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30|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讨与交流】 羊眼观联相对论——①对仗篇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4 0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羊眼观联相对论——①对仗篇
    对仗是对联的形式,语意是对联的内容。对仗的形成是因素属性的相同,对仗的目的是词句形式的连接。散文的形式连接是串联,使用串联“串”出的是一行无须整齐的文字;对联的形式连接是并联。使用并联“并”出得时两行必须整齐的文字。散文的连接,靠“关联词语”;对联的连接,靠“对仗因素”。
    文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是对仗的三大因素,也是对仗的基础因素。对仗形式各种花样,主要有三大因素或三大因素的扩展与伸延来完成。“字形、字音、字义”的对仗形式,形成了对仗形式的三感美,即:“形对”感目视觉美,“音对”感耳听觉美,“义对”感心知觉美。
【一】、“形对”感目视觉美
    所谓“形对”,就是从字形上做文章。即:字的偏旁、析字、同音等的对仗。
【二】、“音对”感耳听觉美
    所谓“音对”,就是从字音上做文章。即:字的双声、叠韵、同音等的对仗。
【三】、“义对”感心知觉美。
    所谓“义对”,就是从词义上做文章。即:词的语法、修辞、逻辑意义对仗。
    专家说,词义是由“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三个方面构成。词汇意义:是词所表示的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及其关系的意义。因为词汇意义是与概念相对应的部分,所以也称概念意义。色彩意义:是词所表示的某种倾向或情调的意义。因色彩意义是概括反映客观对象的次要属性而形成,所以又称之为附属意义。因具有相当突出的修辞价值,所以又称之为修辞意义。语法意义:是词的表示语法特点和语法作用的意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是词义内容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三位一体的统一才是词义完整的内容。对语言中的每一个词的意义,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见《现代汉语》)
    词典说,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见《现代汉语词典》)。词典不是三分词义,而是二分词义。皆因“修辞意义是词汇意义的附属”的简要说法。我们讨论词义,采用二分法,就方便多了。
【四】、关于“语法、修辞、逻辑”的对仗
1、词语里的“词”和“语”分类
    词语,是“词”和“语(或词组)”的简称。词语的“词”和“语”的分类,是由一定条件的。其条件是人们的“约定俗成”与“使用频率”。如同高考的录取取“分数线”,达到分数线可以录取,反之不能。“词组”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才能晋升为“词”。凡词,都有类别,词典有其合法席位。相对的来说,在词典里,短语算是无名之辈。成语和部分专用名词,则属于“保送生”了。
2、“词的词性”与“语的词性”
    凡是词语,都有词性。词性,是关于“词语”的语法性质的表述。“词”和“语”的词性关系,是一种强弱关系,而不是一种有无关系。相对于词典来说,“词”已在典,属于有注明类型;“语”未在典,属于无注明类型。相对的来说,“词”和“语”的关系,如同高考“录取”与“落榜”的关系。我们可以说分数的多少有区别,至少不能说,落榜就是文盲。语法词性与语法功能(或作用、或用途)的关系是:词性决定功能,功能反应词性。至于有人认为“词的语法性质,叫词性。词组的语法性质,应该叫词组性”是不妥当的。更何况王力大家应经叫过。
3、“词有本性”与“词有变性”
    王力先生说,词有本性,有变性。本性者本有此性,变性者须受他词的影响,方有此性。例如中国语里虽有“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的说法,但字典中决不能把“人”“火”“庐”注为动词,因为这不过是“人”“火”“庐”的一种变性而已(《中国语法理论》)。王力先生的“本性变性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阐明了“词性可变的因果关系”。所谓“本性”,就是词典中“词类”的词性;所谓“变性”,就是句子里的“活用”的词性。词类,是个不变量;词性,是个可变量。根据王力先生的“本性变性论”,将“依句辩品,离句无品”,修正为“依句辩性,离句无性”。如此之修正,有利于对联“创作、批评与评判”的工作,有其一定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再换一种流行说法,那就是:有“本性”论,不唯“本性”论,重在“变性”表现。
4、“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如果说“词性”,是词的语法性质的简称;那么“字性”,就是字的语法性质的简称。词(字)类相同,只是对仗的充分条件;词(字)性相同,是对仗的必要条件。我们可以说(1):只要“词(字)性相同”,就能构成对仗。我们也可以说(2):只有“词(字)性相同”,才能构成对仗。我们可以说(3),只要“词(字)类相同”,就能构成对仗。我们不可以说(4),只有“词(字)类相同”,才能构成对仗。拿“充分条件的词(字)类相同的”,来嘲笑或反对“必要条件的词(字)性相同”,是表面现象的感性认识,而不是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
5、“词类对仗”与“词性对仗”
    王力对仗词类九大类:1名词 2形容词 3数目词 4颜色词 5方位词 6动词 7副词 8虚词 9代词。所谓“词类对仗”,就是九大词类相同的对仗;所谓“词性对仗”,就是九大词类不同的对仗。九大词类,还可以下分若干层小类。相对来说,层次越深,工度越高。“词性相同”,是形成对仗的唯一条件;“词类相同”,是构成工对的起码要求(因为九大词类下面还需小类)。依照“工对、邻对、宽对”的说法,“词性对”的名次排序,当为“宽对”之后。虽然对联的“联味”来源于“字形对、字音对”和“修辞对、词类对”,不来源于“词性对”。“词性对”以其逢山辟路、遇水架桥的梦幻魅力,为“异类相对”夺得了合法的权益。为对联的灵活创作争到了广阔的空间。
