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偶与语法的关系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主题
53

411

帖子

0

精华

7224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0001
经验
10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5 2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偶与语法的关系
对偶(或对仗)是对联中最重要的修辞方法。因为对联是用两联(上联和下联)表达作者的某一主题的问题。为了这2联(实际可以看成两句话)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给阅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作者就追求使用更多更好的修辞方法。其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对偶法,可以说,没有对偶,就没有对联。
对偶是什么?汉典中说:“对偶(4)
一种修辞方式: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或用两个对称语句,加强语言效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什么是对仗?其实对仗和对偶一样,都是相同的修辞方法,只是对仗比对偶多出了一样声律因素“平仄”而已,所以可以使用在有声律要求的诗词中。多数对联承继了诗词中的对联的这种特点,故对仗也是最常用的修辞方法:
汉典:
对仗3.指旧体诗文的词句相对偶。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下:对仗固须工整,而亦有一联中本句自为对偶者。蔡元培《国文之将来》旧式的五七言律诗与骈文,音调铿锵,合乎调适的原则;对仗工整,合乎均齐的原则,在美术上不能说毫无价值。

那么语法是什么?汉典:“语法: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按确定用法来运用的词类、词的变化或表示相互关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词在句中的功能和关系。
2.指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具有一定的民族特点和相对的稳定性。又称文法。
鲁迅
《二心集·“硬译文学的阶级性工农一看便会了然的语法,歌调,诙谐。叶圣陶
《给少年儿童写东西》语法就是正常人的语言习惯。

什么是字和字义?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是具有形音义的综合体。每个字的字义往往是多种。在按照语法由字构成的词中,字具有不同的具体含义。而词,包括单字词,双字词、多字词,以及由词构成的有特定意义的词组、短语,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
中国古代没有形成严谨的系统的语法学专著,但古文文理同样是严谨的、科学的,这样得益于教育和研习,有很多句法是约定俗成的。就像汉语语言一样,有着的规矩,这种规矩就是语法。
古代没有“单词”这个名词,所以在古文中“字”往往就是指“词”。特别在上古时代,单音节的词很多。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和丰富,词量大大增加,而汉字却趋向于一字多用。所以现在一字多义是非常普遍的。比如:


名词 1.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名词 2.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名词 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名词 4.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名词 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名词  6.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
)。~士。~姑。~行(háng)(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名词  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动词  8. 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动词 9. 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名词 10. 线条:铅笔~儿。
名词 11.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名词 12.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量词 13. 量词:一~大河。两~门。上三~漆。
量词 14.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数词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形容词 2. 纯;专:专~。~心~意。
形容词 3. 全;满:~生。~地水。
形容词 4. 相同:~样。颜色不~。
代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语助词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副词   7. 乃;竞:~至于此。
形容词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代词    9. 或者:~胜~负。
副词  10. 初次:~见如故。
名词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而在古代一些有关对对子的启蒙读物中,将字按照其主要词义之一定义词性:虚实死活字,甚至还有半死半活字,可见是非常含混的。至于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虚实死活互变的问题,更加复杂化,使每个字的词性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无论看字的死活变化,还是现在辨别词性,都必须要看它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比如:

道:

一,
形容词: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望岳」杜甫(一,形容细小,形。)
副词:  独把鱼竿终远去,难随鸟翼一相过。「奉寄别马巴州」杜甫(一,词性,快)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咏怀古迹五首」杜甫  。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吹笛」杜甫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至后」杜甫

动词: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咏怀古迹五首」杜甫
        (纡: 苦于,动,谓语;轻若,谓语)


   可见同是一个“道”或“一”字,其在句中的功能完全由语法决定,这单纯依靠字义本身是难以确定的。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虍彩| 六合投虍注| 网络赚钱去SO娱虍乐虍城:顶级信用虍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2
发表于 2012-7-5 20:45 | 只看该作者
在实际应用中,对联中的对偶比修辞应用的对偶要宽泛一点,在对联中不必说对偶修辞,那是对联本身的文体要求,必须如此。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主题
53

411

帖子

0

精华

7224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0001
经验
10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22
3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06:57 | 只看该作者
我所说的“对联”内涵比较宽泛,不对偶的“对联”也是有的。实际上“联律通则”所指的对联都是标准比较严格的,接近于律诗中颈联的标准。实际情况要宽松得多。不对偶,不对仗,各种情况都有。
所以我说:对偶(或对仗)只是对联文体的修辞方法之一。对偶可以是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即使要判定是否对偶本身,也离不开语法学上的句法和词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1 14:32 , Processed in 0.08053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