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章摘句论联意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9-6 0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寻章摘句论联意   楹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格式、体律逐渐完备,种类越来越多。就上下联的对仗方式来讲,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类:   1.工对   工对,也称严式对。就是上下联的文字、语句对仗十分工整、贴切。即词性相当、节奏相同、结构相似。请看下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香。   联中“沧”对“蓝”均为颜色词,“海”对“田”均为地理名词,“月”对“日”均为天文名词,“明”对“暖”均为形容词,“珠”对“玉”均为珠宝名称,“有”对“生”均为动词,“泪”对“烟”均为名词,上下词性相对十分严格,可谓工对之佳作。   再如郑板桥的一副题联,对仗也相当工巧: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对“夜”对天文名词相对,“风”对“雨”亦然,“放”对“瞒”为动词相对,“胆”对“人”为名词相对,这里的“放胆”对“瞒人”更显其工,“来”对“去”为动词相对,“梳”对“润”为动词相对,“柳”对“花”为花木类名词相对,初学做联,应多遵循这种对仗手法。   再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在联语中,“芦苇“和“竹笋”同属名词,尽管结构方式不同(前者为联合式,后者为偏正式),也算工对之列。如果对仗刻意求工,反成纤巧,并不可取。   2.宽对   宽对,就是指联中的绝大部分对仗工整,这是相对于工对而言的。宽对与工对无明显界限,一般认为,半对半不对就属宽对,就是说做到词性相同、句法结构相同的对仗就可以了。如厦门太平岩联:   石为迎宾开口笑;   山能做主乐天成。   联中“石”与“山”、“迎宾”与“做主”对仗甚工,但“开口笑”与“乐天成”则不严谨。不仅结构不同,而且“笑”与“成”词类也不相对。我们称其为宽对。   还有北京梁家园春云楼联,也属宽对:   槛外远山排闼绕;   楼前积水当湖看。   “远”对“积”,词类明显不同,但再看“远山”、“积水”却又近似,可以相对。这就是工对与宽对的区别所在。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香菱谈诗说:“若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提出了“不以辞害意”的宗旨。一副对联,形式固然重要,但主要还是其内容。古人提倡只要表现手法好,可以破格,要格律服从于内容。   3.当句对   当句对也称句中对、自对。对联不但要做到上下相对,有的多句联(或长联)本句之内前后也相对。它不但可以解决在某些词语求对时遇到的困难,而且可使对联,特别是较长的联对灵活多变,产生抑扬顿挫的音律效果,如岳飞墓联:   将军报国,宰相和戎,义愤动千秋,臣节无惭追壮缪;   庙拓明朔,陵依霞岭,馨香绵万载,孤忠共喻有蕲王。   联中的“将军报国”不仅对下联的“庙拓阳朔”,而且还与本句的“宰相和戎”相对仗。下联亦然。此种对句形式音乐感强,使人读之上口,铿锵有致。   4.单句对   有的联在本句中自对,但上下句却不相对,我们称之为单句对,如苏州月驾轩联:   在山泉清,出山泉浊;   陆居非屋,水居非舟。 上联句中“在山泉清”对“出山泉浊”,却不能与“陆居非屋”相对,如结构得体,浑然一气,符合单句对的要求,自然可以为用。   5.借对   借对就是利用汉语的特殊特征,在一词语同时具备两种意义的状态下,作者在联中用的甲义,又借用它的乙义同另一词相对,如:   人近百年犹赤子;   天留二老看玄孙。   联中在用“赤子”(初生婴儿)和“玄孙”(曾孙之子)的甲义相对的同时,又借“赤”(红色)和“玄”(黑色)的乙义相对。   有的这种对仗不借语义而借语音,如:   尧天舜日舒清景;   晋水泉山映紫云。   即在上联中借用与“青”同音的“清”与“紫”相对。有的还可以借结构相似的词语来相对,如湖南桃花源联:   境辟太元年,看流水桃花,洞口不生寄奴草;   地犹武陵郡,喜垂鬓黄发,村中时见避秦人。   联中“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构词方式属动宾式,与下联动宾结构“避秦”相对。   就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来讲,大至可以分为三类:   1.正对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并列式。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说明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但二者又合谐地处在统一的意境中。如:   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   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长啸;   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郭沫若为黄继光牺牲十周年题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塔凌云,一日江山,无边清静;   金灯代月,十方世界,何等悠闲。   这些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这种形式的楹联在联语中占有相当比重。   2.反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或相<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13 02:17 , Processed in 0.0775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