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古代官名对联》序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59

885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682
经验
167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1 1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中国古代官名对联》序<p></p></P>
<P >对联文化在其一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在明清的兴盛期内,已最大限度地融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所以现在存世的古联可以说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信息库,只要选取一个特定的角度,便可以从中窥视到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相应层面。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当我读到《中国古代官名对联》书稿的时候,对编者刘永清先生这一非常独到的选材视角发出了由衷的赞叹。<p></p></P>
<P >制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方面,它使众多个体构成了某种既定的社会型态。不管自命为民之父母抑或自贬为所谓公仆,任何社会型态中必定有一个称为“官员”的群体,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绵延了数千年,但历朝出于最高统治者的各种考虑,对各级官职的设定及其名称有着很复杂的变化,对历代官职制度发展沿革的研究正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有官职必然就有官名,历代名目繁多的官名同时也构成了一种很有趣的文化现象。中国古代官员多为文人,他们构成了对联创作的主体,他们的联作中自然会对官名文化有所反映,所以通过传统对联来看官名文化确实是一个十分独特的研究角度,本书涉及了二百多种官名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00</FONT>余副对联,便为这种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素材。<p></p></P>
<P >从对联文化来说,通览本书可以使读者在感受对联艺术魅力的同时,对历代官名文化也有所了解,特别是通过对附录中官名知识的阅读,更会使读者对我国历代官制及官名有一个总体的掌握。当然,由于有少官名本身便具有多种歧义——如“司马”可以是官名,也可以是复姓——这使得书中个别联语中出现的官名未必真的指相应的官职,相信读者在阅读时自会明辨。<p></p></P>
<P >总之,《中国古代官名对联》是一部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联书,本书的编著者本身便是在政府部门担任主要领导的“官员”,他能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倾心于对联文化的研究,为读者提供了多种独出心裁的著作,精神很是难得,在此谨表示敬佩之意。<p></p></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刘太品<p></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2007</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日于北京<p></p></P><p></p>
博客:http://ltp2002.blog.163.com/edit/书店:http://shop35338616.taobao.com/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2
发表于 2007-2-3 23:55 | 只看该作者
<P>确实好书!</P><P>什么时候出版,先订购一本,:)</P>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5 17:01 , Processed in 0.07437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