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相逢未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二期学员相逢未来诗词毕业证申请帖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主题
9

424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7064
经验
27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11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7-6 12:52 | 只看该作者

21楼:所有中调作业(必须完成)
         
《苏幕遮 忆故人》
白婚纱,红毯地。喜气盈堂,堂上琴声醉。
出嫁娇儿今面对。满坐亲朋,父在人间外。

叹无常,兄早逝。酒入愁肠,化作涓涓泪。
欣慰妻儿刚婿萃,莫挂凡尘,含笑天庭睡。


《苏幕遮 初冬》
雨连天,风动地。雾色连波,波上林微翠。
山岭生烟天溢泪,湿了双眸,惹痛丝丝坠。

短相逢,伤旅思。雨幕无边,更识愁滋味。
淡酒一杯常饮醉。何日故乡,同赏红枫媚。

《蝶恋花  同学》
道似羊肠山似虎。春去秋来,笑语传庠序。
班换轮回三到五,无猜岁月情如许。
四十年间风又雨。巨变煤城,犹剩人思绪。
富也贫耶何足语,情深学友传千古。


《蝶恋花 送别》
炉上酒香香万缕。香笼怀光,相照私私语。
门外柳枝飞叶舞,随风吹散归何处。
莫说别来心寄许。也做无情,勿惹愁人苦。
醉眼问君还去否?夜寒霎起潇潇雨。

《行香子》自选 、

旧岁龙辞,新岁梅开。
更欢欣、瑞雪相偕。
喧尘远去,仙境重来。
得园中香,雪中静,醉中呆。
何妨旧事,酒兑诗裁。
任风霜、饰发镶钗。
青丝易绾,拙语难猜。
拟醉同行,闲同享,梦同栽。

         
《行香子 拾翠》
芳草青青,丽日融融。
行经处、柳绿桃红。
鱼翻藻碧,燕舞春浓。
见水涟漪,人熙攘, 物葱茏。
物华季唤,枝摇亭映。
小桥逢、笑靥春风。
相携白发,追戏黄童。
似蝶儿翩,莺儿巧,燕儿聪。

《风入松 飘雪》
满天飞絮静无声,飘舞轻盈。
叶肥剔透枝桠挂,似花开,树树峥嵘。
天地茫茫日暗,江河渺渺心明.
伤心人雪里徐行,泪眼如酲.
前尘往事回肠断,到如今,幻梦方醒。
两袖雪封尘净,一梅雪伴芳馨。

《风入松团圆》
新年巳近急收藏。
早备行囊。
大红灯饰街头挂。风中摇、更念家乡。
假日钟声敲响,远征汽笛欢扬。
逢年过节倍心慌。
道尽凄凉。
求生存只身乡外。心期久、相聚飞觞。
慢道雄关难阻,高山明月同行。

《破阵子 雨碎江南》

冷雨蒙蒙岸柳,凄风阵阵江舟。天泪长流南国碎,举目春来只见忧。悲伤水照流。
远水青山隔断,亲娘浊泪难留。一夜不醒成永远,万唤千呼不应求。苍天雨不休。


破阵子—忆携亡母<左家山>溪边垂钓

碧水环村流翠,黄莺隔叶欢鸣。
最忆溪边垂钓影,学叫莺歌似小生。
青山回笑声。
昨日风光依旧,此时心境何曾。
又见踏青时节至,梦想相牵共起程。
怎堪独自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主题
9

424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7064
经验
27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11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7-6 13:01 | 只看该作者
22楼:所有长调作业(必须完成)         

满庭芳

杨柳依依,李花灿灿。莺歌燕舞新晴。
丛峦流翠,碧水小桥横。
夜雨群芳如醒,窝居久、不暗春明。
谢晨鸟,窗前邀唤,芳径喜同行。

春光仍依旧,山花有信,夜梦无情.
可怜见,满怀懊悔难平。
欲赋相思无寄,向谁诉,春水盈盈.
天边处,残阳如血,任杜宇嘶声。


《满庭芳 踏青》
和煦春风,芬芳村野。绿茵随处羊牛。
无人渡口,自渡水争舟。
痴语呢喃模样,最难忘、笑靥娇羞。
曾经是、山盟海誓,相约百年秋。

奈何。天不助,一江春水,自顾东流。
又春暖花开,思绪难收。
但愿天涯春早,心系处、暖意悠悠。
千千结,凝成一曲,让落日心惆。

《八声甘州 春思》
对春光雨露饰河山,芬芳透鲜流。
见炊烟燎绕,乡村兴旺,喜气盈楼。
是处花红耀眼,点翠鸟声悠。
忽醒山河色,一样骄柔。

不忍沉于旧事,拂春光美意,空负郊游。
叹人生一世,似草木春秋.
想时光、匆匆如逝,憾年年、梦似水浮沤.
争知我、少年痴妄。闲惹春愁。


《八声甘州 柳絮飘零》
见飘飘柳絮洒江天,一片白无休。
纵风香扑鼻,花儿迷眼,衣角搓揉。
是处斜阳映水,苒苒物华羞。
惟有青山在,默语观愁。

不忍伤悲柳岸,睹飞花飘散,思绪难收。
叹春华如是,何苦不停留。
想家人、梦中期望,有几回、同梦那方舟。
春堤上、倚斜阳处。悔意悠悠。

  

《满江红》

春雨绵绵,烟柳淡、江边沉寂。
暮色中、絮飞花乱,鸟藏声匿。
舟上谁人吹短笛,栏前独自犹寻迹。
遣心思、当此念春残,空悲戚。

繁枝颤,风瑟瑟。
春水逝,波光急。
绕鳝鱼洲畔,状元楼立。
雄伟卓卓成标示,尊贤励志成常习。
勿伤感、顺四季轮回,争朝夕。


   修改《满江红》自选
《满江红,江边有思》/相逢未来

春雨绵绵,柳烟淡、江边沉寂。
暮色渐、絮飞花乱,燕藏莺匿。
舟上谁人吹短笛,声声犹惹心思忆。
遣忧伤、当此盼轮回,相逢惜。

繁枝颤,风瑟瑟。
春水逝,波光急。
绕鳝鱼洲畔,状元楼立。
逝者斯呼成榜样,尊贤励志温常习。
勿等闲、顺变壮前行,争朝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主题
9

424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7064
经验
27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11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7-6 13:13 | 只看该作者
23楼:所有综合作业(必须完成)
         
《五律暮春》
一夜催花雨,红香满地荣。
莲池多色彩,竹径几莺声。
日出波光艳,春归柳色清。
匆匆春又去,过眼雾烟生。

《木兰花》题目自拟
柳岸独行天欲暮,愁望飞花泥泞路。
春又去,岁添增。绿云凌乱风起舞。

鸿雁一去无消息。花落无端连泪滴。
天涯何日是归期,梦中可把家乡觅.

