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侣依偎迷菡萏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27 0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 href="http://sst.w47.286.cn/bbs/UploadFile/2007-5/20075278431158394.bmp"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sst.w47.286.cn/bbs/UploadFile/2007-5/20075278431158394.bmp" border=0></A>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2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4:54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4>远古时代,中国的《诗经》就有莲花的记载,例如:“山有扶苏,隰(音xí)有荷华。”“彼泽有陂,有蒲与荷。”在《尔雅?释草》中说:荷,又称为芙蕖,莲花是它的果实,莲子叫“菂”(音dì),莲子中心的胚芽叫“薏”,花叫“芙蓉”,花苞称“菡萏”,叶子叫“蕸”(音xiá),梗子叫“茄”,本叫“蔤”(音mì),即荷茎入泥土中的部分,根部叫“藕”。明代张自烈著的《正字通》:“北人以莲为荷,今俗荷皆谓之莲。”除此之外,还有称莲花为“水华”、“玉华”、“佛座须”等等不同的名称。书中也称水芝(见隋唐陈羽《夏日宴九华山池赠主人》诗:“百花开尽水芝香”),玉井花(见唐韩愈《古意》诗:“太华峰头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莲之地下茎称藕,其花故也称藕花(见宋僧道潜《临平道中》诗:“藕花无数满汀洲”。
  
  文明人类自古以来,就十分珍视莲花,并演绎出丰富、圣洁的内涵。莲花早晨开放,夜晚闭合的性质如同太阳,所以莲花在埃及被视为太阳与水的象征。而印度古代,莲花象征女性的生殖能力,代表多产、力量及生命的创造,同时也是丰熟、神圣、不死的象征。所以,在印度莲花被视为神的象征,是印度的国花。同时,莲花也是佛国净土常见的庄严。由于莲花的生长特性,所以经常被用来引喻为清净、尊贵等具正面光明的象征。如在《长阿含经》中,就将水面上清纯的莲,比喻为超脱染污世间的圣者;或将莲花上水珠滴落的情形比做忧愁的消失。由于莲花丰富的内涵,所以经典中以莲花作为供养佛菩萨的妙好花朵。莲花在民间也是吉祥的象征,如“连生贵子图”就是取莲房多子,另一方面则莲与连的谐音,而作为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
 
  历代文人墨客写了不少咏荷的诗词曲赋,北宋周敦颐酷爱荷花,对荷情有独钟,著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他并以菊花象征隐士,以牡丹比喻富贵之人,而以莲花来象征君子。周敦颐的《爱莲说》,足以说明文人偏爱莲花的理由。</FONT>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ー彩| 六合投ー注| 网络赚钱去SO娱ー乐ー城:顶级信用ー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3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4:58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size=4>中国莲花与佛教文化</FONT></b></P><P><FONT size=4>宗教是人类的一种重大的文化现象。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三大支派: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又形成中国的佛教文化。它不仅有玄奥的佛学、佛经、佛宗、佛事和佛器;而且有驰名的佛山、佛寺、佛塔、佛窟、佛像和佛画;还有充满高度哲理的禅宗禅语和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等。在这些浩如烟海、沁人心扉的佛教文化中,孕育着具有佛教象征意义和某种灵性的名物:花木草虫、飞禽走兽,其中佛教与花木有缘,如菩提树(梵文Pod.hi)、娑罗树(梵文sala)、阎浮树(梵文Jambu)和芯刍(梵文BhikSS)等,被称为印度佛教的“圣木”与“圣草”。而莲花(包括睡莲和荷花)更是视为佛教的象征——崇高、圣洁、吉祥、平安、素雅、光明、贞静等,并赋予它神秘的色彩,代表神异,代表美好理想的化身,尊为“圣花”,借以扩大佛教的影响力。