“同类”相对,即“本性”对仗。它是一种无条件的直接的相对法。
“异类”相对,即“变性”对仗。它是一种有条件的间接的相对法。
“词性相同”,是“异类相对”的无其不成事的必要条件与必经桥梁。
王力的所谓“本性”,又可以叫做“词类的自带词性”;
王力的所谓“变性”,又可以叫做“语句的连带词性”。
6、“同中存异”与“异中求同”
    “同中存异”与“异中求同”,是对联的一种创作方法。在“同中存异”中,“同”,是指“词性相同”;“异”,是指“词类相异”。在“异中求同”中,“异”,是指“词类相异”;“同”,是指“词类相同”。在“春风对流水”中,“春”是名词类的词,“流”是动词类的词。二者的对仗,是“词类不同、词性相同(变性)”的对仗,属于“同中存异”法。以“秋”换“流”,就是“异中求同”法。在“春风对秋月”,是“词类相同、词性相同”的对仗。其工对程度,当是天生地设、风月无边。“同中存异”是小米加步枪,“异中求同”是飞机加大炮。假设说“同中存异”是维持生活的初级阶段,那么“异中求同”就是艺术享受的高级乐园。
    相对论说,对仗的一般规律是:
    是否“能对”,看“词性”(主要看词性的“变性”);
    是否“工对”,看“词类”(主要看词类的“类义”)。
综上所述,一言以蔽之曰:
    对仗的根本与关键问题,是一个属于语法词性问题,而不是修辞或逻辑问题。虽然,对仗牵涉修辞(色彩对仗)与逻辑(类义对仗)。修辞或逻辑的对仗,只不过是在语法对仗的前提之下的一种深入再加工的。这是从词义语修逻三方分析法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理论实践的结果。与此同时,相对论说,关于修辞对仗与逻辑对仗,我们不应该存有等闲视之和掉以轻心的私念,因为没有修辞与逻辑的深加工,就没有对仗三美的关键美——“义对感心知觉美”。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语修逻三者在对仗形式中的关系,是:
语法意义,是构成对仗的骨架;
修辞逻辑,是构成对仗的血肉。
对仗是多元化、多因素、是多反面、多层次的属性对仗。
======================================
附录
一、“形对”感目视觉美
1、偏旁部首对
(1)
湖泊澄清波漾漾;
江河混浊浪滔滔。(古联)
(2)
寄宿客官,守定寒窗空寂寞;
漂流浼漾,泳游激浪漫沉浮。(古联)
(3)
六木森森,杨柳梧桐松柏;
三水淼淼,海洋湖泊江河。(古联)
2、析字(拆字)对
(4)
半夜生【孩】,【亥子】二时难定;
百年匹【配】,【己酉】两姓相当。(古联)
(5)
【奴手】为【拏】,此后莫【拏奴手】;
【人言】是【信】,从今无【信人言】。(古联)
(6)
【枣棘】为薪,截断劈开成四【束】;
【阊门】起屋,移多补少作两【间】。(古联)
3、五行偏旁对
(7)
汉城铁板烧 (佚名出句)
深圳锡槽焊 (无为对句)
4、“偏旁”兼“双声”
(8)
【淋漓】痛饮长亭暮,
【慷慨】悲歌白头新。(宋 陆游)
5、“偏旁”兼“叠韵”
(9)
【葱茏】树色分仙阁,
【缥缈】花香泛御沟。(唐 杨巨源)6、同字异音对
(10)
【单】于夜遁逃,匹马【单】枪投【单】县(三羊出句)
【龟】井冬狼狈,冻伤【龟】裂葬【龟】兹(飞扬对句)
二、“音对”感耳听觉美
1、双声对
(11)
人情【展转】闲中看,
客路【崎岖】倦后知。(宋 辛弃疾)(12)
烟波【淡荡】摇空碧,
楼台【参差】倚夕阳。(唐 白居易)
(13)
万籁【参差】写明月,
一家【寥落】共清风。(宋 黄庭坚)
2、叠韵对
(14)
赠予【宛转】情千缕,
偿汝【零星】泪一瓢。(清 李渔)
(15)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宋 苏轼)
(16)
雁来【惨淡】沙场外,
月出【苍茫】云海间。(宋 陆游)
3、“双声”与“叠韵”
(17)
小院一灯红【黯淡】,
高楼万瓦碧【参差】。(清 易顺鼎)
(18)
鱼市人烟横【惨淡】,
龙祠箫鼓闹【黄昏】。(宋 陆游)
(19)
夕岚【明灭】江帆小,
烟树【苍茫】客思迷。(唐 李绅)
4、同音异字对
(20)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休来【道】者来。(古联)
(21)
【冰】结【兵】船,【兵】打【冰】开【兵】去;
【泥】涂【尼】脚,【尼】擦【泥】尽【尼】归。(古联)
(22)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古联)
三、“义对”感心知觉美。
1、词类相同
(23)数目词类
【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
【六】和插地,【七】层【四】面【八】方。(古联)
(24)颜色词类
牛背夕阳【红】,山寨炊烟撩牧笛(三羊出句)
鸭头春水【绿】,水村灯火绕渔歌(大肠对句)
(25)方位词类
孤鹤【南】飞山【北】向;
大江【东】去佛【西】来。(古联)
2、修辞对仗
(26)比喻
青蒂石榴,两手劈开红玛瑙;
紫皮甘蔗,一刀销出玉琅玕。(古联)
(27)比拟
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
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古联)
(28)借代
泗水文章昭日月;
杏坛礼乐冠华夷。(古联)
(29)夸张
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
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酒厂对联)
3、词性对仗
(30)
英辞【润】金石,
高义【薄】云天。
(31)
草木变衰【行】剑外,
干戈阻绝【老】江边。(杜甫 诗句)
(32)
【爆】竹一声,人间改岁;
【梅】花万点,天下迎春,(三羊)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2
发表于 2011-11-4 11:30 | 只看该作者
挂起来讨论~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88 小时
主题
35

