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6|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柔雅学习本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主题
3

182

帖子

0

精华

420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7093
经验
95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5 1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柔雅 于 2013-12-5 22:23 编辑

课堂内容:
1、小1班第一讲对联初窥 :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 ... 8099&extra=page%3D1
2、任杰每日一联推荐: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 ... &extra=page%3D1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主题
3

182

帖子

0

精华

420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7093
经验
95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22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2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主题
3

182

帖子

0

精华

420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7093
经验
95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22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22: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柔雅 于 2013-12-15 18:44 编辑

资学自鉴(不定期更新):
1、出、对句篇:
(1)网络优秀出对句作品赏析760幅: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5781
(2)颦儿对句练习本: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3646
(3)梅妆应对集: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4924
(4)柔雅对句练习本: 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9472&extra
2、成联篇:
3、思考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78 小时
主题
13

820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进士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0069
经验
50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4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28
4
发表于 2013-12-7 08:29 | 只看该作者
来看柔雅!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6 小时
主题
7

293

帖子

0

精华

724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47148
经验
168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28
5
发表于 2013-12-9 15:34 | 只看该作者
问候同桌
粒粒葡萄,流光溢彩惹人醉;
翩翩蝴蝶,低舞高旋绕架飞。==大漠孤烟老师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主题
3

182

帖子

0

精华

420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7093
经验
95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22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5:53 | 只看该作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训蒙骈句》,明代司守谦撰。司守谦,字益甫,明代宣化里人。能文,不幸早夭,诗文散佚,仅此篇存世。 
 
   骈句,即骈偶句,即对仗句。两马并驾为骈,二人并处为偶,意谓两两相对。古时宫中卫队行列月仗(仪仗),仪仗两两相对,故卞偶亦称对仗。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上下联词语相对,平仄相对。用这种形式的四六句写成的文章,晚唐时称作“四六”,宋明沿用,至清改称骈体。对童蒙进行骈句训练,为作文作诗建立根基。  

   《训蒙骈句》按韵部顺次,由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一言的五对骈句组成一段,每韵三段。此书与《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当可为吟诗作对之基,爱好诗文者,若熟而能诵,必大利于笔。


  卷  上
  
  一  东
  
  天转北,日升东。东风淡淡,晓日蒙蒙。野桥霜正滑,江路雪初融。报国忠臣心秉赤,伤春美女脸消红。孟柯成儒,早藉三迁慈母力;曾参得道,终由一贯圣人功。

  清暑殿,广寒宫。诗推杜甫,赋拟扬雄。人情冷暖异,世态炎凉同。丝坠槐虫飘帐幔,竹压花蝶护房栊。高士游来,屐齿印开苔径绿;状元归去,马蹄踏破杏泥红。

  龙泉剑,鸟号弓。春傩逐疫,社酒祈丰。笛奏龙吟水,箫吹凤啸桐。江面渔舟浮一叶,楼台谯鼓报三通。时当五更,庶尹拱朝天阙外;漏过半夜,几人歌舞月明中。
  
  孟轲成儒:相传孟轲(孟子)幼年丧父,其母为了使之学就有道,曾三次迁徙居所。初居坟地附近,孟轲学办丧事;又迁与屠夫为邻,孟轲学宰杀之功;最后迁至学宫附近,孟轲才开始学礼习仪,最终成为儒家著名学者。 曾参得道:曾参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以孝行见称,他一贯奉行忠恕之道。并协助孔子述《大学》,作《孝经》,后世儒家尊之为“宗圣”。 房栊:窗户。 龙泉剑:《太康地记》记载,西平县有龙泉水,可以砥砺刀剑,特坚利,故有坚白之论,是以龙泉之剑为楚宝。(见《水经注三一·沅水》)后来即用作剑的泛称。 鸟号弓:《韩诗外传》:“齐景公为弓泰山,鸟号之柘,燕牛之角,秦麋之筋,河鱼之胶。”注:“以柘为弓,弹鸟鸟号呼,因名鸟号弓。” 春傩逐疫:古时民俗,春秋两季于水边举行祭礼,以求祥免灾,叫做春褉。傩,古时腊月迎神赛会,以驱除疫鬼的仪式。社酒祈丰:古时,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在社日设酒食以祭社神,祈求五谷丰登。 谯鼓:城门上的望楼,称为谯楼,楼内的鼓,称为谯鼓。 庶尹:古时朝廷百官之长。 阙:古代宫殿门外左右相对的望楼。天阙,代指皇宫。 漏:漏壶,古代用滴水来计时的器具。
  
  二  冬
     
  君子竹,大夫松。偷香粉蝶,采蜜黄蜂。风定荷香细,日高花影重。大庾岭头梅灿烂,姑苏台足草蒙茸。跃马游人,苑内观花夸景美;操豚野老,田间拜社祝年丰。   

  冯妇虎,叶公龙。鱼沉雁杳,燕懒莺慵。依依河畔柳,郁郁涧边松。天成阆苑三千界,云锁巫山十二峰。骚客游归,双袖微沾花气湿;渔郎钓罢,一舟闲系柳阴浓。  
 
  催春鸟,噪秋蛩。郭荣叩马,卫献射鸿。玉盘红缕润,金瓮绿醅浓。对雪谁家吟柳絮,披风何处采芙蓉。芳满春园,红杏有颜清露洗;雨过秋谷,玄关无锁白云封。
    
  大庚岭:五岭之一,又称梅岭,在江西大余县南部。岭上多梅树。 姑苏台:在江苏苏州市西的姑苏山上。传说为春秋吴王阖闾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遂焚其台。 冯妇虎:冯妇为春秋时晋国人,善搏虎。 叶公:汉刘向《新序·杂事五》载,叶公于高,好龙,室内各处画龙,天龙闻而下之,叶公见而逃走,吓得魂不附体。 阆苑:阆风之苑。传说为仙人所居之地。 巫山:在重庆市巫山县东巫峡两岸。有十二峰,峰下有神女庙。 郭荣叩马:郭荣是春秋时齐国大夫,晋、宋等十二国联合攻齐,齐侯欲逃,郭荣与太子叩马,阻拦齐侯出逃。 卫献射鸿:春秋时,卫献公宴客,客久等,而卫献公不至,原来他在园林中射雁。 醅:未过滤的酒。 吟柳絮:晋谢安侄女道韫对雪吟:“未若柳絮因风起。”人称咏絮高才。 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玄关:泛指门户。

三  江
     
  花盈槛,酒满缸。颓垣败壁,净几明窗。兰开香九畹,枫落冷吴江。山路芳尘飞黯黯,石桥流水响淙淙。退笔成冢,右军书秃三千管;建旗入境,安石门排十六艭。  
 
  斟玉斝,剔银釭。起风石燕,吠日山尨。春柒千门柳,秋澄万顷江。酒力能将愁阵破,茶香可使睡魔降。北苑春回,一路花香随着屐;西湖水满,六桥柳影照飞舟。  
 
  吹牧笛,泛渔舟。严陵真隐,纪信诈降。冬雷惊渭亩,春水泛湘江。庭院日晴黄鸟并,江湖浪阔白鸥双。十八拍笳,蔡琰悠吹于北塞;三五株柳,陶潜啸傲在南窗。
    
  兰开香九畹:《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畹,十二亩为一畹。 吴江:即吴淞江,太湖最大的支流,又名苏州河。源出太湖瓜泾口,东流入黄浦江。 退笔成冢:唐李绰《尚书故实》:“(智永禅师)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 安石:晋代谢安,字安石,任征讨大都督,指挥将帅,各当其任。 艭:大船,此指战船。 石燕:一种形状如燕的石块,相传遇风雨即飞,风雨止后又化为石。 山尨:一种多毛的野狗。 严陵:东汉严光,字子陵,年少时曾与光武帝刘秀同游学,有高名,刘秀称帝后,他改姓埋名,后被征召到京,授其官不受,隐居于富春山。 纪信诈降:楚汉相争时,纪信为刘邦部将,项羽围困刘邦于荥阳,他伪装刘邦出降,使刘邦得以逃脱。 十八拍笳:蔡琰,字文姬,东汉末女诗人,博学多才,精通音律。汉末大乱,被匈奴所虏,与南匈奴左贤王生活十二年,后被曹操赎回。相传《胡笳十八拍》是她的作品。  三五株柳:陶潜,字渊明,东晋文学家,自号“五柳先生”,在其《归去来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之句。  
  

  四  支
     
  梅破蕊,柳垂丝。荷香十里,麦穗两岐。剥橙香透甲,尝稻气翻匙。紫陌游人摇玉勒,画堂酒客醉金卮。云锁巫山,墨翰饱滋天外笔;池涵列宿,玉盘乱布水中棋。   

  三都赋,七步诗。班超投笔,王质观棋。月照富春渚,雷轰荐福碑。堤柳拖烟迷翡翠,海棠经雨湿胭脂。豪富石崇,邀客不空金谷盏;风流山简,驻军常醉习家池。  
 
  戈倒握,笛横吹。阮籍青眼,马良白眉。雨阑流水急,风定落花迟。衰柳经风飞病叶,枯梅得月照寒枝。适意高人,斜卷玉帘通燕子;陶情侠客,闲抛金弹打莺儿。
    
  荷香十里:宋王安石《晚楼闲坐》诗:“四顾山光接水光,凭阑十里芰荷香。” 麦穗两歧:班固《东观汉记十五·张堪》:“(张堪)为渔阳太守,有惠政。童谣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紫陌:帝都郊野的道路。 玉勒:玉制的马衔。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子都赋:西晋文学家左思所作,构思十年乃成,篇成后士人竞相传写,以致一时洛阳纸贵。七步诗:曹操之子曹植才思隽发,下笔成章,其兄曹丕即位后,忌其才,限今其七步成诗,他应声立就。 班超投笔:班超,东汉人,曾因家贫为官府抄书,投笔而叹,有建功之心,后出使西域,建功封侯。 王质观棋:晋朝王质进山砍柴,观二童子下棋,棋罢,斧柄已烂,归家,同时之人都已去世。 雷轰荐福碑:《类说四八》载,宋范仲淹镇守鄱阳时,有一书生献诗,说自己一生贫寒,无人可比,范仲淹见其字秀,叫他去临摹荐福寺之碑文,可售高价。当夜,有雷击碎荐福碑。 石崇:西晋大臣,任荆州刺史时,拦截贡使商客,致成巨富,曾于河阳置金谷园,极尽奢侈生活,常在金谷园中设华宴待客。 山简:西晋大将,嗜酒豪饮,镇守襄阳时,常往习家池饮酒,每醉酒。 马良白眉:《三国志·马良传》载,三国蜀汉马良,字季常,眉间有白毫;兄弟五人,皆用“常”为字,并有才名,乡里俗谚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五  微
     
  城矗矗,殿巍巍。纫兰楚客,泣竹湘妃。客伤南浦草,人采北山薇。竹笋生长擎玳瑁,石榴绽破露珠玑。能语能言,鹦鹉啭音劳舌底;有经有纬,蜘蛛结网费心机。   

 吹暖律,捣寒衣。风翻翠幕,月照朱帏。夜长更漏远,昼永篆香微。村墟犬已经霜瘦,篱落鸡因啄粟肥。碧帻老翁,柳边时睨游鱼走;雪衣仙女,花底长陪舞蝶嬉。  
 
  虹晚现,露朝晞。荷擎翠盖,柳脱棉衣。窗阔山城小,楼高雨雪微。林中百鸟调莺唱,月下孤鸿带影飞。老圃秋高,满院掀黄开菊径;芳庭春草,两歧铺绿上柴扉。
    
  纫兰楚客:屈原《离骚》有“纫秋兰以为佩”之句。纫,缝。 泣竹湘妃:传说虞舜死后,舜的二妃娥皇与女英悲伤哭泣,泪染竹成斑,所以称斑竹,也称泪竹和湘竹。二妃死后为湘水之神,称湘妃。 玳瑁:爬行动物,形状如龟,可做装饰器。 玑:不圆之珠。 吹暖律:《列子·汤问》载,战国时,北方冰寒不生五谷,阴阳家邹衍吹律而暖气生,使百姓得以播种,禾苗得以生长。 捣寒衣:寒秋时在捣衣石上捣衣,诗词中多用以描写秋景冷落萧索的情景。 晞:干,干燥。《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老圃:种园子的人。苏拭《退居》诗:“老圃闲谈未易欺。” 两歧:两条小路。 柴扉:柴门。
  
  
  六  鱼
     
  花脸露,柳眉舒。两行雁字,一纸鱼书。日晴燕语滑,天阔雁行疏。弄笛小儿横跨犊,吟诗骚客倒骑驴。谢世幽人,紫艳葡萄千日酒;入京才子,白藤画匣万言书。  
 
  居有屋,出无车。乘舟范蠡,题柱相如。稻花连陇亩,梧叶满阶除。梅弹随风掠过鸟,月钩沉水骇游鱼。醉卧瓮旁,放达情怀毕吏部;行吟泽畔,枯憔面色楚三闾。  
 
  鹰搏兔,鹭窥鱼。林修茂竹,地种嘉蔬。兰风清枕簟,梅竹润琴书。僧舍何人吹短笛,王门有客曳长裾。江燕引雏,花外怯风飞复落;山云含雨,天边蔽日卷还舒。
    
  雁字:雁飞时排成“人”字或“一”字形,称为雁字。 鱼书:《玉台新咏》载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倒骑驴:唐朝诗人孟浩然曾倒骑着驴子,在风雪中漫游,诗兴即起。 范蠡:《史记·货殖列传》载,春秋越国大夫范蠡辅助越王勾践伐吴王夫差后,“乃乘扁舟,浮于五湖。” 题柱相如:汉朝司马相如初去长安,过升仙桥,在桥柱上题字:“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 醉卧瓮旁:《晋书·毕卓传》载,毕卓为吏部郎时,邻家酿造的酒熟后,他在夜里去盗饮,为人所缚,第二天早晨主人知道后即与他一同饮酒,喝醉后才离开。 行吟泽畔: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受谗毁被放逐,流浪于湘沅流域,加之忧国忧民,满腔哀怨,最后投汨罗江而死。 曳长裾:《汉书·邹阳传》载,西汉吴王刘濞门客邹阳,因刘濞谋反而上书谏止,中有“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之句。


  七  虞
     
  金谷景,辋川图。十洲三岛,四隩五湖。篆香浮宝鼎,漏箭响铜壶。老丈灌园新抱瓮,文君卖酒自当垆。豫让报仇,吞炭漆身思灭赵;越王怀恨,卧薪尝胆欲平吴。  
 
  云里鹤,日中乌。来宾雁序,傍母鸡雏。夜月琴三弄,春风酒一壶。菊盏带霜盛碎玉,荷盘翻露泻明珠。关外戍臣,两鬓经霜羁远塞;江干渔父,一蓑烟雨钓平湖。  
 
  云母石,水晶珠。陆绩怀橘,史丹伏蒲。儿童骑竹马,旅客忆莼鲈。一水尽含飞阁动,百花半映古槎枯。庶尹趋朝,玉笋班中鸣鸾佩;群娇绣阁,石榴花下斗樗蒲。
    
  金谷:西晋巨富石崇建有金谷园。 辋川:水名,即辋谷水,在陕西蓝田县南。唐代诗人王维曾居此,作辋川图及辋川诗。 十洲:《十洲记》说,十洲指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传说都在八方大海中,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三岛:指蓬莱、方丈、瀛洲,为海上三仙山。 四隩:四方可居的边远地区。《尚书·禹贡》:“九州攸同,四隩既定。” 五湖:《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洲……其川三江,其浸五湖。”五湖具体名称,说法不一。 漏箭:漏壶的部件,漏箭上刻节文,随水沉浮以计时。 豫让:春秋末晋智氏家臣,颇受尊宠,后赵、韩、魏三家灭智氏,他改名换姓,漆身吞炭,伺机谋刺襄子,为主报仇。  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时,吴王夫差战败越王勾践,勾践以妻送吴,夫妻并为夫差奴,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归国举兵攻灭吴国。 陆绩怀橘:陆绩是三国时博学多识之士。《三国志·陆绩传》载,陆绩六岁时到袁术家作客。袁术出橘待之,陆绩私取二枚橘子藏在怀中,并说:“吾母爱吃橘,归以赠母。” 史丹伏蒲:西汉元帝刘奭欲废太子,史丹闯入元帝卧室,伏于青蒲之上谏之。 莼鲈:莼菜与鲈鱼,味美,产于江浙,《晋书·张翰传》载,张翰在京都做官,见秋风起而思莼鲈,顿起思乡之情,因此辞官回家。 庶尹:百官之长。 玉笋班:唐末称风貌秀异有才华的朝士为玉笋,得与其同列者称为玉笋班。 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

八  齐
     
  金鲤跃,玉骢嘶。朝阳丹凤,报晓黄鸡。夜月鸟忙唤,春风莺乱啼。园中新笋半成竹,路上花落尽点泥。蛮柳眠低,小弱腰肢遭雨苦;海棠睡起,半娇体态被春迷。
  
  敲拍扳,唱铜鞮。赋名鹦鹉,诗咏凫鹥。峡猿啼夜月,巢鸟掠春泥。涸鲋喜得庄周活,良马欣逢伯乐嘶。烟锁溪头,平树绿杨浮翡翠;月沉海底,一泓清水映玻璃。
  
  题粉壁,护丹梯。桑麻接壤,桃李成蹊。渔家收暮网,军垒动宵鼙。一呕扬子归蛙室,三笑渊明过虎溪。碎梦悠扬,乱逐落花飞上下;闲魂飘泊,直随流水绕东西。
    
  蛮柳:唐白居易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小蛮,白氏妾名蛮子,以细腰著称。此处代指柳条。 海棠睡起:《太真外传》:“上皇登沉香阁,召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抉掖而至,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铜鞮:曲名。 凫鹥:凫,野鸭。鹥,鸥乌。 涸鲋:《庄子·外物》载:车辙中有鲋鱼,请求庄子以升斗之水相救。 逢伯乐:《庄子·马蹄》、《列子·说符》等书载,有马驾车上坡,马老体弱不能上,见伯乐,长嘶而哭。伯乐,古之善相马者。 丹梯:即丹阶、丹陛,宫殿的台阶,因漆成红色,又如梯形,故称丹梯。 扬子:西汉文学家扬雄,史称其先祖有田一廛,有宅一区,世代以农桑为业。 过虎溪:虎溪在庐山之下。传说晋代僧人惠远住在庐山东林寺,送客不过溪。一次与陶渊明、陆静修共话,不觉逾虎溪,引起虎啸,三人大笑而别。  
  
  
  九  佳
     
  蒙白氎,裹青鞋。雷轰天地,风扫雾霾。葡萄来汉苑,蓂荚生尧阶。含愁班女题纨扇,行乐王维赴鹿柴。帝里繁华,巷满莺花添锦路;仙家静寂,云穿虬树锁丹崖。
  
  乌犀带,白玉钗。金章璞绶,布袜芒鞋。桂花飘户牖,柳影上庭阶。花酒一园供宴乐,云山千里称吟怀。月到天心,远近楼台均照耀;雪堆山顶,高低蹊路尽沉埋。   

  云竹锦,水松牌。茶抽蓓蕾,酒熟茅柴。莺梭随柳织,雁字叠云排。袖里风光循竹径,襟前雨意罩兰阶。风刮长途,卷起芳尘迷道路;雪融巫峡,添来新水满江淮。
    
  氎:棉布。 班女:即班婕妤。汉代班况之女,班彪之姑,汉成帝时封为婕妤(宫中女官名),后为赵飞燕所谮,退处东宫,作《怨歌行》诗自伤。 纨扇:细绢制成的团扇。 鹿柴:唐代诗人王维在辋川别墅有鹿柴,常与友人行乐其间。柴,栅栏、篱落。 金章璞绶:以金为印章,以璞玉装饰成的丝带。 茅柴:乡村的薄酒。 莺梭:黄莺在春天的柳树间往来飞掠如梭。元代张养浩《遂闲堂独坐自和》诗:“苔垣蜗篆斜行玉,柳岸莺梭巧织蓝。”


  
  
  十  灰
     
  巡五岳,望三台。绿橙是叟,红叶为媒。寒深银粟起,醉重玉山颓。树杪风停声未息,花梢月上影成堆。篱下菊开,陶令对花时一醉;庭前枣熟,杜陵上树日千回。  
 
  培晚菊,探寒梅。出墙红杏,夹道绿槐。朱陈联戚党,刘阮到天台。解冻暖风医病草,及时甘雨润枯荄。蜂采菜花,脚带黄金飞不起;雀争梅蕊,口衔白玉叫难开。  
 
  栽五柳,植三槐。咸思青箬,渴望绿梅。齑成劳咄啐,诗就作敲推。捉月骚人凌波浪,乘云仙子上蓬莱。灯点木油,红日光中消冻雪;弓弹绵絮,白云堆里响晴雷。
    
  五岳:即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三台:三台六星,在人为三公,在天为三台:上台司命、中台司爵、下台司禄。 银粟:指雪。 玉山颓:玉山指人的头部,醉倒称为玉山颓。 陶令: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因当时政治腐败,决心去职归隐,过田园生活。 杜陵:杜甫自称少陵野老,杜陵野客。杜甫《百忧集行》诗:“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朱陈:唐白居易《朱陈村》诗序云,徐州古丰县有一朱陈村,只有两姓人家,世世联姻,后多用来代指婚姻一词。 天台: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到天台山采药迷路,遇到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 三槐:宋王佑种植三槐,子孙显达。 箬:竹子。此处指箬笠。 渴望绿梅:《三国演义》里有曹操令军士“望海止渴”的故事。 齑:切成细末的腌菜。 敲推:唐朝诗人贾岛曾作诗句“僧推月下门”,后经反复琢磨改为“僧敲月下门”。 捉月骚人:指李白在采石矶醉后下江捉月之传说。

 十 一 真
     
  吴孟子,楚春申。春风态度,秋水精神。窗目笼纱纸,炉头倒葛巾。吴札多情曾挂剑,张纲有志独埋轮。公子朝歌,檀板缓催金缕曲;王孙夜饮,丝绦长系玉壶春。
  
  金孔雀,玉麒麟。蟪蛄噪晚,鶗鴃鸣春。壁蛩惊怨妇,村犬吠行人。渔唱悠悠清水澈,樵歌杳杳碧苔新。秋色萧条,万树凋零山瘦削;春情淡荡,百花妆点草精神。
  
  将军帽,进士巾。孔门十哲,殷室三人。读书探圣道,嗜酒露天真。戏水游鱼萦过客,隔花啼鸟唤行人。落地杨花,乱逐东风随马足;掀天桃浪,缓乘春雨化龙麟。
    
  吴孟子:春秋时鲁昭公夫人,吴国人,本为姬姓,因讳同姓通婚,不称吴孟姬而称吴孟子。 楚春申:即战国时楚国大夫黄歇,为“战国四君”之一。 挂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季札与徐君是朋友,徐君喜欢季札的剑,由于季札要出使他国,所以未来得及赠剑,季札出使回来,徐君已死了,季札于是解下佩剑,系在徐君坟头的树上。 埋轮:《后汉书·张纲传》载,张纲,顺帝时为御史,上书反对宦官专权。当时大将军梁冀专权,张纲受与杜乔等七人分巡州郡之命,却独埋车轮于洛阳都亭,说:“豺狼当道,安问狐狸”,归而弹劾梁冀。 蟪蛄:蝉的一种。 鶗鴃:指杜鹃。 孔门十哲:后代将孔子的弟子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列侍于孔庙内,称十哲。 殷室三人:殷商三臣微子、箕子、比干被孔子称为殷室三仁人。  
  
  
  十 二 文
     
  茶已熟,酒初醺。西堂梦草,南涧采芹。烂霞成五色,瑞雪积三分。子美诗成能泣鬼,相如赋就自超群。贪醉青莲,采石矶头捞皓月;思亲仁杰,太行山顶望孤云。   

  徐孺子,信陵君,文章太守,韬略将军。踏山寻妙药,锄地种香芸。灯尽不挑垂暗芯,炉灰重拨尚余薰。金殿昼长,隐隐漏壶花外转;锦江夜静,悠悠渔笛月中闻。   

  巫峡月,楚岫云。灯光灿烂,酒气氤氲。蜂趋红杏蕊,鹤踏碧苔纹。清露临晨凉似洗,火云当午热如焚。情重志坚,鸳阁腐衣韩烈妇;才高兴发,龙山落帽孟参军。
    
  醺:醉。杜甫《拔闷》诗:“闻道云安麹实春,才倾一盏即醺人” 西堂梦草: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曾在永嘉西堂做诗,终不能成,忽然梦见族弟惠连,而得“池塘生春草”之佳句。 采芹:《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旧称考中秀才入学的生员为采芹。 泣鬼:杜甫字子美,他的诗中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句子。 相如: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工辞赋,所作《子虚赋》为汉武帝赏识,因得召见,又作《上林赋》,武帝用为郎。其赋场面宏大,文辞富丽。 捞皓月:唐代诗人李白自称青莲居士,性嗜酒,有诗自道:“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相传因酒醉后,在安徽当涂的采石矶附近的长江中捞月而溺死。 仁杰:《大唐新语·举贤》载,唐大将狄仁杰早年居官在外,他在并州,父母在河阳,一次登太行山,见白云孤飞,倍思家中双亲。 徐孺子:即东汉高士徐稚,字孺子。 信陵君:即战国魏宗室大臣魏元忌。“战国四君”之一。 氤氲:气体弥漫或光色混合动荡的样子。 韩烈妇:指韩凭妇。韩凭为康王舍人,康王欲夺其妻,凭死后,“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事见《搜神记》。 孟参军:晋孟嘉为桓温参军,一次游龙山,有风吹落他的帽子,孙盛作文嘲笑,他即时作答,四座皆服。  
  
    十 三 元
     
  桃叶渡,杏花村。衔芦征雁,接箭老猿。晓径牛羊践,晴檐燕雀暄。水獭祭鱼知报本,山乌哺母不忘恩。曳杖高人,园菊径边寻故旧;荷锄野老,海棠花下戏儿孙。  
 
  碧鸡庙,金马门。金杯玉斗,龙勺牺樽。庆云遮玉殿,甘露滴铜盆。闭户袁安甘卧雪,下帷董子不窥园。廉范临民,慈惠群歌来何暮;于公治狱,清勤共羡死无冤。   

鸦聚阵,鄂飞骞。画龙破壁,爱鹤乘轩。疏泉流地脉,移石动云根。芍药披红翻古砌,薜萝行绿上颓垣。秋冷吴江,青枫叶落飘前渚;日斜彭泽,白蓼花飞过远村。
    
  水獭祭鱼:传说每年正月,水獭要祭祀被它吃掉的鱼。 山乌哺母:乌鸦出生后,母哺六十日,及长,返哺母六十日。 碧鸡庙:云南昆明有碧鸡庙。 金马门:古代翰林院,门前有金属所铸之马,故称翰林院为金马门。 卧雪:东汉时,洛阳令于雪天巡访,别人均扫尽门前雪,惟袁安门前堆雪,入室见袁安卧床不起。 不窥园:董子即西汉董仲舒,汉景帝时为博士,下帷讲读,三年不窥园。 廉范临民:《后汉书·廉范传》载,廉范,字叔度,东汉时人,上蜀郡太守任,革除禁止百姓夜晚用火的前令,百姓称便,作歌“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昔无襦,今五绔”以称颂。 于公治狱:于公是西汉东海狱吏,曾说服新上任的太守祭扫一冤死的妇人墓,时人称赞他,称为治狱有德。 画龙破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传说张僧繇在安乐寺画龙,点睛后雷电破壁,龙腾飞而去。 爱鹤乘轩:《左传·闵公二年》载,春秋时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春秋时只有大夫才能乘轩。轩,车子。  

十 四 寒
     
  蒲葵扇,竹箨冠。旌旗闪闪,环佩珊珊。烟花潘岳县,夜月严陵滩。衣袂障风金缕细,剑锋横雪玉鞘寒。柳絮因风,数点频黏银伐阅;梨花带雨,一枝斜倚玉阑干。
  
  烧兽炭,烹龙团。孟宗哭竹,燕姞梦兰。松枯遭雨苦,花瘦怕风寒。辨礼阅公辞昌歜,呈威介子斩楼兰。纵侈王孙,长向花前酣美酒;避嫌君子,不从李下整危冠。   

  挥玉勒,跨金鞍。范增撞斗,贡禹弹冠。琴弦弹别鹤,镜匣掩孤鸾。冰泮楚江舟举易,尘蒙蜀道客行难。大地阳回,淑气催梅传信息;长天昼永,好风敲竹报平安。
    
  箨: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潘岳县:晋潘岳任河阳令时,在县内广植桃李,人因号曰花县。 严陵滩:东汉严光,字子陵,隐居于浙江富春山,后世称其居处为严陵滩。 伐阅:记功簿。《汉书·朱博传》:“赍伐阅诣府。” 孟宗哭竹:《二十四孝》载: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燕姞梦兰:传说春秋时郑文公之妾燕姞夜梦天使持兰相予,遂生穆公。 辞昌歜:鲁僖公三十年,周朝天子派周公阅至鲁国,鲁僖公以昌歜等食物宴请他,周公阅推辞不受,说:这是招待有德行功业之君王的礼节。昌歜,用蒲根切制成的盐菜。 斩楼兰:西汉明帝元凤四年,傅介子杀其王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名为鄯善。楼兰,汉西域城国。 避嫌:《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范增撞斗:范增是项羽的谋士,被尊为亚父,鸿门宴上劝项羽杀刘邦不遂,事后愤而将刘邦所赠的一双玉斗击碎。 贡禹弹冠:《汉书·王吉传》载,王吉(王阳)与贡禹友善,王吉做官,贡禹弹冠相庆。  
  
   十 五 删
     
  山叠叠,水潺潺。珠还合浦,玉出昆山。明星千点灿,新月一钩弯。夜饮主宾联蝉座,早朝文武列鸳班。杵臼程婴,义立孤儿存赵祚;沛公项羽,计谋孺子夺秦关。   

  蛇报主,雀衔环。虎头燕颔,鹤发龙颜。水流分燕尾,山秀拥螺鬟。梁帝讲经同泰寺,严光垂钓富春山。返哺慈乌,夜月枝头啼哑哑;迁乔好鸟,春风花底语关关。  
 
  铜壶阁,玉门关。闹中取静,忙里偷闲。一川巫峡水,九曲武夷山。端石砚生鸲鹆眼,博山炉起鹧鸪斑。避世道人,饮露餐霞消俗态;倾城美女,凝脂抹粉出娇颜。
    
  珠还合浦:《后汉书·孟尝传》载,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先时,宰守并多贪秽,珠逐渐流入交趾。孟尝到任后,革除旧弊,不逾一年,去珠复还。 昆山:指昆仑山。 赵祚:春秋时赵朔全家被屠岸贾杀害,惟朔妻遗腹子赵武,被赵氏家人公孙杵臼、程婴两人救孤立孤。事见《史记·赵世家》。 沛公:指刘邦。孺子:指秦末代王子婴。 蛇报主:传说汉朝隋侯出行,见一条大蛇被拦腰砍伤,他让人为蛇医治,一年之后,蛇衔了一颗大明珠来报答他。 雀衔环:传说汉杨宝幼年时在华阴山见一黄雀受伤,就将这只黄雀带回家中,精心养护,伤好后飞去,后来黄雀衔白环四枚来报答他。 虎头燕颔:《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生得虎颈燕颔,认为是封侯之相。 鹤发:白发。 龙颜:指眉骨圆起。 讲经同泰寺:南朝梁武帝萧衍信奉佛教,经常赴同泰寺,与高僧讲论佛经。 垂钓富春山:后汉严光隐居垂钓于富春山。 端石砚:广东德庆县端溪产石,制成砚台称端砚,其中有些石上有鸲鹆(八哥)眼之形迹者最为名贵。 博山炉:山东博山所产香炉叫博山炉,其上常常有鹧鸪形斑迹。  

 卷  下
    
  一  先
     
  清冷节,艳阳天。樽前歌舞,花里管弦。高松栖瑞鹤,病柳咽寒蝉。处处播秧梅坞雨,家家缫蚕竹篱烟。秋色方升,淝水风霜悲唳鹤;春风欲暮,蜀山花木怨啼鹃。   

  红杏雨,绿杨烟。庭花一梦,禁柳三眠。砚冷冰团结,帘疏月影穿。隐士不荒三径菊,美人常采一溪莲。鏖战将军,一道甲光衔雪亮;凯歌士卒,千群马色截云鲜。   

  君臣药,子母钱。刻符制鬼,铸鼎升仙。烛奴燃豹髓,剑客舞龙泉。竹笋双生稚犊角,蕨芽突出小儿拳。枕上怀人,梦断还思倾国色;庭前饯客,酒阑更赠绕朝鞭。
    
  清冷节:指寒食节,禁火。 淝水: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大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三径菊:晋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君臣药:中医用药有“君臣佐使”之说,药物起主治作用的为君,起辅佐作用的为臣,治疗并症和起制约作用的为佐,引药直达病所者为使。 子母钱:旧时铜钱的大小钱,重者称为母钱,轻者称子钱。 刻符:道家刻制符箓,据说可以制服恶鬼。 铸鼎升仙: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之下,鼎成,有龙垂胡髯迎黄帝升仙。(见《史记·封禅书》) 烛奴:《开元天宝遗事》载,灯台称烛奴。 龙泉:宝剑名。 绕朝鞭:春秋晋国士会归国,秦国大夫绕朝赠他一支马鞭。后来诗文中以绕朝鞭指朋友临别赠言。  
  
    二  萧
     
  红芍药,绿芭蕉。杏花冉冉,枫叶萧萧。云开山见面,雪化竹伸腰。武士战争披铁甲,美人歌舞堕金翘。怀古不忘,岂在汤盘并周鼎;读书最乐,何分曾瑟与颜瓢。  
 
  裁兽锦,剪鲛绡。耕云野老,卧雪山寮。珠帘昼半卷,银烛夜高烧。驰骤乌骓能致远,缗蛮黄鸟识迁乔。学士参禅,座内合当留玉带;谪仙爱饮,樽前不惜解金貂。  
 
  乘五马,贯双雕。闲看妓舞,细听童谣。庄龟山刻节,渡蚁竹编桥。穿花白蝶双飞急,藏叶黄鹂百啭娇。日丽苑林,点点梅妆宋主额;风扬宫院,纤纤柳舞楚娥腰。
    
  汤盘:商汤的浴盘,上面刻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铭文。周鼎:周朝传国的九鼎。 曾瑟:孔子弟子曾点的瑟。 颜瓢:即颜回吃饭用的瓢。 参禅:佛教用语,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即习禅者为求开悟而向各处禅师参学。此指苏轼到金山寺求教。 留玉带:苏轼与佛印打睹,苏轼输了,留下玉带镇山门。 谪仙:谪居世间的仙人。古人称才行高迈的人为谪仙,以为非人间所有。贺知章曾呼李白为谪仙人。 解金貂:晋阮孚终日酣饮,常以所服金貂换酒,为有司弹劾。李白《将进酒》诗:“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马:汉制太守驷马,加秩二千石乘五马。后来五马成为太守的代称。 双雕:唐朝高骈一矢贯双雕。 梅妆:传说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檐下,梅花落于公主额上,自后有梅花妆。(见唐韩鄂《岁华纪丽·人日梅花妆》) 楚娥腰:《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三  肴
     
  闲博弈,喜诙嘲。太公渭水,伊尹莘郊。葵开猩血染,笋出虎皮包。阶下苔生遮蚁穴,溪边柳发蔽莺巢。才子嬉游,顿觉花香随马足;玉人歌舞,不知月影转花梢。  
 
  飞羽檄,续鸾胶。林留宿鸟,渊发潜蛟。寻芳来曲径,拾翠到平郊。唱彻不将诗板击,醉来还把酒壶敲。春暖泥融,燕语风光浮草际;夜清云散,鹃啼月色映花梢。  
 
  挑野菜,荐山肴。筑台垒土,结屋诛茅。鹤随鸡共立,鸠与鹊争巢。运际君臣鱼得水,交深朋友漆投胶。攻苦书郎,不敢光阴容易掷;耐勤绣女,漫将春色等闲抛。
    
  太公渭水:姜太公在被周文王征用之前,曾垂钓于渭水之滨。 伊尹莘郊:商汤的辅臣伊尹在被任用之前,曾耕耘于莘国郊野。 飞羽檄:即羽书,以鸟羽插檄书,是紧急文书的标志。 续鸾胶:传说海上有凤麟洲,多仙人,以凤喙麟角合煎为膏,称为续鸾胶。 诛茅:割除杂草。 共立:鹤立鸡群,比喻人的仪表或才能超俗脱凡。 争巢:鸠性拙,不善营巢,而占居鹊所营之巢。称鸠占鹊巢。后多比喻安享其成或强占他人之所居。  

四  豪
     
  偿酒债,纵诗豪。烹茶啜菽,枕曲籍糟。篱芳红木槿,架袅紫葡萄。远障雨余岚气重,半天云净月轮高。蛩入残秋,画阁相偕吹蚓笛;鸡鸣半夜,函关曾度窃狐袍。   

  春鸟唱,晚蝉嘈。傍帘飞雀,升木教猱。尘氛沾马足,风力鼓鸿毛。上表陈情传李密,投诗免役说任涛。螺髻青浓,野外晚山垂万仞;鸭头绿腻,溪中春水长三篙。   

  乘宝马,掣金鏊。九宫八卦,三略六韬。笼鹅王逸少,相马九方皋。窗下援琴弹古调,樽前剪烛读离骚。罢官情闲,陶氏门前栽五柳;除士计妙,齐公庭内赐双桃。
    
  蛩:即蟋蟀。 蚓笛:传说蚯蚓夏夜能鸣,谓之蚓笛。《抱朴子·博喻>:“鳖元耳而善闻,蚓无口而扬声”。 鸡鸣半夜:《史记·孟尝君列传》载: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至秦国,秦王不让他回国,门客盗得价值千金的白狐裘,献给秦王宠姬,秦王从其宠姬之请,孟尝君才被允许回国,但秦王很快后悔,派人追赶,此时孟尝君一行已到函谷关,按规定,鸡叫后才能开关放行,门客中有善学鸡叫者,一叫而群鸡都叫,守关者误以为已天亮,乃开关门,孟尝君于是得以出关。 上表陈情:李密为西晋初的官员,父死母嫁,有祖母刘氏相依为命。武帝司马炎征李密为太子洗马,遂上《陈情表》固辞,武帝准其请。 投诗免役:任涛,唐代高安人,累举不第,工诗。李骘廉察江西,见其诗,特免郡役。并判曰:“江西界内,有诗似涛者,即与免役。” 螺髫:比喻青山。 鸭头:碧波。 九宫八卦:古时以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为八卦之宫,加之中央,称九宫。 三略六韬:《三略》传说是西汉黄石公所撰的兵书,《六韬》是汉代人托吕尚之名编写的兵书。 笼鹅:王羲之字逸少,好鹅,为道士抄写了《道德经》,道士则以群鹅相赠。 相马:九方是姓氏,九方皋是相马专家。相传由伯乐推荐,为秦穆公出外求马。 离骚:屈原所作的《楚辞》作品。 陶氏:陶渊明。 赐双桃:《晏子春秋·谏》载,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在齐景公那里任职,有勇而无礼,齐景公用晏子之计,赐给三人二桃,让他们计功而食,三人由争桃而争功,先后自杀。史称“二桃杀三士”。  
  
