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
赏析刘艳琴老师【南越调·黑麻令】忆故乡
阿尼陀佛
[南越调﹒黑麻令]忆故乡 故乡美情长路长,地貌奇沙梁土梁。最销魂秦腔晋腔,一声声婉转悠扬。大锅熬瓜汤米汤,院门外花香果香。更难忘亲娘婶娘,枣树旁细碎叮咛,常伴我他乡梦乡。 这支小令,没有堆垛学问,雕琢辞藻,而是用平常语道出人物的心曲隐微,贴切自然,语言妥溜,感人至深。 “故乡美情长路长,地貌奇沙梁土梁”。起句看似很平凡,不新鲜,也不奇突,但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环境,是曲中发出的所有信息的枢纽。本来沙梁土梁也没有什么奇特的,说地貌奇,充其量不过与他乡不同罢了。但细细品味,这份纯景的描写中无不含情,这恰应了那句俗话——美不美家乡水。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家乡那份深深的爱,这也是散曲通俗中见深涵,平凡中有奇巧的一种写法。一份爱,一份情,一个陕北女子带着我们开始了乡愁之旅。 “最销魂秦腔晋腔,一声声婉转悠扬”。这句和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乡愁”之旅从最有家乡特色的秦腔晋腔开始。秦腔晋腔在我的印象中并不悠扬,因为秦腔是扯开嗓子吼的,个人感觉应该是质朴与旷达更贴切些。不过文学创作中感性更胜于理性,因为作者对家乡的爱,“悠扬”也就在感性中合理地存在了。 “大锅熬瓜汤米汤,院门外花香果香”。我们之所以记住“乡愁”,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想家、牵挂那份“亲情”。作者至此笔锋一转,从小处着笔,“家”的味道开始缓缓地沁入我们的心底。诗与歌大都以抒情为主,而抒情往往从小处着笔更显得真切,更令人感动。就像高晓松《同桌的你》“借半块橡皮”虽然被一些大作家讪笑,但却感动了无数人,最终成了经典。 “更难忘亲娘婶娘,枣树旁细碎叮咛,常伴我他乡梦乡”。结句让人想起了孟郊的《游子吟》,虽然两者选取的场景不同,但所表现的情愫完全一致。“细碎”两字对送别时那份急切与殷切的叮咛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也就是那份思念与牵挂常伴作者他乡梦乡的最主要原因。 一首好南曲能给人讲一个动听的故事。所谓“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亲不和”(《庄子·渔夫》),说的是感情不真就不能得到应有的艺术效果。所谓“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臧进叔《元曲选序二》),说的是情感真挚,能获得极大的艺术效应。这支小令所抒发的感情,都是从肺腑中流出来的,因而容易引起共鸣,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很多写乡愁的作品都成了经典,散曲中写乡愁的作品微乎其微,这首小令自从第一次读到,一直在感动着我,所以从未写过赏析的我,只好在《元曲鉴赏辞典》里拾人牙慧、东拼西凑说说自己的体会,如若不妥还盼刘艳琴老师能多多包涵。 我私自认为这支小令将成为经典!
读邓世广《咏牛》
古韵新声
邓世广先生,号半瓢居主人。阜新市人。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诗词学会副会长,《昆仑诗词》主编,名列《中华诗词·吟坛百家》,是天山诗派的领军人物。虎年夏秋之交,来阜探亲,一场《吟坛八病刍议》讲演,给阜新诗友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他充满豪气、正气、侠气的逾千首诗词,大半发表在《中华诗词》、《当代诗词》、《中华当代绝句精选》、《中华当代律诗精选》、《二十世纪中华词苑大观》和各省诗词学会会刊等数十种书、报、刊上。 2009年第二期《阜新诗词》上曾发表他的一首《咏牛》,读后令人耳目一新,至今难忘。它高屋建瓴,寓意深刻,不落俗套,别具一格,是一首具有很强思想影响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好诗。 这首诗的原文是: 牺牲一任荐轩辕,未怨爷娘未怨天。 朴讷唯求温与饱,劬劳遑顾雨兼烟。 钻营乏术排鼠后,宠辱不惊居虎前。 只是此君吹不得,难堪最怕话当年。 纵观全诗,可谓“若即若离”,既句句不离牛,生动地表现着牛的特点及与牛有关的事;又句句离开牛,借牛言志,以牛抒情。在以下三个方面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一是立意高远。起承两联从中国古代以牛做为祭祀祖先的“牺牲”说起,任劬劳唯求温饱,沐烟雨而无怨尤,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写牛,实际上这一人格化的牛,是诗人的自况。其中“荐轩辕”一语,使人自然地联想到鲁迅先生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把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的志向。纵然饱经磨难,也不埋怨出身不好与时运不济,“牺牲一任荐轩辕”,矢志不渝。在语言上与那些“埋头苦干”、“俯首甘为”的老调比,也有天壤之别。 二是造意新奇。尤其是转句,“钻营乏术排鼠后,宠辱不惊居虎前。”