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时间2983 小时
主题805
联都元老
 
- UID
- 1601
- 经验
- 8160 点
- 威望
- 1 点
- 在线时间
- 298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3-2
|
<FONT size=4>4、对联的文字运作机巧
从文字运作方面来看,对联的创作有着很多机巧可用,主要有:
1)谐音法
利用不同字读音的相同而暗含深意的一种机巧,例金圣叹临刑前为前去送别的儿子留联: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2)嵌字法
嵌字法就是将规定的或寓有一定含义的词语分为相对应的单字有意识的放在上下联的某一位置上。此法多用于嵌入人名、地名、物名等,例蔡萼赠其女友小凤仙的联语,即在上下联第四字分嵌“凤”“仙”二字:
此地乃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明珠。
嵌字(嵌名)联,根据所嵌字的位置又细分为:
鹤顶格:将所嵌之字,按照前后顺序分别嵌于联语上下两句开头位置 ,例:
[桂]子飘香清肺腑,
[林]荫夹道悦宾朋 。
燕颔格:将所嵌之字,按其前后顺序分别嵌在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二个字的位置,例:
丹[桂]虬枝欺鬼斧,
琼[林]洞府仗神工 。
鸢肩格:将所嵌之字,按其前后顺序分别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三个字的位置 ,例:
喜斟[桂]洒延嘉客,
笑饮[林]泉涤俗襟。
蜂腰格:将所嵌之字,按其前后顺序分别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四个字的位置,例:
森然八[桂]甲天下,
宛尔千[林]隐洞中 。
鹤膝格:将所嵌之字,按其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五个字的位置,例:
吟诗共醉[桂]花洒,
览胜同披[林]壑风 。
凫胫格:将所嵌之字,按其前后顺序分别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六个字的位置,例:
此地常招折[桂]手,
今朝独有植[林]心 。
雁足格:将所嵌之字,按其前后顺序分别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七个字的位置,例 :
拿云有志攀丹[桂],
射月无弓挂绿[林] 。
魁斗格:将所嵌之字,按其前后顺序分别嵌于联语上联之首和下联之尾的位置,例:
[小]楼一夜听春雨,
姐妹花开月月[红]。(镶人名“小红”)
蝉联格:将所嵌之字,按其前后顺序分别嵌于上联之尾与下联之首的位置,例:
香如兰蕙温如[玉],
[云]想衣裳花想容 。(镶人名玉云)
碎锦格:将所嵌之字,不拘任何位置分别镶嵌于上下联中 ,例:
[四]壁图书[三]尺剑,
半月行[李]一[张]琴 。(镶人名张三,李四)
综合嵌:综合运用上述几种镶嵌方法,例:
[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此联题于韩江酒楼,联中:唐朝韩愈有《送穷文》名篇;晋朝刘伶以嗜酒闻名天下;五代南朝梁江淹长于作赋;汉末王粲为建安七子一,《登楼赋》为其名作。 联中运用整嵌和兼嵌两种方法,除用四文豪名字、作品典故外,另不露痕迹兼收了[鹤顶]和[雁尾]格组成了“韩江酒楼”这四个字。
3)变音法
利用一字多音的特点创作对联。例如,孟姜女庙的楹联云: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落,
青云长长长长长长消。
更有:
行行行行行行行
长长长长长长长
上联读音:杭行杭行杭杭行。
下联读音:长涨长涨长长涨。
4)变形法
利用字形的变幻寓意成联,例如:利用斜体“月”字和故意写的瘦长的“山”字,组成“斜月,高山”联语。
5)藏字法
又称缺如法,盖因《论语·子路》中有:子曰“君子于其所不知,盖缺如也” 。例如:
未必逢凶化[ ],
何曾起死回[ ] 。