《七律》山水诗题目自拟
《七律张家界大峡谷》
莽莽苍山薄雾连,茫茫细雨探奇渊。
腾云一线天梯下,飞瀑三千石壁悬。
栈道风清心涤净,溪琴耳悦浪争妍。
张家独占春光美,世界扬名不用宣

《相见欢》内容自定
《相见欢》应同学相邀军营访友感别离.
青山静鸟儿喧,柳依辕。欢见儿时玩伴、梦终圆。          
月亏满,川集散。奈何天。但愿天长人寿、共婵娟。

《七绝》田园诗
清和陌上翠波连,白鹭黄牛软缎田。
惟有山乡纯朴素,心灵涤净自延年。

《醉花阴》题目自拟
《醉花阴 荼蘼花 》
红袖漫抒青萝覆,
旋转攀小屋,
秀丽朵儿欣,那顾春残,花事依然逐。

碧波倒映娇羞速。
艳丽期相掬。
无语醉花阴,远岫斜阳,都晓花心曲。

初夏(五律或七律)
《五律初夏郊游》
春度新荷翠,池塘蛙鼓重。
蔷薇红艳艳,水稻绿茸茸。
莫道芳菲尽,邀来兴致浓。
薰风人愜意,笑面赛芙蓉。

《醉花阴》题目自拟
一帘梅雨淋疏木,
荷红穿丛绿。
人在小楼中,欲赋闲愁,愁被眼前覆。

小楼日夜薰风曲。
闲捧诗词读。
日晒雨淋荷,玉洁冰清,湿了窗前目。

《五绝》题目自拟
五绝 盛夏
清泉山涧绕,明月峪中柔。
鸟静萤欢戏,寻幽忘返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主题
9

424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7064
经验
27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11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7-6 14: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相逢未来 于 2014-7-6 15:32 编辑

24楼:所有七律作业(仅作参考)
         
《秋野》
秋野天高洒暖阳,风凉气爽桂花香。
荷花枯萎鱼追戏,木叶飘零草渐黄。
四季循环来复去,一年往返长还荒。
人生吟叹不如艾,春讯吹临又见昌。

《枫桥》
日落西山水面羞,枫林似火小桥悠。
田间稻穗丰收望,水里鲢鱼欢快游。
暮起蛩鸣风渐冷,月升鸟静径还幽
岸边不见当年影,留下孤心一段愁。

《月夜有怀》
月朗星稀小陌寒,风微鸟静野花残。
水中倒影清晰见,镜面高楼栉比繁。
不慕青云攀桂殿,闲瞧绿柳戏银盘。
多年辛苦匆忙过,美景良宸梦里看。

《七律 溪亭晚照》
八角溪亭傍岸悠,夕阳西去面含羞。   
长流碧水浮云影,远眺青山恋晚秋。    
薄暮侵临风渐冷,流萤飞越径还幽。
渔歌何处欢声起, 湾道飘来一叶舟.


         《七律 初冬》
     秋去冬来雁迹藏, 枯枝落叶一窗霜.
     朔风凛凛拥胳紧, 细雨茫茫履步遑。
  日短天寒匆暮色,夜长矜冷梦家乡。  
     门前老树潇箫景,翘盼风中白发娘。


读《积雨辋川庄作》
I09相逢未来作业:

一、简述精读的要求。
精读就是更细的读。这是学习写诗的人的必修课。通过精读,学习诗作者的写作技巧,掌握写诗的基本规律和技法。怎么精读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诗的格式
格律诗的格式有四种,先要查一查,学习作者对格式、平仄、格律的掌控,避免孤平、三仄尾、三平尾的发生。
2、学用韵
韵是格律诗的主要特征,查一查它是平水韵中的第几部韵,韵字重不重,韵字的词性是否单一,有无撞韵现象。
3、学起承转合的技巧
起承转合四个层次是怎样交待地清清楚楚。学习各步骤是怎样明显区别于其他步骤的;各句(各联)是怎样完成了不同的任务。
4、学紧扣主题,景情一致
诗的整体是怎样紧扣主题(题目)的,写景、抒情是怎样围绕主题展开的。
5、学各句的衔接
联与联之间是怎样紧密衔接的,每联的前分句跟后分句之间是怎样紧密衔接的。
6、学起句(首联)
起句是怎样起的,特点是什么,好在那里。
7、学承句(颔联)
承句是怎样扩展起句的主题,怎样对偶的,承联的后分句怎样给转句做铺垫。承句中名词的位置是怎样安排的。
8、学转句(颈联)
转句是怎样紧扣主题相对于起承起到了转变的作用。和承联是怎样衔接的。怎样对偶的。转句中名词的位置是怎样安排的。
9、学合句(尾联)
合句是怎样在引领的基础上,结合扩展、转变,做的总结。合句是怎样比的。合联前分句是怎样收住前6句的,并为后分句做铺垫的;合句后分句是怎样做到笔尽意不尽的。
10、学精彩句子
一首诗 句句精彩是精品,几句精彩是上品,一句精彩是成品,无一精彩是废品。精彩的句子要记,句句精彩要背。


二、精读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


1、学诗的格式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字有:迟,菑,鹂,葵,疑,押上平四支韵。
此诗是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无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现象。
2、学用韵
这首诗押《平水韵》上平四支韵(迟,菑,鹂,葵,疑)。无重韵,无撞韵。韵的辞性不单一,有形容词(迟)、动词(疑)、名词(菑,鹂,葵)。
3、学起承转合的技巧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时间、地点、景象兴起)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颔联写自然景色(承接),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颈联(从景转到自身)“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不啻天壤云泥。   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诗人自谓。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紧密相连,句句精彩。
4、学紧扣主题,景情一致。
诗的整体紧扣主题积雨辋川庄,写景、抒情。从视觉到听觉,从人物到自然景观,从景转到自身,到抒发自己的感情,很流畅,看到诗就如看到了一副很美的图画。诗人隐居山林,看破俗世,甘于平淡。全诗,烟火,藜黍,东菑,水田无不透着田家的平淡,白鹭,黄鹂,朝槿,露葵无不透着山中的静谧安然。景情完全一致,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5、学各句的衔接
王维的这首诗衔接的很紧密,起句从高处看烟火转到农家炊煮,衔接自然,从炊煮再把镜头移向田埂。为承句做好铺垫,承句的水田正好衔接起句的东菑。承句从视觉到听觉上进一步的拓展。从黄鹂的歌声过渡到山中的诗人自然不着痕迹。合句的野老正好衔接并点明了转句中山中习静和素食长斋的主人翁就是诗人。而后拓开一笔表述了自己享受隐居与人无争的心态。
6、学起句(首联)
起句: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看似白描但并不是简单的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而是经过诗人过滤染上了彩明的主观色彩从而很好的为下面的抒情服务。因为连日阴雨使得空气潮湿,炊烟缓缓上升,农妇们正在家里做饭送给田头劳作的家人。起句景兴起。
    7、学承句(颔联)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承句承接起句扩展写景,对仗工整。漠漠水田=阴阴夏木、飞=啭、白鹭=黄鹂。景由平地转到山上为转句做好铺垫。承句中名词的位置:前分句3、4、7。后分句3、4、7.
8、学转句(颈联)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转句在前两句写景的基础上转为主观抒情。转句对仗工整。松下=山中,观=折、露葵=朝槿,描写了诗人看淡世事清心寡欲的心境,为合句进一步表明心志做铺垫。转句中名词的位置安排的前分句:1、2、6、7。下分句1、2、6、7.
9、学合句(尾联)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通过前面景情的表述自然无痕的来到合句,我已忘记心机悠然自得于山林之乐也。
末联连用两典:一是《庄子·寓言》载的阳子居学道归来后客人不再让座,却与之争座。说明诗人与村夫野老打成一片了。二是《列子·皇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亲近,互不猜疑每日有百来只与他相游。一天,他父亲要他把海鸥抓回家去,他再到海边时,鸥鸟都在天上飞舞、不肯停下。说明心术不正,就破坏了他与鸥鸟的关系。两典正反结合,抒写了诗人淡泊的心志。用典结做到了笔尽意不尽。