      五  歌
     
  雷霹雳,雨滂沱。穿苔竹笋,缠树藤萝。两山排翠闼,一水带青罗。蛛网挂檐惊过雀,萤灯照户误飞蛾。雨过池塘,到处青蛙鸣碧草;晴看陂泽,有时白鸟浴红荷。   

  歌婉转,语婆娑。乾坤转毂,日月飞梭。村童携草笠,溪叟晒渔蓑。须贾赠袍怜范叔,相如引驾避廉颇。野寺日高,无事老僧眠正稳;池亭月上,遣怀骚客咏偏多。   

  裁细葛,剪香罗。闲中啸傲,醉里吟哦。野云归晚岫,江月滚秋波。山岭云横妆凤髻,沙堤雨滴露蜂窝。樵子采鲜,树拥松麟如欲活;渔郎照影,江浮菱镜不须磨。
    
  排翠闼: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排闼,推门而入。 带青罗: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转毂:车轮转动,比喻迅速。毂,轱辘。 须贾赠袍:战国时范雎(即范叔)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毁谤使鞭挞之。范雎逃至秦国,更名变姓,仕秦为相。须贾出使秦国,范雎褴褛入见,须贾怜之,赠以绨袍,后才知范雎为秦相。 相如引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大臣蔺相如以功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自以为功高,想在众人之前羞辱他,相如每出相遇则驱车避之。 菱镜:古代铜镜多刻有菱花为饰,故称菱镜。  
  
     六  麻
     
  梁上燕,井中蛙。守株待兔,打草惊蛇。断猿号绝壑,归雁落平沙。檐前蛛网开三面,户外蜂房列两衙。夹道古槐,剩放午阴遮客路;穿篱新笋,乱分春意撩人家。  
 
  茶绽蕊,草萌芽。傍花随柳,沉李浮瓜。山人牧芧栗,野老种桑麻。舴艋渔朗歌欸乃,秋千绣女笑喧哗。春去如何,已见飞残堤柳絮;夜来多少,不知开遍海棠花。  
 
黏角黍,饭胡麻。披风戴月,饮露餐霞。时酌新丰酒,初尝阳羡茶。珠履三千光错落,金钗十二影欹斜。诸葛行军,落落轮前挥羽扇;昭君出塞,忽忽马上拨琵琶。
    
  井中蛙:《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比喻眼光狭小的人。 雁落平沙:平沙落雁,为潇湘八景之一,其他在衡阳。 网开三面:《吕氏春秋·异用》载,商汤命在野外布网捕鸟的人将网撤去三面。后用以比喻刑法宽大。 傍花随柳:宋程颢《春日偶成》诗:“傍花随柳过前川。” 沉李浮瓜: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芧栗:即栎实、橡实。可食。 舴艋:小船。 欸乃:行船摇橹声。 胡麻:又名油麻,相传以张骞得种子于西域,故名。 新丰:地名,故城在今陕西临潼东北,古代以酿造酒闻名。 阳羡:地名,故城在今江苏省宜兴南,自古以产茶著名。 珠履三千:战国时楚国春申君有三千门客,其上客都穿缀珠的鞋。 金钗十二:唐牛僧儒姬妾颇多,白居易曾以“金钗十二行”称之。 昭君出塞: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子入朝求亲,王昭君自请嫁匈奴,入匈奴后,称宁胡阏氏。  
  
    七  阳
     
  黄金殿,白玉堂。朱楼绣阁,画栋雕梁。玉琴横净几,珍簟展方床。梅碧正迎江岸雨,橘黄须借洞庭霜。割麦山人,紧束黄云青满担;插秧野老,细分春雨绿成行。   

  开祖帐,踞胡床。弹丝品竹,劝酒称觞。樵歌来绿野,渔笛起沧浪。唤雨斑鸠喉舌冷,宿花蛱蝶梦魂香。天诏初传,仙女锦衣持虎节;大兵未出,将军绣衮压龙骧。   

  麟应瑞,凤呈祥。蝠争昼夜,燕渺炎凉。夜月梧桐院,春风桃李墙。淼淼溪流分燕尾,迢迢山路绕羊肠。唐穆性贪,库内青钱化作蝶;初平术妙,山中白石变成羊。
    
  祖帐:为出行者饯行所设的帐幕。 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虎节:古代使节所持的虎形信物。 龙骧:指战马。 青钱化蝶:传说唐穆宗时,有一日忽然有数万只黄白蛱蝶在宫中飞舞,张网捕捉,原来是库中金钱。 白石变羊:传说汉黄初平放羊时,被一道士引入金华山学道,后来他的哥哥找到他,问羊在什么地方,他喝叱周围的白石,这些石头立刻都变成了羊。  
  
  八  庚
     
  霞散绮,雪飞琼。虹消雨霁,斗转星横。月移花改影,风动竹生声。岭外云霞花下月,湖边烟雨柳梢晴。旸谷日华,仪凤羽毛新灿烂;洞庭浪暖,化龙头角独峥嵘。  
 
  占凤偶,结鸥盟。开笼放鹤,跨海斩鲸。刘伶成酒癖,李白擅才名。月明何处衣砧响,风细谁家玉笛横。援笔祢衡,江夏裁成鹦鹉赋;吹箫弄玉,笛楼巧作凤凰声。   

  炊麦饭,忆莼羹。搜肠茗叶,适口香粳。啼鸟惊春梦,鸣鸡促晓行。孟尝门下三千客,小范胸中百万兵。韦固良缘,旅舍殷勤逢月老;裴航佳偈,兰桥邂逅遇云英。
    
  刘伶:西晋名士刘伶、性嗜酒,作《酒德颂》。 祢衡:东汉辞赋家祢衡,少有才辩,性情刚傲,曾当众辱骂曹操,著有《鹦鹉赋》。 吹箫弄玉: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弄玉嫁萧史。相传弄玉与萧史每吹箫,其声悠扬,便有凤凰至。 炊麦饭:东汉冯异炊麦饭以进光武帝。 三千客:战国时齐孟尝君,广招人才,门客有三千之多。 小范:指范仲淹。北宋仁宗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时,养兵蓄锐,戒无轻动,西夏人云:“小范老子,胸中有百万雄兵。” 月老:唐人小说《续幽怪录·定婚店》载,传说韦固月下见一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检书,韦固问是什么书,老人说是天下之婚牍,又问囊中赤绳有什么作用,老人说以它系男女之足,虽仇家异域也不能废。 云英:《太平广记·裴航》载,相传唐代裴航科考落第,途经兰桥驿时口渴,有美女云英给他水喝,后二人结为夫妻。  
  
      九  青
     
  宣紫诏,拜黄庭。凫飞北阙,鸿抟南溟。蟠桃千岁熟,丹桂九秋馨,曳杖寻僧来古寺,提壶饯客到长亭。水面游鱼,冲散浮萍千点绿;冈头过马,踏开芳草一痕青。观稷稼,验尧蓂。庄周梦蝶车胤囊萤。水浪风翻白,山藓雨掠青。汉水雨余龟曳尾,华山月冷鹤梳翎。鲁阳倒戈,薄暮指回三舍日;渔父泛棹,清霄摇动一湖星。千顷稻,一池萍。露冻石乳,风撞花铃。山随帆影转,水被石机停。云迷石洞花眉碧,日晒金城柳眼青。唤友黄鹂,声逐暖风飘院落;失群鸟雁,影随寒月下江汀。



  • 紫诏:即紫书,帝王诏书,又指道经。
  • 黄庭:即黄庭经,是一部道经。
  •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大臣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的地方。
  • 鸿抟南溟:抟,环绕,盘旋。南溟,南海。
  • 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
  • 车胤囊萤:车胤幼时勤学,家贫无油点灯,夏天就捉些萤火虫,用纱囊装起来,借亮光以看书。
  • 鲁阳倒戈薄暮指回三舍日:春秋时,楚国鲁阳公与人交战,日将落而胜负未分,鲁阳公挥戈指向太阳,使太阳退避三舍(三十里为一舍)。
十蒸

  霜凛冽,日炎蒸。金乌西坠,玉兔东升谭清潦水尽,山紫碎花凝。林泉偶座堪留客,竹院相逢却话僧。苏轼神驰,祛橐附床投黠鼠;王思心急,停毫拔剑追飞蝇。裁蜀锦,织吴绫。儒传一贯,释悟三乘。月殿凌空入,云梯遂步登。鹏达亏程天万里,龙翻禹穴浪千层。鹓列鹭班,袅袅仙台朝玉辇;龙蟠虎踞,巍巍帝阙金陵。酤酒帜,读书灯。菖蒲九节,莪术三棱。烦蒸如坐甑,极冷似怀冰。西堂梦草谢灵运,远地思莼张季鹰。山妇供厨,旋斫生柴炊野菜;舟翁泛艇,轻摇画浆采河菱。



  • 金乌:指太阳,传说日中有三足之乌。
  • 玉兔:指月亮,传说月中有白兔。
  • 祛橐:举起口袋。
  • 儒传一贯:孔子曾说过“吾道一以贯之”,后人把这一贯之道解释为忠恕。
  • 释悟三乘:佛教以车乘喻佛法,根据学者接受的能力不一,分为三种情况,称三乘:悟诸谛而得道为声闻乘,悟十二因缘而得道为缘觉乘,因六度而得道为菩萨乘。
  • 菖蒲:草名,生于水边,有香气,根可作药。
  • 莪术:草名,茎可作菜。
  • 西堂梦草谢灵运:南朝宋著名诗人谢灵运曾在永嘉西堂做诗,终不能成,忽然梦见族弟惠连,而得“池塘生春草”之句。
  • 远地思蓴张季鹰:张季鹰即晋代张翰,他在京都时,见蓴菜而兴思乡之情,辞官回家。
十一尤

  凌烟阁得月楼。筑台拜将,投笔封侯。碧苔生陋巷,红叶出御沟。天际虹梁和雨簖,江边渔网带烟收。唱晓灵鸡,两翅拍斜茅店月;排云孤鹤,一声泪落海天秋。青兜铠,白狐裘。焚琴煮鹤,卖剑买牛。疾风吹雨脚,新月挂云头。月落洲留沙上雁,云飞水宿浪中鸥。庠序间人,茗碗香炉对古史;江湖散客,笔床茶灶载扁舟鸳鸯浦,鹦鹉洲。天寒鸦聚,水暖鱼游。张良诚事汉,王粲原依刘。对雪佳人吹凤管,御寒公子拥狐裘。春宴佳宾,雅酌琼浆宽酒量;夜吟骚客,闲收花露润诗喉。



  • 红叶出御沟:唐僖宗时,宫女韩翠苹题诗于红叶上,放人御沟,为士人于佑拾得,干佑也题一叶,同样放人御沟内,又为韩翠苹拾得,后来二人结为夫妻。
  • 簖:插在河流里拦捕鱼蟹的竹栅或苇栅。
  • 焚琴煮鹤: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西清诗话》:“义山《九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褌,背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 卖剑买牛:《汉书.循吏传》载:汉宣帝时任龚遂为渤海太守,龚遂令民卖刀买剑,卖剑买牛,力农务本。
  • 张良诚事汉:张良为刘邦重要谋士,辅助刘邦灭项羽,封留侯。
  • 王粲原依刘:王粲是东汉未文学家,十七岁时,诏任黄门侍郎,辞不就,避难至荆州,依刘表。
 十 二 侵
     
  青萍剑,绿绮琴。书天木笔,刺水秧针。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墙内杏花红出色,门前桑柘绿成阴。元亮归来,新竹旧松多逸趣;子期去后,高山流水少知音。
  
  松郁郁,竹森森。孤峰绝壑,远水遥岑。桓伊三弄笛,虞舜五弦琴。淑气渐催莺出谷,夕阳忙促鸟投林。武将承恩,面带霜威辞凤阙;使臣奉诏,口传天语到鸡林。  
 
  回俗驾,涤尘襟。鱼穿荷影,雉伏桑阴。月寒花溅泪,风冽鸟惊心。泳絮才姬挥妙笔,寄衣戍妇捣寒砧。雍伯成婿,一函尽献园中璧;秋胡戏妇,两袖轻携桑下金。
    
  卞和献玉: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得玉璞于荆山,献给厉王,厉王以为诈,砍其左足,武王即位,又献之,被砍右足。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文王使匠人雕琢玉璞,成“和氏之璧”。 杨震四知:杨震是东汉大臣,任荆州刺史时,有人夜献十金,并称无人知道,他以“天知、神知、你知、我知”而拒绝。 元亮归来:元亮即陶渊明,曾任彭泽令,因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解印去职,归隐田园。 子期去后:子期即钟子期。《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桓伊:东晋时人,曾与谢玄大破苻坚于淝水。善于吹笛,时称江左第一。三弄,笛曲有《梅花三弄》。 虞舜五弦琴:虞舜弹五弦琴,作《南薰之歌》。 霜威:指寒霜肃杀之威。 凤阙:汉代宫殿的名称,后泛指宫殿、朝廷。 天语:帝王的诏谕。 鸡林:古国名,即新罗。 雍伯成婚:有人送杨雍伯一升菜籽,说种籽可得宝玉美妻。后来果然得宝玉五双,娶美妻徐氏。 秋胡戏妇:《西京杂记》载,相传鲁国人秋胡,娶妻三月即外出做官,三年后回家路上,见一美妇采桑,于是赠金戏之,原来美妇即是自己妻子罗敷。  
  
  十 三 覃
     
  锄嫩笋,切香柑。阳奇阴偶,朝四暮三。冬冰铺冷沼,秋月浸寒潭。雁逐夕阳投塞北,鸿拖秋色下江南。海水将潮,花底黄蜂衙已罢;山云欲雨,阶前白蚁战方酣。   

  听蜀鸟,养吴蚕。谢安高卧,王衍清谈。春暖群芳丽,秋清万象涵。庞德遗安来陇上,曹彬示病下江南。风起寒江,密雪乱堆渔父笠;月斜古路,闲云深护老僧庵。  
 
  花待女,草宜男。龙车凤辇,鹤驾鸾骖。风筛淇澳竹,霜熟洞庭柑。苑上王孙游未返,花前公子醉方酣。野店行人,霜高睡短鸡偏促;穷途过客,雪滑泥长马不堪。
    
  谢安高卧:谢安是东晋大臣,少时便有名望,屡辞朝廷征召,高卧东山,年逾四十才出仕,孝武帝时官至宰相。 王衍清谈:王衍是西晋大臣,喜谈老庄玄言,常执玉柄尘尾清谈虚无。 庞德遗安:庞德,汉末襄阳人,有名于时,居岘山之南,未曾入城府。遗安,给以安宁。《后汉书·庞公传》:“刘表指而问曰:‘先生若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曹彬示病:曹彬是北宋初大将,宋太祖伐江南时,派他将行营之师。将破金陵城之前,他假装生病。《宋史·曹彬传》:“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花待女:《琅环记》:“兰待女子同种则香,故名待女花。” 草宜男:萱草,又名宜男。旧传孕妇佩萱草花则生男孩,故名。 龙车风辇:帝王及后妃乘坐的车子。 鹤驾鸾骖:神话传说仙人骑鹤或鸾凤于天空飞行。 淇澳竹:《诗经·卫风·淇澳》:“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十 四 盐
     
  风料峭,雨帘纤。夜愁种种,春思厌厌。水痕霜后没,山色雨中添。姑去尽留云母粉,客来只醉水晶盐。月转书楼,莲漏数声催晓箭;风生绣阁,檀香一缕透香帘。  
 
  蜗篆壁,雀巡檐。一端锦绮,三尺素缣。骄阳红烁石,密雪白堆盐。清霜冷透鸳鸯瓦,落月斜穿翡翠帘。舞剑孙娘,佩声袅袅知腰软;辨琴蔡女,弦韵悠悠觉指纤。  
 
  摇画扇,卷珠帘。九重蜡炬,万轴牙签。落花狂蝶绕,飞絮游蜂粘。看经老子头斜秃,刺绣佳人指露纤。秋老风寒,乱飘红叶落山路;夜深雪急,故伴绿梅穿户檐。
    
  云母:矿石名。唐白居易《宿简寂观》诗:“何以疗夜饥,一匙云母粉。”《列仙传》载,尧时隐士方回,炼食云母粉。 水晶盐:透明如水晶的盐。《北史·崔浩传》:“帝语至中夜,赐浩缥醪酒十斛,水晶戎盐一两曰:‘朕味卿言,若此盐酒,故与卿同其味也。’”唐李白《题东溪公幽居》诗:“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 莲漏:莲形的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唐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舞剑孙娘:即公孙大娘。唐朝开元年间,玄宗设教坊于宫廷,公孙大娘为其中著名舞伎,以舞西河剑器浑脱舞著名。 辨琴蔡女:蔡女即蔡文姬,东汉末女诗人,妙解音律,相传《胡笳十八拍》为她所作。  
  
     十 五 咸
     
  红罗帐,黑石函。琴横徽轸,乐奏英咸。花香蜂竞采,泥暖燕争衔。塞上寒霜迟寄袄,江头斜日促归帆。陇上梅开,寄赠故人犹可折;阶前草长,丁宁童子不须芟。
  
  飘舞袖,脱征衫。风清月白,河淡海咸。断碑疑土蚀,古镜被尘缄。凛凛清霜寒橘柚,蒙蒙细雨暗松杉。供韭林宗,夜向灯前冒雨剪;思莼张翰,归来江上挂风帆。   

  樊迟圃,傅说岩。一川花柳,千里松杉。云峰形突兀,石壁势岩巉。野店黄鸡声喔喔,屋梁紫燕语喃喃。炉上酒香,对月几回频举盏;案前书满,临风一笑却开缄。
  
    
  徽轸:徽即琴系弦之绳,又指琴面上指示音节的标志。轸,是弦乐器上转动弦线的轴。 英咸:优异杰出为英,祥和为咸。 陇上梅:《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兼赠以诗。”诗云:“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供韭林宗:汉代郭泰,字林宗,一日雨夜,友人来访,他冒雨到自种的畦圃中剪韭菜,以作汤饼待客。 樊迟圃:樊迟是孔子弟子,曾问孔子学圃(种菜)之事,孔子因此斥责他。 傅说岩:商王武丁之相傅说,被任用前曾在傅岩地方筑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主题
3

182

帖子

0

精华

420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7093
经验
95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22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5:58 | 只看该作者

                      《声律启蒙》【邵陵车万育双亭著】
一 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二 冬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寒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踈慵。

三 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行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白月照书窗。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塞缸。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四 支

  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五 微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宽对猛,是对非,服美对乘肥。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声对色,饱对饥,虎节对龙旗。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尨也吠,燕于飞,荡荡对巍巍。春暄资日气,秋冷借霜威。出使振威冯奉世,治民异等尹翁归。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

六 鱼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伯乐马,浩然驴,弋雁对求鱼。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掷地金声孙绰赋,回文锦字窦滔书。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终对始,疾对徐,短褐对华裾。六朝对三国,天禄对石渠。千字策,八行书,有若对相如。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落叶舞风高复下,小荷浮水卷还舒。爱见人长, 共服宣尼休假盖;恐彰已吝,谁知阮裕竟焚车。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犁锄对耒耜,畎浍对郊墟。犀角带,象牙梳,驷马对安车。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七 虞

  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鸟。孤舟对短棹,一雁对双凫。横醉眼,捻吟须,李白对杨朱。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日暧园林花易赏,雪寒村舍酒难沽。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下珠。

  贤对圣,智对愚,傅粉对施朱。名缰对利锁,挈榼对提壶。鸠哺子,燕调雏,石帐对郇厨。烟轻笼岸柳,风急撼庭梧。鸜眼一方端石砚,龙涎三炷博山垆。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网;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

  秦对赵,越对吴,钓客对耕夫。箕裘对杖履,杞梓对桑榆。天欲晓,日将晡,狡兔对妖狐。读书甘刺股,煮粥惜焚须。韩信武能增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嘉遁幽人,适志竹篱茅舍;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八 齐

  岩对岫,涧对溪,远岸对危堤。鹤长对凫短,水雁对山鸡。星拱北,月流西,汉露对汤霓。桃林牛已放,虞坂马长嘶。叔侄去官闻广受,弟兄让国有夷齐。三月春浓,芍药丛中蝴蝶舞;五更天晓,海棠枝上子规啼。

  云对雨,水对泥,白璧对玄圭。献瓜对投李,禁鼓对征鼙。徐稚榻,鲁班梯,凤翥对鸾栖,有官清似水,无客醉如泥。截发惟闻侃母,断机只有乐羊妻。秋望佳人,目送楼头千里雁;早行远客,梦惊枕上五更鸡。

  熊对虎,象对犀,霹雳对虹霓。杜鹃对孔雀,桂岭对梅溪。萧史凤,宋宗鸡,远近对高低。水寒鱼不跃,林茂鸟频栖。杨柳和烟彭泽县,桃花流水武陵溪。公子追欢,闲骤玉骢游绮陌;佳人倦绣,闷欹珊枕掩香闺。

九 佳

  河对海,汉对淮,赤岸对朱崖。鹭飞对鱼跃,宝钿对金钗。鱼圉圉,鸟喈喈,草履对芒鞋。古贤尝笃厚,时辈喜诙谐。孟训文公谈性善,颜师孔子问心斋。缓抚琴弦,像流莺而并语;斜排筝柱。类过雁之相挨。

  丰对俭,等对差,布袄对荆钗。雁行对鱼阵,榆塞对兰崖。挑荠女,采莲娃,菊径对苔阶。诗成对六义备,乐奏八音谐。造律吏哀秦法酷,知音人说郑声哇。天欲飞霜,塞上有鸿行已过;云将作雨,庭前多蚁阵先排。

  城对市,巷对街,破屋对空阶。桃枝对桂叶,砌蚓对墙蜗。梅可望,橘堪怀,季路对高柴。花藏沽酒市,竹映读书斋。马首不容孤竹扣,车轮终就洛阳埋。朝宰锦衣,贵束乌犀之带;宫人宝髻,宜簪白燕之钗。

十 灰

  增对损,闭对开,碧草对苍苔。书签对笔架,两曜对三台。周召虎,宋桓魋,阆苑对蓬莱。薰风生殿阁,皓月照楼台。却马汉文思罢献,吞蝗唐太冀移灾。照耀八荒,赫赫丽天秋日;震惊百里,轰轰出地春雷。

  沙对水,火对灰,雨雪对风雷。书淫对传癖,水浒对岩隈。歌旧曲,酿新醅,舞馆对歌台。春棠经雨放,秋菊傲霜开。作酒固难忘曲蘖,调羹必要用盐梅。月满庾楼,据胡床而可玩;花开唐苑,轰羯鼓以奚催。

  休对咎,福对灾,象箸对犀杯。宫花对御柳,峻阁对高台。花蓓蕾,草根荄,剔藓对剜苔。雨前庭蚁闹,霜后阵鸿哀。元亮南窗今日傲,孙弘东阁几时开。平展青茵,野外茸茸软草;高张翠幄,庭前郁郁凉槐。


十一 真

  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韩五鬼,李三人,北魏对西秦。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

  哀对乐,富对贫,好友对嘉宾。弹琴对结绶,白日对青春。金翡翠,玉麒麟,虎爪对龙麟。柳塘生细浪,花径起香尘。闲爱登山穿谢屐,醉思漉酒脱陶巾。雪冷霜严,倚槛松筠同傲岁;日迟风暖,满园花柳各争春。

  香对火,炭对薪,日观对天津。禅心对道眼,野妇对宫嫔。仁无敌,德有邻,万石对千钧。滔滔三峡水,冉冉一溪冰。克国功名当画阁,子张言行贵书绅。笃志诗书,思入圣贤绝域;忘情官爵,羞沾名利纤尘。

十二 文

  家对国,武对文,四辅对三军。九经对三史,菊馥对兰芬。歌北鄙,咏南薰,迩听对遥闻。召公周太保,李广汉将军。闻化蜀民皆草偃,争权晋土已瓜分。巫峡夜深,猿啸苦哀巴地月;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

  欹对正,见对闻,偃武对修文。羊车对鹤驾,朝旭对晚曛。花有艳,竹成文,马燧对羊欣。山中梁宰相,树下汉将军。施帐解围嘉道韫,当垆沽酒叹文君。好景有期,北岭几枝梅似雪;丰年先兆,西郊千顷稼如云。

  尧对舜,夏对殷,蔡惠对刘蕡。山明对水秀,五典对三坟。唐李杜,晋机云,事父对忠君。雨晴鸠唤妇,霜冷雁呼群。酒量洪深周仆射,诗才俊逸鲍参军。鸟翼长随,凤兮洵众离长;狐威不假,虎也真百兽尊。

十三 元

  幽对显,寂对喧,柳岸对桃源。莺朋对燕友,早暮对寒暄。鱼跃沼,鹤乘轩,醉胆对吟魂。轻尘生范甑,积雪拥袁门。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诣阙王通,献太平十二策;出关老子,著道德五千言。

  儿对女,子对孙,药圃对花村。高楼对邃阁,赤豹对玄猿。妃子骑,夫人轩,旷野对平原。匏巴能鼓瑟,伯氏善吹埙。馥馥早梅思驿使,萋萋芳草怨王孙。秋夕月明,苏子黄岗游绝壁;春朝花发,石家金谷启芳园。

  歌对舞,德对恩,犬马对鸡豚。龙池对凤沼,雨骤对云屯。刘向阁,李膺门,唳鹤对啼猿。柳摇春白昼,梅弄月黄昏,岁冷松筠皆有节,春喧桃李本无言。噪晚齐蝉,岁岁秋来泣恨;啼宵蜀鸟,年年春去伤魂。

十四 寒

  多对少,易对难,虎踞对龙蟠。龙舟对凤辇,白鹤对青鸾。风淅淅,露漙漙,绣毂对雕鞍。鱼游荷叶沼,鹭立蓼花滩。有酒阮貂奚用解,无鱼冯铗必须弹。丁固梦松,柯叶忽然生腹上;文郎画竹,枝梢倏尔长毫端。

  寒对暑,湿对干,鲁隐对齐桓。寒毡对明暖席,夜饮对晨餐。叔子带,仲由冠,郏鄏对邯郸。嘉禾忧夏旱,衰柳耐秋寒。杨柳绿遮元亮宅,杏花红映仲尼坛。江水流长,环绕似青罗带;海蟾轮满,澄明如白玉盘。

  横对竖,窄对宽,黑志对弹丸。朱帘对画栋,彩槛对雕栏。春既老,夜将阑,百辟对千官。怀仁称足足,抱义美般般。好马君王曾市骨,食猪处士仅思肝。世仰双仙,元礼舟中携郭泰,人称连壁,夏侯车上并潘安。

十五 删

  兴对废,附对攀,露草对霜菅,歌廉对借寇,习孔对希颜。山垒垒,水潺潺,奉壁对探镮。礼由公旦作,诗本仲尼删。驴困客方经灞水,鸡鸣人已出函关。几夜霜飞,已有苍鸿辞北塞;数朝雾暗,岂无玄豹隐南山。

  犹对尚,侈对悭,雾髻对烟鬟。莺啼对鹊噪,独鹤对双鹇。黄牛峡,金马山,结草对衔环。昆山惟玉集,合浦有珠还。阮籍旧能为眼白,老莱新爱着衣斑。栖迟避世人,草衣木食;窈窕倾城女,云鬓花颜。

  姚对宋,柳对颜,赏善对惩奸。愁中对梦里,巧慧对痴顽。孔北海,谢东山,使越对征蛮,淫声闻濮上,离曲听阳关。骁将袍披仁贵白,小儿衣着老莱斑。茅舍无人,难却尘埃生榻上;竹亭有客,尚留风月在窗间。
一 先

  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郏鄏鼎,武城弦,木笔对苔钱。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练横树杪,几丝杨柳残烟。

  前对后,后对先,众丑对孤妍。莺簧对蝶板,虎穴对龙渊。击石磬,观韦编,鼠目对鸢肩。春园花柳地,秋沼芰荷天。白羽频挥闲客坐,乌纱半坠醉翁眠。野店几家,羊角风摇沽酒旆;长川一带,鸭头波泛卖鱼船。

  离对坎,震对乾,一日对千年,尧天对舜日,蜀水对秦川。苏武节,郑虔毡,涧壑对林泉。挥戈能退日,持管莫窥天。寒食芳辰花烂熳,中秋佳节月婵娟。梦里荣华,飘忽枕中之客,壶中日月,安闲市上之仙。

二 萧

  恭对慢,吝对骄,水远对山遥。松轩对竹槛,雪赋对风谣。乘五马,贯双雕,烛灭对香消。明蟾常彻夜,骤雨不终朝。楼阁天凉风飒飒,关河地隔雨潇潇。几点鹭鸶,日暮常飞红蓼岸;一双鸂鶒,春朝频泛绿杨桥。

  开对落,暗对昭,赵瑟对虞韶。轺车对驿骑,锦绣对琼瑶。羞攘臂,懒折腰,范甑对颜瓢。寒天鸳帐酒,夜月凤台箫。舞女腰肢杨柳软,佳人颜貌海棠娇。豪客寻春,南陌草青香阵阵;闲人避暑,东堂蕉绿影摇摇。

  班对马,董对晁,夏昼对春宵。雷声对电影,麦穗对禾苗。八千路,廿四桥,总角对垂髫。露桃匀嫩脸,风柳舞纤腰。贾谊赋成伤鵩鸟,周公诗就托鸱鸮。幽寺寻僧,逸兴岂知俄尔尽;长亭送客,离魂不觉黯然消。

三 肴

  风对雅,象对爻,巨蟒对长蛟。天文对地理,蟋蟀对螵蛸。龙生矫,虎咆哮,北学对东胶。筑台须垒土,成屋必诛茅。潘岳不忘秋兴赋,边韶常被昼眠嘲。抚养群黎,已见国家隆治;滋生万物,方知天地泰交。

  蛇对虺,蜃对蛟,麟薮对鹊巢。风声对月色,麦穗对桑苞。何妥难,子云嘲,楚甸对商郊。五音惟耳听,万虑在心包。葛被汤征因仇饷,楚遭齐伐责包茅。高矣若天,洵是圣人大道;淡而如水,实为君子神交。

  牛对马,犬对猫,旨酒对嘉肴。桃红对柳绿,竹叶对松梢,藜杖叟,布衣樵,北野对东郊。白驹形皎皎,黄鸟语交交。花圃春残无客到,柴门夜永有僧敲。墙畔佳人,飘扬竞把秋千舞;楼前公子,笑语争将蹴踘抛。

四 豪

  琴对瑟,剑对刀,地迥对天高。峨冠对博带,紫绶对绯袍。煎异茗,酌香醪,虎兕对猿猱。武夫攻骑射,野妇务蚕缫。秋雨一川淇澳竹,春风两岸武陵桃。螺髻青浓,楼外晚山千仞;鸭头绿腻,溪中春水半篙。

  刑对赏,贬对褒,破斧对征袍。梧桐对橘柚,枳棘对蓬蒿。雷焕剑,吕虔刀,橄榄对葡萄。一椽书舍小,百尺酒楼高。李白能诗时秉笔,刘伶爱酒每餔糟。礼别尊卑,拱北众星常灿灿;势分高下,朝东万水自滔滔。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双凤翼,九牛毛,主逸对臣劳。水流无限阔,山耸有余高。雨打村童新牧笠,尘生边将旧征袍。俊士居官,荣引鹓鸿之序;忠臣报国,誓殚犬马之劳。

五 歌

  山对水,海对河,雪竹对烟萝。新欢对旧恨,痛饮对高歌。琴再抚,剑重磨,媚柳对枯荷。荷盘从雨洗,柳线任风搓。饮酒岂知欹醉帽,观棋不觉烂樵柯。山寺清幽,直踞千寻云岭;江楼宏敞,遥临万顷烟波。

  繁对简,少对多,里咏对途歌。宦情对旅况,银鹿对铜驼。剌吏鸭,将军鹅,玉律对金科。古堤垂亸柳,曲沼长新荷。命驾吕因思叔夜,引车蔺为避廉颇。千尺水帘,今古无人能手卷;一轮月镜,乾坤何匠用功磨。

  霜对露,浪对波,径菊对池荷。酒阑对歌罢,日暖对风和。梁父咏,楚狂歌,放鹤对观鹅。史才推永叔,刀笔仰萧何。种橘犹嫌千树少,寄梅谁信一枝多。林下风生,黄发村童推牧笠;江头日出,皓眉溪叟晒渔蓑。
六 麻

  松对柏,缕对麻,蚁阵对蜂衙。頳鳞对白鹭,冻雀对昏鸦,白堕酒,碧沉茶,品笛对吹笳。秋凉梧堕叶,春暖杏开花。雨长苔痕侵壁砌,月移梅影上窗纱。飒飒秋风,度城头之筚篥;迟迟晚照,动江上之琵琶。

  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岸头沙。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吴对楚,蜀对巴,落日对流霞。酒钱对诗债,柏叶对松花。驰驿骑,泛仙槎,碧玉对丹砂。设桥偏送笋,开道竟还瓜。楚国大夫沉汨水,洛阳才子谪长沙。书箧琴囊,乃士流活计;药炉茶鼎,实闲客生涯。

七 阳

  高对下,短对长,柳影对花香。词人对赋客,五帝对三王。深院落,小池塘,晚眺对晨妆。绛霄唐帝殿,绿野晋公堂。寒集谢庄衣上雪,秋添潘岳鬓边霜。人浴兰汤,事不忘于端午;客斟菊酒,兴常记于重阳。

  尧对舜,禹对汤,晋宋对隋唐。奇花对异卉,夏日对秋霜。八叉手,九回肠,地久对天长。一堤杨柳绿,三径菊花黄。闻鼓塞兵方战斗,听钟宫女正梳妆。春饮方归,纱帽半淹邻舍酒;早朝初退,衮衣微惹御炉香。

  荀对孟,老对庄,亸柳对垂杨。仙宫对梵宇,小阁对长廊。风月窟,水云乡,蟋蟀对螳螂。暖烟香霭霭,寒烛影煌煌。伍子欲酬渔父剑,韩生尝窃贾公香。三月韶光,常忆花明柳媚;一年好景,难忘橘绿橙黄。

八 庚

  深对浅,重对轻,有影对无声。蜂腰对蝶翅,宿醉对余酲。天北缺,日东生,独卧对同行。寒冰三尺厚,秋月十分明。万卷书客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心侈唐玄,厌看霓裳之曲;意骄陈主,饱闻玉树之赓。

  虚对实,送对迎,后甲对先庚。鼓琴对舍瑟,搏虎对骑鲸。金匼匝,玉瑽琤,玉宁对金茎。花间双粉蝶,柳内几黄莺。贫里每甘藜藿味,醉中厌听管弦声。肠断秋闺,凉吹已侵重被冷;梦惊晓枕,残蟾犹照半窗明。

  渔对猎,钓对耕,玉振对金声。雉城对雁塞,柳枭对葵倾。吹玉笛,弄银笙,阮杖对桓筝。墨呼松处士,纸号楮先生。露浥好花潘岳县,风搓细柳亚夫营,抚动琴弦,遽觉座中风雨至;哦成诗句,应知窗外鬼神惊。

九 青

  红对紫,白对青,渔火对禅灯。唐诗对汉史,释典对仙经。龟曳尾,鹤梳翎,月榭对风亭。一轮秋夜月,几点晓天星。晋士只知山简醉,楚人谁识屈原醒。绣倦佳人,慵把鸳鸯文作枕;吮毫画者,思将孔雀写为屏。

  行对坐,醉对醒,佩紫对纡青。棋枰对笔架,雨雪对雷霆。狂蛱蝶,小蜻蜓,水岸对沙汀。天台孙绰赋,剑阁孟阳铭。传信子卿千里雁,照书车胤一囊萤。冉冉白云,夜半高遮千里月;澄澄碧水,宵中寒映一天星。

  书对史,传对经,鹦鹉对鹡鸰。黄茅对白荻,绿草对青萍。风绕铎,雨淋铃,水阁对山亭。渚莲千朵白,岸柳两行青。汉代宫中生秀柞,尧时阶畔长祥蓂。一枰决胜,棋子分黑白;半幅通灵,画色间丹青。

十 蒸

  新对旧,降对升,白犬对苍鹰。葛巾对藜杖。涧水对池冰。张兔网,挂鱼罾,燕雀对鹏鹍。炉中煎药火,窗下读书灯。织锦逐梭成舞凤,画屏误笔作飞蝇。宴客刘公,座上满斟三雅爵;迎仙汉帝,宫中高插九光灯。

  儒对士,佛对僧,面友对心朋。春残对夏老,夜寝对晨兴。千里马,九霄鹏,霞蔚对云蒸。寒堆阴岭雪,春泮水池冰。亚父愤生撞玉斗,周公誓死作金滕。将军元晖,莫怪人讥为饿虎;侍中卢昶,难逃世号作饥鹰。

  规对矩,墨对绳,独步时同登。吟哦对讽咏,访友对寻僧。风绕屋,水襄陵,紫鹄对苍鹰。鸟寒惊夜月,鱼暖上春冰。扬子口中飞白凤,何郎鼻上集青蝇。巨鲤跃池,翻几重之密藻;颠猿饮涧,挂百尺之垂藤。

十一 尤

  荣对辱,喜对忧,夜宴对春游。燕关对楚水,蜀犬对吴牛。茶敌睡,酒消愁,青眼对白头。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适兴子猷常泛棹,思归王粲强登楼。窗下佳人,妆罢重将金插鬓;筵前舞妓,曲终还要锦缠头。

  唇对齿,角对头,策马对骑牛。毫尖对笔底,绮阁对雕镂。杨柳岸,荻芦洲,语燕对啼鸠。客乘金络马,人泛木兰舟。绿野耕夫春举耜,碧池渔父晚垂钩。波浪千层,喜见蛟龙得水;云霄万里,惊看雕鹗横秋。

  庵对寺,殿对楼,酒艇对渔舟。金龙对彩凤,豮豕对童牛。王郎帽,苏子裘,四季对三秋。峰峦扶地秀,江汉接天流。一湾绿水渔村小,万里青山佛寺幽。龙马呈河,羲皇阐微而画卦;神龟出洛,禹王取法以陈畴。

十二 侵

  眉对目,口对心,锦瑟对瑶琴。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松郁郁,竹森森,闵损对曾参。秦王亲击缶,虞帝自挥琴。三献卞和尝泣玉,四知杨震固辞金。寂寂秋朝,庭叶因霜摧嫩色;沉沉春夜,砌花随月转清阴。

