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渔村新五期第五讲B组作业(评阅老师毳毳)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71 小时
主题
18

160

帖子

0

精华

2565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6115
经验
52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29 2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
写出你听五讲的体会
在线时间
579 小时
主题
9

443

帖子

0

精华

4553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1520
经验
84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7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8
2
发表于 2011-12-30 1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丛台书虫 于 2011-12-31 16:00 编辑

小渔村新五期B04丛台书虫领作业

作业:
写出你听五讲的体会
五讲主要讲了写格律诗必学的重要课题“起承转合”。
    对于绝句,起句为首句,承句为次句,转句为第三句,合句为第四句(也称结句)。
    对于律诗,起联是第一二句,也叫首联;承联是第三四句,也叫颔联或次联;转联是第五六局,也叫颈联或三联;合联是第七八句,也叫结联、末联或尾联。
   “起”是诗的开头,“承”要接着开头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
    具体要求是:起要扣题、突兀;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做准备;合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简言之,即起要扣题,承要自然,转要新巧,合要点睛。
    对于律诗,起联一般交代时间地点,承联扩展起句的主要景色,转联巧妙转到情上,合联要收住前三联并扣题做到诗尽意未尽。
感觉老师总结得条理分明,言简意赅,循循善诱,深入浅出。课后还需慢慢消化吸收,勤学苦练。

酒榭吟诗,鸟入书台争化凤
花丛觅句,蝶经翰海盼成虫——洪都老师惠赠

拈发如丛草,坐台搔首;
习文似蠹虫,炼句钻书。——洪都小子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2 小时
主题
3

301

帖子

1

精华

591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6207
经验
135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5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20
3
发表于 2012-1-3 12:50 | 只看该作者
各位老师好:首先在这里要向老师说声对不起,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我不能来听老师讲课,只能到群共享里去看,辜负了老师的辛苦教导和希望。再一个要谢谢帮助我的学友们,谢谢大家。

在看了老师的讲义后,以前也学过,可是写出来的诗没有章法,让别人看上去不知道在写什么,一团乱。前面落林老师有讲过,现在看到等于是让我们再加深巩固的同时又知道了律诗的更多要素,梦老师课文讲解得很仔细,学生受益非浅。之后的讲课学生会尽力的来听,只是有的时候碍于个人原因,缺课不能来。请老师原谅,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让课拉下。
没有文化并不可怕,就怕自甘落后!相信努力会有回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9 小时
主题
0

73

帖子

0

精华

1878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6646
经验
43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1-7
4
发表于 2012-1-3 14:25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新五期B03-三岛作业
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 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其法各有不同。 起,也就是开头,或由事起,或就题起,或以景兴起,或比起(比拟),总之要突兀峥嵘,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或如闲云出岫轻逸自在。明谢榛【四溟诗话】云:“凡起者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说白了,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办法来一个好的开头,
用这个话头,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起笔来势突兀,有银瓶乍破的感觉,才能在开头就很好地抓住人的眼睛,吸引读者往下读。 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
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应注意与题目相扣,并紧接起句之立意, 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 不可松泛,也不可肆放,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要与起笔衔接,不能脱节。 古人曾云: “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又如草蛇灰线,不即不离方称佳妙” 这就是承接之要领。 承联要大体根据起联的缓急而承接,要注意匀称协调。 起联急,那么承联应使之纡缓;
起联缓,那么承联宜坚挺跟上 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均须以虚实相融。 景为实,情为虚, 前者写实的,后者就要写虚; 前者写虚的,那后者就要写实。  如果都写实就会显得呆板,如果都写虚也会显得浮滑。若是专写情或专写景,就很难达到生动空灵、渊永超迈的效果。转,转,转折,在第三联,又称颈联。为什么称其 “颈联”呢?讲“先景后情”的写法时,讲到起承二句写景,是为后面的情做铺垫,也就说到转联,要转情了。那么, 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 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 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所以转联又称为“颈联”。 在绝句中,
转句在第三句,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必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要使读者惊愕。要灵活,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才算转得到位。【诗法家数】云:“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
承接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之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这就是说一首诗写得好与不好,
起承的铺垫固然不容易,但转上更需要功夫,
转得好,合句顺势而来,若转得不好,合句就很难处理好,也很容易成为败笔。这里说明一下:
【诗法家数】中,提到了一句"宫商自谐"
这是以后五音部分的知识这里大家先知道就行,学到后面会明白的。
说合
结,结束,又称合句。
在绝句中为第四句,律诗中则为第四联。
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收笔。
古人云:“合处要风回气聚,渊永含蓄,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且须言有尽而意无穷”。指的就是结句要做到言尽意不尽,要把作者引到你句号之后无穷无尽的回味。在绝句中,起承转合,它是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
感情波澜的自然起伏或事理的内在逻辑往下写的。这样往往表现为起、承、转、合在一首诗中四句的具体运用。“起”,诗的开头;  “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 “转”,是转折,开拓新意; “合”,是结束全篇。 要写好律诗、绝句,要求:起要扣题、突兀;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地说,起承转合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自然,转要新巧,合要点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4 小时
主题
12

