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讲堂成联入门讲义第一讲
今天没有讲义。只是大致说一说。
既然是成联入门,那我就默认大家对句已经合格。无需我再去讲一些基础的格律对仗。首先我谈谈,我对对联两个字的认识。 对联是一种比较随性的文学体裁。较之诗词歌赋,规则宽松很多。 文字嘛~无非一展才华,各抒胸臆。没有思想的但文字土石瓦砾尔~~~ 那么具体到对联这种体裁,我想说的是,什么是对,什么是联。以及一些初学对联的弊病。 在我看来,对,是指文字的对仗,平仄的交替对应。上下联之间视角的一体两面。联呢~~~大到上下联之间立意的呼应,小到每一个分句之间的关联纽带,具体到每一个词语之间和谐默契。这些都是联的范畴。对是外在的形式。通过视觉使文字产生张力,产生距离美。
联是内在的契机。通过文字间相互关合产生合力,产生整体美。而对联的内涵美,就在这一对一联产生。往往有一些刚刚学会对句的新手写对联,不能精细把握对与联的关系。写出一些合掌或者是对而不联的作品来。我们知道,对句是两个人合作完成。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立意。 有时候文人游戏,还会对出一些针锋相对的句子。事实上这种对句也仅仅的漂亮的对句而不能称之为对联。但是会有很对初学者被前人的一些著名对句误导,以为对联就应该是那个样子的。这是一种误区。 对联是你一个人独立完成的作品,你的一切文字一切思维都是在一个整体构架内通盘考虑,整体权衡。这是有别于对句的一个地方。
即是:对联是为了表达你思想的独立创作。对句是两个人的游戏之作。对句中,往往出句并不会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性,对句很多时候也会漫无目的,为了文字的对仗的精巧,平仄的协调,甚至是语法结构费煞苦心。而且一写不是很严谨的出句有时候会束缚对句的思维和视角。而成联写作是不存在这些问题的。成联写作的空间更加开阔,技法更加随意,变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所以不要把成联看做是一道多么高大的门槛。在以后的讲座中,我们会具体学习一些成联写作的技法。 但是在今天,在第一天,我想,我会对大家提出一个要求。关于对联以外的要求。 那就是多读书,读好书。无论多么巧妙的技法,最终都是要靠优美的文字来表达出来。所谓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文学修养,直接决定了他的欣赏水平和创作水平。不必强求学富五车,三筐两筐还是要的。没有恒心读书的人,仅仅以为学了技法,学了秘诀就可以成为大师的人,我这里是教不了的。还请另请高明。再说读好书 什么是好书?与书无可不读,凡物皆有可观。好书太多了。 怕是穷极一生也读不完。那么就可以有选择性的去读既然是学对联,那么相关的对联书籍,清联300,吴恭亨的对联话,这些都是要学习的。除此以外,一些经典的唐诗宋词是一定要精读乃至于背诵的。 古文观止一书,一定要通读几遍,倘若能够背诵其中十几二十篇,则最好。至于经史子集,如有余力,亦可选读。诗经,论语可读性颇高。
世说新语,尤其要读~不为别的,只为见识一下什么叫文人风范,什么叫魏晋风流。今天没有准备讲义。还有一点时间,我找一个前人联作,与大家共同欣赏挽郑成功 玄 烨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这是清联300里面的作品爱新觉罗 玄烨 挽郑成功的对联通常挽联,尤其是政治人物的挽联,如何立意,是很严肃的问题。
尤其是这幅对联,作为敌手挽对手的对联显然康熙皇帝的姿态足够雍容大度。给予了郑成功比较高的评价上下联分别采用对比手法,从政治人物的政治功绩以及政治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描写。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上联的切入点也很具体,指出当时南明政权各自争权夺势分崩离析人心涣散的实际情况然后通过第二句 两岛屯师 来顺势引出郑成功,于前面的四镇做比。而屯师二字,又直接引发了下文,屯师所为何事? 敢向东南争半壁。 这里通过对比,使郑成功的形象跃然纸上。 同时在技法上面,又用 争半壁 回扣到起句的多二心 做到首尾照应有度。而下联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这个起句,一方面是写实,当时南明各个小政权土崩瓦解,如丧家之犬。但是~~无寸土三个字,也的的确确是由上联的 争半壁引发而来。 并非无根之草。一隅抗志
一隅由无寸土引发而来,再次用郑成功与诸王对比抗志 两字引发下文 如何抗志的呢?“方知海外有孤忠” 有孤忠有一次与下比起句的 无寸土相呼应。郑成功的政治形象也随之高大丰满。今天找住这个对联了,是想让大家初步了解一下,对联中,词语词,分句与分句,起句与结句,上联与下联之间的内在关系。大家至少要明白,对联的每一句,每一字,都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通过起承转合为游丝纽带,互为关联,互为因果,因此产生合力,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需要问自己一句,我为什么要写这一句,这一句在整联中有什么作用。我为什么要用这个转折递进的词语,这个词语在整联中会起到什么作用。比方说,我在创作中,妙手偶得,有了一个可以作为中间分句的句子,那么就要想到,什么样的起句,才能引出我这个妙手偶得的中间分句。我这个中间分句又能够生发出什么样的结句来。 逐步养成把每一个句子都放在作品的整体中进行通盘考虑的创作习惯。好了~~今天就讲这些~~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25C.tmp.png下课~今晚作业:代陈圆圆挽吴三桂(能写的都写,不能的猫看看别人写,本题点评刘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