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2006年度联都试部甲科殿试试题及优秀答卷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554 小时
主题
263

6439

帖子

17

精华

3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383
经验
360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5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6 2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b>2006年度联都试部甲科殿试试题</b></P>
<P>一,应对:(每对句15分)</P>
<P>1,[出句]暖透寒窗,春风悯我攻书苦;(求下联)
2,[出句]集贤兴业,和政惠民,百色祥云飘万载;(求下联)
注:出句2除飘字外皆县以上地名。</P>
<P>补充说明:在句意通顺的前提下,对句可不限制于地名,其他专有名词也可,只要体现双关词义即可;若您暂</P>
<P>时没有合适的专有名词时,请首先作为普通意境句来应对。</P>
<P>二,自撰联(单边11~25字):(30分)</P>
<P>主题:颂和谐。</P>
<P>  参考资料:(参看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和有关“论和谐”的文章)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P>
<P>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9大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些目标事关国计民生,可谓给中国勾</P>
<P>画出一幅清晰的和谐社会“走向图”。 在未来14年只要踏踏实实奋斗,就一定能实现物质富足、各尽</P>
<P>其能、各得其所的目标,形成一个人与人、人与单位、社会与政府、人与自然等和谐相处的社会。拟联不</P>
<P>要流于空洞的口号,也不必面面俱到,可侧重于某一方面或某一情景阐述和谐之规律或景象,歌颂和谐,</P>
<P>立意积极,形象具体即可。</P>
<P>三,评论(小论文,题目自拟,40分):</P>
<P>内容要求:结合评以下推荐联(20分),并举你自创联1例,阐述你对联律的看法和体会,希望有你独到</P>
<P>的见解(20分)。(同时希望在此对高级班教学和联都发展提出你的建议).总字数不少于800字。</P>
<P>推荐联:</P>
<P>1.朱熹:题漳州芝山书院。</P>
<P>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
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P>
<P>2。何淡如:珠江即景联:</P>
<P>珠海船如梭,横织波中锦绣;
羊城塔似笔,倒写天上文章。</P>
<P>3。李渔:绍兴越王亭联:</P>
<P>若耶溪上,泛者去来不止,何如游此地乎,静听争流之万壑;
山阴道中,苦于应接不暇,是以建斯亭也,坐看竞秀之千峰。</P>
<P>
</P>
片片飞花弄晚,蒙蒙心雨笼晴:)
在线时间
1554 小时
主题
263

