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人世界楹联热——王若谷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34 小时
主题
277

4322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923
经验
357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11-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25 2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FONT size=3>       中国是古老诗国。诗联同步,书画共源,中国古典诗词与楹联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可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按照古希腊哲人的说法,“诗是人类面部的表情”。而中国人家几乎户户门前每年春节张贴的楹联(又叫“春联”),便该是咱们这个东方民族用诗歌来表达的一个“面部表情”吧。这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前不久,参观了滕王阁前的楹联一条街,看到许多精美的楹联,我似乎触摸到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的灵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如果说历史是城市的脉络,山水是城市的神韵,那么,文化就是城市的灵魂。11月在南昌举办的中国首届楹联文化艺术节,是一届盛况空前的楹联盛会。精彩的文艺演出、楹联书法笔会、四条楹联文化街盛装登场,让众多前来参会的海内外楹联艺术专家对南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深刻的了解。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楹联是城市景点的眼睛。短短数语,就描绘出一处景点的意境、内涵。传统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思想内涵和景观厚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以及西方园林中,一些造园元素,如石刻、书法、文学典故、声音等等,也是随处可见的。这些要素在细微之处使园林获得了生命和文化韵味,是我国园林文化的一脉相承和发扬。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体现在文化上,经济竞争通常表现为文化的竞争,又多是以文化论输赢。弘扬楹联文化正是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形象、提高文化品位、增添文化内涵的良好途径。在做足山水神韵文章的同时,开始精心塑造城市灵魂,将楹联打造成城市的文化名片。南昌举行首届楹联艺术节后,被中国楹联家协会授予“中国楹联文化城市”。
   
  中国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对西方园林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出现,无论在设计思想,还是在设计手法上,都可以看到中国园林的巨大影响。                                                                    古朴典雅的街巷、恢宏壮丽的古建筑群、苍劲繁茂的树木……经过整修与装点的古城曲阜,街巷凝聚文化精华,草木蕴涵道德教益。曲阜市楹联城建设开始于1999年,在孔子诞辰2550年时,完成了第一期工程的255幅对联的制作安装,成为中国楹联又一城 。恢复后的明古城墙,把孔庙、孔府、颜庙和历史古街区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心区域。穿过城门,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石板路、仿古建筑、古朴典雅的楹联,时而穿行而过的仿古马车与庄严肃穆的孔庙、孔府建筑群融合在一起,使人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鼓楼大街“孔子名言一条街”上,40个灯箱牌上刻录着孔子的经典名言,一群放学回家的中小学生正在摇头晃脑地诵读着灯箱上精选的论语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子们稚嫩的声音提醒着人们的言行。其突出贡献在于将传统的中国对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式成功运用于现代化建筑装饰中,使“中国对联”这一古老的文艺表现形式,发出独特的时尚魅力来。
        不仅我们这儿春节楹联热,海峡对岸的岛上中国人似乎更热。许多在大陆都市逐渐消失的传统,在台湾却还完整地保留着,更别说春联了。纪晓岚所说的最古春联,乃是蜀孟昶“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想象之中,春联应该是与红门大院联系在一起的,但在高楼林立的台北市,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台湾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因为楼房的门边大多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许多台湾人春联的张贴位置不得不挪了个窝:由大门挪到了客厅,但是春联吉祥、祝福的这个“面部表情”并没有改变。普通百姓家常贴的有“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爆竹声中除旧岁/梅花香里报新春”(这似乎比笔者在大陆见到的类似春联,如“爆竹声声辞旧岁/欢天喜地庆新春”、“金蛇狂舞辞旧岁/万马奔腾庆新春”不仅对仗更工整,意境似也更雅致一些);商家则喜欢“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学界的人则常用“学成及致用/道大亦能容”等。

    在台湾,撰写楹联不仅是老先生的专利,连许多中小学生。稚小幼童,都能朗朗背诵一些名联名句。问他们是怎么背下来的,回答说:“课本里有啊,还有家家户户门前的春联看得多了也就记住了。我们学校的课程里还有教我们如何写春联的呢!”看来,中国楹联春联文化确实在台湾同胞那儿,不仅没退潮,而且后继有人,比咱们大陆还热呢。。

   华人到哪儿,楹联文化也就到哪儿。 近代联家偏爱用五言、七言撰联,极大地促进了对联句式 的优化和简化,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对联句式 体系结构。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退休移居澳洲后,屡屡受病魔袭击,却始终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契而不舍地钻研棋艺与楹联。对楹联这一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梁羽生情有所钟,在报上开设《联话》专栏多年之后,他又趁稍有
谁将谁羁绊
我与我周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6 06:25 , Processed in 0.07351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