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北海小妖 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答: 《同题仙游观》 韩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简析: 起句点题,直接与题目“仙游观”相扣。 颔联写观外远景,先是“见”“秦树”,后是“闻”“砧声”,可谓有色有声。 颈联写观内近景,点明是道士居处,重点落笔于“空坛”之“静”,“小洞”之“幽”,暗合道家韵致。 末联直抒感受,称赞这地方是神仙居处的丹丘妙地,不用再去寻觅他方了,有前面的美景铺垫,自然收合,水到渠成。 2、要求以游玩或赏景为题材写一首七律,不限韵。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自己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答: 七律·游幸福公园 才邀月季又逢松,一径清幽兴自浓。 趁晓黄莺歌婉啭,扶藜白叟步从容。 莲池拱鲤金千片,旭日梳篁绿万重。 半世营营幸福事,何如扑面玉兰风。 自析:这首作业诗拟练习使用“起承展转合法”: 首联第一分句起,“才邀月季又逢松”,“才邀”、“又逢”,通过走马灯似的景物变换,令人目不暇接,直扣诗题的“游”字,用“月季”和“青松”分别代替公园中的“花”与“树”,直接将一片花木繁茂、欣欣向荣的景象呈现在读者眼前。 第二分句承,“香径清幽兴自浓”,这“香”自然是承上句“月季”而来,这是嗅觉;而“清幽”则是总体感观,继以“兴自浓”奠定全诗感情色彩。作者身在芬芳清幽之境,一路赏花观景,何其悠然自得,“兴浓”之态俱可在字里行间窥知。 颔联为展,分别写听觉和视觉:几声悦耳的莺歌,一个白发的老翁,使得本来就很“清幽”的公园显得越发静谧。另外第三句“趁晓”交代了时间,有黄莺自然有树,老翁散步当然是在路上散步,这都分别暗承首联的“松”、“径”,十分自然。 颈联两句,仍然写景,但又有不同,通过采用倒装手法作了细腻的近景特写,使色彩更加鲜明,“拱”“梳”炼字,使画面更有动态美感。 第七八句为转合,诗人由幸福公园展开联想,转为对“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问题的思考,“半世营营”可谓沉重,这样换来的“幸福事”真的幸福吗?合句用“何如”一词明确作答,原来这所谓的“幸福事”还不如此刻一袭清爽的“玉兰风”呢,两相对比,更加表现出诗人“难得浮生半日闲”的满足感,更与全篇“兴自浓”感情基调相应的,可谓水到渠成,耐人寻味。同时尾联也从侧面透露出当代都市人为追求幸福而疲惫不堪,操劳半世却不知幸福在哪里的迷茫感和厌倦感,其实真正的幸福往往就在生活中那不经意的一花一木里,一闲一悟中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