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进行句脚安排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421 小时
主题
118

3777

帖子

9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顾问

一介樵夫

Rank: 9

UID
17224
经验
7735 点
威望
99 点
在线时间
24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31 0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质疑“马蹄韵”
                           作者:时习之

余德泉教授在《对联格律·对联谱》一书中系统地“揭示”了“马蹄韵”这种“对联平仄运用的基本规则”,并认为“联律从根本上说就是马蹄韵”(《对联格律·对联谱》,以下引用此书不再注明出处)。我自2003年起即曾多次就“马蹄韵”关于联句的句脚规则提出过局部性的质疑,但因当时手头掌握的资料有限,未敢贸然向余德泉教授从六千多副古今名人对联中总结出来的“马蹄韵”提出全面质疑。现在我也已经整理了六千多副对联,用以印证余德泉教授“揭示”的“马蹄韵”,发现彼此之间差距颇大,因而特撰此文,提出质疑。
  我统计了梁章钜《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楹联剩话》,梁恭辰《楹联四话》和吴恭亨《对联话》所收录的6300多副对联(已经剔除各书间互相重复的对联,没有统计二字、三字的巧对),这些对联上起五代末,下至民国初,有名有姓的对联作者近一千人,几乎包括了民国初期以前的所有对联名家,应该说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本文主要以对这6300多联所做的统计为基础进行质疑。   一、对统计材料中联句句脚平仄符合“马蹄韵”正格比例的质疑   余德泉教授在《对联格律·对联谱》中统计了22种对联书籍所收对联句脚平仄符合“马蹄韵”的情况后说:“从这个统计看,22个材料中,合马蹄韵正格者,最少的也有85%,多的甚至达到了96.7%。”借以说明“马蹄韵之作为联律,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对联的根本规则”。   但是这里余德泉教授忽略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当所统计的对联是单句联或两句联时,除了上下联句脚同平同仄的极个别情况之外,其上下联句脚平仄总是分别为仄/平、平仄/仄平和仄仄/平平,即总是符合“马蹄韵”正格或者变格的。余德泉教授自己也曾说过:“只写每边一句对联的人,是否真正懂得马蹄韵,也是看不出来的。”其实只写每边二句对联的人,是否真正懂得“马蹄韵”,还是看不出来的。因为其上联句脚平仄非仄平即仄仄,总是“符合马蹄韵”的。因此只有当把单句联和两句联从统计中剔除之后,才能够真正看出符合“马蹄韵”的联的比例。而在对联中,单句联和两句联恰恰是最多的。在我统计的约6300多联中,单句联为2446副,两句联为2029副,两者合计占到了70%多。   我们来看一下余德泉教授的统计资料:全部22种对联书籍,共6403联,其中不符合“马蹄韵”者为345联,占5.39%.其中有多少单句联和两句联呢?推想也应该和我这个资料相差不多,如果少算一点按60%计,在6403联中扣除60%即3842联,不符合“马蹄韵”联的比例将上升到13.47;如果按70%计,在6403联中扣除70%即4482联,不符合“马蹄韵”联的比例将上升到17.96。可见得“85%”和“96.7%”这两个百分比是含有相当水分的。   二、对“马蹄韵”关于联句句脚规则变格的质疑   余德泉教授在“马蹄韵”关于联句句脚规则的正格之外,还提出了一个变格,但是符合变格的联的数量之少,实在是出乎常人的意料。   余德泉教授在《对联格律·对联谱》一书中自己统计了22种对联书籍共6403联,其中明确说明符合“马蹄韵”变格的竟只有28联(另有126联只笼统说明其中120联符合“马蹄韵”,未能判断其中有多少符合正格,多少符合变格),只占微不足道的0.45%(已经从6403联中扣除126联),而且有9种对联书籍中完全没有符合“马蹄韵”变格的联,另有2种书籍因只是笼统说明符合“马蹄韵”而无法判断是否有符合变格的联。   下面来看我的统计资料:   每边二句联共有2029副,扣除上联平收或句脚(含联末)同平/同仄的99副后为1930副。其中句脚平仄为仄仄即符合“马蹄韵”变格的只有72副,仅占3.73%,还没有句脚(含联末)同平同仄的联多。在这72副中还有6副是因为句脚重言而导致句脚平仄成为仄仄的。   每边三句联共有1173副,扣除上联平收或句脚(含联末)同平/同仄的70副后为1103副。其中句脚平仄为平仄仄即符合“马蹄韵”变格的只有31副,仅占2.64%,远少于句脚平仄为仄平仄的115副,也没有句脚(含联末)同平同仄的联多。