1055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懒鬼

Rank: 4Rank: 4

UID
28543
经验
17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7-20
3
发表于 2011-11-4 13:08 | 只看该作者
{:5_139:}学习一下。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T彩| 六合投T注| 网络赚钱去SO娱T乐T城:顶级信用T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自有孤芳铭傲骨,独寻冷语绣华章。---自题
《秋月夜》,《安公子》《探春》《出塞》。
《好花时》,《虞美人》《调笑》《宣情》。----空空道人老师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566 小时
主题
326

5762

帖子

11

精华

7万

积分

联都顾问

《酒令轩》

Rank: 9

UID
26803
经验
1364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5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3-3
4
发表于 2011-11-4 14: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胡有章 于 2011-11-4 16:42 编辑

酒后无意间撞进置顶帖,看到楼主的文章,学生觉得有些地方欠正确或欠严谨,斗胆一指。
如有得罪,请多包涵!
1、原文:
对联的形式连接是并联。使用并联“并”出得时两行必须整齐的文字。
胡子:“并联”这个物理学术语用在这里,让人费解。
2、原文:
专家,词义是由“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三个方面构成。
胡子:首先,在您自己的文章中用“专家说”一语,有排除自己在专家之外的意思,如此就可能暗示读者:您的观点是不专业的。其次,“专家”这个词,在当今中国已经有贬义了。
3、原文:
“词组”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才能晋升为“词”。凡词,都有类别,词典有其合法席位。相对的来说,在词典里,短语算是无名之辈成语部分专用名词,则属于“保送生”了。
胡子:其一,词组能“晋升”为词?这个条件怎么样才算成熟呢?其二,保送生与无名之辈有天壤之别,但您不觉得,很多成语本身就是短语吗?