  前对后,古对今,野兽对山禽。犍牛对牝马,水浅对山深。曾点瑟,戴逵琴,璞玉对浑金。艳红花弄色,浓绿柳敷阴。不雨汤王方剪爪,有风楚子正披襟。书生惜壮岁韶华,寸阴尺璧,游子爱良宵光景,一刻千金。

  丝对竹,剑对琴,素志对丹心。千愁对一醉,虎啸对龙吟。子罕玉,不疑金,往古对来今。天寒邹吹律,岁旱傅为霖。渠说子规为帝魄,侬知孔雀是家禽。屈子沉江,处处舟中争系粽;牛郎渡渚,家家台上竞穿针。

十三 覃

  千对百,两对三,地北对天南。佛堂对仙洞,道院对禅庵。山泼黛。水浮蓝,雪岭对云潭。凤飞方翙翙,虎视已耽耽。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耽酣。白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将对欲,可对堪,德被对恩覃。权衡对尺度,雪寺对云庵。安邑枣,洞庭柑,不愧对无惭。魏征能直谏,王衍善清谈。紫梨摘去从山北,丹荔传来自海南。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一;养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

  中对外,北对南,贝母对宜男。移山对浚井,谏苦对言甘。千取百,二为三,魏尚对周堪。海门翻夕浪,山市拥晴岚。新缔直投公子纻,旧交犹脱馆人骖。文在淹通,已咏冰兮寒过水;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

十四 盐

  悲对乐,爱对嫌,玉兔对银蟾。醉侯对诗史,眼底对眉尖。风飁飁,雨绵绵,李苦对瓜甜。画堂施锦帐,酒市舞青帘。横槊赋诗传孟德,引壶酌酒尚陶潜。两曜迭明,日东生而月西出;五行式序,水下润而火上炎。

  如对似,减对添,绣幕对朱帘。探珠对献玉,鹭立对鱼潜。玉屑饭,水晶盐,手剑对腰镰。燕巢依邃阁,蛛网挂虚檐。夺槊至三唐敬德,栾棋第一晋王恬。南浦客归,湛湛春波千顷净;西楼人悄,弯弯夜月一钩纤。

  逢对遇,仰对瞻,市井对闾阎。投簪对结绶,握发对掀髯。张绣幕,卷珠帘,石碏对江淹。宵征方肃肃,夜饮已厌厌。心褊小人长戚戚,礼多君子屡谦谦。美剌殊文,备三百五篇诗咏;吉凶异画,变六十四卦爻占。

十五 咸

  清对浊,苦对咸,一启对三缄。烟蓑对雨笠,月榜对风帆。莺睍睆,燕呢喃,柳杞对松杉。情深悲素扇,泪痛湿青衫。汉室既能分四姓,周朝何用叛三监。破的而探牛心,豪矜王济;竖竿以挂犊鼻,贫笑阮咸。

  能对否,圣对贤,卫瓘对浑瑊。雀罗对鱼网,翠巘对苍崖。红罗帐,白布衫,笔格对书函。蕊香蜂竞采,泥软燕争衔。凶孽誓清闻祖逖,王家能乂有巫咸。溪叟新居,渔舍清幽临水岸;山僧久隐,梵宫寂寞倚云岩。

  冠对带,帽对衫,议鲠对言谗。行舟对御马,俗弊对民岩。鼠且硕,兔多毚,史册对书缄。塞城闻奏角,江浦认归帆。河水一源形瀰瀰,泰山万仞势岩岩。郑为武公,赋缁衣而美德;周因巷伯,歌贝锦以伤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主题
3

182

帖子

0

精华

420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7093
经验
95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22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4: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柔雅 于 2013-12-12 14:51 编辑

《笠翁对韵》全文注释
曹斌锋  辑录
笠翁对韵(上)  上卷

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蓬。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二 冬

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花萼楼前,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金菡萏,玉芙蓉。绿绮对青锋。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繁对简,叠对重。意懒对心慵。仙翁对释伴,道范对儒宗。花灼灼,草葺葺。浪蝶对狂蜂。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内苑佳人,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
三 江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朱漆槛,碧纱窗。舞调对歌腔。汉兴推马武,夏谏著尨逄。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月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颜对貌,像对庞。步辇对徒杠。停针对搁竺,意懒对心降。灯闪闪,月幢幢。揽辔对飞艎。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酒量微熏琼杳颊,香尘没印玉莲双。诗写丹枫,韩夫幽怀流节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湡江。

四 支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俎对醢,赋对诗。点漆对描脂。瑶簪对珠履,剑客对琴师。沽酒价,买山资。国色对仙姿。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柳绊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

箴对赞,缶对卮。萤炤对蚕丝。轻裾对长袖,瑞草对灵芝。流涕策,断肠诗。喉舌对腰肢。云中熊虎将,天上凤凰儿。禹庙千年垂桔柚,尧阶三尺覆茅茨。湘竹含烟,腰下轻纱笼玳瑁;海棠经雨,脸边清泪湿胭脂。

争对让,望对思。野葛对山栀。仙风对道骨,天造对人为。专诸剑,博浪椎。经纬对干支。位尊民物主,德重帝王师。望切不妨人去远,心忙无奈马行迟。金屋闭来,赋乞茂林题柱笔;玉楼成后,记须昌谷负囊词。

五 微

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微。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鸡晓唱,雉朝飞。红瘦对绿肥。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尺;孔明祀庙,老柏参天四十围。

戈对甲,幄对帏。荡荡对巍巍。严滩对邵圃,靖菊对夷薇。占鸿渐,采凤飞。虎榜对龙旗。心中罗锦绣,口内吐珠玑。宽宏豁达高皇量,叱咤暗哑霸主威。灭项兴刘,狡兔尽时走狗死;连吴拒魏,貔貅屯处卧龙归。

衰对盛,密对稀。祭服对朝衣。鸡窗对雁塔,秋榜对春闱。乌衣巷,燕子矶。久别对初归。天姿真窈窕,圣德实光辉。蟠桃紫阙来金母,岭荔红尘进玉妃。霸主军营,亚父丹心撞玉斗;长安酒市,谪仙狂兴换银龟。

六 鱼

羹对饭,柳对榆。短袖对长裾。鸡冠对凤尾,芍药对芙蕖。周有若,汉相如。玉屋对匡庐。月明山寺远,风细水亭虚。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轻阴清昼,渊明旧宅柳条舒。

吾对汝,尔对余。选授对升除。书籍对药柜,耒耜对耰锄。参虽鲁,回不愚。阀阅对阎闾。诸侯知乘国,命妇七香车。穿云采药闻仙犬,踏雪寻梅策蹇驴。玉兔金乌,二气精灵为日月;洛龟河马,五行生克在图书。

欹对正,密对疏。囊橐对苞苴。罗浮对壶峤,水曲对山纡。骖鹤驾,待鸾舆。杰溺对长沮。搏虎卞庄子,当熊冯婕妤。南阳高土吟梁妇,西蜀才人赋子虚。三径风光,白石黄花供杖履;五湖烟景,青山绿水在樵渔。

七 虞

红对白,有对无。布谷对提壶。毛椎对羽扇,天阙对皇都。谢蝴蝶,郑鹧鸪。蹈海对归湖。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麦饭豆麋终创汉,尊羹胪脍竟归吴。琴调轻弹,杨柳月中潜去听;酒旗斜挂,杏花村里共来沽。

罗对绮,茗对蔬。柏秀对松枯。中元对上巳,返璧对还珠。云梦泽,洞庭湖。玉烛对冰壶。苍头犀角带,绿鬓象牙梳。松阴白鹤声相应,镜里青鸾影不孤。竹户半开,对牖不知人在否?柴门深闭,停车还有客来无。

宾对主,婢对奴。宝鸭对金凫。升堂对入室,鼓瑟对投壶。砚合璧,颂联珠。提饔对当垆。仰高红日尽,望远白云孤。歆向秘书窥二酉,机云芳誉动三吴。祖饯三杯,老去常斟花下酒;荒田五亩,归来独荷月中锄。

君对父,魏对吴。北岳对西湖。菜蔬对茶饭,苣笋对菖蒲。梅花数,竹叶符。廷议对山呼。两都班固赋,八阵孔明图。田庆紫荆堂下茂,王裒青柏墓前枯。出塞中郎,羝有乳时归汉室;质秦太子,马生角日返燕都。

八 齐

鸾对凤,犬对鸡。塞北对关西。长生对益智,老幼对旅倪。颂竹策,剪桐圭。剥枣对蒸梨。绵腰如弱柳,嫩手似柔荑。狡龟能穿三穴隐,鹪鹩权借一枝栖。角里先生,策杖垂绅扶少主;于陵仲子,辟纑织履赖贤妻。

鸣对吠,泛对栖。燕语对莺啼。珊瑚对玛瑙,琥珀对玻璃。绛县老,伯州梨。测蠡对然犀。榆槐堪作荫,桃李自成蹊。投巫救女西门豹,赁浣逢到百里奚。阙里门墙,陋巷规模原不陋;隋堤基址,迷楼踪迹亦全迷。

越对赵,楚对齐。柳岸对桃溪。纱窗对绣户,画阁对香闺。修月斧,上天梯。螮蝀对虹霓。行乐游春圃,工谀病夏畦。李广不封空射虎,魏明得立为存麂。按辔徐行,细柳功成劳王敬;闻声稍卧,临泾名震止儿啼。

九 佳

门对户,陌对街。枝叶对根荄。斗鸡对挥麈,凤髻对鸾钗。登楚岫,渡秦淮。子规对夫差。石鼎龙头缩,银筝雁翅排。百年诗礼延余庆,万里风云入壮怀。能辨明伦,死矣野哉悲季路;不由径袜,生乎愚也有高柴。

冠对履,袜对鞋。海角对天涯。鸡人对虎旅,六市对三街。陈俎豆,戏堆埋。皎皎对皑皑。贤相聚东阁,良明集小斋。梦里山川书越绝,枕边风月记齐谐。三径萧疏,彭泽高凤怡五柳;六朝华贵,琅琊佳气种三槐。

勤对俭,巧对乖。水榭对山斋。冰桃对雪藕,漏箭对更牌。寒翠袖,贵金钗。慷慨对诙谐。竹径风声籁,花溪月影筛。携囊佳句随时贮,荷锸沉酣到处埋。江海孤踪,云浪风涛惊旅梦;乡关万里,烟峦云树切归怀。

杞对梓,桧对楷。水泊对山崖。舞裙对歌袖,玉陛对瑶阶。风入袂,月盈怀。虎兕对狼豺。马融堂上帐,羊侃水中斋。北面黉宫宜拾芥,东巡岱畤定燔柴。锦缆春江,横笛洞箫通碧落;华灯夜月,遗簪堕翠遍香街。

十 灰

春对夏,喜对哀。大手对长才。风清对月朗,地阔对天开。游阆苑,醉蓬莱。七政对三台。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香风十里望仙阁,明月一天思子台。玉洁冰桃,王母几因求道降;连舟藜杖,真人原为读书来。

朝对暮,去对来。庶矣对康哉。马肝对鸡肋,杏眼对桃腮。佳兴适,好怀开。朔雪对春雷。云移鳷鹊观,日晒凤凰台。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柳媚花明,燕语莺声浑是笑;松号柏舞,猿啼鹤唳总成哀。

忠对信,博对赅。忖度对疑猜。香消对烛暗,鹊喜对蛩哀。金花报,玉镜台。倒斝对衔怀。岩巅横老树,石磴覆苍苔。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绿柳沿堤,皆因苏子来时种;碧桃满观,尽是刘郎去后栽。

十一 真

莲对菊,凤对麟。浊富对清贫。渔庄对佛舍,松盖对花茵。萝月叟,葛天民。国宝对家珍。草迎金埒马,花醉玉楼人。巢燕三春尝唤友,塞鸿八月始来宾。古往今来,谁见泰山曾作砺;天长地久,人传沧海几扬尘。

兄对弟,吏对民。父子对君臣。勾丁对甫甲,赴卯对同寅。折桂客,簪花人。四皓对三仁。王乔云外鸟,郭泰雨中巾。人交好友求三益,士有贤妻备五伦。文教南宣,武帝平蛮开百越;义旗西指,韩侯扶汉卷三秦。

申对午,侃对訚。阿魏对茵陈。楚兰对湘芷,碧柳对青筠。花馥馥,叶蓁蓁。粉颈对朱唇。曹公奸似鬼,尧帝智如神。南阮才郎差北富,东邻丑女效西颦。色艳北堂,草号忘忧忧甚事?香浓南国,花名含笑笑何人?

十二 文

忧对喜,戚对欣。五典对三坟。佛经对仙语,夏耨对春耘。烹早韭,剪春芹。暮雨对朝云。竹间斜白接,花下醉红裙。掌握灵符五岳篆,腰悬宝剑七星纹。金锁未开,上相趋听宫漏水;珠帘半卷,翻僚仰对御炉薰。

词对赋,懒对勤。类聚对群分。鸾箫对凤笛,带草对香芸。燕许笔,韩柳文。旧话对新闻。赫赫周南仲,翮翮晋右军。六国说成苏子贵,两京收复郭公勋。汉阙陈书,侃侃忠言推贾谊;唐廷对策,岩岩直谏有刘贲。

言对笑,绩对勋。鹿豕对羊羵。星冠对月扇,把袂对书裾。汤事葛,说兴殷。萝月对松云。西池青乌使,北塞黑鸦军。文武成康为一代,魏吴蜀汉定三分。桂苑秋宵,明月三杯邀曲客;松亭夏日,薰风一曲奏桐君。

十三 元

卑对长,季对昆。永巷对长门。山亭对水阁,旅舍对军屯。杨子渡,谢公墩。德重对年尊。承乾对出震,叠坎对重坤。志士报君思犬马,仁王养老察鸡豚。远水平沙,有客泛舟桃叶渡;斜风细雨,何人携榼杏花村。

君对相,祖对孙。夕照对朝曛。兰台对桂殿,海岛对山村。碑堕泪,赋招魂。报怨对怀恩。陵埋金吐气,田种玉生根。相府珠帘垂白昼,边城画角对黄昏。枫叶半山,秋去烟霞堪倚杖;梨花满地,夜来风雨不开门。

十四 寒

家对国,治对安。地主对天官。坎男对离女,周诰对殷盘。三三暖,九九寒。杜撰对包弹。古壁蛩声匝,闲亭鹤影单。燕出帘边春寂寂,莺闻枕上漏珊珊。池柳烟飘,日夕郎归青锁闼;阶花雨过,月明人倚玉栏杆。

肥对瘦,窄对宽。黄犬对青鸾。指环对腰带,洗钵对投竿。诛倭剑,进贤冠。画栋对雕栏。双垂白玉箸,九转紫金丹。陕右棠高怀召伯,河南花满忆潘安。陌上芳春,弱柳当风披彩线;池中清晓,碧荷承露捧珠盘。

行对卧,听对看。鹿洞对鱼滩。蛟腾对豹变,虎踞对龙蟠。风凛凛,雪漫漫。手辣对心酸。莺莺对燕燕,小小对端端。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至圣不凡,嬉戏六龄陈俎豆;老莱大孝,承欢七衮舞斑襕。

十五 删

林对坞,岭对峦。昼永对春闲。谋深对望重,任大对投艰。裾袅袅,佩珊珊。守塞对当关。密云千里合,新月一钩弯。叔宝君臣皆纵逸,重华父母是嚣顽。名动帝畿,西蜀三苏来日下;壮游京洛,东吴二陆起云间。

临对仿,吝对悭。讨逆对平蛮。忠肝对义胆,雾鬓对云鬟。埋笔冢,烂柯山。月貌对天颜。龙潜终得跃,鸟倦亦知还。陇树飞来鹦鹉绿,池筠密处鹧鸪斑。秋露横江,苏子月明游赤壁;冻云迷岭,韩公雪拥过蓝关。

《笠翁对韵》上卷注释

一 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注释:牛女:牛郎、织女二星。河,银河。参商:二星名。《左传•昭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二子,长阏伯,季实沉。兄弟不睦,日寻戈矛。帝迁阏于商丘,主辰;迁沉于大夏,主参,使之永不相遇。斗:北斗七星。戍旅:守边塞的兵卒。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曚。腊屐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注释:叆叇:浓云蔽日之状。曈曚:日初出将明未明之状。蜡屐:晋代阮孚好蜡屐,谢灵运亦有登山蜡屐。梅子雨:即黄梅雨。五月江南雨,迎梅又送梅。藕花风:夏天荷花开放时的凉风。元王恽诗:“人立藕花风”。“茅店”四句:用唐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意。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注释:华、嵩:西岳华山和中岳嵩山。四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三公: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公在北三星曰九卿内坐,主治万事。”清暑殿:三国孙吴有避暑宫,夏日无暑气。广寒宫:即月宫。梦化蝶:庄子梦中化蝶,“栩栩然胡蝶也”。兆飞熊:商末吕望钓于渭滨,周文王将狩猎,卜卦:“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果遇吕望于渭阳。

二 冬
晨对午,夏对冬。下饷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花萼楼间,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注释:下饷:下午。高舂:傍晚时分。《淮南子•天文》:“(日)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注:“高舂,……民碓舂时也。”三元及第:封建科举考试,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叫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一品当朝:古代宰相为一品官爵。 花萼楼:唐明皇在兴庆宫建花萼楼,兄弟五人宴乐于其间。仙李:指诗人李白,人称谪仙人。杜甫诗:“仙李盘根大”。沉香亭:在兴庆宫内。唐明皇曾诏李白于此题赏牡丹花《清平调》三首。娇杨:即杨贵妃杨玉环。唐明皇宠之而致安史之乱。“边风”指此。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金菡萏,玉芙蓉。绿绮对青锋。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注释:菡萏:荷花的别名。绿绮:古琴名。传为汉代司马相如所用。青锋:宝剑。化蝶:传说唐穆宗夜宴,有黄白蝶飞集花间,宫女得之,皆库中金银所化。成龙:晋代雷焕掘得一双宝剑,后过延平津,剑跃入水,化为龙去。神女庙:战国宋玉《高唐赋》叙述楚襄王游高唐,梦巫山神女,朝云暮雨,王为立庙号朝云庙。丈人峰:在泰山(岱宗即泰山)上,唐杜甫《望岳》诗:“西岳危峻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

繁对简,叠对重。意懒对心慵。仙翁对释伴,道范对儒宗。花灼灼,草茸茸。浪蝶对狂蜂。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内苑佳人,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

注释:君子竹:古人谓竹劲节虚心有君子德,晋王子猷喜种之,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大夫松:秦始皇登泰山,避雨松下,封松为五大夫。三杰:指萧何、韩信、张良。四凶:指共工、驩兜、三苗、鲧四人。殛,诛杀。

三 江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朱漆槛,碧纱窗。舞调对歌腔。兴汉推马武,谏夏著龙逄。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注释:银釭:银灯。马武:汉光武帝之将领,中兴有功。龙逄:关龙逄,夏桀之大臣。四收列国:宋代大将曹彬平南唐、西蜀、南汉、北汉。三筑高城:唐代张仁愿筑三受降城,以威镇北敌。弄玉:秦穆公之女,吹箫引凤,跨凤升仙。斩蛇:刘邦曾在芒砀山斩一白蛇。

颜对貌,像对庞。步辇对徒杠。停针对搁笔,意懒对心降。灯闪闪,月幢幢。揽辔对飞艎。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酒量微酣琼杳颊,香尘漫印玉莲双。诗写丹枫,韩女幽怀流御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湘江。

注释:尨:多毛的狗。 双:竦立貌。引申为脚。诗写丹枫:唐僖宗时,于佑于御沟拾一红叶,上题诗句。佑亦题其上云:“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上流,为韩宫女得之。后为夫妇。韩题诗云:“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泪弹斑竹:传说舜帝死于苍梧之野,其妻娥皇、女英哭之,泪洒竹上成斑点。

四 支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注释:五色笔:《南史•江淹传》载,江淹梦郭璞赠以五色笔,才思大进。又《开元天宝遗事》载:李白少时梦笔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十香词:辽国萧后(小字观音)以谏猎见疏。耶律乙辛令人作《十香词》以诬害萧后。帝赐其自尽而死。韩干:唐代曹将军霸弟子,以画马著名。李陵:西汉将领,李广之孙。被迫投降匈奴。其赠别苏武之诗雄浑豪爽,十分感人。夺锦:《旧唐书•宋之问传》:“则天幸洛阳龙门,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则天以锦袍赐之。及之问诗成,则天称其词愈高,夺虬锦袍以赏之。”宋之问诗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光来”之句。

菹对醢,赋对诗。点漆对描脂。璠簪对珠履,剑客对琴师。沽酒价,买山资。国色对仙姿。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柳绊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

注释:沽酒价:《晋书•阮修传》载,阮修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买山资:《高僧传》载,东晋佛僧支道林就深公买邱山,深公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巢父、许由,尧时隐士)。紫盖黄旗:《三国志•孙权传》载,东吴黄武四年,以尚书令陈化为郎中令使魏,魏文帝因酒酣,嘲问曰:“吴魏峙立,谁将平一海内者乎?”化对曰:“《易》称帝出乎震,加闻先哲知命,旧说紫盖黄旗,运在东南。”盖,车帷幔。江左:即长江下游以东地区。青袍白马:《南史•侯景传》载,先是大同中童谣曰:“青丝白马洛阳来。”不久侯景涡阳之败,求锦,朝廷所给青布,此时皆做成袍,采色尚青,侯景乘白马,青丝为辔,欲以应童谣之语。

箴对赞,缶对卮。萤炤对蚕丝。轻裾对长袖,瑞草对灵芝。流涕策,断肠诗。喉舌对腰肢。云中熊虎将,天上凤凰儿。禹庙千年垂橘柚,尧阶三尺覆茅茨。湘竹含烟,腰下轻纱笼玳瑁;海棠经雨,脸边清泪湿胭脂。

注释:流涕策:西汉贾谊《陈政事疏》:“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断肠诗:宋代女诗人朱淑贞,相传其对婚姻不满,故诗词多幽愤哀伤情调,后人辑有《断肠诗集》、《断肠词集》传世。云中:汉代北方有云中郡。垂橘柚:唐杜甫《禹庙》诗:“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茅茨:以土为阶,以茅为屋。《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斫。”湘竹:湘妃竹,又名斑竹。

争对让,望对思。野葛对山栀。仙风对道骨,天造对人为。专诸剑,博浪椎。经纬对干支。位尊民物主,德重帝王师。望切不妨人去远,心忙无奈马行迟。金屋闲来,赋乞茂陵题柱笔;玉楼成后,记须昌谷负囊词。

注释:专诸剑:《史记•刺客列传》载:伍子胥荐专诸于公子光,藏剑鱼中,以刺吴王。博浪椎:《汉书•张良传》:“张良使壮士于博浪以铁椎击始皇,误中副车焉。”干支:古人用以纪年、月、日的十干和十二支的合称。金屋:汉武帝刘彻幼时,曾曰:愿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赋乞茂陵:阿娇为陈后所妒,独居长门宫,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以感动皇帝。茂陵,地名。司马相如曾居茂陵。题柱:司马相如初西去长安,过成都升仙桥,题柱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玉楼:《唐文粹•李贺小传》载,传说唐代诗人李贺将死时,有绯衣人来,谓“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作记。”后世称文人之死为白玉楼成,本此。负囊词:《唐文粹•李贺小传》载,“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昌谷:李贺诗集名。

五 微
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微。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鸡晓唱,雉朝飞。红瘦对绿肥。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丈;孔明祀庙,老柏参天四十围。

注释:“红瘦”句:宋李清照《如梦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举杯”句:唐李白《月下独酌》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黄盖:《三国志•黄盖传》载,黄盖为东吴孙权将领,以“苦肉计”诈降曹军,里应外合,成就赤壁之火攻。陈平:《汉书•陈平传》载,陈平乃汉高祖谋臣,刘邦困于白登,陈平用妙计以解围。太白书堂:在江西庐山。李白字太白,题《庐山香炉峰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孔明祀庙:指四川成都的武侯祠。唐杜甫《古柏行》诗:“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戈对甲,幄对帷。荡荡对巍巍。严滩对邵圃,靖菊对夷薇。占鸿渐,采凤飞。虎榜对龙旗。心中罗锦绣,口内吐珠玑。宽宏豁达高皇量,叱咤喑哑霸王威。灭项兴刘,狡兔尽时走狗死;连吴拒魏,貔貅屯处卧龙归。

注释:严滩:浙江富春江的严陵濑,汉代隐士严子陵钓鱼处。邵圃:秦代东陵侯邵平弃官种瓜,名东陵瓜。靖菊:陶潜采菊东篱下,谥“靖节”。夷薇:商代末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高皇:指汉高祖刘邦。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走狗死:《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汉高祖擒韩信,信曰:“狡兔死,走狗烹。”卧龙:三国时诸葛亮隐居南阳时,人称卧龙先生。

衰对盛,密对稀。祭服对朝衣。鸡窗对雁塔,秋榜对春闱。乌衣巷,燕子矶。久别对初归。天姿真窈窕,圣德实光辉。蟠桃紫阙来金母,岭荔红尘进玉妃。霸王军营,亚父丹心撞玉斗;长安酒市,谪仙狂兴换银龟。

注释:鸡窗:《艺文类聚》引《幽明录》载,晋代宋处宗与窗外鸡谈话,学问大进。雁塔:唐代丰肇及第,偶于慈恩寺雁塔题名。后人效之。秋榜、春闱: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春、秋两场考试。 乌衣巷:在今南京市。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燕子矶:在今南京市长江边。金母:即西王母,传说汉武帝宫中饷帝以蟠桃。岭荔红尘:唐代杨贵妃好食鲜荔枝,命岭南供送,七日限至长安。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换银龟:唐代李白进长安后,贺知章一见李白神清气朗,风度翩翩的样子,惊叹道:“此天上谪仙人也!”李白乃解金龟换酒。

六 鱼
羹对饭,柳对榆。短袖对长裾。鸡冠对凤尾,芍药对芙蕖。周有若,汉相如。玉屋对匡庐。月明山寺远,风细水亭虚。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轻阴清昼,渊明旧宅柳条舒。

注释:芙蕖:荷花的别名。周有若:东周时人,孔子弟子,有若貌似孔子,曾一度奉以为师。见《史记•仲尼弟子传》。汉相如: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五车书:《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以学富五车称人之博学。和靖:宋林逋(字和靖)种梅于杭州西湖之孤山,其咏梅名句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吾对汝,尔对余。选授对升除。书箱对药柜,耒耜对耰锄。参虽鲁,回不愚。阀阅对阎闾。诸侯千乘国,命妇七香车。穿云采药闻仙女,踏雪寻梅策蹇驴。玉兔金乌,二气精灵为日月;洛龟河马,五行生克在图书。

注释:选授:量才授官。升除:升,进级,晋升。除,拜官授职,即除去旧职就新职。 参:孔子弟子曾参。《论语•先进》:子曰:“柴也愚,参也鲁。”回:孔子弟子颜回。《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穿云采药:《幽明录》载,东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两仙女。踏雪寻梅:唐孟浩然骑蹇驴于灞上踏雪寻梅。洛龟河马:《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汉儒谓洛书即《洪范》九畴。《书•洪范》:“天乃锡禹《洪范》九畴”。汉孔安国注:“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书•顾命》:“天球,河图。”孔安国注,谓河图即八卦。

欹对正,密对疏。囊橐对苞苴。罗浮对壶峤,水曲对山纡。骖鹤驾,待鸾舆。桀溺对长沮。搏虎卞庄子,当熊冯婕妤。南阳高土吟梁父,西蜀才人赋子虚。三径风光,白石黄花供杖履;五湖烟景,青山绿水在樵渔。

注释:苞苴:包裹鱼肉的草包。罗浮:山名,在今广东博罗,亦称东樵山。道教称之为“第七洞天”,“第三十二泉源福地”。壶峤:海上二仙山名。《初学记》:“罗浮二山随风雨而合离,壶峤二山逐波涛而上下。”桀溺、长沮:二人为春秋时隐士。《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搏虎:春秋时鲁国卞邑大夫卞庄子欲刺虎,管竖子曰:“两虎食牛,牛死必争。争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者刺之,必毙。”故有缚双虎之名。 当熊:冯婕妤侍汉成帝观虎圈,有熊出,众惊走,冯独当之,帝深嘉其勇。吟梁父:三国诸葛亮好为《梁父吟》。赋子虚:西汉司马相如作《子虚赋》,“汉武帝读而善之,叹不同时。”

七 虞
红对白,有对无。布谷对提壶。毛锥对羽扇,天阙对皇都。谢蝴蝶,郑鹧鸪。蹈海对归湖。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麦饭豆糜终创汉,莼羹鲈鲙竟归吴。琴调轻弹,杨柳月中潜去听;酒旗斜挂,杏花村里共来沽。

注释:布谷:布谷鸟,鸣声如“布谷”。提壶:提壶鸟。唐刘禹锡诗:“池看蝌蚪成文字,鸟听提壶忆献酬。”毛锥:毛笔的别名。谢蝴蝶:宋谢逸好作蝴蝶诗,人称谢蝴蝶。郑鹧鸪:唐郑谷作《鹧鸪》诗,最佳,人称郑鹧鸪。蹈海:不帝于秦的鲁仲连欲蹈东海。归湖:范蠡灭吴后泛舟隐归五湖。麦饭:《后汉书•冯异传》载,汉光武兵败,冯异于滹沱河进麦饭,芜萎亭进豆粥。

罗对绮,茗对蔬。柏秀对松枯。中元对上巳,返璧对还珠。云梦泽,洞庭湖。玉烛对冰壶。苍头犀角带,绿鬓象牙梳。松阴白鹤声相应,镜里青鸾影不孤。竹户半开,对牖不知人在否?柴门深闭,停车还有客来无。

注释:返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得和氏璧,秦请以十五城易之。赵使蔺相如奉璧入秦,秦不偿城,相如绝之曰:璧有微瑕,请原璧返赵。还珠:孟尝为合浦大守,郡产珍珠,太守贪则珠去,廉则还。云梦泽:古代楚地大湖,方九百里。鹤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鸾影:唐代骆宾王结屋峻卯之山,得一鸾,三年不鸣。其夫人曰:鸟见其类而后鸣。悬镜照之,果见影而鸣。

宾对主,婢对奴。宝鸭对金凫。升堂对入室,鼓瑟对投壶。觇合璧,颂联珠。提瓮对当垆。仰高红日近,望远白云孤。歆向秘书窥二酉,机云芳誉动三吴。祖饯三杯,老去常斟花下酒;荒田五亩,归来独荷月中锄。

注释:投壶:古代宴会上一种饮酒游戏。合璧联珠:指日、月、五星合聚。《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后用以表示会集精华之意。当垆:指卖酒。垆,酒店放酒坛的土台。 歆向:西汉刘向、刘歆,父子读书于二酉山。机云:晋陆机、陆云,兄弟名重三吴。

君对父,魏对吴。北岳对西湖。菜蔬对茶饭,苣笋对菖蒲。梅花数,竹叶符。廷议对山呼。两都班固赋,八阵孔明图。田庆紫荆堂下茂,王裒青柏墓前枯。出塞中郎,羝有乳时归汉室;质秦太子,马生角日返燕都。

注释:梅花数:古占法。相传为宋代邵雍所作。附会人事,以断吉凶。竹叶符:即竹使符。汉代分与郡国守相的信符,右留京师,左留郡国。以竹箭五枚刻字制成。山呼:古代臣民对皇帝举行颂祝仪式,叩头高呼万岁三次,叫做山呼。两都:西汉班固作《两都赋》。八阵:三国诸葛亮作八阵图。八阵图乃行军阵法。紫荆:汉京兆田真、田庆、田广兄弟欲分家,堂下紫荆树忽然枯萎,田家受感动,决定不分家,荆树亦即复生。青柏:传说晋王裒父死攀墓柏号哭,柏树忽枯。 羝乳:西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扣,使牧羝羊(公羊),谓羝羊有乳方可放归。马角:《燕丹子》载,战国时燕太子丹为质于秦,秦王曰:马生角始可放归。太子悲啼,马果生角。

八 齐
鸾对凤,犬对鸡。塞北对关西。长生对益智,老幼对旄倪。颁竹策,剪桐圭。剥枣对蒸梨。绵腰如弱柳,嫩手似柔荑。狡兔能穿三穴隐,鹪鹩权借一枝栖。甪里先生,策杖垂绅扶少主;於陵仲子,辟纑织履赖贤妻。

注释:旄倪:老幼的合称。旄,通“耄”,老人;倪,小儿。竹策:竹制的策书。古代命官授爵,用策书为符信。见《左传•僖二八年》。剪桐圭:《吕氏春秋•重言》:“(周)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桐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叔虞喜以告周公。……于是遂封叔虞子晋。”柔荑:软和的茅草嫩芽,用以形容女子手的纤细白嫩。《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狡兔三穴:《战国策•齐策》:冯谖曰:“狡兔有三穴……”鹪鹩一枝:《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扶少主:汉高祖立吕后子惠帝为太子,既又欲以赵王如意易之。时有商山四皓,曰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先生,须发皆白。帝见之曰:“幸烦公等善为调护。”於陵仲子:战国时齐人,即陈仲子。因居于於陵,故号於陵子。楚王欲以为相,不就,与妻逃去,为人灌园,妻子辟纑织履。纑,布缕。引申为织布。

鸣对吠,泛对栖。燕语对莺啼。珊瑚对玛瑙,琥珀对玻璃。绛县老,伯州犁。测蠡对燃犀。榆槐堪作荫,桃李自成蹊。投巫救女西门豹,赁浣逢妻百里奚。阙里门墙,陋巷规模原不陋;隋堤基址,迷楼踪迹亦全迷。

注释:绛县老:晋代有老人,使问其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日正月朔甲子,至今四百四十五甲子矣。”师旷曰:“七十三年矣!”伯州犁:春秋时吴国太宰伯嚭之父。测蠡:以管窥天,以蠡测海,喻见小也。燃犀:东晋大臣温峤过牛渚,燃犀照之,见奇状异形,夜梦人曰:“幽明道别,何苦相逼。”成蹊:《史记•李将军传赞》:“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后谓为人真诚,自能感动他人。投巫:《史记•魏世家》载,魏文侯时魏俗信巫,每岁以女子投河,曰:为河伯娶妇。西门豹为邺守,投巫师于河,陋俗乃止。 赁浣:《风俗通•琴歌》:百里奚为秦相,堂上乐作,所赁浣妇,自言知音,因抚弦而歌。其歌曰:“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问之,乃故妻也。 阙里:地名,相传为春秋时孔子授生徒之所,在洙、泗之间。《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迷楼:隋炀帝游江都,浙人进新宫图。营建既成,幸之曰:“真神仙游此亦当自迷。”因名之曰迷楼。

越对赵,楚对齐。柳岸对桃溪。纱窗对绣户,画阁对香闺。修月斧,上天梯。螮蝀对虹霓。行乐游春圃,工谀病夏畦。李广不封空射虎,魏明得立为存麑。按辔徐行,细柳功成劳王敬;闻声稍卧,临泾名震止儿啼。

注释:修月斧:《天中记》载,有人游嵩山,见道卧者,问为谁:笑曰:“君不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热如丸,其回处常有二万八千户修之,我其一也。”遂示以斧凿。螮蝀:古书上说的虹。 工谀:善于阿谀奉承的人。夏畦:夏天在田地里劳动的人。后也用以比喻一般艰苦工作的人。《孟子•滕文公下》:“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射虎:《史记•李将军传》:西汉李广守北平,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射之,箭没石中,以为奇。李广一生战功卓著,却不得封侯。存麑:《三国志•明帝纪》注引《魏末传》曰:帝常从文帝猎,见子母鹿。文帝射杀鹿母,使帝射鹿子,帝不从,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因涕泣。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树立之意定。细柳:汉文帝时周亚夫军营在细柳。军纪特别严明,受到皇帝的赞誉。 临泾:西汉赤玼守原州,虏不过临泾,人常道其名以吓唬小儿,使之不敢啼哭。

湘子,幼有仙迹,出外数年不返,韩公寿,湘忽至,书一联于壁上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未几,韩公谏迎佛骨上表,遭贬至潮州,果经蓝关。

九 佳
门对户,陌对街。枝叶对根荄。斗鸡对挥麈,凤髻对鸾钗。登楚岫,渡秦淮。子犯对夫差。石鼎龙头缩,银筝雁翅排。百年诗礼延馀庆,万里风云入壮怀。能辨名伦,死矣野哉悲季路;不由径窦,生乎愚也有高柴。

注释:斗鸡:古时鸡与鸡相搏斗的一种游戏。唐王勃有《斗鸡檄》。挥麈:挥动拂尘。晋代人常挥麈清谈。子犯:春秋时晋臣。《左传•僖二十二年》载,晋重耳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夫差:春秋时吴国国君。季路:孔子门人。《论语•子路》:子曰:“野哉由也。”高柴:孔子门人。遇卫难不径不窦(既不走小路,又不走孔道,不知变通)。《论语•先进》:子曰:“柴也愚。”

冠对履,袜对鞋。海角对天涯。鸡人对虎旅,六市对三街。陈俎豆,戏堆埋。皎皎对皑皑。贤相聚东阁,良朋集小斋。梦里山川书越绝,枕边风月记齐谐。三径萧疏,彭泽高风怡五柳;六朝华贵,琅琊佳气种三槐。

注释:鸡人:古代报晓之官。《周礼•春官•鸡人》:“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 虎旅:喻军威雄壮。俎豆、堆埋:《列女传•母仪》载,孟子幼时,居近墓,习堆埋;移舍于市,又习贸易事;移学宫旁,乃习礼让,修俎豆。修俎豆,主持祭祀之礼。东阁:西汉公孙弘以布衣为宰相,尝开东阁延贤士。越绝:《越绝书》,历史小说。东汉袁康撰。记吴越二国史地及伍子胥、范蠡等人活动。齐谐:《齐谐》,志怪书名。《隋书经籍志》有无疑先生的《齐谐记》七卷,梁吴均《续齐谐记》一卷。三槐:琅琊王氏世为公卿,盛于江左,其祖植三槐于堂前曰:“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故王氏称“三槐堂”。

勤对俭,巧对乖。水榭对山斋。冰桃对雪藕,漏箭对更牌。寒翠袖,贵荆钗。慷慨对诙谐。竹径风声籁,花溪月影筛。携囊佳韵随时贮,荷锄沉酣到处埋。江海孤踪,云浪风涛惊旅梦;乡关万里,烟峦云树切归怀。

注释:携囊:见前李贺系囊贮诗之注释。 荷锄:晋刘伶,好酒。尝荷锄自随曰:“醉死便可埋我。”



杞对梓,桧对楷。水泊对山崖。舞裙对歌袖,玉陛对瑶阶。风入袂,月盈怀。虎兕对狼豺。马融堂上帐,羊侃水中斋。北面黉宫宜拾芥,东巡岱畤定燔柴。锦缆春江,横笛洞箫通碧落;华灯夜月,遗簪堕翠遍香街。

