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宝玉哭灵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68 小时
主题
102

627

帖子

0

精华

8854

积分

联都贡士

坝上牧者

Rank: 6Rank: 6

UID
10639
经验
119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15 1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MBED src=http://tv.mofile.com/cn/xplayer.swf width=480 height=395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FlashVars="v=15ELM1JL&amp;=http://cache.mofile.com/tv/static/picture/u9/Disk1/cnc/2006/9/11/15/EL/15ELM1JL.jpg&amp;autoplay=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5 17:59:18编辑过]

在线时间
68 小时
主题
102

627

帖子

0

精华

8854

积分

联都贡士

坝上牧者

Rank: 6Rank: 6

UID
10639
经验
119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1
2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15:30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B>越剧流派艺术概述</B></P>
<P align=center></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width=10></TD>
<TD align=middle><!a href=#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cctv.com.cn/program/gwx/topic/opera/C13103/20041230/images/100800_zheng4.jpg"></A>
</TD></TR>
<TR>
<TD width=10></TD>
<TD align=middle><!a href=# target=_blank></A></TD></TR></TABLE>
<P align=center>  越剧发展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自全面艺术改革以来,不断繁衍出众多的艺术流派,它们犹如一朵朵绚丽夺目的奇葩,争奇斗艳,各具独特的色和香,装点着越苑的满园春色,使人们为之倾倒,为之陶醉,人们喜爱越剧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越剧拥有一批独树一帜的流派、专业和业余的演出经常有流派演唱会,观众中有许多人是某派迷,对某一流派格外喜爱,直到入迷的程度,这说明流派具有不同寻常的艺术魅力,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IMG src="http://www.cctv.com.cn/program/gwx/topic/opera/C13103/20041230/images/100800_zheng5.jpg">

</P>
<P>  流派是一个剧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流派的繁盛是剧种成熟和兴旺的标记。流派的形成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丰厚的积累,包括对名师的承传、扎实的基本功、广博的吸收和长期的艺术实践;二是独创的风格,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爱好、经常演出的剧目和角色,对传统的规范有所突破,创造出一种不同的、独特的风格;三是广为流传、流行,需要观众的认同,需要一批追随者的学习、仿效。流有流动的含义,包括在广阔的空间中流行和长时间的流传,派则是个群体的概念,有一群人学习、传承才能成派。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align=middle><IMG src="http://www.cctv.com.cn/program/gwx/topic/opera/C13103/20041230/images/100800_zheng7.jpg"></A>
</TD></TR>
<TR>
<TD width=10></TD>
<TD align=middle><!a href=# target=_blank></A></TD></TR></TABLE>
</P>

<P>  越剧流派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各种艺术因素,集中体现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越剧的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在演唱方法上则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width=10></TD>
<TD align=middle><!a href=#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cctv.com.cn/program/gwx/topic/opera/C13103/20041230/images/100800_zheng6.jpg"></A>
</TD></TR>
<TR>
<TD width=10></TD>
<TD align=middle><!a href=# target=_blank></A></TD></TR></TABLE>
<P>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5 18:12:0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8 小时
主题
102

627

帖子

0

精华

8854

积分

联都贡士

坝上牧者

Rank: 6Rank: 6

UID
10639
经验
119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1
3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18:01 | 只看该作者
 越剧流派的魅力在于艺术上的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由于各艺术家的师承、条件、特长、情趣不同,即使同一个行当,演同一个剧目中的同一个人物,唱同一段唱腔,不同流派的艺术家也各有独创,使艺术形象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艺术处理各有特色。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width=10></TD><TD align=middle><!a href=#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cctv.com/program/gwx/20040922/images/101156_zheng1.jpg"></A>
</TD></TR><TR><TD width=10></TD><TD align=middle><!a href=# target=_blank></A></TD></TR></TABLE><P>  袁雪芬与傅全香在同一天进同一个科班,向同一个师傅学戏,都是旦角,但两人的嗓音不同,戏路不同。袁雪芬主要演青衣、闺门旦,傅全香主要是花旦。承传的来源不同,袁雪芬主要是受王杏花的影响,傅全香主要是受施银花的影响,以后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她们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塑造的祝英台形象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特色。袁派注重追求内在的美和性格的纯真,寓热情于含蓄之中,傅派则比较明朗活泼,表达感情的方式,尤其是唱腔有较大的起伏跌宕。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width=10></TD><TD align=middle><!a href=#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cctv.com/program/gwx/20040922/images/101156_zheng2.jpg"></A>
</TD></TR><TR><TD width=10></TD><TD align=middle><!a href=# target=_blank></A></TD></TR></TABLE><P>  尹桂芳和徐玉兰都演出《红楼梦》,都在戏中饰演贾宝玉。以《宝玉哭灵》这段唱为例,尹派深沉隽永,旋律多在中音区迂回。如泣如诉,有时旋律骤然上跳,如异峰突起,使人有九转回肠之感。徐派则高亢响亮,犹如满腔悲愤之情喷涌而出,唱腔旋律起伏很大,唱法上柔中寓刚,悲中含愤,吐字发声别具一格。正是由于两种流派各有独创性,艺术形象才各有生命。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width=10></TD><TD align=middle><!a href=#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cctv.com/program/gwx/20040922/images/101156_zheng3.jpg"></A>
</TD></TR><TR><TD width=10></TD><TD align=middle><!a href=# target=_blank></A></TD></TR></TABLE><P>  流派不是僵死的,它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的流动、不断的发展,这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每个流派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剧目中有不同的特色,每个真正的艺术家都不会满足于一时的成就,不会因为自己的流派得到公认而放弃艺术上的新的追求。如袁派在四十年代多悲腔,著名的三哭,即香妃哭头、梁祝哭灵、一缕麻哭夫就是其代表作,解放后在《相思树》、《西厢记》、《双烈记》、《祥林嫂》中则有新的创造;二是流派在发展中,会衍化出新的流派,如戚派、吕派、金派、张派都是从袁派中衍化出来的,它们又各具特点,这样生生不息,才有活力。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0 06:27 , Processed in 0.06927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