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时间119 小时
主题2
联都高级会员
- UID
- 62938
- 经验
- 652 点
- 威望
- 0 点
- 在线时间
- 11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5-1-7
|
11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5-2-14 17: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楹联法则 (作者光重皇)
【对联】亦称楹联,我国传统上特有的文学体裁,与汉字有密切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春联】指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 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例:琴和瑟静/花好月圆
【寿联】为祝贺生日而作的楹联。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挽联】系由挽词演变而来,用于哀悼死者的楹联,例:哭公只有泪/提笔竟无言
【灯联】指贴挂在灯上的联语。例: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言志联】悬于书房、卧堂等环境表示主人家抱负等楹联。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名胜联】指专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例: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杭州冷泉亭)
【行业联】专为行业特点所撰写的楹联,起着行业广告的作用。例: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
【交际联】指人们用作酬赠交谊的楹联。例: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书画联】指题写在绘画作品上的联语。根据画面上的内容题上切合画面的楹联。 例:未出竹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李苦禅题竹)
【四声】四声与平仄关系密切,平仄包括了四声
1.古音四声分平、上、去、入(例句:天、子、万、福,详情请参考王力《诗词格律》)
2.今音四声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例句:妈、麻、马、骂)
【平仄】古人作诗区分汉语声调的一种术语。仄通[侧],即不平之意。
1.古音平仄:其中将“平”归划为平声调,“上、去、入”三声全部划分为仄声调
2.今音平仄:“阴平、阳平”俱归划为平声调,“上声、去声”俱归划为仄声调
【对仗】上下联两个词语之间的概念相当,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称、平仄相当。
例: 黑/白 长/短 男/女 天/地
【正格】无绝对定义,大致可用二点说明(专指联格)
1.严格要求用字的平仄合符格律,对仗工整协调,上下联相应词句成对
2.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
【变格】亦无绝对定义,用三点说明(专指联格)
1.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的楹联
2.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相同者
3.无情对、当句对等等一般视为变格
【短联】无硬性规定,一般指上下联字数四至十一字的联语
【长联】亦无硬性规定,一般指上下联字数各达十二字或以上的联语
【片玉】只有上联而长时间无下联的称为片玉(参看绝对),举二例如下
1.食包包食饱:酒楼联, 同时加入[叠字]、[反复]、[转类]、[拆拼]、[顶真]几个技巧。转类:由一个字由一类活用到另一类。如第一个包作名词,第二个包作动词(保正)
2.鹅儿不食草菓: 一医师联,"鹅儿不食草"为药名,"草菓"又是药名
【合壁】或称“双壁”,指将“片玉”之联对上。
【绝对】对联中所谓的“绝对”有两重意思:
1.指对联在技巧上用词上空前绝后的好,甚至无与伦比的地步。
2.谓之联中的出句奇巧新颖到无人对出的地步,常被人称为绝对(或称片玉)
【正对】亦叫同类对,宽对,指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例: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反对】指上下联的内容相反,亦称工对,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比,造成楹联强烈艺术效果。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串对】亦称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顺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联贯而下的联语
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自对】亦称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和下联自身之中(句中)也存在对仗。
例:桂馥兰芬,水流山静/花明柳媚,月朗风清(其中桂馥兰芬与水流山静相对,亦与花明柳媚相对)
【无情对】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例句: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 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
【合掌】联律禁忌之一,指上下联中内容词性雷同,平仄雷同,意义雷同。概念雷同
例: 碧/翠,白/素 红/赤 孤/独 中国/神州
【孤平】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只有一个平声字
例: [山]静似太古
【孤仄】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只有一个仄声字
例:花重[锦]官城 [注:假设此句作为对联时]
【三平尾】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末尾三字俱为平声
例:报得[三春晖] [注:假设此句作为对联时]
【三仄尾】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末尾三字俱为仄声