注释:马融:西汉马融堂前教授生徒,后设绛纱帐,置女乐。羊侃:南朝梁羊侃,好奢侈,结舟为斋,亭馆皆备,日事游宴。黉宫:古代学校名。拾芥:捡取地上的草芥。比喻取之极易。《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岱畤:岱,泰山。畤,古代祭天地五帝之处。燔柴:烧柴,祭天之礼。《礼•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地。”

十 灰
春对夏,喜对哀。大手对长才。风清对月朗,地阔对天开。游阆苑,醉蓬莱。七政对三台。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香风十里望仙阁,明月一天思子台。玉橘冰桃,王母几因求道降;莲舟藜杖,真人原为读书来。

注释:阆苑:阆风之苑,神话传说的仙人居地。蓬莱: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之一。 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三台:古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汉代许慎《五经异义》:“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壶老杖:《后汉书•费长房传》载,东汉费长房从壶公学仙,辞归,壶公给他一竹杖,说:骑之可以到家,长房到家后把杖投入葛陂,杖化为龙。玉人钗:汉武帝升平元年,起招灵阁,有神女留玉钗与帝,后化为五燕升天。望仙阁:南朝陈后主建。 思子台:汉武帝立太子,被江妃谗死,帝知其冤,作思子台。玉橘:《汉武外传》载,王母降汉武宫中,享帝以玉橘冰桃雪藕。莲舟:《三辅黄图六》载,太乙真人坐莲舟,燃藜杖,降天禄阁,照刘向读书。

朝对暮,去对来。庶矣对康哉。马肝对鸡肋,杏眼对桃腮。佳兴适,好怀开。朔雪对春雷。云移鳷鹊观,日晒凤凰台。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柳媚花明,燕语莺声浑是笑;松号柏舞,猿啼鹤唳总成哀。

注释:马肝:马肝味劣、喻烦粹之意。鸡肋:《三国志•魏书•魏武帝纪》载,曹操攻汉中欲还,出口令曰:鸡肋。杨修曰:“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示欲还也!”鳷鹊观:古代道观名。 凤凰台:在江苏南京市。落梅:汉应劭《风俗通》:“五月有落梅风,江淮以为信风。

忠对信,博对赅。忖度对疑猜。香消对烛暗,鹊喜对蛩哀。金花报,玉镜台。倒斝对衔杯。岩巅横老树,石磴覆苍苔。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绿柳沿堤,皆因苏子来时种;碧桃满观,尽是刘郎去后栽。

注释:金花报:古代状元寄家信报喜,称为金花报。玉镜台:晋温峤娶其姑之女,以玉镜台为聘礼。高士卧:《后汉书•袁安传》载,袁安遇雪天在家高卧不出,人以为贤,举为孝廉。美人来:隋赵师雄游罗浮山,日暮见一美人邀共饮,雄不觉醉卧。醒来在梅花树下,翠羽嘈唧其上,月落参横,惆怅不已。苏子:苏轼守杭州,令西湖沿堤种桃柳,人号苏公堤,简称苏堤。刘郎:唐刘禹锡《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十一 真
莲对菊,凤对麟。浊富对清贫。渔庄对佛舍,松盖对花茵。萝月叟,葛天民。国宝对家珍。草迎金埒马,花醉玉楼人。巢燕三春尝唤友,塞鸿八月始来宾。古往今来,谁见泰山曾作砺;天长地久,人传沧海几扬尘。
    注释:萝月:萝藤间的月色。南齐孔稚珪《北山移文》:“秋桂遗风,春萝罢月。”唐李白《赠王判官》诗:“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葛天民:晋陶潜《五柳先生传》:“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葛天氏,传说为远古帝号。古人认为是理想中的自然、淳朴之世。金埒:清王武有马癖,编钱为金埒。尝乘马不渡水,曰:“是必惜锦障泥。”去之,马乃渡水。作砺:《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砺,磨刀石。扬尘:犹言沧海桑田。

兄对弟,吏对民。父子对君臣。勾丁对甫甲,赴卯对同寅。折桂客,簪花人。四皓对三仁。王乔云外鸟,郭泰雨中巾。人交好友求三益,士有贤妻备五伦。文教南宣,武帝平蛮开百越;义旗西指,韩侯扶汉卷三秦。
    注释:四皓:商山四皓,汉初商山的四个隐士。三仁:指殷商的三个贤臣微子、箕子、比干。《论语•微子》:“孔子曰:‘殷有三仁焉。”王乔:即仙人王子乔。《列仙传》:“王子乔者,太子晋也,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郭泰:汉代名士。一日遇雨,头巾被吹折一角,时人仿效之为折角巾。三益:友直、友谅、友多闻,称为三益友。五伦:封建礼教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五种关系。百越:我国南方民族名,又为地名。韩侯:指西汉大将淮阴侯韩信。三秦:地名,故地在今陕西省一带。

申对午,侃对訚。阿魏对茵陈。楚兰对湘芷,碧柳对青筠。花馥馥,叶蓁蓁。粉颈对朱唇。曹公奸似鬼,尧帝智如神。南阮才郎差北富,东邻丑女效西颦。色艳北堂,草号忘忧忧甚事;香浓南国,花名含笑笑何人。
    注释:奸似鬼:三国时曹操奸伪,人称奸鬼。南阮:晋代洛阳阮氏,处北者富,处南者贫而多才。 效西颦:古越国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皱眉,东村丑女东施以为美,亦捧心效其颦,而丑态益增。忘忧:萱草也名忘忧草。含笑:花名。

十二 文
忧对喜,戚对欣。五典对三坟。佛经对仙语,夏耨对春耘。烹早韭,剪春芹。暮雨对朝云。竹间斜白接,花下醉红裙。掌握灵符五岳篆,腰悬宝剑七星纹。金锁未开,上相趋听宫漏永;珠帘半卷,群僚仰对御炉熏。
    注释:五典、三坟:相传为远古之书。白接:古代毡巾名。晋代山涛醉后巾帽欹斜。云:“山公斜著白接罹。”五岳箓:道教符箓。

词对赋,懒对勤。类聚对群分。鸾箫对凤笛,带草对香芸。燕许笔,韩柳文。旧话对新闻。赫赫周南仲,翮翮晋右军。六国说成苏子贵,两京收复郭公勋。汉阙陈书,侃侃忠言推贾谊;唐廷对策,岩岩直谏有刘蕡。
    注释:燕许:唐张说封燕国公,苏颋封许国公,均以文章显,时人号为燕许大手笔。韩柳:唐韩愈、柳宗元,为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二家。周南仲:《诗•小雅•出车》:“王命南仲,往城于方。”《笺》:“王使南仲为将率往,筑城于朔方。”又《何承天表》:“有周之盛,南仲出车……”晋右军: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苏子:战国时苏秦劝和六国。 郭公:唐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恢复两京,立下大功。贾谊:西汉大臣、政论家。其政论文有《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刘蕡:唐刘蕡,对策直言,不第。李邰曰:“刘蕡不第,我辈登科,能无厚颜。”上书以己所受授之。

言对笑,绩对勋。鹿豕对羊羵。星冠对月扇,把袂对书裙。汤事葛,说兴殷。萝月对松云。西池青鸟使,北塞黑鸦军。文武成康为一代,魏吴蜀汉定三分。桂苑秋宵,明月三杯邀曲客;松亭夏日,薰风一曲奏桐君。
    注释:羊羵:春秋时季相子穿井得一土缶,中有一羊,以问孔子,孔子曰:“土之怪,羵羊也。” 书裙:晋羊欣年十三,右军爱其才,昼卧,右军书其白练裙,书法遂大进。汤事葛:《史记•殷本记》“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集解》:《孟子》曰:“汤居毫,与葛伯为邻。” 说兴殷:殷商时宰相傅说,善治国政。青鸟使:《汉武外传》载,西王母用青鸟为传信使。 黑鸦军:后唐李克用守塞军,皆着黑衣,号乌鸦军。文武成康:《书•君车》:“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遗绪。” 三分:汉代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邀曲客:唐李白《月下独酌》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曲客,酒友。薰风:舜作《南薰之歌》。桐君:古琴名。

十三 元
卑对长,季对昆。永巷对长门。山亭对水阁,旅舍对军屯。扬子渡,谢公墩。德重对年尊。承乾对出震,叠坎对重坤。志士报君思犬马,仁王养老察鸡豚。远水平沙,有客泛舟桃叶渡;斜风细雨,何人携榼杏花村。
    注释:扬子渡:古津渡名。在江苏江都县南。谢公墩:山名,在江苏江宁县城北。晋谢安尝居半山,后来宋王安石也尝居此。承乾、出震、叠坎、重坤:指八卦中乾、震、坎、坤四卦符号的形象特点。桃叶渡:在江苏南京市内秦淮河、青溪合流处。晋王献之妾名桃叶,渡江,以歌送之:“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杏花村:唐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因以杏花村指卖酒之处。

君对相,祖对孙。夕照对朝曛。兰台对桂殿,海岛对山村。碑堕泪,赋招魂。报怨对怀恩。陵埋金吐气,田种玉生根。相府珠帘垂白昼,边城画角对黄昏。枫叶半山,秋去烟霞堪倚杖;梨花满地,夜来风雨不开门。
    注释:碑堕泪:晋羊祜死后,襄阳人在岘山建碑纪念,见者莫不堕泪,故称堕泪碑。赋招魂:《楚辞》中有宋玉所作《招魂》篇,以招屈原之魂。金吐气:秦王埋金于金陵(今南京)钟山,以镇王气。故称金陵。玉生根:《搜神记》载,晋杨伯雍汲水于岭上供过客饮用,三年后有一人饮后赠石一斗,谓种之可生玉。不开门:唐刘方平《春怨》诗:“寂寞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

十四 寒
家对国,治对安。地主对天官。坎男对离女,周诰对殷盘。三三暖,九九寒。杜撰对包弹。古壁蛩声匝,闲亭鹤影单。燕出帘边春寂寂,莺闻枕上漏珊珊。池柳烟飘,日夕郎归青琐闼;砌花雨过,月明人倚玉栏干。
    注释:周诰、殷盘:《尚书•周书》有大诰、康诰、酒诰、召诰诸篇。《尚书•商书》中有盘庚上、中、下篇。杜撰:凭空捏造之事。唐代杜举好为不经之谈,人谓之为杜撰。包弹:宋代包拯为御史中丞,不避权贵,人谓之包弹。夕郎:黄门侍郎的别称。汉应劭《汉宫仪》:“黄门郎日暮入,对青琐门拜,名曰夕郎。”

肥对瘦,窄对宽。黄犬对青鸾。指环对腰带,洗钵对投竿。诛佞剑,进贤冠。画栋对雕栏。双垂白玉箸,九转紫金丹。陕右棠高怀召伯,河南花满忆潘安。陌上芳春,弱柳当风披彩线;池中清晓,碧荷承露捧珠盘。
    注释:诛佞剑:汉朱云求赐上方剑斩一佞臣,皇帝问为谁?答为张禹。帝怒令斩之。云攀殿槛以免。进贤冠:唐杜甫诗:“良相头上进贤冠。”白玉箸:释家得道,临终有白玉气出鼻孔,双垂如双玉箸。紫金丹:道家所炼金丹,须九次,谓之九转金丹。召伯:周公、召公分理天下,以陕为分界,陕以西召伯主之。召公有德政,曾在棠树下理事,后人怀念召伯,不忍伐其树。 潘安:晋潘安为河阳令,栽花满县,人称花县。

行对卧,听对看。鹿洞对鱼滩。蛟腾对豹变,虎踞对龙蟠。风凛凛,雪漫漫。手辣对心酸。莺莺对燕燕,小小对端端。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至圣不凡,嬉戏六龄陈俎豆;老莱大孝,承欢七衮舞斑襕。
    注释:豹变:豹文变美,喻润色事业,或迁喜去恶。《易》:“君子豹变,其文蔚也。”莺莺燕燕:宋代钱塘范十二郎有二女曰莺莺、燕燕,为富民陆氏之妾。小小:南朝齐钱塘名妓苏小小,亦名简简。白居易诗:“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端端:唐代妓女,姓李。 至圣:指孟子,幼时移学宫旁,乃习礼让,陈俎豆。俎豆,祭祀用具。至圣系指孔子,亚圣系指孟子。此处“至圣”,应为“亚圣”之误。老莱:相传老莱子,年七十余,戏彩以娱亲,见前注。

十五 删
林对坞,岭对峦。昼永对春闲。谋深对望重,任大对投艰。裙袅袅,佩珊珊。守塞对当关。密云千里合,新月一钩弯。叔宝君臣皆纵逸,重华父母是嚚顽。名动帝畿,西蜀三苏来日下;壮游京洛,东吴二陆起云间。
    注释:叔宝:南朝陈后主,名叔宝。重华:虞舜名。《书•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嚚顽:蠢而顽固。《书•尧典》:“父顽母嚚”。三苏:宋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皆有文才,人号三苏。日下:京城。二陆:晋陆机、陆云兄弟,松江人并有才名,人称二陆。云间:江苏松江县之古称。

临对仿,吝对悭。讨逆对平蛮。忠肝对义胆,雾鬓对云鬟。埋笔冢,烂柯山。月貌对天颜。龙潜终得跃,鸟倦亦知还。陇树飞来鹦鹉绿,池筠密处鹧鸪斑。秋露横江,苏子月明游赤壁;冻云迷岭,韩公雪拥过蓝关。
注释:埋笔冢:隋僧智永学书,积笔十八瓮,埋之,号曰埋笔冢。烂柯山:晋代樵者王质入山,观二仙人对弈,棋终,斧柯已烂。鸟倦知还:晋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游赤壁:宋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过蓝关:传说唐韩愈之侄孙湘子,幼有仙迹,出外数年不返,韩公寿,湘忽至,书一联于壁上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未几,韩公谏迎佛骨上表,遭贬至潮州,果经蓝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主题
3

182

帖子

0

精华

420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7093
经验
95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22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5: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柔雅 于 2013-12-12 15:16 编辑


笠翁对韵(下)  下卷

一 先

寒对暑,日对年。蹴踘对秋千。丹山对碧水,淡雨对覃烟。歌宛转,貌婵娟。雪鼓对云笺。荒芦栖南雁,疏柳噪秋蝉。洗耳尚逢高士笑,折腰肯受小儿怜。郭泰泛舟,折角半垂梅子雨;山涛骑马,接蓠倒着杏花天。

轻对重,肥对坚。碧玉对青钱。郊寒对岛瘦,酒圣对诗仙。依玉树,步金莲。凿井对耕田。杜甫春宵立,边韶白昼眠。豪饮客吞波底月,酣游人醉水中天。斗草青郊,几行宝马嘶金勒;看花紫陌,千里香车拥翠钿。

吟对咏,授对传。乐矣对凄然。风鹏对雪雁,董杏对周莲。春九十,岁三千。钟鼓对管弦。入山逢宰相,无事即神仙。霞映武陵桃淡淡,烟荒隋堤柳绵绵。七碗月团,啜罢清风生腋下;三杯云液,饮余红雨晕腮边。

中对外,后对先。树下对花前。玉桂对金屋,叠嶂对平川。孙子策,祖生鞭。盛席对华筵。解醉知茶力,消愁识酒权。丝剪芰荷开东沼,锦妆凫雁泛温泉。帝女衔石,海中遗魄为精卫;蜀王叫月,枝上游魂化杜鹃。

二 箫

翠对管,斧对瓢。水怪对花妖。秋声对春色,白缣对红绡。臣五代,事三朝。头柄对弓腰。醉客歌金缕,佳人品玉箫。风定落花闲不扫,霜余残叶湿难烧。千载兴周,尚父一竿投渭水;百年霸越,钱王万弩射江潮。

荣对悴,夕对朝。露地对云霄。商彝对周鼎,殷箫对虞韶。樊素口,小蛮腰。六诏对三苗。朝天车奕奕,出塞马萧萧。公子幽兰重泛舸,王孙芳草正联镳。潘岳高怀,曾向秋天吟蟋蟀;王维清兴,尝于雪夜面芭蕉。

耕对读,牧对樵。琥珀对琼瑶。兔毫对鸿爪,桂楫对兰桡。鱼潜藻,鹿藏樵。水远对山遥。湘灵能鼓瑟,赢女解吹箫。雪点寒梅横小院,风吹弱柳覆平桥。月牖通宵,绛蜡罢时光不减;风帘当昼,雕盘停后篆难消。

三 肴

诗对礼,卦对爻。燕引对莺调。辰钟对暮鼓,野馔对山肴。雉方貌,鹊始巢。猛虎对神獒。疏星浮荇叶,皓月上松梢。为邦自古推瑚琏,从政于今愧斗筲。管鲍相知,能交忘形胶漆友;蔺廉有隙,终对刎颈死生交。

歌对舞,笑对嘲。耳语对神交。焉鸟对亥豕,獭髓对鸾胶。宜久敬,莫轻抛。一气对同胞。祭遵甘布被,张禄念绨袍。花径风来逢客访,柴扉月到有僧敲。夜雨园中,一颗不雕王子柰;秋风江上,三重曾卷杜公茅。

衙对舍,廪对庖。玉磬对金铙。竹林对梅岭,起凤对腾蛟。鲛绡帐,兽锦袍。露果对风梢。扬州输桔柚,荆土贡菁茅。断蛇埋地称孙叔,渡蚁作桥识宋郊。好梦难成,蛩响阶前偏唧唧;良明远到,鸡声窗外正嘐嘐。

四 豪

茭对茨,荻对蒿。山鹿对江螯。莺簧对蝶板,浪麦对桃涛。骐骥足,凤凰毛。美誉对嘉褒。文人窥蠹简,学士书兔毫。马援南征栽薏苡,张骞西使进葡萄。辩口悬河,万语千言常亹亹;词源倒峡,连篇累牍自滔滔。

梅对杏,李对桃。檴朴对旌旄。酒仙对诗史,德泽对思膏。悬一榻,梦三刀。拙逸对贵劳。玉堂花烛绕,金殿月轮高。孤山看鹤盘云下,蜀道闻猿向月号。万事从人,有花有酒应自乐;百年皆客,一丘一壑尽吾豪。

台对省,署对曹。分袂对同胞。鸣琴对击剑,返辙对回艚。良借箸,操提刀。香茗对醇醪。滴泉归海大,篑土积山高。石室客来煎雀吞,画堂宾至饮羊羔。被谪贾生,湘水凄凉吟服鸟;遭谗屈子,江潭憔悴著离骚。

五 歌

微对巨,少对多。直干对平柯。蜂媒对蝶使,雨笠对烟蓑。眉淡扫,面微酡。妙舞对清歌。轻衫裁夏蔼,薄袂剪春罗。将相兼行唐李靖,霸王杂用汉萧何。月本阴精,岂有羿妻曾窃药;星为夜宿,浪传织女漫投梭。


慈对善,虐对苛。缥缈对婆娑。长杨对细柳,嫩蕊对寒莎。追风马,挽日戈。玉液对金波。紫诏衔丹凤,黄庭换白鹅。画阁江城梅作调,兰舟野渡竹为歌。门外雪飞,错认空中飘柳絮;岩边瀑响,误疑天半落银河。

松对竹,荇对荷。薜荔对藤萝。梯云对步月,樵唱对渔歌。升鼎雉,听经鹅。北海对东坡。吴郎哀废宅,邵子乐行窝。丽水良金皆待冶,昆山美玉总须磨。雨过皇州,琉璃色灿华清瓦;风来帝苑,荷芰香飘太液波。

笼对槛,巢对窝。及第对登科。冰清对玉润,地利对人和。韩擒虎,荣驾鹅。青女对素娥。破头朱泚笏,折齿谢昆梭。留客酒杯应恨少,动人诗句不须多。绿野凝烟,但听村前双牧笛;沧江积雪,惟看滩上一渔蓑。

六 麻

清对浊,美对嘉。鄙吝对矜夸。花须对柳眼,屋角对檐牙。志和宅,博望槎。秋实对春华。乾炉烹白雪,坤鼎炼丹砂。深宵望冷沙场月,边塞听残野戍笳。满院松风,钟声隐隐为僧舍;半窗花月,锡影依依是道家。

雷对电,雾对霞。蚁阵对蜂衙。寄梅对怀桔,酿酒对烹茶。宜男草,益母花。杨柳对蒹葭。班姬辞帝辇,蔡琰泣胡笳。舞榭歌楼千万尺,竹芳茅舍三两家。珊枕半床,月明时梦飞塞外;银筝一奏,花落处人在天涯。

圆对缺,正对斜。笑语对咨嗟。沈腰对潘鬓,孟笋对卢茶。百舌鸟,两头蛇。帝里对仙家。尧仁敷率土,舜德被流沙。桥上授书曾纳履,壁间题句已笼纱。远塞迢迢,露碛风沙何可极;长沙渺渺,雪涛烟浪信无涯。

疏对密,朴对华。义鹘对慈鸦。鹤群对雁阵,白苎对黄麻。读三到,吟八叉。肃静对喧哗。围棋兼把钓,沉李并浮瓜。羽客片时能煮石,狐禅千劫似蒸沙。党尉粗豪,金帐笼香斟美酒;陶生清逸,银铛融雪啜团茶。

七 阳

台对阁,沼对塘。朝雨对夕阳。游人对隐士,谢女对秋娘。三寸舌,九回肠。玉液对琼浆。秦皇照胆镜,徐肇返魂香。青萍夜啸芙蓉匣,黄卷时摊薜荔床。元亨利贞,天地一机成化育;仁义礼智,圣贤千古立纲常。


红对白,绿对黄。昼永对更长。龙飞对凤舞,锦缆对牙樯。云弁使,雪衣娘。故国对他乡。雄文能徙鳄,艳曲为求凰。九日高峰惊落帽,暮春曲水喜流觞。僧占名山,云绕茂林藏古殿;客栖胜地,风飘落叶响空廊。

衰对壮,弱对强。艳饰对新妆。御龙对司马,破竹对穿杨。读班马,识求羊。水色对山光。仙棋藏绿桔,客枕梦黄梁。池草入诗因有诗,海棠带恨为无香。风起画堂,帘箔影翻青荇沼;月斜金井,辘轳声度碧梧墙。

臣对子,帝对王。日月对风霜。乌台对紫府,雪牖对云房。香山社,昼锦堂。节屋对岩廊。芬椒涂内壁,文杏饰高梁。贫女幸分东壁影,幽人高卧北窗凉。绣阁探春,丽日半笼青镜色;水亭醉夏,熏风常透碧筒香。

八 庚

形对貌,色对声。夏邑对周京。江云对涧树,玉罄对银筝。人老老,我卿卿。晓燕对春莺。玄霜春玉杵,白露贮金茎。贾客君山秋弄笛,仙人缑岭夜吹笙。帝业独兴,尽道汉高能用将;父书空读,谁言赵括善知兵。

功对业,性对情。月上对云行。乘龙对附骥,阆苑对蓬瀛。春秋笔,月旦评。东作对西成。隋珠光照乘,和璧价连城。三箭三人唐将勇,一琴一鹤赵公清。汉帝求贤,诏访严滩逢故旧;宋廷优老,年尊洛社重耆英。

昏对旦,晦对明。久雨对新晴。蓼湾对花港,竹友对梅兄。黄石叟,丹丘生。犬吠对鸡鸣。暮山云外断,新水月中平。半榻清风宜午梦,一犁好雨趁春耕。王旦登庸,误我十年迟作相;刘贲不第,愧他多士早成名。

九 青

庚对甲,乙对丁。魏阙对彤庭。梅妻对鹤子,珠箔对银屏。鸳浴沼,鹭飞汀。鸿雁对鹡鴒。人间寿者相,天上老人星。八月好修攀桂斧,三春须系护花铃。江阁凭临,一水净连天际碧;石栏闲倚,群山秀向雨余青。


危对乱,泰对宁。纳陛对趋庭。金盘对玉箸,泛梗对浮萍。群玉圃,众芳亭。旧典对新型。骑牛闲读史,牧豕自横经。秋首田中禾颖重,春余园内菜花馨。旅次凄凉,塞月江风皆惨淡;筵前欢笑,燕歌赵舞独娉婷。

十 蒸

苹对蓼,莆对菱。雁弋对鱼罾。齐纨对鲁绮,蜀绵对吴绫。星渐没,日初升。九聘对三徵。萤何曾作吏,贾岛昔为僧。贤人视履循规矩,大斧挥斤校准绳。野渡春风,人喜乘潮移酒舫;江天暮雨,客愁隔岸对渔灯。

谈对吐,谓对称。冉闵对颜曾。侯羸对伯嚭,祖逖对孙登。抛白纻,宴红绫。朋友对良朋。争名如逐鹿,谋利似趋蝇。仁杰姨渐周不仕,王陵母识汉方兴。句写穷愁,浣花寄迹传一部;诗吟变乱,凝碧伤心叹右丞。

十 一 尤

荣对辱,喜对忧。缱绻对绸缪。吴娃对越女,野马对沙鸥。茶解渴,酒消愁。白眼对苍头。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莘野耕夫闲举耜,渭滨渔父晚垂钩。龙马游河,羲帝因图而画卦;神黾出洛,禹王取法以明畴。


冠对履,舄对裘。院小对庭幽。画墙对漆地,错智对良筹。孤嶂耸,大江流。芳泽对园丘。花潭来越唱,柳屿起吴讴。莺懒燕忙三月雨,蛩摧蝉退一天秋。钟子听琴,荒径入林山寂寂;谪仙捉月,洪涛接岸水悠悠。

鱼对鸟,鹊对鸠。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月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十 二 侵

歌对曲,啸对吟。往古对来今。山头对水面,远浦对遥岑。勤三上,惜寸阴。茂树对平林。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青皇风暖催芳草,白帝城高急暮砧。绣虎雕龙,才子窗前挥彩笔;描鸾刺凤,佳人帘下度金针。

登对眺,涉对临。瑞雪对甘霖。主欢对民乐,交浅对言深。耻三战,乐七擒。顾曲对知音。大车行槛槛,驷马聚骎骎。紫电青虹腾剑气,高山流水识琴心。屈子怀君,极浦吟风悲泽畔;王郎忆友,扁舟卧雪访山阴。

十 三 覃

宫对阙,座对龛。水北对天南。蜃楼对蚁郡,伟论对高谈。遴杞梓,树梗楠。得一对函三。八宝珊瑚枕,双珠玳瑁簪。萧王待士心惟赤,卢相欺君面独蓝。贡岛诗狂,手拟敲门行处想;张颠草圣,头能濡墨写时酣。

闻对见,解对谙。三桔对双柑。黄童对白叟,静女对奇男。秋七七,径三三。海色对山岚。鸾声何哕哕,虎视正眈眈。仪封疆吏知尼父,函谷关人识老聃。江相归池,止水自盟真是止;吴公作宰,贪泉虽饮亦何贪?

十 四 盐

宽对猛,冷对淡。清直对尊严。云头对雨脚,鹤发对龙髯。风台谏,肃台廉。保泰对鸣谦。五湖归范蠡,三径隐陶潜。一剑成功堪佩印,百钱满卦便垂帘。浊酒停杯,容我半酣愁际饮;好花傍座,看他微笑悟时拈。

连对断,减对添。淡泊对安恬。回头对极目,水底对山尖。腰袅袅,手纤纤。凤卜对鸾占。开田多种粟,煮海尽成盐。居同九世张公艺,恩给千人范仲淹。箫弄凤来,秦女有缘能跨羽;鼎成龙去,轩臣无计得攀髯。

人对己,爱对嫌。举止对观瞻。四知对三语,义正对辞严。勤雪案,课风檐。漏箭对书笺。文繁归獭祭,体艳别香奁。昨夜题诗更一字,早春来燕卷重帘。诗以史名,愁里悲歌怀杜甫;笔经人索,梦中显晦老江淹。

十 五 咸

栽对植,薙对芟。二伯对三监。朝臣对国老,职事对官衔。鹿麌麌,兔毚毚。启牍对开缄。绿杨莺睍睆,红杏燕呢喃。半篱白酒娱陶令,一枕黄梁启吕岩。九夏炎飙,长日风亭留客骑;三冬寒冽,漫天雪浪驻征帆。

梧对杞,柏对杉。夏□对韶咸。涧瀍对溱洧,巩洛对崤函。藏书洞,避诏岩。脱俗对超凡。贤人羞献媚,正士嫉工谗。霸越谋臣推少伯,佐唐藩将重浑瑊。邺下狂生,羯鼓三挝羞锦袄;江州司马,琵琶一曲湿青衫。

袍对笏,履对衫。匹马对孤帆。琢磨对雕镂,刻划对镌镵。星北拱,日西衔。厄漏对鼎馋。江边生桂苦,海外树都咸。但得恢恢存利刃,何须咄咄达空函。彩凤知音,乐典后夔须九奏;金人守口,圣如尼父亦三缄。

《笠翁对韵》下卷注释

一 先
 
     寒对暑,日对年。蹴鞠对秋千。丹山对碧水,淡水对覃烟。歌婉转,貌婵娟。雪鼓对云笺。荒芦栖南雁,疏柳噪秋蝉。洗耳尚逢高士笑,折腰肯受小儿怜。郭泰泛舟,折角半垂梅子雨;山涛骑马,接篱倒着杏花天(篱字原为上罒下离)。

  [注]蹴鞠(cùjū促居):蹴,踢;鞠,同鞠,球。覃烟:覃(tán谈),长。覃烟,袅袅直升空中的饮烟或横浮低空的烟雾。婵娟(chán juān缠捐):体态柔弱的样子。云笺:(唐)韦陟(zhì)用五采笺写信,由他人代笔,自己签名。由于他写的"陟"字象五朵云,因而后来人们称书信为五云笺或云笺。陟(zhì志)登高,上升。洗耳句:传说帝尧时,箕山有高人隐士曰巢父、许由,尧同许由商量,准备把帝位传给他。巢父听到了,以为玷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到池中去洗耳。池水主人怒曰:"何污我水!"这个故事说帝尧、许由、巢父、池水主人,一个比一个更高洁。李白诗:"世无洗耳翁,安辨尧与跖。"跖(zhí直),同蹠。折腰句:陶渊明为彭泽令。一次,郡督邮来视察。县吏向陶渊明建议,应穿上官服迎见。陶渊明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于是弃官而去。作《归去来辞》。郭泰二句:见真韵第二章"郭泰"句注。山涛二句:见文韵一章"竹间"句注。
  
其二
  轻对重,肥对坚。碧玉对青钱。郊寒对岛瘦,酒圣对诗仙。依玉树,步金莲。凿井对耕田。杜甫清宵立,边韶白昼眠。豪饮客吞波底月,酣游人醉水中天。斗草青郊,几行宝马嘶金勒;看花紫陌,千里香车拥翠钿。

  [注]肥对坚:肥,肥马;坚,坚车。碧玉:南朝(宋)汝南王妾,甚受宠爱,后代因为娇怜的爱人的代称。梁元帝诗:"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王维诗:"自怜碧玉亲教舞"。青钱:(唐)张鷟甚有才名,时人称之为"青钱学士",意思是他的文章万选万中,万无一失。鷟,鸑鷟(yuèzhuó越琢),古书上指一种水鸟。郊寒岛瘦:郊指孟郊,岛指贾岛,唐代的两个诗人。孟郊的诗内容清苦,失之寒,贾岛的诗风格瘦峭,失之瘦,后人于是有"郊寒岛瘦"的评价。(宋)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酒圣句:晋刘伶旷达放饮,又曾作《酒德颂》,后人因称之为酒圣。李白初游长安,得到名人贺知章赏识,誉之为"谪仙人",后人因称为诗仙。玉树:(唐)崔宗之,美容仪,饮酒时更见风度。杜甫诗《饮中八仙歌》说:"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步金莲:南齐东昏侯宠爱潘妃,以金为莲花贴地,令潘妃行其上,叫"步步生莲花。"后以金莲指女子纤足。凿井句:传说尧帝游于康衢,有一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清宵:杜甫诗有"思家步月清宵立"句。边韶:汉儒边韶,字孝先,性放达,开帐授徒,常昼眠,弟子编歌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夜读书,昼贪眠。"豪饮二句: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等语,形容醉人们的情态。千里句:翠钿,妇女用宝石金银雕饰的首饰,这里即代指妇女。"千里"疑当作"十里"。钿(diàn电):①把金属、宝石等镶嵌在器物上做装饰;○2古代一种嵌金花的首饰。
  
其三
  吟对咏,授对传。乐矣对凄然。风鹏对雪雁,董杏对周莲。春九十,岁三千。钟鼓对管弦。入山逢宰相,无事即神仙。霞映武陵桃淡淡,烟荒隋堤柳绵绵。七碗月团,啜罢清风生腋下;三杯云液,饮余红雨晕腮边。

  [注]风鹏:《庄子》书中说,北海有一种大鱼,其名为鲲,变成大鸟,其名为鹏。鹏有几千里大小,它要飞到南海,需要积累很长时间的风浮起它才有可能。董杏:《神仙传》中载,三国东吴董奉为人治病不取报酬,病重的为他栽五棵杏,轻者栽一棵,数年后共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周莲:宋儒周敦颐,性爱荷花,曾写《爱莲说》一篇,盛赞此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春九十二句:春光九十,意思是春光将尽。岁三千:极言年寿之长。传说汉武帝时,东郊献短人东方朔(字曼倩),谓帝曰:"王母蟠桃,三千岁一熟,此儿已三偷之矣。"山中相:南朝(梁)陶宏景隐山中,武帝常问之以国事,时人称之"山中宰相"。武陵:陶渊明《桃花源记》写武陵一位渔夫,偶逢一处世外桃源。隋堤:炀帝自板渚引河达淮,岸上悉种柳。见齐韵第二章"隋堤"二句注。渚(zh?煮),水中间的小块陆地。七碗二句:(唐)卢仝诗有"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句。月团,茶名。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新茶》诗:"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啜,㈠(chuò辍),⑴饮,吃;⑵哭泣的时候抽噎的样子;㈡(chuài踹),姓。三杯二句:云液,酒的美称。(唐)白居易《对酒闲吟赠同老者》诗:"云液洒六腑,阳和生四肢。"二句写酒后的形容。

其四
  中对外,后对先。树下对花前。玉柱对金屋,叠嶂对平川。孙子策,祖生鞭。盛席对华筵。解醉知茶力,消愁识酒权。丝剪芰荷开东沼,锦妆凫雁泛温泉。帝女衔石,海中遗魄为精卫;蜀王叫月,枝上游魂化杜鹃。

  [注]孙子策:孙子指春秋战国时吴国孙武。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十三篇传世。祖生鞭:东晋祖逖与他的朋友刘琨同寝,他们立志收复中原,每天闻鸡鸣就起床舞剑。一次祖逖先醒,闻鸡鸣,逖蹴琨曰:"此非恶声也。"琨恐曰:"祖生先吾着鞭。"意思是比自己行动得快。逖(tì剃),远。琨(kūn坤),一种玉。解醉二句:茶力、酒权互文,即茶和酒的功效。丝剪句:传说中隋炀帝的故事,说他曾命人用锦绢剪为荷花,遍插池苑,从中游乐。芰(jì技),古书上指菱。锦妆句:唐玄宗的故事。相传玄宗扩建华清宫汤池,规模宏丽,汤池内以玉莲为喷泉,又缝锦绣为凫雁,放于水中,自己乘小舟从中游嬉,极尽奢欲。帝女二句:上古神话,赤帝有女名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魂魄变成一种鸟,名叫精卫,常常衔木石填海中。陶渊明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蜀王二句:上古神话传说,蜀王名杜宇,在蜀治水,自以德薄,让位给大臣鳖冷,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为杜鹃鸟,夜夜悲啼,啼则吐血。李商隐诗:"望帝真心托杜鹃。"

二 箫

         琴对管,斧对瓢。水怪对花妖。秋声对春色,白缣对红绡。臣五代,事三朝。斗柄对弓腰。醉客歌金缕,佳人品玉箫。风定落花闲不扫,霜余残叶湿难烧。
千载兴周,尚父一竿投渭水;百年霸越,钱王万弩射江潮。
  
       [注]白缣句:缣(jiān尖),丝绢,这里指细绢。绡(xiāo消),生丝,又指用生丝织的东西,这里指绸子。臣五代:指五代时官僚冯道,他曾历事后唐、后晋、后辽、后汉、后周,对丧君亡国毫不介意,并自号"长乐老"。旧时代拿他做没气节的典型。事三朝:沈约事南朝宋、齐、梁三朝。斗柄句:斗柄,北斗七星中排成柄状的三星。弓腰,舞女反身将腰弯如弓形,叫做弓腰。醉客句:"金缕",词牌《贺新郎》的别名,或说即指唐女诗人杜秋娘所作《金缕衣》。(南宋)张无干《贺新郎》词有"举大白,听金缕"之名,举大白即饮酒。千载二句:西周初,吕望曾隐居在渭水垂钓,后被周文王聘请为太师,辅佐武王灭殷。被周武王尊为尚父。参见东韵第三章"吕望"句注。百年二句:传说五代时钱鏐(liú刘)为吴越王,做御潮铁柱于江中,未成而潮水大至。吴越王命以万弩射之,潮水乃退。筑土一升者,赏钱一升,名之曰钱塘。

其二
  荣对悴,夕对朝。露地对云霄。商彝对周鼎,殷濩对虞韶。樊素口,小蛮腰。六诏对三苗。朝天车奕奕,出塞马萧萧。公子幽兰重泛舸,王孙芳草正联镳。潘岳高怀,曾向秋天吟蟋蟀;王维清兴,尝于雪夜画芭蕉。

  [注]商彝句:彝(yí夷),古代盛酒器。后泛指礼器。商彝、周鼎,即指商周二代的青铜器。殷濩句:濩(hù户),传说是商汤王的舞乐。韶,传说帝舜时乐名。虞即指帝舜虞氏。樊素二句:樊素、小蛮都是白居易的歌伎。白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诗句。六诏句:"诏"是唐代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对王的称呼,时有蒙嶲(xī西)、越析、浪穹、澄睒(shǎn闪)、施浪、蒙舍诸诏,合称六诏。其地在今云南及四川西南部。三苗,传说尧、舜时代居住在西南的我国少数民族。朝天句:朝天车,指大臣们登朝拜见皇帝所用车乘。奕奕,有次序的样子。出塞句:杜甫《后出塞》诗有"马鸣风萧萧"之句。萧萧,马嘶声或风声。公子句:屈原《九歌》:"沅有芷兮澧(l?里)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舸(gě葛),大船。泛舸即乘船游览。王孙句:刘安《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萎萎。"镳(biāo标),马辔头。联镳,意思是并马而行。潘岳二句:潘岳是晋诗人,他曾写有《蟋蟀赋》。王维二句:唐王维诗、画、书都有很高造诣。据说他的山水画随意写来,不分四时,曾画雪中芭蕉。

