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班第三讲 对联的六要素以及作业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5 小时
主题
433

6569

帖子

2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去去来来

Rank: 10Rank: 10

UID
264
经验
85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6 0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FONT size=3>各位同学、联友、老师:大家好! </FONT></P>
<P><FONT size=3>       通过前面的《学学练练》和《周末对句》大家或多或少的“对联的六要素”有了接触和认识。对于有基础的联友来说,一点就通。但对于部分初次学联或学联不久的联友来说,六要素的掌握和运用有时还处于“云里雾里”的状态。不过,大家只要通过认真学习讲义和参考资料,做到多看、多读、多练、多记、多问。并在“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相信联友们都能顺利通过第三讲的。:)) </FONT></P>
<P><FONT size=3>       当然,正所谓,“明白”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知识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所以,希望大家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要不懈地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 </FONT></P>
<P><FONT size=3>      好!下面言归正传:</FONT></P>
<P><FONT size=3><B>第三讲:对联的六要素   </B></FONT></P>
<P><FONT size=3>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平仄相反,上下相关。(有的叫做五要素,节奏相应略去)。</FONT></P>
<P><FONT size=3>    <FONT color=#ff3300>一、字数相等</FONT></FONT></P>
<P><FONT size=3>       字数相等,指的是,上联、下联必须字数相等,不论上下联各有多少个字。否则,就不能算是一副对联。(不举例了)</FONT></P>
<P><FONT size=3>    <FONT color=#f70909>二、词类相当</FONT>(又称词性相当)</FONT></P>
<P><FONT size=3>       词类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FONT></P>
<P><FONT size=3>   五蕴皆空观自在;
   一心不乱见如来。</FONT></P>
<P><FONT size=3>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FONT></P>
<P><FONT size=3>       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FONT></P>
<P><FONT size=3>       要想弄懂词性的属对问题,先要弄清词的分类。古代词类的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做什么成份也有一定的分工。在现代汉语中,汉字分为十二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实词)、介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象声词(以上称虚词)。古人按照诗的对仗规律,将词大体可分为九类,即名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其中名词又可细分为十几类。这种划分的方法比较适应于对联的创作。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词性相当呢?《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原则。也就是说,名词必须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形容调必须对形容词,副词必须对副词,助词必须对助词等等,各归其类,映衬成趣。但细分,则每类之内品种仍多。如名词有专名、有注称;形容词有形容大小、高低、长短、颜色、状态等,许多不同的词以长对短、白对黑为工整;但内容决定形式,若内容可取,属对不妨稍宽。如清倪国琏的古藤书屋联:</FONT></P>
<P><FONT size=3>    一庭芳草围新绿;
    十亩藤花落古香。
   
       其中“芳草”之“芳”与“藤花”之“藤”,一为形容词,一为名词;“新绿”之“绿”指的是颜色,“古香”之“香”乃指气味。虽同为形容词,并非—类,从个别对语讲,似欠工整,可从全联角度看,却形象鲜明,音节和畅,被一致认为是“工对”。</FONT></P>
<P><FONT size=3>       比较而言。虚词的对仗似乎比实词要求得宽些。比如有时介词可与副词相对,这不仅因为虚词类的汉字相对少些,更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字、词本身词性就很复杂,往往一个字包容几种词性。比如“为”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介词、副词、助词,有时还可以做连词。“向”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介词、动词、副词、连词等等。所以通常人们对虚词要求得就不很严格了,能做到虚词对虚词也就可以了。但叹词、助词、象声词却很少与介词、副词、连词相对。</FONT></P>
<P><FONT size=3>    在讲究词类和词性对仗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个义类相对的问题。什么是义类相对呢?所谓义类相对,悬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FONT></P>
<P><FONT size=3>  1.天文(日月风雨等)  2.时令(年节朝夕等)  3.地理(山风江河等)
  4.官室(楼台门户等)  5.草木(草木桃李等)  6.飞禽(鸡鸟凤鹤等)
  7.走兽(狼虎象马等)  8.鱼虫(蛇鱼蚁蝗等)  9.饮食(茶酒莱肴等)
  10.器物(盆杯壶盏等) 11.文具(笔墨纸砚等) 12.衣饰(衣冠巾带等)
  13.形体(身心手足等) 14.人事(道德才情等) 1
余虽不敏,余虽不才,然余诚矣。
在线时间
15 小时
主题
433