<b>(一)</b>佛教始祖与莲花
在佛教创立之前的印度婆罗门教就崇尚莲花。相传创造世界的大梵天,就是坐在莲花上出生的。上古印度人崇拜的自然物中就有莲花。在古印度的古典文学中,常常以莲花比喻美丽的姑娘。如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中说:“悉多有位女郎长得仪容秀美,浑身却像涂上污泥的莲藕,闪光的美容从不显露。”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佛教对莲花非常尊重,为百花中不可比拟。
  在佛教的始祖佛陀降生前,古印度北部迦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的国王饭王的宫庭中出现八种瑞祥景象:百鸟群集,鸣相和悦耳,四时花木一同盛开,池沼内突然长出朵奇妙的白莲花,大如车盖等。王后摩耶夫人得预感,从梦中惊醒,凝神静思,退入后宫。这时天上的菩萨化作一头六牙白象入脑......释迹牟尼生之初,在音根中又闪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还坐着一位盘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印度佛经将释迹牟尼诞生与莲花联系起来。释迦牟尼成道后,转法(布道)时坐的座位,被叫“莲花座”,相应的坐叫“‘莲花坐势”。后来在印度古典文学中形容佛祖避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大眼睛。在印度佛教艺术中,常以象征的手法来表现:摩耶夫人生在莲花上,周围有六牙小白象向她喷水,代表“胎”;有时只用一朵莲花代表这一“变相”。在一转法轮雕像中,佛陀端坐在一朵精雕细刻的大莲花上,位于地中央。池中锦鳞闪闪,小莲花围绕着陀开放。在著名的阿育工石柱头的法轮上雄踞四方狮子,法轮下面倒垂一个钟形的莲花。在阿旃陀面中,有幅著名的(持莲花的菩萨),菩萨身着透明的薄衣,头戴高高的宝冠,上有镂空的莲花和荣花,右手持一朵莲花;菩萨双目下垂凝视着手中莲花,面部表情安祥闲适,内心世界圆融无碍,达到无上安宁的境界。释迦牟尼主张种姓平等,俗语传道,迎合古印度民俗的爱莲心理,以便更象化地弘扬佛法,吸引信徒;从佛教教义看,现世界是一片秽土污泥;而佛教则使人不受污染,凡脱俗,达到清净微妙的境界,所以,以莲花为喻。佛教解释为“佛”所居之净土为“莲花藏世界”。
  佛陀(BUddha)是梵语,简称佛。意译为“觉者’“知者”“觉悟者”。泛称“觉行圆满者”,为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除释迦牟尼(Sakna Mum约前565一前486年)佛外,如过去佛的燃灯佛比释迦牟尼佛时间早、辈份高,释迦牟尼前世曾买五茎莲花借献给燃灯佛((瑞应本起经)上卷);“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代表妙观察智的智慧,又称“莲花智”。在大雄宝殿中的阿弥陀佛常结跏跌坐在莲台上,双手仰掌足上,掌中托着宝瓶和金莲台,指引众生通往西方佛国净土;其左胁侍为观世音菩萨,身穿白衣,坐在白莲花上,一手持着一只净瓶和杨柳枝,一手执着一朵白莲,表露观世音怀着一颗纯洁的菩萨心,全力导引信徒脱离尘世,到达莲花盛开的佛国净土;其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也手持莲花茎。微妙声佛的北方莲花世界,亦是释迦牟尼指引的另一极乐世界。

<b>(二)</b>佛学、佛经和莲花
  佛教经典中常有莲花。如(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又称《莲花经》,即以莲花的清静微妙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百缘经)说释迦牟尼就是“莲花王子”,还流传着一则动人的故事。(杂宝藏经)中还记载着一则“莲花夫人”的故事。(捏磐经)说大乘涅梁世界或修行最后的境界有四德:即常、乐、我、净。佛经也给莲花总结为“四义”,与“四德”相应。据(华严经)载:“大莲华者,梁摄论中有四义:”一如莲华,在泥不染,比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污。二如莲华,自性开发,比真如自在性开悟,众生诺证,则自性开发。三如莲华,为群蜂所采,比真如为众圣所用。四如莲华,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比如四德谓常、乐、我、净。”《华严经)(卷四至八)中有“华藏世界”,描绘一个美妙的莲花世界佛国境地。“於诸惑世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尤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4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5:00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size=4>关于荷花仙子的传说</FONT></b></P><P><FONT size=4> 很早以前,浚河一带人烟稀少。有个姓张的老汉以打鱼为生。没有老伴,拾了个儿子养着,有一岁了。这天老汉又来打鱼,忽见河水直往上冒花,不多会冒出个竹筒来,里面传出了小孩的哭声。
   
  张老汉忙扔下鱼网,把竹筒子捞上来,鱼也不打了,抱着竹筒跑回家去。
   
  他小心地凿开竹筒,见里面有一个很小的女婴,甚是可爱。他拾了个儿子,今天又拣了个女儿,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从此东家大嫂给抱抱,西家二婶给喂奶,不觉两个孩子就长大了。到了十七、八岁,兄妹俩长得那个好哎!
   
