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严继明] 京城哀挽对联概述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63

115

帖子

0

精华

227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9330
经验
32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0-21 0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京城哀挽对联概述</P>
<P>严继明</P>
<P>    2003年,北京市隆重庆祝建都850周年,这是从公元1153年算起的,当年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朝,迁都至燕京,始称中都,年号是金海陵王贞元元年,此后,元朝、明朝、清朝相继在北京建都,使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持续八百多年的蓬勃发展。楹联文化的发展也顺应时代潮流而动,得到了逐步普及和日益提高。其中哀挽类对联是一支重要的门类。历代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志士仁人的逝世,都是京城的重要事件,通过挽联可以看到当年社会的种种风貌,加深对历史事件、风云人物的理解。
    一、从挽联的时间年代来看
    我国楹联文化的发展,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其中有三个最为繁荣的高峰时期,即明清时代、民国时代和新中国改革开放时代,这种历史的变迁和延革,在哀挽类楹联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在这三个高峰时代的逝者,挽联很多,而其他年代的逝者,挽联就少了。在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志士仁人进入社会为国效力的必由之路,而科举考试就要用到楹联。因此,学习和应用对联是读书人自幼的必修课程之一,更由于最高统治者——皇帝的爱好倡导并身体力行,便使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们在婚庆喜丧等社会活动中,以互相题赠楹联表达亲情友情,成为一种文明而高雅的人际交往方式,上行下效,以至全社会都形成了一种普遍的流行时尚,也可比喻为人际交往的名片。例如: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都曾为北京的名胜古迹题写了大量楹联,在哀挽类当中,也可见到皇帝的联作。例如:康熙皇帝挽郑成功的联文是:“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郑成功本是反清复明的名将,清兵入关后,明朝四镇总兵心怀二志,惟郑成功以厦门、金门两岛屯兵,负隅抗清,但在郑成功病逝台湾之后,康熙允许其迁葬福建原藉,派员护送,并题此联致挽,足见对其高度重视。又如,咸丰皇帝挽林则徐的联文是:“答君恩清慎忠勤,数十年尽瘁不遑,解组归来,犹自心存军国;殚臣力崎岖险阻,六千里出师未捷,骑箕化去,空教泪洒英雄。”林则徐禁烟大功于国,却遭贬斥,但他逝世之后,咸丰皇帝终以此挽联表达了对其一生功绩的高度评价。纵观各个历史时期的挽联,从中可以看到人生荣辱,朝代兴衰的各种反映,例如,挽左宗棠的联文很多,其中罗大佑的联文是:“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者三十年,看连云烽火次第澄清,武侯挥扇而军,盖代大名垂宇宙;为圣朝恢徼外版图凡数万里,只横海蛟鼍频烦擘画,宗泽渡河未果,出师遗憾满沧溟。”如此高度的评价,源自左宗棠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辅国三十年,率军队收回天山南路、北路,以及新疆伊犁地区数万里国土,并开放边疆,发展贸易,改善民生,增强国力,为国家建树了显赫功绩。
    刘统勋是乾隆朝的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为群臣之首,又兼《四库全书》正总裁,是纪晓岚的好友刘墉之父,纪晓岚挽刘统勋的联文是:“岱色苍茫众山小;天容惨淡大星沉。”因刘统勋是山东人,故喻为五岳之首的岱岳——泰山,他逝世后,乾隆皇帝曾亲往吊唁,足见对其极为珍重。李鸿章挽曾国藩的联文是:“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曾国藩曾向皇帝大力举荐李鸿章,联文表达了感激知遇之恩与褒扬之意。张之洞挽李鸿章的联文是:“勋望忽惊天柱折;英灵长护海波平”。将李鸿章喻为天柱,对其毕生功绩给以充分肯定。
    民国时代,官员之间,文人之间,互赠楹联,亦为时尚,数量繁多,不计其数,是楹联发展史上第二个高峰时期,最为典型的事例,就是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之后,全国各地举行的追悼活动不胜枚举,甚至海外华人亦有追悼大会,各地挽联成百上千,挂满会场内外,报刊杂志刊登大量挽联,据统计,洋洋洒洒不下十万副之多!可见挽联是亿万民众向孙中山表达崇敬、哀挽、继承遗志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些挽联中字数最少的仅8个字,字数最多的当数老同盟会员、湘人刘揆一撰写的256字长联,比著名的昆明大观楼长联(180字)还要长,撰联人士遍及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以及海外侨胞,国际友人等等。例如:宋庆龄的挽联是:“志在求大同,热爱黎民热爱我;星沉乱方寸,痛哭社稷痛哭君。”可谓公私兼顾,情感充沛,言短而情长。褚辅成的挽联是:“国而忘家,公而忘私,革命亘四十年,愧附未光才廿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遗型传亿万世,管教主义奉三民。”教育家蔡元培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孙中山撰联颇丰,例如挽秋瑾的联文是:“江户失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流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1936年鲁迅在上海逝世,由于正是楹联繁荣的高峰时代,又由于他是当代海内外最负盛名的大文学家,故此挽联数量很多,当时郭沫若虽在日本工作,但当他听到噩耗,仍写出几副挽联,其中之一是:“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47

892

帖子

0

精华

1309

积分

联都贡士

不开放

Rank: 6Rank: 6

UID
3972
经验
130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24
2
发表于 2006-10-21 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3 04:17 , Processed in 0.07457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