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6741
在线时间2565 小时
主题302
记录0
联都顾问 不党不群,无门无派
经验6645 点
威望1 点
金钱12253 ¥
在线时间2565 小时
主题302
联都顾问
不党不群,无门无派
- UID
- 9012
- 经验
- 6645 点
- 威望
- 1 点
- 在线时间
- 256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8-27
|
十一画的姓氏现收集到五十个,其中复姓四个;繁体字简化的五个(按拼音字母为序)。
有*的姓氏为宋版《百家姓》以外的姓氏,姓氏拼音后面的编号是在宋版《百家姓》里的序号。
曹(Cáo)026
士气高昂凭一鼓,
王图韬略定三分。
上联典指春秋时期鲁国名将曹刿。鲁庄公的时候,齐攻打鲁,他求见庄公,随庄公战于长勺,利用齐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时机,叫庄公鸣鼓进攻,结果获得了长勺之战的大胜。
下联典指三国时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字孟德,安徽亳州人。曹操是个被历史误会、被《三国演义》丑化的人物。有人说他原本姓是夏侯。因其父夏侯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为曹了。建安元年,他统一了中国北部。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常(Cháng)080
精描显圣千方佛,
勇帅驱胡十万兵。
上联典指唐代著名人物画师、僖宗朝翰林供奉常重胤,其父常粲,善画人物、故实画。重胤师范其父,亦善写貌,其人物画尤得其父传神之法。唐末政治失轨,乱事四起,常重胤亦避难入蜀。当僖宗皇帝幸蜀,回銮之日,蜀民奏请重胤留写御容於成都大圣慈寺。内外官属,咸谓其为南朝道释人物画之圣手张僧繇之后身。常重胤亦尝写文武臣僚真像于壁,毫发不失,极得神采。又于宝历寺画请塔天王像,亦极为佳妙。贯休赞之曰:“贫道观画多矣,如吾子所画,前无来人,后无继者。”益州名画录列为妙品。唐张彦远于宣宗朝所著之历代名画记,于论画六法一篇中,申论谢赫人物画之六法论,并标示人物画须神气与形似并重,形似为表现神气之要素,须形神兼顾方能逼肖。其论说对唐代人物画之影响颇钜。常重胤之人物画,今虽不存,仅见于著录,然由著录之记载,亦可想见其画形似、神采兼备之貌。
下联典指明朝安徽凤阳怀远人、一代名将常遇春,字伯仁,臂长善射,勇力绝人。元末从刘聚起事,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朱元璋,历官总管府先锋、都督、统军大元帅、中翼大元帅。攻宁国,中流矢,裹创再战。升行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二十三年大败陈友谅于康郎山,转战三日,纵火焚汉舟,湖水皆赤。次年进平章政事,率军包围武昌,逼降陈理。从攻张士诚,以奇兵出其后。论功封鄂国公。吴元年(1367年)与徐达兴师北伐,为副将,兼太子少保。相继取山东、河南、河北诸郡县。洪武元年(1368年)攻克元大都(今北京),转攻太原。二年与李文忠率师北征,攻克开平。师还病卒,追封开平王,谥忠武。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每称他为“天下奇男子”。
巢(Cháo)393
寻源究病知医士,
檇李匏尊伴逸民。
上联典指隋唐年间西华人巢元方。巢元方在隋大业年间(605-615)医事活动频繁,任太医博士,业绩卓著。然而《隋书》无巢氏传记,仅宋代传奇小说《开河记》有一段关于巢氏的记载。说隋大业五年八月,开凿运河总管患风逆症,隋炀帝命太医令巢元方往视得疗。虽然巢元方的生平事迹缺乏史料记载而混没于历史的尘封中,但巢元方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伟大贡献,却以他殚精竭虑主持编纂整理的中医病因学巨著《诸病源候论》为载,而永垂史册。
下联典指明末清初浙江嘉兴人巢鸣盛,字端明,一字五峰,号崆峒、止园。世居凤桥镇巢家弄。20岁时就读于石佛寺,博览群书,尽通其义。明崇祯九年(1636年)举人。明亡,为遗民,隐居巢家弄。在其母墓侧筑永思草堂,又建“止阁”,因之自号止园。巢鸣盛在崇祯年间为复社中人物,明亡后,与吴中徐俟斋、宣城沈寿民合称“海内三遗民”。与长洲徐枋、桐乡张履祥、海盐陈恂等友善,彼此以气节相勉。隐居37年,足迹不到城市,与妻钱氏以耕织自活。他在居所四周种葫芦10余品种,并用刻有花纹或文字的模子合在匏上,长成尊、彝等形状,制成极精美的各色器皿,世称“檇李匏尊”,为人所珍视。卒后,徐枋、张履祥等私谥贞孝先生。著有《永思堂集》、《洙泗问津》、《老圃良言》等。
淳于(Chún yú)425
乱世贤臣言讽主,
背时博士祸趋身。
上联典指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淳于髡(kūn),战国时期齐国(今山东省龙口市)人。齐国赘婿,齐威王用为客卿。他学无所主,博闻强记,能言善辩。他多次用隐言微语的方式讽谏威王,居安思危,革新朝政。还多次以特使身份,周旋诸侯之间,不辱国格,不负君命。公元前349年,楚国侵齐,他奉命使赵,说服了赵王,得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闻风,不战而退。政治思想上,他主张益国益民的功利主义。在同孟轲就“礼”与“仁”的两次论战中,鲜明地表现了他这一立场。司马迁称赞他说:“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所著《王度记》今已失传。淳于髡一生机智、幽默、直言敢谏,能言善辩,出使不辱使命,属乱世贤臣。(《史记》卷一)
下联典指战国时齐国博士淳于越,秦朝时曾任仆射(音púy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置酒咸阳宫时,他建议实行分封,以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遭丞相李斯驳斥,于是引发了焚书事件。李斯和淳于越本是一对好兄弟,身居相位的李斯,为了迎合秦始皇统一言论的需要,上表焚书,当即遭到太子老师、博士淳于越的反对。李斯意识到,焚书之议势在必行,却又担心性格耿直的淳于越强谏惹祸,想方设法劝导他,可是淳于越还是触犯了律令。在李斯的袒护下,淳于越免于死罪,革职回乡。为了保护储君,在回乡路上,他又为扶苏代言,泣血上表,谏阻焚书,终于招来杀身之祸。在刑场上,监刑官李斯和死囚淳于越互吐心声,阐明各自的人生观。淳于越舍生取义,与诗书共存亡,死得坦然;李斯保住了禄位,却遭受天下读书人的唾骂。