4、原文:
王力对仗词类九大类:1名词 2形容词 3数目词 4颜色词 5方位词 6动词 7副词 8虚词 9代词。
胡子:您如果写自己的论文,尽量还是不要满篇别人的观点。尽管王力教授很受我本人尊敬,但这个分类很难说是最好的:
1)顺序混乱:无章可循。
2)根子混淆:
①4颜色词、5方位词,这两个分类,按照王力教授本人在《诗词格律》一书中的分析,是属于1名词的(暂不讨论它们作为形容词的情况),应该归于子目录,所以不能与做为根目录的1名词相提并论。
②2形容词、3数目词[原文为“3、数词(数目字)”]、6动词、9代词,这四个分类,按现代语法,是与1名词一起,归于“实词”的;7副词,按现代语法,是与该分类中未提及的介词、连词、助词、感叹词、拟声词一起,归于“虚词”的。而8虚词,极可能是指“古文言虚字”(分别属于以上现代语法的“虚词”),否则“虚词/名词/方位词”是三级跳了。
③残缺不全:既然分类中提到了7副词,当然应该以现代语法来分析了。但有很多现代语法词类被遗忘了(见②)。
综上所述,王力教授的这个分类方法是很不理想的。而楼主全盘套用这个分类方法,自然是不严谨的了。
5、原文:
2、析字(拆字)对
(4)
半夜生【孩】,【亥子】二时难定;
百年匹【配】,【酉】两相当。

胡子:“己”应该为“巳”。己是天干,称某人属于某命,是以地支来说的,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属相。“姓”应该为“命”。两处错误。
6、原文:
(6)
【枣棘】为薪,截断劈开成四【束】
【阊门】起屋,移多补少作两【间】。(古联)

胡子:括号不准确。
7、原文:
5、“偏旁”兼“叠韵”
(9)
葱笼】树色分仙阁,
【缥缈】花香泛御沟。(唐 杨巨源)

胡子:目前所呈现的字形上,不能看出【葱笼】二字是同偏旁的字。
8、其他:
胡子:只因文章置顶了,酒后的胡子才误入,极可能有很多错误的言论。请楼主老师不吝赐教,胡子之幸也!
三缄其口,不惑于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6: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1-11-4 18:04 编辑

4# 胡有章

酒后无意间撞进置顶帖,看到楼主的文章,学生觉得有些地方欠正确或欠严谨,斗胆一指。
如有得罪,请多包涵!
三羊回复:何有“得罪”之说?让咱们共同“包涵”在【探讨与交流】之中吧!

1、原文:
对联的形式连接是并联。使用并联“并”出得时两行必须整齐的文字。
胡子:“并联”这个物理学术语用在这里,让人费解。
三羊回复:真是如您所说,却有“让人费解”的嫌疑!

2、原文:
专家说,词义是由“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三个方面构成。
胡子:首先,在您自己的文章中用“专家说”一语,有排除自己在专家之外的意思,如此就可能暗示读者:您的观点是不专业的。其次,“专家”这个词,在当今中国已经有贬义了。
三羊回复:这里只好如此了吧。

3、原文:
“词组”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才能晋升为“词”。凡词,都有类别,词典有其合法席位。相对的来说,在词典里,短语算是无名之辈。成语和部分专用名词,则属于“保送生”了。
胡子:其一,词组能“晋升”为词?这个条件怎么样才算成熟呢?其二,保送生与无名之辈有天壤之别,但您不觉得,成语本身就是短语吗?
三羊回复:这是三羊的闪失或不严谨。

4、原文:
王力对仗词类九大类:1名词 2形容词 3数目词 4颜色词 5方位词 6动词 7副词 8虚词 9代词。
胡子:您如果写自己的论文,尽量还是不要满篇别人的观点。尽管王力教授很受我本人尊敬,但这个分类很难说是最好的:
1)顺序混乱:无章可循。
2)根子混淆:
①4颜色词、5方位词,这两个分类,按照王力教授本人在《诗词格律》一书中的分析,是属于1名词的(暂不讨论它们作为形容词的情况),应该归于子目录,所以不能与做为根目录的1名词相提并论。
②2形容词、3数目词【原文为“3、数词(数目字)”】、6动词、9代词,这四个分类,按现代语法,是与1名词一起,归于“实词”的;7副词,按现代语法,是与该分类中未提及的介词、连词、助词、感叹词、拟声词”一起,归于“虚词”的。而8虚词,很显然是指“古文言虚字”(分别属于以上现代“虚词”)。
③残缺不全:既然分类中提到了7副词,当然应该以现代语法来分析了。但有很多现代语法词类被遗忘了(见②)。
综上所述,王力教授的这个分类方法是很不理想的。而楼主全盘套用这个分类方法,自然是不严谨的了。
三羊回复:颜色词,从形容词类分出;方位词,从名词类分出。副词,实词(《现代汉语》的分法)。三羊同您一样看法。但是还有比较实惠理应借鉴的说法:
  应该说明,王先生所分的九类,是参酌古今定出的,专为对仗应用而设的,从当代的语法学角度看,起码从逻辑上分类是不严格的。但是,从实用的对仗运用看,非常有用。在这里提一句,以免有的人误认为老先生犯逻辑上的错误也。
  更应该说明,王先生以上所分的各类和所指出的各点,都是从最严格的对仗要求出发的。按照这样的严格要求作出的对仗,称为“工对”。没有按以上的严格要求作的,就称为“宽对”和“邻对”了。(白化文《学习写对联》)