6439

帖子

17

精华

3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383
经验
360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5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5
2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23:19 | 只看该作者
<P><b>优秀答卷(状元:扫地僧)</b></P><P>一,应对:(每对句15分)</P><P>1,[出句] 暖透寒窗,春风悯我攻书苦;(求下联)</P><P>  [对句] 名传金殿,妙笔问谁折桂先。(今音) </P><P>2,[出句] 集贤兴业,和政惠民,百色祥云飘万载;(求下联)</P><P>   [对句] 绥德靖安,保康肇庆,五台丹凤向千阳。</P><P>注:绥德丹凤千阳:陕西。保康:湖北。五台:山西。靖安:江西。肇庆:广东。</P><P>二,自撰联(单边11~25字):(30分)</P><P>主题:颂和谐。</P><P>以小里邻为本,兴仁义,弭纷争,推己及人,自有春风巡四季;</P><P>向大时代进军!升精神,丰物质,由民而国,定将盛世写千年。</P><P>三,评论(小论文,题目自拟,40分):</P><P>内容要求:结合评以下推荐联(20分),并举你自创联1例,阐述你对联律的看法和体会,希望有你独到</P><P>的见解(20分)。(同时希望在此对高级班教学和联都发展提出你的建议).总字数不少于800字。</P><P>主题:【赏析】:</P><P>1.朱熹:题漳州芝山书院。</P><P>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P><P>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P><P>「逃墨归儒」语出孟子尽心章句下「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墨家自战国兴盛以迄汉武独尊</P><P>儒术而渐式微,约有四五百年。「开元」即泉州开元寺,位在鲤城区西街。朱熹在漳州芝山建书院,下看</P><P>开元寺,故说「跨开元之顶上」。上联不仅点来儒家正统和书院大概的地理位置,更在后句隐藏深意,要</P><P>知儒家思想虽扶正,民间佛教信仰的力量也在日益加深影响,此联即暗点书院育人要比烧香拜佛更有意义</P><P>,士大夫既归儒,当以儒为思想导师。 </P><P>「送青排闼」语出王安石「书湖并先生壁」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闼,门也。「天</P><P>宝」指福建龙溪县西的天宝山。立足书院,远眺天宝山,十二座山峰似要飞来,眼中所见的不仅仅是连绵</P><P>的青翠好像要送上门来,更有拥抱滚滚苍山的壮观气势入怀。下联明的是从侧面烘托了芝山的耸拔和书院</P><P>的「高」,暗的是怀抱理想,希望博容天下英才而教之。 </P><P>「开元」和「天宝」又为唐玄宗年号,更是巧对。 </P><P>上下前句用典对典,后句皆有隐寓,明指暗陈把一代儒宗的胸怀寄托在这书院对联中。实乃书院对联中之</P><P>上品。 </P><P>2。何淡如:珠江即景联:</P><P>珠海船如梭,横织波中锦绣;</P><P>羊城塔似笔,倒写天上文章。</P><P>珠海市位于珠江口西侧,东南面临南海,是重要的通商口岸。上联侧写珠江船只往来络绎的景象,借比喻</P><P>技巧,把船喻梭,横织波中锦绣,很生动活泼也很形象地烘托出珠海在当时的繁荣。</P><P>羊城即广州,更是清末一级通商埠,此下联不再重覆写其对外贸易更繁华的一面,而是把塔喻笔,倒写来</P><P>天上文章,真乃神来之笔,想像奇特,气势非凡。不仅仅是通商的广州,更是人文的广州!</P><P>珠海和羊城都是专有名词,本就可以宽对,此联运用借对技巧,「珠」借音「猪」对「羊」更成工对。</P><P>上下通过比喻技巧,适度的夸张手法,把地方商业繁荣和人文风气很精彩的结合成联,笔力流畅不凡是为</P><P>传世好联。</P><P>3。李渔:绍兴越王亭联:</P><P>若耶溪上,泛者去来不止,何如游此地乎,静听争流之万壑;</P><P>山阴道中,苦于应接不暇,是以建斯亭也,坐看竞秀之千峰。</P><P>若耶溪上,泛舟来来往往,好不热络。话锋一转!联作者不禁要问,走马观花,到底收获多少?与其为游</P><P>而游,何如静坐当下,用心倾听周遭天籁。比兴手法告喻世人,红尘滚滚来,我心应持平,不要红尘花开</P><P>看花眼,当收心以静观世,自得其中妙趣。</P><P>山阴道是地名,素以风景优美著称,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辉映,使人应接不暇,故而建此亭,坐收竞</P><P>秀之千峰。为何不继续行去?风光到此尽了吗?非也!与其为看美景而奔波苦,竞相追逐美景而不是心赏</P><P>美景,何如珍惜眼前所看到的。若能心领神会,涤胸荡俗,眼前足矣!</P><P>上下旨趣相同,借联喻世,风光再好,美景再长,碌碌以求终无获;若得一静心处,意念协调,自有所得</P><P>!天人合一深趣若得。</P><P>全联气咏相谐,一脉相承,读来顿感舒畅,眼前虽无美景若有美景,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如来笔下!</P><P>主题:【联律我见】</P><P>(一)、在未深入探讨联律得失之前,先就以上三联联律部份做一分述:</P><P>前言:马蹄韵是现代人提出的理论,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理论去看古人对联是否合今人理論。以下三联创作</P><P>时的背景,应该只有诗律(音节处平仄交替上下相反不单调)词谱(长短句型)或是后来的元曲(当中领</P><P>字多见于元曲)可以参考,不合精神者那是古人的变通或取舍。诗律只有五七言,其它不等字数的联该如</P><P>何安排,古无专论,惟作者灵活变通而已。</P><P>1.朱熹:题漳州芝山书院。</P><P>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P><P>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P><P>十二峰/送青
片片飞花弄晚,蒙蒙心雨笼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54 小时
主题
263