其三
  耕对读,牧对樵。琥珀对琼瑶。兔毫对鸿爪,桂楫对兰桡。鱼潜藻,鹿藏蕉。水远对山遥。湘灵能鼓瑟,嬴女解吹箫。雪点寒梅横小院,风吹弱柳覆平桥。月牖通宵,绛蜡罢时光不减;风帘当昼,雕盘停后篆难消。

  [注]兔毫句:兔毫,笔名,这里指毛笔。鸿爪,指鸿雁在泥土上留下的脚印,比喻人生的阅历。(宋)苏轼诗:"人生到处知何处?应似飞鸿踏雪泥;泥土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一说鸿爪指字名。桂楫句:楫(jí吉)和桡(ráo饶)都是划船撑船的工具。桂是桂树,兰指木兰。用桂和木兰制成的楫和桡,无非言其贵重华美。苏轼《前赤壁赋》:"桂棹兮端口兰浆",也是这个意思。棹,㈠(zhào赵),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浆差不多;㈡(zhuō捉),同桌。鹿藏蕉:《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者,遇鹿而毙之,藏诸泥中,覆之以蕉,俄而失其处,遂以为梦,顺途而道其事。傍闻者取之,归告室人曰:'薪者梦得鹿,不知其处,我今得之,彼真在梦中矣。'"湘灵句:湘灵,尧女娥皇女英,哭舜于苍梧之野,死之为湘江之神。(唐)诗人钱起有《湘灵鼓瑟》诗,名句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嬴女句:即弄玉的故事。秦王族姓嬴,故称弄玉为嬴女。见江韵第一章"跨凤"句注。绛蜡:即红烛。月牖二句的意思是:由于月光透窗而入,即使灭掉红烛,室内仍很明亮。(唐)张九龄《望月怀远》:"灭烛怜光满",即此意。风帘二句:篆,指袅袅上升的香烟好象篆字一样。二句意思是,因为风帘遮掩门户,尽管雕盘中的薰香不再点燃,室内的香气也很难消失。

三 肴
  
       诗对礼,卦对爻。燕引对莺调。晨钟对暮鼓,野馔对山肴。雉方乳,鹊始巢。猛虎对神獒。疏星浮荇叶,皓月上松梢。为邦自古推瑚琏,从政于今愧斗筲。管鲍相知,能交忘形胶漆友;蔺廉有隙,终为刎颈死生交。

  [注]卦对爻:《周易》共分六十四卦,卦中各有六爻。燕引句:引和调都是歌曲,这里指燕和莺动听的鸣声。晨钟句:见冬韵第二章"暮鼓"句注。野馔句:馔(zhuàn撰)、肴(yáo摇)是饭菜的统称,野馔、山肴指淡素的饭食。雉方乳:汉鲁恭为中军令,很有政绩,蝗不入境。河南尹闻之,使人往看。见野鸡伏于桑下,儿童不捕,惊问,儿童说:"野鸡在孵卵,不要伤害它。"雉(zhì制),野鸡。鹊始巢:月令。季冬小寒,1月5-7日,285°,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gòu够)。神獒,传说能听懂人语的犬叫獒。獒(áo熬),一种凶猛的狗。为邦句:《论语》载,一次孔子弟子子贡问老师:"我是怎样一个人?"孔子说:"你是能成器的。"又问:"我是怎样的器?"孔子说:"你是瑚琏。"瑚琏(li?n脸),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皿,是祭祀的贵重礼器,比喻子贡会成为治国的人材。为邦,治理国家。从政句:《论语》载,一次子贡问,当今做官的人怎么样,孔子说:"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筲(shaō烧):○1一种小型竹器,○2桶。斗筲之人,是说德薄才疏的人。管鲍二句:春秋时,管仲和鲍叔牙非常好,患难与共,旧时代常以管鲍为朋友间的楷模。管仲,春秋初年政治家。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上卿。相知,即相友好。胶漆,形容难解难分,关系极为密切。古诗:"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蔺廉句:蔺相如和廉颇是战国时赵国的相和将军,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多次侮辱对方,但相如避之。后廉颇觉悟,亲自登门负荆请罪,二人遂为刎颈之交。刎颈:指发誓同死的交情。
  
其二
  歌对舞,笑对嘲。耳语对神交。焉乌对亥豕,獭髓对鸾胶。宜久敬,莫轻抛。一气对同胞。祭遵甘布被,张禄念绨袍。花径风来逢客访,柴扉月到有僧敲。夜雨园中,一颗不雕王子柰;秋风江上,三重曾卷杜公茅。

  [注]焉乌句:古文之讹。焉和乌,亥和豕,字形相近,往拄造成讹误。焉乌:谓字形相近而易讹。古谚云:"书经三写,乌焉成马。"《吕氏春秋》中记载,子夏赴晋经卫国,有人说从书上读到"晋三豕(三头猪)过河"。子夏说,不对,一定是把"己亥"二字误作"三豕"了。到晋国一问,果然是"晋师己亥涉河。"前去伐秦。獭髓句:獭(t?塔),水獭,旧传水獭的髓是很好的滋补品,服食能益神智;相传水獭的骨髓与玉屑、琥珀屑相和,可以灭瘢痕。鸾胶句:传说海上有凤麟洲,多仙人,以凤喙麟角合煎作膏,名续弦胶,能续弓弩断弦(见旧题东方朔《十洲记》)。一气:犹云同气,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多喻兄弟。祭遵句:祭遵是东汉光武帝的将军。《后汉书·祭遵传》:称为人克己奉公,凡皇帝的赏赐一律分给士卒,家无私财,穿皮裤,盖布被,夫人裳不加缘,因而受到皇帝的敬重。张禄句:战国时,范睢和须贾同事魏王,须贾出于嫉妒,唆使魏相治范睢几至于死。后范睢逃到秦国,易姓名张禄,为秦相。后须贾使秦,范睢故意穿了一身破衣服去见须贾。贾不知其为秦相也,曰:"范叔何一寒至此",以己绨袍赠之。不久,须贾终于知道范睢原来就是秦相张禄,吓得赶忙登门请罪。范睢说:"根据你旧日对我的态度,本当把你处死,但你送我一件袍子,看来还有点情谊,可以饶你一命。"(唐)高适《咏史》诗:"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专咏此事。绨:㈠(tí提),光滑厚实的丝织品;㈡(tì替),比绸子厚实、粗糙的纺织品,用丝做经,棉线做纬。柴扉句:此推衍唐诗人贾岛"僧敲月下门"句。夜雨一句:《二十四孝》载:晋人王祥至孝,后母不慈,命其看护后园柰树,柰落则鞭之。祥抱树大哭,感动上天,柰一颗不落。柰(nài奈):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小,是苹果的一种。秋风二句:杜公指杜甫。杜甫居成都时,一次大风吹坏了草堂,他曾为此写作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之句。

其三
  衙对舍,廪对庖。玉磬对金铙。竹林对梅岭,起凤对腾蛟。鲛绡帐,兽锦袍。露果对风梢。扬州输橘柚,荆土贡菁茅。断蛇埋地称孙叔,渡蚁作桥识宋郊。好梦难成,蛩响阶前偏唧唧;良朋远到,鸡声窗外正嘐嘐。

  [注]廪对庖:廪(l?n凛),粮仓。庖(páo袍),厨房。玉磬句:玉磬(qìng庆),古代的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金铙(náo挠),一种用金属制成的打击乐器。竹林句:晋时嵇(jī击)康与阮籍等七人为友,蔑视礼教,狂放不羁,经常聚在竹林中啸饮清谈,时人号为"竹林七贤"。梅岭:英州司寇种梅三十株于大庾岭,故庾岭多梅。(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诗:"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起凤句:腾蛟、起凤,都是形容文采的超拔。(唐)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鲛绡:古代神话,南海外有鲛人,住在水中,善织绩,常出卖绡,眼能泣泪成珠。鲛绡,鲛人所织的细绢。鲛(jiāo交),就是鲨鱼。绡(xiāo肖),生丝,又指用生丝织的东西。兽锦:绣有麟、豹一类野兽花纹的锦缎。又解为集麟豹毳,织为文绮,称兽锦。杨州二句:《尚书》有《禹贡》一篇,记述九州的山川土宜,提出杨州要贡赋桔柚,荆州要贡献菁茅。菁茅:一种草类,古人用以扎神像,灌酒其上,表示神饮,叫裸。又解为古代祭祀用以漉(lù路)酒去滓。《穀梁传·僖四年》桓公曰:"昭王南征不反,菁茅之贡不至,故周室不祭。"断蛇句:迷信传说,孙叔敖,战国时楚国令尹,幼时,见两个头的蛇,杀而埋之,回家后对母亲哭诉。母问其故,他说:"人们说遇到两头蛇的人一定要死,今天我遇到了。为了不至于让更多的人见而致死,我已杀死并且埋掉了它。"母亲说:"我儿做了好事,天必报应。"后来孙叔敖果然做了楚国的令尹。渡蚁句:迷信传说,宋郊为士人时,所居堂前有蚁穴为雨水冲毁,他编竹为桥让蚂蚁爬到了干处,据说因为有此阴德,后为状元。良朋二句:古民俗说,鸡叫客人到。《诗o郑风o风雨》:"风雨萧萧,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瘳(chōu抽),病愈。杜甫诗也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的话。嘐(jiāo胶)嘐同胶,鸡叫的声音。

四 豪
  
       茭对茨,荻对蒿。山鹿对江鳌。莺簧对蝶板,麦浪对桃涛。骐骥足,凤凰毛。美誉对嘉褒。文人窥蠹简,学士书兔毫。马援南征载薏苡,张骞西使进葡萄。辩口悬河,万语千言常亹亹;词源倒峡,连篇累牍自滔滔。

  [注]茭对茨二句:茭(jiāo交):<书>喂牲口的干草。茭白:菰(gū孤)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开淡紫红色小花,嫩茎经黑穗菌寄生后膨大,叫茭白,果实叫菰米,都可以吃。茨(cí瓷):○1用茅或苇盖的房子。○2蒺藜。荻(dí敌),多年生草木植物。茭、茨、荻都是指蒿草。鳌(áo熬):本指蟹的第一对前足,这里代指蟹类。莺簧句:莺簧指黄莺啼叫的声音美如笙簧。蝶板,蝴蝶的双翅忽开忽合好象乐器中的板。桃涛:春二三月,桃花盛开之时,河中春汛,称为桃花汛。骐骥二句:骐骥(qíjì奇记),良马。骐骥足,比喻人有才干。徐孝嗣曰:"人中骐骥,能致千里"。凤凰毛,凤毛麟角,喻稀有的优秀人才。南朝(宋)谢凤与其子超宗,父子俱有文名,梁武帝赞扬谢超宗,说他"殊有凤毛",意思是有其父的文才。蠹简:蠹(dù杜),蛀书虫。蠹简,指书籍。马援句:马援是东汉的将军,他南征交趾时,曾携带数车薏苡,以防治瘴疠。薏苡(yìy?意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即中药苡仁。张骞句:汉武帝时,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使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国和外国的文化得以交流。传说中原地区的葡萄是他由西域带回来的,留种中国。辩口二联:都是形容人的善于谈吐。亹,㈠(mén门)地名。亹源,在宁夏;㈡(w?i委),○1形容勤勉不倦;○2形容向前推移、行进。亹亹(w?i委),愿意是勤奋的样子,这里是言不绝口的意思。词源倒峡:谓诗文雄健有力,气势豪迈。(唐)杜甫《醉歌行》诗:"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横扫千人军。"
  
其二
  梅对杏,李对桃。棫朴对旌旄。酒仙对诗史,德泽对恩膏。悬一榻,梦三刀。拙逸对贵劳。玉堂花烛绕,金殿月轮高。孤山看鹤盘云下,蜀道闻猿向月号。万事从人,有花有酒应自乐;百年皆客,一丘一壑尽吾豪。

  [注]棫朴句:棫朴(yùp?玉普),棫朴,两种灌木名,说这种灌木可点燃祭天神。《诗经·大雅》中有《棫朴》一篇。棫,白桵;朴,桴(fú浮)木。意谓棫朴丛生,根枝茂密,共同附着。喻贤人众多,国家蕃兴。旌旄(jīng máo京毛),指旗帜。酒仙:杜甫有《饮中八仙歌》,称李白、贺知章、李琎、张旭等为酒仙。诗史:杜甫的许多诗,较为真实地记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被人称为"诗史"。德泽句:泽和膏都是指及时的好雨,因而被比作恩德。悬一榻句:悬一榻,后汉徐稚,字孺子,家贫,有德行,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待宾客,只特设一榻待徐稚,徐来则放下,徐走后即悬起。梦三刀句:迷信传说,(晋)王浚夜梦梁上悬三把刀,后又增加一把,醒来问别人是何吉凶。解者曰:三刀是州字,又加一把是"益"的意思,是益州也,所以您要做益州刺史了。后果守益州。孤山句:(宋)林逋,隐西湖孤山,常养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乃下。蜀道句:古代四川多猿,所以民歌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的说法。百年二句: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认为人生百年不过如客人一样暂住世间,应放浪山水之间,尽其豪情。

其三
  台对省,署对曹。分袂对同袍。鸣琴对击剑,返辙对回艚。良借箸,操提刀。香茗对醇醪。滴泉归海大,篑土积山高。石室客来煎雀舌,画堂宾至饮羊羔。被谪贾生,湘水凄凉吟鵩鸟;遭谗屈子,江潭憔悴著离骚。

  [注]台对省二句:台、省、署、曹都是古时官府的名称。分袂:古时把离别称作分袂。袂(mèi妹),袖子。返辙:等于说回车。晋阮籍由于当时政治昏暗,心情苦闷,常酒醉后乘车出游,遇到绝路就痛哭而回。回艚:艚(cáo曹),就是船。(晋)王献之曾在雪夜乘船去访问他的老朋友戴逵,走到半路,忽然命令船只返回。人们问什么缘故,他说自己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良借箸:楚汉战争中,汉高祖听信郦生的话,准备把诸将分封于各地为侯王。张良认为这是错误的,就在酒宴前,借席上箸一一陈说道理。箸(zhù住),筷子。操提刀:传说匈奴使者要拜谒曹操,曹操自以为相貌不扬,恐为耻笑,于是让崔琰装扮成魏王,曹操自己装扮成卫士,提刀立旁。朝见后,让人问使者对魏王的印象。使者曰,魏王相貌亦复平常,但床头捉刀人(指曹操)乃真英雄耳。醇醪(chún láo纯劳),指好酒。滴泉二句:都是说积少成多的意思。《荀子》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伪《尚书o旅獒》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篑(kuì馈),古代盛土的筐子。雀舌:一种名茶。羊羔:美酒名。《事物绀珠》:"羊羔酒出汾州,色白莹,饶风味。"绀(gàn赣),红青,微带红的黑色。(宋)苏轼诗:"试开云梦羔儿酒"。被谪二句:(汉)贾谊被黜为长沙王太傅,内心悲,一日有猫头鹰进宅,人皆以为不祥,他就写了一篇《鵩鸟赋》抒发情怀。鵩(fú服),一种猫头鹰类的鸟。贾谊事迹见支韵第三章"流涕策"注。遭谗二句:战国时期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由于佞臣毁谤,遭到楚王贬谪,曾在湘江一带流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后投汩罗江而死。《离骚》是他写作的长诗。


五 歌
  
       微对巨,少对多。直干对平柯。蜂媒对蝶使,雨笠对烟蓑。眉淡扫,面微酡。妙舞对清歌。轻衫裁夏葛,薄袂剪春罗。将相兼行唐李靖,霸王杂用汉萧何。月本阴精,岂有羿妻曾窃药;星为夜宿,浪传织女漫投梭。

  [注]平柯:柯,树枝。平柯犹言横枝。眉淡扫:(唐)张祐《集灵台》诗,讽刺杨妃姊妹,有"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句。扫,描画。面微酡:酡(tuó驼),因酒醉而面带微红叫酡。《楚辞o招魂》:"美人欲醉朱颜酡些"。春罗:适于春季穿的绫罗。将相句:李靖,唐初著名军事家。他曾在建立唐王朝的斗争中屡立战功,后又平突厥之叛,三定朔方,被封为卫国公。将相兼行是说他才兼文武。霸王句:楚汉战争中,萧何辅佐汉高祖定三秦,后为汉相,制作律令,对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卓有贡献。霸王杂用,是说"王道"和"霸道"两用。儒家称以力假仁者为霸,以德行仁政者为王,或曰"王者施之以德,霸者施之以法,暴者施之以刑。"萧何:汉高祖谋士,后为丞相。月本二句:古代神话传说,有穷国君后羿(yì义)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长生药,其妻嫦娥窃之服用后飞升到月宫。本书作者认为,月本是阴气的精华,哪里有嫦娥飞升的事呢?星为二句:古代神话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整夜在那里织布。世传牛郎织女隔天以梭相投。本书作者认为,这种说法也是荒诞虚无的事。夜宿(xiù秀),夜间的星宿。浪传:胡传,乱传。

其二
  慈对善,虐对苛。缥缈对婆娑。长杨对细柳,嫩蕊对寒莎。追风马,挽日戈。玉液对金波。紫诏衔丹凤,黄庭换白鹅。画阁江城梅作调,兰舟野渡竹为歌。门外雪飞,错认空中飘柳絮;岩边瀑响,误疑天半落银河。
  
     [注]婆莎:树木或人的身躯摇曳多姿的样子。娑(suō棱)。长杨句:长杨,汉宫殿名。细柳,见齐韵第三章"按辔"二句注。寒莎:秋天的莎草。莎㈠(suō梭):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㈡(shā沙):多用于人名、地名。追风马:《淮南子》中有"以兔之走,使犬如马则逮日归(追)风"的说法,后常以追风形容马跑得快。《拾遗记》:周穆王八骏,有追风马。挽日戈:古代神话传说,楚国的鲁阳公与韩国人作战,战到天晚未分胜负,他举起戈来向太阳下令,太阳又从西方退了回来,他又继续战斗。玉液句:玉液,古人服食的用玉屑调成的药酒。金波,太阳照在水面或宫殿上反射回来的光线。紫诏句:《晋书o石季龙载记》说,当时以诏书五色纸衔木凤之口,后世遂称皇帝诏令叫凤诏。又解衔丹凤:古人书信用泥封,泥上盖印,皇帝诏书则用紫泥,称为紫泥诏或紫诏,常以龙凤为图饰。黄庭句:晋书法家王羲之喜欢山阴道士养的鹅,于是为道士写了一卷《黄庭经》,做为交换条件。李白诗:"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画阁句:这是对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两句诗的概括。梅作调,古代笛曲名有《梅花落》。竹为歌,此指歌咏民俗风土人情的《竹枝词》。门外二句:晋谢奕女谢道韫,有才辩,一次降雪,他的叔父谢安问子侄们:"大雪纷纭何所似?"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十分赞赏。岩边二句:李白《观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三
  松对竹,荇对荷。薜荔对藤萝。梯云对步月,樵唱对渔歌。升鼎雉,听径鹅。北海对东坡。吴郎哀废宅,邵子乐行窝。丽水良金皆待冶,昆山美玉总须磨。雨过皇州,琉璃色灿华清瓦;风来帝苑,荷芰香飘太液波。

  [注]荇(xìng幸)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薜荔(bìlì毕力):南方的一种蔓生植物。梯云句:梯云犹言登云。李白诗:"身登青云梯"。步月,在月光下散步。升鼎雉:传说殷王武丁时祭祀太庙,有野鸡飞落鼎耳上而鸣,古人认为是一种祥瑞。听经鹅:佛教传说,僧志违养鹅能听经说法。北海句:后汉孔融曾为北海太守,时人称之为北海,好宴客。他是当时著名的文人。东坡,宋代诗人苏轼,在黄冈东坡筑室,号东坡居士。吴郎句:吴郎指(唐)吴融,他曾写有《废宅》诗:"风飘碧瓦雨摧垣,却有邻人与锁门。"邵子:(宋)经学家邵雍隐居不仕,居洛阳三十年,筑"安乐窝"以居,自称安乐先生。丽水二句:旧传金生丽水,玉出昆仑。雨过二联:描写风雨中帝都景象。太液,即太液池,西汉时在长安掘成的人造湖。华清,即华清宫,在金陵,六朝(陈)时所建。芰(jì技),古书上指菱。

其四
  笼对槛,巢对窝。及第对登科。冰清对玉润,地利对人和。韩擒虎,荣驾鹅。青女对素娥。破头朱泚笏,折齿谢鲲梭。留客酒杯应恨少,动人诗句不须多。绿野凝烟,但听村前双牧笛;沧江积雪,惟看滩上一渔蓑。

  [注]冰清玉润:晋乐广、卫玠翁婿俱有名,时人称乐广为冰清,其婿卫玠为玉润,喻人品高洁。玠(Jiè介),古代的一种礼器,即"大圭"。韩擒虎:隋朝大将,屡立战功,渡江平陈战役就是由他统帅的。荣驾鹅:春秋时鲁昭公之大臣。青女句:青女,传说中的霜神。素娥:即嫦娥,月色白,故又称素娥。李商隐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破头句:(唐)德宗时,京师兵变,德宗出逃,太尉朱泚欲窃位,司农卿段秀实执象笏击破其头,卒遭所害。文天祥《正气歌》:"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即用此典故。泚(c?此),○1清,鲜明;○2用笔蘸墨:泚笔作书。笏(hù户),古代大臣登朝所持用以记事的手板。折齿句:《晋书·谢鲲传》:"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沧江二句:(唐)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六 麻
  
       清对浊,美对嘉。鄙吝对矜夸。花须对柳眼,屋角对檐牙。志和宅,博望槎。秋实对春华。乾炉烹白雪,坤鼎炼丹砂。深宵望冷沙场月,边塞听残野戍笳。满院松风,钟声隐隐为僧舍;半窗花月,锡影依依是道家。

  [注]花须句:花须,花蕊伸展如须。柳眼,柳叶如眉眼。李商隐诗:"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志和宅:唐诗人张志和,肃宗朝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后遭贬黜,遂不复仕。浪迹江湖,言以太虚(天)为庐,明月为伴,自号烟波钓徒。博望槎:博望,即张骞,因奉使西域有功封博望侯。相传他曾乘槎探求河源。槎(chá查),木筏。杜甫诗:"奉使虚随八月槎",即用此事。秋实句:春华秋实,古人比喻文采与德行。《颜氏家训》说:"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乾炉二句:都是道教说法。乾炉指男,坤鼎指女。锡影句:僧人所持杖称锡。依依,隐隐约约的样子。

其二
  雷对电,雾对霞。蚁阵对蜂衙。寄梅对怀橘,酿酒对烹茶。宜男草,益母花。杨柳对蒹葭。班姬辞帝辇,蔡琰泣胡笳。舞榭歌楼千万尺,竹篱茅舍两三家。珊枕半床,月明时梦飞塞外;银筝一奏,花落处人在天涯。

  [注]蜂衙:即蜂房。寄梅:南朝(宋)陆凯同范晔友好,时范晔在长安,陆凯自江南寄一枝梅花,并赠诗云:"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怀橘:三国时陆绩事母至孝,七岁曾于袁术处作客,见案上有橘,遂怀之,欲以送给母亲。袁术问明原因,大奇之,赠给很多。宜男草:即萱草,古人以为孕妇佩之可生男。益母花:中药名。蒹葭(jiān jiā兼夹):即芦苇。班姬句:汉成帝游后苑,命班婕妤(jiéyú杰于:汉代宫中女官名)同辇,班婕妤说:"古代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旁;只有末代皇帝才亲近女色。"成帝听了很钦佩。蔡琰句:蔡琰(y?n眼),即蔡文姬,蔡邕女,汉末著名才女,早寡,汉末被虏入胡,在南匈奴生活了十二年,后被曹操赎回。传说她曾写了《胡笳十八拍》,历述她的不幸遭遇。珊枕:即珊瑚枕。

其三
  圆对缺,正对斜。笑语对咨嗟。沈腰对潘鬓,孟笋对卢茶。百舌鸟,两头蛇。帝里对仙家。尧仁敷率土,舜德被流沙。桥上授书曾纳履,壁间题句已笼纱。远塞迢迢,露碛风沙何可极;长沙渺渺,雪涛烟浪信无涯。

  [注]咨嗟(zījiē资阶,文言叹词):叹息。李白诗:"侧身西望第咨嗟。"沈腰:南朝(梁)文学家沈约,字休文,体弱多病,腰肢纤弱。潘鬓:晋文学家潘岳,由于屡遭不幸,身体早衰,在《秋兴赋》中,他曾说自己三十二岁"始见二毛",又说"班鬓承弁","素发垂领"。曰潘岳自伤,两鬓早白。南唐李煜《破阵子》词:"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孟笋:《二十四孝》,孟宗母病,思食鲜笋。宗守竹而哭,竹果生笋。卢茶:唐代诗人卢仝好茶,饮必七碗。参见先韵第三章"七碗"句注。两头蛇,见肴韵第三章"断蛇"句注。帝里:犹言帝乡,指上帝所居之处。尧仁二句:都是对尧舜的称颂。敷率土,是说遍及所有的地方。流沙,古人指中国以西极远的地区。桥上句:传说张良年青时曾遇到一位坐在下邳圯(yí移)桥上的老人,命他到桥下去取失落的鞋,张良恭恭敬敬地做了这件事,老人很高兴,曰孺子可教也,就授予他三卷兵书(传以韬钤),并说自己就是黄石公。纳履,穿鞋。圯(yí移),桥。壁间句:唐代王播少孤贫,客居扬州惠招寺木兰院,随僧斋食,为诸僧所不礼。后播显贵重游旧地,见昔日在该寺壁上所题诗句,僧已用碧纱盖护,因题曰:"上堂已散各西东,惭愧阇梨饭后钟。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碛(qì气):水中堆沙。

其四
  疏对密,朴对华。义鹘对慈鸦。鹤群对雁阵,白苎对黄麻。读三到,吟八叉。肃静对喧哗。围棋兼把钓,沉李并浮瓜。羽客片时能煮石,狐禅千劫似蒸沙。党尉粗豪,金帐笼香斟美酒;陶生清逸,银铛融雪啜团茶。

  [注]义鹘(hú胡):是鹰类鸷禽。杜甫有《义鹘》诗,描写一只鹘杀死白蛇为苍鹰报仇的故事。鸷(zhì志),凶猛的鸟。慈鸦:古人传说乌鸦是孝鸟,老鸟不能取食时,小鸟能反哺其母,因称慈鸦。白苎句:苎(zhù住),一种麻类,皮可为纺织原料。晋时有《白苎歌》。黄麻:此指黄麻纸,唐时以黄麻纸写诏书。读三到:古人经验,读书眼到、口到、心到。吟八叉:唐诗人温庭筠才思敏捷,传说他八叉其手而诗成,人呼之为温八叉。沉李句:古人消暑,往往置水果于冷水中,故有沉李浮瓜之说。羽客句:羽客,即仙人。道教说仙人能煮白石为饭。(唐)韦应物诗:"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狐禅句:佛教说法,狐禅(chán馋)毫无意义,犹如蒸沙土,虽历尽千劫,不能成饭。佛经云,狐禅如蒸沙,千劫不能成饭。党尉二联:《事文类聚》载,(宋)学士陶毂得党太尉家姬。一次烹雪茶,陶问姬曰:"党家有此味否?"姬曰:"彼但知坐销金帐里,共饮羊羔美酒,浅斟低唱而已。"毂(gǔ古),车轮中心插轴的部分。铛(chēng撑),平底锅。啜(chuò辍):○1饮,吃;○2哭泣的时侯抽噎(yè业)的样子。

七 阳
  
       台对阁,沼对塘。朝雨对夕阳。游人对隐士,谢女对秋娘。三寸舌,九回肠。玉液对琼浆。秦皇照胆镜,徐肇返魂香。青萍夜啸芙蓉匣,黄卷时摊薜荔床。元亨利贞,天地一机成化育;仁义礼智,圣贤千古立纲常。

  [注]谢女句:谢女,指晋代才女谢道韫,人称咏絮高才。见歌韵第二章"门外"二句注。谢安问兄子胡儿曰:"大雪纷纭何所似?"胡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奇之。秋粮,即杜秋娘,(唐)李锜妾,能诗,其《金缕衣》诗最为有名:"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锜(qí奇),○1古代一种带三足的锅,○2古代的一种锯。三寸舌:指能说善辩。史载战国时毛遂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九回肠:形容人心情郁闷。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曾说他"肠一日而九回"。玉液句:玉液、琼浆,都是道教服食的药饵。秦皇句:传说秦始皇有照胆镜,能透视人的内脏,发现有人胆张心动,就意味着要暗害他,当即杀掉。徐肇句:《十洲记》载,西海申未洲上有大树,叶香闻数百里,煎制成膏,名返生香,死尸在地,闻之可活。又释徐肇遇苏德音,授以返魂香,燃之,能起上世忘魂。青萍:宝剑名。黄卷:用绢书写的书籍,此似指道书。元亨二句:元亨利贞,是《周易o乾卦》中的一句。古人解释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称为四德。二句的意思是,由于天地有此四德,才化生了万物。

其二
  红对白,绿对黄。昼永对更长。龙飞对凤舞,锦缆对牙樯。云弁使,雪衣娘,故国对他乡。雄文能徙鳄,绝曲为求凰。九日高峰惊落帽,暮春曲水喜流觞。僧占名山,云绕茂林藏古殿;客栖胜地,风飘落叶响空廊。

  [注]锦缆句:用锦缎做缆绳,以象牙为樯橹。杜甫诗:"锦缆牙樯起白鸥"。樯(qiáng强),桅杆。云弁(biàn便)二句:云弁使,指蜻蜓。雪衣娘,白鹦鹉也。雄文句:潮州有鳄鱼为害,韩愈做刺史,作《祭鳄鱼文》驱之,传说鳄鱼就迁到了它地。艳曲句:汉时成都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司马相如爱上了她,作《凤求凰》曲以挑之,文君于是同他私奔。九日句:(晋)孟嘉为桓温之参军,九月九日游龙山,群僚毕集,有风将孟嘉帽子吹落而不觉。孙盛作文嘲笑,他即时作答,四座皆服。杜甫诗:"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即用此典。暮春句:晋永和上巳日(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王献之、谢安、孙绰诸人曾在山阴兰亭集会,于水边嬉游采兰,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以娱,以消除不祥,称为修禊。王羲之有《兰亭集序》记此事,文中有"暮春之初","引以为流觞曲水"等语。禊(xì细),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除去不祥的祭祀。

其三
  衰对壮,弱对强。艳饰对新妆。御龙对司马,破竹对穿杨。读班马,识求羊。水色对山光。仙棋藏绿橘,客枕梦黄粱。池草入诗因有梦,海棠带恨为无香。风起画堂,帘箔影翻青荇沼;月斜金井,辘轳声度碧梧墙。

  [注]御龙句:御龙,驾御龙。传说夏时刘累曾为孔甲养龙,因赐姓为御龙氏。司马,官名,也是姓。破竹:比喻做事顺利。《晋书o杜预传》:"兵威已振,譬比破竹,数节之后,迎刃而解。"穿杨:传说楚将养由基善射,百步之内,可穿杨叶。班马:班固作《汉书》,司马迁作《史记》。求羊:西汉末,蒋诩解官归桂林后,于竹林中开三条小径,惟故人求仲、羊仲从之游,不与俗人往还。仙棋句:神话故事,巴邛(qióng琼)人家有橘树,一年忽长三枚,果实大如斗,剖之有二叟对弈。客枕句:(唐)沈既济小说《枕中记》,叙述少年卢生在旅店遇仙人吕翁,共憩旅肆。吕翁让他枕自己枕头睡觉,于是卢生梦到自己做了大官,穷极富贵。醒来,店主人煮的黄梁(小米)饭还没有熟。元代改编成名为《枕中记》的剧本,变为钟离权度吕岩成仙的故事。钟离权,(汉)人,途遇吕岩,让吕枕自己的枕头睡觉,吕在梦中富贵至极,一梦五十年,醒后店主人的黄梁米饭还未熟。吕笑云:"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池草句:传说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一次生病,因梦见族弟惠连而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佳句。海棠句:"(宋)彭渊林曰:吾生平五恨。一恨鱼多骨,二恨橘多酸,三恨菜性淡,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诗。"曾子固,曾巩字子固,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一。月斜二句:辘轳(lùlu露露),井上的汲水器。(宋)周邦彦词:"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

其四
  臣对子,帝对王。日月对风霜。乌台对紫府,雪牖对云房。香山社,昼锦堂。蔀屋对岩廊。芬椒涂内壁,文杏饰高粱。贫女幸分东壁影,幽人高卧北窗凉。绣阁探春,丽日半笼青镜色;水亭醉夏,薰风常透碧筒香。

  [注]乌台:《汉书o朱博传》载,时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息其上,后因称御史府(台)为乌台。紫府:道家称仙人居所。《抱朴子·祛惑》:"及到天上,先过紫府,……"雪牖:雪窗。云房:僧、道或隐者所居之室。(唐)刘得仁《山中寻道人不巡》:"石路特来寻道者,云房空见有仙经。"香山社:(唐)白居易于洛阳与胡杲(g?o稿,明亮)、吉皎等八位老人结为九老会,因结于香山,故称为香山九老社。昼锦堂:北宋韩琦封魏国公,在做武康节度使时,于故乡相州修了一所殿堂,取名昼锦堂以致其荣,致仕退老其中。文学家欧阳修曾写有《昼锦堂记》,详述其事。蔀(bù布):○1遮蔽。○2古代历法称七十六年为一蔀。蔀屋,指草屋。岩廊,高大的宫殿。芬椒句:汉代皇后所居宫室,以椒和泥涂内壁,取其香和多子之义,称椒房。文杏句:旧题司马相如《长门赋》:"饰文杏以为梁"。后以杏梁指建筑华美。贫女句:《战国策》载寓言故事,齐女与邻妇共烛而绩,妇辞之,女曰:"我贫无烛。一室之中,多不为暗,少不为明,何惜东壁余光。"邻妇觉得有理,就留下了她。(唐)李白诗:"愿假东壁辉,余光照贫女。"幽人句:晋代陶潜《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思是说他自己夏日卧北窗下,每当凉风吹来,就好象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太古时代一样。(唐)白居易诗:"清风北窗卧,可以傲羲皇。"碧筒:三国魏郑悫(què诚实,谨慎)取荷茎通之以盛酒,名曰碧筒杯。《诗腋·荷花》:"是处搴(qiān千,拔取)青盖,何人醉碧筒。"

八 庚

       形对貌,色对声。夏邑对周京。江云对涧树,玉磬对银筝。人老老,我卿卿。晓燕对春莺。玄霜舂玉杵,白露贮金茎。贾客君山秋弄笛,仙人缑岭夜吹笙。帝业独兴,尽道汉高能用将;父书空读,谁言赵括善用兵。

  [注]人老老:战国哲学家孟轲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也尊敬别人的老人;爱自己的孩子,从而也爱别人的孩子。人老老,即尊敬别人的老人。《礼记·大学》:"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古同悌)。"第一个"老"字作动词用。我卿卿:卿是对人的尊称,也是对妻子的昵(nì溺)称。西晋大臣王衍妻呼衍曰卿。衍曰:"奈何卿我?"妻曰:"我不卿卿,谁复卿卿。"(意为我不称你为卿,还有谁称你为卿呢)?故后以"卿卿我我"作为夫妻恩爱之典。玄霜句:(唐)裴銏《传奇》中讲一个故事,下第秀才裴航,遇到仙人云翘夫人,赠诗一首曰:"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京。"后裴生经蓝桥驿,果遇一妪揖之求饮,妪使云英持瓯浆,令饮之。因诗合,欲娶云英,妪命裴购玉杵并捣药,果得玉杵。聘之,俱仙去。《太平广记·裴航》载,裴航,唐代长庆年间秀才,下第,舟过襄汉,遇云翘樊夫人,使其婢袅烟赠诗一绝。夫人答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路,何用崎岖上玉京。"后裴航经蓝桥驿,果遇云英送水,裴航以玉杵为聘礼,娶云英,二人俱升仙而去。玄霜,传说中的仙药。白露句:汉武帝好神仙之术,史载他曾作铜柱,上有铜仙人擎玉盘,承接夜露,据说以此露和玉屑饮之可长生。杜甫诗:"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又魏明帝亦作承露金茎,高十一丈。贾客句:《博异志》载,有商人吕乡筠,善吹笛,一次泊舟君山附近,遇到一位老人,有合上天神乐、仙乐和自己欣赏的三支仙笛,吹奏数声,湖上风波大作。贾(g?古)客,商人。仙人句:传说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遇浮邱公,接上蒿山。后于七月七日乘白鹤过缑氏山头,拱手谢别时人而去。缑(gōu勾),刀剑等柄上所缠的绳,缑岭,山名,在河南。帝业二句:史载汉高帝刘邦善于用人,因而取得天下。汉高帝问韩信带兵几何?信曰:"多多益善。"帝曰:"卿何为我擒耶?"曰:"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他自己曾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馕,⑴(n?ng)拼命地往嘴里塞食物;⑵(náng囊)一种烤制成的面饼。父书二句:赵奢是战国时赵之名将。奢死,赵王令以其子赵括代廉颇为将。蔺相如说,赵括只能读其父的兵书,没有实际经验。赵王不听,使其率兵与秦交战。结果赵括中箭死,几十万军队都投降秦国,被秦人活埋了。

其二
  功对业,性对情。月上对云行。乘龙对附骥,阆苑对蓬瀛。春秋笔,月旦评。东作对西成。隋珠光照乘,和璧价连城。三箭三人唐将勇,一琴一鹤赵公清。汉帝求贤,诏访严滩逢故旧;宋廷优老,年尊洛社重耆英。

