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太品]上虞正德楹联学堂演讲稿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96 小时
主题
91

583

帖子

1

精华

57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19741
经验
110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8 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虞正德楹联学堂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
很高兴在九九重阳后的第三天,再次来到我们美丽、富饶、文明的上虞市,参加这次“正德楹联学堂”的授牌仪式。很感谢我们百官中学的领导和上虞市楹联学会及市乡贤研究会的老师安排了这次讲座活动,让我有机会谈谈对于上虞的印象,谈谈对楹联文化的认识,也表达一下对同学们的期望和祝愿。
我已来是第三次来上虞了,总感觉和上虞很有缘份。我出生在山东省西南角的一个小县城里,名叫单县。同学们虽然可能对这个县名很陌生,但单县和上虞却存在着很深的渊源:其一,我们知道上虞是古代帝王虞舜的故乡,而我们单县呢,则是虞舜的老师善卷的故乡,虞舜和善卷,就把上虞和单县联系了起来。其二呢,大家都知道楚汉想争时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虞姬吧?据有的专家考证她是我们绍兴人,而作为绍兴属地的上虞,很早就建有虞姬庙来祭祀她,明代当过户部尚书的上虞人倪元璐为上虞的这个虞姬庙写有一副非常著名的楹联: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
上联中的高后即汉高祖刘邦之妻吕后,项羽与刘邦相争,也就把虞姬和吕后两个女性摆在了对立的位置上,上联说吕后虽然当上了皇后和皇太后,看似取得了成功,但仅仅过了两百年,在东汉的时候便没有了祭祀吕后的庙,而直到倪元璐写联的明末时期,上虞却还保存着虞姬的庙,通过这一角度的对比,虞姬地位反在吕后之上了。说到这里,我就要向同学们透露一个小细节,这位吕后就是山东单县人,通过虞姬和吕后两位女性以及倪元璐的这副名联,又把单县和上虞联系了起来。
我小的时候,家庭生活条件很艰苦,学校的学习条件也很差,做梦也想象不到能有我们“正德楹联学堂”这样的学习机会。但是呢,我最后却去了中国楹联学会,成为专业从事楹联创作、组织和研究的人,同学们可能会奇怪了,我又是怎么与楹联结缘的呢?这说起来就要感谢我的一位物理老师了。记得是在一次全校的大会上,在一些文艺表演之后,一位教物理的老师,上台给大家讲了一段很有趣的对联故事,他是这样讲的:
说是古时候有位很有学问的老师去乡间游玩,见到有个孩子在河里洗澡,衣服就挂在河边的一棵树上,于是这位老师顺口就出了个句子,叫“千年老树为衣架”,没想到让刚上岸的小孩听到了,他立马就对了一句“万里长江作浴盆”,老师一听,大为高兴,问了小孩的姓名,就带着小孩一块浏览附近的一座寺庙,庙里供着三位菩萨的佛像,文殊菩萨骑着狮子,普贤菩萨骑着大象,而观音菩萨则坐在莲花宝座上,于是老师又出了一个句子: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这小孩子听了,稍做思考,就对上了:一介书生,攀龙,攀凤,攀桂子。老师听了,高兴得哈哈大笑,就正式收小孩做了弟子,这小孩在名师指点下努力学习,最后终于高中了状元,再着又被招为驸马娶了公主,果然实现了“攀龙,攀凤,攀桂子”的志向。
我听了这段故事之后,还真的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后来就注意收集各处的名联,每年春节满大街的抄春联,慢慢的才走上了专门研究对联的道路上来了。我因为受到这位老师的引导,喜欢上了楹联,这多少还是有些偶然性的因素,所以说我非常羡慕我们“正德楹联学堂”的同学们,能够有这么好的专门老师和专门课堂,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里学习楹联知识。这一来是因为你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二来是你们出生在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三呢,是你们遇上了重视文化的地方的和学校的领导。所以大家应该抱着一份感恩的心,来努力地学习。