707

帖子

0

精华

6812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35713
经验
126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26
5
发表于 2012-1-3 22:56 | 只看该作者
B组--二家姐
   通过一至五讲的学习,主要学习了律诗(即格律诗)的定义及抱含的内容。 格律=格+律  格就是格式,它包括:起、承、转、合、平仄、字数、对、粘、替、对偶和压韵。第五讲主要学习律诗的起、承、转、合。写一首诗, 也就是做一篇文章。必须是先有写作的目的,也就是立题。写作思路要完整,脉络要清晰,要让读者读着明白,那就要安排好先交代什么(如时间),后交代什么(如地点),顺序不能乱。如果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是很容易乱的。作者写不明白,读者又怎么能读明白呢?有时,作者写的东西,作者自己心里很清楚,读者却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这样的情况,可能就是起承转合没有安排好。所谓起、承、转、合,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对于绝句, 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
起,也就是开头,或由事起,或就题起,或以景兴起,或比起(比拟),总之要突兀峥嵘,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办法来一个好的开头,用这个话头,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起笔来势突兀,有银瓶乍破的感觉,才能在开头就很好地抓住人的眼睛,吸引读者往下读。  
承,承接,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其主要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应注意与题目相扣,并紧接起句之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不可松泛,也不可肆放,要尽量做到一气贯注,要与起笔衔接,不能脱节古人曾云:“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又如草蛇灰线,不即不离方称佳妙” 这就是承接之要领。承联要大体根据起联的缓急而承接,要注意匀称协调。起联急,那么承联应使之纡缓;起联缓,那么承联宜坚挺跟上。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均须以虚实相融。景为实,情为虚,前者写实的,后者就要写虚;前者写虚的,那后者就要写实。如果都写实就会显得呆板,如果都写虚也会显得浮滑。若是专写情或专写景,就很难达到生动空灵、渊永超迈的效果。
转,转折,在第三联,又称颈联。用“先景后情”的写法时,起承二句写景,是为后面的情做铺垫,也就说到转联,要转情了,那么,转联既要照顾前面的景,不能转得离了谱,还要转到欲表达的情上,不能随意乱转。也就是要俯仰上下,照顾前后。所以转联又称为“颈联”。 在绝句中,转句在第三句,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必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要与起承相揖让,更要如疾雷破山,是读者之前想象不到的,要使读者惊愕。要灵活,又不可离题太远,要能与前后相照应,才算转得到位。一首诗写得好与不好,起承的铺垫固然不容易,但转上更需要功夫,转得好,合句顺势而来,若转得不好,合句就很难处理好,也很容易成为败笔。
结,结束,又称合句。在绝句中为第四句,律诗中则为第四联。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收笔。
起承转合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自然,转要新巧,合要点睛。
注意的尤其是中间两联,出句与对句之间,要尽量说不同的方面,不要内容太近或相同。内容太近和相同就是合掌了。颈联在颔联的基础上要发展,要递进,避免说同一层面上的事情。只有递进一步,发展一步,结尾才好结出更有意义的思想或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4 小时
主题
0

22

帖子

0

精华

265

积分

联都初级会员

Rank: 1

UID
36110
经验
2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5
6
发表于 2012-1-4 20: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蓝儿 于 2012-1-4 20:49 编辑

B05蓝儿第五讲作业

     首先,在这里道一声 :老师,辛苦了。谢谢您的认真负责,谆谆教导。
      通过一至五讲的学习,从对诗的初步认识,平仄、入声字、押韵、古体诗、近体诗等。
      到系统的学习了格律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承转合,平仄,粘对替,字数,对仗,
押韵6个内容。
    明白了什么是近体诗、古体诗。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的四种格式。律诗在平仄、字数、沾对替等的规则。知道了对仗对偶,以及在律诗中的运用。押韵时选韵的诸多规则。明白了什么是扇对,孤平和三平调。初步知道了拗救,虽然还不是很明白。
    以及律诗的基本骨架:起承转合各个部分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如何安排各部分等。对律诗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88 小时
主题
7

181

帖子

0

精华

3979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6744
经验
8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1-17
7
发表于 2012-1-5 16:56 | 只看该作者
B组春不管

通过五讲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以下内容
学诗就要先了解 四声与平仄、入声字、平水韵, 这三个硬件 (即 强硬规定的)
格、律包括哪些呢?
格——格式,包括:起承转合,平仄,粘对替,字数,对仗, 押韵。律——包括:音律,声律,韵律。
五律的 四种格式 五律的 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二)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四)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仗, 对句时说对仗,律诗中说对偶,对仗必须平仄相反
孤平和三平调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
拗救
就是说,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起来就叫拗救。
律诗的分类
律诗的音节 正确的划分是12/3/4/5 。七律每个分句7个字,也就是12/34/5/6/7

起承转合:先景后情
所谓起、承、转、合,
就律诗言,第一二句是起联,也叫首联;
第三四句是承联,叫次联或颔联;
第五六句为转联,也叫颈联或三联;
第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尾联)。
对于绝句, 则首句为起句,
次句为承句,
第三句为转句,
第四句为结句(也就是合句)。
其法各有不同
起、承写景,目的是给后面的情做铺垫。后面的情快乐则前面的景要晴朗,后面的情悲伤,则前面的景要阴暗些。转的时候要跟承句不断裂并自然地转到情,合句要下足了功夫,叫人感觉笔尽意不尽。。。。读完后还在想那个诗里面的滋味。
谢谢老师教诲,新的一年里,会更加努力学习,不负老师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6 小时
主题
3

167

帖子

2

精华

638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2890
经验
2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5-26
8
发表于 2012-2-22 22:06 | 只看该作者
都写得满不错的哈,祝大家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9-28 23:41 , Processed in 0.08686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