  [注]乘龙二句:(唐)杜甫诗:"门阑多喜气,女婿喜乘龙。"因称女婿为乘龙快婿。《史记o伯夷列传》:"颜渊虽笃学,附(fù富)骥尾而行益显。"附骥的意思是托靠别人的力量使自己得以发展,喻附于先辈或名人之后。阆苑句:阆(làng浪)苑:传说中的仙境,在昆仑山上。蓬瀛(péngyíng朋营):即蓬莱山,传说东海中的仙山。春秋笔:旧说孔子作《春秋》,一字荣于华衮(gǔn滚,古代君王的礼服),一字严于铁钺(yuè月)。游、夏诸贤,不能赞一词。即寓褒贬于字里行间,后称此种笔法为春秋笔。月旦评:汉末河南许劭与其兄许靖俱有高名,好在一起甄别、评论当地人物,每月变换一次,农历初一发布公告,人们称之为"月旦评"。后称品评人物为月旦评或月旦。劭(shào绍),①劝勉;○2美好。东作句:《书o尧典》中有"平秩东作"、"平秩西成"的话,"东作"是开始耕作,"西成"是收获之意。隋珠句:古代故事,一次隋侯出行,遇断蛇于路,隋侯命人给蛇敷药包扎,后蛇衔径寸之珠报偿隋侯,因称隋侯珠。光照乘,是说把这种宝珠挂在车上可以照明前后。《战国策·楚策》:"宝珍隋珠不知佩兮,祎(yī衣,美好,多用于人名)布与丝不知异兮。"和璧句:《韩非子》载,楚人和氏得璞(未琢的玉石),献给武王,武王以为是石,砍去了和氏的一条腿;成王即位,又献给成王,成王仍以为是石,又砍去了他的另一条腿;文王即位,和氏抱璞而哭。文王使人剖开了这块玉石,发现果然是希世之宝,就用它雕成一块璧,为了纪念和氏,因名和氏璧。连城,是说它值几座城的钱。传说秦王曾以十五城向赵换取它。三箭句:唐将薛仁贵东征与九姓突厥交战,三箭毙三人,威震军中。当时有歌谣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一琴句:(宋)赵汴治成都,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相随,为政清廉简易。汉帝二句:即汉光武与严光(子陵)的故事。见微韵第二章"严滩"注。光武帝与严子陵友善,即位命访之,陵在富春江披蓑钓泽中,载以至朝,帝以故人礼敬之。尝以同寝,陵以足加腹。太史奏曰,有客星犯主座。宋庭二句:宋相文彦博,致仕后在洛阳同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饮酒赋诗相乐,谓之耆英会。耆(qí齐):年老。耆英,英俊的老年人。

其三
  昏对旦,晦对明。久雨对新晴。蓼湾对花港,竹友对梅兄。黄石叟,丹丘生。犬吠对鸡鸣。暮山云外断,新水月中平。半榻清风宜午梦,一犁好雨趁春耕。王旦登庸,误我十年迟作相;刘蕡不第,愧他多士早成名。

  [注]晦(huì会):①昏暗不明;[晦气],不顺利、倒霉;②夜晚;③夏历每月的末一天。黄石叟:即汉初张良所遇仙人黄石公,曾赠给张良兵书。见麻韵第三章"桥上"句注。丹丘生:道教传说中的仙人。丹丘,神话中的神仙之地,昼夜长明。王旦二句:《宋史·王旦传》载,宋相王旦柄权十八年,死后,王钦若继为宰相。王钦若语人曰:"子明(即王旦)迟我十年作宰相。"登庸:做官。刘蕡(fén焚)二句:见文韵第二章"唐廷"二句注。
九 青
  
       庚对甲,巳对丁。魏阙对彤庭。梅妻对鹤子,珠箔对银屏。鸳浴沼,鹭飞汀。鸿雁对鶺鸰。人间寿者相,天上老人星。八月好修攀桂斧,三春须系护花铃。江阁凭临,一水净连天际碧;石栏闲倚,群山秀向雨余青。

  [注]魏阙句:魏同巍,魏阙,高大的城阙。彤庭,指帝王宫殿。杜甫诗:"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梅妻句:(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以梅鹤自娱。逋不娶,无子,时人说林"梅妻鹤子"。珠箔银屏:(唐)白居易《长恨歌》:"珠箔银屏迤逦开。"鶺鸰(jílíng急伶):鸟名,生活在水边,食小虫,喜欢群飞。《诗o小雅o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后即以"鹡鸰在原"比喻兄弟友爱之情。人间句:旧时迷信,讲论骨相。寿者相,谓视其相为长寿者。天上句:《史记o天官书》载天上有南极老人星,主寿。八月句:神话传说,汉人吴刚,因学仙有过,罚他砍月中桂树,桂树高五百尺,砍后伤口复合,所以吴刚要永远砍下去。旧时以科举登第为攀桂,考试一般定在八月,称"秋闱"。三春句:明代宁王爱花,尝作护花铃,蜂、鸟至则牵铃惊之。

其二
  危对乱,泰对宁。纳陛对趋庭。金盘对玉箸,泛梗对浮萍。群玉圃,众芳亭。旧典对新型。骑牛闲读史,牧豕自横经。秋首田中禾颖重,春余园内菜花馨。旅次凄凉,塞月江风皆惨淡;筵前欢笑,燕歌赵舞独娉婷。

  [注]纳陛句:纳陛,愿意是深入殿堂的台阶,这里是登上台阶的意思。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论语》记载:孔子的儿子孔鲤,一次趋庭而过,被孔子叫住,问他学诗学礼的情况。以后就把见父亲叫趋庭。泛梗:《说苑》中的一则寓言,孟尝君入秦,客止之。见有木梗人谓土偶人曰:"今将大雨,子必沮坏。"答曰:"我沮,乃反吾真耳。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雨至必浮,子泛泛不知所至矣。"孟尝君乃止。后遂以泛梗比喻到处漂流,无处安身。李商隐诗:"薄官梗犹泛,故园芜已平。"(唐)徐夤《别》诗:"酒尽欲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梗,这里指木偶。群玉圃:传说仙人西王母居住在群玉山的瑶圃。骑牛句:隋末李密好学,常将《汉书》一帙挂于牛角之上,骑牛读书。帙(zhì志),包书的套子。牧豕句:(汉)公孙宏,少贫,为人放猪,勤于学,常带经卷而读。年五十后位至丞相。燕歌句:古代燕、赵多出歌伎,其人善歌舞。娉婷(pīng tíng乒亭):舞姿悠美的样子。

十 蒸
  
       萍对蓼,茭对菱。雁弋对鱼罾。齐纨对鲁绮,蜀锦对吴绫。星渐没,日初升。九聘对三征。萧何曾作吏,贾岛昔为僧。贤人视履循规矩,大匠挥斤校准绳。野渡春风,人喜乘潮移酒舫;江天暮雨,客愁隔岸对渔灯。

  [注]萍:水生植物。蓼(li?o):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茭"字原为"上草下角",疑其为"茭"。弋(yì义):一种尾上带绳子的箭;雁弋即射雁的这种箭。罾(zēng增):一种用竹竿或木棍做的方形鱼网。齐纨二句:纨(wán丸)、绮、锦、绫都是名贵的丝织品;齐、鲁、蜀、吴是上述四种织品的产地。九聘句:聘和征都是王朝或官府聘请的意思。九聘,多次聘请,出典未详。三征,朝廷三次征召。《后汉书·杨伦传》:"伦前后三征,皆以直谏不合。"萧何句:史载萧何曾做沛郡的主吏椽,是管人事的小官。贾岛句:唐诗人贾岛曾为僧人,法名无本。韩愈赏其诗才,令其还俗,劝其读书,后登进士,官长江主簿。贤人句:《尔雅o释言》:"履,礼也。"注:"礼可以履行也。"所以说视履成规矩。大匠句:《庄子》中的一则寓言说,郢(y?ng颖)人在鼻子尖上涂一点白土,一位石匠把父子抡得呼呼响,一下子就把泥点砍掉了,对鼻子丝毫无损。大匠,技术高超的匠人。斤,斧子的一种。舫(f?ng访):船,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旅游用的船);酒舫,载酒或卖酒的船。

其二
  谈对吐,谓对称。冉闵对颜曾。侯嬴对伯嚭,祖逖对孙登。抛白纻,宴红绫。胜友对良朋。争名如逐鹿,谋利似趋蝇。仁杰姨惭周不仕,王陵母识汉方兴。句写穷愁,浣花寄迹传工部;吟诗变乱,凝碧伤心叹右丞。

  [注]冉闵句:冉有、闵子骞(qiān千)、颜渊、曾参都是孔子的高足弟子。侯嬴(yíng营)句:侯嬴,战国时魏人,初为大梁(今河南开封)夷门的守门小吏,慷慨任侠,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最后以身殉之。王维《夷门歌》专咏此事。嬴,姓。伯嚭(p?匹),即太宰嚭,春秋时(楚)伯州犁之孙,吴国奸臣。他受越王贿赂,劝吴王同越讲和。勾践灭吴,以伯嚭对其主不忠,杀之。嚭,大。祖逖句:祖逖,东晋时爱国将领。见先韵第四章"祖生鞭"注。逖(tì剃),远。孙登:晋初隐士。抛白纻(zhù住):(宋)裴思谦登第,以红笺数十幅入平康赋诗。王元之有诗云:"利市襕衫抛白纻,风流名字写红笺。"白纻,白苎麻织成的衣服。白纻襕衫,唐举子之服。宴红绫:唐御膳以红绫饼为重。昭宗时放进士榜,得裴格等二十八人,会宴曲江,命御厨烧作红绫饼二十八枚赐之。僖(xī西),快乐。逐鹿:逐鹿中原,原指在战场上争夺政权。后来又有"未知鹿死谁手"的话,比喻胜负难定,这里即用此意。《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蒯通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趋蝇:追赶苍蝇。古有"蝇头微利"的说法,"趋蝇"是说十分不值得。仁杰句:(唐)狄仁杰为武后相,其姨卢氏有子,杰欲官之,姨曰:"姨止一子,不欲令事后周女主。"仁杰大惭而归。周,武则天的国号。王陵句:陵事汉,其母在楚,知汉必兴,嘱善事之。项羽令母召陵,母遂自刎。句写二句:这是写杜甫的事,杜拾遗曾为检校员外郎,后人称之为杜工部。晚年流落蜀中,寓居成都西郊浣花溪旁之浣花村草堂。诗吟二句:右丞:这是写王维的事。王维官尚书右丞相,后人称之为王右丞。安史之乱陷身贼中,被迫为给事中。传说安禄山宴于凝碧宫,令乐人作乐,维闻而伤之,作七绝一首云:"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十一 尤
 
     荣对辱,喜对忧。缱绻对绸缪。吴娃对越女,野马对沙鸥。茶解渴,酒消愁。白眼对苍头。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莘野耕夫闲举耜,渭滨渔父晚垂钩。龙马游河,羲帝因图而画卦;神龟出洛,禹王取法以明畴。

  [注]缱绻句:缱绻(qi?n qu?n遣犬)和绸缪(chóu móu仇谋),都是形容感情亲密、情意缠绵的样子。吴娃:吴地的姑娘。娃,少女。野马:《庄子o逍遥游》中说:"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说的是早春大地上蒸腾的水蒸气。(唐)韩偓诗:"窗里日光飞野马。"白眼:(晋)阮籍视人,能作青、白眼,见庸俗之士则以白眼对之。苍头: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有一支义军的士卒以青巾裹头,称苍头军。后世苍头多指老年仆人。马迁:即司马迁。莘野句:此句疑用伊尹故事。《吕氏春秋》说:有侁(shēn申)氏女子得婴儿于空桑之中,名伊尹,长而贤,商汤王准备聘请他,有侁氏不肯,汤于是聘有侁氏女,以伊尹为陪嫁奴隶取了去,后以为相,国大治。有侁氏即有莘氏。又解为《孟子·万章上》:"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莘,㈠(shēn申),众多;㈡(xīn心):地名,莘庄,在上海市。渭滨渔父:指商代末年的姜尚。见萧韵第一章"千载"二句注。龙马二句:见鱼韵第二章"洛龟"二句注。神龟二句:上古传说,夏禹曾参照洛水神龟献出的宝书,制定了"洪范九畴"。

其二
  冠对履,舄对裘。院小对庭幽。面墙对膝地,错智对良筹。孤嶂耸,大江流。芳泽对圆丘。花潭来越唱,柳屿起吴讴。莺懒燕忙三月雨,蛩摧蝉退一天秋。钟子听琴,荒径入林山寂寂;谪仙捉月,洪涛接岸水悠悠。

  [注]舄(xì细):○1鞋。○2同澙,咸水浸渍的土地。面墙:《论语》记述孔子的话说:"人而不为《周南》、《如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后来"面墙"就成了思路闭塞的代用语。错智句:错指西汉政治家晁错,他在文帝时曾为太子家令,太子家令是主管太子府内庶务的官员,相当于太子府的总管,很有谋略,多智,大家称他为"智囊"。良指张良。良筹是说张良的高明策略。又解为汉初张良借箸筹画政事。芳泽:泽本是妇女用的脂粉,或说内衣,后芳泽即转为女性的代称。圆丘:是古代天子祭祀天神的地方,也写作圜丘。吴讴(ōu欧):吴地的民歌。钟子句:上古故事,余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解琴,闻伯牙鼓《高山流水曲》,遂相知好。子期死,伯牙碎琴不复鼓,谓无知音也。谪仙句:古代民间传说,诗人李白特别喜爱明月,在采石矶,一次酒醉,看到江心倒映的月影,就前去扑捉,结果溺水而死。谪(zhé折),○1谴责,责罚;○2封建时代特指贬官。

其三
  鱼对鸟,鹡对鸠。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注]鹡:鹡鸰(jílíng急灵),一种小鸟。七贤句:(晋)嵇(jī机)康与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友好,常宴集于竹林之下,号为竹林七贤。三友:以三种事物为友,如松、竹、梅;琴、酒、诗;梅、石、竹等。爱日:○1指暖和的阳光;○2珍惜时间。骆宾王《赠宋之问》诗:"温辉凌爱日,壮气惊寒水。"虎类狗:东汉马援在《戒兄子严敦书》(写给侄子严敦的信)中,告诫他们说,学龙伯高,不成犹为谨慎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学习豪侠好义的杜季良,不成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蚁如牛:(晋)殷浩患耳疾,听见床下蚂蚁动,以为是牛斗之声。列辟(bì壁):辟,君王;列辟等于说诸王侯。陈唱句:南朝陈后主荒淫,修结绮、临春、望仙阁,与张丽华、江总、孔贵嫔诸人日夜游戏、歌唱,其中以《玉树后庭花》、《临春乐》为最有名。隋歌句:传说隋炀帝夏夜宴游,放萤火虫照明,歌清夜之曲;冬日剪彩为花。空中句:汉宣帝时,为了表彰功臣,将霍光、苏武等画在麒麟阁上,共十一人。"空中事业",是说功名富贵本来是虚幻的,这是作者的消极思想。地下句:三国时才士祢衡,因反对曹操,被排挤到荆州,后被刘表部下黄祖(忌其才)杀害。他曾写过《白鹦鹉赋》,因此他被害之处人们就称之为鹦鹉洲。"地下文章"是说该人已死去。

十二 侵
  歌对曲,啸对吟。往古对来今。山头对水面,远浦对遥岑。勤三上,惜寸阴。茂树对平林。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青皇风暖吹芳草,白帝城高急暮砧。绣虎雕龙,才子窗前挥彩笔;描鸾刺凤,佳人帘下度金针。

  [注]吟(yín银),唱。声调抑扬地念;一种文体。勤三上:古人经验,认为善读者有"三上"之功,即枕上、途上、厕上。惜寸阴:东晋大将陶侃致力收复中原,朝夕运甓(pì譬,砖),常勉励大家说:"大禹惜寸阴,吾人当惜分阴。"寸阴,很短的时光。卞和句:见庚韵第二章"和璧"句注。卞和即和氏。杨震句;(汉)杨震为青州刺史,所举秀才王密,暮夜怀金谒震以为酬谢。震怒曰:"故人知君,君何以不知故人也?"密曰:"夜无人知。"震曰:"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当即拒绝了。青皇:又称东皇、青帝。东方为春,古人所谓司春之神,故代指春天。白帝句:(唐)杜甫《秋兴八首》诗:"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白帝城在四川重庆市奉节县,三国刘备殁于此。砧(zhēn真),捣衣石,这里指砧杵之声。绣虎二句:曹子建有奇才,七步成诗,人称绣虎之手。雕龙:南朝(梁)刘勰(xié同"协",多用于人名)《文心雕龙》十卷五十篇,论古今文章的体裁和创作,有很高价值,沈约善之。

其二
  登对眺,涉对临。瑞雪对甘霖。主欢对民乐,交浅对言深。耻三战,乐七擒。顾曲对知音。大车行槛槛,驷马骤骎骎。紫电青虹腾剑气,高山流水识琴心。屈子怀君,极浦吟风悲泽畔;王郎忆友,扁舟卧雪访山阴。

  [注]交浅句:战国时范睢说秦王,有"交疏"、"言深"等语。交浅犹交疏,是说人与人的关系很一般,没有深交。言深,是讲了至关重要的意见。耻三战:传说春秋时鲁国将军曹刿,曾三次兵败于齐。后来齐桓公和鲁庄公盟于柯,曹刿用匕首逼住了齐桓公,终于索回了失去的国土。又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谓楚王曰:白起小竖子耳!一战而举鄢郢(yāny?ng烟影),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而王不知耻焉!"七擒句:传说孔明征南蛮,曾对其首领孟获七擒七纵,使孟获受到感化,最后归顺。顾曲:《三国志·周瑜传》载,三国(吴)周瑜善审音律,曲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唐)李瑞诗:"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大车句:大车是上古载重的牛车。槛槛(k?n砍),车声。《诗o王风o大车》:"大车槛槛"。驷马句:也出典于《诗经》。《诗o小雅o四牡》:"驾彼四骆,载骤骎骎。"驷马,上古一车四马,叫驷马。骤,奔驰。骎骎(qīn侵),马跑得很快的样子。紫电句:紫电青虹,形容宝剑的光华。(唐)王勃《滕王阁序》:"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高山句:这是关于钟子期、余伯牙的故事。参见尤韵第二章"钟子"二句注。据说一次伯牙弹琴,钟子期评论说,此曲"志在高山";又弹,又评论说,此曲"志在流水"。琴心,琴曲的内容、主题。屈子二句:见豪韵第三章"遭谗"二句注。极浦,犹言远浦,远方的水滨。王郎句:《世说新语·任诞》载,(晋)王子猷(献之)雪夜访山阴戴逵,半途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见豪韵第三章"回艚"注。

十三 覃
  宫对阙,座对龛。水北对天南。蜃楼对蚁郡,伟论对高谈。遴杞梓,树楩楠。得一对函三。八宝珊瑚枕,双珠玳瑁簪。萧王待士心惟赤,卢相欺君面独蓝。贾岛诗狂,手拟敲门行处想;张颠草圣,头能濡墨写时酣。

  [注]覃㈠(tán谈):○1深思,○2姓;㈡(qín勤):姓。龛(kāi刊):佛舍。蜃(shèn慎)楼:海洋上由空气折射而成的幻影,古人以为是蜃(一种大蛤蜊)气所化,称蜃楼。东坡仕登州,作文祷海而海市见。蚁郡:(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写(汉)豪士淳于棼(fén坟,纷乱)酒醉后梦游大槐安国,被招为附马,守南柯郡。醒后发现,原来槐安国和南柯郡是一群蚂蚁的窝巢。遴杞梓:遴(lín林)谨慎选择;杞(q?起)、梓(z?子),两种木质优良的树,古人以喻优秀人材。《国语》:"其大夫皆卿材也,若杞梓、皮革焉。"遴杞梓,比喻选拔人材。树楩楠:树,种植。楩(pián骈),木名,即黄楩树。楠,树名,楩、楠是两种木质优良的树,生在南方。树楩楠,比喻培养人材。得一:"一"是个哲学概念。《老子》中有"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的话。函三:《易纬乾凿度》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意思是:《周易》的"易"字含三方面意义:简易、变易和不变。双珠句:这是汉乐府《有所思》中的一句。玳瑁(dài mào代冒),一种海龟,其甲可制作工艺品。萧王句:汉光武帝初起时,曾被更始帝刘玄封为萧王。他在镇压铜马、高湖等起义军时,收降许多人,并将首领封为列侯,以收买人心。所以当时有人说:"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卢相句:(唐)卢杞长得特别丑陋,史称"鬼貌蓝色",代宗时为相,迫害忠良,盘剥百姓,干了许多坏事。人曰"蓝面鬼"。贾岛二句:唐诗人贾岛,一次在驴背上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诗,开始想用"推"字,后改"敲",仍觉未妥,不觉冲撞京兆尹韩愈。韩愈问明原因,想了一会,认为"敲"字好。这就是"推敲"一语的由来。张颠二句:唐张旭,善草书,好酒,每次大醉,则呼叫狂走,或把墨水浇到头上,然后写字,时人称他为"张颠"。杜甫《饮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颠,疯子。濡(rú如),沾染。

其二
  闻对见,解对谙。三橘对双柑。黄童对白叟,静女对奇男。秋七七,径三三。海色对山岚。莺声何哕哕,虎视正眈眈。仪封疆吏知尼父,函谷关人识老聃。江相归池,止水自盟真是止;吴公作宰,贪泉虽饮亦何贪。

  [注]解(xiè泻):明白。谙(ān安):了解,熟悉。双柑:(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引《高隐外书》:"晋戴颙,春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颙(yóng大头,<引>大)。静女:《诗经》篇名。静女是仪态端方的少女。秋七七:七七是传说中的人名,姓殷。鹤林寺杜鹃花,为天下第一。周宝谓殷七七曰:"闻君能顷刻开花,今方重九,花能开乎?"七七曰:"诺。"即于掌中作幻术使花开。夜间一女子曰:"妾为上帝司此花,不久即归阆苑。"此七七即代指杜鹃花。径三三:陶渊明咏菊,"冶冶溶溶三径色,风风雨雨九秋时。"又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两句。此"径三三"即代指菊花。山岚(lán兰):山中的雾气。鸾声句:《诗o小雅o庭燎》有"君子至止,鸾声哕哕"二句。鸾,车铃。哕,①(yuě),呕吐;②(huì汇),[象]乐声,[形]深暗。虎视句:这是《周易o颐卦》中的一句。眈眈(dān丹):注视的样子。仪封句:仪是春秋时卫国的地名。尼父即孔子。《论语》记载,孔子到卫国去,仪邑主管边境的"封人"要求见孔子,见过之后对孔子的学生说:"你们不要为流亡而苦恼,上天将让孔子制礼作乐。"函谷句:传说函谷关的令尹善天文,一次登楼四望,于东方见紫色云气,高兴地说:一定有圣人经过此地。后老子骑青牛过关。杜甫诗:"东来紫气满函关"即用此典。聃(dān丹):老子名李聃。江相二句:《宋史·万里传》载,南宋末年,江万里为相,他听说元军已得襄樊,就在自家后园凿个池塘,题名"止水"。后元军至城破,万里遂投池自杀。吴公二句:《晋书·吴隐之传》载,(晋)吴隐之清廉,他到广州为刺史,州城附近有泉名"贪泉",人们说,谁饮此水都会起贪心。吴隐之故意饮了贪泉水,并作诗一首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到郡后更加廉洁自守。歃(shà厦),用嘴吸取。

十四 盐

  宽对猛,冷对炎。清直对尊严。云头对雨脚,鹤发对龙髯。风台谏,肃堂廉。保泰对鸣谦,五湖归范蠡,三径隐陶潜。一剑成功堪佩印,百钱满卦便垂帘。浊酒停杯,容我半酣愁际饮;好花傍座,看他微笑悟时拈。

  [注]宽对猛:《左传》载(郑)大夫子产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我死,子必为政。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宽,指仁厚;猛,指严厉。鹤发句:鹤发,是说人发白如鹤羽,指老人。龙髯(rán然),龙的胡须。传说黄帝在鼎湖乘龙而升天,小臣扯龙髯而上,结果扯断了龙须。风台二句:风即讽,讽谏;台,台省;谏,谏臣。古谏官所居官署称讽台。肃堂廉:肃堂即官署;廉,阶陛之侧隅(yú鱼)也。此指廉正。《治安策》曰:"人主如堂,人臣如陛,众庶如地。"保泰句:泰和谦是《周易》的两个卦名。保泰,意为保持安康。鸣谦是谦卦的一句爻辞,意思是以谦虚的品德为人所知。五湖二句:范蠡:字少伯,佐越王勾践破吴,成功,载西施归五湖。一剑:战国时苏秦曾佩一剑说六国,后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百钱:(汉)严君平隐居成都,以卖卜自给,每日得百钱,即闭户垂帘而授《老子》。浊酒句:杜甫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好花二句:佛教故事,传说在灵山会上,释迦牟尼拿出一朵花,众人都不解其意,唯独迦叶尊者露出笑颜,表示对佛的旨意有所领悟。后遂以拈花微笑,表示心心相印、两心相通。拈(niān蔫),用手指轻轻拿着。

其二
  连对断,减对添。淡泊对安恬,回头对极目,水底对山尖。腰袅袅,手纤纤。凤卜对鸾占。开田多种粟,煮海尽成盐。居同九世张公艺,恩给千人范仲淹。箫弄凤来,秦女有缘能跨羽;鼎成龙去,轩臣无计得攀髯。

  [注]手纤纤:形容手指细而长。《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凤卜句:凤卜、鸾占意同,见微韵第二章"采凤飞"句注。居同句:唐人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祭泰山,幸其第,问何以能此,公书百"忍"字以进之。恩给句:(宋)范仲淹居官后,于姑苏城郊买良田千亩,建立"义庄",以收养贫困的亲族。箫弄二句:见东韵第三章"凤翔"二句注。鼎成二句:见前章"龙髯"注。轩臣:轩辕皇帝的大臣。攀髯:传说轩辕皇帝铸鼎成,龙降,骑之上升。其臣攀龙髯欲随之升天,未得。

其三
  人对己,爱对嫌。举止对观瞻。四知对三语,义正对辞严。勤雪案,课风檐。漏箭对书签。文繁归獭祭,体艳别香奁。昨夜题诗更一字,早春来燕卷重帘。诗以史名,愁里悲歌怀杜甫;笔经人索,梦中显晦老江淹。

  [注]四知句:四知见侵韵第一章"杨震"句注。三语:据《晋书》载,一次王戎问老子、孔子之道于阮瞻,阮瞻曰:"将无同。"意思是"大约差不多"。王戎听了很满意,就聘其为椽(署员),时人称阮瞻为"三语椽"。勤雪案二句:雪案、风檐,形容读书条件很艰苦,勤和课指学习。文繁句:早春刚刚解冻,水獭把鱼衔出水面,排列在冰上,古人以为这是獭在祭祀,称为獭祭鱼。唐诗人李商隐作诗爱用典故,经常把翻阅的书排在一旁,书册左右麟次,时人也就称他为獭祭鱼。体艳句:体艳指爱情或色情诗。唐诗人韩偓(wò卧,用于人名)喜欢写这类诗,诗集名《香奁集》,时人号为"香奁体"。香奁(lián连),妇女梳妆用的匣子。昨夜句:唐僧齐已作《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许丁卯改为"一枝开"。时人称为"一字师"。诗以二句:见豪韵第二章"诗史"注。史名:杜甫感痛时事,发之为诗,人称为"诗史"。笔经二句:见支韵第一章"五色笔"注。《南史·江淹传》载,江淹尝宿于冶亭,梦一老丈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一五色笔以授之。此后文思枯竭,人谓江郎才尽。

十五 咸

  栽对植,薙对芟。二伯对三监。朝臣对国老,职事对官衔。鹿麌麌,兔毚毚。启牍对开缄。绿杨莺睍睆,红杏燕呢喃。半篱白酒娱陶令,一枕黄粱度吕岩。九夏炎飙,长日风亭留客骑;三冬寒冽,漫天雪浪驻征帆。

  [注]薙(tì剃):除去野草。芟(shān山):割草。薙、芟都是斩除野草的意思。二伯句:二伯,西周时主掌国事的两个大臣,所谓"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三监,武王灭殷后,封纣子武庚于商都,派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监督,称三监。鹿麌麌一句:麌(y?雨),鹿成群结队的样子。《诗经·小雅·吉日》中有"兽之所同,麀(yōu忧)鹿麌麌"的句子。兔毚毚:毚(chán缠),兔跳动的样子。《诗经·小雅·巧言》:"跃跃毚兔,遇犬获之。"注:毚兔,狡兔也,喻谗人。启牍句:启牍和开缄都是拆开信件的意思。睍睆(xiàn hu?n现缓):即莺啼的声音。《诗o邶(bèi备)风o凯风》:"睍睆黄鸟,载好其音。"睆,○1明亮。○2美好。呢喃(nínán泥南):燕子叫声。(宋)刘季孙诗:"呢喃燕子语梁间"。半篱句:陶令,即陶渊明。因为他曾为彭泽令,故称。一枕句:见阳韵第三章"客枕"句注。原故事中的吕翁和卢生,后人附会成八仙中的钟离权度化吕洞宾(岩),所以这里说"度吕岩"。炎飙(biāo标):热风。飙:狂风。

其二
  梧对杞,柏对杉。夏濩对韶咸。涧瀍对溱洧,巩洛对崤函。藏书洞,避诏岩。脱俗对超凡。贤人羞献媚,正士嫉工谗。霸越谋臣推少伯,佐唐藩将重浑瑊。邺下狂生,羯鼓三挝羞锦袄。江州司马,琵琶一曲湿青衫。

  [注]夏濩句:见萧韵第二章"殷濩(hù户)"句注。韶濩,汤代乐曲名。南朝梁王简栖《头陀夺碑文》云:"步中雅颂,骤合韶濩。"注引郑玄:"韶,舜乐也;濩,汤乐也。"也以指庙堂之乐或泛指古乐。涧瀍(chán馋)句:涧、瀍、溱、洧(wěi委),古代四条河流。《尚书·禹贡》有"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话。《诗经》有《溱洧》篇。溱,⑴(zhēn真):溱头河,水名,在河南省;⑵(qín秦)溱潼,地名,在江苏省泰县。洧,洧川,地名,在河南省尉氏县。巩洛句:巩,古地名,洛水流经其旁。巩洛,《史记·苏秦传》:"说韩宜惠王,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商贩之塞。"崤(xiáo淆):崤山,山名,又叫"崤陵",其西有函谷关,故称崤函。崤函,汉张平子《两京赋》:"左有崤函重险,桃林之塞。"此处指崤山、函谷,均为险要之地。巩、洛、崤、函均在今河南省。藏书洞:指传说中的二酉山,四川酉阳县翠屏山麓的小酉山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读书于此。称为"二酉藏书洞"。避诏岩:指汉初"四皓"所隐的商山,"四皓"(详见齐韵第一章"甪里"二句注),高帝召之不至,故称其隐居的岩洞为"避诏岩"。霸越句:少伯,越国大夫范蠡的字。见虞韵第一章"归湖"注。佐唐句:浑瑊(jiān兼),唐王朝著名少数民族的将领,曾从李光弼、郭子仪平"安史之乱",以功为太常卿。德宗出逃奉天,浑瑊率家人子弟从,与朱泚(c?此)拒战,全城倚重,德宗得以保全。瑊:瑊石,一种像玉的美石。邺下二句:狂生指祢衡。传说曹操欲辱祢衡,命他为鼓吏,击鼓为客人助酒兴。他不仅毫无惧色,反而脱掉衣服,敲起慷慨昂扬的"渔阳三挝",以回敬曹操。"渔阳三挝",传说中古代的鼓曲名。锦袄,指曹操。挝:①(zhuā抓):打,这里指敲鼓。②(wō窝):老挝。江州二句:唐诗人白居易曾谪为江州司马,一次到浔阳江边送客,遇到一位流落为商人妇的琵琶女,为他弹奏了一曲,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为之流下了泪水。故作长诗《琵琶行》。其中最后两句是:"座中泪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湿青衫。"
  
其三
  袍对笏,履对衫。匹马对孤帆。琢磨对雕镂,刻画对镌镵。星北拱,日西衔。卮漏对鼎馋。江边生桂若,海外树都咸。但得恢恢存利刃,何须咄咄达空函。彩凤知音,乐典后夔须九奏;金人守口,圣如尼父亦三缄。

  [注]镌镵(juān chán娟婵):都是刻削的意思。星北拱:星指北极星,拱是拱托、环绕的意思。古人认为群星都围绕北极星而分布。《论语》记孔子的话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群星拱之。"卮漏:卮(zhī支),古代一种盛酒器。古语有"川源而不能实漏卮"的话,意为漏洞虽小,如不堵塞则后患无穷。鼎馋:孔子的祖先正考父为宋大夫,其家有鼎名馋鼎。上面的铭文是:"一命而偻(lǔ吕),再命而伛(y?与),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zhān粘,厚粥)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馋同嗛(qi?n浅),吃。桂若:桂树。若,杜若,香草名。都咸:传说中生于海外的神木。但得句:《庄子o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说宋国有个庖丁,善于解牛,他的刀用了十九年,解过数千头牛,还好象新磨的一样。因为牛的关节之间是有缝隙的,而刀刃却很薄,让薄薄的刀刃通过有缝隙的关节,自然"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恢恢,宽绰的样子。咄咄(duōduō多多):表示惊讶的语气。(晋)殷浩得到桓温将推荐他作尚书令的消息,非常高兴,准备回信,又怕言语不周,把信取出放进几十次,结果却寄出了空信封。后桓温将免职,他整日用手在空中乱划,连呼"咄咄怪事。"乐典句:后夔(kuí魁),即夔,传说是舜的乐官,他奏起乐来,百兽起舞,凤凰也飞来。九奏,奏乐九曲。《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金人二句:尼父即孔子。相传孔子入周太庙,见有铸金人,三缄其口,背后有铭文:"古之慎言人也。"三缄,封闭多层。两句的意思是,圣达如孔子,也要学习金人那样守口如瓶,讲话谨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主题
3

182

帖子

0

精华

420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7093
经验
95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22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20: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柔雅 于 2013-12-14 20:56 编辑

                                                                                                                  《联律通则》

引言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在一年多的试行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订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

第一章 基本规则

第一条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第二条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第三条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节率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异有同,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 形成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第二章 传统对格

第七条 对于历史上形成的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第八条 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单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第九条 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第十条 避忌问题。(1)忌合掌。(2)忌不规则重字(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第三章 词性从宽范围

第十一条 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

(1)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

(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

(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连绵、反义与连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与介词与助词、连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

(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符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第十二条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通则作为楹联创作、评审、鉴赏在格律方面的依据。由中国楹联学会解释。

第十四条 本通则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2007年6月1日公布的《联律通则(试行)》同时废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主题
3

182

帖子

0

精华

420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7093
经验
95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22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20:19 | 只看该作者
                                                                                                            《联律通则》解读
第一章:引言

第一条: 楹联作为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独立文体,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从各种文学形式来看,楹联与包括骈赋、唐诗、宋词、元曲、民间韵律性文学等在内的其它文学体裁、语言、文论术语之间,既有互相包容、渗透、扶翼的共性,又有自己的规律、定则。

  解读:这里重点强调的是楹联与不同的文学体裁及文学形式之间的区别。我们知道,骈赋、唐诗、宋词、元曲、民间韵律性文学都包含、渗透有对仗的内容,如王勃的骈体文《藤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再如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都包容渗透着对联的内容。但我们仔细观察,是否和我们所说的对联要求相吻合呢?不尽然,对联有自己的规律与定则,《联律通则》就为我们规范了这一规律与定则,为我们创作与欣赏对联,提供了明确的要求。

  第二条:楹联是传统的格律文学,具有格律性、典型性。凡不符合联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就不应称其为楹联。

  解读:强调的是,不按对联格律要求写出来的,尽管上下写字数相等,互相对仗的两行字,也不能称其为楹联,那么什么是格律呢?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指对联中有关平仄、词性、语法修辞,以及书写张贴等方面的格式与规律,其核心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即:字句对等,词性一致,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相对、语意相关。比以前的要求更明确化了,我将在总则里一一进行详细解析。

  第三条: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每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从形式到内容均为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解读:对联的基本特征:“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前面所举的例子当中有“词语对仗”,但“声律协调”却和联律不尽一致。词语对仗就是所说的:“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声律协调就是指:“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我在总则有关内容里将要细讲。

  第四条:楹联文体质的规定性、适应性,要求创作与赏评坚持创新而不离传统体范,重律而尤见时代风徽的原则。

  解读: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联创作过程中即要有时代性,要敢于创新,又不能有悖于传统体范。

  以上四条:以上从总体上概括介绍了对联的基本内容,使我们对对联能有个初步的整体感知。

  下面我就结合总则来具体讲解一下对联的六要素,这是我们这一轮学习的重点内容。我发现我们有不少朋友在词性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这样,我在讲的时候,结合出现的词性同时进行讲解。

第二章 总 则

  第一条:字句对等。上下联的字数及其句数要相等。这就是说:除了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外,

  如: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要求在同一联中上下联句数,字数必须相等。因对联有单句、双句、多句之分,上下联不仅总的字数要要求在同一联中上下联句数相等,每个句子字数也要相等。字数相对就是指上联与下联字数一样多,字数不相等也就不能称之为对联了。

  我举例,一言, 墨==泉

  二言, 花好==月圆

  三言, 书锦绣==绘宏图

  再如:【四言】

  【平仄符】:○代表平声 ●代表仄声 ⊙代表可平可仄 。 

  风 梳 碧 柳

  ○ ○ ● ●

  雪 印 红 梅

  ● ● ○ ○

  【五言】

  山 因 禅 寺 静

  ○ ○ ○ ● ●

  风 为 草 斋 凉

  ● ● ○ ○ ○

  月 斜 诗 梦 瘦

  ⊙ ○ ○ ● ●

  风 散 墨 花 香

  ⊙ ● ● ○ ○

  五言【又一体】

  雾 雨 沉 云 梦

  ● ● ○ ○ ●

  烟 波 渺 洞 庭

  ○ ○ ● ● ○ 【六言】

  风 展 红 旗 似画

  ⊙ ● ○ ○ ●●

  春 来 绿 水 如 蓝

  ○ ○ ● ● ○ ○

  【七言】

  画 上 荷 花 和 尚 画

  ● ● ○ ○ ○ ● ●

  书 临 汉 帖 翰 林 书

  ○ ○ ● ● ● ○ ○

  每边二句者

  [句脚为○,●]

  十二例:

  【四/七言】

  大 道 无 私玄 机 妙 语 传 灯 录

  ● ● ○ ○○ ○ ● ● ○ ○ ●

  仙 缘 有 份胜 地 同 登 选 佛 场

  ○ ○ ● ●● ● ○ ○ ● ● ○

  【又一体】

  不 合 时 宜唯 有 朝 云 能 识 我

  ● ● ○ ○⊙ ● ○ ○ ○ ● ●

  独 弹 古 调每 逢 暮 雨 便 思 卿

  ⊙ ○ ● ●⊙ ○ ● ● ● ○ ○

  (注:上联“合、识”字为古仄声)

  上联:塔顶葫芦,尖捏拳头捶白日 4字+7字

  下联:城头箭垛,倒生牙齿咬青天 4字+7字

  又如: 上联:光依东壁图书府 7字

  下联:心在西湖山水间 7字

【七/四言】

  上:●●○○●●○, ○○●●。

  下:○○●●○○●, ●●○○。

  【又一体】

  上:○○●●●○○ ○○●●。

  下:●●○○○●●, ●●○○。

  【五/六言】

  上:●●●○○ ●●○○●●。

  下:○○●●● ○○●●○○。

  【又一体】

  上:○○●●○ ●●○○●●。

  下:●●○○● ○○●●○○。

  以上例子意在说明字句对等。由此可以看出,一幅对联,上联字数与下联字数必须是相等的。

第二条:词性一致。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相同,研究词性一致的问题。这一点还有许多朋友搞不清楚,提到词性,我们首先要明确词性的分类:即实词和虚词。

