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联格撷珠之四十一:比喻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7-4 2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修辞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比喻,无论诗词曲赋、散文韵文,这一方法可说无处不在。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其基本的含义就是用大家所熟悉、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概括而形象地说明另一较为复杂、抽象的事物和现象,使之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它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比喻词(如、像、似、是……。在楹联创作中,这一修辞方法也被广泛地应用,可分为明喻、隐喻、借喻三种形式。   1.明喻   这种形式多带有比喻词,以“如”、“像”、“似”、“若”等连接本体和喻体。请看下联: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该联以“逆水行舟”、“平原走马”两件具体的事件,来比喻“学”和“心”这两件难以捉摸的事物,使学习之艰难与心之易放纵变抽像为具体、模糊为清晰,比喻贴切,富于哲理。再看下联:   浮沉宦海为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鱼。   此联为纪晓岚所撰,上联写他的从政经历,下联写他的治学生涯。我们透过“鸥鸟”、“蠹鱼”之形象生动的比喻,不是对其从政之坎坷起伏、治学之严谨刻苦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吗?再如常用的寿联: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2.隐喻   又称暗喻,即省去比喻词,隐去了比喻的形迹。明喻的形式是“甲如同乙”,隐喻的形式是“甲就是乙”。明喻的形式是相类的关系,隐喻的形式却是相合的关系。如:   谷乃园之宝;   民以食为天。   “谷”、“民”均是本体,“宝”、“天”是喻体。通过系词“乃”、“以”二字,把本体和喻体组成相合的关系。如果说上联中的“乃”、“以”仍有比喻词的意义的话,下联则不用任何带有比喻意义的词汇:   铜盆冻冰金镶玉;   荷叶洒雨翠迭珠。   这是一副趣联,意思是“铜盆中冻冰就好像金镶玉,荷叶上洒雨就如同翠迭珠”,联中省略了比喻词。   3.借喻   在明喻、隐喻中,本体和喻体是同时存在的,而借喻是把比喻的事体借来,当作被比喻事物来说,而被比喻的事物在联中则不出现。借喻的喻体不能取代本体,只是相似而已。   如现代学者辜鸿铭引用苏轼《赠刘景文》诗句成联: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据说此联是辜为讽刺北洋军阀张勋而作。张的亲信部队号称“辫子军”,张勋被戏称“辫帅”。联中的“擎雨盖”暗喻清朝官员的帽子,“傲霜枝”喻清代人头上的辫子。这副对联在于讽刺张勋已到了“荷尽”、“菊残”的地步。   除此之外,比喻还有些变化形式,如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等。其中,博喻在对联中的地位更重要些,它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说明一个本体。王力先生所题桂林小广寒楼联,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   甲天下名不虚传:奇似黄山,幽如青岛,雅同赤壁,佳拟紫金,高若鹫峰,穆方牯岭,妙逾雁荡,古比虎丘,激动着倜傥豪情,志奋鲲鹏,思存霄汉,目空培塿,胸涤尘埃,心旷神怡消块垒;   冠寰球人皆向往:振衣独秀,探隐七星,寄傲伏波,放歌叠彩,泛舟象鼻,品茗月牙,赏雨花桥,赋诗芦笛,引起了连翩遐想,农甘陇亩,士乐缥缃,工展鸿图,商操胜算,河清海晏庆升平。   上联一连用了“似、如、同、拟、若、方、逾、比”八个比喻词,充分表现了桂林之“奇、幽、雅、佳、高、穆、妙、古”等风景特色。   在对联创作中,短联使用比喻辞格,一般上下联同时使用,它体现了对仗的彻底性;在长句和长联中,则又有意避免这一情况,以防滞涩,又体现出对仗的灵活多变,王力先生这一联就是如此。 --------------------------------------------------------------------------  转自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7-1 06:02 , Processed in 0.08945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