6439

帖子

17

精华

3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383
经验
360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5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5
3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23:20 | 只看该作者
<P><b>优秀答卷(榜眼:叶落无痕)</b></P><P>一,应对:(每对句15分)</P><P>1、
[出句]暖透寒窗,春风悯我攻书苦;
[对句]月斜霜枕,蟾影撩人逐梦痴。
2,
[出句]集贤兴业,和政惠民,百色祥云飘万载;
[对句]步月寻梅,踏歌索酒,六州白雪辅三台。</P><P>——注:对句除辅字外都是词牌。</P><P>二,自撰联(单边11~25字):(30分)</P><P>主题:颂和谐。</P><P>业兴国自强,才兴国自康;战无虑,和无忧,全凭物质基础。
老及人之老,幼及人之幼;民不争,官不斗,应重文化核心。</P><P>三,评论(小论文,题目自拟,40分):</P><P>依题目要求,分为三部分作答,相互交叉的内容则尽量不再重复表述。</P><P>(一)推荐联评析</P><P>1.朱熹:题漳州芝山书院。
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
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P><P>试赏:全联以书院所在地点——开元寺上、天宝山前为中心遣字而成。上联前半分句“逃墨归儒”概括书</P><P>院之教学宗旨,自许其作为宋儒理学之奠基者与集大成者之胸襟。后半分句以学院跨于寺之顶上,暗写其</P><P>理学一道高于佛学之意。下联化用王安石诗意:十二座山峰层峦叠翠,从天宝山向书院如排闼般飞来,雄</P><P>浑壮观。
全联融意入景中,取象遣辞老练精到,整体气宇轩扬,藏自我推许于不动声色之间,尽现宗师风范。
从格律上看,前面三领字中的“年”、“峰”两字同平未替,一是作为领字可从宽,二是此两字实在无字</P><P>可换,若为适律而损意,高手不为。另本联后分句的平仄安排采用的是按意节更替——构成了1、3、2的</P><P>音步结构,与目下视为标准的马蹄韵不同。</P><P>2。何淡如:珠江即景联:
珠海船如梭,横织波中锦绣;
羊城塔似笔,倒写天上文章。</P><P>试赏:全联出彩处在“船梭横织,塔笔倒写”八个字上,“横”、“倒”两字尤得作对深趣。“波中锦绣</P><P>”、“天上文章”气势可赏,但因是熟笔,略欠新意。
全联写广州,扣题十分紧密,单论联意,中规中矩。
