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三期第五讲 对联的谋篇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9-1 16: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第三期第五讲  对联的谋篇(封  素)
</b>
<P  align=center>第五讲       对联的谋篇
<p>
<P>这里讲的是对联怎么构思,怎么选取意象,然后又怎么构成一幅好联的问题。
<p>
<p>
<H5>一、对联创作构思,首先要立意
<p></H5>
<P>意,就是楹联中的“题旨”。
<p>
<p>
<P>作者写一副楹联作品,必须要明确歌颂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总得要有个明确的感情。古今名联,或言及风物,或追溯历史,或以文采见长,或以技巧取胜,而成佳构。
<p>
<p>
<P>如明嘉庆进士陈大纲写的湖南岳阳楼联:
<p>
<p>
<P  align=center>四面湖山归眼底;
<p>
<p>
<P  align=center>万家忧乐到心头。
<p>
<p>
<P>此联独辟蹊径,写风景,言简意赅,只在出句点破而已。下联笔锋突转,从四面湖山的空旷即而想到万家忧乐,这是全联的主题所在,立意也就在于此。
<p>
<p>
<P>立意,也叫命意,是对联之前提。你要写什么,怎么写,均在立意之中。应该说,艺术的提炼往往来源于笔前的立意,点晴之笔往往来自于熟虑的思考和机智的文采。
<p>
<p>
<P>请看山海关一联:
<p>
<p>
<P  align=center>群山尽作窥边势;
<p>
<p>
<P  align=center>大海能销出塞声。
<p>
<p>
<P>联语道出“山”、“海”之气势,巧用“窥边”、“出塞”二词,拟戍边将士,透出了山海关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负荷的重要性。作者犹如向人们述说历史,把人们牵回那烽火硝烟的岁月之中。立意可谓高妙、奇绝。被人们视为不可多得之上品。
<p>
<p>
<H5>二、立意后,要考虑的是如何取象
<p></H5>
<P>取象,或称物色,就是选取意象,这是在楹联立意之后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p>
<p>
<P>所谓意象,即是楹联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换句话说,就是作者在构思时直接浮现于头脑中的多种形象,借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情感。平时我们所说的触景生情,这个“景”就是我们说的“象”。
<p>
<p>
<P>请看刘坤一写的题滕王阁联:
<p>
<p>
<P  align=center>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p>
<p>
<P  align=center>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p>
<p>
<P>作者在上联巧妙地摄取了“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湖山”等物景,以哲人的眼界,向人们提出了世事兴废的自然规律,下联引出此时与当年的时空差,相比这下,今昔对照,令人在时代的变迁中引发怀古幽情。
<p>
<p>
<P>一副好联,必须有一较为确切的意象,才能将自己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感悟到你真正的立意所在。
<p>
<p>
<P>感情由于景物的感触而发生,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山川的壮丽,可以启发作者的文思,触景生情,才能用语言将所要抒发之情描写出来。
<p>
<p>
<P>在选取意象时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
<p>
<p>
<P>一是要选取最能表现自己感情的意象。比如有这样一副联:
<p>
<p>
<P  align=center>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p>
<p>
<P  align=center>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p>
<p>
<P>联中的“逆水行舟”、“平原走马”即是意象,以比喻“学”和“心”的某种程度,这里的意象可以说再确切不过了。在确立下联的立意中,作者可能想到了心猿意马这句成语,然后将其化开,把“心”这一抽象之词处理得如此活灵活现,抚之有物。
<p>
<p>
<P>二是要选取含蕴丰富的意象。因每个人的经历、地位、水平、年龄都有差异,即使是写同一体裁,其结果也会千差万别。显示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艺术效果。扬州史公祠为纪念抗清英雄史可法而造,祠中有联,乃清代文人张尔荩所作,联曰:
<p>
<p>
<P  align=center>数点梅花亡国泪;
<p>
<p>
<P  align=center>二分明月故臣心。
<p>
<p>
<P>联中以点点梅花喻泪,以皎皎明月比心,情景交融,亡国之音,催人泪下。可以说联中之字,动一处则全联失色。“梅花”、“明月”两个具象词,用在这里,十分贴切、含蓄。梅花喻高洁之物,又寒天之花以饰亡国之泪,个中情景,不言而喻。二分明月,乃是从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所化,这里即指史公祠的地理位置。此联不但感情丰富,寓意含蓄,而且用词精妙。不妨将梅花换成其它什么花,势必会减了分数。所以说选取意象必须精确。更要注意某种现象的基本含义,避免牵强附会,浅尝辄止。
<p>
<p>
<H5>有了立意和取象,你的对联构思基本完成了,然而,要写成一副佳联,你还必须做到:
<p></H5>
<H5>一、言 志 高 远
<p></H5>