崔(Cuī)189
远谋妙计人神妒,
明察执中算度精。
上联典指清河郡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人、南北朝北魏官员崔浩,字伯渊,小名桃简,白马公玄伯之长子。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多谋善断,算无遗策,屡建功勋,在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一系列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魏书·崔浩列传》说他:“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 ,他的才干与权力,引起了执政的北方贵族及其他人的忌妒,相与谮毁,以修史宣扬“国恶”的罪名被灭九族,史称“国史之狱”。
下联典指隋唐时贝州武城人崔善为,祖颙,后魏员外散骑侍郎。父权会,齐丞相府参军事。善为好学,兼善天文算历,明达时务。弱冠州举,授文林郎。属隋文帝营仁寿宫,善为领丁匠五百人。右仆射杨素为总监,巡至善为之所,索簿点人,善为手持簿暗唱之,五百人一无差失,素大惊。自是有四方疑狱,多使善为推按,无不妙尽其理。高祖时为太守,甚礼遇之。善为以隋政倾颓,乃密劝进,高祖深纳之。义旗建,引为大将军府司户参军,封清河县公。唐武德中期,历内史舍人、尚书左丞,甚得誉。诸曹令史恶其聪察,因其身短而伛,嘲之以歌谣,高祖闻之,劳勉之并购流言者,使加其罪。时傅仁均所撰《戊寅元历》,议者纷然,多有同异,李淳风又驳其短十有八条。唐高祖令崔善为考校二家得失,多有驳正。贞观初,拜陕州刺史。后历大理、司农二卿,名为称职。
笪(Dá)497
竹筌作法通针渡,
旦暮攻书向仕途。
上联典指清代句容人笪重光,字在辛,号君宜,又号蟾光、逸叟、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晚年居茅山学道改名传光、蟾光,亦署逸光,号奉真、始青道人。顺治九年进士,官御史,巡按江西。但他每时自励,坚守节操,不与奸邪同流合污。最终辞官隐居茅山之麓,学导引,读丹书,潜心于求仙学道。工书画,与姜宸英、汪士鋐、何焯称四大家。精古文辞,诗也清新刚健。著有《书筏》、《画筌》各一卷。
下联典指宋代建平人笪琛,自幼聪明,博学多闻,考进士时名列前茅。
注:凤顶格的竹、旦兼拆“笪”字。针渡:金针渡人,指授人以秘法。
第(Dì)*
第五(Dì wǔ)502
安乡拒贼怜贫弱,
改税生财理铁盐。
上联典指东汉京兆长陵(今陕西省咸阳东北)人第五伦,字伯鱼,先世为战国田氏,后徙西汉园陵,便以迁徙次序为姓。少年时耿介而好义气。王莽末年,盗贼四起,宗族乡亲争着依付第五伦。第五伦于是在险要之处修筑堡垒,贼人来后,他便率众引弓持矛坚守自卫。先后有铜马、赤眉的军兵数十部围攻他们,都无法攻克。第五伦开始以营垒首领去见郡长官鲜于褒,鲜于褒见到他后,很欣赏他的才干,征为自己的属吏。后来鲜于褒因过失降职为高唐县令,临行时,握着第五伦的手告别说:“只恨与你相知太晚。”东汉初,被京兆尹阎兴召为主簿,后任铸钱掾,领长安市,百姓悦服。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补淮阳国医工长。光武帝召之,有政见,拜会稽太守。虽为二千石官,亲自锄草养马,妻子为炊。受俸禄仅留一月粮,其余皆助百姓之贫者。后任蜀郡太守。所至皆有政声,举荐贫者为属官,多至两千石。章帝初,代牟融为司空,奏请削弱马、窦等外戚权势。第五伦奉公尽节,言事不阿附;性质憨,少文采,任官以贞洁著称,后来任乡里啬夫,均平徭役,调解怨忿,很得乡里人欢心,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的贡禹。
下联典指唐朝著名理财家、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第五琦,字禹珪,仕途颇多波折,曾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因主持金融币制改革而闻名。少孤,事兄华,敬顺过人。及长,有吏才,以富国强兵之术自任。天宝十五年,琦就平叛大事向玄宗献策,并自荐理财以充军饷。玄宗遂拜琦为监察御史,充江淮租庸使,创榷盐法,充作军用。十月,第五琦赶到彭原(今甘肃庆阳)谒见肃宗,建议将江淮租赋转易轻货,沿长江入汉水,至汉中再运送扶风,以资军需,后果然将赋银运至凤翔。随任山南等五道度支使。他“促办应卒,事无违阙”。“百姓除租庸外,无得横赋”。不久,即加兼盐铁、铸钱使。他又改革盐业,在短期内扭转了财税局面,使唐朝廷能勉强支持平叛战争,所以,很快迁为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集财权于一身。乾元二年(759),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了宰相。但他为了解决货币支付问题,奏请铸以一当十的“乾元重宝”钱,二年又强行铸以一当五十的“乾元重轮”钱。加上开元通宝钱,三种货币同时流通,使得通货贬值,物价飞涨,人民遭受饥饿之苦,路毙者枕藉。朝野上下一片怨声,朝臣纷纷上奏弹劾,被贬为忠州长史。在被贬途中,被人诬告受贿黄金二百两,第五琦否认,复被判为流配夷州(在今贵州凤冈县)。代宗宝应元年起至德宗朝,因财政需要,皇帝重新起用第五琦掌管国家财政,加京兆尹,改户部侍郎、判度支,累封为扶风郡公。他前后主持财赋十余年,对于发展经济,解决国家财政困难,支持平叛战争有一定贡献。
堵(Shé、Dǔ)300
擅画参谋宁一死,
知兵御史憾终生。
上联典指著名元朝诗画家、江苏金坛人堵简,字无傲。他是元朝时期文官,通经史,工诗画,元末为江浙行省检校官。那时江浙一带多文人,而文人学士中又盛行做诗绘画。堵简正好是个诗、书、画都善长的人,如鱼得水,做官和做诗都有兴致。元朝人画画,多半是山水小景,清秀空阔有灵气。堵简的诗和画在当时都很出名。元顺帝十八年(公元1358年)农历9月,在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左丞相)康里·庆童领兵收复松江时,曾以堵简为参谋。朱元璋指挥大明军设伏击败元军,堵简为明军所擒,不屈而死。
下联典指著名南明政权大臣、江苏无锡人堵胤锡,原字锡君,改字仲缄,号牧游。明崇祯十年进士,官至长沙知府。他读书多又聪明,又善于领兵,以乡兵破贼,杀贼魁,遂以知兵出名。南明福王时期,堵胤锡历湖广参政,摄湖北巡抚事。南明唐王立位时,堵胤锡任右副都御史。李自成战死后,众立其侄李锦为主,拥兵三十万,骤至澧州。堵胤锡议抚,躬入其营,慰谕归附。南明唐王大喜,加封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制其军。堵胤锡后与李锦等深相结,倚以自强。南明永明王立位后,堵胤锡任兵部尚书,封光化伯。他一直积极在在湖南、江西、贵州、广东、广西等地进行反清活动。后至浔州,患病而逝。南明永明王赠其为浔国公,赐谥号为“文忠”。