例:推窗[引月卧]
【重字】联律禁忌之一,分为几点说明
1.同位重字:指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 例:"法[界]"对"世[界]"
2.异位重字:指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例:陶匠抟泥,掌中[观]果/樵夫[观]弈,梦里入槐
3.异位互重:比较特殊,允许适当使用。 例:[万]法[一]心,[空]不异[色]/[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4.虚字相重:允许适当虚字相重(如之乎者也) 例: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切】楹联写作专用术语,指撰联时上下联内容完全切合客观事实、现象,难以引申移作它处使用。
例: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云 (居庸关联/切地) 平地忽堆三尺雪/四时长吼半空雷(济南趵突泉/切景)
【叠字法】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的方法。
例: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反复法】指将同样一个字或几个字在楹联中隔句运用或者重复运用的方法。
例:开关早,关关迟,迎过客过关/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复叠法】指同一联语中,既用复字又用叠字的方法。
例: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
【顶真法】又叫联珠法,指上下联为复句的联中,每句句尾词均为下句的句首字词,如同串珠。
1.句与句联珠:例:水[车][车]水
2.词与词联珠:例:水车车[水],[水]随车
【拆拼法】将楹联中的汉字的形体分拆或合拼的方法。
1.分拆:将汉字形体依顺序分拆成若干字。例句:[鸿]为(江边鸟)/[蚕]是(天下虫)
2.合拼:将字与字或字与偏旁部首组合成其他字。例句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鍾>
3.复合:将分拆与合拼同时使用的技巧 例:孔<夫>子,孟<夫>子,(二人)皆<仁>者也
【加减法】将某副楹联出于特殊需要增加或减去一些字词或笔划组成新的楹联方法
1.加字: 例: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2.减字: 例: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挽联) 流水夕阳千古/春露秋霜百年(婚联)
【设问法】一种将设问的方式来代替平铺直叙的写作楹联方法
1.设问作答: 例: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贪官!
2.设问求答: 例: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居后,小子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
3.设问不答: 例:磨砺以顺,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谐音法】一种利用字词同音的特点,便联语语意双关,能作出表面意思与深层意思的制联方法
例: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利用当庆、且狂谐锣鼓之声)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利用荷、藕、杏、梅与何、偶、幸、媒谐音)
【多音法】利用汉字多音多义,词义通假的特点,造成一个字在联中音调变化的方法
例:好[hao上声]读书不好[hao去声]读书/好[hao去声]读书不好[hao上声]读书
例:长[chang阳平]长[zhang上声]长[chang阳平]长[chang阳平]长[zhang上声] /行[hang阳平]行[xing阳平]行[hang阳平]行[hang阳平]行[xing阳平]
【同音异字】把一个或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运用于联语中的一种方法
1.同音异字叠韵连用: 例:[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2.同音异字、双声、叠韵间用: 例:[嫂扫]乱柴,呼[叔束]/[姨移]破桶,叫[姑箍]
3.同音异字间用: 例: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漏字法】在特定场合下,在联语创作中故意漏写某字,借助漏写的字表达创作主旨的一种方法
例: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 [故意隐吉,生二字,来嘲讽叫吉生的庸医]
【制谜法】使创作的楹联能表达某种特定的意图,在楹联中不直说而隐寓于上下联语的方法
1.联中隐物: 例:万顷波涛乘骑过/不胜将军弃甲逃[上意指“海马”,下意指败将(酱)]
2.联中隐事: 例:雄鸡、鲤鱼、猪婆肉/香菇、木耳、曲子耙[都是温补的“大发”食品,意指开门大发]
3.联中隐物指事: 例: 数声吹起湘江月/一枕招来巫峡云[上指笛、下指梦]
【两读法】一种利用标点符号的修辞功能,经过精心构思,造成两种读法不同,联意相反的方法
例: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注:相传此联为明代学者祝枝山为一店主人所作,店主人读成“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因而大为不悦,祝微笑对他说你读错了,应该读成: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回文法】使联语上下顺顺读、倒读皆能成联且贴切而不混乱的一种写作方法。
1.上下联都可以顺读、倒读、联意不变: 例:处处红花红处处/翩翩绿叶绿翩翩
2.上下联顺读、倒读,联意不一: 例:风送红香花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天连碧树春滋雨/地满红香花送风
3.下联是上联的倒读: 例: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集引法】即摘取或引用别人的诗词曲赋句、碑文、格言、成语等等构成新的意境的创联方法
1.集诗句: 例: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前为王维诗,后为李白诗]
2.集词句: 例:风吹皱一池春水/浪淘尽千古英雄[前句为南唐冯正中词,后句北宋苏轼词]
3.集格言: 例:久病始求药误/衰年方悔读书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