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丛丽卿]也谈楹联与教育同步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59

885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682
经验
167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7 2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也谈楹联与教育同步
                                             
                                             丛丽卿</P>
<P><FONT size=4>        教育,则是社会之大事,它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又关系到一个民族繁荣富强的发展趋向。从全球看,一个发达的国家,无不把教育放在首位,他们的科学教育方法,使国家昌盛不衰,并在世界上显现出强大的威力。这充分证明,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有力公器,也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法宝。楹联要生存发展,必须改变生存方式,改革楹联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的楹联教育,因为楹联教育是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又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所以,楹联与教育同步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楹联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世界的未来和希望。楹联教育从娃娃抓起,是关系到楹联能否生存发展,能否继承发扬的大事。所以我们必须以战略性、前瞻性的眼光,去发展楹联教育事业,确保楹联事业后继有人。但以当前形势看,中国式的教育状况是很不利于楹联人才的培养,“唯分数论”造成学校教育“格式化”,一味地追求死知识、死分数,成天价浸泡在试题的海洋里,有的学校把楹联教育,当作一顶时尚的帽子,在需要的时候临时借戴一下而已。忽视了祖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使学习楹联的热情在儿童时期将昙花一现,已被消磨殆尽,这是令人非常担忧之事。音乐大师贝多芬曾对教育功能和职业选择发表过一段见解:“为了过一种较高层次的生活,为了避免完全陷入庸俗之辈,孩子应成为一个艺术家或学者;只有艺术家和自由的学者才会有内在的幸福”。确实,抓好儿童的楹联教育,不仅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更有益于中国传统楹联艺术的生存发展,也能使德、才、情、趣真正结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这进一步阐明了教育从儿童抓起的重要性。我认为,楹联事业传承发展,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不懈的努力中实现的,对于楹联教育,我们要始终给予未成年人的关注,构建楹联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规划,即对儿童进行科学启发式的长期教育,把他们的楹联基础夯实、根基打牢。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实行启发式教育,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意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楹联教育不仅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把学习文化与楹联艺术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欢愉中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幸福中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楹联教育应向高校拓展。发展楹联事业靠人才,培养楹联人才靠教育,坚持楹联教育靠师资,师资越高越出成果,名师出高徒,庸师出俗流这一至关重要的理念。在科技进步的今天,随着社会对“高学历”的追求,忽略“高能力”的培养,从而使高校的祖国传统楹联教育也未能真正放在应有位置上来,绝大多数的对课形同虚设,楹联教育也受到弱化,这是很可怕的。“求生存、谋发展”是我们当前楹联教育的双重任务,楹联教育的价值就在于传承和弘扬文化。坚持科学发展、特色办学,努力培养“高能力”现代人才,是高等学府一项重要教育工程,这也为我们的人民教师提出了更高教学要求。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对此作过经典的回答:“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这一精辟的概述,揭示了大学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唐朝韩愈的《师说》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知识和本领,是老师在毕生中一定要做好的事情。古人云:“欲明人者,必先自明。”我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给学生以营养,自己必先加强营养;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的胸中必装万里河。学校要想有一流的楹联高才学生,必须拥有一流的楹联大师,才能教出一流的楹联人才,这样才能创生出一流的楹联精品,才会为中国楹联教育事业作出一流的贡献。从世界著名的大学看,都是拥有了成就卓越的大师,使大学蜚声全球。世界发达的国家,都是把素质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放在了首位。所以,高校开设楹联必修课,既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必须的途径,更是为国家输送优秀楹联人才的重要通道,同时又是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而应尽的义务。
    楹联教育要在老年中推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楹联艺术渐渐地产生了兴趣,有的把它当作一种目标去追求,有的把它当作修心养性的乐事去完成。但当今社会很重视年轻人的闯劲,忽视了对老年人的关注,以至有人慨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到老年固然有夕阳黄昏之叹,但老当益壮之雄心更显辉煌。就象曹操《步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难道不是对我们的老楹联家、老年楹联爱好者的真实写照吗?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是拥有1亿3千多万老年人的大国,老楹联家、老年楹联爱好者也有百万,在全国已建有万所老年大学,这是
博客:http://ltp2002.blog.163.com/edit/书店:http://shop35338616.taobao.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5 16:42 , Processed in 0.08532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