鄂(è)272
议序萧何沾厚泽,
含冤武穆散偏枝。
上联典指西汉初年沛(今江苏沛县)人鄂千秋,初爵关内侯,为谒者。高祖议定列侯位次时,群臣皆以平阳侯曹参功多,宜第一。他力排众议,谓萧何留守关中,转漕给食不乏,当第一,曹参次之。为高祖称善,乃令何第一。他因得封为安平侯。
下联典指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一年农历12月29日,当朝宰相秦桧在宋高宗的授意下,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及其长子岳云一并害死于都城临安大理寺狱中的风波亭(今浙江杭州钱溏门)。当时,岳飞的五子岳震年仅七岁,与弟岳霆同时居江西九江庐山下沙河家中,父兄遇害的噩耗传来,家人闻变拥其兄弟二人过长江,改姓鄂氏,潜于鄂东寻阳大河之滨(今湖北黄冈黄梅),后迁聂家大湾。二十年后,孝宗继位,为平复民心,下诏为岳飞昭雪、复官。过几年又追赐岳飞谥号为“武穆”。后来南宋宁宗更追封岳飞为“鄂王”。其时,落居在鄂东寻阳地区(今湖北黄冈黄梅)的岳氏族人中,有改以鄂王岳飞的爵号为姓氏者,继续称鄂氏,以永远悼念先祖鄂王岳飞。
符(Fú)251
鳍跃龙门多妙论,
身先虎旅有贤名。
上联典指东汉浚仪人符融,字伟明,陈留浚仪人,曾游学太学,拜名士李膺为师。李膺每见到他,都谢绝别的宾客,专门听他的高论。他往往晃动着头上的幅巾,挥舞着袖子,侃侃而谈,因为受到李膺的赞赏而出名。李膺为当时名士,如果谁被他接收,就称为“登龙门”。
下联典指下联典指南唐·符令谦智勇双全,不但骑马射箭,冲锋陷阵威风凛凛,而且治理地方也有政绩。一生拼搏战场,能谋善战,又很体恤士卒,深得士卒爱戴,是宋朝大功臣。后当赵州刺史,死后赵州人无不痛哭,人称“良刺史”。
注:“符”与“苻”为两个不同源流的姓氏,不可混淆。
淦(Gàn)*
黄(Huáng)096
草席冬温明孝道,
皇城秋肃灿金华。
上联典指东汉尚书令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年九岁,失母,事父至孝。夏月扇枕席,冬则以身温被。稍长,博通精典,能写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和帝时官至尚书令,勤于政务,又举荐不少人才;安帝时官魏郡太守,当时遭水灾,他拿出俸禄及所得的赏赐来赈济贫民。后卒于家。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文章。
下联典指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荷泽东南)人。从王仙芝起义,后王欲受唐朝招安,黄巢率二千人马与之分道扬镳,号称“冲天大将军”率百万众,辗转十多省,陷洛阳、攻入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长安被围后撤离,后不屈自杀(此说据《新唐书·黄巢传》)。他曾有《题菊花》、《不第后赋菊》等诗作传世。
扈(Hù)314
名将奋威驱敌寇,
知州勤政恤黎民。
上联典指南宋将领扈再兴,字叔起,淮人,为京西制置使赵方部将。有膂力,善机变,每战被发肉袒徒跣,挥双刃奋呼入阵,人马辟易。每战则胜,金兵大惧。扈再兴之子扈世达,官至都统制,亦以名将称。
下联典指明代知府扈暹,由举人知凤翔府,政务宽简,识大体,以忧去任,郡民诣阙保留,任二十五年,及秩满,又保留之,再以九年满,凡三十余年致仕卒。
菅(Jiān)*
康(Kāng)088
是非但以公心论,
勋绩惟昭国事劳。
上联典指唐代著名改革家、经学大师康子元,会稽(今属浙江省)人,官至宗正少卿。举贤能治《易经》、《老庄》之学。形成帝王“受命不于天,于其人”,“是为公是,非为公非,蹈道必赏,违善必罚”,主张改革弊政,创立新制之改革思想。成为历史上改革家而名垂史册。
下联典指明朝开国大将康茂才,字寿卿,元末明初湖广蕲州(今属湖北省蕲春县)人。康茂才为人知书达理,孝顺豪爽,名闻乡里。当徐寿辉领导的起义军攻占蕲州时,他组织人员保卫家乡,与起义军对抗。因作战勇猛善谋,屡屡获胜。元朝廷先后授予授予淮西宣慰使、都元帅。后朱元璋攻南京,康率三千部下起义,随后朱元璋授其为秦淮翼水军元帅。两年后朱元璋任他为都水营田使兼帐前副总亲兵左副指挥使,掌管屯垦与水利。曾在下关境内开垦江滩洲地,兴建桥闸。一直追随朱元璋攻破九江,占领蕲春、黄冈,决战鄱阳湖,灭陈友谅、张士诚,因功进大都督府副使,迁同知大都督府事。后因病故,朱元璋追封他为蕲国公,谥号武义。赐葬于上元县钟山乡幕府山南麓(今安怀村柴山),朱元璋亲往祭奠。宋濂撰康茂才神道碑铭,赞其“茂绩奇勋,着称当世”。其弟康茂林同为朱元璋手下大将,明朝建国后,明祖封康茂林在山东青州府为衡王。
寇(Kòu)356
恳留郡守央君借,
温若春风解友愁。
上联典指东汉名臣、河北上谷郡昌平县人寇询,字子翼,出身豪强大族家庭。王莽末年任上谷郡功曹,辅佐太守治理郡事,以才智出众、刚强果决深受太守耿况的器重。光武帝(刘秀)时拜河内太守,后因功封雍奴侯,食邑一万户,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建武七年,代朱浮为执金吾。次年随光武出征再到颖川,盗贼闻风而降,光武未任寇询为颖川太守,当地士绅跪拦御道向光武请求:“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后因以“借寇”为地方挽留官吏之典故。
下联典指南北朝魏官员寇俊,字祖隽,上谷郡昌平县(今山东曲阜南)人。永安初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他大力建学堂、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修习礼仪,安定社稷,数年之后风俗竟尔改观。大统二年出为洛州刺史。五年携家眷五百余口入关,拜秘书监(国家图书馆官员)。时东魏始建国,图书多散佚,他下令设令史一职,抄集经籍,按经、史、子、集分部搜列,群书稍备。武成元年(559年),选为骠骑大将军,进朝与帝面叙洛阳故事。谥号元。寇俊专注于仁义,家族中的孤儿都加以抚养,衣食用度与自己一样。年轻时为司徒崔光所看重,崔光让自己的儿子崔盛跟寇俊结为好友。寇俊每当拜访崔光,都倾谈很长时间到夕阳西下。小宗伯卢辩因寇俊事业操行都很显耀,就将他当如师长兼朋友一般看待。每有闲暇,都去他那里宴谈终日。并经常对人说:“见不到西安君,烦忧无法排遣。”寇俊就是这样被有学问的人所敬重的!
