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C组长风过的叹息56法笔记 [打印本页]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4 16:03
标题: C组长风过的叹息56法笔记
第1法:
  
  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如唐贾岛《渡桑乾》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5 21:38
第1法试做
《春日雨中送别》

风摇雨线杏飘香,绿柳依依着靓装。
莫道离愁兼恨少,依依情意在琼浆。

胡写个,欢迎各位同学拍砖。
屠户评

这首绝句整体说 很不错,第三句虚转一笔  很巧妙,惟觉第四句太实在了,把心里话说完,没有给读者留有回味余地。
改后:
《春日雨中送别》
风摇雨线杏飘香,绿柳依依着靓装。
莫道离愁兼恨少,依依情意伴风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6 11:52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6-24 16:17 编辑

第2法: 
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如宋王安石《游钟山》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明僧德祥《爱闲》  
      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  
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
    
  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  
     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6 22:42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6-25 08:56 编辑

第二法试做

《七绝 春怨》

花残叶败鸟空啼,红袖拈花灞柳堤。
怨与东风春不管,落花犹自满金笄。

屠户:构思巧妙,第三句转的很好,第四句含蓄有味,但起句经不起推敲,春花残败。叶色必定浓,叶败则是秋天的事情,对不?
改后:

《七绝 春怨》

花残人去鸟空啼,红袖拈花灞柳堤。
怨与东风春不管,落花犹自满金笄。


作者: 半夏浅秋    时间: 2012-5-7 11:27
给组长送花花啦!{:5_105:}
“花残叶败鸟空啼”叶败不是春天的景色吧?浅秋拙见哈!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7 13:07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5-7 17:02 编辑

5# 半夏浅秋

哈哈,非常感谢浅秋的意见啊。是俺的错啊,喝杯茶再走吧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7 16:38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6-24 16:18 编辑

第3法:
  
 
 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如宋李遘《绝句》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

    明姚汝循《回雁峰》
  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
  贾生已道长沙远,今过长沙又几程。

  欧阳永叔词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青山外”,亦此句法。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7 16:57
非常感谢老师点评,。再次感谢!!!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8 00:28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6-24 23:19 编辑

第三法试作


  《七绝 无聊》

深坐屋中无事忙,寸阴直似百年长。
金轮东起已而落,又起银钩经夜凉。

屠户:叹息兄这首 一二句 很妙。无事忙,方觉时间难以打发,故有 寸阴百年之长感觉。第三四句,从另个角度写。但三四句仍有可炼字 炼句 炼意的空间,再读读 再改改吧 !
改后:
《七绝 无聊》

深坐屋中无事忙,寸阴直似百年长。
  朝看飞燕寻欢去,暮至还听燕卧梁。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8 18:09
第4法:
  
  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



    唐李益《度破讷沙》
  眼见风来沙旋转,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外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明黄荣《牡牛图》
  江草青青江水流,卧吹孤笛弄清秋。
  放牛莫放南山下,昨日南山虎食牛。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8 23:13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6-24 23:35 编辑

第四法试作

《苦闷》

楼外草青蛙语乱,鸳鸯几处意方迷。
颦眉深锁问欢伯,欢伯杯中孤月栖。

屠户:很蕴藉,有味的一首诗,惟觉第四句 欠精炼,酒就是杯中盛的,对不?所以欢伯后 用杯中 就多余了,酒杯中的月,这意象真选的好,苦闷的主题 藏在这意象中,兄这首诗 是下料功夫的, 赞  !
改后:

《苦闷》

楼外草青蛙语乱,鸳鸯几处意方迷。
颦眉深锁问杯酒,孤月正于杯酒栖。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9 13:10
11# 叹息

非常感谢老师点评 。俺这里的欢伯是代指酒的意思。俺查的是欢伯是酒的别称.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10 01:39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6-24 23:39 编辑

第5法:
  
  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


 
如宋杨万里《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
  去岁中秋正病余,爱他明月强支吾。
  今年老矣差无病,后夜中秋有月无。
  