5、原文:
2、析字(拆字)对
(4)
半夜生【孩】,【亥子】二时难定;
百年匹【配】,【己酉】两姓相当。
胡子:“己”应该为“已”。己是天干,称某人属于某命,是以地支来说的,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属相。“姓”应该为“命”。两处错误。
三羊回复:此联摘自常江老师《对联只是手册》。原文是“已”和“姓”。原著是否为“命”,当且不论。三羊感觉:“命”字,好于“姓”字啊。

6、原文:
(6)
【枣棘】为薪,截断劈开成四【束】;
【阊门】起屋,移多补少作两【间】。(古联)
胡子:括号不准确。
三羊回复:“四、两”括进,也可以。

7、原文:
5、“偏旁”兼“叠韵”
(9)
【葱笼】树色分仙阁,
【缥缈】花香泛御沟。(唐 杨巨源)
胡子:目前所呈现的字形上,不能看出【葱笼】二字是同偏旁的字。
三羊回复:“笼”为“茏”误!已改。

8、其他:
胡子:只因文章置顶了,酒后的胡子才误入,极可能有很多错误的言论。请楼主老师不吝赐教,胡子之幸也!
三羊回复:别家“老师”,我们都是爱联人。在下三羊,谢谢您的关注与回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566 小时
主题
326

5762

帖子

11

精华

7万

积分

联都顾问

《酒令轩》

Rank: 9

UID
26803
经验
1364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5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3-3
6
发表于 2011-11-4 16: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胡有章 于 2011-11-4 16:52 编辑

三羊老师这么谦虚,实在让在下觉得唐突了~
谢谢您的回复!

另外:我之前打错了不少字,刚才做了个修改。
三缄其口,不惑于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8: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1-11-4 19:07 编辑

6# 胡有章
不必客气!
词类划分确实一个老大难。不管是依照“词汇·语法”,还是依照“语法·词汇”。单纯依照“词汇”,虚词无法划分;单纯依照“语法”,名动形三兼词类太多。划分属于逻辑范畴,只能用一个标准,否则就自相矛盾。如同划分人群,按照“性别·年龄”来划分,必然乱套。汉语词类的划分,实际使用了双重标准。这叫瘸驴俯就破布袋,只好如此而已。相对论说:没有办法的办法,也是一种办法。

再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22 小时
主题
51

5562

帖子

13

精华

7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24791
经验
1465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8
发表于 2011-11-4 19:01 | 只看该作者
都好厉害!学习下!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曾国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9:20 | 只看该作者
2# 潇湘妃子
谢谢妃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9:28 | 只看该作者
{:5_139:}学习一下。
安探花 发表于 2011-11-4 13:08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9:29 | 只看该作者
都好厉害!学习下!
秋水一人 发表于 2011-11-4 19:01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3 小时
主题
48

340

帖子

0

精华

28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一粟哪有什么头衔

Rank: 3

UID
9009
经验
27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27
12
发表于 2011-11-4 20:46 | 只看该作者
永远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912 小时
主题
935

1万

帖子

7

精华

17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副站长

Rank: 9

UID
1352
经验
2578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91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2-4
13
发表于 2011-11-5 01:24 | 只看该作者
(29)夸张
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
糟粕落地,游龙得味成龙。(酒厂对联)

——这联是不是打错字了?游龙应为游鱼、游蛇、游人之类。
抬头饮酒,闭目玩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05:27 | 只看该作者
(29)夸张
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
糟粕落地,游龙得味成龙。(酒厂对联)

——这联是不是打错字了?游龙应为游鱼、游蛇、游人之类。
哈哈公 发表于 2011-11-5 01:24

谁说“哈哈打坐打哈哈”?找他去算账!
哈公看得细,羊子感谢你!
马上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157 小时
主题
80

1211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版主

江南骚客

Rank: 6Rank: 6

UID
26258
经验
346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15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3
15
发表于 2011-11-5 08:19 | 只看该作者
内行看门道,外行凑热闹,过来欣赏,云里雾里地留下个脚印。语法太复杂,我略懂以供娱乐足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08: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1-11-5 09:01 编辑
内行看门道,外行凑热闹,过来欣赏,云里雾里地留下个脚印。语法太复杂,我略懂以供娱乐足矣!
潇泪香 发表于 2011-11-5 08:19


