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积分] 联都诗联积分赛之风云再起之咏三星堆考古(总第92期)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917 小时
主题
379

1537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54546
经验
655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9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7-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15 0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赛事简介】该赛事重启后整合为五类题型(意境、诗钟、机巧、短联、诗),每期一个题型。经费源于联友,服务于联友,愿赞助或提供联题的师友请和风继续吹或清雅客联系。
【本期奖励】一等奖一名30元,二等奖两名各20元,三等奖三名各10元,优秀奖10名只计分。
【本期赞助】雨飞飞10元,牧羊郎30元,漆春艳30元,半瓶老醋10元,绿痕50元,
【下期赞助】吴成伟200元,欢迎联友支持。
【本期类别】诗词
【本期题目】七律,咏三星堆考古。可描写考古人和事,也可结合成果抒怀。默认平水,新韵请注明。
【本期主持】透风
【截止日期】4724
请勿复制粘贴,直接按左下“参与接龙”提交作品,谢谢!
file:///C:\Users\ADMINI~1.USE\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获奖作品

  hefile:///C:\Users\ADMINI~1.USE\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一等奖1名:
1.风继续吹
三星堆畅想
秘境归来梦境多,每瞻神殿势嵯峨。
象牙千笏朝金杖,铜面满堂鸣玉珂。
拔地云台人顶礼,通天宝树鸟穿梭。
祭师封印锁星月,百代光阴任打磨。
简评:紧扣“畅想”主题,展开豪放想象。似与古人对接,穿越到其盛大仪式现场,千笏趋圣朝,满堂玉珂震,有声有色,有人有物。诗律娴熟,对仗工整,如象牙-铜面、金杖-玉珂、拔地-通天,人顶礼-鸟穿梭,等等,均对得很稳妥,用词也颇考究。韵脚注意阴平、阳平配搭,非押韵句句脚做到平上去入调配。很好!
二等奖2名:
1.李洪峰  
三星堆考古
土垒深藏往昔功,细将磨洗问蚕丛。
玉圭岁月标先国,神树图腾见巧工。
十掘为因疑尚在,百年不厌考求通。
断肠杜宇催春切,趁就晴云乐御风。
简评:先叙考古之具体工作,次叙出土之精美文物,然后转到发掘之初衷、考求之不易,最后荡开一笔,以杜宇催春、晴云御风作结,同时又切合考古之地四川和为考古成果喜庆。中二联对仗均工,且句式变化有致。颈联转得好,避免了一味描写考古成果或所见文物,使整个诗句灵动起来。功、工同音,最好能避开。
2.熊国章
题三星堆遗址
尔来众派汇流融,华夏文明古蜀雄。
烬土深层妍彩锦,时光高处炫青铜。
立人神树冠天下,金杖玉璋惊宇中。
谜面张开宜纵目,欣逢瑞世酹蚕丛。
附释:[谜面]双关语。既喻指三星堆文化之谜,又借指在三星堆出土的铜纵目面具。[蚕丛]蚕丛氏是最早建立古蜀国的部族。史书载:"其目纵,始称王。"
简评:从遗址角度描写三星堆几件突出文物,以此得证华夏文明之多样性及融和性。章法得体,诗律熟悉。非押韵句句脚兼顾了平上去入各声,使诗句读变化有致。唯对仗句之后半“妍彩锦”“炫青铜”“冠天下”“惊宇中”句式雷同,“冠天下”亦嫌赞誉太过。


三等奖3名:
1.李太原  
三星堆文明遗迹咏怀
巴蜀文明新启蒙,说开何止旧青铜。
深藏底蕴犹坤厚,外露精华每世雄。
时有稼云归杜宇,又生桑荫出蚕丛。
人间自是多奇迹,我咏西南遗古风。