《诗经》中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就是说见到家乡的桑树和梓树,一定要对它们恭恭敬敬,因为它们是父母所栽,意思是对待家乡要有一种敬畏的心理。中国有这样一个文化传统,就是把热爱自己的故乡当成一种美德。同学们出生在上虞这么一个特别有文化的地方,就有义务有责任多多了解上虞的地域的文化和地方的传统。我个人以为,上虞地方文化的特点和精髓,可归结为“孝道”两个字,也就是说孝敬之道。
同学们都还记得,去年6月份,上虞被命名为中国第一个“全国孝德文化之乡”,这也说明了“孝”字是我们上虞文化的核心。我最早就是从著名的“孝女曹娥”的故事,才知道有上虞这个地方,年仅14岁的曹娥“投江寻父”,自古被列为“二十四孝”的女孝之首,她投的这条江也因她而被命名为曹娥江。曹娥死后,上虞县令度尚(这里插一句,这位上虞县令度尚是山阳郡人,而当时的山阳都尉衙门就设在我们单县。)将曹娥投江事迹上报朝廷,并为她立碑建庙,这就是我们上虞最著名的古迹曹娥庙。曹娥庙有着近两千年的文化积淀,庙里的雕刻、壁画、楹联和书法被称为“四绝”,艺术品位非常高。曹娥庙里的楹联,一是数量多,二是作者的层次高,从明代大书家董其昌,到民国的于右任、马一浮、邓散木等,都是文化界的顶级人物。这些楹联中影响最大的一副,居说是明代大才子徐渭徐文长所撰:
事父未能,入庙倾诚皆末节;
悦亲有道,见吾不拜也无妨。
曹娥死后为神,在庙里接受众人的跪拜,这副楹联就是模拟曹娥的口吻,说假如你在家不能好好孝敬父辈,来庙里对我表达诚心其实只是无关紧要的小节,而如果你在家里能好好地取悦父母,到了庙里即便不跪拜我也无所谓。
刚才说曹娥是“二十四孝”中的女孝之首,而排在男孝之首的,依然是我们上虞为之骄傲的虞舜,大舜对父母恭敬孝顺,以德报怨,被后世称为“孝德之祖”。去年六月份,我们上虞举行了隆重的“大舜庙落成典礼”,我作为嘉宾应邀参加了典礼,我受邀的原因就是参与了大舜庙楹联的征集和评奖工作。大舜庙筹建委员会和上虞市乡贤研究会为了给精美绝伦的庙宇配上同样精美绝伦的楹联,就与我们中国楹联学会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合作,面向海内外的楹联高手举办了一次征联活动,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共征到楹联作品及匾额一万多条,最后评出了一批优秀的楹联作品,请国内书法名家书写后,镌刻悬挂在大舜庙中。
我们上虞有着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领导,也有着非常热心于楹联文化的市楹联学会和市乡贤研究会的各位老师,所以我们上虞的众多风景名胜区,都配有水平非常高的楹联,这些楹联大部分都是专门向国内顶级的楹联高手们约来的,像我曾参加过的大龙山生态公园楹联约稿、祝家庄景区楹联约稿,还有十八里景观带的楹联等。我给纪念上虞人明代礼部侍郎章敞的还金亭写过一副楹联,内容是:
亭外通衢,胸中直道;
名臣高节,上国清风。
另外,我还和一位女性的楹联高手贾雪梅为祝家庄景区的英台楼,合写了这么一副楹联:
无物拟相思,寂寂楼台花落落;
今生终不负,潇潇风雨蝶依依。
通过创作这些楹联,使我增进了对上虞文化的了解,也加深了对上虞的感情。
总之,我们上虞称得上是人杰地灵,是传统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地方,也是楹联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地方,上虞的历史文化和楹联文化是我们上虞人心灵世界的根,它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滋养着每一个上虞人的精神家园。

