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88|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最佳楹联结构》 陆震纶/著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0

1788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118
经验
262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4 1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3:34 编辑

  中华瑰宝,历千载而弥珍;国学明珠,分两行以媲美。汉字一音一义,天然对偶成双;法书多彩多姿,常伴楹联传世。刘勰《文心雕龙》云:“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骈文俪句,源远流长;翰藻沉思,珠联璧合。对仗脱颖而出,联家应运自生。余庆长春,孟蜀桃符之吉语;衔春挹月,宋儒哲学之玄机。明月春风,孟頫挥毫泼墨。是非生死,元璋投笔御书。递代入清,于斯为盛。登峰造极,布衣孙髯之长联;汇总集成,硕儒梁公之丛话。远超唐宋,名列庙堂;近继元明,情同里巷。采诗词曲赋之精华,形神兼美;含平仄虚实之变化,韵味俱佳。昔人篆刻雕虫,实非小技;今日荧屏击鼠,应有大观。惟所用之,不难学也。二元成序,选结构之最佳;四句为模,循文章之所适。称文本为解构,岂敢狂言;标风格于凝思,乃为精品。弄潮网络,跻身于数字生存;换笔休闲,着眼在斯文享受。

  时逢盛世,百废俱兴;情寄佳联,三生有幸。抛砖引玉,无非一得之愚;点铁成金,尚待诸君之力。

  庚辰小雪后两日太仓陆震纶识于北京西郊绿萝窗下。癸未春日,甲申腊月,丙戌初秋,丁亥大雪四次修订,戊子暮春定稿于北极寺。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じ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じ提现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0

1788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118
经验
262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6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4: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3:34 编辑

第1章 楹联文学

  楹联之为文学,早有定论。惟应用既广,制作易滥,鱼目混珠,在所难免。本章略述楹联文学的范例、定义、历史与价值,作为研究最佳楹联结构的基础。

§1.1 汉字与楹联

  我国的悠久文化,主要依靠汉字流传至今。汉字是华夏文化载体。没有汉字,中华民族的普遍认同感,炎黄子孙的强大凝聚力,难以想象。以方块字、单音节为特征的汉字系统,形声兼备,视听俱佳,分辨率高,信息量大,组合方便,传播久远。

  在现代文学中,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文学,各国都有,惟独楹联是中国特产,因为楹联是汉字文化的集中体现。

  与楹联比较接近的是两行诗(couplet)。两行诗是每节(stanza)两行的诗体,通常须押韵,而楹联只有两行,不须押韵。把楹联译为couplet,西方人容易理解,当然需要作进一步解释。

  语言学家赵元任(1892-1982)在《谈谈汉语这个符号系统》(Chineseasa Symbolic System)一文中说:“论优美,大多数观察和使用汉语的人都同意汉语是美的。有时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汉语有了字的声调,怎么还能有富于表达力的语调?回答是:字调加在语调的起伏上面,很像海浪上的微波,结果形成的模式是两种音高运动的代数和。汉语的文字系统,即使把简化字考虑在内,当然是很不简单的,可是它在优美性尺度上的等级是高的”。(《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1985年,社科版,第75-76页)。

  所谓“汉语符号系统”就是汉字系统。汉字兼有象形、表音、表义功能,简单优美,内涵丰富,可以用最少文字,传递最大信息。楹联充分发挥了汉字的优点,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楹联文学。试举例说明:

  泰山雨花道院联(梁章钜《楹联丛话》卷六)

  雨不崇朝遍天下   花随流水到人间

  此联句首分别嵌“雨”、“花”两字,由此落笔,随手拈来,自然贴切。非泰山无此博大包容;非道院无此清净悠闲。

  《毛诗·鄘风·蝃蝀》云:“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崇朝,即终朝。“雨不崇朝遍天下”是说:虽然下雨的时间不长,普天之下都受到润泽,泰山之博大不言自明。“花随流水到人间”句,似曾相识,但有新意。李白《山中问答》:“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张旭《桃花溪》:“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说的是“世外桃源”,而此联写的是人间福地。

  仔细玩味此联,享受其中的诗意和哲理,更觉汉字之美,楹联之美。

  北京旧大宅门联(1985年2月22日《北京晚报》)

  学士青莲,尚书红杏   中郎绿绮,太史黄庭

  冰心《春节忆春联》一文写道:“我最记得的是从南剪子巷南口到大佛寺的转折处,有一家有门洞的房子,大门两边挂著一对木版刻的对联:学士青莲 尚书红杏/中郎绿绮 太史黄庭。……这所房子在三十年代中我也曾进去过。因为那时曾是任叔永和陈衡哲先生的住宅。”一副好的楹联,带来美好回忆,终生难忘。

  此联以青、红、绿、黄四种色彩,渲染唐、宋、汉、晋四个朝代的四位名人。“学士青莲”是唐代大诗人,翰林院学士李白,号青莲居士。“尚书红杏”是宋代尚书宋祁,因为写了“红杏枝头春意闹”名句,获得“红杏尚书”的美名。“中郎绿绮”是汉代中书郎蔡邕,精音律、善鼓琴。绿绮,古琴名。“太史黄庭”是晋代书法家,会嵇内史王羲之,曾写过《黄庭经》。

  凭这副门联,一望而知是书香官宦之家。楹联浓缩传统文化之精,影响视听效果之深,是其他文体望尘莫及的。

  郭沫若题丽江黑龙潭得月楼(《古今联话》)

  龙潭倒影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   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云南丽江城内黑龙潭,倒映玉龙山十三峰,如此美景,令人神往。

  郭沫若(1892-1978)在1963年为新落成的黑龙潭得月楼撰写此联。

  在结构上,此联充分发挥了逆序倒接魅力:较长的七言句在前,较短的两个四言句式在后,形成自对。前面七言句,山是虚写,水是实写,上下纵横,山光水色,似乎已经道尽了丽江风景之美。后面四言自对,可谓画龙点睛,神来之笔,而且与主题“龙潭/玉水”遥相呼应,连接得十分完美。有诗人的想象力,才能化优美为神奇。论郭氏楹联,此联堪称第一。

  林则徐题书楼(《楹联续话》卷二)

  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材天或恕   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炳烛老犹明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1840年1月任两广总督,6月鸦片战争爆发后,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10月受诬害,被革职。

  此联是林则徐在卸任后所作,时年55岁。

  “散材”,即散木。《庄子·人间世》“是散木也。……是不才之木也,无所可用”。“炳烛老犹明”:刘向《说苑·建本》师旷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提现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0

1788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118
经验
262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6
3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4: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3:34 编辑

(3)最早创作用韵联。例如,赠漳州士子: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宋元之间,汉族遭异族入侵,楹联因战乱,流落民间。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以遗逸奉诏出仕。以书联兼美,闻名朝野:

  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书殿上春联(用杜牧诗句):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题扬州迎月楼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但是,真正把楹联推广到民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簪云楼杂说》云:“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腌豕苗者,尚未请人耳。太祖为大书曰: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投笔径去。嗣太祖复出,不见悬挂,因问故。答云: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太祖大喜,赉银三十两,俾迁业焉。”

  于是,除夕书春联,成为民俗,流传至今。

  明代联家有李东阳(1447-1516)、杨慎(1488-1559)、李开先(1501-1568)、徐渭(1521-1593)、陈继儒(1558-1639)等。例如:

  杨慎题昆明华亭寺(《楹联丛话》卷七)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嘉靖(1522-1566)帝好长生术,内殿设斋醮,词臣率供奉青词,工者立超擢,卒至入阁。时谓李春芳、严讷、郭朴及袁炜为“青词宰相“。《楹联续话》卷一引钮玉樵《觚賸》云:时世宗斋居西宫,建醮坛,敕大臣制青词一联悬于坛门。李春芳使昆仑山人为之。山人走笔题曰:

  洛水灵龟初献寿,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   歧山威凤两呈祥,雄声六雌声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

  嘉靖迷信神仙,将词臣引入歧途。上述青词是楹联特例,不足为训。明代联家自有反映民间生活之作。例如

  李开先《中麓山人拙对》是较早的个人楹联专集。试举其中一联,以见风格:

  数口业农,数口经商,糊口何多术也   一心务本,一心逐末,是心孰使然哉

  清代是楹联的鼎盛时期。康熙六十寿诞(1713)和乾隆八十寿诞(1790)两次庆祝活动,以及乾隆敕儒臣撰写的紫禁城宫廷春联,形成了精品楹联创作高潮。这些应制联皆出当时名公硕彦之手,虽多“润色洪业,鼓吹承平”之辞,而其风格“典丽矞皇”,堪称一流。例如:

  康熙六十寿灯棚牌楼(《楹联丛话》卷二)

  辇道风清,葭管万年调玉露   瑶池春暖,华灯午夜彻琼霄

  紫禁城养心殿(《楹联丛话》卷二)

  旭日射铜龙,上阳春暖   和风翔玉燕,中禁花浓

  由于最高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清代联家辈出,高官名士无不擅长撰联。如李渔(1611-1680)、孙髯(1666-1750)、曹雪芹(1715-1763)、梁同书(1723-1815)、纪昀(1724-1805)、李调元(1734-1802)、阮元(1764-1849)、梁章钜(1775-1849)、林则徐(1785-1850)、曾国藩(1811-1872)、左宗棠(1812-1885)、彭玉麟(1816-1890)、薛时雨(1818-1885)、俞樾(1821-1906)、张之洞(1833-1909)、王闿运(1833-1916)等。其中李渔《笠翁对韵》,孙髯《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楹联丛话》,标志着楹联已经成为自成体系的独立文体,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并驾齐驱,媲美争妍。从此,春联、寿联、挽联、赠联;门联、厅联、斋联、桥联、亭联;名胜联、商业联、格言联、讽刺联、游戏联,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时尚,流风之盛,不因战乱革命而衰落。

  民国初期著名联家有吴恭亨(1857-1937)、易顺鼎(1858-1920)、方尔谦(1872-1936)、梁启超(1873-1929)、杨度(1875-1932)等。1918-1922年,胡君复《古今联语汇选》以及吴恭亨《对联话》相继问世。1931年刘大白(1880-1932)在《世界杂志》上发表《白屋联话》,文言白话,不拘一格。1932年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1890-1969)在入学考试卷中出题“孙行者”求对,至今传为美谈。1933年曲滢生《宋代楹联辑要》一书探讨了楹联起源。这一切说明:楹联文学受到知识界的普遍重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春联在民间继续流行,革命领袖和知识分子亦多爱好楹联,但未能形成风气。在十年浩劫中,一切旧文化都在破除之列,楹联几乎濒临失传,但亦有例外。1972年1月21日在陈毅元帅追悼会上,张伯驹用鸟篆写的一副挽联: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山河,永离赤县   挥戈挽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引起毛泽东主席对文史专家张伯驹先生处境的关心。十一天后,张伯驹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Ц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Ц提现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0

1788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118
经验
262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6
4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4: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3:34 编辑

第2章 对联溯源

  本章是§1.3“楹联史话”的扩展和深入。对联溯源涉及的主要问题有:产生对联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多远?怎样从对仗过渡到对联?弄清这些问题,可以充分认识对联历史的源远流长,对联文体的优美成熟,从而为研究对联结构和对联艺术打下良好基础。

§2.1 四声的发现

  发现四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四声的发现,开创了齐梁骈俪的一代时尚,奠定了盛唐律诗的坚实基础,正如钱基博所说:“立骈文之鸿轨,启律诗之先路”(《中国文学发展史》1996年中华版,第189页)。如果承认对联属于格律文学,是讲究平仄对仗的,那么显而易见,对联不可能产生在发现四声以前。更准确地说,发现四声是产生对联的必要条件。

  四声是梁沈约、谢眺、王融、周颙等人发现的。沈约(441-513),字休文,武康人。笃志好学,博览群籍,善属文。仕宋及齐,累官司徒左长史。梁武帝受禅,为尚书仆射,迁尚书令。撰《四声谱》,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帝雅非所好,竟不遵用。

  沈约《四声谱》已亡于唐僖宗以前,于是,纪晓岚根据沈约的诗文,对其四声作了精密考证,撰写了《沈氏四声考》一书。下面是从《沈氏四声考》(1985年中华版)摘录的有关文献以及纪晓岚按语。

  《南史·陆厥传》云:“吴兴沈约、陈郡谢眺、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纪昀按:“此为四声即五音之证。”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云:“夫五色相宣,八音谐畅,由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四字疑有讹脱)。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自灵均以来,多历年所,虽文体稍精,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非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颜谢,去之弥远。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此言非谬,如曰不然,请俟来哲。”

  纪昀按:“休文声病之学尽于此论。此后来律体之椎轮也。但律体以二四回,换字有定程。此则随字均配,法较后人为疏。故《答陆厥书》有巧历不尽之语。律体但分平仄,此则并仄声亦各不相通,法较后人为密。故杼山《诗式》称其碎用四声。钟嵘亦曰:平上去入,仆病未能。盖苦其难于措词,故不乐用也。然浮声切响之说,究阅今千载不能易。”

  又按:“高下低昂,音求相配,回环宛转,则无定程。偶举一端,故以若字例之。非谓浮声必在前,切响必在后也。”

  沈约《答陆厥书》云:“宫商之声有五,文字之别累万。以累万之烦,配五声之约,高下低昂,非思力所学,又非止若斯而已也。十字之文,颠倒相配,字不过十,巧历已不能尽,何况复过于此者乎。灵均以来,未经用之于怀抱,固无从得其仿佛矣。若斯之妙而圣人不尚,何也?此盖曲折声韵之巧,无当于训义,非圣哲立言之所急也。是以子雄譬之雕虫篆刻,云壮夫不为。自古词人,岂不知宫羽之殊,商徵之别。虽知五音之异,而其中参差变动,所昧实多。故鄙意所谓此秘未睹也。以此而推,则知前世文士,便未晤次处。若以文章之音韵,同管弦之声曲,则美恶妍蚩,不得顿相乖反。譬喻子野操曲,安得忽有啴缓失调之声?以洛神比陈思他赋,有似异手之作。故天机岂则律吕自调,六情滞则音律顿舛也。士衡虽云炳若缛锦,宁有濯色江波,其中复有一片是卫文之附。此则陆生之言,即复不尽者矣。韵与不韵,复有精粗,轮扁不能言之,老夫亦不尽辨此。”

  纪昀按:“此书则赋亦用四声,不但诗也。篇末韵与不韵,指换韵而言,同一韵则相叶,换一韵则不相为韵矣。此无定法可执,故曰:轮扁不能言。”

  从以上文献和纪晓岚按语可知:(1)四声是沈约、谢眺、王融,周颙等人发现的;(2)四声(平、上、去、入)即五音(宫为上平,商为下平,角为入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3)虽有浮声(指平声)切响(指仄声)之说,尚未简化为平仄;(4)四声不仅用于诗,也用于赋;(5)从此以后诗赋才讲究平仄。

§2.2 声律结构与文字的关系

  沈约《答陆厥书》有一段话值得重视:“宫商之声有五,文字之别累万。以累万之烦,配五声之约,高下低昂,非思力所学,又非止若斯而已也。十字之文,颠倒相配,字不过十。巧历已不能尽,何况复过于此者乎。”

  在这段话中,沈约提出了声律结构与文字关系的数学问题:设汉字字集含一万个各不相同的汉字,从其中任选取十个字按一定要求排列,使其声调高下低昂,其数量是难以穷尽的。

  当时流行五言古诗,所谓“十字之文”应指五言二句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K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K提现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0

1788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118
经验
262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6
5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4: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3:34 编辑

§2.3 对偶:对联的史前时代

  在传统诗文中,所谓“句”,相当于“词组”(phrase),不是意义完整的“句子”(sentence)。所谓“对偶”(parallelism)是指两个平行、结构相同的修辞单位,尤指句。讲究平仄的对偶句称为“对仗句”;独立的对仗句称为“对联”。