【注】杜宇,古蜀国国王。好稼穑,治郫城。蚕丛,蜀王的先祖,教人蚕桑。
简评:因遗迹而咏怀,感叹巴蜀文明之底蕴深厚、精华惊人,从而生发无限自豪感。诗律允称娴熟,对仗工整,如深藏-外露、底蕴-精华,均对得很稳妥,颈联以“时有-又生”作对,使对句富有动感。结合与巴蜀有关典故写来,则诗句更添深重感和韵味。若要求严些,则中二联犯平头,还可再斟酌。
2.袁小琴   
七律·咏三星堆
万壑千林现古城,眼前仿佛有余声。
形神风物今犹叹,文史规模谁与争。
宇宙几番开浩荡,河山依旧共峥嵘。
三星堆里碑无据,但得遗留不朽名。
简评:本诗甚有气势。从万壑千林起笔,避开对出土文物的具体描述,而着重在对三星堆考古工作的赞叹和对远古文史的思考,因此有一定的深度。作者诗律娴熟,对仗方面,如形神-文史、风物-规模、今犹叹-谁与争、宇宙-河山、浩荡-峥嵘,均对得极到位;用韵方面,声、争、嵘、名,韵脚阴平、阳平搭配使用,读来也显音韵铿锵。诚然,整篇宽泛了些,与题目显得游离,是其欠缺。


3.大醉人间
三星堆有感
损毁淹埋为哪般?青铜神树半疮残。
开疆捐弃金权杖,图国空余社稷坛。
千载史文人事轶,三星堆阜月光寒。
而今幸有遗存在,纵目鱼凫仔细看。
简评:题为有感,感在哪里?即在感叹神树半残、权杖捐弃、稷坛成空、文史隐逸,但后世考古工作者偏能通过辛勤努力、艰苦发掘,还原出当年盛况。人们可仔细观看纵目鱼凫,来了解那一段被尘封的历史。诗作别出机杼,有一定深度。诗律亦很严谨,用韵合规,颈联对仗较工,而颔联金权杖-社稷坛,则欠工。
优秀奖9名(排名不分先后):
1.毕可慧
七律·求索(咏三星堆考古)
探索无涯不厌频,文明蜀土有奇珍。
甚惊玮艺青铜树,更叹威严大立人。
卅载重来何畏苦,百年岂止愿求真。
溯源万古中华史,再现炎黄昔日春。
简评:从考古工作者探索不厌其烦切入,次第展开三星堆文物奇珍、考古工作之艰辛、考古工作者之严谨、求实,最后点明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脉络清楚,诗味盎然。诗律娴熟,对仗工整,用韵合规。唯珍、真二字同音,虽隔了一联,仍以避开为好。
2.嫣然  
七律·读三星堆舆论有感
历史车轮未歇停,回眸古蜀叹三星。
祀台面具引人诧,符号象牙耸世听。
华夏多元休蛊惑,冰山一角探曾经。
科研再续还原笔,取证除疑补汗青。
简评:题目以“舆论有感”定位,叙文明史迹再现后世人之所想所悟。面具引起惊诧,象牙足耸听闻,由此而知华夏文明既多元又统一。最后归结到考古工作可补史册之不足,起承转合脉络清晰。中二联对仗较工稳,华夏多元-冰山一角,对得很工巧。韵脚除首句外,悉用阴平,读来呆板了些。探字按平水韵为平声,则探曾经为三平尾,然古来多有用为仄声的(包括许多名家),因此可作为平仄通用对待。


3. 白朝勇  
七律·三星堆文明辨
谁云人面异邦来,华夏文明大矣哉。
殷甲当时曾骇世,蜀铜今日更矜才。
忽闻一夜神奇现,顿使千年梦幻开。
宝树天生根在此,花枝朝向不须猜。
简评:为三星堆文明一辨,辨得好。首驳人型面具异邦来之说,然后以具体文物证据详作解说,神奇一现,则世人不须胡猜。运用诗律熟练,中二联对仗工而切,且句式灵动有变,特别是“忽闻”“顿使”,转得既有力又有动感。次句连用两个虚字似可再酌。
4.如如  
七律·三星堆
卅年重启祭坑开,文物丰饶惊世来。
恰证蚕丛曾古国,更看杜宇让贤才。
铜人立地双眸纵,神树通天九鸟偎。
华夏曙光多灿烂,何劳西亚外星猜。
简评:从正面描摹三星堆考古的惊世发现和丰硕成果,通过蚕丛、杜宇二典故点明文物发掘地域,恰到好处,以铜人、神树代表所获文物,最后证明华夏文明灿烂辉煌,决非自外而来。脉络清晰,条理分明,诗律娴熟。中二联对仗较工整且句式有变化,曾对让,稍宽。
5.陈世英
七律·咏三星堆考古工作者
千载三星堆在川,欣看考古者心坚。
腾挪体腑秋千板,掘铲身投八卦圈。
取宝层层针拨土,清淤个个汗流泉。
从容敢把时空越,永铸文明探祖先。