语法的定义
  语法是语言中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包括词的构造、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语言中客观存在的结构规律。
  二是指语法研究者对语法结构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抽象概括,即语法学。

您说的“太复杂”,应该是指的“语法学”吧。
谢谢您的关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825 小时
主题
407

3747

帖子

3

精华

5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18025
经验
1091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8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8-20
17
发表于 2011-11-5 09:16 | 只看该作者
1.【蹴踘】非双声;
2.糟粕应为粕糟,否则失对。
云开日出金光闪,雨霁月来玉宇呈。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阁中书。
书山有顶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09: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1-11-5 09:57 编辑
1.【蹴踘】非双声;
2.糟粕应为粕糟,否则失对。
金光玉宇 发表于 2011-11-5 09:16

1.【蹴踘】非双声;
三羊回复:对头,不是双声。例子已经另换为:
人情【展转】闲中看,
客路【崎岖】倦后知。(宋 辛弃疾)
2.糟粕应为粕糟,否则失对。
三羊回复:“粕糟”?不及“糟糠”呢。
谢谢您的关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14:35 | 只看该作者
孙逐明发表于2011-11-5 10:40:43在《中国楹联论坛》的跟帖质疑:
(三羊特别注解:孙逐明是该论坛理论版的斑竹)
http://www.yinglian.org/bbs/showtopic-112767.aspx

三羊先生强烈反对我的汉字是对仗的对称单元的观点,如今又拾人牙慧,大谈汉字音形义的对称了。同则求异,异则求同也是叶落无痕先生的观点。现将原始资料介绍如下:

第一2008年4月9日,我写了《浅论对仗对称的基本单元》一文,明确提出汉字的音形义是对仗的三个反面,原文如下:

实际上,对仗应当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根本不属于语法范畴,语法仅仅是对仗修辞所采用的同义选择的手段之一,还有许多与语法无关的因素,只要能形成对称,都被对仗修辞所采用;其中,“汉字”所拥有的音、形、义全部都是对仗重要修辞工具,不可或缺。

  其一,对称是对仗修辞追求的形式目标。对仗赖以建立的词句的对称均衡美,首先就是由“汉字”的“方块字形”构成的,若换成拼音文字,对这种对称均衡美就不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可以说“汉字”的“字形”是对仗得以成立的第一要义;

  其二、“汉字”的字形在对仗里还有其它重要作用,对仗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借对”就少不了“借形”,至于析字对、同偏旁对更是纯粹以“字形”作为修辞工具。

  其四,即便是单纯从语义角度看,基本对称单元也只能是“字”。以“四壁云山九江棹;一亭烟雨万壑松”为例,在语法学里“九”和“江”是语素,“万”和“壑”是词,它们语法级别不同,是不对称的;而在对仗修辞里却都是对称等价的“字”,而且极工——“九”“万”是数目字字,“江”“壑”是水域。不仅合成词是这样,连专有名词也大都这样,如地名“白花山”可对短语“黄叶地”,它们都是“字”的对称;甚至连音译多音词,人们都在利用审美错觉形成“字”的对称,如无情对里的“白兰地”对“黄梅天” 。   
  因此,古代对仗修辞理论里的基础对称单元决不是“词”或者“语素”,而是“字”。

2008年4月23日,我再次发表了《对联格律学概论》〔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汉字的音形义在对仗中的重要作用,原文如下:

  对联是语言艺术,语言的两大要素是语音和语义。语音的对称,形成了声律;语义的对称,形成了对仗。
  对联大都要写成文字悬挂给人欣赏,常和书法艺术融为一体;即使只是口头流传,人们脑海里也会有象形文字的视觉形象出现。对联必须采用方块字以形成字形的对称美,若换成拼音文字,对称美也就消失。此外,对仗的具体法度也常牵涉到字形。
  掌握了对称原理,也就把握了对仗、声律形式法度的钥匙。
见: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 ... D=105282&page=1

第二,同则求异,异则求同是叶落无痕先生提出来的,我吸取他的意见,写入了《对仗古法探原》一文。
2008年5月28日我与与叶落无痕的对话: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 ... =107876&page=10

对仗八字诀〔与误入溷厕的对话〕
《对仗八字诀》
误入溷厕
八字足矣:

同则求异
异则求同
——依此八字,天下无有不可对之字,纯在句子如何做!
比翼格诗钟之所以可以随意拈题(除受声律限制之外)而不能阻高手成句,其理就在此。知者恒自知,不知者恒不知;愿意悟其理者自悟,羊角羝樊而犹不悔者,只好随他去咯~~