隗(Kuí,Wěi)226
闲解经书文樵子,
私埋岳帅义牢头。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人隗禧,字子牙,京兆人,他少年时勤奋好学,以砍柴为业,每日担负经书去砍柴,在闲暇时间阅读,遂成为饱学之士。后被拜为郎中。他既明经,又通星象,为当时学林所仰,撰有《诸经解》数十万言。
下联典指南宋都城临安的狱卒隗顺,在岳飞被害后,他的遗体被临安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连夜背出城外,偷埋在九曲丛祠旁。为了日后辩识,隗顺又把岳飞身上佩带过的玉环系在其遗体腰下,还在坟前栽了两棵桔树。20年后,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慎为顺应民意,特降旨为岳飞澄冤昭雪,并以高价征寻岳飞的遗体。隗顺的儿子把其父藏尸的真相告知官府,岳飞的遗骨才得以迁葬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让后世之人络绎不绝地于墓前凭吊。要不是隗顺,我们今天凭吊的恐怕就不是民族英雄的真正的遗体了。
梁(Liáng)128
奋威击鼓驱胡虏,
冒死临朝谏妄行。
上联典指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楚州(今江苏省淮安),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被封为安国夫人、杨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杨国夫人传》的评价:“若杨国者,女中丈夫也。靖康、建炎之际,天下安危之机也。天赐忠武,杨国是天以资宋之兴复也。然功败垂成,惜哉!”
下联典指明朝名臣梁储,字叔厚,又字藏用,号厚斋,后更号郁洲,广东顺德县石肯乡人(1952年划归南海县)。梁储自幼聪明过人,曾到大学者陈白沙门下求学。二十一岁中举,二十五岁上京应考得中会元,殿试被点为传胪(居状元、榜眼、探花之后的第四名),选庶吉士。从政四十年,由翰林编修累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师衔,入参机务,一度出任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为官正派,敢于直谏。正德十三年,皇帝朱厚燳受人怂恿,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命梁储起草《策封威武大将军敕》梁储认为自悖乱之举,拒不从命,在梁储冒死泣谏下,草敕的事不了了之。嘉靖六年(1527年)梁储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朝廷追赠为太师,谥“文康”。
梁丘(Liáng qiū)483
万象升平弦管庆,
二爻变易石渠传。
上联典指梁丘氏的得姓始祖姜据,他是春秋时齐国大夫,很受齐国君主齐景公的信任。他找到梁丘山这个地方后,便在此地定居住下来,人们都叫他梁丘据。从此以后,他的后世子孙便以梁丘为姓,称梁丘氏。有一天,齐景公半夜宴饮,喝到中间,感到自斟自饮不如与人共乐,一时兴起,就命人搬起酒席,到晏子家去。晏子听说齐景公驾临,急忙穿上正式的朝服,手里准备好上朝用的报告书,在门口迎候齐景公。齐景公还没有下车,晏子就走上去问他是否有什么国家大事。齐景公笑着说:“今晚明月当空,我想和你一起享受这美酒佳肴,欣赏一下优美的音乐。”不料晏子听了以后正颜回答说:“政治外交之类的事情,我很愿意参与,可朝中陪您喝酒的人,您身边一定不少,我就不参加了吧。”于是,齐景公悻悻地把酒宴移到了田穰苴家。田穰苴立即披甲执戟,站在大门口迎接。一见齐景公的车队到来,马上迎上去问齐景公:“是不是有外敌入侵,是不是有国内有什么叛乱?”齐景公解释说只是想和他一起共饮同乐,但是田穰苴也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齐景公在晏子和田穰苴两个人那儿都讨了没趣,于是又把酒席搬到梁丘据家。来到梁丘家门口,只见梁丘据左手操瑟,右手提竽,一边唱着歌一边迎上来。齐景公慨叹说:“今天晚上我喝酒真快乐。没有晏子和司马,谁为我保卫国家呢?可是如果没有梁丘据,谁能陪我一起享受人生的快乐呢?”