令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十二生肖中的鼠、牛、虎等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十二种动物,只是按顺序纪年而已。而诗人偏偏把“钻营乏术”“宠辱不惊”做为“排鼠后”“居虎前”的根据,真是妙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咏牛、颂牛之诗可谓多矣,有谁见过不如老鼠会钻营、居老虎前也不得意忘形的牛?诗贵出新,世广先生可谓高手! 三是寓意深长。结句看似荡开一笔,实则更深一层。没有直接着笔于牛,而是从与牛字有关联的“吹牛皮”这句俗语入手,由牛及人,由人及社会,诙谐幽默,警策动人。想当年因为吹牛皮、说大话有多少事不堪回首?“大炼钢铁”的得不偿失;“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使人们饥肠辘辘;“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人民公社”解体……联想当今某些领导干部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作者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吹不得”呀!这也是“牺牲一任荐轩辕”的精神写照。 本文作者 孙洪文 辽宁省阜新市诗词学会副会长 辽宁省阜新市解放大街21-2号
《菩萨蛮·纳兰性德诞辰360年有贺》
撷秀
作者:张福有 词风孰作源流别,登高欲问天池月。细考辨遗丝,松花雄逸时。 长情谁晓得,焉被烟云隔。盛世涌吟潮,山魂安可消。 撷秀/王春艳赏析 : 这首词采用辩证的手法“鉴山借水”,以抑扬顿挫之音,尽扫传统《菩萨蛮》小令富艳轻靡之格,彰显时代气息,令人耳目一新。表达意境疏朗明媚,取景轻描淡写却互为表里,虚实相衬,融景入情,含蓄且不失雄浑,全词笔无闲墨,自然流畅,手法之老到,令人频感遒劲雄奇的创作风格中更能表现诗人豁达、磊落的高尚情操,和对古文化、文人的热爱之情,因此极富感染力。 上阕“词风孰作源流别”开宗明义指出词风历史悠久,根深叶茂,以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遗产源远流长 。一个“别”字很客观的道出词风的与众不同,如一池活水,其源何在呢?以疑问开篇,引人入胜处为下文埋下伏笔;承接上句“登高欲问天池月“为虚写,一句问月,恍若一种天地可鉴,日月可表的公正与严明!同时“折射出作者要讴歌的词风之精彩,浑如天池之月清澈明朗,令人可望而不可及,然而作者给读者的感觉近乎朦胧,似乎让人去猜测,谁的词风能如此源远流长呢?那只能是盛誉天下的清代“第一词人”、“第一学人”纳兰容若了,无人能敌!这两句表现手法给读者较大的想象空间,可谓匠心独运,暗破主题;“细考辨遗丝,松花雄逸时”笔随意转,由虚入实,既含蓄的写出富有特色的雄浑飘逸的松花美景,又抒发了诗人沉醉其间的高雅情怀,那就是多年来栉风沐雨细考详究所挖掘出来蛛丝马迹,这里有必要特别强调:张福有老师不仅是当代著名诗人、词家,还长期从事吉林省长白山古文化研究-------考古学家;“丝”足见考辩之细微与难得,我们都知道纳兰的祖籍就在吉林,“松花”则道出地点,而“松花雄逸时”进一步以物壮怀表现纳兰词风仿佛松花波掀浪涌时的那种雄健且不失飘逸之貌,极具象征性,诗人手法之含蓄,不难让读者感受到作者词风的深婉和真纯,亦如松江之水时而缠绵悱恻,时而激流澎湃、而呜咽低沉。笔足意悠之处,很巧妙的与首句交相辉映,足见作者深邃的艺术风采---炼字炼意登峰造极以致得心应手。 下阕重笔宕开!语气深沉厚重,使整首词情景兼融,转承有致,结构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长情谁晓得,焉被烟云隔”。“长情”在“谁晓得”的疑问驱使下使时间的层次和空间的层次交叠着循序渐进,聊借“烟云”将读者带入烽火硝烟、兴衰更替的久远年代。试问知情人能有几何呢?破“隔”追思,层层铺叙,情景交融,虽显无奈与凄凉,但”焉被烟云隔“妙在于它能活现作者心中对纳兰深深的忆念和无上的尊崇之情,且势不可挡,不被任何风云变幻所诋毁;同时很娴熟且绵带张力的表现出立体的、丰富的艺术美;“盛世涌吟潮,山魂安可消”这两句呼应首句,感叹心发,且语重心长,盛世涌吟潮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精神文明的延续,无非为历史存正气,吟潮的涌起是人们深入生活,憧憬未来的生动写照;弘扬国粹是一种美德、一种操守,如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疑是中华民主精神命脉的飞跃性体现;纳兰性德贵为官宦,其词作所表现的神韵亦同步辉煌灿烂,犹如长白山的魂魄伟大而悠远,是真髓和活的灵魂,怎么可能消靡呢!他的词风不仅是时代的缩影更是当今中华文人墨客心底追求的梦想,且锲而不舍;俗话说诗言志,词言情,我们今天能够广为流传而奉为经典的往往都是在言情的同时更深入的表达了一种志向,一种杜绝抽象的作者哲学态度,正如有人云:“志之励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自伐者无功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鹤以高翔”,承接上句,“山魂安可消”难道不正是作者为渴求中华国粹在盛世今朝发扬光大,而发自肺腑的向上、向善的殷切期望吗?但愿读者们能与撷秀有共鸣之处,切盼拙析有更大引申;谨此,拜谢张老师好词给撷秀带来的学习契机,祝您身康笔健!