  宋李遘《送春呈袁祖州》
  去年春尽在宜春,醉送东风泪满巾。
  今日春归倍惆怅,相逢不是去年人。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10 10:31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6-24 23:57 编辑


第五法习作:

《深夜忆昨饮酒赏月》

去年披月争朝夕,人睡灯孤犹握刀。
今日买春邀璧月,灯迷醉唱浪滔滔。

屠户:前两句铺垫比较好,第三句以实笔接转,第四句浪滔滔感觉不好,与兄商榷,拜读兄这几篇习作 ,感觉兄读的书颇多,其实绝句 语言要简练,这一点 兄作的很好。

改后:

《深夜忆昨饮酒赏月》

去年披月争朝夕,人睡灯孤犹握刀。
今日买春邀璧月,刀藏醉唱月如涛。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11 00:26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6-25 00:05 编辑

第6法:
  
  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

  如宋皱浩《仁老寄墨梅》
  前年谪向新州去,岭上寒梅正作花。
  今日霜缣玩标格,宛然风外数枝斜。

  宋朱熹《水口行舟》
  昨日扁舟雨一簔,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12 00:07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7-21 00:33 编辑

第六法习作:

《寄高中哥们》

去岁此时高考近,君犹魔兽业荒嬉。
今朝分作飞劳燕,独赴寒床梦会期。

屠户:独赴寒床梦会期句 再推敲推敲。其余均好。
改后:

《寄高中哥们》

去岁此时高考近,君犹魔兽业荒嬉。
今朝徒作飞劳燕,怎料何年共卧枝?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12 00:34
第7法:

    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

  如唐杜甫《解闷》
  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


  明袁凯《扬州逢李十二衍》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
  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作者: 沙漠破船    时间: 2012-5-12 01:08
赞一个~~
作者: 戈壁红柳    时间: 2012-5-12 11:09
红柳回访,读叹息大作,赏屠老之评,深感不虚此行。赞一个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12 11:09
x 18# 沙漠破船
谢谢破船能光临寒舍,请喝茶。
作者: 宿命的风    时间: 2012-5-12 14:38
叹息真棒,赞一个!{:5_105:}
作者: 画外灵狐    时间: 2012-5-12 14:56
叹息写的真好,赞!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12 15:35
{:5_139:}大家能来陋舍光临,俺真是忒高兴了。谢谢大家。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12 15:36
{:5_139:}大家能来陋舍光临,俺真是忒高兴了。谢谢大家。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2-5-12 20:38
学习叹息师兄佳作!随便复制56法!谢谢!
作者: 贾思文    时间: 2012-5-12 22:32
搬个板凳坐下学习!问好主人!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13 00:34
26# 贾思文
嘻嘻,谢谢假斯文光临寒舍,俺这里可谓是蓬荜生辉了。所谓来者是客,小子只有以茶相待。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13 00:35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5-16 12:55 编辑

第7法:

    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

第七法习作

《假期重回高中》


高考将临绿意浓,勤蝉渴饮碧桐醲。
春风今日马蹄疾,笑看花丛酿蜜蜂。

注解:前两句是说回想自己当年高考时,正值夏天,绿意浓浓,如饥似渴的蝉正在汲汲于梧桐树汁。这是说为了准备高考,学子们努力的学习。后两句是说今年春天回来母校,因为自己已是大学生,已经不是一般人了,所以迫不及待的赶往学校里看望同学老师,在校园路上看到了新一届的高考生,突然感到了有些好笑。

屠户。老屠 我啊连高中都木读过,因此每年高考中考时节,总是心里酸溜溜的,真羡慕你们啊~!三四两句出彩,叹息诗友,你 是学生,我不知道你读得啥专业,写诗习文,修身养性可以,但当不了饭吃,因此 你不能因这些 荒废了你的本专业,切记切记!