  1.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所谓词性一致, 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从严格意义上说,是每个字的词性),应当尽可能相同或相近。词类相同是对联“对偶艺术”的精髓所在。即上下联相应的字词要用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来讲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开卷神游千载上;

  垂帘心在万山中。

  请大家逐字分析对应的词性,这联里,“开/垂”和“游/在”都是动词,神/心”和“卷/帘”都是名词,“千”和“万”都是数词,“上”和“中”都是方位词,属名词范畴。

  继续分析

  月 斜 诗 梦 瘦

  ⊙ ○ ○ ● ●

  风 散 墨 花 香

  ⊙ ● ● ○ ○

  月-风---名对名

  斜-散----动对动

  诗-墨----名对名

  瘦-香-----形对形。
 更严格一点说,不但词性要一致,而且词语所代表的概念也要相当,也即要尽可能相类似或相对衬。这也涉及到对联的宽工问题。若上下联两个词语共同所属概念的范畴越小,对仗就越工,反之则越宽。如:"中国"对"雄鸡",其共同范畴是事物, 那么,"晓日"对"雄鸡",就缩小为自然物, "骏马"对"雄鸡",就缩小为动物,"老鸭

上节课讲到对联不但词性要一致,而且词语所代表的概念也要相当,也即要尽可能相类似或相对衬。这也涉及到对联的宽工问题。若上下联两个词语共同所属概念的范畴越小 ,对仗就越工,反之则越宽。

  请看 ,春前有雨花开早; 秋后无霜叶落迟。

  此联为传统的自然描景联, 它没有任何政治意义。 最大特点就是对仗工整, 上下联第一个字“春”、“秋”为时令类名词, 第二字“前”、“后”均为方位词, 第三字“有”、“无”为副词, 第四字“雨”、“霜”为均为天文名词,第五字“花”、“叶”为植物 ,类名词, 第六字“开”、“落” 二字均为动词, 最后一个字“早”、“迟”为形容词。 对联词类相近,词性相当,结构相似,字数相等构成对联的对称美。 对联中词性的“正对”关系对联中上下联所对应的词,必须是同词性的,即“正对”关系。 符合这种对应关系的,称为“词性对仗”。 再如:竹因临水情斯畅; 兰以当风气亦和 , 联句上下第一字“竹”、“兰”均为草木类名词, 第二字“因”、“以”均为介词,第三字“临”、“当”均为动词,第四字“水”、“风”均为天文、地理类名词, 第五字“情”、“气”均为人文类名词, 第六字“斯”、“亦”均为助词, 第七字“畅”、“和”二字均为形容词。

  再如,杭州越秀山镇海楼联:   急水与天争入海;   乱云随日共沉山。

  联中上下首字“急”、“乱”均为形容词,第二字“水”、“云”均为天文名词,第三字“与”、“随”均为动词,第四字“天”、“日”为天文名词,第五字“争”、“共”均为副词,第六字“入”、“沉”二字均为动词,第七字“海”、“山”均为地理名词。对仗也是极工的。 名词的义类相对在工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在出句中有“风雨”一词, 首先要考虑到“风雨”是天文类名词, 仄声,并列结构, 在对句中必须用天文类名词对仗, 而且要以平声的并列结构属对。 比如,可以选用“星辰”、“冰霜”、“云霞”等相对。如用“日月”属对,则为失对, 如用“晚霞”、“星光”则犯了词性失调的错误。 因“晚霞”、“星光”均为偏正结构名词。 如用“山河”属对,则不为工对, 只能算作宽对了。 如用“鱼龙”相对,则犯异类相对的弊病。 所以大家再对联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门类的问题 。 天文对天文或地理 ,在对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对仗是较普遍的。

  今天我重点讲各类词性相对得问题 :

  1、 名词对名词 :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名词对名词:即在联语中重用名词的作用,

  诗写梅花月== 茶熏谷雨香。 高天悬日月==深水映春秋。 长空携丽日 ==大地落祥云

  在精练的联语中,第一例中名词占去十分之八, 以“写”、“熏”二字为动词。 作者以简约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副春天的画面,其构思之精巧,立意之独别,实不多见。

  第二例、第三例以“悬”“映”“携”“落”为动词, 以开阔的视野,一上一下,写出了大自然所特有的时空景色。

  再如晚清黄遵宪写过这样一副言志联: 药是当归,花宜旋覆; 虫还无恙,鸟莫奈何。
作者借四种不同的花鸟草虫成联,意在抒发归隐后的复杂心态。 “当归”即中药当归, “旋覆”即中药旋覆花,“无恙”为虫名,“奈何”即杜鹃。联语中的当归、旋覆、无恙、奈何均为双关词, 者在这里要写的并不是物之本身,而是由字而引伸的双关寓意。以抒发不甘寂寞、与命运抗争的一种心态。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对的时候尽可能按照不同得小类相对 ,动词对动词: 即在联语里重用动词的作用,

  请看杭州孤山放鹤亭联: 水清石出鱼可数; 人去楼空鹤不归。

  在简短的联语中,动词几乎占去了一半,出、数、去、空(亦作动词用)、归 , 但用词极巧,不因重动而使联语有雕琢之感, 令人读之生情、意境洞出,给人一种缠绵、空旷、沧桑变幻之感,余味无穷。 北京潭柘寺有一副写弥勒佛的佳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联语重用动词“容”、 “笑”二字,把弥勒佛大肚笑口、笑容可掬的形象描绘得一览无余。 上联写外貌形态,下联写内心情态, “容”、 “笑”二字分别三出, 用字精到,层层迭进,通俗谐趣,发人深省。

  去草搜奇石;  留云补断山

  石古音入声属仄 ,

  2、 形容词对形容词: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形容词对 。 形容词 :即在联语中注重对形容词的作用 ,

   请看赖少其为无锡鼋头渚通芬堂所撰一联:湖阔鱼龙跃; 山阴草木香。

  作者在简练的联句中,竞用了四个形容词, 以“阔”饰“湖”,以“跃”饰“鱼龙”, 以“阴”饰“山”,以“香”饰“草木”, 连贯自然,与景物相配,十分得体,无见雕琢。

   上海孙中山故居有一联为孙中山所撰:  满堂花醉三千客; 一剑霜寒四十州。

  此联在气度上重用了“醉”、“寒”二字, 一“醉”字便将此地风光之高绝写得惟妙惟肖;下联化用唐朝诗人贯休诗句, 原诗为“一剑霜寒十四州”, 其将十四移位,借喻以武力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决心。 “寒”用在这里,是隐喻革命斗争之严酷性。 再如: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

  3、 数量词对数量词: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请看苏州闲吟亭联:

  千朵红莲三尺水; 一弯明月半亭风。此联以白描手法写景, 似不加半句渲染, 然细心看去, 便知作者在其中有意创造了意境。 千朵红莲衬托三尺湖水,一弯明月设置半亭微风, 岂不是一幅绝美的园林风景画? 这其中,千朵、三尺、一弯、半亭在联内所起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北宋刘攽才思敏捷,博学出众,曾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一次,宰相王安石有意难他,出一上联让刘攽对,刘欣然应对,由此,王安石很赏识他,

  联曰: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北斗映水,恰为十四颗星斗,孤雁披月带影,依稀如作双飞。 联语构思绝巧,立意奇美。联中连用六个数词,四个方位词,不显堆砌,反而以意境取胜。 再请看下联: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这副数字联巧在连续嵌入自然数,上联顺排,下联逆推,难度较大。据说上联为明嘉靖年一船夫于九江渡口向当年状元罗洪先求对,罗竟哑口无言, 故为传世绝联。 下联被今人李戎翔对出 , 下联的“九里香”指的是一种木料,据说1943年有人找这种木料,花了一年时光方弄到手。 1959年,佛山市一位老工人装修,因需要此料,只两天便从十里远的农村找到了。 李戎翔闻听此事,抚今追昔,有感而发,欣然对出下联。

  4、 代词对 代词

   6)代词在汉语中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的词,称为代词。代词分为人称代词:你、我、他、咱们、自己等 疑问代词:谁、哪、什么、怎么、多少、多么;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么、这样。,古汉语文言虚词的其、何、孰等也为代词范畴。请看民国年间楹联大师刘师亮写的一副嘲弄军阀的对联:你革命,我革命,大家喊革命,问他一十八年,究竟革死多少命; 男同胞,女同胞,亲爱结同胞,哀我七千万众,只能同得这回胞。作者以口语诗入联,真乃入木三分,切中要害。 语中巧用了人称代词“你”、“我”、“大家”、“他”、“男”、“女”、“同胞”、“众”、“命”, 疑问代词“多少”,真可谓句句有力,字字见工。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为一家理发店写过一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作者语意双关,虽包含杀机,却耐人寻味。 联句以疑问式处理, 巧用疑问代词“几许”、 “如何”,如向世人证明手段, 显出作者英武、洒脱的英雄 ,

   请看金圣叹所撰一联: 真读书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

   此联尾的一“多”一“少”,道出了世间的两大道理, 天下读书之人多矣, 然真读书人甚少,强调一个‘真”字。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道出了世途的艰难。二者类比,以多少量之,也引人深思。

二、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1.副词,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副词对副词

   请看长沙天心阁联:四面云山都到眼;万家忧乐最关心。

  联句中第五字“都”、“最”为副词, 纵观全联, 二字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若省略了此二字,整个对联便索然无味了。

   请看下联:函谷关犹龙阁联: “未许田文轻策马== 愿逢老子再骑牛

   未、轻、愿、再都是动词前的副词, 未表示否定,轻表示程度,愿表示祈使,再表示范围。

   成都杜甫草堂联: “侧身天地更怀古== 独立苍茫自咏诗”。

  自对更是副词,更表示程度,自表示范围。这里强调的是副词对副词 ,

  少目焉能识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此联自己品味,并欣赏 。

  介词对介词: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请看周恩来写的这样一副联: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中读书。

  联句首字“与”、从”为介词, 是介绍与什么人共事、从何处读书的道理。用语精练、直接、自然,给人以鲜明、清晰的感觉。

   请看山东曲阜孔府门联: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联句字“与”、“同”、“咸”、“并”均为介词。

  再看下联: 与人当宽; 自处当严。

  “与”、“自”二字用在联首,当介绍“人”和“处”二字以给动词“宽”、“严”,组成结构,联句简约、洗练、明了,为介词入联的典型范例。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原和本,因和为都是介词,前者表示状态,后者表示原因。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连词对

  连词对 连词请看下联: 熟视无睹,诸君尽管贪污作弊; 有口难诉,我辈何须民主自由。

  此联是讽刺国民党贪污腐败, 扼杀民主自由的一副对联。 联中使用了连词“尽管”、“何须” 在联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联语的双关语气得以发挥,增强了对联感染力,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谁解析一下此联 ,并说出连词及其作用 ,此联为王湘绮写的讽刺袁世凯的, 被近代人视为名联。此联不但采用了嵌字法、转意法,而且还巧妙地运用了虚词的作用, 使联句情趣动人,感召力强。 这里”犹和而是连词,都是表示连续前后名词的。 因为“是”作代词用,内嵌了民国总统四字,直斥曹锟贿选的民国总统不是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主题
3

182

帖子

0

精华

420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7093
经验
95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22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20:21 | 只看该作者
(4.助词, 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 助词系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的一种虚词,多用在词、词组、句子后边起辅助作用。 助词包括结构助词(的、地、得、所) , 时态助词(了、着、过); 语气助词(呢、吗、吧、啊), 另外,所、着、等、似也属于助词 ,古文言文中之、乎、矣、也等属于助词范畴。 虽此类词独立性最差,但它在语言中却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 有的联句因一字之差,则谬之千里, 使用得好,可使联句增色,情趣盎然 ,

  如苏轼题广东真武庙联: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末三字以云乎哉对焉耳矣, 是语气助词相对,使语言生动活泼。

  又如周亮工题仙霞岭关帝庙联:

  “拜斯人便思学斯人,莫混帐磕了头去=== 入此山须要出此山,当仔细扪着心来。”

  “着”对“了”是时态助词相对。联中语言幽默尖刻, 对迷信的混帐给以冷嘲热讽,嬉笑怒骂,读了顿觉舒畅。

  (5拟声词, 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 ,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有人曾写过这样一幅对联,以讽刺那种对母、对妻两种面目的人,联曰:

   老母任磕头,哎哎哎,嗳嗳嗳;娇妻只努嘴,哦哦哦,噢噢噢。

  一串简单的语气词,像一副漫画,活画出两副迥然不同的面孔,惟妙惟肖,再加之上联一个“任”字,下联一个“只”字,使其形成鲜明的反差。 杭州岳飞祠有一幅嘲讽秦桧夫妇的对联,

  这样写道: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岳飞祠有两个白铁铸成的秦桧夫妇像,跪在岳飞像前, 有人撰以此联,作者以秦桧夫妇互责互怒的口吻入联, 以丑化他们的肮脏灵魂, 作者以语气词入联,一“唉”一“啐”,惟妙惟肖,妙趣横生,令人至信。

  6.叹词, 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 叹词 对事物有慨叹时用, 独立于句之外。 古有噫、吁、嗟、唉、呜呼等 ,好有关词性相对的问题,今天就讲到这里 ,其实,虚词再对联中是可恨宽泛的 ,只要虚词相对即可,不必太过拘泥 ,词性再我们一些朋友中掌握的还不是很好 ,只好课后参悟了 。

   第三条 结构对应。联文用词的构成、词义的配合、修辞的运用,上下联要对应平衡。 

   第一: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当相同或相似, 就是说出句在句法上按怎样的语法组成的, 则对句组成语法必须相同。 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介词结构对介词结构, 动补结构对动补结构等。 联句结构之优劣,决定对联的成败, 所以,完整地组织联句, 有利于突出主题,使对联富有艺术感染力, 是撰写对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提到结构,可能有不少朋友有些困惑吧 。

  请看峨媚山圣积寺联:

   半天--开佛阁== 平地--见人家

   出句和对句都是由一个双音节偏正结构和一个三音节动宾结构组成 ,其意义单位和节奏单位一致, 使人读之上口,不失为一副佳作。

杭州龙井园有一副对联:

   诗写--梅花月 茶煮--谷雨春

   再看: 勤劳门第春来早== 和睦人家燕去迟“春来早”和“燕去迟”都是“主--谓--补”结构。

  这是动宾结构 ,听动词秋雨声声入夜 是主谓结构短语做宾语 ,合起来构成动宾 。

   请看贵州甲秀楼联: 水从碧玉环中出 == 人在青莲瓣里行

   意义单位为一、五、一。 水--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莲瓣里--行 ,“水”与“人”是名词相对,“出”与“行”是动词相对。 “从碧玉环中”与“在青莲瓣里” ,则是两个介宾结构相对。上下结构相似。 内容决定形式。 对联结构相对, 形成整齐和谐的形式美, 不过,由于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灵活一些。

  如: 世间有佛宗斯佛 == 天下无桥长此桥

  此联为二、二、三结构, 世间--有佛--宗斯佛 == 天下--无桥--长此桥 ,意义单位也是二、二、三形式, 但“宗斯佛”是动宾结构, “长此桥”却是“长于此桥”的省略, 是动补结构,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结构偶尔不相似也是允许的。 此联节奏单位和意义一致。一致是常例, 不一致是变例。 不管一致不一致,上下联必须相等 ,这是对联结构的前提。 在字数相等的基础上,出句和对句各意义单位的语法结构必须相似,方成佳构。

  再如杭州云栖寺联: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 其意义单位为“一三二一”。 “水”与“风”,“冷”与“香”分别为名词、 形容词相对; 向石边”与“从花里”是介宾结构相对; “流出”、“过来”都是动词、 趋向动词,结构也相似。 作品的组织和构造,作品的各个部分的联系和安排,这就是结构问题。 结构特点是显露在外的, 所以它是作品的形成因素, 但它又是由作品的思想内容决定的, 不按照一定的主题要求形成的结构是没有的。 另外,结构对于体裁有依从性,所以小说、戏剧、诗歌等作品,都有别于其它自身的体裁形成的特点。 对联的结构同样如此。对联的结构问题,极少有人提及,似乎它最简单不过,无足措意, 其实不然。 清代赵翼在论到绝句诗歌时,曾说 “也须结构匠心裁”。 对联的结构问题,显然比绝句要复杂得多,青山不语花含笑, 碧树红楼幸福家。 这幅联结构对吗? 此联句型结构不对仗,不能成联。如进行改动, 则成联: 青山不语花含笑, 绿水无声鸟作歌。

  再如:

  月 斜 诗 梦 瘦   ⊙ ○ ○ ● ● 

  风 散 墨 花 香 ⊙ ● ● ○ ○

  句法结构:月斜主谓,风散主谓 , 诗梦瘦主谓 墨花香主谓 ,合起来是个大的主谓宾结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主题
3

182

帖子

0

精华

420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7093
经验
95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22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20:55 | 只看该作者
主题:《联律通则》讲稿 刘太品

树立科学联律观,促进对联创作、鉴赏和评审工作

刘太品

       这次《联律通则》高级研讨班最后的一课,学会安排我来主持,严格说还谈不上“上课”,只能算是我结合多年来创作、评审工作的实际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学习通则的体会。我要谈的题目是《树立科学联律观,促进对联创作、鉴赏和评审工作》,曾经有些先生把对联格律等同于自然规律,认为世上先有了对联格律,然后才有了对联,他们这种过于“科学”的说法当然是与事实不相符的;但可能还有些先生会说,联律是约定俗成的一种文艺的规则,似乎谈不上科学不科学,就规则的约定俗成性来说,这种说法确有道理,但当我们在考察这种约定俗成的形成历史以及为何达到这种约定俗成的时候,这种探讨便带有客观性与科学性。就像任何事物都有着发生、发展的过程一样,对联文体也经历了源头、萌芽、产生、发展、成熟这一复杂的历史过程,与对联的发展史相同步,对联文体内在的形式要求——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对联格律——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充实、扬弃、完善这一过程,并且这一过程。事物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只能适用与其相应的规则,并不先验地存在着下一个阶段的规则,作为文艺体裁的对联更是如此。

       对联文体并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漫长过程,套一句鲁迅先生的话:“世界上本来并没有对联,作的人多了,便有了对联。”对联文体的语言学基础是古已有之的对偶修辞,在对联文体出现之前,对偶修辞一直作为诗歌、骈文等各种文学创作的基本技巧,为了掌握这种技巧,在唐宋以来的儿童启蒙教育中,对偶修辞的教育一直是最为主要的内容,在由短到长的对偶训练中,一些十分精巧的对偶短语如“苍耳子”对“白头翁”和一些名士之间有意无意间的对偶短句如“云间陆士龙”对“日下荀鸣鹤”之类便因其谐趣性而广泛流传开来,这便是对联文体中谐巧类对联的源头,但这类作品只能作为对联文体最低级的表现形式,与成熟的对联文体形式要求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实用类的对联作品是借着民俗学意义上的桃符而偶然出现,北宋只有孟昶苏轼的题桃符联句,此时的对联文体便是处在我们所说的自发的阶段,作者并没有什么对联创作的主观意图,至南宋朱熹的创作,才开始有朦胧的对联文化意识,我们看到自己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楹联,会很想当然地以为对联在古人的生活里也无处不在,其实这根本不是历史事实,明确的对联文体意识应该说到了明代中期李开先、杨慎身上才有明确显现,自此以后对联文体才进入自觉的阶段。

       一、对联格律的发展史

      对联格律即对联作为一种独立文体所应具备的基本的形式要求。对联格律并不是先于对联文体而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定,它只是后人对于前代联家在创作实践中所遵守的对联基本形式要求的归纳和总结。科学而系统的对联格律学,是建构中国对联学的一块重要基石。

      因为对联脱胎于律诗和骈文,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吸收各类文体的形式元素,所以对联的形式要求因语言风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为对联是缘于民俗而产生,千余年来一直在民间文学和主流文学的夹缝中生存,从大雅到大俗,作者队伍十分庞杂,上至帝王将相下到文人雅士、市井平民,各人所遵循的文体形式规范存在着不小的差别。可以说对联文体一直没能够形成类似格律诗词 “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那样严格的格律规定,但对联文体存在基本的形式规范,这一点还是显而易见的,但各人心目中的规范稍有不同罢了,下面我们丢开我们已经先入为主的各种“规范”,按对联发展史的顺序,从无到有地分析一下对联形式要求,也即对联格律的源流。

       1、谐巧对联及其形式要求

      为了便于全面理解对联文化,我们可把对联文化的内涵分为谐巧性、实用性和文学性三个部分,这其中谐巧类对联产生最早,流传最广,格律要求也最为复杂和宽泛。谐巧对联一般都是追求形式上的对偶工巧,至于声律方面,有些作品规范,有些则基本上不甚讲求。

      谐巧对句的出现,可上溯到西晋的“云间陆士龙,日下荀鸣鹤”一联,在今天看来,此联在声律上还比较中规中矩,但因为当时尚不存在“四声说”,所以只能认为是偶然相合。此后,谐联巧对历代均有流传,从声律上来说,都在可讲可不讲之间,如 元代韦居安《梅磵诗话》所载:

     《三莲诗话》云:“或传富郑公奉使辽国,虏使者云:‘早登鸡子之峰,危如累卵。’答曰:‘夜宿丈人之馆,安若泰山。’又曰:‘酒如线,因针乃见。’富答曰:‘饼如月,遇食则缺。’”

      富弼与辽国使臣答对的第一联在声律上较为合度,后一联则专注于谐音与双关的对偶修辞,声调上并无任何规矩可言。这种情况一直发展到当代,如“碧野田间牛得草”完全合乎声律,而“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则绝无声调上的法度,其对于对句的要求,当然也只限于尾字的平仄相对而已。

      梁章钜最早意识到“巧对”在形式上与“楹联”的巨大差别,他把应对训练式的巧对和技巧性极强的巧联在《楹联丛话》之外结集为《巧对录》,他的做法对于我们今天整理对联格律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即应当把谐巧对联的形式要求排除在对联格律之外,通则第十二条作了这样的表述:“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在实际运用中,当一般的楹联作品内涉及到谐巧的成份时,可以允许声律上的限制退而求其宽。如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诗体对联及其声律节奏

      律诗是对联文体产生的主要源头,可以说最初的对联文体,完全承袭了律诗中两联的格律要求。我们从最早的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便可以看出,它不仅承袭了五言律诗全部的对偶声律形式,甚至还承袭了律诗的拗救方式,把“平平平仄仄”写作“平平仄平仄”。

      从宋代到元代,对联一直处于“桃符诗句”和“题桃符春联”并存的时期,摘录前人或同时代人律诗中的对句来作为春联的情况应该很普遍,如陆游题“书巢”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是摘取自作诗,传说赵孟頫为忽必烈题春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出南朝陈叔宝诗。所以,这一时期出现的自撰五七言对联,从格律要求上与律诗并无二致,如南宋朱熹题沧州精舍:“爱君希道泰;忧国愿年丰。”再如元代杨瑀(yǔ)题春帖:“光依东壁图书府;心在西湖山水间。”都属于比较规范的律诗句式。

      律诗句式声律上的组句规则只有两点:一是句中平仄两两交替,即常说的“平仄竿”,二是在最后一个节奏单位后面或前面加入一个与之平仄相反的字,以构成奇数句,奇数句式在声调的抑扬顿锉上远优于偶数句式。由这两项规则可以得出,律诗句式的平仄格式只有以下两种(以七言为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和“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明清以来,五七言对联用律诗句式来写作是个极普遍的现象,只有个别的巧对、三四结构的七言或一四结构的五言例外。从这一传统出发,我们今天在创作五、七言对联时,最好尽可能选用这两种律诗标准句式。

       3、骈文体对联及其声律节奏

      骈文是对联产生的另一大源头,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句式两两相对,在声韵上讲究平仄交替和相对,以达到声韵和谐。《全唐诗话》“温庭筠”条记载:
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

      温庭筠与李商隐二人的这一应对即是标准的骈文句式,当然了,此联以梁章钜的分法只能属于人名和数字“巧对”,还不能算正式的“楹联”。

      骈文中规范的四六句可以像律诗一样,以两两交替的方法来组句,但很多情况下会因为衬入虚字而发生句式的变化,这样便不能机械地使用平仄两两交替的方式,而要按实际的语意节奏,来论节奏点的交替与相对。
较早的骈文句式的楹联应推南宋朱熹的作品,《楹联丛话》载:

     《朱子全集》卷后所附载联语尚多……建宁府学明伦堂联云:“师师庶僚,居安宅而立正位;济济多士,由义路而入礼门。”松溪县学明伦堂联云:“学成君子,如麟凤之为祥,而龙虎之为变;德在生民,如雨露之为泽,而雷霆之为威。

      此两联的特点是较重视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句中节奏点上并不太注重平仄的交替和相对。发展到了明清,骈文体对联作者渐多,如杨慎、李开先、徐谓、李渔等人都有类似作品,他们此类联作的声律特点,首先是确保句脚的平仄相对,句内一般是按语意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与相对,但不交替甚至不相对的情况也时有出现,可以看出骈文体对联的声律安排要比诗体对联相对宽泛。

      4、词曲、古文、白话句式对于对联格律的影响

      明清以降,专注于对联创作的作者渐多,受各人文体偏好和语言习惯的影响,对联的句式特点逐渐被各类文体所侵蚀,词曲作为宋元的主流文学首先对楹联的句式发生了影响,最明显的特点,是将词中的领格字和曲中的衬字引入到对联中,领格字可起到统领、引领的作用,衬字多为虚字,可起到调节节奏的作用。由于这些因素的介入,在增强对联文体表现力的同时,也使得对联的格律要求更加复杂与宽泛,因为词中领格字的声律要求较宽,而衬字在曲里基本上可以不论平仄。词曲影响对联句式还表现在句内平仄的交替并不一定严格按每两字一个节奏,如六言句“今宵酒醒何处”,八言句“应是良辰美景虚设”这样的句式。

       随着楹联艺术的演进,古文笔法也被引入到楹联创作之中,这其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曾国藩,其佳作如:“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再如挽汤鹏联,曾被前人称为以古文入联的最佳作品:“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以古文为联注重以意行文,对偶不求工而自工,声调上只注重句脚与句内重要的节奏点,不拘牵于细碎的多少字为一顿,以大的跨度,求得苍莽沉郁之气。

      “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一些联作者尝试以白话为联,民国陈奕全编有《白话对联大全》一书,收录有上千副作品。今天流传最广的白话对联,如陶行知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毛泽东联“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等。关于白话联的尝试,目前还很难说有多少成功之作,其形式上多追求浅易晓畅,对仗上多意对或半对不对,声律上可以宽到只有句尾平仄相对,其余均缺少法度可言。蔡东藩《中国传统联对作法•序》中说:

      近时白话文盛行,或有白话联对之作。窃谓以白话属对,较文言为尤难,但吾所见之白话联对,徒为白话文,无联对之规律,其能以白话为联对者,仍非名手不办。

      以上分析基本上概括了对联格律发展演化的轮廓。正是在融合了诗词曲赋以及古文诸文体之后,对联才慢慢地也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色和基本的格律规范。正如向义在1923年出版的《六碑龛贵山联语•论联杂缀》中所说:

      联语中五、七字者,诗体也;四、六字者,四六体也;四字者,箴铭体也。长短句之不论声律者,散文体也;其论声律者,骈文体也。联之为用,虽兼各体,但多用四六字句,殊觉寡味,当以长短互用,方见流宕(dànɡ)之致。作散体非大力包举,不能雄浑。夫既为词章之绪馀,自以诗词句法较易出色。

      1926年秦同培撰《撰联指南》一书,其中专辟有“联语格调法”一章,他把对联格调分为“诗词格调”“文章格调”和“俗语格调”三类,其中的“诗词格调”又分成“诗调”和“词调”两种。诸类之中因语言节奏各不相同,声律的宽严也相应不同。

      四十年代后期李澄宇《未晚楼联话》也作了类似表述:

      联有若经者,有若史者,有若文者,有若诗者,有若词与曲者,有若莲花落者。相料裁衣,是在作者。
清以来的联家中,持中守正的作者一般以诗词语言或虚字较少的骈文语言为主,注意奇偶句式的组合搭配,多采用“四七”“五七”“五四七”等句式,不用或少用领字,给人以堂皇典雅之感,此类联作在形式上完全遵守的是诗词格律。而另一些张扬个性和喜欢出奇制胜的作者,则多采用骈文乃至古文句法与诗词句式相穿插组合的方式,多用领字,多用自对,以铿锵顿锉的语调以增加奇崛恣肆之气,此类联作在格律上相对要自由,但总能自成法度,即事成文,因势成格。若说对联有自己不同与诗律的“格律”的话,此类对联应该是比较典型的代表。
除以上主流形式之外,受俚语、口语、白话影响而淡化格律要求以及因为追求文字技巧而放宽格律要求的情况,都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就具体的作者和联作来说,对联的形式要求从极严到极宽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的连续分布状况。

      二、对联格律的研究史

      对联可以说是晚近发展成熟起来的文体,从文体成熟的标志——联集的出版来说,最早的联集是明嘉靖进士李开先的《中麓山人拙对》,从楹联实物方面来说,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楹联书法作品也只能上溯到明代中晚期。所以对联在中国文体发展史上,差不多是最晚出现的文体形式。

      明代关于对联格律的论述,就目前所见,只有李开先在其联集序跋中的只言片语,《中麓山人续对•后序》:

      古人语言有成对者,非心乎对也,文意遇而自然成之,考之易书诗传皆然。后世拘声律,分门类,严倘仗,骈四骊六,抽黄对白,而自然之文意漓矣。

     此处虽对对联的格律要求有批评之意,但可以看出所谓的形式要求也是“拘声律”和“分门类(指对仗)”这两点。

      清代是中国各类传统文体发展到全盛和烂熟的阶段,新出现的对联文体便借这样一个时代,一步跨到了极盛期。康乾之世承平日久,当政者需要一种文艺形式藻饰太平,于是对联文体成了文人墨客、名公巨卿争相创作的“显学”。

      康乾时代对联文体虽然达到了空前的兴盛,但此时尚没有人对这些作品进行搜集整理和专门研究,康熙年间汪陞在《选评精巧对类•自序》中说到:“以言其法,不特字义之死活、虚实,声音之平仄、高下,宜相符也,即物之彼此,意之主宾,皆须相敌而无差焉。”此处所说的属对格律要求,应是以作诗文为目的的对偶基础训练的格律要求,包涵了对联但不专谈对联。汪陞的侄子汪机在该书的《跋》中说:“凡作四六者,音之平仄高下不合,字之死活虚实不工,皆由属对之法未讲耳。”更明显说明其“属对之法”是为了骈文写作,另外,此书所收基本上都是谐巧对联,因为求巧而把形式要求放得很宽泛的情况还是不少的。

      直到道光年间,梁章钜编纂《楹联丛话》系列联书,开创了联话类著作的先河,可以说是对楹联文体进行系统研究的发端。梁氏对于楹联文体的系统研究,主要体现在源流、本事和语言风格上,对于基础层面的对联格律则着墨不多,全书只在评论一副联语时说了“惜其字句未能匀称,平仄亦尚未谐耳。”这样一句话。继梁章钜之后,林庆铨著有《楹联述录》,此书也鲜有论及对联格律方面的文字,其中转引其父林昌彝的一段话:“凡作长短联,俱要有法,能脱制艺谰词语为妙。若为之不合法程,即五字七字,直两句律诗耳。”此处所言“有法”是指语言风格还是指格律要求,其实是很含糊的。再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余德泉先生在《对联通》中有这么一段论述:

       清人林昌彝说;“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联亦以仄音。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xié)。”(林庆铨《楹联述录》)这段话换一种说法,就是“仄顶仄,平顶平”。对联平仄的这种运用规则,就叫“马蹄韵”,亦称“马蹄格”。

      其实林庆铨《楹联述录》一书中根本找不到这句话,这段话是否清人所说?是何人所说?在见到可信的资料之前我们还只能存疑。

      入民国以后,对联文体受新文化运动的冲击较小,联话、联集的出版数量很多,但联话类著作对于对联格律的论述仍然停留在只言片语的状况。影响较大的如如吴恭亨《对联话》,出现过几次“平仄略舛(chuǎn)”、“ 声调少舛”、“ 平仄欠谐”的说法,甚至还讲到了“乖律”“失律”的提法,但并没有论及系统的对联格律。值得一提的是,此书通过记录作者与其老师朱恂叔的一段对话,揭示了长联句脚规则之一的“朱氏规则”:

      又问:“数句层累而下,亦如作诗之平仄相间否?”曰:“非也。一联即长至十句,出幅前九句落脚皆平声,后一句落脚仄声,对幅反是,此其别也。

      还有其它一些联话联集类著作如雷瑨(jìn)的《楹联新话》,零散地谈到了不规则重字等对联避忌。向义《六碑龛贵山联语•论联杂缀》中也有“联亦有声律”“ 联语论平仄本出自然”“ 既为楹联自须对偶”等章节,专论对联体式方面的内容,虽不甚成系统,但谈得已经较为具体。

      除以上联话联集著作外,民国期间还出版有几本“对联作法”式的普及读物,因为这些书意在专门指导初学者如何作对联,所以较为全面地为我们描述了他们所理解的对联文体在形式方面的要求——近于当代人所说的“对联格律”。

      1、蔡东藩的《中国传统联对作法》

  此书书分“体制”、“材料”和“格式及注释”三部分,其中卷一“体制”讲的就是对联文体的形式要求。作者概括为三条:“联对之体制,大别为三:一曰谐音,二曰偶句,三曰修词。”

  关于“谐音”,即所谓“调平仄”。作者列举了五、七言联的两种固定格式,不合标准格式的被作者称为“集古”或“仿古”,声调可从宽到只注意“腰眼”和“煞脚”的平仄。之后又介绍了多分句对联的平仄格式,大抵类此。关于长联分句平仄安排的原则,作者引入的“节”的概念,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划分层次和段落,句脚在每节内平仄交错,在上下节之间黏接。作者说:“联对愈长,节数愈多,每节自一句起,至四句止,上节末句煞脚字音为平声,则下节起句之煞脚字音仍应用平声,其用仄声亦如是。惟出联结束句,总应用仄声字煞脚;对联结束句,总应用平声字煞脚:此固联对之通例也。”这种句脚安排与联作内容密切联系,按节来进行平仄交替,注意节与节之间的衔接,不像马蹄韵那样只在形式上机械地平仄两两交替,合理性显而易见。

  关于“偶句”,他强调:“联对尤重对偶,否则不成为联对矣。” “对偶之法,不外以同类之字对同类之字”。值得注意的是,来自西方语言学的词性概念和中国古代属对的字类概念第一次在他的著作中正面相遇:“畴昔论文之士,未尝细核词性,第以虚实两大端别之,如名词、静词及叹词,多称为实字;介词、连词、助词,多称为虚字;动词、状词、代词,有虚有实。”他认为对偶最终还应以传统的虚实相对为根本:“联对之法,不必尽拘现今之文典,但以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即与相来之惯例相合。学者专辩字面之虚实及字音之平仄,以为联对之指针足矣。”

  “修词”方面,蔡东藩只提出了“琢句尤宜简当,措辞要在精明”的准则。在对联文体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作者认为:“联对尤重形式及意义。字谐平仄,句成对偶,即为形式上之模型;至于意义,则务在相题以行之。”所以,蔡东藩所说的对联格律,基本可概括为“字谐平仄,句成对偶”八个字。此书所说的作对联方法,到今天其实还很有借鉴意义。

     2、广文书局编译所《楹联作法》

     此书只署编著单位不署作者,作为广文书局八卷《楹联丛编》的开卷之作。本书在“楹联与诗”一章中,明确提出了对联文体与律诗的四点不同:“楹联之长短无限制,欲短则短,欲长则长,各随人意。”“楹联虽亦分平仄声,其中何字应平,何字应仄,则绝不呆定,作时只须注意其语气是否顺适。”“楹联之长处,虽短至三四字,亦能寄寓全意,且有时愈短愈觉自然,愈见含蓄,玩味不穷。”“楹联则全联字字相对,意思均完全而非片断。”

     在“楹联之平仄”一章中,作者认为:“楹联为韵文之一”“其下一字也,莫不调以平仄。平仄调,而其构成之联语,声气自然和顺,清浊可觉合宜。”同时该书又指出:“一联之中,某处应用平声,某处应用仄声,当随用意之如何,声调之是否顺适而变化运用,向无死则之规定。至例有规定而不得稍事违犯者,即上联之末字,定当选用仄声,下联之末字,定当选用平声是也。”

      在“楹联之对法”一章,作者提出:“联中各字,不惟平仄声须上下相对,即一切形式精神,亦当字字精对。其属对之法,变化万端。”“若细言之,名词当对名词,动词当对动词,其他若方向形容词、虚字、叠词、叠句以及二字以上等词,各当以同例同类相对之。”书中作者虽使用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语法学词汇,但却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区分,除名词细分了小类外,又把动词分为“内动”“外动”,诸如此类,十分细碎,可以说本书关于对偶的论述是一种揉合了中西的对仗理论,得失也是参半。

     3、李天根《讨论对联作法浅说》

     此书四川双流李天根撰,1923年出版,后入《楹联丛编》第一卷。

     作者在“作法”一节开门见山地说:“对联之作法,无他,调和音韵,讲求对仗而已。”此书专门辟有“格律”一节,认为“格律云者,即一定之格式规律也,作对联之格律首在调平仄。”在细述了五言到十二言联的常见格式后,作者又补充说:“有时用成语对成语,可不必拘,只须上下句之末一字为仄对平或平对仄,即无不可。若长联可以随意变化,然其一定之格律,上扇每一气以平声之字为止,以仄声之字止,则上扇毕矣;下扇每一气以仄声之字为止,以平声之字止,则下扇毕矣。”这说明了两点:一是在作者心目中,若以成语相对,句内声律可宽到只讲句尾平仄;二是作者推崇长联句脚的“朱氏规则”。

      4、葆光子《简便作联法》

      此书1922年年出版,后编入《楹联丛编》第一卷。

      作者在“联对作法之大要”一章中先明确了“联对之大要有二,一在音韵之谐和,一在对仗之工整。”在下面分别的细述中,作者介绍了辩四声法、调平仄法,后面同样强调了“以成语对成语,平仄本可不拘,或上联止句末一字为平,下联止句末一字为仄,亦无不可,要视作联者之善用之耳。”在论对偶时作者说:“初学作,平仄既能调和,对仗尤贵工整。”然后分列了天文门、地理门、时令门等29种实词的小类,最后总结说:

       按以上就各类所指示,即可得对对之大略矣,欲作联者,必先学对对,从二字起,以次递加,至四字五字,便已成联,或有时心思窒滞,觅对未就,可向以上各类中求之,联句首一字,平仄可不拘,七字联则第三字亦可不拘,然用成语凑集,或真正好句,万难改易他字,则平仄对仗,均可破例不拘,但初学作联,宁以守法为是。