  把发现四声,讲究平仄对仗作为产生对联的必要条件,并不否认对联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汉字四声是客观存在。诗文中使用对偶、重视韵律的传统,与生俱来。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云:“唐虞之世,辞未极文,而《皋陶》赞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益陈谟》云:‘满招损,谦受益。’岂营丽辞,率尔对耳。”

  古代经典著作中的对偶句,类似民谣,朗朗上口,自然成对,符合韵律,并非刻意经营。例如:《周易·乾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商书·太甲》:“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毛诗·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下面将齐梁以前诗文中使用对偶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诗经》《老子》对偶形式已相当完备

  刘麟生云:古今作对之方法,《诗经》殆无不毕具。唐上官仪云:“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对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茅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

  正名对 夏之日,冬之夜。(《葛生》)

  同类对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采蘋》)

  连珠对 喓喓草虫,跃跃阜螽。(《草虫》)

  双声对 既优既渥,既沾既足。(《信南山》)

  叠韵对 燕婉之求,籧篨不鲜。(《新台》)

  双拟对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北风》)

  以上言字骈而未及句骈,《毛诗》中偶句之法,可分为本句对,顺句对,隔句对,错综对,整章对五种。

  本句对 是刈是濩,为絺为絡。(《葛覃》)

  顺句对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有扶苏》)

  隔句对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咏之游之。(《谷风》)

  错综对 爰居爰处,爰笑爰语。(《斯干》)

  整章对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躋。(《斯干》)

  整章对中,往往包括顺句对,隔句对,或错综对,又兼重言双声叠韵之妙用。彦和所谓“属笔易巧,选和至难,缀文难精,而作韵甚易,”(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篇》)不意《毛诗》中偶句,实能包举囊括之而有余,岂非文章妙到秋毫颠欤?

(刘麟生《中国骈文史》1998年商务版,第16-17页)

  按:上面所说“连珠对”又称“叠字对”;“字骈”指“当句对”,即句中自对;“句骈”指“整句对”;“本句对”又称“当句对”;“顺句对”又称“单对”,每边一句;“隔句对”又称“偶对”,每边两句。

  刘麟生又云:《老子》“全书五千言,超妙浑融,大半皆系属对,且大半皆为有韵之文,直如朝阳绚采,蔚为奇观。今不论其用韵之方,且观其裁对之法,已觉鱼龙曼衍,变化多方”。

  复字对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按:指重字自对)

  连环对 人法地,地发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参差对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兮字对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按:乃“复字对”特例)

  定义对 视之不见名曰几,听之不闻名曰希。

  叠字对 不欲碌碌若玉,落落若石。

  反正对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ノ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ノ提现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0

1788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118
经验
262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6
6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4: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3:34 编辑

§2.4 从对仗到对联的过渡

  纪昀云:“门联唐末已有之,蜀辛寅逊为孟昶题桃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二语是也。但今以朱笺书之为异耳。”按此处称“唐末”实指五代孟蜀。

  清代似乎没有人异议,也许因为纪昀是《四库全书》总纂官,读的书要比任何人多得多,别人拿不出新的证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对联成为时尚,不断有人声称发现公元965年以前的对联,甚至唐代的对联。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至少在沈约去世(513年)以后,到孟蜀题桃符(965年)以前,这452年中,具备产生更早对联的条件。但至今还没有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可以推翻纪昀的说法。虽然如此,这些新的发现和研究和讨论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当然,明显道听途说,张冠李戴者除外)。因为对联的产生是一个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预见对联即将脱颖而出。

  对联脱胎于律诗和骈文的对仗句。骈文在唐为律赋,在宋为四六。唐以诗盛,宋以词盛。故唐代骈文对仗过渡到联的可能性较小。现将对联书刊经常提到的所谓“最早对联”分析于后:

  (1)晋陆云、荀隐自我介绍

  云间陆士龙   日下荀鸣鹤

  刘义庆《世说新语》云: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遇,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世说新语校笺》,中华版,1994年,第424页)

  按:晋代尚不知平仄为何物。陆云、荀隐在张华家初次见面,自我介绍,脱口成对,显示文人才智而已。偶合平仄,并非有意识的对联创作。但吟诗属对确是对联创作的基本功。

  (2)梁刘孝绰(481-539)刘令娴题诗于门

  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刘孝绰)   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刘令娴)

  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说:“考宋刘孝绰(应为梁朝人)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令三妹令娴续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此虽俱诗而语皆骈丽,又题于门,自为联语之权舆矣(但不见于正传)。”(顾平旦、曾保泉《对联欣赏》,文化艺术1982年版第3页)

  按:谭称“联语之权舆”的理由:一是“语皆骈丽”,二是“题于门”。但这两条都不能确定其为“联语”。究竟是诗是联,可以根据这四句的平仄结构来证明。

  以上四句的平仄结构,完全符合当时流行的五言古诗句式。而且第二句句脚“卿”字与第四句句脚“生”字押“庚”韵。可以证明是一首趋于律化的五言古诗。反之,若把刘孝绰两句作上联,刘令娴两句作下联,则上下联句脚“卿”字和“生”字都是平声。这又是对联之大忌,因此否定其为对联。“题诗于门”,当然可以发展为“题联于门”。因此,该文献是有价值的。

  (3)唐张说(667-730)题王湾诗句于政事堂

  海日生残夜(11001)   江春入旧年(00110)

  宋尤袤《全唐诗话》云:王湾登先天进士第。开元初,为荥阳主簿。马怀素欲校正群籍,湾在选中,各部撰次。后为洛阳尉。殷璠云: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游吴中江南意》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以来,无闻此句。张公居相府,手题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版,第76页)

  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中的名句。唐宰相张说将王湾名句手题于政事堂,是诗的对仗句脱离传统文本的倾向。该诗在《全唐诗话》中题为《游吴中江南意》。故此对仗句来源有两个版本:

  王湾《游吴中江南意》(《历代诗话》,第76页)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11001,00110)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00011,1110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1001,00110)   从来观气象,唯向此中偏。(00011,11100)

  王湾《次北固山下》(《全唐诗》第271页)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11001,00110)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00011,1110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1001,00110)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1001,00110)

  比较《游吴中江南意》与《次北固山下》两首诗:题目不同,首联尾联不同。虽然都在船上,一首在吴中,描写“江南意”,游兴正浓。另一首在北固山下,描写“游子情”,思家心切。应该算两首诗。也许因为对仗句写得特别好,在不同场合,竟然重用了一次。也可以说明对仗句的相对独立性。

  (4)唐颜真卿(709-785)《蔡州帖》后附对仗句

  真卿奉命来此,事期未竟,止终(缘)忠勤,无有旋意。然中心悢悢,始终不改。游于波涛,宜得斯报。千百年间察真卿心者见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达于时命耳。

  人心无路见   时事只天知。

(《颜鲁公集》,上海古籍版,1992年)

  按:《颜真卿集》“终”作“缘”。《蔡州帖》题注:“题驿舍壁”。在《蔡州帖》附加语“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凸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凸提现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0

1788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118
经验
262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6
7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6: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3:34 编辑

(潭婵雪《敦煌遗书中的唐代对联》,1991年《对联》7卷4号)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潭婵雪称:联句写在斯0610卷的背面,前后均无题记,其正面是《启颜录》的抄本,尾题:“开元十一年捌月五日写了,刘丘子投二舅”,此尾题为楹联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时为公元723年,较孟昶的题辞早240年,但这只是楹联的上限年代,至于下限时间我们只能从联句本身的内容去作出推论。

  按:《敦煌遗书·斯坦因0610卷》背面文字是押韵的四言诗或五言诗。类似宋代的“春帖子”,其对仗句尚未成为独立文本,似难定为对联。但准备在岁日或立春日“书门左右”,确是从诗过渡到春联和门联的重要证据。

  (8)日本《史馆茗话》一联

  闭门唯闻朝暮鼓   登楼遥望往来船

  白居易《春江》(《全唐诗》,上海古籍版,第1099页)

  炎凉昏晓苦推迁,不觉忠州已二年。闭阁只听朝暮鼓,上楼空望往来船。   莺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勾留坐水边。唯有春江看未厌,萦砂绕石潺澶湲。