<P>一副好的对联,都是或明或隐地向人们表达自己的心志。作品是作者思想的外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内在情性、社会经历和语言风格,即使写同一题材,也会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然言志这一宗旨都是统一的。
<p>
<p>
<P>徐悲鸿写过这样一副联:
<p>
<p>
<P  align=center>独持偏见;
<p>
<p>
<P  align=center>一意孤行。
<p>
<p>
<P>作者有意利用贬义词组成联句,借以抒发自己追求自我、不与恶势力随波逐流的志向和情怀。联语正气逼人,入木三分,一腔胆识浮于纸上。
<p>
<p>
<P>在写法上,言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的表白,一种是无意的流露。
<p>
<p>
<P>前者如清代彭元瑞写的自勉联:
<p>
<p>
<P  align=center>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p>
<p>
<P  align=center>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p>
<p>
<P>后者如辜鸿铭集苏轼的一副对联:
<p>
<p>
<P  align=center>荷尽已无擎雨盖;
<p>
<p>
<P  align=center>菊残犹有傲霜枝。
<p>
<p>
<P>在对联创作过程中,只有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尊崇“诗言志”的宗旨,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来。
<p>
<p>
<H5>二、抒 情 真 切
<p></H5>
<P>指在作品中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可“直抒胸臆”,谓直接抒情,亦可“寓情于景”,谓间接抒情。抒情,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一定人群的某种共同感情,引发共鸣,作品才有艺术感染力,才能打动人。
<p>
<p>
<P>请看小凤仙挽蔡锷联:
<p>
<p>
<P  align=center>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p>
<p>
<P  align=center>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p>
<p>
<P>小凤仙乃北京一妓女,蔡锷在逆境中与小凤仙结成知己,得到了小凤仙的帮助,脱离袁世凯的囹圄之中。后蔡不幸早逝,小凤仙闻讯后,以联挽之。联语直抒胸臆,感情真切,如泣如诉,此联以抒情见长,可谓一字一调,字字见情,生死离别之情跃然纸上,使人读之扣人心弦,肝肠欲断,实为抒情联中之佳品。
<p>
<p>
<P>再请看曾国藩挽乳母的一幅联:
<p>
<p>
<P  align=center>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p>
<p>
<P  align=center>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p>
<p>
<P>此联写出了对长辈的感激之情,这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极打动人,读来唏嘘不已。
<p>
<p>
<P>还有一种抒情手法既不属于直接抒情,又不属于间接抒情,从字面上看似通篇写景,无一字涉及主观情绪,但作者思想感情已在不尽然中融化在其中了。如山东济南大明湖联:
<p>
<p>
<P  align=center>四面荷花三面柳;
<p>
<p>
<P  align=center>一城山色半城湖。
<p>
<p>
<P>联中不掺入任何主观情绪,只将此地现实风景以直接的手法托出,俨然一幅风景优美的山水画。然而我们却不能说作者无“诗兴”之作。试问,如果作者没有热爱生活的心情,又怎能写出这样饱醮情感,寓意舒展的佳作呢?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即是此理。
<p>
<p>
<H5>三、章 法 灵 活
<p></H5>
<P>章法即指文章的组织结构。一般而言,写对联是无成法可循的。如一旦形成陈规的章法,便会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失去了活力。然一切事物又都有其规律性,鉴于此,古人还是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一般认为,写诗讲究“起、承、转、合”,对于楹联,这四点值得借鉴的,尤其是一些长联的创作。请看徐达为故邸撰写一联:
<p>
<p>
<P  align=center>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p>
<p>
<P  align=center>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地有舜日尧天。
<p>
<p>
<P>上联前两句从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词中化出,由此引发对祖国山河的怀恋之情,发思古之幽情。此为大处着笔,给读者展开一副风云迭起,辽远壮丽的景象;下联则从小处点墨,从小见大,错落有序,使人观之有物、闻之有声,感情贴切,一“问”一“看”使得起、承、转、合十分得体,叹为观止矣。
<p>
<p>
<P>总之,对联的章法,要应用灵活,要求周密、完整,布局得体,脉胳清晰,还要做到跌宕有致,那种平铺直叙的写法,是无章法可言的,也很少写出较好的对联。懂得一些作诗章法,多学习一些古诗古联,是提高对联创作水平的关键所在。</P>
<P>
<p>
<p>
<P>(改写自大蒙老师二期讲义)</P>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ぴ彩| 六合投ぴ注| 网络赚钱去SO娱ぴ乐ぴ城:顶级信用ぴ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38 小时
主题
24