10、学音节的正确读法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1、学精彩句子
这首诗句句精彩,无论是写景或抒情、描写转神到位,特别是承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最为精彩且也争议颇多。无论是从视觉到听觉的转换描写,还是从白鹭到黄鹂色彩上的搭配。远近高低就如同一幅山野画一般。可谓“诗中有画”美哉!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主题
9

424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7064
经验
27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11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7-6 14:08 | 只看该作者
升级

小渔村第十二期基础一年级升级考试题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答:第一讲有三个内容。
一)学诗要有诗心,有一颗痴迷古诗词的心,好好体会唐诗宋词的悠然之境,古典风情。为诗词优美隽永的篇章痴迷。
二)、律诗的基础知识(七律)
律诗就是格律诗,在句数、句式、平仄、对偶、押韵等方面都有一系列规定或要求,是区别于古风等类的诗。格律--格式,包括:平仄、 粘 、对、 替、 字数 、对仗、 押韵、 起承转合。律——韵律、声律、音律 。
1)平仄、四声: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是指四声中的阴平、阳平二声。仄: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由于入声调特点是 发音短促,因此在一首诗里面 入声字不可多,不然读起来影响诗词朗诵的美感。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平仄交替诗词读起来才有美感。
2)律诗的粘、对、替。
粘:就是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2 4 6位置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反之为失粘。
对:就是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的2 4 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相同位置字的相反。这就是“对”反之为失对。
替:就是一个句中的平仄相交替,如:平平仄仄仄平平 2、4、6字位置是平仄平交替的,如果写成:平平仄或仄仄平,就是失替。
三)、《平水韵》 也叫《诗韵》 共有一百零六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十七韵。《平水韵》是律诗的标准韵书。

第二讲继续七律的基础知识,有四个内容。
1)起:律诗的第一句第二个字是平就是平起。律诗的第一句第二个字是仄就是仄起。
2)收:律诗的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就是平收。律诗的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就是仄收。
3)入韵:律诗的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就是入韵。律诗的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就是不入韵。
4)格式:四种格式:
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括号的平仄表示 可平可仄。

第三讲有三个内容
1)七律常用的两种格式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2)孤平--如果句式中除去韵字只有一个平时就是孤平。(两仄夹一平。)如仄仄仄平仄仄平。孤平为律诗的大忌之一,七言的第三字绝不可将平通融为仄,那样就成了孤平句。
拗救--在律诗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凡是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拗字”拗了就必须救,我们把其称为拗救。
本句拗救:例仄仄平平仄仄平,如第三个字一定要用仄声字:仄仄仄平仄仄平(孤平句),那么就把第五个字改为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孤平拗救)。
对句拗救:例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拗时就在对句的第五个字用一个平声字来救,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种是大拗必救)。
          例出句:平平仄仄仄平仄时,对句就用仄仄平平平仄平(这种是小拗,可救可不救).
3)七律的三仄尾和三平尾,在七律的句子中,如果出现了仄仄平平仄仄仄或者平平仄仄平平平的句子,我们就叫它三仄尾,三平尾。是律诗的大忌,也是要避免的。

第四讲有三个内容
1)关于“韵”的一些概念,格律诗都要压韵,押韵能够令诗读起来优美 。押韵,最早起源于《诗经》,自《诗经》以后押韵在诗中的运用被广泛继承。在众多的韵书中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是指从宋朝到现代 穿越了八百年的历史,国内国外皆在使用的《平水韵》。 《平水韵》是《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的简称。为什么简称平水韵:1,它最早刊行于山西平水2,它是平水人刘渊撰写的。《平水韵》是统一的标准,有106个韵部。律诗的押韵,无论是律句还是绝句,都必须压平水韵。也就是《平水韵》中的上平和下平部分。
2)对偶:对偶也叫对仗,是一种修辞格。是指一联诗中的 出句与对句 句法结构一致,而处于同一位置的 词语词性相当。如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最好不要物对物、人对人、时间对时间、空间对空间,这样没变化,不生动,要从不同角度去描写。

3)七律音节的划分如下: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各一拍。例:
秋  刘长卿(唐)

晚节/逢君/趣/道/深,结茅/栽树/近/东/林。
吾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遂/发/心。
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里/动/寒/砧。
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第五讲有两大内容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律诗最基本的骨架就是起、承、转、合。起:就是开始。承:就是承接 。转:就是转折、深入。合:就是总结。承句和转句都是必须对偶的,而起句和合句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 。起句如果对偶也叫首联,合句如果对偶也叫尾联,所以我们一般用起句、承句、转句、合句来称呼律诗的四句。这四句也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起承转合的作用
起:引领的作用(引领,是引领主题。)
承:扩展的作用(扩展,是扩展主题。)
转:转变的作用(转变,是紧扣主题。)
合:总结的作用(总结,是在引领的基础上,结合扩展、转变,做一个总结。)
2、起承转合的特点:格律诗中起承转合的特点是: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一首诗的起承转合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能隔离分裂。起承转合四步是连续的,渐进的,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更不能颠倒:起和承之间,承和转之间,转和合之间,都要衔接紧密,不可断裂。承句不能代替起句  转句不能代替承句  合句不能代替转句  要各自独立。
二)、什么叫赋、比、兴?
赋:就是直言其事,如同我们所说的大白话,“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就是比喻,此物如同彼物。
兴:是渲染和烘托,简单的说就是创造意境,就是触景生情,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看到月,使人思乡。看到花,使人想到美人,想写思乡先写月、想写美人先写花这就是兴起。
“赋”和“比”都是诗歌中【不只是律诗】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二、对联(30分)
答: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
   对句:何时故里咏荷花(相逢未来)
   对句:归来双节见亲朋(相逢未来)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
      对句:酒到酣时见性情(相逢未来)
本帖最后由 相逢未来 于 2012-12-5 23:35 编辑


I09相逢未来
小渔村第十二期基础二年级升级考试题

一、以下列景点之一为题,写一首七律。
1、香山  2、会稽山兰亭  3、绍兴沈园  4、西湖  5、秦淮河  6、长城  
7、泰山  8、西塘(或水乡周庄) 9、丝绸之路  10、茶马古道
(注:写之前先在网上查相关资料)