下联典指著名西汉大臣、今文《易》学“梁丘学”之开创者梁丘贺,字长翁,琅琊诸县(今山东诸城)人。从京房受《易》,很能领会这本深奥的书,深得老师夸奖。又与施雔、孟喜同学《易》于田何的再传弟子田王孙。后来朝廷让京房先生推荐一名学生到朝廷做官,京房就推荐了梁丘贺。后历官大中大夫、给事中,至少府。梁丘贺为官谨慎,办事周密,深受朝廷信任,其图形被绘于麒麟阁,在汉宣帝执政时期被立为博士。所著已佚,清朝时期的马国翰在《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还辑有《籀以梁丘氏章句》一卷。梁丘贺之子梁丘临,从父学《易》,汉宣帝时便入朝说《易》,为黄门郎。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梁丘临奉旨赴家乡琅琊东武,问学诸儒于石渠阁。之后,梁丘临学问精熟,专行京房法,汉宣帝选了高材郎十人,跟从梁丘临讲学。连当时以五经闻名的博士王吉对梁丘临也深为佩服,让其子拜临为师,专学《易》学。梁丘临又授徒五鹿、充宗,充宗授徒士孙张、邓彭祖、衡咸。
隆(Lóng)368
县无闲地留尊使,
眼有良材是鼎臣。
上联典指隆英,台湾利泽人,宣德年间由举人任南宫知县,敦朴节俭,有古代循吏之风。当时,有二位卫指挥,手持公文到县里来要占地建屯。隆英对他们不加礼敬,而且争辩说:“我们县里没有闲置的土地。只有我大堂前是空地,其余都是百姓的产业。”二使知道他廉洁耿直又不可改变,只得离开。隆英后来官至御史。
下联典指明朝著名官吏隆光祖,举为进士而在朝中当官,但与掌握朝政大权的宰相张居正合不来。后来隆光祖重被起用,当了吏部尚书,又重新任命一大批被张居中排挤的官吏。隆光祖还向朝廷推荐了许多人才,那些人都是能为国为民能效劳立功的人物。
鹿(Lù)*
逯(Lù)404
融和蒙汉倡儒术,
弹劾权奸有谠言。
上联典指元朝修武承恩镇(今河南省焦作市恩村)人逯鲁曾,字善止,幼年勤奋好学,熟经典,通儒术,为人正直,德才兼备。元天历二年进士及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辟御史台椽掌机密,后除太常博士,复拜监察御史。在朝中侍奉三代皇帝,一贯以儒术从政,以汉文化施教,对促进华夏各民族的大融合,影响很大。他为人严谨清廉,刚正不阿,身居高位却不包庇自己的子孙,也没积下财富田园。至元十二年,丞相脱脱讨徐州贼,以官兵不习水土,募濒海盐丁五千人,使鲁曾将之,超迁资善大夫、淮南添设元帅,领征讨事。徐州平,又从讨淮东,卒于军。朝野上下都说:“鲁曾一世为官,两袖清风、卒后竟无殓棺之银。”皇帝听罢赐银厚葬。
下联典指明朝山东聊城人逯中立,字与叔,号确斋。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仅为七品。然而,由于所任职务,更由于“遇事敢言”的品性,逯中立多次置个人得失于不顾,刚直奏议。其中,因为直言,他“一忤旨停俸,一见忌辅臣,一被贬外授”。三次挫折,在后人眼中,成为他人生中的三大亮点。
麻(Má)135
可怜医者瘗兵战,
每赞将军抗寇倭。
上联典指金代文人、医家麻九畴,字知几,号征君,初名文纯,易州(今河北易县)人,一说莫州(今河北任丘)人。三岁识字,七岁能草书,作大字有及数尺者,一时目为神童。正大三年赐进士及第,应奉翰林文字,未几谢病而去。晚好医方,与名医张从正游,尽传其学。天兴元年元兵入河南,卒于战乱。九畴初因经义学《易》,后喜邵尧夫《皇极书》,因学算数,又喜卜筮、射覆之术。晚更喜医,与名医张子和游,尽传其学,且为润色其所著书。为文精密奇健,诗尤工致,力追唐人,颇为赵秉文所赏。
下联典指明朝回族将领麻贵,字西泉,大同右卫人。麻贵的父亲麻禄和哥哥麻锦,都是在抗击蒙古俺答汗内犯的战守中建功立业的。麻贵是在嘉靖末年由充当父兄的侍卫而从军的,他追随父兄的功业而屡立战功,不断得到升迁,终成一代良将。麻家父子兵征战瓦剌,累立战功,被称为“麻家将”,事迹广为百姓们传颂。明万历朝著名的“三大征”麻家将都参与了,并且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历史上对麻家将的记载资料却少的可怜,这也许与麻家将抗击后金(清朝的先人)的因素有关。麻贵以都指挥佥事,充宣府游击将军。隆庆中,迁大同新平堡参将。万历初,迁大同总兵官。十年(1582年),充宁夏总兵官。十九年(1591年),被弹劾,谪戍边。次年复起用,为副将,因累御蒙古贵族侵扰有功,升至宁夏总兵官。二十五年(1597年),任备倭总兵官,赴朝鲜击倭寇,数战有功,升右都督。三十八年(1610年),奉命镇辽东,败蒙古泰宁等三卫的侵袭,后因病退职。麻氏家族多将才,与铁岭李氏被誉为“东李西麻”。
梅(Méi)145
冀逢圣主抒民怨,
戏说章台寄柳情。
上联典指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宣州宣城(今属安徽省)人梅尧臣,因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他原名“圣俞”,后改“尧臣”,意为立志要做个圣明君王的贤臣,然而他却没有遇到圣君。其诗平淡朴素,含蓄深刻,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以矫宋初空洞靡丽之诗风。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因与苏舜钦齐名,人称“苏梅”。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下联典指明代著名曲作家、安徽宣城人梅鼎祚,字禹金,号胜乐道人,自幼笃志好学,饮食寝处均不废书。16岁廪诸生,诗文名扬江南。擅长诗文古词,所作皆“骨立苍然,气纯而正,声铿以平,思丽而雅”。士大夫皆好之,有“诗文清雅”之誉,王世贞称其诗文为当时之冠。后负才不第,“以古学自任,饮食寝处不废书,发为文辞,沉博雅赡,士大夫好之。”中年以后,专注诗文典籍的搜集编辑和戏剧创作,著述颇丰。梅鼎祚一生以读书、藏书、著书为乐,常说“吾与书若鱼之于水,一刻失之,即无以为生”。并建“天逸阁”专事读书写作,一生著述卷秩浩繁,涉及诗文、小说、戏剧等。有《才鬼记》、《青泥莲花记》、《历代文纪》、《古乐苑》、《宛雅》等。所作《玉合记》(改编自唐人小说《柳氏传》)为昆山派的扛鼎之作,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一定影响。
密(Mì)*
赧(Nǎn )*
粘(Nián)*
偶(ǒu)*
戚(Qī)033
善政三条存盛誉,
嘶风万里靖倭尘。
上联典指宋朝楚丘人戚舜臣,字世佐,任抚州知州时,惠及穷苦百姓,扶持善类,毁坏淫祠(滥建的祠庙),被誉为“善政三条”。传郡有号大帝祀者百余所,舜臣即除之。曾监衢州酒务,后官尚书虞部郎中。
下联典指明时著名的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省登州蓬莱(今山东烟台)人。出身武将家庭,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年间调浙江,任参将,抵抗倭寇,招募义乌的农民、矿工,编练新军,人称“戚家军”,经严格训练,能征善战,成为抗倭主力,首先在台州大胜,继而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后再援福建,升任总兵。经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东南的倭寇。明隆庆年间,以都督同知调镇蓟州,加强战备,因功进左都督。戚继光在四十多年的戎马涯中,“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或在东南沿海扫灭倭寇,廓清海疆;或在北方练兵御边,使蓟门安然。堪称一代爱国名将。他智勇兼备,多谋善断,练兵有方。指挥戚家军“飚发电举,屡摧大寇”,甚至还出现过歼敌上千人,而“戚家军”却无一人阵亡的罕例,被誉为中国“古来少有的一位常胜将军”。他对练兵、治械、阵图等方面都有创见,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茫戎要略》、《武备新书》、《止止堂集》等。