对联是嘲庸医“吉生”的。“逢凶化吉”是一个成语,上联末仅“逢凶化”三字,一看便知所缺为“吉”。“起死回生”也是一个成语,下联末仅有“起死回”三字,一看便知所缺为“生”。缺如原意为“保留”,这里借指人们在作对联时故意空出某个字让别人去填补,联意的“重心”则正在“空出的字”上。但是,藏字法未必一定如上点明所缺之字,在不点明所缺之字时,所缺之字常与“少、无、缺”等字组成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以寓深意。例如,有人拟联唾骂袁世凯的窃国行径,联云: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上联意为“忘八”,下联意为“无耻”。
6)回文法
回文法有两种情况:其一,正反可重复两读;其二,正反两读虽不重复,但仍句顺意通。例:
果思相思果,(钢铁散人)
花笑含笑花。(文理学院生出句)
为正反重复成联。 再例,苏东坡有诗联云:
迢迢绿树江天晓,
霭霭红霞海日晴。
反读则另有意境。
7)析字法
析字法是利用中国汉字在结构上的特殊性,将汉字化整为零(拆离)或集零为整(拼合)的一种机巧手法。.例如,化整为零:
踏破磊桥三块石,
剪开出字两重山 。
显然,上联就是从把“磊”字分成三个“石”的角度而言,下联就是从把“出”字分成两个“山”的角度而言。
集零为整,例如:
二人土上坐,
一月日边明。
这副对联相传上联为金章宗所出,下联由李妃所对。从联中看,“二人”同“土”合起来,便是“坐”字;一个“月”同一个“日”合起来,便是“明”字。再例,某些电视连续剧中被附会给刘墉、郑板桥等而实为清朝刘尔炘所对的对联: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联中,“此木”与“柴”,“ 山山”与“出”,“ 因火”与“烟”,“ 夕夕”与“多”皆为字的拆合。
以上两种机巧亦可混合而用,例如:
因火为烟,若不撇开终是苦;
舛木成桀,全无人道也称王。
在这副清朝禁烟衙门对联中,上联“因”与“火”合成烟是拼,“若”缩短那一撇变为“苦”是拆;下联“舛”与“木”合成“桀”又是拼;全分为“人”和“王”又是拆,全联前拼后拆。
8)叠字法
叠字法就是利用重叠词组联,例杭州西湖白堤上有山名“孤山”,山顶之西湖天下景亭的楹联云: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
9)集名法
集名法又称串组法,它的特点是将本来没有意义和逻辑联系的一些事物的名称,按对联的规则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意思。集名法既可完全集名,又可掺杂一些非物名的词语,前者亦可称作直接串组,后者亦可称作间接串组。例如:
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
就是直接串组,上联由三个国家直接连接而成,“捷克”作战胜解。下联由三个城市名直接连接而成,“重庆”作重新庆祝解,“成都”作为成为首都解。全联表达了作者的喜悦。
间接串组,如:
白头翁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宛若云母天仙。
上联“白头翁、将军、国老”都是中药材名,在“白头翁”和“将军国老”之间,加入了“不愧”词语;下联“红娘子、云母、天仙”也都是中药材名,在“红娘子”和“云母天仙”之间,加入了“宛若”词语。这类串组的特点是:连接的名称,必须多于乃至大大多于加进的其他词语,否则就不是串组而只是“嵌名”了。再例:过去曾有人将旧时京郊各县县名集成一联:
密云不雨旱三河,虽玉田也难丰润;
怀柔有道皆遵化,知顺义便是良乡。
10)编句法
编句法就是将现有的成句(多用诗、词成句)连缀变成对联,例郭沫若曾从毛主席的诗词中,摘句成联:
江山如此多娇,飞雪迎春到;
风景这边独好,心潮逐浪高。
11)部首法
部首法是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作为机巧的方法。部首法可将偏旁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联。例如,广东虎门的一副对联:
烟柳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上下两联的偏旁恰为五行:金木水火土。
