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古今四声混用”之我见(杨志忠 )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7-7 1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今四声混用”之我见 [ 作者:杨志忠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录校:哈哈儿 点击数:105 ]     自对联创作实行古今声“双轨制”以来,得到新老联手的称赞。特别是青少年朋友,想学对联的欲望,得以实现。而那些谙熟古四声的宿将,也不受其影响和创作的限制。特别是全国乃至海内外大型征联活动,实行“古今声双宜”的“政策”,无疑给新老联手大开方便之门。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一试身手的机会和英雄用武之地。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或以古声制联,或以今声制联,悉听尊便。但必须注意两点:一要合乎联律;二不可古今声混用。时下,人们对古今声混用的概念还不十分清楚,以致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和作法。故,我想在此谈谈自己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什么是古今声混用?   愚以为,古今声混用,是指创作者在创作对联时,时而以古四声调平仄,时而以今四声调平仄,在自己的同一副作品中,将古四声和今四声夹杂混用,没有统一的标准。   例如:   金盾耀金辉,题词五载千军奋; (“金盾杯”全国征联的出句)   警威凭警德,造福一方百姓安。 (一等奖对句)   从上例看,出句自然是没有问题的,而对句用了三个古仄今平的“德、福、一”字。从对仗的角度看,作者是想用古声的“德”和“福”去对上联的“辉”和“词”,这无疑是正确的。而“一”对“五”就不对了。既失对,又占去了第三个平声字位,以致犯了联之大忌——孤平。如果把“一”解释为今声的平,对仗问题似乎解决了,也不犯孤平,但前后的标准却不统一了。这是古今声混用的典型例子。   二、什么是今声对联?   今声对联,是指创作者在创作对联时,以现代汉语的四声为标准调平仄,即以阴平(第地声)、阳平(第二声)为平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为仄声。   例如:   春贺福门福进禧;   运掬寿礼寿呈祥。 (《对联》二○○二年三期“联墨缘”一页)   这副对联,虽用了两个古仄今平的字,即“福”和“掬”,但作者以今声为标准,且“掬”字恰在音步上,使其成为一副合乎平仄格律的今声对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什么是古声对联?   古声对联,是指创作者在创作对联时,以古汉语的四声为标准调平仄,即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   例如:   若无爱国忧民志;   岂有匡时济世心。 (《民间对联故事》二○○二年四期十五页)   这副对联用了一个古仄今平的“国”字,而“国”字是古入声(今阳平声)。按古声调平仄,入声字为仄声,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且“国”字在第二音步上: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是一副合乎平仄格律的古声对联。   四、关于古今四声都合律的对联之认定:   我们先看两个例子:   1、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清郑板桥联)   2、迎风绿柳轻撩水;     傲雪红梅漫醉春。 (笔者拙作春联)   从上面两例看,无论用古声,还是用今声衡量,它们都符合联律。奇怪吗?非也!因为文字的本身就存在着古今同仄和古今同平(除入声字和少数古平今仄的字外),而且这部分字占绝大多数。那么,我们是否还要怀疑,郑板桥莫非研究过今声?   今人搞创作,也可能出现古今四声都合律的对联(如笔者拙作)。至于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大可不必打破砂锅问到底,只要作者心中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即可。   像这种古今四声都合律的对联还很多,笔者把这种对联权且称为“同轨”联。所谓“同轨”是指用古今声衡量都合律的对联。  同轨联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上下联完全同轨,一种是上句或下句单联同轨。   例如《中国楹联报》总四七一期刊登的攻擂作品:   富民先富脑,科技先行民致富; (出句)   强国首强人,德才首用国趋强。 (对句)   出句全部用的是古今同仄和古今同平的字,而对句用了两个古仄今平的“国、德”字,且“国”字前后两次出现,而第一个“国”字又在音步上。不难看出,作者是以古声的“国、德”去对上联中的平声字“民、科”。像这种一半为明显的古声联、另一半为亦古亦今的对联,笔者把这种联称为“单联同轨”。   我们再来看一下同一个出句的另一个对句:   清世要清官,纪规要守世能清。   像这种上下联均用古今同仄和古今同平的字,笔者把这种联称为“全联同轨”。   这种现象,在半联征对中出现较多,并标明“古今声双宜”。当然,也不排除自撰联。   五、以今声创作对联,是否要避开入声字?   愚以为大可不必。因为古入声字,转入今声后,就不是它原来的身份了,而是今四声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以人类字:“干部”,因时势的变化和工作的需要而转为工人,他就以工人的身份出现,不再是原来的“干部”了。笔者前文也说过,今四声有利于青少年朋友的学习和创作,而青少年恐怕还没有入声字这个概念(包<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在线时间
216 小时
主题
0

15

帖子

0

精华

2148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2348
经验
45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7-8
2
发表于 2004-7-9 23: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4:46 编辑

我只觉得 高级班得限用古音 甚至需用繁体字 初级班鼓历用新音以利初学者学习 还有,入声字因有不同的平仄,在使用时可以因律而改采古音或新音,多方便!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こ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こ提现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9-30 17:41 , Processed in 0.07870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