写实、也抒情;也励志,更衬托出自面上宽怀大量天涯若比邻的宽大胸襟。好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 0:17:4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