部首法亦可将相同部首偏旁的字组和成联,例如: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与清方议和时,传说一帝国主义分子借机出上联侮辱中华民族,清代表对出下联给予有力回击,两人都是利用同旁做文章,“琴瑟琵琶”上部同“王王”,“魑魅魍魉”,左边同“鬼”,偏旁相同的字,都在同一联内。
在将相同部首的字组合成联时,更有全句(上联或下联)部首清一色的高难度情况,例:
沧海汪洋,浪滚潮落,波涛澎湃;
崇山峻岭,峰巍崖崛,峦巘嵯峨。
12)破读法
采用此种机巧的对联称作破读联。所谓破读联,就是联句有两种以上的读法,即如果在不同的字位间作停顿分句,可使一句成多联,且联义徊然不同,耐人寻味,意趣无穷。例如: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馀财。
此联既可五、三读,也可四、四读。在五、三读时,联为: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馀财。
在四、四读时,联为: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馀财。
13)两兼法
两兼法的特点是一个字既属前词,又可同后面的字组词寓意。例如:
李东阳气暖,
柳下惠风和。
此联相传为李东阳与人应答而作,上联为他人所出,故意用李东阳名字中的“阳”同后面的“气”组成“阳气”(即春光),使联意变为:李树东边春光暖。下联为李东阳所对,也借春秋时鲁国大夫柳下惠中的“惠”同后面的“风”组成“惠风”(即和风),使联意变为:柳树下面微风和。这里的“阳、惠”二字,都是两兼。
14)顶真法
顶真又称连珠,即用上一个语言单位来作下一个语言单位的开头,使相邻的两个语言单位上递下接,前后蝉联。根据顶真的特点,尚可分为:
句句顶真,例如:
油醮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这是清代思想家魏源与一抄袭他人文章之举人针锋相对之联。
词词顶真,例如: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
词与词连珠比较特殊,是在一句话内进行的,《文镜秘府论.论对》谓之“连绵”。此联题于长沙白沙井附近的龙王庙,上联只能读作“常德--德山--山有德”。下联只能读作“长沙--沙水--水无沙”。
复合顶真,例如:
空中腾雾雾成云,云中见日;
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两联中的“冰冰”与“雾雾”是词词顶真,“雪,雪”与“云,云”又是句句顶真。
15)反正法
反正法是把意义相反的字组词放在一起使产生一种矛盾统一的机巧手法。例如:
大小姐提圆扁篓掰青白菜,
高矮子拿长短棍赶黑黄牛。
据说这是一个古联,某地一县官微服出访时见一姑娘在园里取菜情景而题。因姑娘个子高而年纪轻,故称“大小姐”,篓子口圆体扁,故云“圆扁篓”;所取的品种为白菜,但颜色是绿色的,故云“青白菜”。下联为一牧童所对,所说就是自身。他在矮子里头要算高的,故云“高矮子”,亦说其姓为高;手里拿的赶牛棍似长若短,故云“长短棍”;所赶的黄牛毛色是黑的,故云“黑黄牛”。联中的“大小姐、圆扁篓、青白菜、高矮子、长短棍、黑黄牛”都是正反字。它们乍看起来都是矛盾的,实际上却非常和谐统一。
16)巧辞法
巧辞法是运用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使联意达到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的方法。例如:
风扁,
月圆。
福建莆田戴大宾,幼年即以才气著名。在其13岁时,一日有位客人找他父亲,想试他才气如何,于是出了一联:月圆,戴大宾对曰:风扁。客问何以风是扁的?答云:风见缝就钻,不扁怎行?客认为有理。继而又出联曰:凤鸣,戴对曰::牛舞。客问牛何能舞,答云:《尚书》中有言“百兽率舞”,牛亦兽,自在其中,客人大加赞赏。可见,运用巧辞的联,说是亦是,说非亦非,于似是而非之间令其似非而是,颇为有趣。
此外,尚有寓意法、拆词法、重言法,等等,等等。总而言之,语言文字本身的一切修辞机巧和许多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奇想妙趣均有用于对联。
</FO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