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诗律研究为鉴戒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95

666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5070
经验
132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14 1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2  align=center>以诗律研究为鉴戒</H2>
<P > </P>
<P >在“神舟颂”诗词联大赛中,一首“失粘”的七言诗获得了二等奖,引起了一些争议。我下面谈一谈我对“失粘”的看法。<p></p></P>
<P >在诗律的研究中,存在脱离古诗谈诗律的风气。有许多书认为格律诗不能失粘,笔者不同意这一主张。我们判断一种格式是否符合传统格律,必须在古人的作品中寻找相应的例子,例子具有普遍性便是合律,不具普遍性便是不合律。在书稿《诗词韵律手册》附录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唐诗三百首〉、杜牧诗失粘举例》中,我共举出了三十余个失粘例子。如:<p></p></P>
<P  align=center>赠别二首•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杜牧<p></p></P>
<P  align=center>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p></p></P>
<P  align=center>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p></p></P>
<P >这首诗的第一联与第二联失粘,诗家称之为“折腰体”。在律诗中,也存在这一情况,诗家称之为“八句折腰体”。如:<p></p></P>
<P  align=center>咏怀古迹五首•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杜甫<p></p></P>
<P  align=center>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p></p></P>
<P  align=center>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p></p></P>
<P  align=center>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p></p></P>
<P  align=center>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p></p></P>
<P >偶尔失粘的古诗虽然有一定的数量,但毕竟不多,而且在唐代之后出现得越来越少。因此,我把偶尔失粘定性为“未达到失律程度的瑕疵”。“神舟颂”的那首诗虽然不粘者达到了三联,但未标明是律诗,不能按律诗的标准要求它。再如:<p></p></P>
<P  align=center>使君席夜送严河南赴长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岑参<p></p></P>
<P  align=center>娇歌急管杂青丝,银烛金杯映翠眉。<p></p></P>
<P  align=center>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辞。<p></p></P>
<P  align=center>春城月出人皆醉,野戍花深马去迟。<p></p></P>
<P  align=center>寄声报尔山翁道,今日河南胜昔时。<p></p></P>
<P >这首诗四联全部不粘,诗家称之为“顺风体”。<p></p></P>
<P >现在,有许多书认为失粘即为失律,这是脱离古诗谈诗律的结果。我们在研究联律时,应当以此为鉴戒,不能脱离古联谈联律。不然,我们的“联律”便会成为无源之水。<p></p></P>
《诗词韵律手册》已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诗律”部分客观反映古人写诗的实际情况,“声韵检索”便于通过普通话拼音查古四声及平水韵。另含《词谱举要》等。每册22.4元(含邮费),如欲购买请给我发消息
在线时间
1 小时
主题
13

399

帖子

1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乱弹派之姑射仙子

Rank: 4Rank: 4

UID
254
经验
50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3
2
发表于 2006-12-17 23:5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5

484

帖子

0

精华

4733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7570
经验
61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15
3
发表于 2006-12-18 22:02 | 只看该作者
<P>诗律是针对近体诗而言的</P><P>古诗产生的时代诗律还没有形成</P><P>请教:当有些人把自己不合律的诗不叫打油诗而叫拟古诗时我们该怎么办?(真心请教)</P>
欢迎光临我的个人主页http://lqjduan.blog.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95

666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5070
经验
132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1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9 11:21 | 只看该作者
从文意看,先生说的“古诗”指“古体诗”。打油诗和古体诗是两个概念,打油诗是针对语言风格而言的,古体诗是针对格律形式而言的。打油诗也可以遵守格律,古体诗中也有语言通俗者。
《诗词韵律手册》已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诗律”部分客观反映古人写诗的实际情况,“声韵检索”便于通过普通话拼音查古四声及平水韵。另含《词谱举要》等。每册22.4元(含邮费),如欲购买请给我发消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9

132

帖子

0

精华

1812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8898
经验
24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15
5
发表于 2006-12-21 09:36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5>古诗初时发展自由,渐到唐末骈体文流行,那个诗啊就只注重形式喽,诗发展到唐也就再无发展的势头了,词便在宋兴盛起来.哈事物的发展规律----从注重内容到注重形式再到注重内容.倒是周而复始.想来内容无形式而不美,形式无内容而竭.</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6 03:51 , Processed in 0.07739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