《西塘》
三月青枝欲滴鲜,  江南石巷小桥牵。
鸟声唧唧清晨闹,棹息吱吱碧浪涟。
拂面香风斟醉我,动容景色胜如仙。
不如绘得此乡景,带去家中与子研。

二、要求按照下列十条分析自己的诗。
1、标出平仄,指出接近那种标准格式。
答:平仄如下:
三月青枝欲滴鲜,江南石巷小桥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鸟声唧唧清晨闹,棹息吱吱碧浪涟。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拂面香风斟醉我,动容景色胜如仙。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不如绘得此乡景,带去家中与子研。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是一首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七律,接近仄仄平平仄仄平格式
2、指出韵字的阴平阳平及比例,要求比例接近2:2或2:3。特别是颔联与颈联的韵字要求是阴平与阳平交替。
答:韵字阴平阳平比例:3:2.(比例反了,要改)颔联与颈联的韵字是阴平与阳平交替。
3、首字的平仄及比例,要求接近4:4或5:3。
答:平仄比例1:7。(比例严重失调,要重写)
4、第3、5、7句尾字,尽量分别使用上、去、入声,不要使用同一种。同一种叫三上尾,要尽量避免。
答:3、5、7尾字:去、上、上,没有三上尾。
5、不允许三平尾、三仄尾。
答:没有三平尾,三仄尾。
6、每句最后三字不要用固定词组。
答:每句最后三字没用固定词组。
7、标出两对偶句中各词的词性。颔联与颈联的前两字如果词性一样,叫四重头,必须避免。
答:鸟声唧唧清晨闹,棹息吱吱碧浪涟。
      名名象象形名动,名名象象形名动。
      拂面香风斟醉我,动容景色胜如仙。
     动名形名动动代,动名形名动动形。
颔联与颈联的前两字名名=名名,动名=动名。
8、使用上景下情的写法。
答:是使用上景下情的写法。
9、四联是否做到起承转合,衔接有无断裂。
答:首句景起,交待时间地点,紧扣主题,心情愉快引领主题。颔联承接扩展主题,继续写景,同时为颈联作好铺垫。颈联转到自己,抒情。第七句想收住前六句,好象不理想,起承转合有基本意思。衔接不紧密。共写了五首,这首还算好一点,老师说的好清楚,自己不会运用。
10、合句要求以景结。
答:合句没用景结不合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主题
9

424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7064
经验
27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11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7-6 15: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相逢未来 于 2014-7-6 16:04 编辑

26楼:所有七绝作业(仅作参考)        

《七绝初夏》
一帘梅雨绿荷鲜,池满沟盈苇草连
好似水乡湖泽景,纷飞思绪玉澜牵.

《七绝陶然亭》
都中一胜古陶然,引得骚人咏叹颠。
可幸观音慈万物,园边让尔坐参禅。

《七绝古藤书屋》
掩映青萝花嵌台,书香溢外蝶徘徊.
春风不解颜如玉,挤下藤花入韵来.


《七绝 暮春》
柳絮风中点点悲,繁花落尽奈相追。
春华昔日今何在,一抹晚霞西岫垂。

《游记》
莫莫乌江染夕烟,桃红柳翠弄渔船。
得闲回望城门渺,尘土飞扬水那边


《七绝送别》
青芒叠翠玉兰香,相伴常游岁月详.
此日岭南辞故友,凝神两轨那么长.
《七绝初夏》
一帘梅雨绿荷鲜,池满沟盈苇草连
好似水乡湖泽景,纷飞思绪玉澜牵.

《七绝 鹧鸪声里问斜阳》
落日余辉照水长,孤舟渐渺鹧声扬。
天涯只影谁相问,远水空山暮色藏.        
《七绝咏荷》
翠碟承珠嵌碧池,朱毫沾露写清诗.
芳心舒卷任由性,不染尘埃频举枝。

《七绝 端午》
门眉又挂艾菖蒿,江上龙舟竟水涛。
天问声声犹在耳,谁人不赞屈文豪.

《七绝 山亭夏日》
翘角红亭绿色藏,荫幽蔽日鸟声扬。
阑前蝴蝶双飞戏, 掩笑当年小鹿遑.

《七绝 雾》
薄纱轻舞壑林间,旭日蒙胧花失颜。
飘渺虚无疑出路, 风清荡漾水声潺.

《七绝,无题》
一径清辉数点萤,满湖淡影几多星。
凉风难掩蛙声鼎,相诉烦忧谁愿听
《七绝,小别东莞》
满园滴翠玉兰香,串串葡萄上架藏。
最忆当年作莞客,荒山野鹤目惊荒。

暑假作业
《七绝,立秋梦雨》
宿雨长沙绿色新,凉风拂面路无尘。
园中草木停焦渴。原是梦中秋意濒。

《七绝都江堰泥石流》
连天暴雨撼成都,地动山流梦未苏.
一去休闲尘世了,撕声恸切见妻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主题
9

424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7064
经验
27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11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7-6 16:02 | 只看该作者


25楼:所有五律作业(仅作参考)

《寒江趣闻》
北风呼啸冷,冰雪固河滩。
舟困江中憩,家于水面盘。
不知无有米,可否是为难。
但见渔歌起,孤帆已过湍。

《五律 空山古寺》

僻地苔鲜绿,深山古寺悠。
竹丛鹂鸟啭,松下碧泉流。
看粉墙残殿,寻青磬暮楼。
世间清静角,僧者坐禅修.

《五律 小渔村》
惠州南海岸,五月小渔村。
夜至狂风作,晨看碧浪翻。
长滩沙细白,阔海水无垠。
承载行匆客,玩皮喜戏喧。

《五律 平沙落雁》
秋日东洲岛,平沙落雁繁。
在天飞一字,于水是双鸾。
不惧人间险,唯贪日下欢。
此中无国界,天地任盘桓.

《五律 红梅》题图
眼前梅一树,娇艳伴冰霜。
不虑严寒妒,只图暖讯扬。
相逢怜气息,离去诧衣香。
回首经由处,花红独自芳。

《五律 冬日暖阳》
冬日严寒久,欣然见暖阳.
雪融千里醒,冰润万株扬.
小草抬头探,雏禽扇翅翔.
有朋邀外聚,暖意沁茶香。

《五律 早春》
夜雨湿庭院,晴催草木生。
和风开柳眼,淑气诱莺声
久困严寒苦,初尝乍暖情
春回多喜悦,万物待繁荣。

《五律 桃花》
占断春光艳,疑燃烂漫开。
亭亭如约立,款款似仙来。
妩媚刘郎眷,芳菲世俗催。
一场风雨过,归寂落青苔。

《五律初夏郊游》
春度新荷翠,池塘蛙鼓重。
蔷薇红艳艳,水稻绿茸茸。
莫道芳菲尽,邀来兴致浓。
薰风人愜意,笑面赛芙蓉。

《五律 柳》押灰韵
湖边垂自在,掩映饰亭台。
婀娜莺啼啭。风流燕剪裁。
无暇将俏显,先绿报春来。
唯恐折枝故,心思让我猜。

《五律 春游》
雨霁山流翠,晴和彩蝶飞。
垂杨迎紫燕,碧水照朱扉。
路转欢声溢,花奇艳色稀。
香风亲过客,无不忘时归。


《五律 翠屏清溪》下平七阳
霁日屏山翠,云蒸绘彩妆.
高天飞瀑下,幽涧幻兰香.
白鹭当空舞,红樱落寂藏.
清溪花点染,一意逐芬芳.