  特别是小妹,粉红的小脸如出水的荷花,甜润的嗓子唱出歌来,百灵鸟也比不上她。
   
  原来这女婴是荷花仙子,因为她做错了事,让玉皇大帝罚到人间重新下生。
   
  有一天,荷花仙子突然对张老汉说:“爹啊,我就要离开您了。哥啊,你要好好照顾咱爹。”那爷俩不知她为何说这话。等到半夜时辰,有天兵天将下来催促,手里都拿着闪闪的刀枪。荷花不忍心惊动爹和哥哥,悄悄地出了屋。来到门前的清水池里边,洗了把脸就离去了。她想起张老汉的养育之恩,不觉泪流满面,那泪水滴到水里,随即长出一片荷花来。她咬破手指,在手绢上写下几个字,抛下就随天兵天将离去了。
   
  天明了,张老汉起来,找不到女儿了。这下可把爷俩急坏了。他们急忙到门外去找,见清池里长满了荷花,水边放着块手绢。找人一念,才知道是荷花仙子下凡,表明了对张老汉的养育之恩日后相报,张老汉如果想念,就到门前看看荷花。
   
  自从荷花仙子下凡后,人世间有了荷花有了藕。</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5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5:03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b>曲院风荷荷香酒</b></FONT></P><P><FONT size=4> 那是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建都杭州,成为南宋第一个皇帝。赵构终日花天酒地,特地在西湖九里松洪春桥堍设立了一所曲院,招聘天下酿酒能手,专门酿制美酒,供宫廷享用。
  曲院建造得十分讲究。前面挖了一口大池塘,引进西湖水,种植了并蒂莲、红莲、白莲等各种名贵荷花,四周造起曲折回廊,亭台水榭,后面是制酒、酿酒工场。每逢莲塘碧露、南风送香的初夏季节,满院红、白荷花盛开,煞是好看。
  这一年六月,曲院满池荷花盛开,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干层翠盖;红艳洁白的荷花.似锦绣红妆。酿酒老人们正忙碌地在晒曲、制曲。忽然,院门开处走进来一位五十开外、头戴方巾、身穿青衫的读书人。他一眼望见满池荷花,南风吹过,清香沁人,不禁脱口赞道:“多好的荷花,真是一处赏荷胜地啊!”一边观赏.一边漫步来到酿酒老人面前,问道:“老大爷,请问这是什么所在?”
  酿酒老人回答说:“这是酿酒曲院。”
  那位读书人不胜感慨:“荷花虽好,可借缺少美酒助兴。”
  酿酒老人见他是位读书识理的人,便请他到池边荷香亭里休息,说道:“先生请坐,舍下略备薄酒,待我取来,供先生助兴。”
  那读书人手捋长须,微笑点头,连连道谢。不多久,酿酒老人便提着一葫芦酒,端上一只大碗,放在桌上,满满地斟上一大碗,说:“先生,请用。”这时,刚好一阵大风吹过,卷起满池荷瓣,恰巧有一瓣掉在酒碗之中,阵陈荷香,酒香扑鼻。酿酒老人正要替他取掉荷瓣,那读书人连忙伸手止住:“别拿掉,别拿掉!这正是一碗荷香美酒呵!”一边端起酒碗,满碗饮了下去,连声赞道:“好酒,好酒,正有一股荷花香味儿呢!”
  酿酒老人听客人称赞他酿制的酒好,又满满斟上一大碗,说:“不瞒客官说,我们这曲院制的酒曲,常常有荷花粉吹落进去,酿出来的酒,还真有点荷香哩!”
  那读书人一连饮了三大碗,趁着酒兴招呼酿酒老人说:“多谢老大爷,请你去取笔墨纸砚来!”酿酒老人取来纸笔,只见那读书人将宣纸往桌上一铺,望着满池荷花,饱蘸浓墨,向纸上一泼,又“唰唰”添上几笔,一片水墨荷花,跃然纸上。那读书人意犹未尽,又举笔画上曲院小屋,题上“曲院风菏”四字,写上自己的名字。那读书人将画送给酿酒老人,作为酬谢,告别而去。
  酿酒老人虽不识字,也喜爱这幅画,将它挂在曲院里。后来有人告诉他,这是南宋四大画家之—马远的手笔哩!
  从此,曲院风荷便大大出名,成为“西湖十景”之一。曲院酿制的荷香酒,也成为杭州一大名酒。</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6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5:05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size=4>莲在印度</FONT></b></P><P><FONT size=4>  在多种语言之诗与浪漫寓言故事中-无论古典或口传,两者都常喻玫瑰为高贵。但假定以一种测量器具来测量及确定每种花之高贵程度、格调及其王族系谱,能冠以帝皇荣耀的则莫如莲花了。比较而言,玫瑰花只能算是个朝臣而已。尽管莎士比亚著名诗句里有"那些被我们称为玫瑰的,就算用其它名字也能感觉出其芳香"。

