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预4班第一讲第一组作业提交处【截止:2013.10.30】(评结)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主题
69

764

帖子

2

精华

4027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169
经验
40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13 2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23 12:55 编辑

由于论坛有先进功能,以后提交作业可以不用隐藏!
第一讲作业
学号:                             网名: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文摛华藻皆人奉,
笔有余哀只自知。
在线时间
857 小时
主题
3

116

帖子

0

精华

1258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5861
经验
12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5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19
2
发表于 2013-10-13 2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10 18:09 编辑

第一讲作业
学号: 040102                            网名:刮向海角的风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结构相同,词性相当,节奏相应,内容相关。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照应、贯通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两者之间没有丝毫的内在逻辑联系(无情对除外) ,象这种只对不联,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句,只能算是对偶句,要看成对联的话,那就是意“隔”。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合掌是指同义相对,也可称雷同。
对于合掌的解释还不够细致。也不是所有同义相对的都算合掌,比如“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山五言诗,要先生低首;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容国士扬眉”一联中,“先生”“国士”均是指李白,也算是同义却不能算作合掌。在我看来,合掌的定义更注重的是短语以及句子整体所表达的含义是否雷同。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对句;残香幸而有诗留【刮向海角的风】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对句;垂岸柳丝分外青【刮向海角的风】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对句;幽鸣远近鹤回旋【刮向海角的风】
    按照联律的要求,此出句4,6位斜和清两字失替。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 题/ 红  叶 / 寄  /流  水(节奏)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仄(平仄)
          名   动   形  名   动   动  名 (词性)
          主   谓      宾     谓      宾     (结构)
对句:曲 /入 / 清  风/ 随 /浮   云   (节奏)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平仄)
          名   动  形  名   动  动   名  (词性)
          主   谓      宾    谓      宾      (结构)
学生愚见;常言三平为大忌,这五平呢?    在对联中数量,颜色和方位词要求严格对仗 的,红对清,不工。
本来是要你找问题,你非得反问一个。很明显的两个问题:一是三平尾,二是浮字失替失对。
“红对清”还算是行得通的,对联中和颜色有关的借对还是很多的,比如“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一道桥”,借“沧”的同音字“苍”来与“黄”字相对,“苍”有“苍白”之意,也算工整。此处若将借“清”的同音字“青”来与“红”字相对,就十分漂亮了。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 甲/一 周,尚/ 余/半 百/岁 月;(节奏)
平 仄 仄 平   仄   平 仄 仄 仄 仄  (平仄)
  名   数  量   副  动  数 数  名    (词性)
  主    补       状   谓    定     宾     (结构)

古 稀/双 庆,犹/ 欠/三 十/春 秋。(节奏)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平 仄 平 平     (平仄)
   名  数  动   副  动  数 数   名        (词性)  
  主     补      状   谓    定    宾        (结构)
学生愚见:上联四仄尾,当为大家所禁!上联百,月失替,下联欠,十失替。上下联百,十失对!
对于机关联来说,对格律的要求相对一般对联还是不那么高的。当然,既然作为预科班的作业题,拿出来让大家分析平仄也是目的之一。此外,我个人以为,不管旁人对这联如何夸奖赞扬,此处上下二联确实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属于合掌。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两个字数相等,词性结构大体相同,意思相关的文句。
对仗是诗词创造和对联写作时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和手段。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的基础上,上下句中同一位子的词语必须结构一致,平仄相反!尽力避免上下句同一位子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
只说出了二者的区别,没有论述其共同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11 小时
主题
4

228

帖子

0

精华

667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2364
经验
157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5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16
3
发表于 2013-10-14 13: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10 18:15 编辑

