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2007年度殿试(26号卷 )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16 1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告]2007年度殿试(26号卷 )

《联都》试部2007年度甲科殿试答卷

题一:意境应对(15分)

出句:云展长笺,孤峰直笔书天意 对句:风施妙手,万竹排箫奏和声

题二:情景应对(15分)

出句:逢节遍人潮,听古刹声嚣,千年曲径幽安在? 对句:登门坠花海,觉朝堂色艳,诸位天王梦也香!

题三:拟联:单边字数7字以上(20分)

望星空深邃,引人遐想 知世事艰辛,励我自强

题四:拟联:单边字数11字以上。(20分)

感受生活,十里纷呈新景象 阅读历史,一船独载老文章

题五:评联,赏析。(30分)

①苍山开慧路,洱海渡慈航,三塔朝宗归净土;梵呗示真如,天花呈妙象,万方崇圣悟禅缘。

②倚苍山雪影,枕洱海涛声,柱地撑天,三塔巍然成鼎足;溯佛国渊源,袭皇家气脉,抚今追昔,千年仰止证禅心。

赏析: 这两联扣题准确,写景自然,文字流畅,对仗工稳,联律和谐,是此次征联中较好的作品。其成功之处: 一是熟练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两联均采用多分句句式,便于从多方面描写对象,抒发情感;均使用了句内自对,使韵律和节奏更加灵活,富于音乐感;特别是嵌名手法纯熟,两联都将洱海、苍山、三塔等地名嵌入联中,第一联还嵌入寺名崇圣,均与全联融为一体,自然和谐,增加了联意的特指性。但与以上长处相联系的是,嵌名过多给人有累赘之感;而第二联的柱地撑天、抚今追昔两分句,亦有蛇足之嫌。 二是构思方面各有特色。第一联紧紧围绕三塔的佛学本义展开,连用慧路、慈航、净土、真如、妙象、禅缘等佛家专用语,将佛学的理念和对民众的教化表现得很到位,但也略嫌重复,而慧路和慈航、真如和妙象,词义亦相近。第二联采用通常名胜联的写法,上联写景,说明三塔的地理位置和自身的布局,下联述事,介绍其历史和悠久皇家特点,最后用证禅心结句,自然工稳。相对来说,第二联在构思方面更好一些。但两联在联意上似仍局限在就景说景,就事论事上,没有进一步拓开去,因而还不够深刻。 三是遣词炼字颇见功力。第一联的作者对佛教知识有较深的了解,佛学词语随手拈来,令人佩服。第二联中的倚雪影、枕涛声、溯渊源、袭气脉等,形象生动,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 我虽然也参加了这次征联,但与这两联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通过参加这次征联和对以上两联的赏析,对名胜联的创作有一些粗浅的体会: 1.对表述的对象要有充分的了解,知道得越详细发挥空间就越大。但在具体创作时,要抓住某一特征,而不宜面面俱到。 2.要注意作品的特指性,让人一看就知道描写的是哪一处名胜,而不要写成那种放到哪里都无可无不可的东西。适当的在联中嵌入当地的一些特有的词语,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但宜巧不宜多。 3.要力求情景交融,以情感人。景是死的,人是活的,同样的景在不同的人看来可以产生不同的感受,真正写出自己独特的感觉,才能出新意,才能深化作品的主题,也才能打动别人。 举一幅联来说明: 四面湖山来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这是岳阳楼的一幅名联。其所以好,一是作者只以湖山入联而舍其它,视野开阔而物象集中,显得十分干净明快。二是此联巧妙地把忧乐两字嵌入联中,而这两个字是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中人所共知的文眼,所以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题岳阳楼的联。三是此联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作者上联写景,下联抒情,看在眼里的是湖山,而心里想的却是人民的忧乐,展示出了作者的眼界和胸怀,使作品的思想得到深化和升华。这样的作品怎么会不感人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5 05:58 , Processed in 0.06638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