商(Shāng)487
八卦分爻观大象,
百金立木变强秦。
上联典指春秋末年鲁国人商瞿,字子木,他比孔子小二十九岁,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商瞿喜好《易经》,孔子就传授《易经》给他。后来商瞿又传给楚人子弘。商瞿的造诣胜过子夏,是孔门传道者之一。
下联典指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名鞅,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他的后代就有以封地为姓氏,称为商氏。
绳(Shéng)*
盛(Shèng)146
详察悲忧冤至罪,
时名负累祸加身。
上联典指东汉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盛吉,字君达。为廷尉(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吉性多仁恩,务在哀矜。每至冬月,罪囚当断,夜省刑状。其妻执烛,吉持朱笔,夫妻相向垂泣。妻尝谓吉曰:“君为天下执法,不可使一人滥罪。”任职二十年,天下人称有恩无怨。盛吉被司徒虞延辟为西曹掾,时有陇西太守邓融以赃罪徵诣廷尉,前后考验,历岁不服,明帝下三府,遣精能掾属,更就弹劾。吉到诏狱,但敕主者供汤沐饮食,不去问事。明日复往,解融桎梏,安徐以情,责君若无赃,强见诬枉,宜具列辞,当相伸理,如审有罪,不得诬罔国家。融感吉意,即移辞首服(据《会稽典录》)。
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会稽人盛宪,字孝章,器量雅伟。举孝廉,历官尚书郎、吴郡太守,与弟弟盛宏、盛仲都是一时名士。因他的名声高显,被孙策所深忌,他的好友孔融怕他难以免祸,至书曹操召他来京征为骑都尉,但制命未至,果为权所害。子匡奔魏,位至征东司马。
宿(Sù)266
寻亲恸孝思春日,
谏主移安倚太山。
上联典指汉尉氏(今属河南省)人宿仓舒,出身贫寒,因饥荒,自卖给颍川王氏,后累官上党太守,在寻找父母途中,忽遇母亲,于是随母回到老家。母亲去世,他也悲恸而死。
下联典指后魏朔方人宿石,本姓赫连,为赫连屈孑之弟文陈的曾孙,宿乃赐姓。天兴年中,文陈父子归北魏,道武帝非常高兴,把宗女嫁给他,并送奴婢几十名。宿石自幼聪明能干,为人忠义。他的父亲沓干,跟从太武帝征平凉有功,赐爵汉安男。后来征讨蠕蠕时不幸战死,宿石才11岁,世祖太武帝非常可惜;到宿石13岁就让他承袭爵位,任命为中散大夫、复拜宣威将军。兴光年中,迁侍御史,拜中垒将军,进爵蔡阳子,典宜官曹,迁内行令。常随高宗游猎,于帝前险道试马,马惊被摔晕;又陪猎虎,勒御马劝谏高宗退到安全的高地,后来射虎的将士果然被虎扑杀。有诏嘉曰:“石为忠臣,鞚马切谏,免虎之害。”赐骏马一匹,让上谷公主嫁给他,拜上将军、驸马都尉。后升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进爵太山公,为北征中道都大将。死后封为太原王,谥康。
眭(Suī)*
屠(Tú)279
撰曲行文奇笔就,
饥餐渴饮好书甘。
上联典指明朝戏剧作家、文学家屠隆,字纬真,一字长卿,号赤水,别号由拳山人、一衲道人,蓬莱仙客,晚年又号鸿苞居士,浙江省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明万历年间进士,曾任颍上、青浦知县,官至吏部主事。有异才,落笔数千言立成。常与名士饮酒赋诗,纵游山水而不废政事。他为官清正,关心民瘼。作《荒政考》,极写百姓灾伤困厄之苦,“以告当世,贻后来”。明万历十二年,屠隆蒙受诬陷,削籍罢官。晚年家贫,仅以卖文为生,著作颇丰。著有《昙花记》、《修文记》(写修道成仙的故事)、《彩毫记》等。其中《彩毫记》写李白生平,刻画诗人气质较成功,但掺有神仙虚妄色彩。
下联典指明朝名臣、海洋动物学、植物学专家、戏剧家屠本畯,字田叔,号豳叟,浙江省鄞县(今宁波)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明万历年间。屠本畯出身于书香门第。曾以父荫任太常寺典薄、礼部郎中、两淮运司同知,后移福建任盐运司同知。他鄙视名利,廉洁自持,好读书,到老仍勤学不辍。屠本畯曾说:“吾于书饥以当食,渴以当饮,欠身以当枕蓆,愁寂以当鼓吹,未尝苦也。”明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中国有一些知识分子,由于深入实际考察和研究,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较重大的成就。屠本畯就是其中之一。他通过调查研究,著有《闽中海错疏》、《海味索引》、《闽中荔枝谱》、《野菜笺》、《离骚草木疏补》等书。内容涉及植物、动物、园艺等广阔领域。屠本畯的戏曲作品仅只一种,惜未流传。他所作的这种杂剧名《崔氏春秋补传》,此剧祁彪佳《远山堂剧品》著录,它是《西厢记》的补作,祁氏云:“传情者,须在想像间,顾别离之境,每多于合欢。实甫之以《惊梦》终《西厢》,不欲境之尽也。至汉卿补五曲,已虞其尽矣。田叔再补《出阁》、《催妆》、《迎奁》、《归宁》四曲,俱是合欢之境,顾曲虽逼元人之神,而情致终逊于谱离别者。”祁彪佳并标明此剧为“北四折”,它至今尚未发现,可能已佚失。据《甬上屠氏宗谱》记载,屠本畯最后以辰州太守致仕。所作《饮中八仙记杂剧》是一个单折杂剧,剧中内容写屠本畯七十寿辰这天,杜甫、王维、高适三人携《饮中八仙图》前来祝寿,屠本畯出笑日、藏春二妓佐酒助兴,宾主尽欢而散。故事情节很简单且颇为荒诞,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剧。
庹(Tuǒ)*
望(Wàng)*
象(Yiàng)*
萧(Xiāo)099
汉皇杰士功称最,
梁祖孩儿性至纯。
上联典指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萧何,早年曾任秦国沛县狱吏。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随同刘邦起兵,时为沛丞。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萧何却忙于接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使刘邦得以掌握全国户口、民情和地势,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刘邦被封为汉王后,楚汉矛盾激化,他说服刘邦暂作战略退却,以保存汉军实力。楚汉战争中,他荐举韩信为大将,自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输送将士、粮饷。萧何劝说刘邦以巴蜀为基地,与民休息,招纳贤才,然后还定三秦,再与项羽争夺天下。楚汉战争时,萧何以丞相专任关中事,他侍从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刘邦屡遭挫败,失军亡众,军无现粮,萧何及时调遣关中兵逝世驰援,并转漕供给军用,保证了前线兵员粮饷的供应,促使战局发生了根本转机。因此在刘邦称帝后论及功绩,以萧何功最高,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户,悉封其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