【中吕·山坡羊】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常箴吾
作者:沈敏华(浙江) 溪桥如卧,山风吹过,与谁柳下挨肩坐?手慌搓,脚偷挪。心思唯恐人窥破,指点天边霞一抹。眸,无处躲,情,无处躲。 常箴吾赏析 这是一支别出心裁,情透纸背的小令佳作。 开篇状景,曲径通幽。“溪桥如卧,山风吹过” ,“柳下挨肩坐”,一静一动一隐,好一个良辰美景,诱人遐想的最佳去处,画一幅笔简情深,西湖相会的速写。 继而写人,细节凝神。“手慌搓”无语,“脚偷挪”传真,一“搓”一“挪”,越细致入微,越羞态动人。描一张惟妙惟肖、情趣横生的特写。“心思唯恐人窥破”,内心独白,含而忌露。“指点天边霞一抹”,真情开放,露里还含,坦露的是人间天上的一抹红霞。一收一放,染一幅妙笔生花的写意画。 结尾韵远,故事如歌。“眸,无处躲,情,无处躲”,画龙点睛,云游情海。写“一场风花雪月”的完美故事,唱一支动人心弦的情歌。 【山坡羊】小令,定格甚严,前半部分,凡仄声韵均押去声(卧、过、坐、破)。其间两个三字句皆为仄平平(手慌搓,脚偷挪),且作工对。后半部分,句尾二仄宜调,当分明去上(霞一抹、无处躲、无处躲),末二句对偶,配成叠句。全曲无一字不切,无一句出律。不减字,无衬字,依腔合调,一丝不苟,而谱出自然天成,韵如天籁的婉约妙曲。 此曲所以取得出类拔萃的效应,盖因其特别关注到曲路的铺通。依据所选题材所需,首先看准了“卧、过、坐、破、搓、挪、躲”等若干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以解决韵文不可迴避的关键问题,选中了“歌戈”韵部。而最适合运用这些韵字,表现特定内容的曲牌,莫过于选取含“四去、二平、三去上”韵脚的【山坡羊】。“三选”合一,曲路畅通。所选韵部、曲牌,和谐互动,更与所选题材协调共鸣,水到渠成,一首行云流水的妙曲必然获得成功,一支刻意中追求随意的佳构,将会嬴得读者喝彩。 篁中一醉先生梅花两诗赏析
深波钓叟寒梅 西湖处士冷香怜,玉瘦珠光月影偏。 岭上衔霜当路发,林中映雪占春先。 百花竞媚羞同日,数蕊冲寒喜伴年。 独赏疏枝斜有致,小桥流水竹篱边。 赏析第一首,题目寒梅,作者篁中一醉。格律严谨,体裁规范,用韵精准,平水下平一先韵。 先赏首联,西湖处士冷香怜,玉瘦珠光月影偏。起句练字清健,引事而起,归属七律雅意咏物格。西湖处士,即指北宋诗人林逋。二十年足不及市,号“西湖处士”。在西湖孤山结草庐为家,种梅养鹤。冷香,所指梅花,宋,梅尧臣《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有句“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玉瘦珠光, 宋时陈亮,梅花诗有句:“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首联则意远态浓,给人一种隽永含蓄,潇洒清丽而享受。 再观颔联,岭上衔霜当路发,林中映雪占春先。精整佳联。寓意对寒梅之叙说,别具一格,唯不同凡响。亦可理解作者濡染造境。南朝梁代何逊《扬州法曹梅花盛开》有: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之诗句。一醉先生作诗俱有出处,足见博学。岭上衔霜,衔字炼字极妙!林中映雪,措语轻圆,工笔灵动,当路发,占春先,构思奇特。 颈联,百花竞媚羞同日,数蕊冲寒喜伴年。亦为工对佳联。此联羞、冲二字铸笔极妙,虚处传神。