第一讲作业
学号:040106    网名:闲看山水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a.字数相等: 即上下联字数相等,不管单句联还是多句联,上、下联所对应的分句之间字数分别相等。
b.内容相关:是指上下联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语意语气相关、相扣、相联、相呼应,上下联之间有着合理的内在逻辑关系。
c.词性相当: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d.结构相称: 指上下联的句式一致,词组的结构一致。即主语对主语,宾语对宾语...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e.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同步。在联律中,节奏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
f.平仄相谐:狭义地说,就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对联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可以简单地看作是一个人同时说的两句话,只是经过了对联特定的工艺要求加工而已。正常人说话,首先要具有语言逻辑的合理性和连贯性。若上下句之间之间缺乏了所必要的内在逻辑联系。从关联方面来看,那第二句话就是”。而一个人说话,是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语气的,这就要求语言风格及语气上的融合统一,比如出句风格上俏皮可人,对句古板平稳,便会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这也造成了风格语气上的。关于的问题还有景、情绪、时间等等方面,道理上都是一样。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是指同义相对,也可称雷同。对联有惜字如金之说,其语言表述的空间十分有限,讲究用最简短精练的语言来涵载最大的信息量,合掌这样明显的意思重复,是对联之大忌。
跟上面的同学是一样的问题,复制下来:
对于合掌的解释还不够细致。也不是所有同义相对的都算合掌,比如“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山五言诗,要先生低首;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容国士扬眉”一联中,“先生”“国士”均是指李白,也算是同义却不能算作合掌。在我看来,合掌的定义更注重的是短语以及句子整体所表达的含义是否雷同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关于词的分类,现代汉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六类。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对句:芦笙唯愿与卿吹【闲看山水】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对句:流野爽风分外香【闲看山水】
这里的“香”没能给出照应,没什么来由。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对句:淡云飘逸岭昂然【闲看山水】
“清浅”对“昂然”不工。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分析:意境优雅。上下句关联紧密,词性相当,结构一致,节奏同步。只,下句五平尾,尤惜第六字‘浮’失替未能补救。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分析:巧用上下句隐藏数字贺寿,颇具匠心。上句第二分句四仄尾。
一样的问题,没能说出合掌的弊病。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对偶与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格,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
例如:(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只对偶,不对仗。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出自唐代杜甫《春望》)——既对偶,又对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36 小时
主题
1

132

帖子

0

精华

3894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46370
经验
89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11
4
发表于 2013-10-16 19: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10 18:23 编辑

第一讲作业
学号:040104               网名:睡眼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对联格律基本六要素为: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对联的两联之间打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谓之隔。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所谓合掌,指两联中有部分同意相对,或全部同意相对。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汉语中的词可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实词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对句:竹篱自始任蝶栖 [今音]
结构没理清。出句“扫”字的主语是省略掉的“我”,而对句“栖”的主语是“蝶”。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对句:泛水孤舟别样轻 [睡眼]
为什么泛水的孤舟就别样清呢?显然缺少必然的联系。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对句:虬枝劲健月朦胧 [睡眼]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简答:下联三平尾;所以,六字位失对。下联四六位失替。上下联的关联不好,有隔的嫌疑。
说的不错,就是出对句应该也能不算隔。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此联全部合掌;本联应为祝寿所作。上联是说这人一百一十岁了。下联也是这个意思。除了玩弄文字和做一点简单的数学题之外,毫无意义可言。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对偶,是汉语修辞手法之一。 一般要求字数相等,内容相联或相对。而对仗是一种文学体裁,从技术层面上看,对仗是一种更为严格的对偶。它不光要符合对偶 的要求,还要完全符合格律的要求,即符合交替律和相反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8 小时
主题
7

220

帖子

0

精华

4461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6557
经验
101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31
5
发表于 2013-10-17 06: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10 18:38 编辑