简评:本诗别出机杼,歌咏考古工作者。他们的艰辛劳动在作者笔下化成清丽诗句,腾挪身体、巧运心思,仔细拨土,不顾汗流浃背,只为探求千古文明,可歌可赞。秋千板、八卦圈的比喻形象生动,层层针拨土、个个汗流泉的描写精到而动感情。唯首句“三星堆在川”似嫌赘语,腾挪-掘铲,对仗略欠工整。而两个千字,初看似觉重复,若写成书法作品,则“秋千”应作“鞦韆”,则并不重复。
6.张宏  
七律·咏三星堆考古人
回眸风雨兼程路,再续英雄考古篇。
手染泥香真相鉴,身侵潮气暑寒研。
人文古蜀迷今世,名气三星亮我天。
续写惊奇偷岁月,丰荣史册证千年。
简评:以考古人为描摹对象,极写其工作之艰辛、之负责,风雨兼程,寒暑不辍,方有此惊世成果,为中华文明史添彩增光。中二联对仗既工,文辞也精到,如手染-身侵、人文-名气、迷今世-亮我天,唯真相对暑寒不够工,一为偏正一为并列。尾联偷字用得很好,而次句已有续字,此处又出现“续写”,似觉重复。三句鉴字仄挤,有些拗口,影响气脉,最好能避开。
6.山野闲人  
七律·三星堆考古
卅载重开巴蜀天,寻踪考古续前缘。
不知岁月藏何物,莫道风尘共雨烟。
科技规模惊世目,文明是否越商前。
今朝细解千年土,会有新闻绕耳边。
简评:本诗避开了对出土文物的具体描写,从卅载前的初探开始,追寻考古工作者的足迹,似随他们一起探求史前文明,细究此中深藏何物,是否出现惊世奇迹。诗句平实沉稳,但少出彩语句,对仗句中,何物-雨烟,世目-商前,规模-是否,均对得过宽,还须再细细斟酌提高。
7.周杰  
七律·咏三星堆考古
出土瞬将中外憾,冰山一角叹奇珍。
幽玄符号黄金杖,诡异青铜大立人。
华夏文明今共证,外星观点岂堪陈。
唯期考古神工手,早日还原全部真。
简评:入题即彰显气势,以冰山一角切入。此一角即呈现黄金杖、青铜立人,许多奇异符号、诡异制品,则完整面世该有几多珍奇文物与惊世现象呢?由此足证中华文明之悠久、之璀璨、之博大精深。格律熟悉,对仗基本工整。唯黄金杖-大立人属对稍觉宽泛;首句句末憾字当为撼字之误,否则不通;末句用语诗味不够。颈联今-岂对仗欠工。
8.笑风雪莲  
三星堆考古
专家执着寻奇古,万载依稀至久湮。
吴蜀开疆非一代,三星伴月已千年。
黄琮辟地君恭敬,神眼通天民恪虔。
剥茧抽丝真象露,如今史册赋新篇。
简评:从专家执着切入,极写年代之遥远,但通过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劳作,剥茧抽丝,三星堆遗址就呈现于世人面前。起承转合分明,脉络清晰。诗律娴熟,对仗基本工整。唯吴蜀-三星属对,稍宽;湮字在平水韵中属上平十一真,出韵了;次句已有万载字样,四句又用千年,似觉重复;真象,似作真相更好。
9.语非嫣
三星堆考古
昨夜新闻举世惊,三星伴月再扬名。
溯源先祖文明迹,探秘当年祭祀坑。
错落遗存连古蜀,琳琅器物著稀声。
殷墟有幸与相应,千载悠悠华夏情。
简评:以新闻惊世入笔,避开直接描述具体文物,仅以琳琅器物一笔带过,而着重于三星堆文明的悠远深秘、源远流长,并与殷墟相对应,彰显出我华夏文明的多元统一。诗律合规、对仗较工整。次句虽出现三星字样,似与题相犯,但因是三星伴月连用,亦堪认可
本期点评老师——透风
恭喜以上获奖老师,请获等级奖的6位老师与微信号:456269联系领取奖励。




所有参赛作品

  hefile:///C:\Users\ADMINI~1.USE\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清雅客  赞助不参评
七律 三星堆出土文物有感
文明巴蜀溯源长,工艺超前证发祥。
玉璧玉琮含典雅,金梳金箔吐辉煌。
造型绝妙青铜树,色泽柔和兽面妆。
遗址幸存惊世目,数千历史美名扬。
赞助不参评。
1.风继续吹
三星堆畅想
秘境归来梦境多,每瞻神殿势嵯峨。
象牙千笏朝金杖,铜面满堂鸣玉珂。
拔地云台人顶礼,通天宝树鸟穿梭。
祭师封印锁星月,百代光阴任打磨。
简评:紧扣“畅想”主题,展开豪放想象。似与古人对接,穿越到其盛大仪式现场,千笏趋圣朝,满堂玉珂震,有声有色,有人有物。诗律娴熟,对仗工整,如象牙-铜面、金杖-玉珂、拔地-通天,人顶礼-鸟穿梭,等等,均对得很稳妥,用词也颇考究。韵脚注意阴平、阳平配搭,非押韵句句脚做到平上去入调配。很好!
