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论宗教性质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36

1638

帖子

31

精华

2884

积分

联都举人

网上睡觉的流氓

Rank: 4Rank: 4

UID
32
经验
28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6-13 2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宗教性质

  序言:离经叛道,入魔饮邪

一、政府性质
     宗教的最初是不具备这种性质的,大约上是到第二代人之后才出现的。宗教的发展,团体的人数必然增多,这时便出现一个管理模式及类于行政性质的条条规规,即使是释尊曾留下四依四不依(依法不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的佛教,后来的发展也面目全非。寺院、修道院等也需要一个适于现实社会的制度,皇权、专制性质的古代社会政府管理模式便被略作改动的移植入了宗教中去,尤其在宗教,如佛道成为国家的辅助者,统治者权力来源的神化,国家政策的另类执行者,宗教的模式上根本上有着或多或少的政府性质。而其实上在历史上当时也没有别的管理模式可以让宗教组织者借鉴。
    权威、专制与偶像、修行的判定。
    封建社会的君主们和神是一样的,是绝对不会犯错的,君主们同时也是绝对权力的、专制的,宗教里的权威人物同样有着这些特征。禅宗不立文字,修证的与否是靠当时的大师、高僧的认定为标准的,这也是禅宗中宗派错宗复杂的原因,一个高僧一个标准,"明心见性"倒底是如何的,个人理解个人判断。另外,神佛在后来其实以是一种偶像像征,并带有绝对的权威性质和绝对的能力,这和君主专制时的君主性质甚为一样,概所谓神权还归皇权管的原因。如道教的神仙品位其实说穿了和政府的阶级官位是一样的。
    寺院的主持、院长等职,实是一个基础组织的权力施行者。泰国僧伽是按行政区划分的,在中央设有僧王、大长老会、僧侣法庭、教学监督部等,地方设有僧长、僧官等,僧侣还划分各种品位等级,分别负责寺庙的管理工作。唐以前僧职有上座《全寺之长)、寺主(主管一寺事务)、维那(管僧众庶务),称为“三纲”。唐以后禅宗寺院职位繁多,主管一寺的称住持,亦称方丈、堂头和尚。下设执事僧,一般有西序头首和东序知事。西序有前堂首座和后堂首座(统领全寺僧众)、书记(执掌文书)、知藏(掌佛教经籍)、知客(负责接待处来宾客)、知浴(掌管浴室)、知殿(管佛殿、法堂的香灯)等。东序有都监事(总管寺务)、维那(领众熏修,执掌僧众威仪进退纲纪)、副寺(掌管财务、总务)、典座(管理饮食、住宿等)、直岁(管理寺内劳务)等。这方面犹以西藏佛教为最,一寺院中往往仅有数位贵族僧,他们的地位较为崇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是达赖喇嘛与班禅喇嘛。他们支配西藏的政教大权,位居法王与副法王的地位。藏人相信达赖喇嘛为观世音
菩萨的化身;班禅喇嘛为阿弥陀佛的化身(这里与君权神授的几乎无不同之处)。喇嘛僧以达赖及班禅为最高,为一教之主,次之即各呼图克图,呼图克图人数不定,为达赖喇嘛之顾问及协助者,分驻各地,于其驻在地之教徒,有代理达赖喇嘛管理之权,依一般惯例,不仅掌有教权,且有政权,尤以西藏各地之呼图克图,均为政教两权并有,蒙古则不一定,如今之内蒙,政权另握于各盟旗王公手中。呼图克图间,无形中依其政教之势力,而有大小之别,如昔外蒙之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统有外蒙政教两权,可一任已(己)意处置外蒙之运命,乃为呼图克图中之最著名者也,次如内地人熟知之章嘉呼图克图、嘉木样呼图克图、诺那呼图克图均其次耳。喇嘛僧之位阶,含有偶像崇拜之神秘性,盖其用意,在于统治权之维持,故自达赖喇嘛至呼毕勒罕之大喇嘛之身分,均托言系喇嘛教历史上之显赫人物所化身转生。