格律上“写”字出,但作者知病而不改却大有文章。按普通看法,此处“写”字换“书”字合律而意并不</P><P>变,但“书”为阴平且为合齿口呼,诵读时其声必细微而欠响亮,偏偏全句仅此一处为动词,恰是“句眼</P><P>”之所在,字响能醒全句之神,字沉则有损全句之韵。如此一来,求合律还是求响亮,陷入两难。最后作</P><P>者还是择取了“写”这一重读响亮之字,显示了不同凡响的勇气——在机械套用联律已成风尚的今天,如</P><P>果联用于参赛,可能初评就已惨遭淘汰!即非参赛联,若以高手身份拟此出律之句,也难免浅薄者非议了</P><P>。一叹!
另按:下片起句三仄尾在律诗中亦常见,应无碍。</P><P>3。李渔:绍兴越王亭联:
若耶溪上,泛者去来不止,何如游此地乎,静听争流之万壑;
山阴道中,苦于应接不暇,是以建斯亭也,坐看竞秀之千峰。</P><P>试析:此联虽是为越王亭而作,但联中只泛泛地以西施浣纱处“若耶溪”略扣越王勾践事,全联基本与越</P><P>王无关,从扣题上来说略有松脱。上联以“泛者”总括于斯地有关之古今人物,言下之意,谓彼等虽“去</P><P>来不止”,大体脱不出求名求利之营营辈,倒不如只为静听天籁者能得游胜之真意,写法未脱俗套。下联</P><P>的“苦于应接不暇”出自《世说新语·言语》“从山荫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直发个</P><P>人牢骚,并谓仅为坐看千峰而建斯亭,着力处在后七字,但联意与上联基本重叠,略见合掌。
若以上分析无误,则此联之价值并不如其享名之高,有点名不符实矣!或谓此联为李渔所作,恐有错讹,</P><P>此联大多认为是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所作。
以上为学生个人看法,或全是妄言亦未可知,恭候老师指教。
从联律上看,上下联两“之”字虽无不可,但此处上联“之”字换“于”字当无问题。之所以不换,大概</P><P>与下联中已用了“于”字有关,由此也可证明此联仅在“艺”字上也有可雕琢之余地,未臻完美。这也可</P><P>作为非李渔所作之旁证——按李渔乃《笠翁对韵》之编撰者,于联作基本功处断不会如斯草率的!另外本</P><P>联第一分句的平仄按排显然也是以意节为单位,把四个字作为一个完整节拍的,这也与马蹄韵不符。分句</P><P>脚的平仄安排也与从平仄竿上截取的句脚马蹄律有出入。</P><P>(二)论文:马蹄韵不是联律的唯一标准,更不是完美标准</P><P>综论以上各联,艺术成就上的高低一目了然,暂放下不表。但在联律上,三副对联都有一个共同点——与</P><P>当今公认的标准马蹄韵有出入,这种情况是否绝对不允许呢,学生以为未必!</P><P>当今联律标准于句中平仄安排,不外乎下列两种说法。
1、参照诗律,要求句中平仄以两音节为一拍两两交替,如是五言或七言律句则兼论孤平须避。上下联平</P><P>仄交替点平仄应相反。这就是通常说的马蹄韵。
2、认为对联体式与律诗不同,句子长短不一,强行要求以诗律作联律不科学,且亦会对对联的表意,及</P><P>入联可用的句材造成极大的限制——因为
片片飞花弄晚,蒙蒙心雨笼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54 小时
主题
263