十二期三年级升级
I09相逢未来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
1、请说出五律中最常用的两种格式?
答: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2、承转句中的名词位置如何安排较好?
答:交错来要有动感,如果承句转句的名词有两个的话,两个名词尽量不要接的太近,中间要有动词或者形容词把他们隔开,画面才可以活起来 。

3、韵字的阴阳比例多少最为合适?尤其是中间两联韵字阴阳的安排?
答:2:2
承联和转联最好阴阳交替 .

4、如何写好五律八句都是景?
答:
收放结合,虚实结合 。
5、合句应该如何写?
答:
合句用比结。
(1)合句的比 比的不够 诗就逊色
(2)用情比 远不如用景比效果好 还可以情景交融的比 要叫读者的思维延伸到句号后面。。。
(3)合句千万别直白
     合句千万别写总结
     合句千万别打油凑字

二、请根据所给的景物写首五律(全景,景中暗含情),题目自拟。(75分)
《五律 渔舟唱晚》
日落群峦醉,摇舟晚唱还。
一江收景色,满眼美河山.
小曲随心出,欢声绕水弯.
逍遥多不事,远水寄情闲.
自评:
1、起承转合有无断裂。答:无。
2、首字平仄比例是多少?(最好是4:4或3:5)答:3:5。
3、整体是否扣题。答:基本扣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主题
9

424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7064
经验
27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11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7-6 16:06 | 只看该作者
先填满,慢慢修改,老师请谅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主题
9

424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7064
经验
27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11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0:26 | 只看该作者
二、写作特点:
山水诗,就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
和水要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但不论
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山
水,也就是 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的本来面目,当然,诗中的
山水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其他经过人工点缀的著名风景区,
以及城市近郊、宫苑或庄园的山水亦可入诗.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
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
山水诗 由谢灵运开创,脱胎于玄言诗.中国的绍兴 就是山水
诗的发祥地,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入诗
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
“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并且还加强了诗歌的艺术
技巧和表现力,更影响了一代诗风。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
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
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
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 一种新的自然审
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
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
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也
愈加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 寻求抚慰和解脱是最
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 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
致蔚然成风.
试述写作特点:
1,质实与空明 。
王绩的《夜还东溪》
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
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
王绩的诗《夜还东溪》,用语平淡,朴素自然,前二句写山径
难走,后二句写水路易还,去时的小心翼翼,归时的便捷痛快
,一堵一畅,形成强烈对比,耐人寻味。

王勃的《早春野望》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首二句已勾画出一幅漂亮的山水画。后二句再补上一个细节:
在这山水画中,有一乡村好去处,那里有杨柳飘舞,繁花盛开
,把江边凉亭映衬得让人看花了眼。好景致衬出好心情。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可谓景从眼入,情由心出,情景
相生,风韵天成。
孟浩然的《渡浙江问舟中人》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越中山水之秀美,诗人没有具体描写,却已尽从时时引领望天
末一句中包裹千姿万象,巧妙传出,这叫“外淡内丰,似枯实
腴”
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以一阵人语反衬寂静,以一抹余晖反衬幽暗,这就好比在大面
积的冷色画面上点缀一两笔暧色,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王维的《竹里馆》:
独坐幽皇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用自然、平淡的笔法勾勒一幅月夜幽林之景,及在其间安闲自
得弹琴长啸之人。这是一种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的艺术
手法。
由质实到空明,。诗人不再以客观摹写自然山水为目的,而是
使山水物象成为心灵的投影。静谧的氛围,是山水诗从质实到
空明的一个突出特点。
2、望景生情,景为情用。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的前二句写动见静。这个静全由“尽”“闲”两字带出。
后二句写独坐的神态和心境。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
诗人和敬亭山。此情、此景,更引入一层全“静”的意境。诗
人的思想情感静静地和自然景象融会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寂
静”的境界。

李白的《望木瓜山》
早起见日出,暮看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同样是寂静的意境,同样是独自面对一座青山,可因为境遇的
不同,看山的心态便有天地之别。同是看山,一个是相看不厌
,一个是看了更加心酸,可见景能生情,而情可易景。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笔一气奔放,痛快淋漓,神情激荡。原来,当时李白因永王
璘事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此诗即写于回家途中。从囚
徒变回良民,幸免一场灾劫,那种欢悦、那种宽慰、那种新生
的情感,借写湍急的长江水,奔流直下。李白是个天性高傲的
诗人,此时的他真想仰天长啸一声。
3,妙景与神韵
山水诗其实便是游览诗,游览山川而目有所见心有所得,吟诵
之便为山水诗。只凭耳目手足一历而能识山水之妙,则恐只得
其形而未能通其神也。
丁玑《游三清山》
三峰插天如芙蓉,晴云赤日行其中。                     
攀缘飞磴立峰顶,一鉴四海双眸空。
首句便描述三峰插天的景象,次句更以晴云赤日行其中突出其
山峰之高。有了这两句对山势形象的具体描绘,后两句便着重
写出攀登到峰顶时极目远眺的那种雄浑与苍茫的感觉。一鉴四
海双眸空,那当是多么辽阔宽广的视野啊。美感,快意,尽在
那雄浑苍茫的境界中。
戴叔伦的《题天柱山图》:
拔翠五云中,擎天不计功。
谁能凌绝顶?看取日升东。
天柱山擎天之神奇,自彩云中挺出碧绿身姿的秀丽。戴叔伦写
山水,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
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戴叔伦的《题稚川山水》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行人通常走在那里都有归家愁思,松下茅亭有“凉”的快意,
汀沙云树有“苍”的沉思,隔水青山有似曾相识的眷恋。着墨
不多,写意己浓,诗味耐人咀嚼。
韦应物的《西塞山》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
岚横秋寒雄,地束惊流满。
此处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仅廖廖二十字,便写尽西塞山的雄
奇、险要。