下联典指南朝梁著名文学家萧统,即昭明太子,字德施,小字维摩;祖籍南兰陵(今江苏常州),生于襄阳。南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农历11月,萧统被立为皇太子。南梁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农历3月,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荡舟,落水后被救出,伤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萧统酷爱读书,记忆力极强。五岁就读遍儒家的“五经”,读书时,“数行并下,过目皆忆”。他更喜欢“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萧统少时即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喜愠不形于色。他十六岁时,母亲病重,他就从东宫搬到永福宫他母亲的住处,朝夕侍疾,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悲切欲绝,饮食俱废。他父亲几次下旨劝逼,才勉强进食,但仍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来身材健壮,等守丧出服后已变得羸瘦不堪,官民们看了,无不感动落泪。萧统极富同情心,他十二岁时去观看审判犯人,仔细研究案卷之后,说:“这人的过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刑官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的判决。事后,刑官向南梁武帝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对他表示嘉许。南梁普通年间,由于战争爆发,京城粮价大涨。萧统就命令东宫的人员减衣缩食,每逢雨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来的衣食拿去救济难民。他在主管军服事务时,每年都要多做三千件衣服,冬天分发给贫民。当时世风好奢,萧统“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萧统编有或著有《文集》二十卷,典诰类的《正序》十卷,五言诗精华《英华集》二十卷,历代诗文而成的总集《文选》三十卷。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萧统笃信佛教,著名的佛教大乘经典《金刚经》,其中“三十二分则”的编辑,即为他所作。原本长篇连贯的经文,经过他整理成为容易传诵理解的三十二个分则,各段并补充浓缩精要的副标题。
【注】“萧”与“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这从各时代的姓谱中可以得到证明。可以说,现在全中国内所有姓“肖”者中有99.9999均系原来姓“萧”者。
半个世纪前,“萧”姓很多,“肖”姓则罕见。《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字简化方案》颁布以后,很多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者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将“萧”写作“肖”。因此,近几十年来,“肖”姓多了起来(不排除部分人原本姓“肖”),甚至大有取代“萧”姓的趋势。
庾(Yǔ)343
一楼望断江州水,
五郡延绵故国烟。
上联典指著名东晋大臣、文学家庾亮,字元规,颖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庾琛之子。他是北方南迁士族子弟,十六岁时随父在会稽,巍然自守,风格峻雅,时人惮其方严。晋元帝为镇东时,闻其名任为西曹椽。及引见,见其风情都雅,甚为器重,由是聘庾亮之妹为皇太子妃,太子即位,其妹立为明帝皇后。于是庾亮历任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大臣。太宁二年(324年),参与讨平王敦之乱,攻灭吴兴豪族沈充,为东晋王朝建功立勋。三年,受遗诏与王导等辅立成帝,任中书令,执掌朝政。联中的楼指江州(今九江市)的庾楼,为庾亮于咸和年间所建,乃古代江州名胜之一,楼下有三啸堂,楼南有一古槐,几经兴废,于咸丰三年毁于兵灾。
下联典指北周时期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字子山,小字兰成,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南朝梁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侯景叛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侯。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所以,庾信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如此至老,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有《庾子山集》。联中五郡指湘东、邵陵、武陵、庐陵、南康,为梁宗室分封之地,侯景作乱均被叛军占领。
遇(Yù)
尉迟(Yù chí 尉遲)419
平蜀施恩留颂石,
守门护主仗钢鞭。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西魏至北周将领、代地(今山西大同东北)人尉迟迥,字薄居罗,鲜卑族,他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尉迟迥少有大志,能征善战,好施爱士,位望崇重。初为宇文泰帐内都督,跟随宇文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累有军功,任尚书右仆射、大将军。西魏废帝二年入蜀平萧纪,以功为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镇守蜀地,政绩卓著,州人立碑颂德。北周初年,拜为柱国大将军。宣帝宇文贇即位,出任相州总管。宣帝死后,杨坚独揽天下兵马事,他起兵讨伐坚,兵败自杀。
下联典指初唐名将尉迟恭,字敬德,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州朔城区)人,鲜卑族。中国唐朝名将,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陪葬昭陵。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身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胡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
祭(Zhài)*
章(Zhāng)040
辽海经传伊洛理,
龙泉宝聚弟兄窑。
上联典指南宋浙江昌化(今杭州)人章樵,字升道,号峒麓,宁宗嘉定元年(1208)进士。历海州、高邮、山阳教官,知吴县,通判常州。理宗端平元年(1234),监登闻鼓院。以疾乞归,授知处州。知辽海时,遇贼大至,郡县官多遭祸,独樵率诸生盛坐堂上、讲诵,贼至,敛刃而退。学宗伊洛(二程理学),编有《古文苑》,著《集会子》18篇。
下联典指南宋陶瓷家章生一,处州龙泉人。南宋初期于琉田,即今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他主持的哥窑和其弟章生二主持的弟窑,又称权泉窑。时该村有瓷窑四十余家,尤以章氏兄弟窑制品最佳。章生一的“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所制之器,胎质坚实、薄如蛋壳,釉层丰富饱满,釉色浓淡不一。淡白者称米色,稍浓者称豆绿。釉有断纹,号白极碎,即鱼子纹。其器紫口铁足,产品为朝廷所垄断,精品专供御用。“金丝铁线”(又叫“鳝血”,指釉面自然开裂)、“紫口铁足”(瓷器口沿和足底釉色、胎骨的特征)和“攒珠聚球”(在放大镜下可见的釉内气泡)为哥窑瓷器的三大特征。