在这31副中还有13副是因为后两句句脚重言而导致句脚平仄成为平仄仄的,如果扣除这13副,则还没有句脚平仄为仄仄仄的23副多。   每边四句联共有468副,扣除上联平收或句脚(含联末)同平/同仄的53副后为415副。其中句脚平仄为平平仄仄即符合“马蹄韵”变格的只有11副,仅占2.65%,远少于句脚平仄为平平平仄的181副和平仄平仄的53副,也没有句脚(含联末)同平同仄的联多。在这11副中还有7副是因为后两句句脚重言而导致句脚平仄成为平平仄仄的,如果扣除这7副,则仅与句脚平仄为仄仄仄仄(7副)、仄仄平仄(6副)、平仄仄仄(5副)、仄平仄仄(3副)大致相当。   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所谓“马蹄韵”关于联句句脚规则的变格不仅在绝对数量上很少,而且在相对数量上也远少于一些被排除在“马蹄韵”之外的句脚平仄安排格式。莫非仅仅因为其形式上与“马蹄韵”正格有相似之处,就可以冠冕堂皇地给予变格的地位了吗?   三、对“马蹄韵”关于联句句脚规则正格的质疑   在单句联、二句联和三句联中,联句句脚平仄符合“马蹄韵”正格就是指上联句脚平仄分别为仄、平仄和平平仄的联。但就这三种平仄安排而言,“马蹄韵”正格和“朱氏规则”(即《对联话》作者吴恭亨的老师朱先敏提出的联句不论有多少句,其上联句脚总是最后一句末字为仄,前面各句末字为平的观点,“朱氏规则”这个名字是余德泉教授命名的)是完全一致的。   现在按我的统计来看看四句联、五句联和六句联的情况。   在已经扣除上联平收或句脚(含联末)同平同仄联后的415副四句联中,句脚平仄形式出现最多的是符合“朱氏规则”的平平平仄,共181联,占43.51%;符合“马蹄韵”正格的仄平平仄为150联,占36.14%,只居第二位,即使加上符合变格的12联,也仍然少于符合“朱氏规则”的平平平仄。   在已经扣除上联平收或句脚(含联末)同平同仄联后的126副五句联中,句脚平仄形式出现最多的既不是符合“朱氏规则”的平平平平仄,也不是符合“马蹄韵”正格的仄仄平平仄。而是仄平平平仄,32联,占25.40%;其次是平仄平平仄,28联,占22.22%;符合“朱氏规则”的平平平平仄居第三,27联,占21.43%;符合“马蹄韵”正格的仄仄平平仄仅居第四,8联,占6.35%,即使加上变格仄平平仄仄的6联,也仍然只能居第四,仅占11.11%。   扣除上联平收或句脚(含联末)同平同仄联后的六句联只有48副,由于数量太少,已经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居第一和第二位的仍然是既不符合“朱氏规则”平平平平平仄,也不符合“马蹄韵”正格平仄仄平平仄的平仄平平平仄和平平仄平平仄,分别为14联和7联;符合“马蹄韵”正格和“朱氏规则”的联的差距完全没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联居第三和5联居第四;符合“马蹄韵”变格的联则根本没有出现。   这个结果和余德泉教授统计钟云舫《振振堂联稿》中四句联符合“马蹄韵”的为28联,符合“朱氏规则”的为62联;五句联符合“马蹄韵”的为18联,符合“朱氏规则”的为26联;六句联符合“马蹄韵”的为7联,符合“朱氏规则”的为8联的结果是相似的(见余德泉教授在纪念钟云舫诞辰16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钟耘舫在联律上不可磨灭的贡献》)。   既然“马蹄韵”正格在三句及以下联中和“朱氏规则”没有差别,在四句及以上联中又居于少数地位,而变格数量之少又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何以见得“我国古代特别是明清两代的联家,基本上都按马蹄韵进行对联创作”呢?“马蹄韵”在对联格律上的这种“唯一”或者“第一”①的地位又是根据什么理由给予的呢?   四、对“马蹄韵”段合式的质疑   由于“马蹄韵”还有段合式,因此相信前面那些不符合“马蹄韵”正格的多句联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符合段合式的。比如句脚平仄是平仄平仄的四句联,如果正好每两句分一段的话,由于每一段都符合“马蹄韵”正格,整联就符合“马蹄韵”段合式了。   余德泉教授对段合式有明确的解释:“段合式,就是‘仄顶仄,平顶平’的规则,不是一贯到底,而是在对联中根据联意的层次作分段安排。这种对联若作通观,并不全合马蹄韵,但就每段而论,则都是合马蹄韵的。正格中,四句以上者这种对联占大多数。”   如果段合式主要用于七句、八句或者句数更多的联,所分的段每段在四句以上,那么还可以算是有道理的,可是从上文看四句联就“大多数”只能符合段合式了。四句联一分段,每段就只有两句左右了。余德泉教授在谈到三句联中句脚平仄为仄平仄的联时,就是用段合式来解释,将其分为一句和两句两段分别符合“马蹄韵”,从而认为“每边三句、句脚为‘仄平仄,平仄平’这一格式的对联应当得到承认”的。看来余德泉教授确实是这样分段的。   由于单句联和两句联天然地就符合“马蹄韵”正格或变格,那么只要能够把联句分解到一句或两句为一段,就几乎没有不符合“马蹄韵”段合式的对联了。