思之尚含两意,一,可释为,百花虽然艳媚,但与梅花相比欲觉之羞愧,二,百花争艳,欣然自得,感恩沐浴阳光。羞亦可释为花容皎好之貌。数蕊冲寒,唐代诗人黄巢有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篁公诗微含此意,犹未皆是。而借蕊寒香冷择句,数蕊冲寒喜伴年,梅花香自苦寒来,伴随美好年光,此意有欣欣向荣之意态。 再谈结句,独赏疏枝斜有致,小桥流水竹篱边。呜呼!至此顿觉山清水秀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颈联借百花竟媚,然有烘托之意,足见作者,笔致洒落,寄兴渊微。疏枝斜有致,疏枝即梅花,斜有致,致字炼字精道,形象思维,堪称为画。小桥流水竹篱边,"茅舍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源于郑板桥先生的题画诗《竹石》,诸公俱尽耳熟能详。一醉先生可含此意否?实质寓意寒梅高洁,且不孤芳自傲,独善其身,只乐寻常百姓家,隐者林泉,古文人仕大夫之幽想。 纵观全诗,潇洒自如,吟诵铿锵,工艳流丽,有古韵味。诗为心志,梅为心画,诗画心志心心相印,乃有共鸣,乃有妙境,相得益彰。此作堪称上乘!愚拙才疏学浅,然有理解不周致,还望读者海涵,诗无达诂,皆无所谓也,余些美好幻想留之好者鉴赏。 寺梅 咫尺丛林雪压塍,隔墙绰约玉枝凝。 三冬阁榭三冬景,半水涟漪半水冰。 枝上鸟喧心萼动,池中鱼嚼影苞矜。 欲凭高远穷香阵,更把浮图上一层。 赏析第二首,题目寺梅,作者篁中一醉。格律严谨,用韵精准,平水十蒸韵。 首联,咫尺丛林雪压塍,隔墙绰约玉枝凝。即景兴起,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感触良多。塍,田间的土埂子,即小堤。起联乃为作者以目观之,冬日远近景物写照,綽约,女子体态柔美的样子。玉枝凝,然应为寺梅矣。 颔联,三冬阁榭三冬景,半水涟漪半水冰。叠字工笔佳联。阁榭,亭台阁榭。涟漪:就是水面被风吹起来的皱纹、波纹。此颔联则对寺梅周围景象描述,点衬之笔,寂静清雅,超凡脱俗,乃诗为心画。 再观颈联,枝上鸟喧心萼动,池中鱼嚼影苞矜。佳联描述,措词灵动,惟妙惟肖,击节嗟赏。萼,动植物身体上的结构,花萼,包在花瓣外面的一圈绿色叶状薄片,花开时托着花瓣。此处作心萼,别出新裁。矜,释为,怜悯矜夸。庄重,矜恃骄矜。此联池中鱼嚼影苞矜,写的妙,将鱼儿嚼影追泡骄矜形态描述淋漓尽致,恰到好处。不过枝字与首联次句玉枝凝枝字稍重,须避更好。 最后再看煞尾联,欲凭高远穷香阵,更把浮图上一层。结响甚遒,百尺竿头,更进一层,妙哉!唐末期黄巢咏菊诗有句,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篁公得句,欲凭高远穷香阵,即凭高望远,寺梅阵阵香廻,穷乃无穷无尽之意。浮图,又有将佛教建筑概称为浮图,后渐转为专指高塔而言。更把浮图上一层,此两重意,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借寺梅为之寄托,人格升华,弘扬佛道,普度众生,虚空法界,悉我自心。上一层寓意,乃达之更高境界。 纵观全诗,以寺梅为题,古今骚客尚且不多,观诗作者,用情至深,咏梅雅作,生面独开,有感触发也!更胸襟兴象,脱越凡庸,思涩笔超,字字锤炼,意决而辞婉,苍劲沉著,江西派诗风,犹似少陵。风度矜庄,格调高简,驰骋变化,且无美不臻,令赏者为之动容。激赏佳篇,问候先生,愚拙才浅,姑妄评说,未免粗率,至于遣词用字有待细酌,尚希鉴谅!