  此联源自白居易七律《春江》。虽有5个字不同(门/阁,唯闻/不听,登/上,遥/空),但意义相近,可以判定为摘录的诗句,并非唐联。

  (9)五代后周范质扇联

  大暑去酷吏   清风来故人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云:初周祖自邺起师向阙,京国罹乱。鲁公(范质)遁迹民间。一旦,坐对正巷茶肆中,忽一形貌怪陋者前起揖云:“相公相公,无虑无虑”。时署中,公执一叶素扇,偶写“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一联在上。陋状者夺其扇曰:“今之典刑,轻重无准,吏得以侮,何啻大暑耶!公当深究狱弊。”持扇急去……未几,周祖果以物色聘之,得于民间,遂用焉。

  按:此联常误作范质所撰,实为唐杜牧《早秋》五律颔联。

  杜牧《早秋》(《全唐诗》,上海古籍版,第1327页)

  疏雨洗空旷,秋标惊意新。大热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尊酒酌未酌,晚花嚬不嚬。铢秤与缕雪,谁觉老陈陈。

  (10)唐温庭筠应对李商隐

  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   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四云:温庭筠(812-870),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日救数人。而士行玷缺,瑾缙绅薄之。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此联李商隐出句,温庭筠应对。口头应对是骈文基本功,非有意创作楹联。召公:周朝辅政大臣。郭令:唐郭子仪,官中书令,任期中主持官吏考绩24次。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说明,律诗和骈文中的对仗句有相对独立性。表现为:将对仗句题于壁,题于堂,写于扇;两首诗中用同一对仗句;先有对仗句后有诗文;联句诗每人只需作一联。特别是题于门的现象,更说明产生春联、门联的条件已经成熟。

  因此,最早的门联,孟蜀桃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水到渠成,并非偶然。

  该联脱胎于五言律诗对仗句,也十分明显。上句平仄(00101)是(00011)的变体。此种用法,在唐诗中不乏先例。举孟浩然、李白、杜甫五言律诗为例:

  孟浩然《过故人庄》(《全唐诗》第376页)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第5句00101)

  李白《过崔八丈水亭》(《全唐诗》第421页)

  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第3句00101)   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闲随白鹤去,沙上自为群。

  杜甫《春日忆李白》(《全唐诗》第544页)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第3句00101)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巛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巛提现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0

1788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118
经验
262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6
8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6: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3:34 编辑

第3章 最佳楹联结构

  楹联有自己格律,简称联律。楹联如果没有格律,就不成其为格律文学;如果没有自己的格律,就不成其为独立文体。古人虽未制定联律,但联律寓于最佳结构之中。任何楹联都有结构,但并非任何结构都是最佳结构。一种楹联结构,被大量重复使用,历久不衰,就成为最佳楹联结构,就有格律化倾向。因此,本章致力于研究最佳楹联结构。

§3.1 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

  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在于结构。楹联结构不是语法结构,而是声律结构。楹联结构,包括句内平仄关系和联内句脚安排。句内平仄关系由句式决定;联内句脚安排源于同边自对的需要。

  楹联的语法结构与诗词曲赋骈文的语法结构没有多大区别。楹联讲究平仄对仗,律诗和骈文也讲究平仄对仗。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在于两行对仗的声律结构,因此,我们定义楹联是两行对仗成文的格律文学。

  任何格律文学,当语法结构与声律结构不一致时,总是语法服从声律。例如,唐佚名《杂诗》“近寒食雨草萋萋”句,按语法节奏读是:近-寒食-雨-草萋萋,但按声律节奏读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又如,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将“垂泪”(平仄)颠倒成“泪垂”(仄平),也是声律的需要。在通常情况下,语法结构与声律结构是自然融合的,一旦出现矛盾,语法结构就得服从声律结构。楹联也是如此。楹联断句时必须考虑楹联声律结构。楹联声律结构比较复杂。如果无法按通常声律结构断句,说明存在个别结构性变异,或骈中有散,但并不影响整体结构。

  为了描述楹联结构,我们引进了二元序列表示法。在数学上,由“0”和“1”两个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二元域;由“0”和“1”两个元素组成的序列称为二元序列。我们以“0”代表“平”,以“1”代表“仄”,以“-”表示可以不计入句式之内的虚字或领衬字,以“,”断句,以“/”区分上下两行。用二元序列表示句式结构的优点是:(1)便于键盘操作和电脑处理,节省时间,节省空间;(2)分辨率高,不易混淆;(3)符合习惯,便于记忆。诗词平仄标记,习惯上以“○”为“平”,以“●”为“仄”;或以“═”为“平”,以“║”为“仄”。这两种表示法都不适合键盘操作。现在只要记住“0”为“平”,“1”为“仄”就行。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提现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0

1788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118
经验
262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6
9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6: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3:34 编辑

§3.2 二元序列与楹联结构

  给定一副对联用二元序列表示如下:

  ●麓山樵客题莫愁湖胜棋楼(吴恭亨《对联话》卷三)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1100,1100011)   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0011,0011100)

  上边紧扣“胜棋楼”,感叹世事如棋,国家兴亡,系于决策;下边紧扣“莫愁湖”,歌颂柔情如水,人间春色,永不消逝。此联对仗工丽,结构严谨。四言句“世事如棋/柔情似水”的论断,由七言句“一着争来千古业/几时流尽六朝春”来阐述,解读。衔接得非常好。“世事如棋”,“柔情似水”都是习惯用法,用在此联更合适。

  莫愁湖在南京水西门外,明代为中山王徐达林园。湖上有胜棋楼,相传朱元璋与徐达赌棋于此,将莫愁湖赐予徐达。胜棋楼毁于太平天国战事。同治三年(1864)修复,仍祀中山王,下供卢莫愁。

  莫愁,女子名。历史上有两个莫愁。一是南朝宋臧质《石城乐》中的莫愁,湖北竟陵石城人,善歌谣。另一个是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中的莫愁,河南洛阳人,嫁给卢家。

  唐人咏莫愁诗,都和“石城”联系在一起。宋周邦彦将“石城”误作“石头城”,写了一阕咏金陵的《西河》词,从而衍生出洛阳女子莫愁,远嫁江东卢家,住在湖滨的故事,因此称莫愁湖。

  此联每边两句,47格。第一句四言,句式为(1100/0011);第二句七言,句式为(1100011/0011100)。其结构用二元序列表示为(1100,1100011/0011,0011100),称为结构序列。结构序列用“,”断句,用“/”区分上下。每个句式的最后一个平仄,称为句脚。此联句脚,上边为“0”,“1”,下边为“1”,“0”,我们用(0,1/1,0)表示。句式和句脚一旦确定,对联结构也随之唯一确定。

  请注意:在表示对联句式或对联结构时,必须采用规范句式。也就是说,要把各句的实际平仄,还原为规范句式的平仄。按实际平仄标明的二元序列,称原始序列,按规范句式还原后才成为结构序列。楹联结构是按规范化句式组成的二元序列。关于句式规范化问题,在“§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 ̄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 ̄提现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0

1788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118
经验
262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6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6: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3:34 编辑

3.5 楹联句式”中讨论。

  楹联结构有两大特性:一是复用性,一是开放性。

  复用性 格律文学的结构,一般都具有复用性,例如,五言、七言律诗,规定了句数、句式和押韵的句脚。词谱,每一词牌规定了句数、句式和韵脚的变化。格律必须遵守,结构必然重复使用。四言到十言的楹联,因为结构变化数量有限,其常用结构相对固定,经常重复使用。许多名联广为流传,竞相仿效,仿效的不是文字,而是结构。这就说明楹联结构的复用性。上面所举的楹联结构(1100,1100011/0011,0011100)实际上从宋代朱熹开始,不知重复使用过多少次,早已定型,如同格律。随便举一些例子:

  元赵孟頫题杭州灵隐寺山门(《楹联丛话》卷六)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此联气势磅礴,景象庄严,富有禅意。构思合乎逻辑,由风回云敛引出松涛桂月,由松涛桂月引出海气湖光,使灵隐寺与西子湖、杭州湾自然联系起来。

