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忠涛] 正确理解“提倡散文化楹联”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63

115

帖子

0

精华

227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9330
经验
32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28 0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FONT size=5>正确理解“提倡散文化楹联”
杨忠涛</FONT></P>
<P><FONT size=4>    中国楹联学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希望“多出精品”。大会期间有“提倡散文化楹联”的动议。这一动议引起联友们的极大兴趣。我是一个青年新闻记者,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非常热爱。楹联是中华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世称一绝,我非常喜欢学习。
    对联属于韵文的范畴,讲究平仄,声律和谐,与散文相对。而“提倡散文化楹联”,决不能误解为“可以突破对联格律的束缚”。正确的理解应当是:作者“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时决不肯以词害意,不愿受声律之束缚而伤其真美,而总是在讲究声律中增其真美。”(引涂怀珵《新闻标题与诗学》)。所以,我认为:“散文化楹联”就是作者在讲究声律中用散文笔法写联。例如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古今名联选评》一书第272页的《贺湖北诗词学会成立》就是一副很生动的散文化楹联:
    周树人曰:自古中国好诗,起于屈子止于唐。此论倘无疑,越唐后千百年,楚地骚林应寂寞;
    郭沫若云:当今吟坛高手,一是毛公二是谁。其心犹有待,看谁先两三步,金秋笔会显神奇。
    著名诗人林从龙在书中点评此联说:“用散文笔法写联,别具一格。上联用‘倘无疑’提出问题,措辞婉转而题旨明晰,即诗到唐朝并未写尽,所以‘越唐后千百年’,江山代有才人出;下联用‘犹有待’提出希望,紧扣金秋笔会,呼吁‘人间要好诗’。全联表现了作者(涂怀珵)对诗歌发展的精辟见解和对创作繁荣的殷切期待”。
    这副用散文笔法写出的对联,也同样引起了著名楹联艺术理论家山木先生的重视。他在《对联的一支颈旅》一文中热情地赞美说:“以散文笔法抒情立论,别开生面,措词婉转,跌岩有致,何逊前贤。35言仅1字未拘平仄,仅此可见作者驾驭语言的才华。”
    末了,他认为:以散文笔法撰联,表情达意,舒展自如,是政治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其一,讲究对仗。对仗是对联的生命。散句联都对仗工稳,有的更精巧绝伦;有的间有小疵,而小疵不掩大德。正因为如此,散句联具有对联的基本特征。其二,节奏鲜明。散句联句式参差活泼,具有鲜明的节奏感,跌宕有致,朗朗上口。这一点非常重要。好些新诗连韵也不押,就因为节奏感强,而富于音乐美。在这一点上,散句联与新诗有共同的特点,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FONT></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5 22:17 , Processed in 0.06576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