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建立对联格律的几点思考(明月伴清风)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9-6 0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联创作有没有规律可循;现在有没有成熟的对联格律;有没有必要建立对联格律;如果有必要,要建立什么样的对联格律,如果没有必要,对联创作要走向什么方向?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前两年在联界曾经是很热门的话题,除了专业报刊外,一些文学类甚至休闲类报刊,都刊登过这方面的文章,在网上也曾有过一些讨论,但总体上不如报刊热烈,且讨论的面较窄。近期似乎有些降温,之所以如此,一是可能因为这些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共识;二是讨论的面不宽,反反复复总是同样的问题,大家都有疲乏的感觉。但沉寂是爆发的预兆,也许在今后两年,对对联格律的讨论会再次升温,并且会逐渐由表面向实质、由实践向理论过渡。就这些问题,明月也想胡言乱语几句,主要是想提出一些想法,供联友讨论、思考。   一、对联有没有规律可循,有没有必要建立对联格律?   这个问题总体上没有大的分歧,大多数人认为对联创作如同诗词曲赋一样,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的,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对联格律也是必要的。对此,明月持相同的观点。   二、现在有没有现成的对联格律,对联格律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   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已经有了较为规范的对联格律,并以马蹄韵、诗韵+马蹄韵、对联六相等不同观点为代表。明月认为,虽然对联的发展历史已经很长,但在长久的发展中,一直是其它文学形式的伴生物,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联格律,目前对对联格律的总结,其实是对长期以来对联实践的概括,并没有真正上升到理论高度。   以马蹄韵为例,这是余德泉教授大力提倡的,并且形成了专著,也为许多联界人士所认同,但这一理论至少目前并不成熟。虽然余教授通过一些数据说明马蹄韵的主导地位,但那些数据是在包括一些变例在内、并且是一些以诗律为标准的老学者的选本为准统计的,如果以各地出版的《对联集成》为准,且抛掉一些变例,显然没有那么高的比例,更何况余教授提出的许多变例本身就与自己的理论相悖,而用马蹄韵指导长联创作,会使句脚平仄走向呆板、呆滞的问题,也难以解决。   再比如,“诗律”+马蹄韵,虽然能够弥补马蹄韵本身的一些缺憾,但诗律本身就面临着一个变革、创新的问题,如果以此为指导,岂不是在诗词创新的同时而对联却要复古?这显然也不能算作成熟的理论。   再比如,平仄竿的问题,这是启功老先生提出、常江老先生引入对联领域的,近期见网上一些朋友提出一种“混合平仄竿”提法,但这些都是着眼于对联的平仄律的,且不论其合理性如何,但显然不能覆盖对联格律的范围。   总之,明月认为目前尚没有成熟的对联格律,这仍是需要联界讨论解决的问题。至于对联格律的发展方向,明月倾向于建立独立的对联理论,诗律、词韵、马蹄韵等等都可以借鉴,但不能未立律先定框,把自己圈死。   三、对联格律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从目前对联创作来看,需要遵守的框框很多,但要形成独立的对联格律,究竟应该纳入哪些内容?以对联六相来说,其中包括了对联创作的大部分内容,对对联创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其本身六相既存在强弱不均的问题。明月认为,对联格律应该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对联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是对联,比如字数相等,如果字数不等就成了排句了;比如内容相关,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天南海北、任意挥洒,但相关不是相连,相连是相关、相对也是相关。有了这些基本要求,大家写对联就有了一个可依仗的东西。第二,对联的普及标准。对联的实用性很强,涉猎对联的人范围也很广,雅如文人学士,俗如山野村夫,都可以在此一展才华,对此,不可能按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如果一定要老百姓去平平仄仄,写副对联还要翻翻平水韵的话,那对联就成了专家文学了,肯定会脱离大众,就像词的发展一样,最终走向风花雪月。因此,对对联的普及问题一定要考虑在联律之内。第三,对联的美学标准。在兼顾大众文化的基础上,要考虑对联的美学问题。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能没有一个较高的标准,全部走向平民化、口语化,莲花落之类的口头文学、民间文学不是也经过一代代的整理提高吗?对联的美学标准包括的内容很多,比如声律问题,就包括辨音、节拍、旋律等诸多方面,并不是一个平仄律所能涵盖的。再比如,选字问题要不要考虑?如果从美学角度看,当然也要考虑,如果字形单一、或者上下联笔划相差很大,大家挂到室内、贴到门上看看,你自己不扔掉才怪。显然,类似的问题也应该考虑在联律(也许说规范更准确)之内。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显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能解决,需要有关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研究解决,同时这也不是一个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   四、关于格律的继承与创新问题   时代在发展,文学创作同样具有时代性。那么,格律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如何解决?明月认为,在形成对联格律时,既要继承传统的、好的东西,又要留下充分的发展空间,不能像填词那样,多少年过去后,就从“倚声作词”变为“依律填词”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6 14:44 , Processed in 0.0633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