  明朱元璋赐徐达(《楹联丛话》卷一)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清程文炳题莫愁湖胜棋楼(《楹联新话》卷四)

  六代莺花,并作王侯清净地   一湖烟水,荡开儿女古今愁

  开放性 开放性结构与封闭性结构相对而言。开放性结构,字数、句数不限,但对句式有一定限制。例如,宋四六,文章可长可短,但句式只有很少几种。律赋也是如此,但可以夹少量散句。楹联结构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字数、句数不限,而且还能择优兼容其他格律文体的句式,为楹联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长联结构,随着字数、句数的增加,变化无穷。

  复用性 是封闭性结构的主要特性,但对联结构的主要特性是开放性。例如,在上述47结构基础上可作如下变化: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提现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0

1788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118
经验
262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6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6: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3:34 编辑

(1)重复

  将上述47格(1100,1100011/0011,0011100)的四言句式(1100/0011)重复一次,或二次。

  重复一次,成为447格。例如,俞樾寿沈兰舫五十(《名联谈趣》728)

  共学东湖,同客西湖,坐对腊灯怀旧友(1100,1100,1100011)   五年迟我,一日先我,互斟春酒祝长生(1001,1001,0011100)

  重复二次,成为4447格。例如:梁同书自挽联(窦镇《师竹庐联话》)

读书十年,作宦十年,归田十年,生有涯如斯而已(1100,1100,1100,1100011) 儒林无传,循吏无传,隐逸无传,死之日尚何言哉(0011,0011,0011,0011100)

  此联前三句,在文字上是三次自对自重,在结构上是四言句式(1100/0011)的三次重复。因为“十年”与“无传”,已经满足了平仄相对(10/01)的需要,前两字以自对为主。最后一句是七言句,以相对为主。

  (2)置换

  将447格(1100,1100,1100011/0011,0011,0011100)中的一个四言句用五言句置换成547格(11100,1100,1100011/00011,0011,0011100)或457格(1100,11100,1100011/0011,00011,0011100)。

  例如:贺长龄题苏州白公祠(《楹联丛话》卷四)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11100,1100,1100011)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00011,0011,0011100)

  又如:河北保定古莲花池

  花落庭闲,爱光景随时,且作清游寻胜地(1100,-1100,1100011)   莲香池静,问弦歌何处,更教思古发幽情(0011,-0011,0011100)

  (3)反相

  将(1100,1100,1100,1100011/0011,0011,0011,0011100)的第一个四言句反相,成为(0011,1100,1100,1100011/0011,0011,0011,0011100),仍为4447格。但第一第二句形成四言自对。

  例如:徐潮题鄂藩二堂联

饮建业水,食武昌鱼,千里驰驱,到处聚观香案吏(0011,1100,1100,1100011) 对紫薇花,撤金莲炬,九霄瞻仰,何年却向帝城飞(1100,0011,0011,0011100)

  (4)添加

  一般指添加领、衬字而言,不影响句式的性质。例如:在544格(11100,1100,0011/00011,0011,1100)基础上添加三字领,成为574格。

  ●李鹤章题惠山昭忠祠(朱应镐《楹联新话》卷二)

  死事念诸君,尚落得一席名山,千秋俎豆(11100,---1100,0011)   封侯嗤我辈,倒不如杖游南岳,钓隐西湖(00011,---0011,1100)

  此联“尚落得/倒不如”(111/110)是添加的三字领,最后一字“得/如”(1/0)平仄相对。领衬字平仄一般不作要求。当然能讲究平仄更好。

  为了深刻理解楹联同律诗与骈文的区别和联系,有必要先谈律诗结构与骈文结构。

§3.3 律诗结构

  康熙《全唐诗》序云:“诗至唐而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故称诗者,必视唐人为标准,如射之就殼率,治器之就规矩焉。”虽然古体近体,五言七言,众美必陈,竞相艳发。其中五律七律尤为光彩夺目,因其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为后世所遵循。

  值得重视的一个文学现象是:诗体臻于尽善尽美之时,也是开始解构创新之日。故诗盛于唐而非始于唐,衰于唐而非终于唐。唐代是诗体从“建构”完成,开始“解构”的重要时代。正如宋周弼云:“言诗而本于唐,非固于唐也。自《河梁》之后,诗之变,至于唐也。”(《历代诗话续编》第416页)。钱基博也说:“律绝莫盛于唐,然律绝盛而词兴。而词者则律绝之解散辞题”(钱基博《中国文学史》第309页)。应该补充一句:不仅是词,对联也是律诗的解构文本。关于这一点,将在第五章《古典文学的解构》中论述。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排律四类诗体。排律是在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基础上,将对仗句重复一次(增加四句)或n次(增加4n句)而成,在结构上与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相同,因此不再另述。

  律诗共八句,由四种句式(可以组成两联),按粘对规律连接。第一句的句式一旦确定,其他七句的句式和连接方式也随之确定。第一句第二字为平(0),称平起;为仄(1),称仄起。第一句最后一字(五言第五字,七言第七字)为平(0),称平收;为仄(1),称仄收。因此,律诗按平起平收(00),平起仄收(01),仄起平收(10),仄起仄收(11)可分为四种结构。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提现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0

1788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118
经验
262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6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6:29 | 只看该作者
五言律诗结构举例:

  王维《酬张少府》(《全唐诗》第292页)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00110,11100)平起平收(00)(第一句第二字平第五字平)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11001,00110)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00011,11100)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11001,00110)

  杜甫《登岳阳楼》(《全唐诗》第579页)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00011,11100)平起仄收(01)(第一句第二字平第五字仄)   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11001,00110)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00011,11100)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1001,00110)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全唐诗》第373页)

  八月湖水平,含虚混太清。(11100,00110)仄起平收(10)(第一句第二字仄第五字平)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00011,11100)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11001,00110)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00011,11100)坐观一作徒怜,空一作徒。

  按:第一句八月湖水平(11010)是(11100)的变体。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全唐诗》第434页)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11001,00110)仄起仄收(11)第一句第二字仄第五字仄)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00011,11100)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11001,00110)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00011,11100)北一作不,对一作有。

  以上五言律诗的四种结构,用二元序列表示如下;

  平起平收(00)00110/11100/11001/00110/00011/11100/11001/00110

  平起仄收(01)00011/11100/11001/00110/00011/11100/11001/00110

  仄起平收(10)11100/00110/00011/11100/11001/00110/00011/11100

  仄起仄收(11)11001/00110/00011/11100/11001/00110/00011/11100

  五言律诗四种结构关系密切,只要记住(01)一种结构就行:

  将(01)顺序循环移两句,使第三句成第一句,就是(11);

  将(01)的第一句改成自身第八句,就是(00);

  将(11)的第一句改成自身第八句,就是(10)。

  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例如: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00011/11100),即五言联的B型句式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11001/00110),即五言联的A型句式

  七言律诗结构举例:

  白居易《湖上春行》(《全唐诗》第1106页)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0011100,1100110)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1100011,0011100)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0011001,1100110)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100011,0011100)

  杜甫《客至》(《全唐诗》第553页)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0011001,1100110)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1100011,0011100)   盘飧市远无兼味,撙酒家贫只旧醅。(0011001,1100110)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1100011,0011100)

  李商隐《锦瑟》(《全唐诗》第1360页)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1100110,0011100)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0011001,1100110)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1100011,0011100)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0011001,1100110)

  张说《幽州新岁作》(《全唐诗》第226页)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1100011,0011100)   共知人事何尝定,且喜年华去复来。(0011001,1100110)   边镇戌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1100011,0011100)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0011001,1100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0

1788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118
经验
262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6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6:29 | 只看该作者
以上七言律诗的四种结构,用二元序列表示如下:

  平起平收(00)   0011100/1100110/1100011/0011100/0011001/1100110/1100011/0011100

  平起仄收(01)   0011001/1100110/1100011/0011100/0011001/1100110/1100011/0011100

  仄起平收(10)   1100110/0011100/0011001/1100110/1100011/0011100/0011001/1100110

  仄起仄收(11)   1100011/0011100/0011001/1100110/1100011/0011100/0011001/1100110

  七言律诗四种结构关系密切,只要记住(01)一种结构就行:

  将(01)顺序循环移两句,使第三句成第一句,就是(11);

  将(01)的第一句改成自身第八句,就是(00);

  将(11)的第一句改成自身第八句,就是(10)。

  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例如: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0011001/1100110),即七言联的A型句式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1100011/0011100),即七言联的B型句式

  从上面的律诗结构可以看到:七言(00)包含五言(10),七言(01)包含五言(11),七言(10)包含五言(00),七言(11)包含五言(01)。确定五言或七言后,句数固定不变(8句),总字数固定不变(五言40字;七言56字),四种句式(或两组对仗句)固定不变,四种结构固定不变。只要给定第一句,其他七句的句式和连接方式随之确定。由于律诗结构已经十分完美,任何改变都会损害其诗体。因此,律诗是典型的封闭结构。

§3.4 骈文结构

  骈体源远流长,上古不分骈散,时有偶句。楚辞汉赋,魏晋文章多有骈语俪词。故清李兆洛《骈体文钞》所选,上自秦汉,下至齐梁。但骈文所以能在齐梁盛极一时而余绪不断,应归功于平仄之讲究和四六格律之形成。

  “骈文”与“散文”相对而言。骈文中有单句,散文中有骈句。骈文在梁代称“今文”或“丽辞”。柳宗元始称“骈四俪六”,李商隐始称“四六”。

  蒋伯潜云: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中说:“若以今文为是,则古文为非;若昔贤可称,则今体宜废。”他所谓的“今体”,当然指骈体文而言的;《文心雕龙》讨论骈偶的文章,有《丽辞》一篇,他的所谓“丽辞”,即是专指骈体文的,显见那时候“骈文”的名称尚没有确定。至于现在所用以来与散文对称的骈文,乃起于柳宗元的《乞巧文》“骈四骊六,锦心绣口”。(蒋伯潜蒋祖怡《骈文与散文》,上海版,1998年)

  骈文不押韵,所以不是韵文,但讲究对仗和声律,因此与楹联更为接近。骈散之区别在于是否讲究对仗和声律。散文多单句,不讲声律;骈文用偶句,讲究声律。齐梁骈俪,以徐陵庾信为圭臬,世称徐庾体。自唐代韩愈提倡古文之后,骈体渐趋衰落,但并未销声匿迹。唐以诗赋取进士。宋代有博学宏词科,所试多为四六,蔚为风尚。名家如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亦擅长四六。明成化以后,骈体已让位于八股,而八股亦为骈文之变体。清代骈文有复兴之势,并能推陈出新。下面举南北朝、搪、宋、清四个时期的骈文为例,说明骈文结构已经格律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0

1788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118
经验
262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6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6:30 | 只看该作者
南北朝骈文

  ●庾信《为梁上黄侯世子与妇书》

  昔仙人导引,尚刻三秋;神女将梳,犹气九日。(-0011,1100,1100,0011)   未有龙飞剑匣,鹤别琴台,莫不衔怨而心悲,闻猿而下涕。(--0011,1100,--11-00,00-11)   人非新市,何处寻家?别异邯郸,那应知路?(0011,1100,1100,0011)   想镜中看影,当不含啼;栏外将花,居然俱笑。(-0011,1100,1100,0011)   分杯帐里,却扇堂前,故是不思,何时能忆!(0011,1100,1100,0011)   当学海神,逐潮风而来往;勿如织女,待填河而相见。(1100,-00-11,0011,-00-11)

(《庾子山集注》2000年中华版,第589页)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人。文藻艳丽,与徐陵齐名,时称徐庾体。仕梁为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元帝使聘于周,被留不遣。明帝武帝并好文学,皆恩礼之。累迁鳔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

  据倪璠注:梁上黄侯萧晔之子萧悫,“本梁朝宗室,疑江陵陷后,随例入关,若非隔绝,即是俘虏。”庾信为悫代传别恨,燕婉之情,溢于言表。

  全文24句,分为6组,每组4句。前5五组是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的重复使用。第6组,除最后一句外,是四言模式的反相(1100,0011,0011,0011)。第2第5组由两个单对合成一组外,其他各组都是偶对。

  ●徐陵《玉台新咏序》最后一段

  但往世名篇,当今巧制,分诸麟阁,散在洪都,不籍篇章,无由披览。(-1100,0011,0011,1100,1100,0011)   由是燃脂暝写,弄笔晨书,撰录艳歌,凡为十卷。(--0011,1100,1100,0011)   曾无忝于雅颂,亦靡滥于风人。泾渭之间,若斯而已。(-00-11,-11-00,1100,0011)   于是丽以金箱,装之宝轴。三台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1100,0011,0011,001100,1100,-110011)   高楼红粉,仍定鱼鲁之文;辟恶生香,聊防羽陵之蠹。(0011,001100,1100,110011)   灵飞太甲,高擅玉函;鸿烈仙方,长推丹枕。(0011,1100,1100,0011)   至如青牛帐里,余曲既终,朱鸟窗前,新妆已竟。(--0011,1100,1100,0011)   方当开兹缥帙,散此韬绳。永对玩于书帷,长循环于纤手。(--0011,1100,1100,0011)   岂如邓学春秋,儒者之功难习;窦专黄老,金丹之术不成。(--1100,110011,0011,001100)   因胜西蜀豪家,托情穷于鲁殿;东储甲观,流咏止于洞箫。(--1100,00—11;0011,11—00)   娈彼诸姬,聊同弃日;猗欤彤管,无或讥焉。(1100,0011,0011,1100)

(《玉台新咏》成都古籍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0

1788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118
经验
262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6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6:30 | 只看该作者
徐陵(507-583),字孝穆,仕梁为通直散骑常侍。入陈官至尚书,当时诏策诰命,多出其手。钱基博称“徐陵《玉台新咏序》,旖语闲情,极尽声偶而中有跌宕。五色相宣,八音奏,可谓六朝之渤澥,四杰之津梁。”

  《玉台新咏序》最后一段阐明撰录之缘由,抒发编成之欣喜。可分为11组,除第一、第四组由6句组成外,其他9组每组都是4句。句式规范,连接紧凑,明显属于四言模式。

  唐代骈文

  唐代骈文继六朝骈俪之余绪,措辞绮丽,属对工整。初唐以王勃为四杰之首,中唐以义山为工。《滕王阁序》雍容华贵,千古传诵。然“宋初骈文奉李义山为圭臬”(刘麟生)。

  ●王勃《滕王阁序》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0011,0011,0011,1100)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00--00,-11--11)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0011,00-1100,1100,11-0011)   雄州雾立,俊彩星驰。(0011,1100)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00-1100,11-0011)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1100-11,1100,1100-11,0011)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0011,1100,1100,0011)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0011,111-00,1100,000-11)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0011,1100,1100,0011)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0011,1100)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111-000,000-101)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000-11,111-00)   临帝子之长州,得仙人之旧馆。(011-00,100-11)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0011,1100,1100,0011)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0011,011-00,1100,100-11)   披绣闼,俯雕甍。(011,100)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00—11,11—11)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黄龙之轴。(0011,001100,1100,110011)   虹销雨霁,彩彻云衢。(0011,1100)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00-1100,11-0011)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0011,001100,1100,110011)   遥吟俯畅,逸兴遄飞。(001,1100)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111-000,000-101)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0011,001100,1100,110011)   四美具,二难并。(111,101)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011-00,100-11)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0011,-11-00,1100,-00-11)   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00-11。-11-00)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111-000,010-101)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0011,001100,1100,110011)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010-11,101-00)   呜呼!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0111,1001,0011,1100)   屈贾宜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11-00,0011,-00-11,1100)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1100,0011)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0011,001100,1100,110011)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00-11,-11-00)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1100,0011,0011,0001)   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0011,001100,1100,110011)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0101,1100)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慤之长风。(1100,-00-11,0011,011-00)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11-00,-00-11,)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豕之芳邻。(-00-11,-11-00)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1100,0011,0011,1100)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1100,-00-11,0011,-11-00)   呜呼!胜地不常,盛宴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1100,0011,0011,1100)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1100,-00-11,0011,-11-00)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1100,0011,0011,1100)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648-675),字子安,六岁善文辞。曾为沛王府修撰,以为沛王作檄鸡文,为高宗所闻,削职。父福畤,因此降职为交阯令。勃赴交阯省父,道出南昌。九月九日都督阎伯屿宴宾僚于滕王阁,欲夸其婿吴子章才,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0