2.王瑞华
题三星堆考古
西南蜀地蕴文明,考古三星举世惊。
怪异青铜尊国宝,神奇玉片胜瑶琼。
辉煌历史谁开笔,靓丽图腾自动情。
看破红尘同日月,惟求梦想共潮行。
简评:主题明晰,描写基本到位,起承转合脉络清楚。技法尚熟练,对仗欠工整,如“国宝”为偏正结构,“瑶琼”为并列结构。怪异-神奇,辉煌-靓丽,词义较接近,也须拓开再酌。“辉煌历史”云云,似有标语口号之嫌。另外,题目已有“三星堆考古”字样,次句再出现同样词句就显累赘。中二联犯平头(即句式雷同)。
3. 凯文
梦三星堆
西行蜀道可登天,道尽云开遇众仙。
金杖一挥星汉挂,玉枝盛举日霞悬。
将军立宇威风起,女子环庭舞势翩。
我欲进前身忽坠,觉来不晓是何年。
简评:紧扣“梦”字敷成诗篇,似见主人与会现场,惊将军之威,喜舞女之靓,方欲近前,却是一梦,连今是何年都糊涂了!诗律娴熟,对仗尚工整。唯 “金杖”“玉枝”“将军”“女子”及后半“星汉挂”“日霞悬”“威风起”“舞势翩”,句式雷同,属于“平头”之病,缺少了点变化。又,七句前字与韵脚同韵,挤了,最好能避开。
4.王奇顺
题三星堆
三星考古复开工,深揭文明喜相融。
本掘祭坑思蜀韵,可看面具溢欧风。
一琮自耀神权里,九鸟齐栖宝树中。
应是战争曾已远,大同世界敬苍穹。
简评:正面叙述三星堆考古工程之进展、成果,章法得体,想见当时场景,复喜得证文明东西相通。诗律熟练,对仗尚工稳,以蜀韵对欧风,有创意。一琮自耀-九鸟齐栖,对得也有特色。而首句“三星考古”云云亦属赘语,次句“相”字在此处应读平声,而该处必须仄声,出律了。
5.熊国章
题三星堆遗址
尔来众派汇流融,华夏文明古蜀雄。
烬土深层妍彩锦,时光高处炫青铜。
立人神树冠天下,金杖玉璋惊宇中。
谜面张开宜纵目,欣逢瑞世酹蚕丛。
附释:[谜面]双关语。既喻指三星堆文化之谜,又借指在三星堆出土的铜纵目面具。[蚕丛]蚕丛氏是最早建立古蜀国的部族。史书载:"其目纵,始称王。"
简评:从遗址角度描写三星堆几件突出文物,以此得证华夏文明之多样性及融和性。章法得体,诗律熟悉。非押韵句句脚兼顾了平上去入各声,使诗句读变化有致。唯对仗句之后半“妍彩锦”“炫青铜”“冠天下”“惊宇中”句式雷同,“冠天下”亦嫌赞誉太过。
6.学而不厌 (吴会学)
题三星堆博物馆
穿过时空问旧年,三星堆里景千番。
混金面具人头马,铜铸香炉小佛颜。
神树身高百尺外,灵猫夜闯五更前。
欲知远古沧桑事,瞠目遥看不惑天。
简评:扣“博物馆”写来,陈列文物历历在目。颔联对仗工稳,用词恰当。颈联稍次,“身高”一词平淡,且与“夜闯”对仗略欠工。主要问题是新旧韵混用。看韵脚,显然是新韵。但若按新韵要求,则“佛”为平,而此处须仄;“看”为仄,而此处须平;“百尺外”无论新旧韵均属三仄尾。
7.李太原
三星堆文明遗迹咏怀
巴蜀文明新启蒙,说开何止旧青铜。
深藏底蕴犹坤厚,外露精华每世雄。
时有稼云归杜宇,又生桑荫出蚕丛。
人间自是多奇迹,我咏西南遗古风。
【注】杜宇,古蜀国国王。好稼穑,治郫城。蚕丛,蜀王的先祖,教人蚕桑。
简评:因遗迹而咏怀,感叹巴蜀文明之底蕴深厚、精华惊人,从而生发无限自豪感。诗律允称娴熟,对仗工整,如深藏-外露、底蕴-精华,均对得很稳妥,颈联以“时有-又生”作对,使对句富有动感。结合与巴蜀有关典故写来,则诗句更添深重感和韵味。若要求严些,则中二联犯平头,还可再斟酌。
8.嫣然
七律·读三星堆舆论有感
历史车轮未歇停,回眸古蜀叹三星。
祀台面具引人诧,符号象牙耸世听。
华夏多元休蛊惑,冰山一角探曾经。