4,不同视角。
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呜。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写春游西涧所见风景:寂寞的涧边幽草,树丛里鸣叫的小鸟,
已是傍晚时分,突而其来的暴雨让正来潮的涧水猛往上涨,空
无一人的渡船则在急流中飘浮打旋。全诗先静而后闹,静中有
闹(鸟鸣),闹中有静(舟横)。静而恬淡,闹还悠然。诗人写景
,淡描写意也好,浓笔泼彩也好,都有自己的爱好,都有自己
的取舍,都有自己的寄托。
孟郊的《洛桥晚望》: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诗人欣赏的是明月照积雪,一个平常的景,在诗人看来,冰初
结,人行绝,柳枝叶净,榆树枝秃,就在一片萧疏的洛城冬景
中,一个美妙迷人的景象被诗人挖掘出来了:冰清玉洁的明月
、白雪,交相辉映,灿然夺目。
袁中道《雪中望诸山》
青莲花间白莲开,万簇千攒入眼来。
别有销魂清艳处,水边雪里看红梅。
同样赞叹雪景山水之美,青莲是指未被冰雪覆盖的山峰,白莲
是指雪山。大抵完全被冰雪覆盖的山峰并不多,这就造成“青
莲花间白莲开”的景象。又因为云遮雾障,山峰忽隐忽现,便
有了“万簇千攒入眼来”的动感。此时,雪地里的红梅又点缀
着另一种壮丽的景观,而这一切又都倒映在清澈的江水里。当
你从水里欣赏这一番美景时,是足够让人销魂的了。
贾岛的《题安业县》:
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
宜是老禅遥指处,只堪图画不堪行。
笔下那还有山水之美呀,尽是崎岖不平的山径,除了山,还是
山。这够幽、够奇、够寒与瘦。可把这山峦迭障一山连接一山
的景象描绘成画,那也有动人之处,这便是只堪图画不堪行了
。不堪行,看似怨语,却是以怨为赏。倘若堪行,那里还有奇
趣?只堪图画不堪行,其实也当是观赏风景的一大实情。
由上述所介绍的各种观察角度不同写作手法不同的山水绝句,
可让我们得到这样的一些印象:山川景象的自然风光各有奇妙
之处,但须是经由诗人的“耳目手足一历之,而山水之妙始泄
”,此其一;景从眼入,情由心出,赏得景趣须是心态平和,
有好心情方看得好景致,此其二;自然景象之美与丑,不同的
观赏趣味会有不同的感受效果,当你将主体的意识赋予客体的
品性时,自然景象便有了活的灵魂。山水诗其实也是心灵的颂
歌。
5、怀古幽思
胡曾的《荆山》:
抱玉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
空山落日猿声叫,疑是荆人哭未休。
荆山即荆涂山,在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境内。相传为楚人卞和
釆玉处,故称卞和洞。春秋时楚人卞和伐薪于荆山得美玉,他
将此玉献给楚王,竟被砍去双脚,他抱着那块玉在荆山下哭了
三日三夜。显然,诗人在观赏荆山风景时想起了此段冤案,感
慨不已。一方面为卞和的不平遭遇深感痛惜,一方面为此种不
平遭遇可能还在不断地延续而略感悲哀,这是咏山水而兼怀古
的笔法。
释仲殊的《润州》
北固楼前一笛风,断云飞出建康宫。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
此诗前二句即由“一笛风”先将思古情愫抖出,再把这缕情愫
融化到即目风景之中。是先写情,再写景。
为南朝的覆灭为国家的兴亡生发一点幽古悲伤。这点悲伤无所
寄托,终于融化入蒙蒙细雨之中。 睹山水而怀古发幽思,更
多的是因了景象的变化而触景生情的。
刘长卿的《茱萸湾》:
荒凉野店绝,迢递人烟远。
苍苍古木中,多是隋家苑。
茱萸湾偏僻荒凉,野店绝迹,人烟稀少,道路不畅通。然而,
在萧森的古树林丛中,多有隋朝的宫苑显现,想当年是何等的
气派!此诗抒发的也是家国兴亡朝代更替美梦不常的感伤。
晚清丘逢甲的《九龙有感》
群峰迭翠倚楼间,一角颓云夕照殷。
忽忆去年春色里,九龙还是汉家山。
那种对家国兴亡的感伤便有切肤之痛了,丘逢甲是生于台湾的
爱国诗人,此诗作于《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割地赔款之痛令
诗人悲愤至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主题
9

424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7064
经验
27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11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0:28 | 只看该作者
6,大景与小景
山水诗之写景,是诗人欣赏山水景观有动于心而赋形于笔的

艺术再现。天地之大,山川之秀,景象之美,让人有夺于目、

有动于心者,当因人而异,这叫“境一而触境之人之心不一”

(清人叶燮语)。由于融境之心不一,有人善写大景,有人善写

小景、中小景。小景可以传神,而大景可以览势。大景之气魄

,便非小景所能传者。“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给人一

种空间无限、景象雄浑、物态苍茫的宏大气势,写大景也好,

写小景也好,只要是亲历其境触发真情而自然溢出者,能感动

诗人之心,便也能感动读者之心,先看写大景的。上举李白七

绝《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望庐山五老峰》,五绝

《杜凌》,戴叔伦五绝《题天柱山图》,孟郊七绝《洛桥晚望

》,朱德七绝《出太行》,都是写大景的典范。“两岸青山相

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群峰壁立太行头,天

险黄河一望收”,都是豪情万丈、气魄非凡的好诗句。
寇准的七绝《书河上亭壁》诗人在黄河岸上远望北方景象。从

河面到山峦,自近而远,黄河“波渺茫”而秋山“带夕阳”,

眼界宽阔,景象深远。而放眼之际,情思不断。字里行间,显

示诗人对广漠浩瀚的北方大地情深无限。“萧萧远树疏林外,

一半秋山带夕阳”。诗未读完,那脑海中已有雄浑而静穆的景

观浮现,可谓兴象深远而具象宛然。

7,一般景可以有非常情
山水自然风光的欣赏,山水风景诗篇的写作,最宜有一番闲情

逸致。心里宽松,眼界广大,胸怀壮阔,看到想到写出的景象

,便有一种清新的美,俊逸的美,和谐的美。

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诗的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江水呈现红绿不同颜色的景观。“铺

”极为形象。诗的后两句转而写夜里新月升空、秋露落地的景

象。“露似真珠”是俯首所察,“月似弓”是仰头所望,俯仰

之间尽显诗人一腔喜悦之心情。

8、奇特联想
山,尤其是高山,名山,通常都有拔地通天的气势,峻极万物

的雄伟,写出这种景象,便是常见诗篇。唐代一个不大出名的

诗人来鹄写的一首七绝《题庐山双剑峰》,却不但写出山的雄

伟和壮丽,有趣的是以山的景观启动奇特的联想:

      《题庐山双剑峰》
  倚天双剑古今闲,三尺高于四面山。
  若使火云烧得动,始应农器满人间。

    此诗先写出庐山双剑峰的巍峨挺立,悠然倚天,比周围的

山峰都要高出“三尺”。这三尺,正是剑身的长度。而此“双

剑”,正被一层层染上了夕阳红的云霞缠绕着,诗人全神贯注

地欣赏着眼前的这一景象,一时竟突发奇想:染红了的云团象

烈火,这烈火要是把“双剑”熔化了,那可制作出多少锄头镰

刀啊!正是这一奇思妙想,让他这首七绝从众多吟咏庐山的山

水诗中拔翠而出,卓立不凡。

宋梅圣俞诗中的泰山
  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配熔。
  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