657

帖子

0

精华

6933

积分

联都贵宾

骊山晚照

Rank: 4Rank: 4

UID
5261
经验
106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2
2
发表于 2005-9-1 22:06 | 只看该作者
这章太重要了,需要认真体会。学习中~
独酌寒斋邀桂月静听秋水绕南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

650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4386
经验
85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5
3
发表于 2005-9-2 11:05 | 只看该作者
<P>请看刘坤一写的题滕王阁联:
<P><P><P align=center>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P align=center>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P align=center><FONT color=#573cc4>请问大蒙校长:上联中自对:落霞==孤鹜;秋水===长天.而不是:落霞孤鹜===秋水长天</FONT></P><P align=center><FONT color=#573cc4>下联自对直接就是:江上才人===阁中帝子.这样理解对吗?</FONT></P><P align=center>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4 小时
主题
206

3560

帖子

3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036
经验
431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1
4
发表于 2005-9-2 15:14 | 只看该作者
<P>这副联其实属于拈用,或称化用,或者当引用典故等理解也可以。</P><P>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结合下联,应这样作自对看待,这时“落霞”可以当偏正结构的名词词组看待。</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5
 楼主| 发表于 2005-9-2 17:09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波折池边柳</I>在2005-9-2 11:05:00的发言:</B>

<P>请看刘坤一写的题滕王阁联:

<P>
<P>
<P align=center>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P align=center>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P align=center><FONT color=#573cc4>请问大蒙校长:上联中自对:落霞==孤鹜;秋水===长天.而不是:落霞孤鹜===秋水长天</FONT></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573cc4>下联自对直接就是:江上才人===阁中帝子.这样理解对吗?</FONT></P>
<P align=center></P></DIV>
<P>准确!</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16

1031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5308
经验
15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7
6
发表于 2005-9-3 14:32 | 只看该作者
好难哦~~~~~~越来越难哦~~~~~实在太难哦~~~~·[em06][em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0

1089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562
经验
14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19
7
发表于 2005-9-4 09:48 | 只看该作者
<P>这章难度真的好大,大得将降珠草压得都透不过气来:)</P><P>偶也看得头昏眼花,估计得面壁几天,看能不能悟出什么……</P>[em01][em01]
先从热闹喧嚣学守拙; 后向虚空幻化做归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5

1538

帖子

0

精华

1716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245
经验
171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7
8
发表于 2005-9-16 22:47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幻虚空</I>在2005-9-4 9:48:00的发言:</B>

<P>这章难度真的好大,大得将降珠草压得都透不过气来:)</P>
<P>偶也看得头昏眼花,估计得面壁几天,看能不能悟出什么……</P>[em01][em01]</DIV>
<P>我更是~~</P>[em06][em06][em06][em03]
让世界充满真情,让世界充满爱! 人无完人,我也一样。所以我希望能从各位网友那里,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更多的美好,从而开阔视野,完善自我,丰富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 小时
主题
63

570

帖子

0

精华

761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贡士

Rank: 4Rank: 4

UID
5251
经验
76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0
9
发表于 2005-9-30 01:52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
</B>
<P align=center>

<P>

<P>
<P>
<P align=center>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P>
<P>
<P align=center>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P></DIV>
<P>学习一下,浅谈一下自己对此联的认识,请大蒙老师指正:
<P>看此联起句,似乎来自范仲庵的岳阳楼记,心怀悲天悯人之情,后两句来自王勃滕王阁序,收句感叹江山不移,景色不换,发出人生短暂,天地渺茫的情怀.下句由幸此地湖山无恙继续延伸了这种情感,古今变换,才人,帝王已成尘土,只留下此地风景,包含了一种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的问讯,
<P>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P>通仄仄平平 通仄平平仄  平仄通平 仄仄仄平平平仄
<P>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P>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平平?仄通仄仄 仄通平平仄平平
关于律,我用软件查了一下,五言是和四言都能看的明白,唯幸此地湖山无恙一句中,无字的处理,我不知道此联是什么年代写的,如是现在,此字按今可以理解,如是古时,那么这里的律请大蒙老师解说一下,也曾听说长联对律师的要求不严格,但不知道能宽到什么程度.小楼曲解,烦请老师解说了.
<P align=center>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70