科研再续还原笔,取证除疑补汗青。
简评:题目以“舆论有感”定位,叙文明史迹再现后世人之所想所悟。面具引起惊诧,象牙足耸听闻,由此而知华夏文明既多元又统一。最后归结到考古工作可补史册之不足,起承转合脉络清晰。中二联对仗较工稳,华夏多元-冰山一角,对得很工巧。韵脚除首句外,悉用阴平,读来呆板了些。探字按平水韵为平声,则探曾经为三平尾,然古来多有用为仄声的(包括许多名家),因此可作为平仄通用对待。
9.李洪峰(联都诗钟社)
三星堆考古
土垒深藏往昔功,细将磨洗问蚕丛。
玉圭岁月标先国,神树图腾见巧工。
十掘为因疑尚在,百年不厌考求通。
断肠杜宇催春切,趁就晴云乐御风。
简评:先叙考古之具体工作,次叙出土之精美文物,然后转到发掘之初衷、考求之不易,最后荡开一笔,以杜宇催春、晴云御风作结,同时又切合考古之地四川和为考古成果喜庆。中二联对仗均工,且句式变化有致。颈联转得好,避免了一味描写考古成果或所见文物,使整个诗句灵动起来。功、工同音,最好能避开。
10.汪惠中(联都诗钟社)
三星堆出古文明,此考高分举世惊。
朴实青铜称国宝,玲珑玉石透精英。
有情岁月如慈母,无畏巴巫似卫兵。
更赞辛勤工作者,满怀壮志又登程。
简评:基本写出本次考古的成果,盛赞考古工作者的辛勤。技法上合律合韵,对仗也较中规中矩。唯国宝-精英,岁月-巴巫,均是并列对偏正,稍觉欠缺。另外,题目指明三星堆考古,则首句不必再出现三星堆字样了。“辛勤工作者”“满怀壮志”等语用于散文极佳,用于律诗则略显熟、俗。
11.萧玉莲(联都诗钟社)
仰止三星伴月轮,锦官城外艳阳春。
玲珑金兽雌雄合,隐约玉堂家国珍。
斗色图腾灵羽绚,生辉礼乐吉祥臻。
中华胜境文明在,摧萃流年焕发新。
简评:极力描摹三星堆出土文物之熠熠生辉,诗人油然产生一股自豪感。首句虽出现三星字样,但以“三星伴月”出之,则不应看成是对题目的重复赘言。中二联对仗尚称工整,而感觉不足的是,句式雷同缺变化,均是首二字为定语,三四字为主语,后接宾语,再以谓语动词倒装于末尾(当然后三字也可看成另一主谓结构),这样就显得呆板了。
12.陈世英
七律·咏三星堆考古工作者
千载三星堆在川,欣看考古者心坚。
腾挪体腑秋千板,掘铲身投八卦圈。
取宝层层针拨土,清淤个个汗流泉。
从容敢把时空越,永铸文明探祖先。
简评:本诗别出机杼,歌咏考古工作者。他们的艰辛劳动在作者笔下化成清丽诗句,腾挪身体、巧运心思,仔细拨土,不顾汗流浃背,只为探求千古文明,可歌可赞。秋千板、八卦圈的比喻形象生动,层层针拨土、个个汗流泉的描写精到而动感情。唯首句“三星堆在川”似嫌赘语,腾挪-掘铲,对仗略欠工整。而两个千字,初看似觉重复,若写成书法作品,则“秋千”应作“鞦韆”,则并不重复。
13.梁冰
七律·咏三星堆考古
出土几番终见天,三星遗址破酣眠。
黄金面具堪精绝,神树奇型愈寡鲜。
古蜀何曾同瞩目,中原犹自待齐肩。
文明初探冰山角,有望殷商冠旧前。
简评:从典型出土文物着笔,叙其精美与神奇,然后对比古蜀和中原,期待世人瞩目,期待诸多古文明齐肩。最后点明这还是初探,希望更多古文物重见天日。遣词造句功力娴熟,对仗尚工稳。次句“三星”二字,因题目已有,可另换他词以避免与之犯重。非押韵句句末均用入声字,读来觉急迫,似可再酌。
14.白朝勇
七律·三星堆文明辨
谁云人面异邦来,华夏文明大矣哉。
殷甲当时曾骇世,蜀铜今日更矜才。
忽闻一夜神奇现,顿使千年梦幻开。
宝树天生根在此,花枝朝向不须猜。