040109瘦风作业(一)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答:基础要素2个: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语法要素2个: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声律要素2个: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答:“隔”也就是隔意或者意隔,是指一幅对联中的对句所表达的意义和出句所表达的意思没有关联性,甚至相差很远。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答:“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答:汉语中的词性分为两大类,即实词和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对句:莲池何以为君清【瘦风】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对句:望海苍天格外晴【瘦风】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对句:冷风摇晃梦凄凉【瘦风】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答:
首先,看看对联的节奏点或者音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对照对联六要素,此联主要问题是违背了第六个要素“平仄相谐”的要求,具体如下:
(1)《联律通则》第五条要求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节奏点平仄如不相对的,便是“失对”。对联一个句子中,位于246位置上的字,应该是“平仄平”或者是“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的,如果出现“平平仄”,或者“仄平平”,这就是失替。可见,此联的出句“叶”与“水”皆仄、对句“风”与“云”皆平,失替了;另外,按照“二四六”分明要求,出句“流”与对句“浮”皆平,失对了。
(2)《联律通则》第十条规定:“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下联“浮”与“风”皆平,失替了,且“随浮云”犯了“三平尾”。
(3)试修正如下,即将原出句的“流水”与对句的“浮云”对调,并将“流”(平)字改为“逝”(仄):
出句:诗题红叶寄浮云(下联)
对句:曲入清风随逝水(上联)
问题找的不错。只是“红叶题诗”是有典故的,这样改了反而不好。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答:文学与数学分属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个不同的范畴,但此联中苏轼将两者合而为一,在对联中融入数学运算,使其珠联璧合,趣味盎然。此联的上联与下联都蕴涵着一道数学题:60+50=110;70+70-30=110.借此祝贺佛印法师的一百一十岁寿辰,真可谓别具匠心。
此联给我们初学对联者至少有如下启示:
一是注重炼字造句。语言文字不仅有不同的意义,还有不用的语言、语气和修辞色彩,用得当才能词达其义,真抒其意。苏轼的练字造句,值得我们学习,可以本联和其修改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故事引以启示。
二是注重知识整合。对联是文学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有自己的独立性、独创性,但在创作运用的时候,需要调动整合各方面的知识为其所用,不仅很好地解决“理屈词穷”问题,还能够增加对联的艺术效果和内涵。
三是掌握诸种称谓。本联中代表年纪的别称花甲(60岁)、古稀(70岁)、春秋(年或岁)等,这些自古称谓,是我们学联集字练句的基础之一,必须学习掌握。
找这联来的目的并不是让你们说它有多好,而是想让你们找找它存在的问题。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答: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指的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对偶的要求是“大体相同”,而对仗的要求是“必须一致”,且平仄相对,比对偶更严格,这在对联、格律诗词上体现尤为突出。如对联要求对仗加上对律,不能“失替”、不能“失律”、不能“失对”、不能“三平尾”、不能“三仄尾”、不能“孤平”等,如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
概括起来:
(1)“对偶”和“对仗”的相同点就是大家都要求有对联六要素质中的前边四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2)“对偶”和“对仗”的不同点就在于对联六要素质中的后边两个要素: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对仗此两要素有严格要求,而对偶没有,也就是说对偶没有声律上的严格要求。
瘦竹迎风方显韧;
寒梅斗雪始闻香。——南岭茅根师台赐联
月瘦诗心雅;
风清酒兴高。——洪都小子师台赐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6 小时
主题
2

88

帖子

0

精华

310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979
经验
74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30
6
发表于 2013-10-18 21: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10 18:44 编辑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隔就是上下联缺乏必要的内在关系。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合掌就是上下联意思相同或相似
解释的太过于简单了一些。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汉语的词性大致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对句:草堂难却为君开。
中间“难却”二字可以斟酌一下。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对句:漾柳春风万里葱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对句:磬音跌宕山翠微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此出句符合平仄交替,意境也很好啊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至于对句也看不出什么毛病诗题对曲入,诗和曲都是名词。题对入是动词也没错,红叶对清风似乎也没错,寄流水对随浮云?哈哈哈找到了流对浮平仄不对哟。流是平,而对句应该是仄才对。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这一联中节奏点是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词性相同,平仄相对,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结构相称、节奏相应,是一组非常工整的对联。
没有挑出合掌的毛病。
还有苏轼肯定不是用的新韵,平仄你再看看。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他们的区别是:
对偶他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对仗则是指诗词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手法。它要求在对偶的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
他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字数都相等,词性都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61 小时
主题
18