6439

帖子

17

精华

3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383
经验
360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5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5
4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23:21 | 只看该作者
<P><b>优秀答卷(探花:我心飞扬)</b></P><P>一,应对:(每对句15分) </P><P>1,[出句]暖透寒窗,春风悯我攻书苦</P><P> [对句]香飘陋室,秋桂慕君立志高</P><P>2,[出句]集贤兴业,和政惠民,百色祥云飘万载</P><P>[对句]建武延熙,正德明道,咸平顺治保长安</P><P>注:对句除“保”字外,均为古代帝王年号,可参见《现代汉语字典》:《我国历代纪元表》。</P><P>二,自撰联(单边11~25字):(30分) </P><P>主题:颂和谐。 </P><P>参考资料:(参看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和有关“论和谐”的文章)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P><P>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9大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些目标事关国计民生,可谓给中国勾画出一</P><P>幅清晰的和谐社会“走向图”。 在未来14年只要踏踏实实奋斗,就一定能实现物质富足、各尽其能、各</P><P>得其所的目标,形成一个人与人、人与单位、社会与政府、人与自然等和谐相处的社会。拟联不要流于空</P><P>洞的口号,也不必面面俱到,可侧重于某一方面或某一情景阐述和谐之规律或景象,歌颂和谐,立意积极</P><P>,形象具体即可。 </P><P>上联:寒温常问,执手相扶,欣此厚德载物</P><P>下联:疾馔无忧,助学不辍,感其众爱惠民</P><P>注:此联用今音。本人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工会工作。由我企业提出的“三不工程(不让一户困难家庭生活</P><P>过不下去,不让一个困难家庭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患大病职工看不起病)”,已成为中国石油石化企</P><P>业送温暖工作的品牌工程,为此我企业两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送温暖工程”先进单位。送温暖工程</P><P>在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P><P>三,评论(小论文,题目自拟,40分): </P><P>内容要求:结合评以下推荐联(20分),并举你自创联1例,阐述你对联律的看法和体会,希望有你独到</P><P>的见解(20分)。(同时希望在此对高级班教学和联都发展提出你的建议).总字数不少于800字。 </P><P>
推荐联: </P><P>1.朱熹:题漳州芝山书院。 </P><P>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 </P><P>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 </P><P>2。何淡如:珠江即景联: </P><P>珠海船如梭,横织波中锦绣; </P><P>羊城塔似笔,倒写天上文章。 </P><P>3。李渔:绍兴越王亭联: </P><P>若耶溪上,泛者去来不止,何如游此地乎,静听争流之万壑; </P><P>山阴道中,苦于应接不暇,是以建斯亭也,坐看竞秀之千峰。 </P><P>再谈对联的关联点</P><P>   对联联律中,“语意相关”非常重要。因为在网上看联,常看见这么一种现象:部分联友应联,对仗</P><P>工整,平仄合韵,但却“对”而不“联”,或“对”而少“联”。这说明,这些联友在对联时“语意相关</P><P>”环节出现了问题。</P><P>一、对联的关联 </P><P>    对联,可以说是汉语修辞学对偶辞格发展到极端的产物。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P><P>格。对偶辞格是汉语和汉字特有的一种辞格,它是把通常为两个(多则可为几个,如元代杂剧和散曲中常</P><P>用的三或四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似的字、词、词组、句子并列,用来表现相关的意思的一种</P><P>辞格。从形式上说,它的基本要求是要对称,同时还要求音节上的和谐相对。从内涵上说,对联要求上下</P><P>联的意脉必须互相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而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P><P>自为政(当然,对联中的无情对、及诗钟分咏格等是不要求上下联有关联的,但这是对联的特例,大多作</P><P>为游戏或练习存在,这里不再赘述)。也不能一轻一重,相差悬殊,那样,内容的关联就不密切了。不论</P><P>何种形式的对联,都要注意语意的关联。如“串对”中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P><P>表现的主题;“正对”虽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P><P>中;“反对”虽上下两联一正一反,但意思相互映衬,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如果上下联各写一</P><P>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幅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比如:一</P><P>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上联是化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句:“此物长生,种者一劳</P><P>永逸”。下联则是一般春联句)。此联在平仄、词性方面基本对称,但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共同表</P><P>达一个完整的主题。</P><P>二、对联的关联点 </P><P>    谈“语意相关”,在此我想试着提出“关联点”的说法。对联有关联点吗(“关联点”一词我不知是</P><P>否有人这么用过,这样用是否合适,不当之处,请各位方家指正)?什么是对联的关联点呢?</P><P>  我认为,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是有关联点的。这个关联点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P><P>也可以是同一个事物、同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氛围、一种气质。总之,这个关联点就如同一</P><P>把折扇的扇轴,只有围绕它拨动,
片片飞花弄晚,蒙蒙心雨笼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54 小时
主题
263