帖子

0

精华

135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无门无派

Rank: 2Rank: 2

UID
4236
经验
19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1
10
发表于 2005-9-30 07:05 | 只看该作者
<P>对联里讲究平仄,是为构成一种诵读的节奏,使语音高低长短,和谐而有变化,令人获得音韵美的享受。</P>
<P>长联一般更讲究诵读的节奏和顺畅感,因此特别注重平仄,因此长联更注重音律。</P>
<P>小楼联友的疑问,缘于将联的诵读节奏点搞错了。</P>
<P>“幸此地湖山无恙”一句诵读时,节奏为:幸……此地/湖山/无恙,“幸”字后,有一个明显的停顿,然后读出后面一个六言句,这里,“幸”是领字。因此,此句相当于一个领字后加一个六言。“此地湖山无恙”作为六言句很合律。</P>
<P>此联中“看落霞孤鹜”一句,也不能以律句五言格律考量平仄,它也是一个领字加一个四言的句式。</P>
<P>题外话:“幸此地湖山无恙”一句若用一般律句七言格律去考量,则诵读时会读成破句。因为七言格律适合的是223的结构。223结构的“庄生晓梦迷蝴蝶”,其诵读节奏与“幸此地湖山无恙”显然是不同的,仔细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P>
<P>又:小楼所说的这联是清朝刘坤一所作。<FONT color=#c60a00>刘坤一</FONT>,字岘庄,清道光十年(1830)生于新宁县城。</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30 7:15:0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 小时
主题
63

570

帖子

0

精华

761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贡士

Rank: 4Rank: 4

UID
5251
经验
76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0
11
发表于 2005-9-30 17:49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封素</I>在2005-9-30 7:05:00的发言:</B>

<P>对联里讲究平仄,是为构成一种诵读的节奏,使语音高低长短,和谐而有变化,令人获得音韵美的享受。</P>
<P>长联一般更讲究诵读的节奏和顺畅感,因此特别注重平仄,因此长联更注重音律。</P>
<P>小楼联友的疑问,缘于将联的诵读节奏点搞错了。</P>
<P>“幸此地湖山无恙”一句诵读时,节奏为:幸……此地/湖山/无恙,“幸”字后,有一个明显的停顿,然后读出后面一个六言句,这里,“幸”是领字。因此,此句相当于一个领字后加一个六言。“此地湖山无恙”作为六言句很合律。</P>
<P>此联中“看落霞孤鹜”一句,也不能以律句五言格律考量平仄,它也是一个领字加一个四言的句式。</P>
<P>题外话:“幸此地湖山无恙”一句若用一般律句七言格律去考量,则诵读时会读成破句。因为七言格律适合的是223的结构。223结构的“庄生晓梦迷蝴蝶”,其诵读节奏与“幸此地湖山无恙”显然是不同的,仔细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P>
<P>又:小楼所说的这联是清朝刘坤一所作。<FONT color=#c60a00>刘坤一</FONT>,字岘庄,清道光十年(1830)生于新宁县城。</P>
</DIV>

谢谢封素老师,此联读起来并不拗口,韵律很美,但一直不得要领,幸得老师指点,才知如此断句.受益匪浅,小楼鞠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

7

帖子

0

精华

438

积分

联都初级会员

Rank: 1

UID
6387
经验
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0-30
12
发表于 2005-11-25 16:52 | 只看该作者
<P>上联“问楼外青山”的问是领字,仄音;下联“看池边绿树”的看是领字,也是仄音。</P><P>那么,能不能这样理解:凡领字,就不用讲平仄了?</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70

帖子

0

精华

135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无门无派

Rank: 2Rank: 2

UID
4236
经验
19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1
13
发表于 2005-12-29 21:02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梅云飞雪</I>在2005-11-25 16:52:00的发言:</B>

<P>上联“问楼外青山”的问是领字,仄音;下联“看池边绿树”的看是领字,也是仄音。</P>
<P>那么,能不能这样理解:凡领字,就不用讲平仄了?</P></DIV>
<P>
<P>领字,因为不在整个句子的重要节奏点上,所以可以不讲平仄。</P>
<P>但是如果您写联越来越多,思索探究越来越深入,或许会领悟到:领字或领字句用平还是仄,对整个联的顺畅,对气氛的渲染,能起很微妙的作用。</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

1303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贡士

联都进士

Rank: 6Rank: 6

UID
6647
经验
156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23
14
发表于 2005-12-30 19:14 | 只看该作者
<P>太感谢大蒙老师和封素老师了![em23][em23][em27][em27]</P><P>这是我一直迷惑的问题.对我来说,学习对联,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出联,写不出成联.不知道该怎么构思.原来,是不会立意和取象.不过,这个好象很难.迷糊中......讲义还是太简单了,需要更多的讲解和琢磨.继续学习......</P>[em04][em06][em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5 18:58 , Processed in 0.09116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