作为一个上虞人,我们应该了解上虞的地域文化和上虞的楹联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同样应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的楹联文化。上面一段说了上虞的地域文化和楹联文化,下面我们提升一下角度,说一说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的楹联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学文化,儒学内涵非常丰富,像我们“正德楹联学堂”的“正德”两字,就是儒学的主张之一,意思是端正我们个人的品德。如果把我们上虞的文化归结为“孝道”两个字,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就可以归结为“仁道”两个字,也就是仁爱之道。
孔子说过“仁者爱人”,仁道一般是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而言的,若从个人的层面而言,儒家的人生理想,可归纳为“三立”,也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就是我们学堂的名称“正德”的意思;
立功,当然是指像我们上虞人谢安、谢玄一样建立战功;
立言,就是留下有真知灼见为人称颂的文字,就像我们上虞人王充所著的《论衡》,以及我们上虞人谢灵运那些流传千古的山水诗。
出于对“立言”的追求,中国古代的诗歌非常发达,被公认为是“诗的国度”,儒家经典中的“五经”或“六经”,排在首位的都是《诗经》。对联的出现比较晚,与诗歌也有一定的区别,主要的区别是不用押韵、形式上只有两行等,但我们如果从很广义的角度来看,其实对联也可以说是诗歌的一种。
楹联最早产生于宋代,最初出现的楹联是我们每年春节都要张贴的春联。我国从汉代开始,民间在过年时为了祈福祛邪,都会在门上挂两块画有神像或写有吉祥文字的桃木版,我们上虞人王充曾在《论衡》中记载过两块桃木上画的神分别叫“神荼”和“郁垒”, 这种桃木板叫做桃符。到了宋代就有人开始在两块桃木板上写上对偶的两句吉祥话,最早创作春联的是被宋朝打败的后蜀国的国君孟昶,他在投降宋朝之前的一个春节,亲自在自己住的宫殿门前的桃符上写下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两句话,这就标志着楹联的正式诞生。春联在北宋出现后,经过南宋和元代,写的人越来越多,进入明朝之后,人们把写春联的桃木板换成更方便也更喜庆的红纸,于是这种风俗便很快在全国普及开来。从那之后,慢慢的人们不仅只在春节时才贴春联,而是在婚丧嫁娶、千行百业、名胜园林等等地方都使用楹联,这种风气到了清代达到全盛,几乎上至紫禁城下到茅草屋,凡有门有楹柱的地方都会有楹联。很从著名的文人都参与到对联创作的队伍里来,像我们前面说过的明代的倪元璐、徐渭,还有清代的郑板桥、纪晓岚、曾国藩等。
当代楹联文化的发展,应该从1984年中国楹联学会成立算起,之后各省市县大多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省市县楹联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成立后做了很多的工作,向全社会宣传楹联,像2005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就创作了十七副春联,由各省电视台的主持人送给了全国观众,2011年的春晚上,更是由主持人现场出句向全球观众征联,一下就收到近50万条对句,把楹联的影响扩大到了千家万户。中国楹联学会还在全国推进楹联教育,发展了不少全国楹联教育基地,培养了很多优秀楹联教师,全国已有好几十个城市被评为“全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国楹联学会还重视历史上楹联资料的搜集工作,倡导全国各地编纂各地方的楹联集成,像刚才上虞文广新局赠送给我们正德楹联学堂的《上虞楹联集成》,就属于这一个系列。另外,《中国对联集成》的全国卷本也正在积极编纂中,将会在2014年中国楹联学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前正式出版。
以上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讲到中国楹联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再讲到当代楹联文化的繁荣局面。上虞地域文化是每一位上虞人的根,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近些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日益得到重视,政府也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到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高度,从这个角度讲,同学们更应该热爱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用心学习我们的国粹——楹联。

