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横断两云秋,一地烟波一地愁。
观碾清风杨柳态,边关金戈战难休。
将军百战生无定,朝起又谁钗配头?
万里江河重放眼,欲题无处已残楼。
白羊峪有万里长城中独有的双道水关,据史料,白羊水关为双道水城式,第一道水关为战关,第二道水关为防御关至今东岸的临水敌楼楼基尚存,为万里长城之独有;在水关西侧山腰上,还有一座游击将军张世忠题词的神威楼。它不像别的敌楼骑在城墙上,而是挂在城墙外侧。从结构上看,像是在附近墙上增添的一座砖质仿木口硬山顶的房子,远观为仿木二层楼阁式,在众多的敌楼中神威楼建筑奇特雄伟、别具一格;绵延二千一百米的棕红色大理石长城为熠熠生辉,在高山险峰之巅修砌得整整齐齐,颇为壮观,堪称长城一绝。
白羊峪长城山雄关险,今人向往,二十八景星罗棋布,瑰丽奇特,并有许多广为流传的故事,给白羊峪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清朝,高宗乾隆带总管和坤和朝臣刘墉微服私访,来到白羊关。村边见一年轻村妇轧碾,倍感新奇,驻足仔细观看,见村妇虽是粗衣着,却眉清目秀,身段苗条,遂留下名篇《观碾诗》:“登古道,游白羊,见一美妇碾黄粮,玉腕杆头抱,金莲裙,金莲裙下忙,轻笤扫,慢扬,几番停足整容妆。汗流粉面花含露,糠扑娥眉柳带霜。勤而俭,贤而良,始信淑女出山庄。”刘墉见皇上开心,便启奏皇上,白羊峪碧水蓝天,山清水秀,沟沟有水,山山有树,郁郁葱葱,山美、水美、人更美,可多留几日。皇上准奏,便在白羊峪驻足下来,和坤与刘墉一向不和,他发现南山光秃秃,无一株树木,便暗下参奏刘墉,胡说八道,欺骗皇上。此事被刘墉手下所知,便告知刘墉,刘墉一看就果然如此,次日刘墉便找来南山主史家询问,此山为何不植树绿化,史山主说,南山乱石满山,寸草不生,栽树更不能活,刘墉道,我见你村九道山脉皆向着南山,此山为风水宝山,按我说的去做,日后史家必出贵人,报效朝庭,光宗耀祖。史家随即按刘墉所说,挖坑三尺建方,换沃土,浇大水,由下至上依次排开植树七棵。刘墉躲过了一次灾祸,史家200年后出了贵人史立芳,官至七品,为官滦县。来到白羊峪 ,除了游山览古长城、游山戏水、观景听景外,还可以体会这里的冀东民俗。田园生活质朴而有乐趣,吃农家饭,睡农家炕,别具风情,有一位画家写生夜宿白羊峪,颇有感慨留下这样一首打油诗:“山里一农家,架上结倭瓜,房前栽果树,庭院有鲜花,山地吸几亩,栽菜种棉花,终日不得闲,喂猪养鸡鸭。虽说不富裕,也不缺钱花。”白羊峪 的民俗接待更是白羊峪游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白羊峪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清兵入关,奉军入关,日寇入关,白羊关皆为要道。日寇侵华时八次放火焚烧,使白羊峪古景惨遭破坏十七座庙宇荡然无存。改革载放以后,随着人们的生活富裕,投资商家慧眼识金,白羊峪又重振雄风,古朴典雅,日臻宏大。身入白羊峪犹如进入一个新境界,领略一番新风光。春季里尽情漫游,观花踏青;夏季里欣赏蓝天碧水,鸟语花香;秋季里品尝山珍海参味,农家土产;冬季里领略银装素裹,塞上风光,漫游白羊峪领略雄关风采,真不失为人生一大东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