331

帖子

0

精华

8186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4653
经验
196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4
7
发表于 2013-10-21 1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10 18:46 编辑

第一讲作业
学号:040101               网名:李思欢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对联格律基本六要素为: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上下联之间缺乏了所必要的内在逻辑联系,内容相互孤立,不能照应、贯通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两者之间没有丝毫的内在逻辑联系(无情对除外) ,象这种只对不联,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句,只能算是对偶句,要看成对联的话,那就是意“隔”。还有景、情绪、时间等等方面也有隔的问题。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合掌是指同义相对,也可称雷同。
太过简单了一些。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现代汉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六类。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对句:荷塘只愿待春归【李思欢】
同样是结构没理清,自己再分析一下“扫”字和“归”字的主语看看。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对句:垂地柳条万道青【李思欢】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对句:绰姿飘动柳温柔【李思欢】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答: “浮”字出律。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答:合掌。
还有呢,平仄不分析了?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答: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对偶与对仗其所以有这样一些不同,主要是因为它们是运用于不同文体的。由于不同的文体对各自表达的要求不同,所以对表达形式的要求也就不同。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它整饬了语言,增强了语势,而且两个偶句互为补充、相互映衬,使语言颇具形式美和表现力。对仗则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兴起于隋唐的格律诗,严格要求律诗中的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这一方法同时也为词曲创作所采用;后来又被用于对联撰写。由于律诗词曲的创作本身对语言运用有很高的艺术要求,讲究炼字炼句,而对仗正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极大提高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对仗的这些特殊功能显然是对偶力不能及的。可以说“对仗”是格律诗词创作和欣赏的重要标准之一,自然也就成了非诗词莫属的专用术语。正因如此,所以格律诗词中的对仗虽同时也符合对偶的标准要求,但鉴于“对仗”本身的特点,并且为了有别于一般文体中的对偶,故而我们通常不以“对偶”称之,而特称之曰“对仗”。
李艳桃夭全入韵
莺歌燕舞尽思欢【冰天雪】

又见东风,窗外花开一树李
唯思故土,梦中月照几家欢【溪边浣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匿名  发表于 2013-10-23 16:00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10 18:50 编辑

第一讲作业
学号:    0401010                         网名:     雨晨儿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六要素为: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照应、贯通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两者之间没有丝毫的内在逻辑联系(无情对除外) ,像这种只对不联,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句,就是意“隔”。 关于“隔”的问题还有景、情绪、时间等等方面,道理上都是一样。任何思维的空间跨度,都需要一个内在的逻辑当作“轴”去贯穿联系,使上下联之间转承无断缝,形成协调统一,圆融而相得益彰,始终象是一个正常人同时说的两句话。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合掌是指同义相对,也可称雷同。对联有惜字如金之说,其语言表述的空间十分有限,讲究用最简短精练的语言来涵载最大的信息量,合掌这样明显的意思重复,是对联之大忌。
没有对合掌有一个细致的深层次的理解,可以参看一下对第一位同学的点评。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关于词的分类,现代汉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六类。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对句:柳琴今始为君弹【雁过无痕】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对句:遍地桃花分外红 【雁过无痕】   
3.出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对句: 寒风萧瑟山寂寥【雁过无痕】
题外话:这个雁过无痕是谁?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对句失替:在分句里246位应该平仄交替,入,风、浮是仄平平。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上联是说60岁加50岁是110岁,下联也是这个意思,应该属于合掌,上下联说的是一个意思。
怎么都不分析一下平仄呢?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格,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
回复