刚才,我们讲了作为一个上虞人,就应该热爱和熟知我们上虞的地域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该热爱和熟知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我们把视角再一次提升,作为一个地球人,作为一个21世纪信息网络时代的地球人,更应该了解人类的文明所达到的最新高度,了解我们所处的已经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我们把上虞文化归结为“孝道”,把中国传统文化归结为“仁道”,而人类文明的主流和最高的结晶,则可以归结为“人道”两个字,具体的说就是“以人为本”的平等和博爱之道。
站到了这样一个新的高度上,我们会对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个全新的认识。前几年有句流传很广的名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未必民族的全是世界的,比如中国古代的女生从小是要缠足的,那时的审美观是“三寸金莲”才好看,但今天看来这种传统是可笑和丑陋的。还有一些看似很“正确”的传统文化,从这个新的高度上看,依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例如我们所说的“孝道”,二十四孝里有“郭巨埋儿”的故事,说郭巨为了怕儿子与母亲争饭吃,就打算把儿子给活埋了,像这种为了孝敬上一代却不惜摧残下一代的行为,其实绝对算不上什么美德,反而是一种灭绝人性的恶行。再如我们所说的“仁道”,也是期望着高高在上的人主动关爱卑贱的人,这种以尊卑等级制度为前提的文化,与人人生来平等的“人道”思想相比,也是有着很大差距的。事实上只要一个人做到了“人道”,怀着平等与博爱之心,自然后关爱他人,自然会孝敬长辈,这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要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就要接受人类文明的主流价值观,同时呢,还需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事实上,我们在学生阶段学习楹联知识,的确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增长我们的智力。每个人的大脑在刚出生时都是一片空白,即使学习了一定的知识,也是混沌一片的,只有在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后,人的脑子才算真正的开窍。
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线性思维”,也就是一条道走到黑的“一根筋”,比如见到碗就想到饭,见到花就想到果。通过学习和创作对联,一说到“天”会你反而会想到“地”,一说到“山花”你却可以跳跃到“海树”,这样思维就被打开了,这就是更高级一些的“对称思维”。 当然,对称思维只是比线性思维进了一步,我们还需要锻炼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如“逆向思维”、 “跳跃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等等。举个形象的例子:线性思维象是一根筷子,对称思维象是一双筷子,发散思维象是一个巴掌,同在一个饭桌上,用大把去抓当然会比用一双筷子要吃得多,而用一双筷子绝对也会比用一根筷子吃得快。
1932年,国学大师陈寅恪教授主持清华大学的入学考试,在语文试卷上加了一道对联题,出句只有三个字:孙行者 。许多考生不知道其中奥妙,只好胡对一通,有对“猪八戒”的,有对“唐三藏”的,结果大部分考生都得了零分。据说陈寅恪拟定的标准答案是“祖冲之”。 “祖”对“孙”,姓氏对姓氏,又是辈分上的名字对;“冲”对“行”,动词对动词;“之”对“者”,文言虚词相对。两个人名相对,字字工整,不费一番心思,的确是想不到的。陈寅恪后来专门接受《世界日报》采访,指出:“‘对对子’即是最能表现中国文字特点,与文法最有关系之方法。且研究诗词等美的文学,对对实为基础知识。”
北京大学2004年自主招生考试中,有根据当时“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而出的一个上联:
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
据说得最高分的考生,是以“三峡工程”与之相对:
三峡截流,神州盛事壮山河。
近些年的高考语言试卷中,关于对联方面的试题越来越多,这里我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总之,学习写对联不仅不会影响我们正常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从而有助于我们的学业,楹联学堂可以与我们的文化课学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同学们要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完整的人,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成长的路还很长。如果把你们的生命比喻成一棵树的话,我以为应该以上虞文化为根,以中国文化为枝干,以人类的主流文明为花叶和果实。
总之,你们是属于上虞的,也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所以上虞是你们的,中国是你们的,世界是你们的,未来更是属于你们的。优秀的民族文化才是世界的,而楹联文化正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此祝愿正德楹联学堂的开设取得丰硕成果,祝愿同学们个个学有所成。据说明朝有位曹尚书想见识一下对联神童解缙,但又紧闭大门,只让解缙进去从小门进去,然后尚书出句说:“小子无才嫌路窄”。解缙听了毫不示弱,张口对出:“大鹏展翅恨天低。”在这里,我也期望着同学们都像那金色的大鹏鸟,向着未来高飞,向着世界高飞。
谢谢大家。

                                              刘太品
                                         2012年10月26日
在线时间
3445 小时
主题
116

2425

帖子

10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罗浮客

Rank: 6Rank: 6

UID
27077
经验
436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4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3-17
2
发表于 2012-10-28 11:4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萬裏孤清因雪魄,三分意氣介天真。
梅花阁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8242&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9 小时
主题
65

139

帖子

0

精华

766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1926
经验
18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5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1
3
发表于 2013-6-26 23:57 | 只看该作者
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800 小时
主题
618

3819

帖子

2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0577
经验
15290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28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8-19
4
发表于 2013-6-27 0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11 08:42 , Processed in 0.07653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