6569

帖子

2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去去来来

Rank: 10Rank: 10

UID
264
经验
85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6
2
 楼主| 发表于 2006-7-6 10:24 | 只看该作者
<P>五班第三讲作业:(每题20分)<U>学号:     成绩:
</U>第一题:说出下列词语的结构。(偏正、动宾、主谓、并联、动补)每小题1分
1、轻舸=
2、秋色=
3、桑麻=
4、春秋=
5、把酒=
6、吹笙=
7、入户=
8、系马=
9、有情=
10、水碧=
11、人稀=
12、客散=
13、涌出=
14、吟断=
15、霜落=
16、愁望=
17、长叹=
18、轻寒=
19、山川=
20、织成=</P>
<P>偏正结构:轻舸/秋色/愁望/长叹/轻寒
动宾结构:把酒/吹笙/入户/系马/有情
主谓结构:水碧/人稀/客散/霜落
并列结构:桑麻/春秋/山川
动补结构:织成/涌出/吟断
</P>
<P>第二题:简要说明以下对联所针对的问题(每小题5分)
1、词性问题:
雅室人欢天赐富
梅花瑞雪地呈祥          词性问题:(人欢/瑞雪)
2、合掌问题:
地湿厌闻天竺雨
月明来听景阳钟          合掌问题:(闻/听)
3、节奏问题:
勤俭人家春意闹
清廉门第溢书香          节奏问题:春意/闹 ;溢/书香
4、平仄问题:
青石铺幽径
古松掩寺门                下联孤平。</P>
<P>第三题:指出下列作品在结构对应方面存在的问题(每小题5分)
1、
帘外青山新雨后
灯前黄卷夜吟时           (新雨:偏正/夜吟:主谓)
2、
四海连天浪
九州到处诗               (到处:偏正/连天:动宾)
3、
春风吹动千从绿
天地笑开万树花            (春风:偏正/天地:并列)
4、
花木四时秀
青山万里明               (花木:并列/青山:偏正)</P>
<P>第四题:用所给的字词造一副合格对联,要用完,不准多字,不准少字。(每小题10分)
1、自、香、无、韵、窗、草、有、木、俗、亦、清、知、喜、轩</P>
<P>自喜轩窗无俗韵
亦知草木有清香</P>
<P>2、事、容、静、身、逆、要、境、时、临、顺、从、遇、冷、须</P>
<P>事遇顺时须冷静
身临逆境要从容</P>
<P>第五题:试对(每小题5分。平仄1.5分;词性0.5分;结构0.5;节奏0.5;意境2分)</P>
<P>1、
出句:雨洗峰峦翠(三少爷的微笑)
2、
出句:池中月小荷香细 [三少爷的微笑]
3、
出句:清聆风竹韵 [莲心儿]
4、
出句:门前栽竹滤清风 [小楼蠢鱼]
</P>
<P>截止日期:7月31日</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0 16:40:57编辑过]

余虽不敏,余虽不才,然余诚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 小时
主题
433

6569

帖子

2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去去来来

Rank: 10Rank: 10

UID
264
经验
85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6
3
 楼主| 发表于 2006-7-7 10:22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8 border=1>

<TR>
<TD vAlign=top width=153>
<P><B>结构类型

</B>
<p></TD>
<TD vAlign=top width=185>
<P><B>语义关系
<p></B>
<p></TD>
<TD vAlign=top width=93>
<P><B>组成成分
<p></B>
<p></TD>
<TD vAlign=top width=83>
<P><B>主体位置
<p></B>
<p></TD>
<TD vAlign=top width=55>
<P><B>举例
<p></B>
<p></TD></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53>
<P><B>偏正结构:
<p></B>
<p>
<P><B>名词性偏正结构:
<p></B>
<p>
<P><B>动词性偏正结构:
<p></B>
<p>
<P><B>形容词性偏正结构:
<p></B>
<p></TD>
<TD vAlign=top width=185>
<P>修饰(偏正结构前一部分叫修饰语,后一部分叫中心语。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
<p>
<p></TD>
<TD vAlign=top width=93>
<P>两部分
<p>
<p></TD>
<TD vAlign=top width=83>
<P>主体在后
<p>
<p></TD>
<TD vAlign=top width=55>
<P>-
<p>
<p>
<P>春风
<p>
<p>
<P>微笑
<p>
<p>
<P>桃红
<p>
<p></TD></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53>
<P><B>动宾(述宾)结构:
<p></B>
<p></TD>
<TD vAlign=top width=185>
<P>支配(述语表示动作或行为,宾语表示跟动作相关的事物,两者之间是一种支配、影响的关系)宾语“琴”是“弹”的对象。
<p>
<p></TD>
<TD vAlign=top width=93>
<P>两部分
<p>
<p></TD>
<TD vAlign=top width=83>
<P>主体在前
<p>
<p></TD>
<TD vAlign=top width=55>
<P>弹琴
<p>
<p></TD></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53>
<P><B>动补(述补)结构:
<p></B>
<p></TD>
<TD vAlign=top width=185>
<P>补充(补语“尽”是“散”的结果。)
<p>
<p></TD>
<TD vAlign=top width=93>
<P>两部分
<p>
<p></TD>
<TD vAlign=top width=83>
<P>主体在前
<p>
<p></TD>
<TD vAlign=top width=55>
<P>散尽
<p>
<p></TD></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53>
<P><B>主谓结构:
<p></B>
<p></TD>
<TD vAlign=top width=185>
<P>陈述(主语是说话人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p>
<p></TD>
<TD vAlign=top width=93>
<P>两部分
<p>
<p></TD>
<TD vAlign=top width=83>
<P>平等
<p>
<p></TD>
<TD vAlign=top width=55>
<P>春归
<p>
<p></TD></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53>
<P><B>并列(联合)结构:
<p></B>
<p>
<P><B>名词性联合结构:
<p></B>
<p>
<P><B>动词性联合结构:
<p></B>
<p>
<P><B>形容词性联合结构:
<p></B>
<p></TD>
<TD vAlign=top width=185>
<P>并列选择(几个成分并列,地位平等,不分主次。)   
<p>
<p></TD>
<TD vAlign=top width=93>
<P>等于大于2
<p>
<p></TD>
<TD vAlign=top width=83>
<P>平等
<p>
<p></TD>
<TD vAlign=top width=55>
<P>-
<p>
<p>
<P>日月
<p>
<p>
<P>来去
<p>
<p>
<P>高低
<p>
<p></TD></TR>
<TR>
<TD vAlign=top width=153>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
<p></B></FONT>
<p></TD>
<TD vAlign=top width=185>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FONT>
<p></TD>
<TD vAlign=top width=93>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FONT>
<p></TD>
<TD vAlign=top width=83>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FONT>
<p></TD>
<TD vAlign=top width=55>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FONT>
<p></TD></TR></TABLE>
<P><FONT size=3></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7 10:30:30编辑过]

余虽不敏,余虽不才,然余诚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5 23:05 , Processed in 0.07523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