使用道具

在线时间
212 小时
主题
5

154

帖子

1

精华

4811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697
经验
113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1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3
9
发表于 2013-10-25 09:4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讲作业
学号:    0401010                         网名:     雨晨儿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六要素为: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照应、贯通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两者之间没有丝毫的内在逻辑联系(无情对除外) ,像这种只对不联,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句,就是意“隔”。 关于“隔”的问题还有景、情绪、时间等等方面,道理上都是一样。任何思维的空间跨度,都需要一个内在的逻辑当作“轴”去贯穿联系,使上下联之间转承无断缝,形成协调统一,圆融而相得益彰,始终象是一个正常人同时说的两句话。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合掌是指同义相对,也可称雷同。对联有惜字如金之说,其语言表述的空间十分有限,讲究用最简短精练的语言来涵载最大的信息量,合掌这样明显的意思重复,是对联之大忌。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关于词的分类,现代汉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六类。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对句:柳琴今始为君弹【雁过无痕】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对句:遍地桃花分外红 【雁过无痕】   
3.出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对句: 寒风萧瑟山寂寥【雁过无痕】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对句失替:在分句里246位应该平仄交替,入,风、浮是仄平平。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上联是说60岁加50岁是110岁,下联也是这个意思,应该属于合掌,上下联说的是一个意思。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格,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1 小时
主题
0

11

帖子

0

精华

260

积分

联都初级会员

Rank: 1

UID
38246
经验
4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0
10
发表于 2013-10-26 10: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10 18:55 编辑

第一讲作业
学号: 040108                            网名:浅草流萤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隔: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照应、贯通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两者之间没有丝毫的内在逻辑联系(无情对除外) ,象这种只对不联,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句,只能算是对偶句,要看成对联的话,那就是意“隔”。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合掌是指同义相对,也可称雷同。对联有惜字如金之说,其语言表述的空间十分有限,讲究用最简短精练的语言来涵载最大的信息量,合掌这样明显的意思重复,是对联之大忌。
一样是没能进行深刻一些的解释,参见第一位同学的点评。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关于词的分类,现代汉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六类。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对句:山门微敞纳云来[浅草流萤]
结构有问题。对句“微敞”作了“山门”谓语,而出句没有这样安排。此外,“扫”的主语不是“客”,而“来”的主语是“云”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对句:映水浮云有限身[浅草流萤]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对句:寒香隐约梦飞扬 [浅草流萤]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且未隔未合掌。
平仄不相谐,对句中的浮云“浮”字失对。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此联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对。唯“十”字与“百”失对。
此联为祝寿联。应是庆贺一110岁老人寿诞。花甲60+半百50=110;古稀70*2=140,减去30春秋,110岁。下联犹欠三十春秋,寄寓老人110岁尚不够,还要再活三十年。喜庆、贴切,岁月、春秋稍嫌合掌,但喜庆祝寿却也无妨。
你已经知道上下联都是说的一个意思了,却刚好避过了,只说“岁月”对“春秋”合掌,可惜了。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在对偶的基础上,比对偶要求更加严格。它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主题
69

764

帖子

2

精华

4027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169
经验
40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28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9:00 | 只看该作者
对第1组进行了简单的点评,主要问题如下
1.由于接触较少,对于合掌的理解都不够深入;
2.诗句重配题第一句,有部分同学结构与出句并不一致;
3.诗句重配第三句的平仄问题基本没人提
4.不能识别苏轼的寿联中合掌的问题。
文摛华藻皆人奉,
笔有余哀只自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主题
614

1万

帖子

28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340
经验
36224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22
12
发表于 2014-1-25 23:17 | 只看该作者
评得好!
初日临书屋,
来年誉艺坛。——大蒙校长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748 小时
主题
13

1007

帖子

7

精华

4737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48512
经验
473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7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2-24
13
发表于 2014-2-18 12:06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各位同学的习作和马老师的精彩点评,学习了!
长将友善托于手;
更教阳光落在心。---扬鞭耕联人老师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14 15:10 , Processed in 0.10048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