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2007年度殿试(9号卷)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16 0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7年度殿试(9号卷)

题一:意境应对(15分)

出句:云展长笺,孤峰直笔书天意

对句:塘开明镜,碧柳垂丝映水心

题二:情景应对(15分)

出句:逢节遍人潮,听古刹声嚣,千年曲径幽安在?

对句:遇事多海量,平灵台气燥,一脉闲情静可参。

题三:拟联:单边字数7字以上(20分) 上联:展胸怀,求真理,齐燃烈焰

下联:广见闻,申正义,彻响春雷 题四:拟联:单边字数11字以上。(20分) 上联:一条画舫,穿十里秦淮,寻名城故事

下联:两岸琼楼,迎八方佳客,展盛世新风

题五:评联,赏析。(30分)

佳联赏析:

苍山开慧路,洱海渡慈航,三塔朝宗归净土;梵呗示真如,天花呈妙象,万方崇圣悟禅缘。

倚苍山雪影,枕洱海涛声,柱地撑天,三塔巍然成鼎足;溯佛国渊源,袭皇家气脉,抚今追昔,千年仰止证禅心。

是“庆新春《联都》有奖对联创作大赛”第三题“名山胜迹”的佳作,此二联遣词准确,声韵和谐,不失佳构,俱成为妙句。

用心品读,不难发现,两联在构思上有其共同点。首先在结构上,两联上比都侧重写景,下笔都侧重突出景观文化,抒发自己感想。而且巧妙的嵌入“三塔”。其次在选词上,写景时都突出了三塔的地理特征,集中表现为:倚苍山,枕洱海,呈鼎足,高度概括了环塔景观,读之如见,令人神往。表现文化内涵时则突出了佛国、禅缘,既表达了联作者的机心,又突出了千年的文明。

读此佳作,对于我这个初学撰联的人来说受益匪浅。以人为鉴,我得出几点创作风景名胜联的心得,书之如下,与众联友探讨:

1、写风景名胜联,要能突出景观的特征。要全方位的思考,从地理、地貌、地域风格和周围景观找突破口,然后择其重点,高度概括,选取合适的角度来创作。

2、写风景名胜联,还要突出景观的文化内涵。风景名胜形成久远,是文化的汇集地,每一处景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氛围,或宗教思想,或名人典故,留给我们很大的思考空间,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创作时要多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文化产生的渊源,为选择立脚点做好基础。

3、要符合对联格律。对联之美,在于格律,风景联当然也不例外。在选词时要把握好词性,力争做到工共对,当然这并不是评联的唯一标准,但是对仗工整,用词巧妙总会锦上添花,为对联增加美感和力度;在平仄上要相协调,在句意上要有关联,切忌凑字。

4、要有针对性。在创作风景联时还要有针对性,要明白对联的用处,这样才能把握好,不至于张冠李戴。

5、要有新意。在写风景联时最好能突破定势,在人人熟知的文化内涵中找到新的切入点,突出出来,使人耳目一新。文贵出新,我们要有创新思想,这样思路会更广,对联艺术才会得到更好的传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5 06:44 , Processed in 0.06449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