  著名植物学家佳年教授,在他被称颂的"莲之文法"论文里,说莲在希腊与埃及艺术中占很高的地位。经常在庙宇、饰物中出现。

  根据著名古埃及历史教授韦基舜所说,在古埃及节日的贵族宴会中,人们习惯向每位宾客献上一朵莲花,宾客一直拿莲进入招待室。于其时,侍仆们都以花串环绕每位宾客之颈项,或在他们头上置放,因而每个人额上都悬着一个花蕾或一朵盛放的莲花。

  在希腊著名物理学家-迪氏的"MateriaMedica"一书里(此书被收集于公元后一世纪),以整整的一课献给古罗马教授兼历史学家罗宾尼,(罗是那时代的人,他道出,埃及人习惯用莲子混和牛奶或水做面包),并续称:"只要仍是热的,没有甚么比这种面包更有益及更易消化了"。

  一些研究欧洲或其它地方近代史的研究人员,曾有"Nelumba Nucifera"之说,(Nelumba Nucifera乃是一种莲花之植物学名),认为大约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莲是由印度传入埃及的。

  姑且勿论莲花是否从印度繁殖至埃及,但它很早就已出现在印度并在此国家拥有尊崇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因为我们立刻就会看到,莲之有关资料,经常在古梵文文学及印度神话学中出现。近庞比,在驰名世界的亚利分达洞穴里,有很多描述莲花的画,象征宗教的以及作装饰用的都有。

  在我们进入探究种种环绕莲花之谜一样的印度神话前,让我们先停下,看看它在印度文章里俗世的一面。

  莲花在印度有很多名字,单是梵文,就有几个,一个比一个更华丽,像Ambuja,Padma及Pankaj等。Kamal是普通的宾度名字,而它在迥异的庞遮普语及喀札米语中叫Kamwal及Pamposh。印度政府在很多年前,已宣布莲为国家之国花。及后,于1977年,还发行一种特别的邮票,以示庆祝。

  球茎状的水栽莲,可生长于不同的泥土及气候环境中,就算在石多的地方也可生长。又,更多生长于沼泽区。实际上,其梵文之名字Pankaj意指长于土外。

  事实上,泥泞的河床是莲最喜扎根、生长、开花的地方。莲普遍长在池塘约40至60cm深,有肥沃土壤夹杂均匀分布生物排泄物之塘底。一经种植后,即能开花6至7年,有些花期甚至更长。但因年间草木会长密,故每隔两三年便要摘株。杀虫的鱼及蜗牛就会被引入,充当清道夫的工作,去吃掉虫蛹、青苔及其它害虫。

  优美水栽的莲在整个印度都可见到。它青绿色的叶子,像缎一般的光滑,呈深绿色,直径通常为60-90cm。叶柄很长,部份光滑,其余则生有小剌,花朵独生、形大、及有不同颜色-白、玫瑰红,有时甚至呈紫蓝色。

  在印度,像其它地方一样,莲花是用作装饰及庙宇内的奉献物。若花蕾连茎采摘,割下来之莲花可耐运送。

  几十年前,莲花香剂是用莲花之花瓣提炼的。现今之莲花香剂,通常是混合人造的香料。

  有异于玫瑰之吸引力,莲花可为自身拥有果托而自豪。它的果托像陀螺,上端直径7至10cm,内里塞满海绵似的网状组织。当成熟时,果实载有10甚至有时达30之数的圆形及椭圆形颗粒,分散埋藏于上端的小孔内。至成熟期,长成像花生般大小的柔软果仁。在炎热及多雨季节,莲花之花株可结大量果实。它的果实被认为具极高之营养价值。