从词《喝火令—聚会》细品羽飞风格
黄磊山
羽飞的词不但较好的继承宋词清婉旷达之风,而且很善于运用蒙太奇与意识流于创作词中,彰显其古风新流。今笔者以其一阕《喝火令—聚会》解读于下,与读者领略词中的蒙太奇与意识流特色: 名词释: 蒙太奇 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引用于诗词的意象剪切、意境的组合。 意识流 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既包括清醒的意识,更包括无意识、梦幻意识和语言前意识。 原词《喝火令—聚会》—古韵作者:羽飞-论坛词交流专栏首版 细雨婆娑下,和风婀娜还。砌成春国绿如烟。谁在故园呼我,江馆耸吟肩。 白发思前好,风华隔旧年。一时情怯愕然看。笑入徐娘,笑入老潘安。笑入一轮明月,恰又十分圆。 句解读: 细雨婆娑下,和风婀娜还。 起拍层意象的蒙太奇与意识流解读:这天,天空飘洒着毛毛细雨,柳絮尤显婆娑;柔和的东风一路轻盈吹开鲜花归来,送来了美丽的春天。写意极为舒畅。这种唯美的景色表现手法,笔者理解为电影艺术上的蒙太奇艺术流笔法,蒙太奇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作者精练的意象剪辑,巧妙地把时空景物多维截取浓缩,以一副工对带出聚会环境,烘托意识的愉悦气氛。因此是意识流。从词的创作手法分析,前拍“细雨婆娑下”用了曲喻(指间接比喻)的手法,由一个比喻转到另一种感觉,即“细雨象柳树丝一般婆娑地下着”。对句“春风婀娜还”更深一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婀娜”是花的视觉移到对和煦的“春风”触觉、听觉上。通感的运用使词更富美感。 砌成春浦绿如烟。 承起拍的赴约的愉悦意识,流向二层的湖景,一佳百俊;湖岸上的株枞透出的茵绿交映着湖面的毛毛雨,柔和轻风,呈现飘飘渺渺,展现春烟如雾令人心旷神怡意境。这是意识流动下产生交集的美景。 谁在小桥呼我,江馆耸吟肩。 作者笔锋在此一转,形诸空灵意识流。因聚会所产生的良好心情,也是往聚会途中的美景如斯,激发诗人潜在意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爱上诗词,获得一定的成功,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很有成就感。所以谁在小桥呼我,作者先下一设问,吸引读者的注意;江馆耸吟肩。这才是空灵的意识旨意:用的是唐时诗人王建的一个典故,在唐代诗人中,王建是素描速写高手,尤以诗作《江馆》为佳:“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由此,江馆成为诗人王建一个符号;作者在此化典用意及寄托非常深,(一)聚会的地点在江边。(二)聚会的时间在晚上。(三)我是以诗人的身份赴会。这两句是艺术流意境的创构,是客观景物作我主观情思的替代。作者以空灵虚写,表现了心中的真实意识的灵动。白发思前好,风华隔旧年。 作者在过片句笔锋又一妙转,从空灵笔法转入咏叹调:这两句解读为:啊,三十年的同窗之谊,因工作、因嫁人,出国、仕途、商海各奔前程,很少往来,关系渐渐谈泊了,正是:“谋生无奈日奔驰,兄弟偏教各东西” 但对从前的好友随着年迈却越来越相思了。常常是“遍插茱萸少一人。”回忆起同学们的当年 飒爽英姿,才华洋溢,栩栩在眼前,但毕竟已经岁月隔断远去了。两拍过片,作者紧紧抓住阔别重逢使人共鸣的情结,深重地回勾倒叙一笔,为下一拍铺垫了厚实的情感。一首词能否感染读者,不但需要优美的修辞,准确的语法,更需要用一种真实的情感融入其间,方可征服读者。况且,作者在深沉的咏叹调里呈现出俊逸文句,特别耐品。作者在此使用艺术流的表现力令人击掌。 一时情怯愕然看。笑入徐娘,笑入老潘安。 句解读:啊!相隔三十年的同学来了,我赶紧地用手拢抹了那岁月不饶人的两鬓些许白发,一刹那我呆了,他(她)们是我的同学吗?不会错吧?我也一时无底了。走进来的是昔时窈窕今徐娘;过去青春现叔爷。诗人在此精心用修辞中的互文表意出浅白入妙的意象,令人感叹诗人文藻之清婉雅秀。互文释: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 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笑入一轮明月,恰又十分圆。 结拍是十分完美的,一轮明月临窗,照在聚会的同学身上,眼角眉梢都是笑,因此聚会是幸福的甜蜜的。诗人在结拍用的是修辞手法的移情。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 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诗人把欢乐聚会的情移于人月圆中,达到完美结局,也呼应起拍的愉快情感逻辑。 评述: 笔者在阅读这首词时,深感诗人在创作时把丰沛的感情逻辑融入词中,短短的一首喝火令12句,65字,就能把蒙太奇、意识流、空灵手法、咏叹调等高深文理融汇词中激情回环;又能把通感、互文、移情、赋兴等精妙修辞逸于句间,形成一道艺术流,这就是羽飞风格:豪放旷达与温婉清新相融合之词风。非深厚文历,历练人生,很难写得如此精湛。