1788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118
经验
262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6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6:30 | 只看该作者
两日前,于张评事处,伏睹手笔,兼评事传指,意于乐籍中赐一人,以备纫补。

  某悼伤以来,光阴未几,梧桐半死,方有述哀;灵光独存,且兼多病。(-1*00,0011,0011,1100,1*00,0011)   眷言息胤,不暇提携:或小于叔夜之南,或幼于伯喈之女。(0011,1100,---1100。---0011)   检庾信荀娘之启,常有酸辛。咏陶潜逋子之诗,每嗟漂泊。(---0011,1100,---1100,0011)   所赖因依德宇,驰骤府庭,方思效命旌旄,不敢载怀乡土。(--0011,1100,001100,110011)   锦茵象榻,石馆金台,入则陪奉光尘,出则揣摩铅钝。(0011,1100,--1100,--0011)   兼之早岁,志在玄门;及到此都,更敦宿契。自安衰薄,微得端倪。(0011,1100,1100,0011,0011,1100)   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伎。虽有涉于篇什,实不接于风流。(--1100,0011,-0*-11,-11-00)   况张懿仙本是无双,曾来独立。既从上将,又托英寮。(----1100,0011,0011,1100)   汲县勒铭,方依崔瑗;汉庭曳履,犹忆郑崇。(1100,0011,0011,1100)   宁复河里飞星,云间堕月,窥西家之宋玉,恨东含之王昌。(--1100,0011,-00-11,-1*-00)   诚出恩私,非所宜称,伏维克从至愿,赐寝前言,使国人尽保展禽,酒肆不疑院籍。(1100,0*11,--0011,1100,-001100,110011)   则恩优之理,何以加焉,干冒尊严,伏用惶灼。(-0011,1100,1100,0*11)

(刘麟生《中国骈文史》第85页)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唐开成二年进士,累官东川节度使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与温庭筠齐名,人称温李。此文婉拒河合东公赐乐伎为继室之议。刘麟生云:“大率李义山之文,言之清切,切而能清,所以可贵。”其结构亦趋完善,为宋四六之滥觞。

  宋代骈文

  宋代朝廷命令诏册,缙绅笺书祝疏,多用四六,以其工整而便于宣读也。四六文章,一句话分两句说,还得添加虚字,似乎多余。其实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来,在文字或语言中,保留一定冗余度(redundancy),可以提高分辨率,增强纠错能力。繁体字笔划虽多,但分辨率高。骈文用于颁布诏令,铭勒金石,利于保存,流传久远。

  吴子良《林下偶谈》云:本朝四六,以欧公为第一,苏王次之。然欧公本工时文,早年所为四六,见别集,皆排比而绮靡。自为古文后,方一洗去,遂与初作迥然不同。他日见二苏四六,亦谓其不减古文,盖四六与古文同一关键也。然二苏四六尚议论,有气焰,而荆公则以辞趣典雅为文。能兼之者,欧公耳。(《中国骈文史》第100页)

  ●欧阳修《蔡州乞致仕第二表》

  睿训丁宁,曲加尉谕;愚衷恳迫,尚敢黩烦。(1100,1100,0011,1100)   将再干于冕旒,宜先伏于砧鑕。(11--00,00--11)   伏念臣世惟寒陋,少苦奇屯,识不达于古今,学仅知于章句。(---0011,1100,-11-00,-00-11)   名浮于实,用之始见于无能;器小易盈,过则不胜于几覆。(0011,0011-00,1100,1100-11)   徒以早际千龄之亨会,误蒙三圣之奖知。宠荣既溢其涯,忧患亦随而至。(--1100-11,0011-00,001100,110011)   禀生素弱,顾身未老而先衰;大道甚夷,嗟力不前而难强。(0011,0011-00;1100,1100-11)   每念恩私之莫报,兼之疾病之交攻,爰于守亳之初,遂决窜漳之计。(1100-11,0011-00,001100,110011)   逮此三迁于岁律,又更两易于州符,(1100-11,0011-00)   而犬马已疲,理无复壮;田庐甚迩,今也其时。(-1100,0011;0011,1100)   是敢更殚蝼蚁之诚,仰冀乾坤之造。况今时不乏士,物咸遂生。(--001100,110011)(--0*11,1*00)   凫雁去来,固不为于多少;鸢鱼上下,皆自适于飞潜。(1100,110011;0011,0*1*00)   苟遂出于残骸,庶少偿其夙志。(001100,110011)   伏望皇帝陛下   哀怜旧物,隐恻至仁,(0011,1100)   察其有素非伪之诚,成其识分知止之节。(0011,1100,1100,0*11)   曲从其欲,赐报曰俞,俾其解组官庭,还车故里。(0011,1100,--1100,0011)   披裘散发,逍遥垂尽之年;凿井耕田,歌咏太平之乐。(0011,001100;1100,110011)   其为荣幸,曷可胜陈。(0011,1100)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庐陵人,晚号六一居士。举进士甲科,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庆历三年知谏院。出知滁州,徙扬州、颖州。还为翰林学士。神宗即位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屡乞致仕(辞官归居)。这是欧阳修在蔡州向神宗第二次申请退休的报告,恳切得体。符合骈文规范句式。

  ●苏轼《醮上帝青词三首》之一

  臣闻报应如响,天无妄降之灾;恐惧自修,人有可延之寿。敢倾微悃,仰渎大钧。(--0011,001100,1100,110011,0011,1100)   臣两遇祸灾,皆由满盈。早窃人间之美仕,多收天下之虚名。溢取三科,叨临八郡。(-1100,001*,1100-11,001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0

1788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118
经验
262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6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6:30 | 只看该作者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宋嘉蝣祐二年进士。英宗时召直史馆。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遂请外出,为杭州通判,继知密、徐、湖三州。贬任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移汝州,知登州。哲宗时召还,累官翰林学士兼侍读。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召为翰林承旨,出知颖州、扬州。入为兵部尚书兼侍读,寻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为礼部尚书。出知定州,贬惠州、琼州。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轴。

  苏轼才学过人,屡官屡贬,始终保持乐观心态。此文向上帝忏悔,应视为幽默妙文。在结构上单对、偶对相杂,对仗工整,行文自由。

  ●王安石《谢中使传宣抚问表》

  晚由朴学,上误圣知。智曾昧于保身,忠每怀于许国。(0011,1100,-11-00,-00-11),   谗诬甚巧,窃忧解免之难;危拙更安,特荷眷怜之至。(0011,001100,1100,1*0011)   况远迹久孤之地,实迩言易间之时。而离明昭皙于隐微,解泽频繁于疏逖。(-110011,-001*00,-0011-00,1100-11)

(王铚《四六话》第12页,1985年中华版《丛书集成》2615)

  清代骈文的复兴与对联的繁荣,不是偶然巧合。因为对联发展到长联以后,无论句式还是句脚安排,都必须借鉴骈文,才能有所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短联缘于律诗;长联源于骈文。