  像莲之果实还不足够在众花竞艳之王国中,拱托莲之领前地位似的,更进一步,莲还有那些被当蔬菜贩卖之可供食用的肥美根茎。(在说印度语的地方称之为Kamal-Kakadi,在宾扎说成bken)。莲的根茎,长度为30-60cm之间,直径约为3-6cm。辨别莲之根茎与其它普通莲茎之分别是,整条根茎都有连绵不绝的小孔,试把莲的根茎用斜线交叉法,从横断面切口上,可看到在茎的中心,有数个大孔,被数个毛细管大小的小孔环绕着。像纤维似的茎,当在其小孔内塞满自选香料,可烤或煮来吃,是素食者可口的食品。在印度餐桌上,腌酸Kamal-Kakadi是美食家之喜爱食物。

  如此这般我们发现了莲的各个可吃的部份-莲子及根茎。但传说享用莲的餐谱会导致享用者懒惰、昏睡、满逸及忘却以往的忧虑等。虽然未作过试验,但在英国诗人汤尼臣的诗"食莲者"中,他使莲变成不朽,缘自一小队海军被弃于一座多山孤岛上,他们只依赖食莲藕生存,莲在那里长得很丰茂。有时,他们还会回顾先前的日子。

  他们坐在那,暗暗地笑
  俯望一片片荒凉的大地
  枯萎和饥荒,祸害与灾难
  深海怒哮着,灼热的沙粒
  锵铿的兵器,燃烧的城
  沉没了的船,合掌祈祷的手
  但微笑着,他们寻找谱出悲歌的乐曲

  我们从莲可以供给人们味觉之享受,再转到谈莲在印度及佛教神学及传统精神中拥有之崇高地位。

  吠陀经文,一种最古、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997

3976

帖子

3

精华

5830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7
经验
5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7
7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5:1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咏荷诗词</FONT></P><P><FONT size=4>◇</FONT><FONT size=4>采莲曲~王昌龄</FONT><FONT size=4>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FONT><FONT size=4>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FONT><FONT size=4>

</FONT><FONT size=4>◇</FONT><FONT size=4>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FONT><FONT size=4>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FONT><FONT size=4>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FONT><FONT size=4>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FONT><FONT size=4>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FONT><FONT size=4>

</FONT><FONT size=4>◇</FONT><FONT size=4>荷花~清. 石涛</FONT><FONT size=4>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FONT><FONT size=4>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p></p></FONT></P><P 0cm 0cm 0pt"><p><FONT size=4> </FONT></p></P><P 0cm 0cm 0pt"><FONT size=4>◇</FONT><FONT size=4>《爱莲说》宋·周敦颐</FONT><FONT size=4>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FONT><FONT size=4>

</FONT><FONT size=4>◇</FONT><FONT size=4>青阳渡~晋·乐府</FONT><FONT size=4>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FONT><FONT size=4>

</FONT><FONT size=4>◇</FONT><FONT size=4>咏芙蓉~南朝·梁·沈约</FONT><FONT size=4>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FONT><FONT size=4>

</FONT><FONT size=4>◇</FONT><FONT size=4>采莲~南朝·梁·吴均</FONT><FONT size=4>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FONT><FONT size=4>

</FONT><FONT size=4>◇</FONT><FONT size=4>咏荷诗~江洪</FONT><FONT size=4>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FONT><FONT size=4>

</FONT><FONT size=4>◇</FONT><FONT size=4>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FONT><FONT size=4>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FONT><FONT size=4>

</FONT><FONT size=4>◇</FONT><FONT size=4>采莲曲~隋·殷英童</FONT><FONT size=4>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FONT><FONT size=4>

</FONT><FONT size=4>◇</FONT><FONT size=4>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FONT><FONT size=4>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FONT><FONT size=4>

</FONT><FONT size=4>◇</FONT><FONT size=4>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FONT><FONT size=4>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FONT><FONT size=4>

</FONT><FONT size=4>◇</FONT><FONT size=4>折荷有赠~唐·李白</FONT><FONT size=4>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FONT><FONT size=4>

</FONT><FONT size=4>◇</FONT><FONT size=4>荷花~李商隐</FONT><FONT size=4>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FONT><FONT size=4> <BR line-break"><BR line-break"><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4>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唐)<p></p></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4>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p></p></FONT></P><P 0cm 0cm 0pt"><p><FONT size=4> </FONT></p></P><P 0cm 0cm 0pt"><FONT size=4>莲</FONT><FONT size=4><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苏轼</FONT><FONT size=4><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旋折荷花剥莲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露为风味月为香。</FONT><FONT size=4><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白莲</FONT><FONT size=4><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唐,陆龟蒙</FONT><FONT size=4><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素花多蒙别艳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此花真合在瑶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无情有恨何人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月晓风清欲堕时。<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0 06:30 , Processed in 0.06716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