   行政的执行实际上归于了中央政府本身上去。如后来掌天下佛教事务的西藏佛教,如全真教、正一道等,其教派的人物无不由皇帝们委任或指派,甚至恩宠倍加。度牒制度的出现便是这一最为确切的实证,僧尼持此度牒,不但有了明确的身份,可以得到政府的保障,同时还可以免除地税徭役,同时政府也通过这一制度对于佛教人数进行控制。其他的也造有名册等来控制明确教徒身份,唐玄宗时还依科举制度确立了道教的道举制度,宋徽宗还仿照朝廷官吏的品秩,设立道官道职,有诸殿侍晨、校籍、授经等,相当于朝廷的待制、修撰、直阁等官吏。其中职位最高者为“金门羽客”,身带金牌,出入禁闼。
  
   宗教权力性质与反动势力性质

   宗教人数、及精神方面的控制有益于统治者,唐代皇帝是以道教势力登极,以道教势力为支持,而唐代的武则天、韦氏则是以佛教势力反夺政权,但无不例外是借宗教势力来实行其权力地位的,同时宗教因为与统治者的这一层不可分离的关系,在政治阶层也产生了自己的权力一面。佛教僧人出任文、武官职,宗教人士影响国家政策等史皆有之。元代入山东用全真道,后入江南用天师道,在西藏用喇嘛教便是一鲜明例子。
   反动势力性质,道教便如太平道、黄巾军,及后来的白莲社、天理教等,同民国的青帮、洪门这些黑社会性质(反动势力的成份也则是邪教、黑社会这两者。不同的是组成者不一样,黑社会是以流民或流氓为主。)相似。不满于社会现实,以宗教手段收扰人心、控制教徒,当这些归宗教依于某种政治纲领的时候,它就可以转而成为一种有武装和有组织的政治力量,太平天国无
[SHADOW=255,pink,1] 常参无量法,不及一嗔怒[/SHADOW] 欢迎进入【槐花公社】 楼下的木有小JJ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36

1638

帖子

31

精华

2884

积分

联都举人

网上睡觉的流氓

Rank: 4Rank: 4

UID
32
经验
28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5
2
 楼主| 发表于 2003-6-13 23:46 | 只看该作者
哲学性质。