我们知道,除了多句排比、自对的联句之外,任何一副多句联总是可以一层一层地分段、分层次,直到最后分解为一句或两句的一“段”的。但是同样的问题就又出来了:当四句以上的联“大多数”要分段后才能符合“马蹄韵”段合式时,何以证明这些仅仅因为被分解到一句或两句为一段才符合“马蹄韵”段合式的联的作者是真正懂得“马蹄韵”的呢?   五、对标出或者不标出句脚平仄随意性的质疑   在《对联格律·对联谱》中,余德泉教授在好几个地方明确提出为了使联句的句脚平仄符合“马蹄韵”而有意标出或者不标出某一句的句脚平仄。如在讲到“不同层次的联句怎样按马蹄韵安排”时,就对结构完全类似的两联作了截然相反的句脚平仄标示,以使它们都能够符合“马蹄韵”。在给“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雨雨风风,清清冷冷;鲽鲽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一联标句脚平仄时,余德泉教授认为“风”字和“暮”字应当“退居第二层次,其平仄隐去不标。这样上联句脚就合马蹄韵“仄平平仄”的规则了。”而在给“拓地远尘嚣,适吾居矣。喜园林日永,景物常新,好领取柳底莺声,松间鹤影;升堂多俊杰,把手欣然。想文酒风流,琴棋继兴,勿虚掉梅花时序,荔子光阴。”一联标句脚平仄时,却又认为上联的“永”字、“声”字和下联的“流”字、“序”字“若不明其平仄,马蹄韵就会打破。平仄标出来了,其合马蹄韵‘平仄仄平平仄’的规矩便一目了然。”在讲到句脚重言和联句中独立的感叹成分时,余德泉教授也同样采用了以是否符合“马蹄韵”为标准来决定是否标出句脚平仄的做法。如认为联句“三千里行路,时骑着驴儿,时骑着马儿,仆仆风尘,又见家乡胜景;十余日居园,或携来浊酒,或携来清酒,杯杯劝祝,难为父老深情。”的上联前一个“儿”字和下联前一个“酒”字不能标出平仄,而联句“黄金洞,土皇城,洞洞城城,开发旅游能创汇;高乐山,大田坝,山山坝坝,经营规划可生财。”的上联前一个“城”字和下联前一个“坝”字又必须标出平仄。又如认为联句“吁!造物不仁耶?红亭子夜殒天星,青海湾晨飞刀雨。推将军大树,泣山鬼秋风。剩此苍苍莽莽破乾坤,我欲呼四百亿兆国民同声一哭;噫!钦使非死耳。马革尸馨香锦里,麟图像俎豆燕京。哀玉柱西倾,博丹纶北沛。换来烈烈轰轰好恤祀,公将亘十二万年浩劫正气犹生。”中的感叹成分“吁”字和“噫”字不能标出平仄,而联句“此间位置安排,居然广厦。拾梅花能得韵,抚修竹能得声。嘻,先生能耽咏否?当日艰难险阻,久作寓公。望湘衡则无家,叩关陕则无国。噫,君子亦有穷乎?”中的“嘻”字和“噫”字又必须标出平仄。   像这样“活用”规则,标出句脚平仄能符合“马蹄韵”时就标出,不标出句脚平仄能符合“马蹄韵”时就不标出,符合“马蹄韵”的联固然增加了,但是学术研究的严肃性被随意性所代替,归根结底是不利于楹联的理论研究工作的。   六、对“马蹄韵”命名的质疑   余德泉教授在《马蹄韵与对联谱问题谈话录》中谈到关于“马蹄韵”命名的原由时说:“马蹄韵不是根据马之行步规律推演出来的,而是在其法则基本成形之后,人们联想到马之行步规律与这一法则有些相仿才借用了这个名称。”而“马蹄韵”的“法则”无论句脚或句中主要体现在平仄两两交替上。但是在句中规则方面,显然是顾及到千百年来五、七言律句中(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的强大生命力,余德泉教授承认了这一明显不符合“马蹄韵”平仄两两交替特征的句式的合法地位。在句脚规则方面,无论是余德泉教授的统计还是我的统计,都显示变格这种完全符合“马蹄韵”平仄两两交替特征的句脚平仄安排实际上出现得极少,不仅少于很多种不具有“马蹄韵”平仄两两交替特征的句脚平仄安排,甚至少到了微不足道的地步。另一方面,句脚平仄完全符合“马蹄韵”正格的联主要存在于短联中,甚至四句以上联都主要是符合“马蹄韵”段合式。而短联的句脚平仄恰恰是最不能体现“马蹄韵”平仄两两交替特征的。既然现在的这个“马蹄韵”已经不完全具有“马之行步规律”的平仄两两交替特征,那么有什么必要使用这个“马蹄韵”的名称呢?   七、结语   余德泉教授从事对联声律研究多年,虽然在“马蹄韵”的理论方面颇有有失偏颇之处,但仍然有不少值得重视的观点。余德泉教授关于“每边三句、句脚为‘仄平仄,平仄平’这一格式的对联应当得到承认”的见解,关于句意“要用句脚为一平一仄的两个小句来表示”,以便“读起来有抑扬顿挫”的见解,关于联句分段安排句脚平仄的见解,关于若干个句脚重言的联句作一句看的见解等都是极有见地的,如果能够跳出“马蹄韵”的束缚,或许就可以到达一个全新的境界。这个也是我写这篇质疑的初衷。   注:①余德泉教授在其发表于纪念钟云舫诞辰16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论文《钟耘舫在联律上不可磨灭的贡献》中曾说过:“我认为,如果对联同其他格律文学一样,只能有一套声律规则,那么这套声律规则就只能是马蹄韵。如果说对联特殊,还可以有第二套声律规则,那么这第二套规则就是‘朱氏规则’。”
君子坦荡荡说见利忘义就不见义忘利,敢重色轻友就不重友轻色
在线时间
2421 小时
主题
118

