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雪 发表于 2013-10-23 23:04
个见:公正性是一方面,除非有内幕时,能作为评委,水平,知识面多是公认的,感觉基本也没有太大问题,所占 ...
很赞同天下有雪老师的看法。对同一作品有不同的看法,见仁见智,褒贬各异是很正常的现象。实际上和公正与否是两码事。对一篇作品的评论是否公正,是评论者的主观意识,而对文章的不同看法,只是一种客观的观点。当然,主观意识能影响客观的观点,这也是不公正产生的源泉。 造成对文章评论不公正的原因有多方面,试用第一人称来阐述一下: 一、个人对作者的好恶所造成的不公正。 作者是我的好友、是我的小团体中的成员,是我所敬重的师长,我可能就要拔高一点。反之,作者和我有矛盾、我讨厌这位作者,有可能故意贬低。 二、个人对其他评论者的好恶所造成的不公正。 对作者也许我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但对一起参加评论的人员可能有一定的看法。我讨厌的的人说好的,我偏说坏、说不好的我偏支持。反之,我敬重的师长说好的,我也就跟风人云亦云了。 三、个人利益的躯使造成不公平。 这里所谓的个人利益的躯使,只能是间接的,如果是直接的,那就是人品问题,也触犯了刑法,也就不是一般公正不公正的问题了。所谓间接的利益,比如领导的指定、老板的授意、师长的嘱托、组织的安排等,有可能关系到我职位的升迁、岗位的变化、工资的增长;或许只是简单的情面难却。只好在限定的范围中选秀,对某些作品而言,也就无公平可言了。 四、有内幕造成的不公平。 “内幕”二字,范围很大,必无公平可言。如果我在其中,要想反对的话,被淘汰的必将是我。所有暗箱操作的比赛活动,必有不见光的内幕,不过只内幕中的人才知道所以然了。 除此以外,只要评论者心中无亏,即使在评论中明显有错,,也许是审题不严、也许是水平有限,也和公平无关。 同一篇作品排除所有不公正的现象后,也不可能有统一看法,拿题材来说吧,有人喜欢风花雪月,有人喜欢即时应景。喜欢风花雪月的认为诗情画意、美轮美奂;不喜欢的人认为空洞无物、无病呻吟。喜欢即时应景的认为言之有物, 针砭时弊;不喜欢的人认为缺少韵味,俗不可耐。在同一场合有这两类作品,评论者必将根据自己的喜欢而褒贬不同。 在此,我想到了一个名词:“红学家”,所谓红学家,是研究《红楼梦》的文学艺术价值,把红学作为一种事业推动和传播者的学者。近代以来,比较有名的有脂砚斋、畸笏叟、高鹗、程伟元、王国维、蔡元培、胡适、俞平伯、张爱玲、周汝昌、刘心武,周思源、冯其庸、蔡义江、李希凡、邓魁英、张俊、吕启祥、顾平旦、杜春耕、丁维忠,张庆善、卜键、孙玉明、沈治钧、曹立波,蒋国震等红学家,这里面不泛于有大教授、大作家。他们的观点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时至今日,连曹雪芹是否作者都成问题了,偶然他们也互相指责,你说他考证历史方法不科学,他说你否定历史是伪红学家,每一个红学家的观都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这其中又怎是一个“对”或“错”能说清呢。但不管怎样,《红楼梦》还是《红楼梦》,爱看的人继续看,不爱看的人仍然不看。 每个人的学科不同、经历不同、处境不同、爱好不同、年龄不同、理解不同、侧重点不同,对作品的评价必然不同。在排除不公平的因素、排除评论者确实水平太低的因素(论坛中也常组织一些初学者学习点评),每一个认真的评论,都是作者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对评论者也是。 妃子老师说得好,从技术层面去讨论。那就是二个问题,一是在我们可操作的范围内,在比赛中如何杜绝不公平现象。二是对同一作品的褒贬不一是否正常。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认为制定相对明细的比赛规则,公开评比过程,公开评论者褒贬的理由,是唯一的手段。但那也只是尽量做到相对公平而己。《擂动九洲》在“中秋诗联大赛”中采取的就是这一办法,不过也很难保证入选的作品一定比未入选的作品更优秀,但能但证入选的必是比较优秀的作品。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在上面我己表达了观点,那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不过我认为在评论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不要以老师批改学生作业的态度去评价作品。 二、要换位思考,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作品,这样的评论更能贴近作品。 三、用词文明,多些理论性的分析,避免使用贬义词。 四、当观点不同时,避免互相指责,通过作品的分析各自表述,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作为作者,要虚心,要自信。虽然说“文无第一”,但文章确有好坏之分,一篇好作品必然会赢得更多人的好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开心创作最重要。
太唐帝国论坛坛主李世明组织各朝诗人对刘禹锡的“自古悲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进行点评。 杨万里说,好意境,“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辛弃疾说,不见得吧,“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秋瑾说,完全错误,君不见,“秋风秋雨愁煞人。”
苏轼说,我认为是好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玉说,我比较同意秋瑾的看法,“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李白说:这有什么好争的,喝酒,“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杜甫说,秋天有什么好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牧说,秋天伤感居多呀,“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李璟说,完全正确,“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李商隐说,我也有同感,“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柳永说,是啊,“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点评仍在进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