孙逐明
阴阳之道,原在此也!
对仗之法,尽在此也!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非唯抽象的纲领,亦是可操作性的法度。
对仗之字义相对一途,无非正对与反对,正对即近义对,反对即反义对。近义对乃“同”,但只能近义而不能同义,此为“同中求异”;
对仗之字义相对一途,无非正对与反对,正对即近义对,反对即反义对。近义对乃“同”,但只能近义而不能同义,此为“同中求异”;反义对乃“异”,然反义实为近义的特款,如“长”的反义对只能是“短”〔俱为“长度”范畴〕,不能是“小”〔“体积”范畴〕,此为异中求同。
“两个一致”论者能窥其堂奥乎?

下面是2008年5月23日《对仗古法探原》里的论述:
见: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107540
      当代许多对仗理论家把“词性一致”和“语法结构一致”当成对仗形式的本质特征。尽管有许多有识之士发现了许多语法结构不一致特别是大量词性不一致的现象,仍然不能扭转“两个一致”论者的基本看法,他们仍然以为“两个一致”是主流,而不一致只是个别现象,甚至认为不一致只是古人格律不成熟的表现。
  殊不知他们是戴着西方的有色眼镜看东方理论,是对于东西方对称观的差异缺乏最基本的理解所致。
  西方的几何图形的对称,是完全相同构形的位移,最常见的有平移对称,旋转对称,镜象对称,它们是性状属性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的对举。比如两个形状、位置、颜色完全相同的鱼型对举,将一个鱼旋转180度后可以与另一个鱼完全重合。
  东方的对称观则不然,它是两个构形相同而极性相反〔如“颜色”相反〕的图形对举。这种对称被科学界称之为“对偶对称”。中国人最常见的阴与阳、黑与白、冷与暖的之类对称,如经典的太极图中的黑白阴阳鱼的对称等等都是这样。
  东西方的对称观的同和异可用下图表示:
   图1 东西方对称观模式图
  “对偶对称”主要是以人类的心理感受作为其对称的基础的,它只出现在人类的意识世界之中。强调物理事实而排除心理感受的西方经典物理学家们,曾经认为这种以心理感受为基础的对称缺乏物理事实的支撑,根本不承认这也是对称性的一种。
  但是,随着物理学的发展,也有某些西方物理学家开始对东方式的对偶性对称引起重视,并被称为“超越常规的对称操作”。这种对偶性对称的推广,是1930年由H•Heesch首先提出来的。在50年代以后,前苏联晶体学家许勃尼科夫(A•V•Shubnikov)对于包含黑白对称操作的对称群进行了系统的推导,为了纪念他的贡献,黑白空间群被称为许勃尼科夫群;后来,又有某些超弦理论已经开始尝试引入“对偶”式对称。
  阴阳理论里的阴和阳关系并非许多人理解中的单纯的“对立”或“对比”,它实际上是一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对偶对称。以太极图为例,阴阳鱼的构形“相同”,唯有色泽的极性“相反〔异〕”。太极图揭示了阴阳学说的理论核心: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和阳即互相对立又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变,是一种和谐对称的辩证统一体。
  对仗的对称正是这种对偶对称的典型,连“对偶对称”这个名称也来自于对偶修辞。
众所周知,对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正对”,另一种是“反对”,前者为近义对称法,后者为反义对称法。
  反对是对偶对称的典型,例如“大”的反对是“小”,而不能是“短”;“短”的反对是“长”而不能是“大”;因为“大小”都属于“体积范畴”,而长短都属于“长度范畴”,可见反对必须“同”属某种最基本的范畴,唯极性相“异〔反〕”而已〔按:大小和长短也可以相互对仗的,不过已经成了“正对”而非“反对”了〕。
  不仅仅反对是这样,正对也是这样。正对只能是近义对,不能是同义对,更不能同字对;同义被视为“合掌”,同字被称为“重字”,都是对仗的大忌。显然,近义对同样也是一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对称,只是相同的范畴比反对更大而差异的程度比反对更小而已。例如大小对长短为正对,它们都同属于度量衡范畴,用古代观念看它们都是死字,用现代眼光看都是形容词,这是“同”,而字义并不相同,这是“异”。
  按照西方对称观,对仗的对偶对称是不成立的;在他们眼里,只有“天长地久”对“天长地久”式的同字对才是对称。 “两个一致论”就是这种观念的产物,此论片面地强调对仗的“同一性”,无视“对立性”,不明白“同一性”和“对立性”的辩证统一才是对偶对称的本质特征。两个一致论若不摆脱西方的对称观的误导,永远也不可能理解对仗对称的本质,更无法理解古代对仗作品中何以有那么多“不合律”的现象。近代对联界受两个一致论的误导,片面追求词性和结构的“同一性”,无视“对立性”在对偶对称中重要的地位,受其影响的现代对联格局僵化呆滞,缺乏灵动生机,距离诗意的栖局越来越远了。
  不言而喻,字音、字形以及结构的对称同样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对称的世界是美妙的,而世界的丰富多彩又常在于它不那么对称。有时,对称性的某种破坏,那怕是微小的破坏,也会带来美妙的结果。”“艺术与科学都是对称和不对称的巧妙结合。”〔注2〕
  “对称性的某种破坏”实际上就是“同中有异”,它是对称美赖以形成的大前提:“同”是对称赖以成立的基础,“异”则能产生丰富多彩的美感;有异无同就不成其为对称,有同而无异的对称就是雷同和死寂。“天长地久”对“天长地久”还成其为对仗吗?
  修辞总是同中求异以加强语言表现力。唐钺在《修辞格》里指出:“凡语文中因为要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有的效力,不用通常的语气而用变格的语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又称语格〕。”〔注3〕“变格语法”实际上就是“同中求异”的表现形式之一。
  更具体地说,字义相同〔近〕了,最好求得极性相异;虚实死活相同了,最好求得结构相异;结构相同了,最好求得虚实死活相异……不如此不能描摹大千世界的斑斓色彩。
  反过来说,虚实死活相异了,必须求得结构或字义的相同;结构相异了,必须求得虚实死活或字义的相同……不如此不能形成均衡对称的美感。
  因此,对仗法则的总纲可以归纳为八个字:
  同则求异,
  异则求同。  
  从《易》的角度看,同异也就是阴阳;对仗的总纲亦即阴阳的互补互对立互变的辩证统一;它不仅是格律的总纲,也是美的法度,更是天人合一的宇宙法则。
  此原则将贯穿本文始终。
按:我在《对仗古法探原》的前言按:本文是在叶落无痕先生一再批评和鼓励之后写就。文中所论,融汇了我俩的许多心得,连文字也得叶落先生的润色。在此对叶落无痕先生致以深深谢意。
===================================
三羊在《中国楹联论坛》的反质疑跟帖:
http://www.yinglian.org/bbs/showtopic-112767.aspx