3777

帖子

9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顾问

一介樵夫

Rank: 9

UID
17224
经验
7735 点
威望
99 点
在线时间
24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12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02:21 | 只看该作者
前段时间,曾经有人提出句脚如何安排的问题,大家可以看看这篇文章以解疑惑。为了大家对句脚平仄的安排有更深入的了解,转来时习之先生这篇文章,他从统计学的意义说明句脚安排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格式”,大可解开诸位的谜团。
君子坦荡荡说见利忘义就不见义忘利,敢重色轻友就不重友轻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30 小时
主题
177

4090

帖子

2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10705
经验
605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4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9
3
发表于 2011-10-31 17:21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学习过,在一同学习一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4 小时
主题
4

73

帖子

0

精华

205

积分

联都初级会员

Rank: 1

UID
34953
经验
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7
4
发表于 2011-10-31 2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238 小时
主题
209

4万

帖子

25

精华

47万

积分

管理员

几个句号。。。。。。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32578
经验
1038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23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5-11
5
发表于 2011-11-1 10:3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这篇文章。收益。

是我那天挂了那个帖子,到现在还大家还在讨论。

也再次感谢先生那天的评论。

能否把您这篇转到我那帖子去?
http://china-liandu.com/viewthre ... p;extra=&page=1
频尝苦辣甜酸味,日月偷来凑拙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1 13:41 , Processed in 0.08708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