赏读《海蓉赠表》
松间月影|黄瑞娥
近日,看到一首小绝,令我爱不释手。作者是王泽生,中华诗词论坛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秦皇岛诗词学会理事,秦皇岛市优秀诗人。诗前有一小序,内容如下: 海蓉赠表 作者 王泽生 生日快到了,今天突然接快递电话,很纳闷,我没有购物啊!打开包装,是一只从香港某钟表店寄来的手表。当时愣住了,经过一番猜想,是她,山东滨州的海蓉。操起电话,果然。 海蓉为我贺生辰,手表一枚情太深。 此意无须用心记,时时秒秒与分分。 看得出,这首小诗王泽生在激动的情绪中一气呵成,直抒胸臆,表达对朋友的感动之情。 起句“海蓉为我贺生辰”直接叙述事情的发生。交代两个人物,“海蓉”和“我”,事情为“为我贺生辰”。承句进一步交代事情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慨:“手表一枚情太深”。这两句是为后两句铺垫和蓄势,精彩之处在后两句,特别是尾句。 “此意无须用心记”这一句开始起势转折。为什么无须用心记呢,给读者甩出一个包袱,引起读者快速读下去的愿望。结句给出答案“时时秒秒与分分”。这一句是全诗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首先,一个七字句用了三组叠字是极少见的。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起句十四个字中一连用了七组叠字,营造了凄苦悲凉的气氛,引起以后历代评家的叫绝。 “时时秒秒与分分”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由寻觅不得而冷清进而凄凉惨痛悲戚,凄苦的氛围递进加深。“时时秒秒与分分”因平仄关系而为之,读者可还原为“时时分分与秒秒”。这是递进式减少,体现了朋友间友谊的深度。这是二者相同点,不同点只是表达的情感内容不同而已。 其次,从实际情况看,“时时秒秒与分分”与赠表一事连在一起最恰切不过了。从心理层面看,因手表戴在手腕上,朋友的友谊“时时分分秒秒”都伴随自己,想忘记都难。 总之,这首小诗畅快淋漓,感情浓烈,结构合理,表达手法别致,语言通俗易懂,言浅意深。我想赠表者看到这首诗一定激动万分。
那成章诗《读史》浅析
联童
诗贵形象、自然。不事雕琢,不矫揉造作。李太白曰,清水出芙蓉;陆放翁云,文章本天成。吾乡诗友那翁《读史》之作,尽得此道而又游刃有余。其言之质朴,有乡间泥土之味;其情之深切,俱出于肺腑之中;其意之厚重,亦令人掩卷而沉思。 几番明令几番诛,墨吏依然似笋出。 我叹除贪如剪韭,后茬更比上茬粗。 那翁读明史,朱元璋处贪惩腐,心生感慨,遂得此诗。朱元璋当政三十一年,约有十万至十五万贪官被杀,但正如其所言“吾欲取贪官污吏,奈何朝杀而暮犯”,晚年更有“如何贪官此锁,不足以为杀,早杀晚生”之哀叹。贪腐之事,古人哀之、今人哀之,皇帝哀之,百姓奈何之?唯余感叹罢了!而那翁之叹绝非其个人之感慨,而是替天下苍生而叹!此诗当其为黎民百姓振臂高呼之作,足见其性情肝胆。白乐天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那翁此诗借咏叹古人古事来抒发怀抱,有借古讽今之意,极具批判现实之精神。那翁之豪气胆气,令人感佩! 此诗之手法浑然天成毫无雕饰若清水从肺腑中流出,语虽浅俗而意象鲜明,发人深省,非大家不能为之。“几番明令几番诛”,两个“几番”重叠复沓,造成不可抵挡之气势,极言惩贪措施之多、法令之严。罪者当诛,可见刑罚之残酷。试想如此之严刑酷法是否使贪官污吏心生恐惧而不敢轻举妄动?然,笔锋陡然一转,与前句构成鲜明之对比,“墨吏依然似笋出”,墨者,黑也;吏者,官也。墨吏即贪官污吏。其心肠也黑,其对百姓也毒。如此之毒蛇猛兽竟如雨后之春笋,层出不穷。杀也杀不尽,灭也灭不完。给读者造成极大视觉及心理之反差。