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无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请方家讨论:是联句还是诗句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3

447

帖子

1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6480
经验
70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7
21
 楼主| 发表于 2006-5-22 16:52 | 只看该作者
明白多了.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59 小时
主题
616

7068

帖子

7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联都试官

Rank: 10Rank: 10

UID
5518
经验
76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28
22
发表于 2006-5-24 00:18 | 只看该作者
跟着学习了[em27][em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80

2944

帖子

1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进士

Rank: 4Rank: 4

UID
6494
经验
378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9
23
发表于 2006-5-24 01:20 | 只看该作者
俺也跟着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7

124

帖子

0

精华

1691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8121
经验
2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16
24
发表于 2006-5-24 07:4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对联,现在真的有说不尽的话题,因本人说不清楚,先谈两点浅见。

一,互动与互相理解。对联的生命力在于给人看(孤芳自赏者时而有之),这样一来,拟联人与受众就有了互动的机会。一比联是好是坏,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关键在于受众对它的接受程度。能够得到普遍的认可,当然就是好联,否则无论是多么的孤芳自赏,生产出来的还是垃圾。这里侧重说一下受众的理解问题。同是一比联作,往往会莫衷一是,说好说坏的皆有,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理解上的差异!举个例句:

明月何时能照我?

清风此刻乱翻书。

此联是好久以前看过的,可能不是原句,但却足以说明问题。乍看,给人的感觉可能也是平平,尽管巧则巧矣,但也难以出彩。不过结合这比联作产生的历史背景来把玩,却是意味无穷了。据说此联是满清入主中原后,文人们的唱和之作。当时反清复明的浪潮此起彼伏,仁人志士们利用各种方式与满清政府做斗争。基于这个前提,回过头来再看此联,明月就不是简单的一轮月亮了,清风也不是一般清新的空气,它代表的是明清两个朝代。联之韵味,不言自明了。

以前文评时有过一种理论,叫形象大于思维(后人对作品的理解,远远超过了作者当时的想象),我想对联也是如此,某些联作,作者不一定在构思时就埋伏下了多少玄机,它的好处,是通过受众的不断解读,才逐渐的暴露出来。就这个意义上讲,觉得联作者不必刻意的去揣摩受众的感受,关键在于自己先要有感而发,把这个“感”认真的传授出去。互动互解,才会有传世之作的产生。

(突然有事,晚上再续)

刚才上来时,突然发现楼主的题目是“是联还是诗句”,早上只觉得大家的讨论很有趣,便插了几句,谁知道却是文不对题。就此打住,不再胡说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4 20:43:1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 小时
主题
53

282

帖子

1

精华

508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547
经验
5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6
25
发表于 2006-5-27 11:3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好谦虚!偶以为,将这两句拓开,可成诗无疑。光这两句,是联。它已描绘了一幅完整的画卷,用来题画已颇好。至于“意境”,各人有各人个构思、立意。

把它作联,改你三字,化入些情感,也许别有韵味。

雨后斜阳方示意;

风前懒柳已丢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221 小时
主题
599

4127

帖子

3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392
经验
1541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2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22
26
发表于 2006-5-27 18:1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议论得很对。斗胆添加一些是否好点呢?

劫后余生,雨后斜阳仍有意; 难前少志,风前懒柳似丢魂

客有偶然,误会今生于一旦   人无常对,纠缠素浄是纯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3

447

帖子

1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6480
经验
70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7
27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20:54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生存还是毁灭在2006-5-24 7:44:25的发言:

关于对联,现在真的有说不尽的话题,因本人说不清楚,先谈两点浅见。

一,互动与互相理解。对联的生命力在于给人看(孤芳自赏者时而有之),这样一来,拟联人与受众就有了互动的机会。一比联是好是坏,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关键在于受众对它的接受程度。能够得到普遍的认可,当然就是好联,否则无论是多么的孤芳自赏,生产出来的还是垃圾。这里侧重说一下受众的理解问题。同是一比联作,往往会莫衷一是,说好说坏的皆有,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理解上的差异!举个例句:

明月何时能照我?

清风此刻乱翻书。

此联是好久以前看过的,可能不是原句,但却足以说明问题。乍看,给人的感觉可能也是平平,尽管巧则巧矣,但也难以出彩。不过结合这比联作产生的历史背景来把玩,却是意味无穷了。据说此联是满清入主中原后,文人们的唱和之作。当时反清复明的浪潮此起彼伏,仁人志士们利用各种方式与满清政府做斗争。基于这个前提,回过头来再看此联,明月就不是简单的一轮月亮了,清风也不是一般清新的空气,它代表的是明清两个朝代。联之韵味,不言自明了。

以前文评时有过一种理论,叫形象大于思维(后人对作品的理解,远远超过了作者当时的想象),我想对联也是如此,某些联作,作者不一定在构思时就埋伏下了多少玄机,它的好处,是通过受众的不断解读,才逐渐的暴露出来。就这个意义上讲,觉得联作者不必刻意的去揣摩受众的感受,关键在于自己先要有感而发,把这个“感”认真的传授出去。互动互解,才会有传世之作的产生。

(突然有事,晚上再续)

刚才上来时,突然发现楼主的题目是“是联还是诗句”,早上只觉得大家的讨论很有趣,便插了几句,谁知道却是文不对题。就此打住,不再胡说了:

有理啊,怎么不说了呢.你说联也是从一方面说的啊.说得好极了呢.

接着说啊,我要收藏完整的东东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3

447

帖子

1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6480
经验
70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7
28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21:18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kkyj在2006-5-27 11:34:41的发言:

楼主好谦虚!偶以为,将这两句拓开,可成诗无疑。光这两句,是联。它已描绘了一幅完整的画卷,用来题画已颇好。至于“意境”,各人有各人个构思、立意。

把它作联,改你三字,化入些情感,也许别有韵味。

雨后斜阳方示意;

风前懒柳已丢魂.

朋友说得精啊.我心得两点意思.一是这两句还要加个题就好了,二是不加题的话就要还明白些才好.是这样的吗.

朋友改了三字意思真的好多了,不过已大改了原意.我也有两点看法

一是两句变得有些突兀了,或者说牵强了,本两句是描写傍晚雨后又晴的景.快落山的太阳又出来了,看上去仍然灿烂在照着大地,柳让雨打了一阵,还湿得很,柳丝都静静在垂着,看上去懒洋洋的,尽管有些轻风,也不怎么轻盈地飘飞,好像还没回过神来,所以原句用了"仍有意".现在来个"方示意",觉得极无根据,同时柳丢魂是因为斜阳的示意(这很好),不过意已变了,是一种羞涩,幸福和甜蜜的感觉才对,可是那形却就描绘得不对了啊.因些无鸣以为改了后是情景不融.

二是句子不精了,改了后的意思极好,就是"方示意"=="已丢魂",不一定就得是雨后斜和风前懒,这三字是多余了.所以这样改也许更妙.

阳方示意;柳已丢魂.

多痛快啊.不过和原句比意思就挨不着边了.是另一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3

447

帖子

1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6480
经验
70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7
29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21:28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客人在2006-5-27 18:14:19的发言:

大家议论得很对。斗胆添加一些是否好点呢?

劫后余生,雨后斜阳仍有意; 难前少志,风前懒柳似丢魂

客人好.

朋友还是想加一点深化的东西进去吧,不过无鸣觉得加了前面的,也没深化什么,反而意思有重复呢.不过朋友真厉害,对无鸣句子的本意把握极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3 13:41 , Processed in 0.0718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