简评:为三星堆文明一辨,辨得好。首驳人型面具异邦来之说,然后以具体文物证据详作解说,神奇一现,则世人不须胡猜。运用诗律熟练,中二联对仗工而切,且句式灵动有变,特别是“忽闻”“顿使”,转得既有力又有动感。次句连用两个虚字似可再酌。
15.山野闲人
七律·三星堆考古
卅载重开巴蜀天,寻踪考古续前缘。
不知岁月藏何物,莫道风尘共雨烟。
科技规模惊世目,文明是否越商前。
今朝细解千年土,会有新闻绕耳边。
简评:本诗避开了对出土文物的具体描写,从卅载前的初探开始,追寻考古工作者的足迹,似随他们一起探求史前文明,细究此中深藏何物,是否出现惊世奇迹。诗句平实沉稳,但少出彩语句,对仗句中,何物-雨烟,世目-商前,规模-是否,均对得过宽,还须再细细斟酌提高。
16.邵志刚
七律·咏三星堆文明
巴山蜀水喜迎春,遥见三星古物新。
金面方尊甚耀目,象牙神树更惊人。
掘来旧玉史前久,修复残铜年代湮。
华夏文明源数地,五千岁月实知真。
简评:以典型文物为例,叙述三星堆文明之绚、之艳、之惊人,然后描写开古工作者的发掘艰辛、修复不易,最后正面叙述华夏文明的多重性、五千年岁月的长久延续性。有条有理,脉络清晰。对仗基本工整。甚耀目三字三仄尾。尾联唯因正面叙述,便觉蕴藉不够,史前久-年代湮,对得也稍嫌宽泛。
17.如如
七律·三星堆
卅年重启祭坑开,文物丰饶惊世来。
恰证蚕丛曾古国,更看杜宇让贤才。
铜人立地双眸纵,神树通天九鸟偎。
华夏曙光多灿烂,何劳西亚外星猜。
简评:从正面描摹三星堆考古的惊世发现和丰硕成果,通过蚕丛、杜宇二典故点明文物发掘地域,恰到好处,以铜人、神树代表所获文物,最后证明华夏文明灿烂辉煌,决非自外而来。脉络清晰,条理分明,诗律娴熟。中二联对仗较工整且句式有变化,曾对让,稍宽。
18.素昧平生
咏三星堆考古
春雷一响醒蚕丛,古蜀文明惊世崇。
且叹青铜奇面具,更嗟玉石巧手工。
夯墙固守迷云叠,神树高宣皓月逢。
历尽沧桑千载事,自将青史谱新功。
简评:春雷惊醒蚕丛比喻此次发掘,接写古蜀文明惊世,继以具体描摹青铜、玉石、夯墙、神树,则千百年沧桑世事,尽在眼底,此次发掘亦谱新功。叙事层次清楚,起承转合到位。诗律方面,手字处须平而仄,出律;韵押一东,而逢字属二冬,出韵。重了一个青字,工、功同音。此二处虽不算犯律,仍以避开为佳。
19.牛津堂
尘眼初醒举世哗,别开源统绽奇葩。
铜人立祭天和地,神树盘联火与鸦。
遥想蚕丛称古祖,须防龙裔认洋爹。
五千文史从兹定,何必茫然问有涯。
简评:力证三星堆文明为众多华夏文明之一脉,铜人、神树、蚕丛、龙裔,皆中华特有之物、之典,由此批驳华夏文明外来说,描摹到位,证据有力。诗律尚熟悉,对仗、用韵亦较合规。唯“古祖”似觉生造,“洋爹”稍嫌过俗。五千年文明史也并非从发掘三星堆才定的,这点还可再斟酌。
20.陈红如意
七律·咏三星堆考古
三星鹊起盛名兮,古蜀天华珍宝齐。
出土玉琮方面世,青铜神树更津迷。
上下千年风物在,死生百事后人题。
一凭史册标名古,几见王孙封土屖。
简评:从三星堆声名鹊起叙来,以玉琮、神树作代表点出其文物的价值,然后笔触荡开,感叹千秋风物仍在,百年人事消亡,后人只能凭此文物,得见古代文明。用韵合规,对仗欠工。如出土-青铜、方面世-更津迷、风物-后人,均未对好。颔联颈联未粘,采用了折腰体。首句以语气词兮字入韵亦不够好,重了一个名字;末字屖应为犀字的异体,亦无必要。
21.柴雯芳
七律·三星堆
古蜀文明今出世,奇珍异宝各纷呈。
青铜锈蚀威犹在,器皿蒙尘韵更嵘。
风雨归来沉印记,时空此去远纷争。