贪官污吏并未因几番明令和几番诛杀而泯灭,相反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愈演愈烈之势,足可见贪腐之盛和处贪之难。难怪那翁在写罢此诗之时,竟发出“处贪难,难于上青天”之怅叹! 朝代之更迭,难改人心之腐败。古时亦然,今时亦然!。 “我叹除贪如剪韭,后茬更比上茬粗”,此两句贴近生活,十分形象,通俗易懂,让人过目不忘。其语看似近俗,实有深蕴。非一时一事之感,乃追古思今之叹!这种感叹极具穿透力。它穿凿历史,直逼现实。对当今社会之腐败问题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和影射。将“除贪”比作“剪韭”,可谓传神。两件看似毫无相关之事物在此被巧妙地合二为一,且翻出新意。“除贪”,贪之不尽,如“剪韭”,韭之又生。新韭之于旧韭,愈加粗硕;新贪之于旧贪,甚为猛烈。至此,在经过前面诸多烘托铺垫蓄势之后,全诗之情感已饱满紧绷,而尾句“后茬更比上茬粗”,将这紧绷的情感之闸门一下打开,此时所有情感之潮水,从高处喷薄而出,一泻而下、势不可挡,从而使全诗之思想情感达到高潮。而剪韭只剪其叶而不除其根,除贪只治其标而不治其本,又留给读者无尽的余味和感叹!那翁此诗一气呵成、运笔自然,毫无矫饰、入木三分,读来痛快非常,令人拍案叫绝。其挖掘之深度,可圈可点;其技艺之精湛,叹为观止,其批判之精神,可钦可敬。堪为借古讽今之名篇佳作。 那翁,名成章。网名曰:降心斋主,吾诗友也。其人身材魁梧,性情耿直,胸怀坦荡且豪放不羁。吾常与之聚,探讨诗词,共话人生。那翁虽年逾花甲,仍笔耕不辍,十分勤勉。于诗词创作上,成绩斐然。为吾乡之骄傲,吾辈学习之榜样也。 (诗作者:中华诗词协会会员那成章 作品刊于 《中华诗词》杂志 赏析者: 关恩亮 (中华诗词论坛会员 联童)
聂绀弩《周婆来探后回京》赏析
罗金华周婆来探后回京 行李一肩强自挑,日光如水水如刀。 请看天上九头鸟,化作田间三脚猫。 此后定难窗在铁,何时重以鹊为桥? 携将冰雪回京去,老了十年为探牢。 【解题】 这是首送别诗。周婆者,聂绀弩夫人周颖也,晚年被聂戏呼为“周婆”。1959年除夕,周颖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到虎林监狱探亲,奔走营救终于成功。春节后,聂送周回北京,于是有了这首诗。 【赏析】 诗的首句“行李一肩强自挑,日光如水水如刀。”描写了送行时的场面与感受,挑一担行李走在北大荒,日光如刀一样刺人。表面看来语句似“打油”平淡无奇,然而细细品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北大荒处于高纬度,阳光斜射,冰雪折射的寒气似水色如刀光,结合自身经历,就有了“水如刀”般削人的感觉。把离愁别恨用刀裁出,颇出新意。 颔联“请看天下九头鸟,化作田间三脚猫。”承接首句意来了一联流水对,进一步阐述了刀的削人作用。九头鸟,源出《三国典略》“齐后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九头鸟”的比喻,有褒有贬。此处可这样看,原本自由翱翔于文化天地的文人,现在却劳作于田野之间,成为笨手笨脚地的三脚猫而蒙冤入狱。“三脚猫”最早出自元末明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集》,“俗以事不尽善者,谓之三脚猫。”诗人以此自嘲来形容自己困窘之态,真是出神入化,与“九头鸟”相对,也璧合珠联。诗人巧妙地把俗谚俚语信手拈来入诗,颇见功力。 颈联“此去定难窗再铁,何时重以鹊为桥。”意为你回去之后,我虽然不会再遭囹圄之罪,可夫妻熬到何日才得相会?诗人出人意外地以“窗再铁”折词倒装,一“铁”字,构思奇妙、炼字精巧。诗人在这里不写离别的依依不舍,而先写自己的窘况,再写离别后的处境会好转,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再重聚,真是匠心别运,意中有意,味外有味。 结语“携将冰雪回京去,老了十年为探牢。”夫人一番辛苦,带回的只有“冰雪”。“冰雪”这里作操守贞洁清白解,见唐高适《酬马八效古见赠》诗:“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羣。”此处化典传神,把委屈伤心掩盖,用看似诙谐的诗句,描写残酷的人生遭际,其效果往往会更好。“老了十年为探牢” 女人都在乎自己的年龄,为探牢解救自己的夫胥,竟老了十年,诗人的怜惜之情跃然纸上。读来有一种荡气回肠之感,有力地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 人生最难是离别,屈原说 “悲莫悲兮生别离”。聂在这首送别诗中有三叹:一叹自身窘境,二叹离情别愁。三叹红颜易衰。用情感来写诗歌,境界自佳。