{:5_111:} 老师啊,您能理解,俺实在是太感动了。非常感谢的老师的忠告,俺也一定会认真听取,努力做到不耽误学业。俺因为现在还上大一,感觉闲的时间还是很多,所以每天也尽量让自己坚持每日一法,也许到了大二以后,学诗的时间就会减少很多了。
老师,再次感谢您,一杯香醇学生恭敬奉上。

作者: 菡蕊云    时间: 2012-5-13 01:08
本帖最后由 菡蕊云 于 2012-5-13 01:25 编辑

28# 叹息

大组长,子夜好 。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13 01:38
29# 菡蕊云
呵呵,云,你说得不错,确实俺用高考有些影响古韵,俺的错。醲,浓是同音,不过意思不一样。醲,表示酒的意思。谢谢你 ,俺会改的
作者: 风景如画    时间: 2012-5-13 10:58
太了不起了!
作者: 青砚    时间: 2012-5-13 11:09
向叹息学习了,你真是我们的榜样!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13 11:17
31# 风景如画
汗...就俺这水平,打酱油都不够。嘻嘻,来了那就喝杯茶吧
作者: 花开盛世    时间: 2012-5-13 17:10
叹息写的真好呀{:5_157:}
作者: 戈壁红柳    时间: 2012-5-14 23:06
叹息,红柳回访,敬盼多出佳作。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15 22:45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7-21 12:02 编辑

            第8法:    
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

唐李白《苏台怀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明王廷相《芜城歌》 
 
莫向隋宫问六朝,璚枝玉蕊已烟消。
  只今惟有湖边柳,犹对春风学舞腰。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17 13:01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7-21 12:04 编辑

第8法: 
   
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

七绝 忆往

宦海沉浮大半生,勾栏玉砌梦中情。
只今惟有一壶酒,犹是游人万载兄。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18 00:40
第9法:
  
  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

  如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明杨慎《赠宋文百户石岗舍人》
  七十从戎鬓已斑,劳君相送出滇关。
  过家儿子如相问,为报衰翁二月还。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19 00:24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7-21 12:05 编辑

第9法:

  如相问
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

赠朋友
昨夜寒风侵己身,尺书万里见情真。
村中发小如相问,一片愁云半月轮。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20 00:35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7-21 12:06 编辑

第10法:
  
  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
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


      唐高适《塞上闻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明汪本《舟中有成》

  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
  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20 21:40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7-21 12:06 编辑

第10法:
  
  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
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
《早春》

风消庭雪气尚凉,几树寒枝犹自荒。
欲问生机何处访,梨花一朵暗飘香。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21 00:35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7-21 12:07 编辑

第11法:
  
  第三句亦用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
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如   
      
  唐杜牧《秋浦途中》

  潇潇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雨岸浦。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宋苏轼《又和景文韵》

  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
  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26 14:20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7-21 12:08 编辑

第11法:
  
  第三句亦用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
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自题》

疾风一夜生愁雨,姹紫嫣红终自消。
为问世间名利客,几人似我任逍遥。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26 15:59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7-21 12:09 编辑

第12法:
  
  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
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唐白居易《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

      如明陆容《题画》

 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顷一归航。
  何年了却公家事,来趁山人几日凉

作者: 慧文    时间: 2012-5-26 17:44
你写这么多啦!!!{:5_105:}
作者: 幸运玫瑰    时间: 2012-5-27 07:12
叹息好棒,奖花花一朵
作者: 秋阳    时间: 2012-5-27 11:18
来学习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27 11:50
感谢慧文姐,玫瑰姐,秋阳姐支持小弟,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5-30 23:02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7-21 12:09 编辑

第12法:
    
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夜宿松山》

千岭云环夜色浓,虫声三两草丛中。
何人醉枕山头月,卧看青松弄笛风。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6-3 12:20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7-21 12:10 编辑

第13法:
  
  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
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如     
   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明钟顺《清夜闻笛》