6439

帖子

17

精华

3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383
经验
360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5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5
5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23:21 | 只看该作者
<P><B>2006年度联都试部甲科殿试应对题及成联题和论文优秀答卷</B></P>
<P>第一题应对(一,意境):(每对句满分15分) </P>
<P>1.[出句]暖透寒窗,春风悯我攻书苦</P>
<P>  [对句]文惊翰苑,妙笔看谁折桂先 【<B>其石</B>】</P>
<P>2. [出句]集贤兴业,和政惠民,百色祥云飘万载</P>
<P>   [对句]承德福州, 怀仁安国, 九江丽水泽三都. 【<B>暗香盈袖</B>】</P>
<P>第二题成联(颂和谐)</P>
<P>以小里邻为本,兴仁义,弭纷争,推己及人,自有春风巡四季;
向大时代进军!升精神,丰物质,由民而国,定将盛世写千年。【<B>扫地僧</B>】</P>
<P>第四题论文【<B>叶落无痕</B>】</P>
<P>论文:马蹄韵不是联律的唯一标准,更不是完美标准</P>
<P>综论以上各联,艺术成就上的高低一目了然,暂放下不表。但在联律上,三副对联都有一个共同点——与</P>
<P>当今公认的标准马蹄韵有出入,这种情况是否绝对不允许呢,学生以为未必!</P>
<P>当今联律标准于句中平仄安排,不外乎下列两种说法。
1、参照诗律,要求句中平仄以两音节为一拍两两交替,如是五言或七言律句则兼论孤平须避。上下联平</P>
<P>仄交替点平仄应相反。这就是通常说的马蹄韵。
2、认为对联体式与律诗不同,句子长短不一,强行要求以诗律作联律不科学,且亦会对对联的表意,及</P>
<P>入联可用的句材造成极大的限制——因为汉语发展到今天,汉语的成词已不再仅仅是双音词,作为可以用</P>
<P>散文句式入联的对联,再只以诗律为标尺明显不合理。这一派主张以意节为平仄交替之根据,即以每一表</P>
<P>意小节为一拍,以意节之末一字为平仄交替点,上下联平仄交替点平仄相反。</P>
<P>学生学联时间不长,对于联律并无太过深入的研究,平时创作,大体也不出以上两种尺度。但既来应试,</P>
<P>少不得也在这里就联律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粗浅看法。</P>
<P>首先,对联为什么要有律?
文字本是语言的书面记录符号。但文字并不仅是诉诸于视觉,它是一种带声音的表述工具——文字一旦连</P>
<P>缀成篇,甚至不只是在口头诵读时会发出声音,就算是在阅览时,实际上阅览者的心中基本上也会同时回</P>
<P>响着每一个文字本来固有的声音。因此阅文与看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后者只诉诸于视觉,前者则随</P>
<P>时与声音伴随。当文字组成文句,每一个声音连缀起来时,就自然而然地会形成某一种旋律,这种旋律不</P>
<P>仅有动听与否之分,而且不同的旋律会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或豪迈雄浑、或淡泊雅致、或婉约柔美、或</P>
<P>悲旷苍凉,并由此而构成了成篇文字中另一种辅助性的表意功能——音乐功能!</P>
<P>对联之所以要有律,正是为了充分地发挥文字的音乐功能,使它在吟诵或阅读的同时能够通过它的音乐性</P>
<P>使欣赏者得到更多的享受,同时也使对联本身更具情感冲击力。这一点对联与诗歌应是相通的,也是基于</P>
<P>这一点,学生认为对联须有律是无疑的,哪些认为对联只供阅览,不需要有律的持论者除非是天生聋哑,</P>
<P>从没有体会到过文字、语言的音乐之美,否则就只能是图省事的懒汉了。</P>
<P>第二,有没有固定格式的完美的联律?
答:局部有,但从整体上来说,这种固定的完美联律不存在。
之所以说局部有,只是相对于五言或七言律句而说的。它只包括如下句式:
1、五言2、2、1句式或2、1、2句式;
2、七言2、2、2、1句式或2、2、1、2句式。
这几种句式自南北朝起至唐中叶,经过无数诗人的探索,形成了五、七言律诗的格律。这种格律符合汉语</P>
<P>当时以单音节、双音节字词为基本表意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在汉语单字发音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P>
<P>、而各声调有其共通的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其合理性已在一千多年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在此不再</P>
<P>赘述。</P>
<P>之所以说整体上来说,固定的联律不存在,理由有:
1、汉语发展到今天,汉语的成词已不再仅仅是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四音节词甚至更多音节</P>
<P>的词已大为流行,对联没有理由不随着自身语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更不能把大量的非双音节词、单音节</P>
<P>词或2、4、6平仄未交替的各种成词排除于对联之外不许采用;</P>
<P>2、对联是一种可以用散文句式入联的文体,这是他与律诗的最大差别之一,也是它能在短短两行文字中</P>
<P>表现比律诗更丰富内涵的必要条件。
连句式都变了,却依然强行要求对联遵从诗律和马蹄韵是完全没有道理的。</P>
<P>3、除了少字数的短联,对联还有单句超过七字,甚至十几字的句子。句子拉长了,作为平仄单位的音步</P>
<P>为什么还只能限于双音节呢?就算以马蹄来比拟,则马在院子闲步时只走碎步,但当他长途疾驰是,步子</P>
<P>也会迈得更大的呀。长联的音步为什么就不能是三音节、四音节甚至是更长的音节呢?而且联句已加长时</P>
<P>,音步依然维持两音节,自然就会给人一种节奏过于繁促而不舒展的感觉,也有违音乐美的原理。</P>
<P>4、句子的旋律美不美,甚至
片片飞花弄晚,蒙蒙心雨笼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6
发表于 2007-8-7 00:02 | 只看该作者
心雨辛苦了,:)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1-8 13:41 , Processed in 0.10031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