  宗教的哲学性质极为重要,同神学性质是宗教的两个重要部分(这里我不叙说神学部分,主要是因为个人认为神学性质至今天大可剥除)。
  道教的哲学直承老庄,佛教的哲学在印度哲学到中国哲学中仍是一极为主要组成部分,而西方哲学犹是经院哲学也是一重要部分。宗教思想是以哲学思想为核心的,其人生观、世界观、认识观等无不以哲学为指导,并影响了宗教所在的国家人民。从宗教主体自身去考察,所谓宗教哲学就是宗教信仰的理论基础。宗教在本质上是种信仰,宗教信仰具体表现为教义,要使这些教义让人相信,就必须有思辨的哲学论证,即成系统的哲学理论。宗教信仰展示的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面,追求的是某种神圣的体验,这种体验的升华与结晶就是宗教哲学。黑格尔说:“宗教哲学作为对于宗教的思维着的考察,就包括了宗教全部确定的内容。”他认为,由于一些杰出教父的哲学修养,基督教教会才破天荒第一次有了基督教教义的一个内容的开端;安瑟伦和阿伯拉尔这些伟人从哲学出发进一步提高了信仰的规定。这说明了哲学对于宗教信仰升华的理论保证作用,也说明哲学被宗教家吸取改造演化为宗教哲学。宗教史也表明,犹太教与古希腊哲学完全对立,它没有采纳希腊哲学的思想材料。而基督教成为一种世界宗教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顺应时势,与希腊罗马的哲学进行了一定的结合。基督教的最初教义只是一些从犹太教来的教条,后来加上希腊哲学的各种理论才形成宗教哲学体系。这是从宗教本身审视。换一个视角坐标,站在宗教研究和评价的地位上,宗教哲学就是从某种哲学的立场和方法出发去研究宗教的本质和价值,即对宗教进行哲学思考,探索宗教现象中的哲学问题。
  黑格尔指出:“在古代东方,宗教与哲学是没有分开的,宗教的内容仍然保持着哲学的形式。”道教哲学的特点总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以人生哲学为主,以宇宙本体论为辅。以个人为本位,追求个体生命的永恒性。
    (二)从成仙不死之目的出发解决人生问题,以积极探索自然界奥秘的精神,发展了我国古代的自然哲学,从而推动了古代自然科学的进步。
    (三)自然与名教结合是道教政治哲学的特征,这是儒家伦理型哲学和道家自然型哲学结合的产物。
    (四)在认识论和思维方式上,继承了道家的特色,汲取了佛家的长处,具有较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总体上,和中国哲学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
    (五)围绕神仙学,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范畴和命题。
    (六)学术上的包容风格和超越精神。
    而印度佛教的部派佛教以立七十五法(存在要素)、唱原子论的说一切有部最为盛行。在大乘佛教之中,龙树出而抨击说一切有部的法体实有论,并强调‘空’的义理特质,成为中观派的始祖,龙树的思想影响在佛教哲学史上仍是释迦之外第一人。此外,依无著、世亲学说所立的瑜伽行派,则主张唯识说,依据三性说阐明存在的真相。又,认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如来藏思想亦于此时出现。
    中期大乘佛教:于中期大乘佛教时期,初期大乘思想与之同时发展,而着重于学术、哲学性之研究。即除初期大乘思想外,另加入中期独特之新思想,并受部派佛教教理及外教哲学思想之影响。中期大乘佛教的哲学,大体而言,有下列三种:瑜伽唯识说、如来藏佛性说、前二者之综合说。
    后期大乘佛教:中期大乘佛教为对抗当时兴盛之外教哲学思想,不得不整理与实践无关之单方面知识、理论性问题。例如成立作为认识判断等知识标准之‘量’,为论证自说之真实、破斥他说,于佛教亦盛行研习因明学,甚而发展出超越外教之独特学说。然因明学与信仰、实践无关,且若就本来之立场而言,将佛教教理哲学化、专门化,则不免流于空泛、抽象、无关宏旨之倾向,久之形成教理发展之危机与堕落。为调整此一危机,与复归佛教为宗教信仰之本来立场,乃有代表后期大乘之密教兴起。

  由于个人所知有限,以中国的佛教、道教较为熟悉,所以西方宗教部分略为缺少或遗漏,本来虽然也有《基督教思想》一书,因为个人对西方名词比较难以认识,对其书写方法也不太喜欢,所以至今还未详看,深表愧之。

参考书籍:

《西藏蒙古喇嘛僧之阶级》,作者文萱,《开发西北》,1935年第四卷第一、二期合刊。
   陈观胜着·古鼎仪译《佛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其中作者还引用了李约瑟的《中国之科学与文明》卷三第二十章的部分内容。
  《中国道教》中《道教医学》、《道教哲学》部分
   《佛学大词典》
[SHADOW=255,pink,1] 常参无量法,不及一嗔怒[/SHADOW] 欢迎进入【槐花公社】 楼下的木有小J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5

330

帖子

1

精华

38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逍遥派掌门人

Rank: 3

UID
104
经验
5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7
3
发表于 2003-6-14 05:55 | 只看该作者
一篇有待完善的学术论文。
正如作者所说西方宗教部分略为缺少或遗漏,伊斯兰教也未提及,但很欣赏这种客观真实的为文态度。
康家老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36

1638

帖子

31

精华

2884

积分

联都举人

网上睡觉的流氓

Rank: 4Rank: 4

UID
32
经验
28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5
4
 楼主| 发表于 2003-6-14 11:07 | 只看该作者
勿勿,无法,我一看西方人名就发觉比念咒还难。
[SHADOW=255,pink,1] 常参无量法,不及一嗔怒[/SHADOW] 欢迎进入【槐花公社】 楼下的木有小J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27 03:37 , Processed in 0.09729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