  小楼人醉月初斜,归思迢迢隔海涯。
  短笛谁吹断肠曲,满庭香雪落梅花。

作者: 真哥儿    时间: 2012-6-14 18:09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6-23 12:55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6-27 14:58 编辑

第13法:    

     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七绝·端阳》

独坐江边月正明,风来静听浪翻声。
满怀思念凭谁寄,一水悠悠无限情。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6-23 17:58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7-21 16:15 编辑

第14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
如何
二字。

  如   
  
唐  李商隐《无题》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宋朱熹《之德化宿剧头铺,夜闻杜宇》

   王事贤劳只自嗤,一官今是五年期。
  如何独宿荒山夜,更拥寒裘听子规。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6-24 12:31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6-27 15:03 编辑

第24法:
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则必预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



《端阳有雨》

翻墨浓云隐疾雷,房中深坐正低回。
前窗忽袭凄心雨,知是苍天哭汝来。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7-22 21:38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7-22 23:32 编辑

第十四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
《大一过后有感》
万斛情愁付十殇,韶华一稔只空忙。
如何苦度千余日,更枕寒风鬓满霜。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7-28 09:54
第15法:
   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

如宋项安世  

     《夜雨》  

    夜窗疏雨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清何绍基《无园种菜》


  五更风露有精神,浩荡天恩处处匀。
  菜色青葱真可爱,如何比拟到饥民。
  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8-13 17:59
第15法:
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

《七绝·火车上思亲》
风凄窗外夜迷茫,游子乘车急返乡。
短信未回情更切,如何禁得雨疏狂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8-13 18:01
第16法:
  
  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
如元唐朝《五无吟六首之一》
      云在空中变态奇,风来江上浪漪漪。
  何如风定云开后,秋水长天一色时。
  
  明王世贞《题溪山深隐图》
  古木寒流一两家,柴门昼掩待归鸦。
  何如只向人间住,与客携壶踏落花。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8-13 18:03
第16法:
  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
《七绝·偶感》
向晚闲翻年少物,万千心绪乱纷纷。
何如风雨潇潇夜,若个新朋暂伴君。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8-13 18:06
第25法:
  第三句以“不如”或“不及”、“不似”、“输与”、“输他”等字作起,所以见彼此比较之意也。

    如宋陆游《看梅归,马上戏作》
  江路疏篱已过清,月中霜冷若为情。
  不如折向金壶贮,画烛银灯看到明。
  
  金刘昂《吊李仲坦》
  文章巧与世相违,身后新恩事已非。
  不及萋萋原上草,一番春雨绿如衣。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8-13 18:08
第25法:
  
  第三句以“不如”或“不及”、“不似”、“输与”、“输他”等字作起,所以见彼此比较之意也。


《七绝·老将梦》

铁甲银盔久未穿,鱼龙爵马徒多年。
不如塞外离离草,夜夜同欢共月眠。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8-23 22:31
第17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
如唐王翰《春日思归》
  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
  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邪。(邪,音ya,二声,牙音。若邪:溪水名,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城东北);
  
  明刘铉《题沈孟渊所藏王叔明竹》
  烟雨苕溪忆旧游,画图遗墨见风流。
  不知黄鹤飞归后,又是山中几度秋。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8-24 16:41
第十七法习作

《七绝·咏今日七夕》

七夕良宵堪苦短,牛郎织女倍缠绵。
不知乌鹊桥逢后,若个新人伴尔前。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9-18 21:18
第21法:
  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后必缀以“何”、“谁”、“无”、“几”等字。
如唐李白《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宋邵雍《天津感事》
  阳乌西区水东流,今古推移几度秋。
  四面远山长歛黛,不知终日为谁愁。

第二十一法习作

《七绝·春殇(今韵)

桃花随水水逐波,几树流莺空起歌。
远望白云青嶂处,不知今夜月如何。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9-23 08:05
第18法:  
  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
如唐贺知章《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金党怀英《立春》
  水结东溪冻未漪,风凌枯木怒犹威。
  不知春力来多少,便有青蝇负暖飞。