曾经王者终归土,唯有功过世上评。
简评:列举数件典型文物以证三星堆古蜀文明之辉煌,虽锈蚀而有威,纵蒙尘而存韵。风雨沉寂,时空远去,但曾经的王者之风仍为世人瞩目。格律熟悉,颈联对仗尚工整,用韵合规。唯嵘字只在连绵词峥嵘中使用,不可单用;重了一个世字;功过之过只能读去声,而该处须平;青铜-器皿、锈蚀-蒙尘,对仗欠工。
22.李政益
七律·咏三星堆
远古文明古又稀,古西兰国最稀奇。
青铜神树独稀有,大地中原也愧疑。
世事变迁多厚土,风尘面具有谁知。
尘封堆下因多故,索索兢兢脑自垂。
简评:平仄格律没问题,用韵也合规合矩。然而行文较俗,连用三个古字,似觉累赘。中二联没有对好,有字、多字重复,末三字“脑自垂”费解。
23.刘玉斌
七律·咏三星堆
自古都云蜀道艰,不知蜀土别墟天。
铜雕恍惚仙翁铸,龙卧幽蟠神树眠。
面具疑承天外客,三星由此世间传。
莫疑文史五千数,上限何妨十万年。
简评:以典型文物赞颂三星堆文明,铜雕、龙卧、仙翁、神树,足称特色,尤以面具为其突出物品,由此广被世人瞩目。最后以夸张笔法遥追十万年,富浪漫色彩。平仄、用韵均合规,颈联对仗稍觉宽泛,如面具对三星;次句“别墟天”费解。
24.张宏
七律·咏三星堆考古人
回眸风雨兼程路,再续英雄考古篇。
手染泥香真相鉴,身侵潮气暑寒研。
人文古蜀迷今世,名气三星亮我天。
续写惊奇偷岁月,丰荣史册证千年。
简评:以考古人为描摹对象,极写其工作之艰辛、之负责,风雨兼程,寒暑不辍,方有此惊世成果,为中华文明史添彩增光。中二联对仗既工,文辞也精到,如手染-身侵、人文-名气、迷今世-亮我天,唯真相对暑寒不够工,一为偏正一为并列。尾联偷字用得很好,而次句已有续字,此处又出现“续写”,似觉重复。三句鉴字仄挤,有些拗口,影响气脉,最好能避开。
25.周杰
七律·咏三星堆考古
出土瞬将中外憾,冰山一角叹奇珍。
幽玄符号黄金杖,诡异青铜大立人。
华夏文明今共证,外星观点岂堪陈。
唯期考古神工手,早日还原全部真。
简评:入题即彰显气势,以冰山一角切入。此一角即呈现黄金杖、青铜立人,许多奇异符号、诡异制品,则完整面世该有几多珍奇文物与惊世现象呢?由此足证中华文明之悠久、之璀璨、之博大精深。格律熟悉,对仗基本工整。唯黄金杖-大立人属对稍觉宽泛;首句句末憾字当为撼字之误,否则不通;末句用语诗味不够。颈联今-岂对仗欠工。
26.曹永兴
七律·二里头后又出土三星堆文物
青铜神树四千岁,古蜀瑰奇当世惊。
接地通天三圣拜,龙盘果挂九乌鸣。
象牙海贝从南入,无字离家向哪行。
多处遥源来往早,看今追昔更光荣。
简评:以四千岁切入主题,罗列主要出土文物之珍奇可贵。平仄合律,用韵亦合规。然中联对仗有待再斟酌,颔联尚可看成句中自对,即接地-通天自对,龙盘-果挂(盘字作动词看)自对;而颈联难说工整,亦难形成句中自对。向哪行、更光荣等语诗味欠缺,且“光荣”用于此处遣词不当。
27.毕可慧
七律·求索(咏三星堆考古)
探索无涯不厌频,文明蜀土有奇珍。
甚惊玮艺青铜树,更叹威严大立人。
卅载重来何畏苦,百年岂止愿求真。
溯源万古中华史,再现炎黄昔日春。
简评:从考古工作者探索不厌其烦切入,次第展开三星堆文物奇珍、考古工作之艰辛、考古工作者之严谨、求实,最后点明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脉络清楚,诗味盎然。诗律娴熟,对仗工整,用韵合规。唯珍、真二字同音,虽隔了一联,仍以避开为好。
透风
题三星堆考古
地广天长演伟奇,蚕丛开国几何时?