第一、关于三羊形音义的说法,岂可“鱼目混珠”?!
    你想论“时间早”?还是论“概念好”?
    究竟谁在“拾人牙慧”???!!!有贴为证:
http://www.yinglian.org/bbs/showtopic-43789-2.aspx

三羊“形音义”(最早先在2006年11月29日提出)
1、“形对”感目视觉美。所谓“形对”:字的偏旁、析字、同音等的对仗。
2、“音对”感耳听觉美。所谓“音对”:字的双声、叠韵、同音等的对仗。
3、“义对”感心知觉美。所谓“义对”:词的语法、修辞、逻辑意义对仗。

孙氏“形音义”(随后在2008年4月9日才提出)
1、形的对称:主要有字数的对称,句数的对称;
2、音的对称:主要有节奏〔音步〕的对称,旋律〔平仄〕的对称;
3、义的对称:语义是“字类”的区分主要标准之一;


第二、关于三羊“同中存异”的说法

孙逐明借鉴叶落无痕的是“同中求异”,三羊的是“同中存异”。一是:“同中求异”,不等于“同中存异”。二是:双方所给出的定义大不一样。有贴为证:
http://china-liandu.com/viewthre ... &extra=page%3D4

三羊的是“同中存异”,不但能够“相对合情”的解释“词类不同”的对仗,而且还可以“相对合理”的解释“结构不同”的对仗,还可以合情合理的解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声律。
你那个“同中求异”(你孙逐明老先生所借鉴叶落无痕的),能有如此的功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912 小时
主题
935

1万

帖子

7

精华

17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副站长

Rank: 9

UID
1352
经验
2578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91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2-4
20
发表于 2011-11-5 19:26 | 只看该作者
29)夸张
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
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酒厂对联)

——如果作为例句,上联酒味还得改为酒气,因为下联也有味字。按眼下规矩,不规则重字是硬伤。另外,糟粕改糟渣,平仄会顺溜些。
三羊老师,本人酒鬼,只关心酒和相关的东西,如有不敬,你一笑了之。
抬头饮酒,闭目玩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6 03:27 , Processed in 0.10977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