==========(以下为多画字简化成的十一画字)
盖(Gě,Gài 蓋)405
神勇虎牙曾拜将,
寒冰学士早登瀛。
上联典指东汉虎牙将军盖延,字巨卿,渔阳要阳(今北京平谷县)人。盖延力大能挽硬弓,以勇力闻名边疆,原为彭宠部下,后与吴汉共投刘秀。盖延到广阿(今河北隆尧东),拜为偏将军,号为建功侯,跟从平定河北。久经战阵,参与消灭王郎、刘永、董宪、苏茂,周建,庞萌、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十一。刘秀称帝后,任虎牙大将军、左冯翊,封安平侯。
下联典指唐代大儒盖文达,贞观年间“瀛洲十八学士”之一。字艺成,冀州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师从刘焯。与族弟盖文懿皆名儒,人称“二盖”。文达博览群书,尤精于《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入唐后由文学殿学士升谏议大夫,拜崇贤学士。刺史窦抗曾召集诸生,跟他进行辩论。当时大儒刘焯、刘轨思、孔颖达等人均在现场。文达对答如流,窦抗觉得好奇,问他是跟着谁做学问的。刘焯说这个人的学问,出于自然,并无门户之见。窦抗感叹:“可谓冰生于水而寒于水也。”唐贞观十一年(637),太宗选妃,盖文达选了一名美女武媚娘入宫,改名叫武照。唐贞观13年(639),又被任命为国子司业。不久拜为蜀王的老师,后来蜀王获罪,但因为盖文达平时言行方正而免祸。贞观18年,授予他崇贤馆学士。
龚(Gōng龔)192
息盗倡农安渤海,
思恩守义返淮阴。
上联典指西汉山阳南平(今山东省邹城市平阳寺)人龚遂,字少卿,为人忠厚,刚正不阿,以明经为昌邑王刘贺的郎中令,勇于谏诤。宣帝时,渤海和附近各郡因饥荒引起农民反抗,他任渤海太守,开仓借粮,奖励农桑,使农民归田、狱讼减少。后官水衡都尉。后世将他与黄霸作为封建“循吏”的代表,并称“龚黄”。
下联典指西汉末年的龚胜和龚舍。龚胜,字君宾,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少好学,通五经,与龚舍相友善,并著名节,世谓之“楚二龚”。初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县令。哀帝时历官谏议大夫、光禄大夫、渤海太守,后因病辞职回乡。王莽篡汉建新朝,要征他做官,他以老病推托。后又遣使及太守、县吏、三老等携印绶莅门五日一次来问起居,许诺封茅裂土,门人高晖向他报告时,他斥以“棺敛丧事”,对二子及门人说:“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从此绝食十四天而死。时年七十九岁。龚舍,西汉经学家。字君倩,武原(今邳州西北)人。与龚胜并知名当世。少好学,通五经,以鲁《诗》教授。哀帝时,以龚胜荐,征为谏议大夫,累拜太山太守、光禄大夫。上书辞官,乃遣归。舍、胜既归乡里,郡二千石长吏初到官,皆至其家,如师弟子之礼。传龚舍仕楚,见飞虫触蜘蛛网而死,叹曰:仕宦亦人之罗网也。遂挂冠而去。时号为“蜘蛛隐”。
矫(Jiǎo 矯)*
犁(Lí 犂)*
盘(Pán 盤)*
随(Suí 隨)*
绪(Xù 緒)*
银(Yín)*
阎(Yán 閻)327
绵竹衙门收拾锦,
凌烟阁上绘功臣。
上联典指三国时蜀汉人阎宪,官绵竹令,多以德政感化百姓。有人走夜路拾到别人丢失的锦,天亮后送到县衙,他说:“夜行得锦,是上天赏赐给你的。”那人说:“县里有您这样的贤令,我要是拾到东西不上交,会感到惭愧的。”
下联典指唐代画家阎立本,雍州万年人,父亲阎毗、哥哥阎立德都擅长工艺、建筑和绘画,驰名隋、唐间。他继承家学,显庆年间官将作大臣,后历任工部尚书、右相、中书令。工书法,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取法张僧繇、郑法土,而能"变古象今",笔力雄浑;尤其精于人物肖像,善于刻画人物性格。所画太宗像及《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等,称誉当时;所作《步辇图》,描绘了太宗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反映了汉藏两族友好亲密酌关系。
【注】阎(Yán 閻)姓今每见有人简写作“闫(Yán 閆)”,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关于“閻”、“閆”二字,历史上各种词书字典里,我们能看到的却各有不同:
●在《说文解字》里,只有“閻”字、而没有“閆”字。
◎在上海版的《康熙字典》中,注明了“閆”同“閻”义俗同,说明在《正字通》中指为姓氏,在《说文》有閻无閆,在《姓谱》中始分为二。
●在中华版的《康熙字典》里,有“閻”、“閆”二字,在“閆”字条作“同閻义俗用。又《正字通》姓也。《说文》有閻无閆,今《姓谱》分为二。”
◎在商务版的《新华大字典》中,有阎、闫二字,但篆字均作閻字。
●在商务版《新华词典》里,有“阎”字、括同“閻”字,并注“阎”字不能简化为“闫”字,指明“阎”和“闫”是两个不同的姓氏。有“闫”字,括同“閆”字,被指认为不同于阎的姓氏。
◎在商务版的《新华字典》里,有“阎”字、括同“閆”字,但无“閻”、“闫”二字。
●在商务〔港〕版《辞源》(改编本)里,仅有“閻”字而无“閆”字。
故此,基本可以确定以下几点:
1.至少在东汉许慎编《说文解字》时,可能还没有“閆”字而仅有“閻”字,据现有资料可知,“閆”字是南朝齐时人王俭的《姓谱》中始载的。
2.宋版《百家姓》里,有“閻”、“閆”二字,分别排在第327(“閻”)和460(“閆”)位。
3.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中,有简化“门”字偏旁里由“閻”字简化成“阎”字。
4.直至1986年版的《简化字总表》里,也只有“閻”、“阎”二字,而没有“閆”、“闫”二字。
〖老k认为〗“閆”字即使是“閻”字的异体字或俗用字,也是一千多年前已有的。而自南朝齐时《姓谱》到宋版《百家姓》,“閻”、“閆”二姓一直并存,似乎不相混淆,亦即它们曾有相当一段时间分开过。否则自宋以后一千多年来,有成千上万的“閻”、“閆”姓人,蒙训时都朗读、背诵着这宋版的《百家姓》,却无一人出来指谬:百家姓的房价珍贵,许多姓氏人口不少,但却上无片瓦、下难立锥,为何你们“閻(閆)”家独占两间大房?网上现有资料认为“閻”、“閆”原来就是同一个字,“閆”字仅只是“閻”字的俗写,关于这一点,我是存疑的,这得有请“閻”或“閆”姓的朋友,如能提供你们的族谱、找出你们姓氏起源和迁徙分布来做佐证,则老K将不胜感谢!
与“閻”、“閆”近似的情况有以下姓氏:
刀和刁、云和雲、于和於、肖和萧……
上面几组字,刀和刁是同音近形、但起源不同的姓氏;云和雲、于和於、肖和萧均仅是同音简化的几组字,起源也不相同。这几组姓氏中的繁体字不应用同音简化字或近形字代替的。简化汉字留下的尾巴害人啊!搞不好让人连祖宗也忘了。
有趣的是,“闫”字是民间从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字表》中的“閆”字自行简化类推出来的自造字,即白字!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作为姓氏用字的规范字,只有简化作“阎”的“閻”姓和古已有之的“閆”姓。换句话说,“閻”字已简化为“阎”字,但“閆”字不仅没有简化字,而且不被有些字典收录(承认)。
【注】典故资料主要来源于陆君云先生所编的姓氏宗祠资料,特此致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