幽封泉下勾遐想,秀出人间待决疑。
罍璧无言存故事,传承有脉补新知。
多元一体文光炫,堆土坑灰总是诗。
主持者自题引玉,待众位批削。
28.笑风雪莲
三星堆考古
专家执着寻奇古,万载依稀至久湮。
吴蜀开疆非一代,三星伴月已千年。
黄琮辟地君恭敬,神眼通天民恪虔。
剥茧抽丝真象露,如今史册赋新篇。
简评:从专家执着切入,极写年代之遥远,但通过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劳作,剥茧抽丝,三星堆遗址就呈现于世人面前。起承转合分明,脉络清晰。诗律娴熟,对仗基本工整。唯吴蜀-三星属对,稍宽;湮字在平水韵中属上平十一真,出韵了;次句已有万载字样,四句又用千年,似觉重复;真象,似作真相更好。
29.语非嫣
三星堆考古
昨夜新闻举世惊,三星伴月再扬名。
溯源先祖文明迹,探秘当年祭祀坑。
错落遗存连古蜀,琳琅器物著稀声。
殷墟有幸与相应,千载悠悠华夏情。
简评:以新闻惊世入笔,避开直接描述具体文物,仅以琳琅器物一笔带过,而着重于三星堆文明的悠远深秘、源远流长,并与殷墟相对应,彰显出我华夏文明的多元统一。诗律合规、对仗较工整。次句虽出现三星字样,似与题相犯,但因是三星伴月连用,亦堪认可。
30.大醉人间
三星堆有感
损毁淹埋为哪般?青铜神树半疮残。
开疆捐弃金权杖,图国空余社稷坛。
千载史文人事轶,三星堆阜月光寒。
而今幸有遗存在,纵目鱼凫仔细看。
简评:题为有感,感在哪里?即在感叹神树半残、权杖捐弃、稷坛成空、文史隐逸,但后世考古工作者偏能通过辛勤努力、艰苦发掘,还原出当年盛况。人们可仔细观看纵目鱼凫,来了解那一段被尘封的历史。诗作别出机杼,有一定深度。诗律亦很严谨,用韵合规,颈联对仗较工,而颔联金权杖-社稷坛,则欠工。
31.霍土三
三星堆考古
河山万里正阳春,古蜀三星又上新。
累累象牙埋厚土,亭亭神树显红尘。
疑为碧落他星客,判作华阳古蜀人。
欲觅当年宫室迹,探微访古细求真。
简评:诗作气度恢宏,从万里河山入笔,次述古蜀三星,再娓娓道出象牙、神树,方疑此属外星客,复判实为古蜀人,最后重现考古人的探微求真。对仗极工整,且二联句式错综变化,不显呆板。累累、亭亭,属有意重叠,可以;然古蜀二字犯重,且古字三次出现,星字两次出现,阳字也两次出现,均可再斟酌。
32.袁小琴
七律·咏三星堆
万壑千林现古城,眼前仿佛有余声。
形神风物今犹叹,文史规模谁与争。
宇宙几番开浩荡,河山依旧共峥嵘。
三星堆里碑无据,但得遗留不朽名。
简评:本诗甚有气势。从万壑千林起笔,避开对出土文物的具体描述,而着重在对三星堆考古工作的赞叹和对远古文史的思考,因此有一定的深度。作者诗律娴熟,对仗方面,如形神-文史、风物-规模、今犹叹-谁与争、宇宙-河山、浩荡-峥嵘,均对得极到位;用韵方面,声、争、嵘、名,韵脚阴平、阳平搭配使用,读来也显音韵铿锵。诚然,整篇宽泛了些,与题目显得游离,是其欠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4 17:17 , Processed in 0.07080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