      此书后面还有分别 “初学作联有五要”及“初学作联者有十忌”等论述,可谓十分有益于初学。

      5、秦同培《撰联指南》

      此书1926年出版,江苏秦同培撰,后编入《楹联丛编》第一卷。

      此书首章为“联语声韵法”,作者论联语声韵较重视句腰与句尾:

      联语只是对偶之句,其语句多者,不过如古来长短句之变相,用韵亦不必如律诗之字字有一定平仄,最粗浅者,只须留意於句腰句尾,大要句腰平者,尾多仄,句腰仄者,尾多平,其余有时可以不拘,所谓句腰,视一句之字数而定,字数单者,句腰自以中间一字为准,字数双者,句腰应在前半句之末一字。
作者在论述了更严的“诗律”和更宽的“非常例”之后,总结出联句声律的两点规律:“第一,即联句之声韵,按诗律注重各双字,使平仄相间,是谓正式语调。第二,即联句之声韵,但注重可停顿处之各句眼字,使读去谐叶,余俱任便,是谓不正式语调。”此两点可以说是后世关于“声律节奏”与“语意节奏”关系的最早论述。关于长联句脚的平仄,作者以平仄相间(主要是单平单仄相间,而非马蹄韵的双双相间)为正格,以“朱氏规则”为变格。

      此书第二章为“联语对偶法”,作者认为:“联语既为对偶之句,於对仗上自不可不注意,普通以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使虚实相称,即为合法,但虚字虽无甚定则,而实字之中,则有种种惯例,初学不可不知,其间尤重要者,如数字、色彩、干支、岁时、动植物、方名、器物、天象、地文等数类,沿用既惯,大觉非对不可。”然后,书中列举了各种小类工对的例证与解析。

      此书还细述了联语的“用词”“缀句”“贴切”“格调”等具体方法。

      以上介绍,基本上概括了明清至民国各家对于对联格律的主要阐述,我们从中似乎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印象:A、从明中晚期到民国三十八年的四百多年间,对联文体的发展并没有形成一种格律诗式的严整的格律形式。B、明清人根本没有对联格律的提法和稍具体一些的论述,原因在于对联应该讲求对仗,以及要像它脱胎出来的律诗骈文一样还要讲求声律,这似乎是个不言自明的问题,而且所有读书人全部都已在童蒙时代便已解决了这一问题,根本无需论述。C、民国十年之后关于对联形式要求的论述渐渐多了起了,究其原因还在于新式教育培养出的人已充斥社会,他们没有经历过对课教育,对他们普及对联文化先要从理论上解决问题,所以必须对对联的格律要求进行理论总结。D、民国诸家总结出的对联文体的形式要求基本上都是“对仗”和“声律”两点,重字等避忌也都非常明确,只是在对仗上有传统的字类对仗与新兴的语法学的词类对仗之分,在声律上有律诗式的严格要求与文章式的宽泛要求之分。

      三、当代联律研究及科学的联律观

      建国前三十年,对联文化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甚至严重衰退的境地,到七十年代末期才开始回暖,此时不仅已经没有了古代对课的教育基础,随着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的逐渐凋零,有关古代对偶理论的语境也基本消失。这一时段诗词楹联界所能接触到的可能只有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以现代语法学解读古典诗词形式要求的《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等书,鉴于这种时代背景,当代楹联文化回潮初期,理论方面是建筑在了王力先生诗律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

     与民国时代对偶理论中西结合但以中为主不同,王力先生的研究完全扬弃了传统对偶理论中“字类虚实”的概念,完全从语法学的“词类”概念出发来解析古代对偶现象及其规律,王力先生说:“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古代诗人们在应用对仗时所分的词类,和今天语法上所分的词类大同小异,不过当时诗人们并没有给它们起一些语法术语罢了。”所以原则上应按照语法上所分的词类“名词和名词相对,动词和动词相对,形容词与形容词相对,副词与副词相对。”但在解决“形容词有时可认为与动词(特别是不及物动词)同类”等大量不同词类可以相对这一问题时,他却又说说:“诗人们对于动词副词代名词等,都没有详细的分类;形容词中,只有颜色和数目是自成种类的,其余也没有细分。”由此可见,完全用语法学词类相对的概念,很难真切与简洁地反映中国古代的对偶实践。王力先生在上述著作中专论诗词格律,只在极个别时候才顺便谈及对联的格律要求,他的立足点是“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来的”,所以必须遵守律诗句式的“出句与对句的平仄相对立”。在对偶方面,他甚至认为“对联在原则上须用工对,不大可以用邻对,更不能用宽对。”以上论点与民国期间对联形式要求的观点相比较明显趋于保守和狭隘,原因在于对联文体的本质并非全部是诗的,而是处于半诗半文之间的。以上不完美的地方并不可以完全归结于王力先生,事实上民国以来的学术风气都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走以西学理论体系重构中华传统文化现象的路子,中国传统文化想要走向世界和走向未来,舍此绝无它途,至于这种重构中产生的不完美之处,只能寄希望于后来者的学术进步来解决。事实上,王力先生自己后来也意识到了完全用语法学“词性一致”来解析古代对偶现象是有一定缺陷的,他在在1955年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上的《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一文中,就检讨说:

      我在‘对联文学’(对对子)上看词类的客观存在,我说在对对子的时候,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其实这是不对的。‘对对子’实际上是概念对概念,而不是同类的词相对。概念和词性虽然是密切联系的,并不是同一的东西。我那样混为一谈,仍然是不对的。

      但王力先生并没有把这一检讨中的学术思想发展下去并贯彻到后来出版的诗词格律类著作中,这段检讨文字在其后的50年里甚至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许多当代对联格律探索者都沿着语法学的路子开始了对联律的归纳整理,渐渐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六相”(或相近的)的联律框架。

      目前可查到的最早的当代人对于对联特点的论述,是在1979年由成都群艺馆编印的《对联》一书,其中有张少成、李泽一两位先生编写的“概说”一文,把对联的特点概括为:一、字数相等;二、句法相似:1、词类相当、2、结构相应;三、意义相关或相反;四、平仄协调;五、几种修辞手法;六、横批。1983年任喜民先生在《对联艺术》一书中把 “对联的写作要求”概括为:一、字数相等;二、词性相同;三、结构相应;四、句式相似;五、内容相关;六、平仄相对。其后陆续有李宁、曾伯藩、陆伟廉、常江、李文郑、谷向阳等人在各自的著作中相继总结出类似的联律规则,短者四条,长者七条,说法用词不尽相同,但要点大同小异。三十年来,这种被称为“六相”的对联格律文本影响了不止一代人,成为对联界尽人皆知的联律表述方式,这一方式的优点当然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类似歌诀的表现形式,便于初学者记忆,其次全套说法基本上来自语文教学课本中关于“对偶句”的定义,只要学过语文课都会理解,对于普及对联文化大有裨益。但另一方面这种表述方式的缺点同样也十分突出,首先这几点还谈不上是系统的理论总结,各点之间并不能构成并列的关系,例如只要句式和结构相同,肯定就不会有字数不同的情况,所以字数相同只是更低层次的要求。其次也是最主要的问题是这套建立在语法学概念之上的格律要求,与传统的对偶实践存在着很大的脱节,这就使得一些要求成为空谈,例如,只在语法学意义上凭空要求词性一致,便无视了许多不同词类间的相对;再如,从语法学意义想当然地得出“结构一致”的要求,便忽视了句法结构相同与不相同皆可以成对的客观现实,结构一致只有界定在词语结构这一层面上时才有些现实意义。

      在这套对联格律文本之外,当代还是有一些人沿用民国以来以“对偶”和“声律”两点作为对联格律的说法,如白化文先生在《学习写对联》一书谈及“对联的格律问题”时,谈了平仄问题、对仗问题两个方面,尤其在谈“联律”时作了这样的表示:“只要记住最基本的几条,如我们上面讲的尾字必须一平一仄,就是最要紧的一条;基本上做到上下联平仄相对,是另一条;别老一平一仄地蹦,是又一条;最多三个同平声或同仄声的字就换,是再一条。有这四条打底,也就够使的了。”这种客观的语言,让我们联想到了民国诸公的论述。

      常治国先生在《关于联格文则的几点意见》中也曾特别强调:“楹联属格律文学,语言对偶与用字平仄是其关捩(liè)。”

      余德泉先生在《对联格律•对联谱》中说:“对仗工整和平仄协调,是对联规则的两大要素。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而今我们所说的对联格律,或简称‘联律’。”在谈及具体格律要求时,余先生将古人长联句脚安排的双平仄交替格式与律诗句式内的平仄双交替融合起来,搭建起了一套体系完整且自恰的对联声律体系,名之以“马蹄韵”。与“六相”的对联格律体系一样,“马蹄韵”理论在当代对联文化的传播中也发挥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套声律理论体系,马蹄韵并未涵括对偶问题,故难以称为完整的对联格律体系。另一方面,此声律体系基本上还是站在诗词体对联的角度立论,在句内平仄安排上有以偏概全之嫌,在句脚平仄安排上与传世对联作品的相合度并不是十分高,同时也无法完全对“朱氏规则”及其它排列方式形成压倒优势,故而在理论界引发了不少的论争,可以说关于马蹄韵的一系列论争,在客观上对于促进当代对联格律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中国楹联学会就是在上述的学术背景和时代背景之下,开始《联律通则》的起草制订工作的,起草这样一个类似行业标准的文件,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的原则:

1、通则要建立在现代语法学、修辞学和音韵学的框架之上,与当代学术潮流、语文教育相衔接,以体现格律的严整性和规范性。

2、通则要反映古代对偶理论中以字类虚实相对的历史面貌,反映对联文体本质的多元性以及基本形式要求的宽泛性与包容性。

3、通则要体现出晚清特别是民国诸家对于联律的探讨、归纳和概括,即联律表现在“对偶”和“声律”两大方面的看法。

4、通则要立足于当代对联格律研究成果,要吸收已被当代人广泛接受的通行的对联格律文本的表现形式,以便于推行。

5、通则文本规范、简洁,便于初学者记忆和理解,内容全面、精深,适于指导对联评审工作。必要时配以条文解释或实施细则,以尽可能避免实行中出现偏差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

       我们对比《联律通则》(修订稿),可以发现它基本上满足了以上五点要求。

      通则所表现出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语法学和修辞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包括行文中概念和术语的运用,突出了专业性和准确性,有出处且都在学术界通行。为了顾及古今对偶理论的差异而又避免导致的概念上的混乱,通则在谈对偶时先明确了“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这一要求已经涵盖了常见的对仗情形,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是明白易懂。为了反映传统的字类虚实相对所偶尔出现的词性不同的情况,在此条后附上“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一语,这样就更加客观地方便了高水平作者及征联评审者的使用。为了把“传统对仗种类”与“词类属性相同”之间的差异尽可以地具体和量化,通则又单独列出“第十一条: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在王力先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详细开列了五种可从宽的情形。

      通则的引言部分,开宗明义地表明了“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这就继承了明清以及民国以来对联格律研究家们的共识。在“基本规则”部分,通则文本借鉴并改进了广泛流行的“六相”的表述形式,便于引发联界内部的普遍认同,也便于与现有的对联教育教材相衔接。

      可以说,现有的《联律通则》(修订稿)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考虑了历史与现实的各种因素,基本上反映了对联文体形式要求的规章,联界今后一段时期的任务便是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通则,为了能更好地做到这几点,我们首先还是把对联格律放在历史与现实的大背景下,从宏观上用层层剥笋的方法最终深入并把握它的精髓。

      首先要搞明白何为格律?格律原指诗、赋、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最早用来指近体诗的形式要求,因句数字数声调对偶等方面均有严格规则,不可逾越一步,严如刑律,故称律诗。后来王力先生写过《古体诗格律》一书,于是“格律”一词的内涵慢慢变得宽泛了,一些文体基本的形式要求也套用了这个词,对联文体的基本形式要求便被称为对联格律,简称“联律”。

      其次要搞清有没有联律?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联律?民国各位对联研究者对于有没有联律的问题都是持否定态度的,陈方镛《楹联新话•庆贺》:“古传诗律,未闻有所谓联律者,然平仄谐和外,嵌字、叠字,咸上下一定不易,不能独异,并随意增减”。作者意思是除平仄协调避忌重字的要求外,并不存在对联格律。窦镇《师竹庐联话》一书的“序”说:“诗有古体、今体之别,词有小调、中调、长调之分,格律可考而求也,腔谱可按得也,或专集,或选刻,几于汗牛充栋,择善而从者,莫不步亦步、趋亦趋矣。至于楹联,则长短随心,无格律、腔谱之可言,又无专集、选刻之可师。”明确指明楹联并不存在诗词那样的格律。吴恭亨《对联话》虽多次提到“失律”“ 乖律”,但细究之下他所说的“律”并不指严格而全面的“格律”,而是仅指“声律”或“音律”,向义《论联杂缀》中的一节论述此事较为详细,他说:

      诗有声律,联亦有声律。

      昔人谓诗有别才,不独诗也,联亦如之。诗既有律,尚易吟成。联无定格,在能自诣也。

      联语本为词章之绪馀,声韵又为词章所必讲,故平仄一协,声韵自谐。但过事吹求,又不免拘泥。神而明之,在乎其人矣!

      民国诸公众口一词说对联文体要讲声律和对仗,但又异口同声否认对联有“格律”,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所说的“格律”二字,是像律诗那样不可稍有逾越的狭义的“格律”。今天,“对联格律”已经成了我们的习惯用语,我们绝不可以据此理解成对联文体发展了上千年,从明清到民国都是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只有到了近二三十年才成熟到出现了“对联格律”,我们必须明白,这里的“格律”是一种广义的说法,就像说“古体诗格律”那样指很宽泛的形式特点和要求,我们知道古体诗是没有句数字数平仄等方面的强制规定的,用韵也很自由。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联律通则》(修订稿)中为何删除了原试行稿中“凡不符合联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就不应称其为楹联”这样一句话。

      再其次,我们要明白通则到底能有什么用?如何来使用?通则是一把工具,是一把在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场合发挥着不同作用的工具:在教育普及的层次上通则要像一把刀,从最严处大力砍削稍有出格的枝节,以使初学者得以迅速登堂入室。而在评审鉴赏的层次上,通则要像一只筐,只要放到最宽处能够容得下的作品尽可能都要容进来,尽量不要单纯以格律为借口杀掉内容上佳的联作,要站在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高度,从联语的整体效果来作出评判。任何规则都有时代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必须清楚《联律通则》的局限性,通则在对联教育、对联评审方面可以大有作为,但在更大范围内运用时我们必须谨慎、慎重行事,要不断摸索经验,逐步推开。现阶段尤其不宜提倡仅仅以通则的“基本规则”条款来逐一检验古人的作品。对联的本质属性是多元和复杂的,现有的传世对联作品就形式上说从最宽到最严都有存在,《联律通则》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像其它法律法规一样,通则最好只用来衡量和指导它出台之后的创作及作品,不要轻易用来衡量前人的联作,这个道理就像我们不能用现代的刑法来判定三妻四妾的古人犯重婚罪一样浅显。近来听说有地方发生了在编纂对联集成时因收集到的古联不合联律,于是动手修改了上百副的事情,这种机械理解和运用《联律通则》的行为是极为不妥当的,我们要忠实于历史而不是用我们认可的规则改造历史,各地学会今后必须确保不再继续发生类似的事情。

      总之,我们通过深入学习,既要领会通则丰富的内涵,全面理解和把握其指导原则与学术思想,还要跳出这一理论体系之外,对它的得失和局限作出理性分析和宏观把握,任何文字方案都是多方面力量相平衡与相妥协的产物,只所以是这样表述而不是那相表述,肯定是因为相应的内在力量在起作用,特别是来参加我们高级研讨班的在座各位,对于联律问题,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真正树立起科学的联律观,才能正确地用通则指导对联的创作、鉴赏和评审工作,才能避免因片面理解和机械运用通则所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只有理解了通则的局限并全面准确地运用通则,才会真正树立起通则自身的权威性。

      四、在具体实践中全面理解与灵活运用《联律通则》

      常治国先生与叶子彤先生已经就通则的各章各条作了详尽的解读,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区分不同的层次,对通则作出准确但灵活的把握。在指导初学的层面上,要与初学者的知识结构与接受能力相适应,根据语法学及语文教学的实际,以“基本规则”的规定从严要求,对于任何词性失对与结构失对的情况毫不犹豫地判定为错误。但在对于当代作者优秀作品的评审工作,就要依据作品与作者的实际水平,根据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原则,对作者根据传统对偶修辞方法而作出的突破了词性与结构相一致的联语,做出正确的评判,不可拘泥于基本规则的教条来进行上乘作品的评判。特别在对古人联语的鉴赏活动中,更要知人论世地从古人所在的文化与语言环境出发,以内涵统领形式,不可以用古人绝不可能知道也不会去遵循的现代语法学规则来对古人的联语作品得出“出格”的判定。

      再有一点,对联创作水平和对联理论水平的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以期望所有人都可以进行跨越式的发展,只能根据自己所在的层次一步步来提高。所以,在遇到已有定评的名家名作中,有些局部在对偶声律上有不同于常规的处理方式,最好不要因为自己不理解而轻易地否定前人,传世对联作者多是一时的文章作手,对于各类文章体式自有其深刻的把握,他在个别语句上的处理方式自有其道理,林则徐说“壁立千仞”并不代表他找不到一个平声字来代替“立”字,曾国藩说“才未尽也”也不代表他找不到一个平声字来代替“未”字,他们只所以在联中这么用,说明这样是符合他们心目中对联文体规范的。刚才我们梳理对联格律源流及研究史的时候,曾说让把各自心目中的格律要求暂时丢到一边,以便以客观的心态考察这一历史过程。现在,我们各自要把自己现有的格律准则坚守住,然后向我们通过理论分析而指出的方向尽可能更新意识,但在现有的认识还不足以把握这种放宽的尺度时,这一过程也不可以强求,强求了反而会搞乱现有的准则,所谓“邯郸学步失本步”,那样反而得不偿失,我这里再次强调一下,大家不要因为我今天的一些总在谈“放宽”的言论,而出现“一放即乱”的负面效果。认识上的进步一方面当然要加强理论学习,但是更重要的是多读前人的上乘之作,古人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对联的学习在道理上与此相类,学会已经编好了《清联三百副》,对联文化研究院也编了《名家联集丛编》,建议大家有条件的最好深入研读一下,肯定会获益匪浅。

      下面我只就对联与对偶、对联与传统修辞格以及对联与平仄格式安排三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多年来参与评审、创作和鉴赏工作的实际经验,谈一谈粗浅的看法,以期对大家全面理解并灵活运用通则有所帮助。

       1、关于古今对偶理论的差异

      古人对偶理论基本上是把所有汉字分成虚实两大类,有实实在在形体的为实,其余为虚,以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便可以构成对偶。因为汉字的现实是复杂的,单纯用虚实无法截然分开所有汉字,于是又增加了“半实”与“半虚”等过渡概念。为了使对偶更加工整,实字又被分成了数十种极其细碎的“小类”或称“门”,虚字又区分为“死”和“活”两种。用现代汉语的概念粗略地翻译一下,实字相当于“名词”,虚字便是名词之外的所有字;死字相当于“形容词”,活字相当于“动词”(一说为动词形容词归为活字,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归为死字)。除上面所说的“小类”中的字相对才算工对外,古人还设了具有标识性意义的几类字,要求严格相对,这便是数字对数字、颜色对颜色,方位对方位。为什么称为“标识”呢,一见到有这几类字在相应位置对举出现,人们便意识到要出现对偶修辞了。明代无名氏在《对类》中说:“习对发蒙格式:平字用仄字对,仄字用平字对,平仄不失。又以虚实死活字教之,盖字之有形体者为实,字之无形体者为虚。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实者皆是死字,惟虚字则有死有活。死谓其自然而然者,如高下洪纤之类是也。活谓其使然而然者,如飞潜变化之类是也。虚字对虚,实字对实,半虚半实者亦然,最是死字不可对以活字,活字不可对以死字,此而不审,则文理谬矣。”

      在现代的语法学构建出来之后,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们思维方式,以至于我们每听到一个古代对偶术语,不翻译成现代的语法学概念便无从理解。当我们从语法学角度分析对偶现象时,首先得出的印象是大部分的对偶都可以用“词性一致”与“结构一致”来解释,即词性上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词语构成上并列对并列,偏正对偏正;句式结构上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但是就象“实字”并不百分之百对等于“名词”概念,“死字”并不百分之百对等于“形容词”概念,“活字”并不百分之百对等于“动词”概念一样,“词性一致”与古人的“字类相对”之间除了大部分的相合外,还有一些不相合之处,这就要逼着分析者用“词性活用”之类的概念来进行变通,如一般《古代汉语》教材上所列举的:

      凡用作主语、宾语的,一律可以看成名词;凡用作定语的,可以把名词和形容词看成一类;凡用作谓语的,可以把形容词和动词看成一类;凡用作状语的,一般都可以看成是副词。虚词内部,连词可以和介词相对。

      由此可知,词性一致时可以构成对仗,但并不是所有对仗都词性一致,通则选择了“词性对品”的说法,目的也在于避免出现强求词性一致的现象。

      至于说到句式结构“主谓宾定状补”的相对,由于对联语言以诗化的句子为主,句子成份多有省略以及倒错,故句式结构相对时可以成对,不相对时同样可以成对。所以在通则第三条“结构对应”条,用了“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的说法,执行中可以关注词语的结构,根本不必要去强求句式结构上也要“一致”。
    字、词、句可以说是语言构成的三个层次,古人对偶理论基本上只强调“字”的同类相对,只要字对上了,也就达到了对偶的要求,而现代对偶理论过多地关注的是词语和句子的相对,我们在对仗方面应该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在字面对仗、词性对仗、句子成分对仗三者中,只要有一种对上了,就可以认为满足了对偶的要求,不必强调三者或两者同时做到相对。”对于较宽的对偶形式,古人除宽对外,还有“意对”甚至“半对不对”等说法,在具体的评审、鉴赏工作中,对于在对偶上有疑问的句子,我们要多层面地探讨分析,多从总体的感觉着眼,如“美哉乐土”对“换了人间”虽字词相对均不规整,但总体上依旧给人工稳的感觉。再如“三河杯”征联评奖时也曾对“功归整治”对“美在自然”的相对产生过争论,但最终还是把一等奖授予了“功归整治,一江春水鱼儿跃;美在自然,万里晴空鸢子飞”这副联。

    《王力近体诗格律学》中说“对仗很难字字工对,但只要每联有一大半的字是工对,其他的字虽差些,也已经令人觉得很工。尤其是颜色、数目和方位,如果对得工了,其余各字就跟着显得工。”古人在对仗方面的一些较细的讲究,我们在鉴赏联语时可以慢慢体味出来,如:在词语的相对中,只要词的主要成份对得工,次要成份便可放宽些,如“高山”“流水”的相对。有时数字等标识性的小类对上了,与它相配的字便可以放得很宽,如“一览极苍茫”对“两间容啸傲”,以动词“览”对名词“间”。在诗体句子与骈文或散文体的句子穿插使用时,常有故意把文句局部的对仗放得很宽的情况,还有七言句式末一字甚至最后三字放得很宽的情况,另外还存在不少两个分句联第一分句末一字不怎么细辩词类的情况,如柳侯祠联:“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佑民。”贬之者称其不根本不成对联,从全联来说,虽然有“归”与“事”的词类不对,此联仍不失为很工的联语。诸如此类可意会难于言传的微妙之处很多,所以当我们看到一副联很好的联语,却存在某一两个字对得很宽的情况,要从多方面分析原因和缘由,多从全联整体效果出发,不要匆忙因所谓“不对”的理由得出否定该联语的结论。

       2、关于传统对偶辞格

      从对偶现象的本质来说,它是属于修辞学的范畴,古人在长期的对偶实践中已经归纳出大量对偶方面的修辞格,这些辞格中甚至还包括了声律方面的“平仄对”,从这个意义上讲,对联形式要求只是个修辞学命题,所有的对联格律问题都可以作为对偶修辞问题在修辞学的范围内得到解决。由于现代关于诗词对联的对偶研究中,从语法学角度立论者众多,研究较为深入,而从修辞学角度研究的论著却不多,基于此,通则第二章“传统对格”也只在第七条中对传统对偶辞格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如下论述:

      对于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当代学者朱承平先生在搜集了374个传统偶格的基本上,总结出成系统的对偶辞格99种,著成《对偶辞格》一书,此书对于我们系统了解对联辞格有着很大的帮助。修辞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表达,所以传统对偶辞格中大部分是在如何形成更为工整的对偶句上下功夫,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辞格在形式上符合常规的词类相对的规定,但还有一部分辞格初看来不太符合常规形式,而是对常规形式的某种变通,还有一些不常用的辞格,在形式上是严重违背常规形式的,我们可以在创作中不使用它们,但却不可不知道它们的存在。

      在符合常规形式的情况下使对偶更工整的辞格:叠音词的连珠对,规则重字的衔字对和掉字对,双声叠韵对,拆字嵌字藏字等巧对,工整的同类对,词语典故出处在同一书中的同语,人名地名对,同义或反义虚字相对的同体对及背体对,前后相对的互成对与当句对,三个或四个句子排比自对的鼎足对与连璧对等。现分别举联例如下:

连珠对:是是非非地;明明白白天。

衔字对:山径晓行,岚气似烟烟似雾;江楼夜坐,月光如水水如天。

掉字对:水底日为天上日;眼中人是面前人。

双声叠韵对: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同类对:竹送清溪月;松摇古谷风。

同语对:王侯宁有种,燕雀自无知。

人名对:九天龙种惊伯乐;一曲凤歌笑孔丘。

地名对:无锡锡山山无锡;常德德山山有德。

同体对: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背体对: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

互成对: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当句对: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鼎足对:……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

        ……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

连璧对:……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对常规对仗形式有所变通的对偶辞格:声调上的拗救对和全平全仄对,借音或借义对,交股对,以一对二的偏对,句法结构不相对的假平行对。

拗救对: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全平全仄对:花开三章清平调;叶落一曲长恨歌。

借义对:好句不妨灯下草;高龄可辨雾中花。

交股对:万古仰清高,吴宫夜、汉宫秋,过目繁华成一梦;

婵娟祈四海,才人邀、佳人拜,团圞著意祝三生。

偏对:笛奏梅花曲;莺啼杨柳风。

假平行对:年画卷中游,碧水扬波,三河流韵;

纸鸢天上看,晴空铺锦,万国织春。

      严重违背常规对仗形式但有人偶尔运用的对偶辞格:平仄完全相同而不相对的同调对,以相同实字上下联间相对的叠语对,意对(其实就是个别字根本不对,前人还有半对不对的说法,因为失去了对偶便失去了对联的灵魂,也希望一般作者尽量少在这方面作尝试)。

同调对:折腰五斗长安米;断肠二两兰州面。

叠语对: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意对:(略)

       3、关于句中与句脚平仄格式

      诗歌文体的历史久远,其中古风、近体、词及曲的形式要求非常明确,对联成形最晚,格律方面特别是声律方面的形式要求很不明确,这是造成当代对联理论界二十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重要原因。要想科学地探求对联的声律要求,就必须首先弄清对联文体的本质属性,或者说是“质的规定性”。中国古典文学最宏观的分类是诗与文,在二者之间又有像辞赋这样半诗半文的文体,对联作为古典文学体裁之一,它是属于诗还是属于文呢,若只能在两者之间作出抉择,大家肯定会把对联归于诗歌的大范畴之内,在我们考之于对联的文体发展史与格律发展史,我们会得出对联也类似于辞赋一样,是属于半诗半文的文体,是处在半诗半文中间偏向于诗的位置上。若下图1-4为诗,7-10为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诗     诗      诗                            文     文      文
        ——————联————
      
      如果我们认同的对联文体的这一定位,那我们也就对诗律与联律的关系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联律基本上包容了诗律,凡符合一般性诗律的句子,肯会符合联律。为什么联律不能完全包容了诗律,要留下1-2这一段空档呢?因为诗歌之中既有极端不讲声韵的新诗,也存在过于苛求格律的所谓沈约“八病说”,还有繁琐到难以理解的拗救形式,如陆游诗句:“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平仄格式为“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这样的句式是拗救后合律的,但从联律角度来说,虽然传统对偶辞格中有“拗救对”的说法,但七言联写成上联这个样子,很难通过那怕最宽的要求(除非只要求句尾平仄相对),存世的七言对联恐怕也难以找到类似例子。与这个例句相比,前面“拗救对”所举的孟昶“余庆长春”联的平仄格式却又是绝对应被联律认可的,像“仄仄平平仄平仄”和“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不仅在律诗中大量出现,在存世的五七言对联中也有很多的例句,王力先生认为这种句式已经基本上等同于律句,所以绝不可认为因为所谓的“失替”而不合联律。当然了,这样做会带来理论上的困境:同样是拗救句,为什么有的可合联律,有的却不行呢?在这种最最细微的地方,联律的底线到底应该划在那一个刻度上,通则不会规定那么细,我们只能遵循通则的大原则,在细致探讨后达成共识。

      因为五七言律句只有两种标准格式,所以即便是五七言对联的诗化句子,在诗律之外和联律之间都能找出许多的句式来,如咏犬联“唯思与马同效力;岂愿同鸡共升天?”前四字和后三字分别做到了平仄的交替,句式虽不合诗律,但若在第四字后用逗号点开,应该没人会说不合联律。再如台湾版《联海》第一编“体式”中,论及了五言联标准平仄格式后,把“勋业光日月;精神富春秋”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格式,以及“袖中有沧海;襟上多白云”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格式都列入常见变格中,这些例证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还是要归结到通则制订基本原则的那段话:“联律不等同于诗律。” 可以认为联律在很大程度上涵盖了诗律,凡基本符合诗律的句式都会合乎联律,一些不符合诗律的句子,在满足了一定的条件时,可以认为符合联律。
这里说的“一定的条件”是指什么呢?在标准的律诗句式中,平仄“二字而节”且严守“相对”与“交替”两条规则,当我们从诗律向联律过渡时,就要面临“相对”与“交替”两条先放松哪一条的问题,答案很明显,“相对”应该是第一性的和不可动摇的,“交替”便成了可以放宽的对象,像上述“仄仄平仄仄”和“仄平仄平仄”都可以说是在交替上放活的例子,活了之后只要自成章法,“活而不乱”,我们应该认定它们并没有逾越联律。当然,这只是合乎逻辑的理论推理,并不代表要大力提倡写这种在诗律之外的句式,只是我们在遇到此类句式的联语时,不要再以不合诗律为理由也轻易判定它们“不合联律”。

      若是五七言的诗体对联在交替方面都可以做出适度的放活,那么词曲体甚至古文体的对联,我们便更没有理由绝对地非要按“二字而节”的声律节奏来框定了。通则第四条“节律对拍”明确地论述了除声律节奏之外的节奏形式:

      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据此规定再结合词曲体句式及古文体句式的众多例证,我们完全可以不把“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与“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排除在联律之外,理由可以是它放宽了交替,也可以是按四字一个节奏。如六言联“形其量者沧海;何以寿之名山。”在《联海》一书同样被列入了“六言变格”中。再如“养天地浩气;法古今完人。”此为一四句式的五言联,我们总不能因为他后四字放宽了交替或是把后四字当成了一个节奏而说它“不合联律”,更不能机械地引用通则中“避免尾三仄”和“忌尾三平”的条文来否定此联。

      我们从这一点上再走出一步,就会遇到单纯以四个字为一个节奏的事例,四个字中除末字为节奏点而平仄分明外,其余的字不拘平仄,这样便不能再用“放宽了交替”来解释,例如最著名的林则徐自题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作者只把上下联的前四字当成一个节奏,“川”和“仞”平仄相对,前三字均不论平仄,以这种写法,若林则徐先生生活在当今并用此联参加格言联大赛的话,初评即遭淘汰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按我们完全已被“二四六分明”浸透了的思维方式而言,很难认同第二字“纳”和“立”两个仄声相对。这种平仄安排用民国人所说的“以成语对成语句中可不拘平仄,只须注意煞脚字平仄相对即可”也可以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接近了律与非律的边缘地带,此类情况到底合不合联律,我这里也不必下定语,因为相同的案例和相同的法律条款,不同的法官很可能得出不一样的判决结果。能够通过以上分析,把大家的思维引导到声律要求最细微的地方,不管具体结论如何,都算达到了此次研讨活动的初衷。

      还有些古文体的对联,或是用古文体句式与诗词体句式穿插使用的对联,在声律要求上比纯诗词体的对联还要宽泛一些。纯古文体联语如:“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只求最为重要的句尾和分句句脚的相对即可。古文体句式与诗词体句式穿插使用的对联一般都把古文句式声律放得很宽而诗词句式声律要求很严,以求得整饬中有流动,轻灵却不失稳重的整体效果,以题桃源洞联为例:

此乃陶元亮记中之境,看灵秀溪山,入洞皆为寻胜客;
吾从鲁仲连乡里而来,对沧桑城郭,问津欲作避秦人。

      首句古文语,次句词语,尾句诗语,诗语工整,词语流动,古文语则散漫,交错使用,使得全联活脱灵动。首句虽合二四六八字相对相替的规范,但语意节奏却要按二三二二来念,这样一来前两节奏便没有交替。从对偶上说,人名对中又含“陶”“鲁”和“元”“仲”的工对,“中”“里”借义成对,“境”“来”二字根本不成对,但以“之”“而”两虚词统领,却不觉其失。这种欲擒故纵、宽中寓工的手法前人多有使用,若仅从语意节奏点不交替和词性失对两点来判定它不合联律,那就是根本没全面领会通则的真精神。

      通则修订稿在论及长联句脚平仄安排时是这样表述的:“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在具体执行时,无论是长联各分句句脚平仄使用了双交替、单交替或是“朱氏规则”,只要大致形成自己的法度,都要认为符合了联律。

      总的来说,现行的通则条款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放松了对联文体中前些年强加进来的许多过度的束缚,作者创作的路子只能说是更为宽广了,而不是增加了更多的限制。对联文体的形式要求固然极为重要,但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说,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形式最终还是要服从内容,所以我们要通过认真学习,做到全面深入地理解通则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最终做到灵活而准确地运用。

      最后一点:从词性的一致到从宽,从诗句的严整到文句的灵活,通则的规定并不是一刀切式的狭窄的羊肠小道,而是一条比较宽广的康庄路,路宽了就会出现靠左行还是靠右行,也就是是从宽还是从严的问题,通过我们以上对通则条文的分析,在具体的执行时,从宽到从严之间的跨度还是很大的,如何正确把握宽或严的尺度,我总结了几句口诀式的话,算是我今天讲稿的结束语:

诗词句式从严,古文句式从宽;

短联声调从严,长联声调从宽;

句脚平仄从严,句中平仄从宽;

初学习作从严,登堂入室从宽;

今人创作从严,前人作品从宽;

理论分析从严,作品鉴赏从宽;

征联应对从严,自抒胸臆从宽;

表达主题从严,游戏文字从宽;

正规刻挂从严,友朋应酬从宽;

自己作品从严,他人作品从宽。

2009年6月23日于长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6 小时
主题
7

293

帖子

0

精华

724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47148
经验
168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28
14
发表于 2013-12-14 22:36 | 只看该作者
同桌的本本好好哦  俺可以占便宜
粒粒葡萄,流光溢彩惹人醉;
翩翩蝴蝶,低舞高旋绕架飞。==大漠孤烟老师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主题
3

182

帖子

0

精华

420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7093
经验
95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22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5 20:53 | 只看该作者
简单说说对联的基本规则:

1
、联律

      
对联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句子也都遵循律诗的格律,即:(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对联中部分虚词有重复现象)。对联句中的平仄格式可仿照律诗,一般是平平仄仄的两字互相交替,强调出句结尾字为仄声字(对句结尾就是平声字,且上句忌三仄尾,下句忌三平尾)。如七言的出句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特殊情况也允许不按这种规律,比律诗的对仗要灵活一些,如长联中各分句的字数变化较多,能够注意节奏点的字就行了,特别是长联中的一字、二字、三字句等,刚开始学对联时还是按格律比较好。)。

2
、对仗(借用律诗的对仗说明)

     
1)工对 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更是工对。有些名词虽不同小类,但是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 等,也算工对。反义词也算工对。例如李白《塞下曲》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就是工对。
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像杜甫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与河是地理,草与木是植物,对得已经工整了,于是地理对植物也算工整了。

      在一个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例如毛主席《送瘟神》(其二):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 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着意随心翻作化为天连地动五岭三河,都非常工整;而,名词对名词,也还是工整的。

       超过了这个限度,那不是工整,而是纤巧。一般地说,宋诗的对仗比唐诗纤巧;但是,宋诗的艺术水平反而比较低。

       同义词相对,似工而实拙。《文心雕龙》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54]同义词比一般正对自然更。像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 今始为君开就是同义词。因为它们是虚词(介词),不是实词,所以不算缺点。再说,在一首诗中,偶然用一对同义 词也不要紧,多用就不妥当了。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叫做合掌,更是诗家的大忌。

      (2)宽对 形式服从于内容,诗人不应该为了追求工对而损害了思想内容。同一诗人,在这一首诗中用工对,在另一首诗用宽对,那完全是看具体情况 来决定的。

      宽对和工对之间有邻对,即邻近的事类相对。例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同义词对连绵字,等等。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 塞,归雁入胡天,以是天文对地理;陈子昂《春夜别友人》: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以是地理对宫 室。这类情况是很多的。

      稍为更宽一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是最普通的情况。

      又更宽一点,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了。首联的对仗本来可用可不用,所以首联半对半不对自然是可以的。陈子昂的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李白的渡远 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就是这种情况。如果首句入韵,半对半不对的情况就更多一些。颔联的对仗本来就不像颈联那样严格,所以半对半不对也是比较 常见的。杜甫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就是这种情况。现在再举毛主席的诗为证:

赠柳亚子先生/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55]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3)借对 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叫借对。例如杜甫《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行李淹吾舅,诛 茅问老翁行李并不是桃李的,但是诗人借用桃李的的意义来与字作对仗。又如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借来对数目字七十”。

       有时候,不是借意义,而是借声音。借音多见于颜色对,如借,借,借,借,借等。杜甫《恨别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以,又《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以,就是这 种情况。

    (4)流水对 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立性。但是,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话,其实十个字或十四个字只是一个整体,出句独立起来没 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这叫流水对。现在从上文所引过的诗篇中摘出下面的一些例子: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白居易)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以上为我个人的理解,不足处请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6 小时
主题
7

293

帖子

0

精华

724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47148
经验
168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28
16
发表于 2013-12-18 00:12 | 只看该作者
柔雅 发表于 2013-12-5 22:07
课外学习:
1、唐诗三百首赏析: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tangshisanbaishou/;
2、宋代 ...

打包走了
粒粒葡萄,流光溢彩惹人醉;
翩翩蝴蝶,低舞高旋绕架飞。==大漠孤烟老师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9-27 22:08 , Processed in 0.13283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