     泰山日出是岱顶奇观之一,每当凌晨破晓前,站在日观

峰眺望东方,只见晨星隐没,鱼肚微露,接着,海平面上的云

海滚动,一缕晨曦透过云层照亮东方。这时天空由灰变黄,继

而呈现橙、紫、红瑰丽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层,则在光亮的照

耀下,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绮丽多姿的图案。旭日终于从云

层中露脸,阳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响忽隐忽现,闪烁不定,日

轮缓升时又受波峰、波谷推进的影响上下跳动,渐渐成圆形,

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尽染。泰山的日出,是一个神奇的

境界,那景象的美妙是笔墨难以形容的。而梅圣俞此诗捕捉到

泰山日出的几个关键环节,以“海水黄配熔”为晨曦初起天空

及海面色彩变化第一阶段;接着是旭日跃起“浴出车轮光”,

为第二阶段;当着朝阳已把金光洒满整个天空时,便是“随天

行无踪”。
9,写险峻奇崛

唐李郢《重游天台》

南国天台山水奇,石桥危险古来知。               
龙潭直下一百丈,谁见生公独坐时。

    浙江浙东的天台山,直让诗人称奇的是石桥。大凡名山多

见的无非是峻峰怪石奇云古树,“石桥危险古来知。”啊,原

来是奇在“危险”!而且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知道了。一座

天然石桥如苍龙耸脊横架天际,两条溪水汇合穿梁洞而出,从

40米高的峭壁直冲湛蓝的龙潭,真有“银汉倒垂双涧合,惊涛

怒起万山空”的气势。九百多年前,大书画家米芾初到石桥山

时,被眼前这景象惊呆了,于是写下“第一奇观”四个擘窠大

字。
    有人说这石桥本是一块天然直立的巨石,因被两溪汇合的

河水几千万年的冲击,竟冲出一个弓形的大窟窿来,而河水便

经此孔往龙潭直泻下去,成为一条数十丈高的飞瀑。当地民间

的传说更神奇,说是“罗汉把两条争着喝潭水的龙的舌头,拉

在一起,捺成一条桥”。 现代的科学家仔细考察后认为,这

座跨度达20余米世所罕见的花岗岩天生桥,是因独特的地质和

岩石力学等多种条件“巧合”在一起才得以形成的。科学揭开

了神秘的面纱,但这“巧合”便是造化的神奇之处。
    天工造桥,引出石梁飞瀑。正如宋人陈知柔诗句所说,“

巨石横空岂偶然,万雷奔壑有飞泉”,如此壮观,确属奇观,

而尽出自然。
10、山与僧

清代诗人万寿祺咏五台山的一首绝句落笔便写寺庙,但含蓄而

有深味。其诗题为《西峰》,诗文曰:

                 西峰上方处,台殿隐蒙茏。

                 远盘秋山里,清猿古木中。

在这里,盘声与猿声,构成了五台山一曲智慧和善行相伴的清

幽主调。而前两句的视象与后两句的听觉融汇在一起,揭示了

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的特色,言简意丰,含味极远。

                唐殷文圭《楼上看九华》:

              九杂连云势欲腾,鸟飞难到最高层。

              谁家写在屏风上?崖上松间尽是僧。

    此诗前二句写出九华山高耸入云的雄伟身姿、奔腾飞动的

磅礡气势及鸟飞不到极顶、人更难攀上峰尖的境况。这里的“

九杂”指九华山各式各样的山峰,一共有九十九座。有趣的是

,有如此众多山峰的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唐代李白与隐居此山

的诗人高霁游览此山时,以“按图征名,无所依据”,遂“削

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

九华山乃由此得名。九华山寺院规模之大,不是身历其境,决

难想象。当然在殷文圭写此诗时,号称九华四大丛林的寺院群

还没有出现,但在鸟都绝迹的九华山上,僧人早已在山中安家

落户。诗的后二句用设问的手法,顺势牵羊地道出“崖上松间

尽是僧”的景象,这也正是九华山的最大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主题
9

424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7064
经验
27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11
31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0:30 | 只看该作者
11、名、实、巧思
宋潘阆《九华山》,却从九华山的名与实挖出巧思,尔后再

精选一个画面刻画其独特景观。其诗曰:

               将齐华岳犹多六,若并巫山又欠三。

               好是雨余江上望,白云堆里泼浓蓝。

前两句看似把玩数字游戏,其实别有一番巧思。九华山峰如莲

花怒放于云表之上,这种“奇峰一见惊魂魄”的气势颇似华山

,而峰下清溪萦绕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水飞瀑的景象

又如同巫山,正因为景观有可比之处,诗人方从数字入手,以

小异见大同。而后两句便用点睛之笔画出九华山之精神来。
诗人说,九华山的美景应从江上远望,最好是在下过一阵大雨

之后,这时的九华山,恰如丹青妙手用浓彩泼墨笔法在白云堆

里画出来似的,碧蓝碧蓝地美得让人惊呆了。

寇准的《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前两句明说华山之高,后两句暗指华山之险。


清孙蕙的《太华绝句》
绝顶青冥露掌开,仙人凤迹隐楼台。

云间忽敞中原色,俯看黄河一线来。

赞颂了华山的仙气、灵气,华山的险要和博大的形势。华山北

瞰黄河,南牵秦岭,山峰陡峭巍峨、阳刚挺拔。华山主峰为五

岳最高峰,登上绝顶放眼远眺,群山苍苍莽莽,黄河渭水如丝

如缕,漠漠平原如帛如绵,尽收眼底,使人真正领略华山高峻

雄伟的博大气势。这景象被孙蕙用14字写得极见 情趣。

当代诗人毛涤怀《游石林》

不须雕琢自成峰,万笏参差指碧空。

最羡山民无岁月,家家都住画屏中。

诗的前两句用简练传神的笔触描绘石林的整体形状。“不须雕

琢自成峰”,抓住了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自然形成的主要

特点。

12、写水的诗欣赏,江河揽胜 。
李白的“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世雷”,“黄河落天走

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

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都是吟诵黄河

的名诗句
刘禹锡有绝句《浪淘沙九首》,其一即写黄河: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起句便已点明了黄河的个体形象,第二句再点明黄河的气魄和

流程之邈远。因为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说法,所以后二句

便展开美妙的联想,诗人幻想溯流而上,到了银河说不定便可

去牛郎织女家做客呢。
北宋邵雍《题黄河》
谁言为利多于害,我谓长浑未始清。

西到昆仑东到海,其间多少不平声。

    邵雍的诗着眼于黄河的浑浊,进而从其奔流的咆哮引申为

世间“不平声”。这与前人借黄河的“曲”与“浑”来比喻人

世是相同的。

唐孟郊的《泛黄河》就有“谁开昆仑源,流出混沌河”及“有

恨不可洗,虚此来经过”等诗句。以其“浑”所以不能洗“恨

”,以其不能洗“恨”所以称其“混沌”。
同样着眼于黄河的“浑”,当代诗人熊鉴的看法又超脱前人的

眼界,他的《黄河杂想二首》其一云:

黄河为福也为灾,祸福皆因闭或开。
莫怪下游浑浊甚,泥沙滚滚上游来。
这有点近于说世风日坏源于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讽世味道,但写

得颇为机警。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流程(干流)6300公里,上源出自青海

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流经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

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在上海黄浦江注入东海。长江

不同流段有不同名称,源头称沱沱河,青海段称通天河,西藏

段称金沙江,以下有川江、荆江、杨子江、黄浦江等流段。著

名的长江三峡在川江流段,因滩多流急,江水落差甚大,遂成

天险。诗人吟咏长江,多以三峡及荆江、杨子江为素材。李白

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杜甫的“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高启(明)的”大江来从万山中,

山势尽与江流东”,都是吟咏长江名诗句.