奋敲韵鼓响苍穹——读1寒山雪《沁园春·园丁诗梦》
饶老楚亮|饶楚亮
沁园春·园丁诗梦 犹记春临,风拂铜州,雅韵渐浓。正圭江起浪,吟旌猎猎;松山种玉,鼙鼓咚咚。数亩花畦,三更灯火,培土浇苗渐郁葱。葩开艳,看诗廊风景,姹紫嫣红。 秋来硕果颇丰。颁金匾,光华媲彩虹。念世风日下,当兴诗教;弦歌重响,须振黄钟。一介园丁,千斤重任,诗海扬帆勤练功。征程远,待奋敲韵鼓,响彻苍穹。 ——1寒山雪《沁园春·园丁诗梦》 这首词上片满怀喜悦,大笔挥洒,激情描绘诗词开始进校园,方兴未艾,如火如荼的情景;下片兼议论、抒情、言志于一体。上下阕扇对工整,景情浑融,一气呵成,铸就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教师的担当和志向。 “犹记春临,风拂铜州,雅韵渐浓”,开篇第一节是总起,第一、二句看似交代时间,实则寓诗词的春天已经来临,诗词的春风吹拂着铜州,且“雅韵渐浓”,形势越来越好。高歌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北流市获“中华诗词之乡”的缘由。接下来七句用“正”字领起,分三层递进。第二节“正圭江起浪,吟旌猎猎;松山种玉,鼙鼓咚咚”。让读者从视觉和听觉上感知到铜州诗词之乡的学诗热潮,不,是一股洪流滚滚而来,激荡人心。圭江、松山是那么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第三节“数亩花畦,三更灯火,培土浇苗渐郁葱”。读着这一节,我仿佛看到作者这位园丁,正在北流市高级中学教室的讲台上,时而激情四射地讲解着唐诗宋词的精髓;时而又声情并茂地领着学生们诵读。又仿佛看到夜深人静的三更,办公室里却灯光闪烁,作者仍在辛勤地批改着学生的诗词习作。透过字里行间,则更是反映了铜州人为获得“中华诗词之乡”所付出的努力。第四节“葩开艳,看诗廊风景,姹紫嫣红”。是对上阕的小结,铜州因姹紫嫣红的诗花而显得更美,作者将主观想象融入到诗廊风景的写法,以这样的奇想为上片作结,具有一种不饰雕作的妍新之美。比喻恰当,比兴得法。生动地展现了诗词之乡所取得的成就及自豪感。同时,通过这种传神的艺术描写,也抒发了作者自己对诗词的热爱之情,既是“诗梦”的起因,也是对起句“春临”的呼应。 下阕首句用“秋来硕果颇丰”承上启下。它一方面承接上片所写的 "吟旌猎猎,雅韵渐浓”而作一总束,一方面又从“颁金匾,光华媲彩”的成绩引出“念世风日下,当兴诗教。”的必要性。作者洞察到若要民风淳朴、人心向善,还得从学生抓起;欲弘扬国粹,理当兴诗教,要想“弦歌重响,须振黄钟“。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师大时拿起一本语文课本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因此,作者在词中用“当兴”、“须振”来呼吁,铿锵有力,坚定果断,毫不含糊。深深感到“一介园丁,千斤重任”的担当和责无旁贷,因此,“诗海扬帆勤练功”,人们常说:学生要有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诗词进校园,要兴诗教,提升世风,为师者还任重道远,扬帆诗海,必须“勤练内功”。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征程远,待奋敲韵鼓,响彻苍穹。”的充满无限豪情的结尾。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曰:“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须结得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之妙”。此词结尾三句,正有这样的妙处。第一句三字,先用一顿突转,象轻舟扬桨一拨,直转下二句。“奋敲”字前大书一个“待”字,则进一步强调兴诗教、扬国粹的任重道远,有待越来越多的诗词爱好者来敲响韵鼓。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透过习主席系列讲话,作者看到了无限美好的诗词的春天,流露出兴诗教、振国粹、提世风的自信,这就是一位人民教师——辛勤地园丁的诗梦,诗词的国度里,五千年的文明雅韵、金声玉律,必将萦绕在无穷无尽的天宇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