第十八法习作

《七绝·夜来听雨》 (新韵)

可叹浇愁仍午夜,残灯浊酒对寒鸦。
不知妙曲谁忽奏,疾步窗前看雨花。

作者: 离愁    时间: 2012-9-25 16:41
进来看看了  挺不错滴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9-27 00:32
第19法:  
  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
如唐王涯《塞下曲》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清孙原湘《蕉窗听雨图吕生乞题》
  滴尽残窗碎雨声,破人秋梦到天明。
  不知一夜诗情好,转在潇潇叶上生。

习作:
《秋夜感怀》
风雨奔波三五载,孤身镇日渺天涯。
不知秋色乡山好,惟见天边霜月斜。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9-29 17:01

第20法:  
  “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诘问语,故其下无“谁”、“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则或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之。
如唐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明田僧《题福教寺诗》
  残山剩水一荒基,古寺烟笼白塔低。
  燕子不知身是客,秋风还恋旧巢泥”。

第20法习作:

《秋夜送客》

深秋夜色送归客,寂寞梧桐只自哀。
明月不知人已去,殷勤犹自照亭来。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9-29 19:57
本帖最后由 叹息 于 2012-9-29 20:16 编辑

第30法:  
  以“分明”二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如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明童承叙《宫词》
  三三两两不知愁,结束罗裙学打球。
  傍晚忽闻仙乐近,分明只在殿东头。

第22法习作

《不怕贼惦记观感》

金银宝气蕴沙中,遂引多方斗法穷。
此夜风歌凝怨咽,分明戈壁叹人聪。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10-5 11:30
第22法:  
  第四句虽冠以“不知”二字,而却非问语,故不用“谁”、“何”、 “无”、“几”等字。
如唐李商隐《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清周准《蝴蝶词》
  万花谷里逐芳尘,自爱翩跹粉泽新。
  多少繁华任意恋,不知只是梦中身。

习作:
《七绝·秋思》
黄深绿浅映残霞,远树凄凄过暮鸦。
叶落随风秋解恨,不知鸿信到吾家。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10-14 17:23
第39法:
  第三句末结以“无一事”或“无个事”、“无他事”、“无别事”、“闲无事”、“浑无事”三字,以见其所事者,惟第四句所云云而已。
如宋苏轼《春日》
  鸣鸠乳燕寂无声,日射西窗泼眼明。
  午醉醒来无一事,只将春睡赏春晴。
  
  元高明《题青山白云图》
  昨夜山中宿雨晴,白云绿树最分明。
  茅庐早起无他事,去看南溪新水生。

习作
  
《七绝·南山游》
水墨云烟划碧霄,霜林红叶遍山烧。
行人至此闲无事,但坐清风身欲飘。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10-14 17:25
第47法:
    第三句用“唯有”或“独有”、“只有”、“但有”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则或用“年年”、“时时”、“犹还”等字以呼应之。
如唐杜牧《过勤政楼》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明皇甫濂《杨柳枝》
  韶华回首怅离宫,梁苑隋堤荒草中。
  独有江边杨柳色,垂垂还是怨秋风。


《七绝·登南山凤凰亭》

风闻此处旧栖凰,今我登临只自伤。
独有亭边几处鸟,凄凄还似对残阳。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10-22 12:52
第25法:  
  第三句以“不如”或“不及”、“不似”、“输与”、“输他”等字作起,所以见彼此比较之意也。
如宋陆游《看梅归,马上戏作》
  江路疏篱已过清,月中霜冷若为情。
  不如折向金壶贮,画烛银灯看到明。
  
  金刘昂《吊李仲坦》
  文章巧与世相违,身后新恩事已非。
  不及萋萋原上草,一番春雨绿如衣。

习作

《七绝·下午观叶落》

凄日愁云微径冷,他乡倦客自堪怜。
输他一树黄金叶,趁取疾风秋信传。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