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水盼兰心 于 2012-10-2 16:01 编辑
C19——若兰交卷 请老师费心赐教,谢谢无私奉献的老师! 一、总结讲义内容 第一讲中心内容 一、律诗的基础知识: 格——格式,包括:平仄、 粘 、对、 替、 字数 、对仗、 押韵、 起承转合。 律——韵律、声律、音律 粘——两联句间相邻两分句的2 4 6位置字的平仄相同,反之为失粘。 对——同联句中的两分句2 4 6字位置平仄相反。反之为失对。 替——就是一个分句中的2 4 6字位置平仄相交替,反之为失替。 二、《平水韵》: 《平水韵——也叫《诗韵》学习律诗的标准韵书,共有一百零六个韵,平声30韵,上平下平没有分别。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十七韵。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上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三声,也有一部分是现在的四声,去声就是现代的四声,上平下平都是平,上声、去声、入声都属于仄,平仄交替诗词读起来才有美感。由于入声调特点是 发音短促,因此在一首诗里面 入声字不可多,不然读起来影响诗词朗诵的美感。 第二讲中心内容 一、 起、收、入韵、不入韵: 起——律诗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决定起,第二个字是平,就是平起第二个字是仄,就是仄起。 收——律诗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决定收,最后一个字是平,就是平收,最后一个字是仄,就是仄收。 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就入韵。 不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就不入韵。 二、七律的四种基本句式: 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 平 仄 仄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以上四种句式仅为四式中的首句,其它各句根据粘、对、押韵原则成句。 第三讲中心内容 -、七律常用的两种格式: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平收首句入韵——(仄)仄 平 平仄仄平 注:其它句式遵从粘、对、押韵原则成句。 二、孤平、拗救 孤平——在韵句中,如果句式中除去韵字,只有一个平时(不包括第一字),就是孤平。七言的第三字绝不可将平通融为仄,那样就成了"孤平"句。孤平是针对孤平是针对“(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而言的。 拗救——在律诗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凡是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拗字”,拗了就必须救,我们把其称为“拗救”。 (一)本句自救——也称孤平自救,一般在第五字救,七言首字的平仄任何时候都不承担救抝的功能。 (二)对句相救——典型句式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对句救为“仄仄平平平仄平”。 (三)两种常用格式——“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 三、三仄尾和三平尾: 三仄尾——在一句中结尾处出现三个连仄的情况,如:“仄仄平平仄仄仄”。 三平尾——在一句中结尾处出现三个连平的情况,如:“平平仄仄平平平”。 第四讲中心内容 一、押韵: 押韵——律诗的押韵,无论是律句还是绝句,都必须压平水韵。也就是《平水韵》中的上平和下平部分。律诗押韵只能押平声。押韵只可以押同一韵部的字。(唐诗押韵是按照《唐韵》押的,不能按照《平水韵》去论。) 二、对偶——也叫对仗,是一种修辞格。是指一联诗中的 出句与对句 句法结构一致,而处于同一位置的 词语词性相当。如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最好不要物对物,人对人时间对时间,空间对空间,这样没有变化 就不会生动。要从不同角度来描写。 三、音节的划分: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各为一拍。 第五讲中心内容 一、起承转合: (一)起承转合的概念: 起——就是开始,起句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起句对偶时也称首联。承——就是承接,承句必需对偶,承句也称颔联。
转——就是转折、深入,转句必需对偶,转句也称颈联。 合——就是总结,合句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合句对偶里也称尾联。 (二)起承转合的作用: 起——引领的作用(引领,是引领主题。)
承——扩展的作用(扩展,是扩展主题。)
转——转变的作用(转变,是紧扣主题。)
合——总结的作用(总结,是在引领的基础上,结合扩展、转变,做一个总结。) (三)起承转合的特点: 整体性——一首诗的起承转合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能隔离分裂。 连贯性——起承转合四步是连续的,渐进的,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更不能颠倒,起和承之间、承和转之间、转和合之间都要衔接紧密,不可断裂。 独立性——每一步都有它的作用和功能,不可互相代替。承句不能代替起句,
转句不能代替承句,合句不能代替转句。
写景时远近景结合,工笔和写意结合。抒情时要有递进。注意变换句式节奏,不要同位动词,每句起始不要一味的通用名词,不要用太多动词,太多色彩词,不要生造。合句要有回味。 二、赋比兴: 赋——就是直言其事,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触景生情。兴起的作用就是渲染和烘托,简单的说就是创造意境。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同时“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的作用,兴是把两个实际上没有关系的物或者事通过联想、想象的手段联系在一起。 二、对联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 对句:他乡月色笼杨花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 对句:曲自清时有佛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