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对:(每对句15分)
1,[出句]暖透寒窗,春风悯我攻书苦;(求下联)
1 对句 文惊翰苑 妙笔看谁折桂先
2,[出句]集贤兴业,和政惠民,百色祥云飘万载;(求下联)
2 对句 崇礼宁都 昌图洪泽 三江丽水驻长春
注:出句2除飘字外皆县以上地名。
补充说明:在句意通顺的前提下,对句可不限制于地名,其他专有名词也可,只要体现双关词义即可;若您暂时没有合适的专有名词时,请首先作为普通意境句来应对。
二,自撰联(单边11~25字):(30分)
主题:颂和谐。
参考资料:(参看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和有关“论和谐”的文章)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9大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些目标事关国计民生,可谓给中国勾画出一幅清晰的和谐社会“走向图”。 在未来14年只要踏踏实实奋斗,就一定能实现物质富足、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目标,形成一个人与人、人与单位、社会与政府、人与自然等和谐相处的社会。拟联不要流于空洞的口号,也不必面面俱到,可侧重于某一方面或某一情景阐述和谐之规律或景象,歌颂和谐,立意积极,形象具体即可。
石:颂和谐
民天日煦,以乐,足,丰,安展现太平气象
世道风慈,循诚,和,礼,德合书谐美篇章
三,评论(小论文,题目自拟,40分):
内容要求:结合评以下推荐联(20分),并举你自创联1例,阐述你对联律的看法和体会,希望有你独到的见解(20分)。(同时希望在此对高级班教学和联都发展提出你的建议).总字数不少于800字。
推荐联:
1.朱熹:题漳州芝山书院。
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
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
2。何淡如:珠江即景联:
珠海船如梭,横织波中锦绣;
羊城塔似笔,倒写天上文章。
3。李渔:绍兴越王亭联:
若耶溪上,泛者去来不止,何如游此地乎,静听争流之万壑;
山阴道中,苦于应接不暇,是以建斯亭也,坐看竞秀之千峰。
石: 综观现今对联之规则,其理论依据很大部分脱始于律诗的格格律.如被大部分初学对联者奉为金科玉律的余德泉教授提出的平仄相谐,马蹄韵可见其遵循律诗规则一斑.
追溯对联的历史已经相当漫长.早期的对联多为5--7言与律诗中对偶句的字数相符,其受律诗格律上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到了明清朝开始涌现出大量的长联,以字数不等的长短句构成,此时的对联不仅表达的内容更为广泛,述事更为完整,而且气势贯串,文词高绝,不亚于唐诗宋词,其风行于世是其必然.
长联的创作手法,形式其实更接近于古体诗,表达的内容也接近与骈文,能够独立地论述某件事物.好的对联就如一部简史,对人,物,事能做到全面,精到的概述,但其在格律上也不再谨守律诗.并不是说其抛弃了传统的声韵美而是出于表达的需要.
下面就结合例句谈谈个人对联律的看法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
仄仄平(领字)平仄平平 仄(领字)平平平仄仄
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
仄仄平(领字)仄平平仄 仄(领字)平仄仄平平
领字不拘平仄这在长联中已经屡见不鲜(如万二千家为乡....三百六旬成岁...这里不在赘言)此联为宋时朱熹所作,当时的对联受律诗约束还很大,所以此联在格律上还是相当规矩的.而逃墨归儒确有其事,十二峰送青也确实其景.似此平仄和谐,论事真实之作当然是难得佳联.而大部分对联在格律上还是很宽松的.如例3
若耶溪上,泛者去来不止,何如游此地乎,静听争流之万壑;
山阴道中,苦于应接不暇,是以建斯亭也,坐看竞秀之千峰。
此联在平仄上较上联就随意多了,即不符合马蹄韵,又不遵循2,4,6必论之说.然而若耶溪,山阴道都是绍兴实景,若为平仄相谐而屏弃实景,特别是在题景联上内容就大为折扣了.楹联新话中有这样一幅对联(保障在江淮 业肇中兴 正史论功先郭,李; 光辉齐日月 心明大义 孤诚著节迈颜,芦.)联后附评语:此联语亦稳帖,但次联上句并不用本事,有蹈空之嫌.如此看来古人作联中(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