清孔尚任的《北固山看大江》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诗人是在镇江的北固山上眺望长江,长江波涛汹涌奔流出海,

场景十分壮观。可他偏不直接把这场景描绘出来,但以“青天

却似向西飞”一句看似无理实则有趣的结句反衬江水奔流气势

。这里运用了眼视错觉原理,因为水流疾速,当以天空为参照

物时,会看成不是水往东流而是天往西飞。此诗构思的巧妙,

尽在此一结尾。
如果说黄河以其雄浑大气、长江以其险要流程长为最壮观的

景象而受诗人追捧的话,那么,漓江则以其风光的秀丽而留下

了太多太多的诗篇。

叶剑英《由桂林舟游阳朔》

春风漓水客舟轻,夹岸奇峰列送迎.
马跃华山人睇镜,果然佳胜在兴坪。
漓江的美,在于水美,清澈见底,碧峰云影,尽在水中晃动,

是以感觉“客舟轻”。漓江的美,也在于山美,夹岸群峰如石

笋壁立,万象天生,是以给人以各种新奇的想象。

明俞安期的《漓江舟行》           

桂楫轻舟下粤关,谁言岭外客行艰?

高眠翻爱漓江路,枕底涛声枕上山。

白天可以饱览漓江两岸美丽景色,晚上累了可在船上躺下来听

听涛声,一边回味白天所看到的景象。枕底有轻舟击水的声响

,枕上又不断晃过青山侧立的身影,真是一趟难得的舒心之旅

啊。此诗第三句中的“翻爱”两字用得妙.一个“翻”字,藏

下一段美好的记忆。
  珠江旧称粤江,是国内第三长河流。虽然珠江没有象漓江那

样秀丽的山水奇观,但每逢春夏良宵佳节,却别有风光可揽,

尤其是端午节前后一段时间,江上赛龙舟,另有一番热闹风情

。清人文景瑞就有一首七绝《珠江春泛》写三月三春游珠江所

见景象:

清文景瑞《珠江春泛》

冶游风景似江南,佳节欣逢三月三。
千队红装万枝浆,桃花春水白鹅潭。

诗人在广东廉州任知府,他在三月三这一天泛舟珠江所见景象

是桃花盛开,春江日暖,游人如鲫,尽是美女红装。

湖泊观影
唐代诗人张说有两首写洞庭湖的绝句,着眼于洞庭湖水天相连

、秋色悠远的博大景象。
唐张说《泛洞庭》: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首句从船上远眺湖面风光:平静的湖水一望无边,但见远处与

上边的天空相连在一起,足见平湖之大。次句写湖边的林木倒

影在清澈的湖水中,也是一望无际。千寻,则形容景象之绵长

,古代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延续之长。这前两句,是往湖

面的远处看和往湖水的深处看,一远一近,极言洞庭湖自然风

光之美。第三句用“忽惊”来个转折,以便引出一个精彩的结

句。水上光华满,是指阳光洒满湖面,泛起一片耀眼的银光。

显然是游船已入湖的中央,没有树木的遮掩,太阳的光线便直

泻在湖面。而诗人只顾着欣赏美景,竟不知船已走远,因而当

骤然见到湖面银光闪射时便有些意外,所以用上“忽惊”强调

精神之一振,而结也就一牵而出,意趣横生。

再读其第二首,《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巴陵即岳州,唐代为郡名。孤峰指君山,在洞庭湖中,也称

洞庭山。此诗题为“送梁六自洞庭山作”,乃一首送别之作。

但诗人将情融于境,也写出了洞庭湖秋色悠远的一番别致景象

。“洞庭秋”的意象,首见于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

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萧索秋风落叶水面,在一望无际的

洞庭湖蔚成一派撩人的秋色,那景象正如失意人心中挥之不去

的无边愁绪。在极目所见尽是洞庭秋色的大氛围中,那小小孤

单的君山在水中漂浮,未尝不是作者的心理映照。是心之孤而

怜见峰之孤,抑是睹峰之孤而倍感心之孤?或者二者交相伤之

,总之,读之即见秋意即扣愁绪。由秋风落叶洞庭波、君山孤

峰水上浮又联想起湘君、湘夫人之传说,但这些神仙踪迹已无

处可寻,传说毕竟是虚无缥缈荒忽之事,是以“闻道神仙不可

接”,只有波光鳞皴的湖水才是实实在在的。目送友人的身影

远去,诗人一时顿感心事浩茫,于是吟出“心随湖水共悠悠”

这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精彩结句。

李白的《陪族叔刑部待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

五: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这是借民间留传的湘君传说为洞庭湖添色,而湖面凈如镜

,君山美似画,则写出洞庭湖的寂静之美。试比较张说的“日

见孤峰水上浮”与李白的“丹青画出是君山”,便知心境不同

,观景的感觉便截然有别。一座苍翠的青峰藏身于碧绿的湖水

之中,说是丹青妙手所画,足以让人驰聘自己的想象能力。例

如在刘禹锡的眼里,这君山便被想象成“白银盘里一青螺”了

。其诗《望洞庭》这样咏道: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代诗人雍陶也把君山想象为螺形物,但却不是刘禹锡的

“青螺”,想象更奇特。

其诗《题君山》如此写道:
风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雍陶的想象不但从君山的形状、而且加入了湘君的传说故

事,说这个在湖面呈长岛形的君山,看去恰像水仙湘君画眉所

用的螺形黛墨,摆放在平卧着的明镜上。

总的说起来,张说、李白、刘禹锡、雍陶这些绝句所描述的洞

庭湖自然景象,各有特色,但艺术效果感觉似不及孟浩然“气

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那二句,也不如杜甫“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那二句。什么道理?这是动感气势胜过静态景象


清代诗人沙维杓有绝句一首《月夜渡太湖》云:

                    湖水接天天不分,水禽夜呼烟际闻。

                    满船明月唱歌去,七十二峰皆白云。

     此诗以水禽夜呼和游客唱歌遥相呼应之声势,配以水天

相连、峰绕白云、月照客舟的静景,动静相宜,颇得湖韵。

     就湖景而言,历代诗人吟咏最多的当数杭州西湖。其中

,又以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绝句之一最为有名,

其诗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前二句写出西湖风景之美,后二句则把西湖的风光韵味

与美女西施的风韵气质相比较而以“淡妆浓抹总相宜”升华二

者共同点,使此诗意境高雅、义蕴丰富,成为历代咏西湖最佳

诗句。杨万里的《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一首绝句也很出名: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此诗写出西湖六月份的艳丽景色:莲叶接天碧,

荷花映日红。这本来也是平常景,可诗人加上了"无穷"和"别

样"两个修饰词,境界便不同了。

结束语:
读山水诗是一种美的享受。随着诗人的字句,游遍山山水水。享受那能看到而感受不到的意境,能感受到而写不出的美句,足不出户,心游天下,眼界开阔,情怀舒畅。学诗三年,没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但跟着老师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很多美诗杰作。心里还是蛮美的!非常感谢姐姐!感谢灵馨儿老师!四叶草老师!阁班谢谢你!七拼八凑写了这个学习山水诗的文章,算完成作业了不?请老师原谅交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9-21 11:21 , Processed in 0.0721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