  ●纪昀《绛云别志序》第一段

  生生世界,转若飚轮;种种因缘,幻如泡影。(0011,1100;1100,0011)   莺飞草长,人间多早谢之花;桂老蝉寒,天上无常圆之月。(0011,00-1100;1100,11-0011)   伤心黄土,几玉碎而珠沉;埋骨青山,终金销而石泐。(0011,-11-00;1100,-00-11)   去来一瞬,瞿昙借譬于芭蕉;梦觉两忘,庄叟委心于蝴蝶。(0011,0011-00;1100,1100-11)   良有以也;岂不然乎?然而才士情多,佳人命薄:(0011,1100。--1100,0011)   吟连秋蟀,恒哀厉而弥长;丝引春蚕,辄缠绵而不尽。(0011,-11-00;1100,-00-11)   彼雄蜂与雌蝶,会合参差;或孤凤与离鸾,幽忧阻隔。(-00-11,1100;-11-00,0011)   疏桐缺月,忆惊起之回头;画角斜阳,感重来之照影。(0011,-11-00;1100,-00-11)   情难自己,悲不待言。至成连理之枝,复拆同心之蒂。(0011,1100。001100,110011)   鸳鸯待阙,欢娱之日无多;鹦鹉呼名,离别之期遽及。(0011,001100;1100,110011)   绿珠吹笛,讶哀韵之先闻;紫玉成烟,怅离魂之不返。(0011,-00-11;1100。-00-11)   百年长命,伊人遽隔幽明;万世无期,此别遂终天地。(0011,001100;1100,110011)   绣帏却扇,忆当时宛若游仙;锦瑟惊弦,怅一霎真如梦破。(0011,-001100;1100,-110011)   萦回一念,难凭萱草以消忧;缴绕千重,谁向丁香而解结。(0011,0011-00;1100,1100-11)   是尤非忘情太上,所能断其夤缘;说法空王,所可劖其愁绪者矣。(---0011,001100,1100,110011--)

(《纪晓岚诗文集》第179-180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0

1788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118
经验
262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6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6:31 | 只看该作者
《绛云别志序》为简亭先生侍妾绛云悼亡。唯其为“缘情”之作,方能极尽文字声律之美。全部四句一组,除第四组和第九组由两个“单对”组成外,都是“偶对”。就骈文结构而言,已臻尽善尽美。

  由是观之,骈文虽然没有固定的字数和句数,但有相对固定的句式和句式连接方式。其对仗句既有单对(前后两句对仗),也有偶对(前两句与后两句对仗)。

  骈文的最佳结构是“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或1100,0011,0011,1100)。四言模式的循环反复就构成“马蹄韵”句脚(1,0,0,1,1,0,0,1,……或0,1,1,0,0,1,1,0,……)

  骈文句式以四言(0011/1100)六言(110011/001100)为主。句中允许虚字相重相对。使用虚字有两种方式:

  (1)虚字“覆盖”句式,句式平仄不变,但被相重的虚字覆盖。例如:“至成连理之枝,复拆同心之蒂”(001100,110011),其中,“之”(0)字相重相对。上句“之”字符合句式;下句“之”字覆盖句式(平仄不拘)。

  (2)虚字“添加”在句式中,句式平仄不变,但虚字不计入句式(用“-”标出)。例如:“伤心黄土,几玉碎而珠沉;埋骨青山,终金销而石泐”(0011,-11-00;1100,-00-11)

  第二句“几”字、“而”字,第四句“终”字、“而”字,不计在句式内。

  王力《略论语言形式美》云:“骈体文的对仗和律诗的对仗稍有不同;骈体文在对仗的两句中,虚词是可以雷同的。字的雷同意味着平仄的雷同。由于虚词不算在骈体文的节奏之内,所以这种雷同是可以允许的。”(《龙虫并雕斋文集》第469页)

§3.5 楹联句式

  楹联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句式。楹联句式(包括一言到七言),来源于诗词曲赋骈文,经过优选和规范,形成了一套独立完整的体系。

  为何句式仅限于七言以内?因为句式不是按语义或语法的完整性,而是按声律节奏的规范化来划分的。传统诗句通常到七言为止。八言或八言以上的句子,总可以分解为七言以内两个句式。在必要时,可以添加领、衬字,或重字、散字,而不影响原有句式的性质。

  §3.5.1 楹联句式体系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按每句的言数分类,讨论了诗体从二言到七言的发展,为后来各种句式的形成提供了根据。句式的优选和规范,早在唐代就进行过科学的探索。唐代诗人元稹(779-831)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唐元稹咏茶《一言至七言诗》(上海古籍版《全唐诗》第1033页)

  茶(0)   香叶,嫩芽(11/00)   慕诗客,爱僧家(001/110)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0011/1100)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00011/11100)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110011/001100)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1100011/0011100)

  此诗由二言至七言对句,加“茶”一字为题组成。对仗句全部采用规范化句式,而且从二言到七言一应俱全,完全可以视为楹联句式的规范。试列表分析这套句式体系的特点:

言数仄脚平脚奇数仄脚奇数平脚偶数仄脚偶数平脚
一言1010
二言1100 1100
三言001110001110
四言00111100 00111100
五言00011111000001111100
六言110011001100 110011001100
七言1100011001110011000110011100

  这套句式体系共有14种句式(包括原诗没有“1”),可按言数和句脚(1/0)配成7对,即1/0,11/00,001/110,0011/1100,00011/11100,110011/001100,1100011/0011100。每对句式的二元序列是互反关系。

  如果按序列长度(即言数)的奇偶分类,则

  奇数有4对:1/0,001/110,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0

1788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118
经验
262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6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6:31 | 只看该作者
§3.5.2楹联句式的生成

  能不能根据合乎逻辑的原理和方法,生成一套符合传统的句式体系,从而证明元稹句式体系就是楹联句式体系?回答是肯定的。因为王力和启功已经有过这方面的研究:

  (1)诗的节奏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汉语诗的节奏的基本形式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这是四言诗的两句。上句是两扬两抑格,下句是两抑两扬格。平声长,所以是扬;仄声短,所以是抑。上下两句抑扬相反,才能曲尽变化之妙。”(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第465页)

  (2)律诗的句式可以从“平仄长竿”截取。

  “我们知道,五、七言律诗以及一些词曲、文章,句中的平仄大都是双叠的,因此试将平仄自相重叠,排列一行如下:

  12345678901234……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好比一根长竿,可按句子的尺寸来截取它。”(启功《诗文声律论稿》第22页)

  有了上述原理和方法,用“0”和“1”表示平仄,用周期为4的循环序列(1100)代替“平仄长竿”,就能证明:全部传统句式可由周期为4的循环序列生成。其方法与步骤如下:

  设{S}=1100110011001100……是一个周期为4的循环序列。

  (a)在{S}序列上,分别从第一位开始,按长度1,2,3,4,5,6,7截取,可获得(1),(11),(110),(1100),(11001),(110011),(1100110)七种序列。

  (b)将截得的序列反相,又可获得(0),(00),(001),(0011),(00110),(001100)。(0011001)七种反相序列。

  (c)把正反两种互反序列配对,按句脚上仄下平调整,可以获得七对句式:(1/0),(11/00),(001/110),(0011/1100),(11001/00110),(110011/001100),(0011001/1100110)。我们把这些直接从{S}序列上截得的句式,称为A型句式。

  获取A型句式过程:

  {S}=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

截取反相配对
101/0
110011/00
110001001/110
110000110011/1100
110010011011001/00110
110011001100110011/001100
110011000110010011001/1100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90

1788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118
经验
262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6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16:31 | 只看该作者
(d)把三种奇数A型句式001/110,11001/00110,0011001/1100110的末尾三码,分别循环右移一位,使001/110变成100/011,11001/00110变成11100/00011,0011001/1100110变成0011100/1100011。

  (e)按句脚上仄下平调整,可获得三对新句式:011/100,00011/11100,1100011/0011100。我们把这些从A型句式经过移位后得到的句式,称为B型句式。

  获取B型句式过程:

  奇数A型句式(移位)→奇数B型句式(调整句脚)→奇数B型句式   001/110       100/011         011/100   11001/00110     11100/00011       00011/11100   0011001/1100110   0011100/1100011     1100011/0011100

  (f)将7种A型句式和3种B型句式合并,按顺序排列成全部10对句式:(1/0),(11/00),(001/110),(011/100),(0011/1100),(11001/00110),(00011/11100),(110011/001100),(0011001/1100110),(1100011/0011100)。

  这10对句式是诗词曲赋骈文对联通用的句式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4-4 07:09 , Processed in 0.09753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