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蒙骈句之上卷八奇
金鲤跃,玉骢嘶,朝阳丹凤,报晓黄鸡。夜月鸟忙唤,春风莺乱啼。园中新笋半成竹,路上花落尽点泥。蛮柳眠低小弱腰肢遭雨苦,海棠睡起半娇体态被春迷。
敲拍扳,唱铜鞮。赋名鹦鹉,诗咏凫鹥。峡猿啼夜月,巢鸟掠春泥。涸附喜得庄周活,良马欣逢伯乐嘶。烟锁溪头平树绿扬浮翡翠,月沉海底一泓清水映玻璃。
题粉壁,附丹梯。桑麻接壤,桃李成蹊。渔家收暮网,军垒动宵鼙。一呕扬子归蛙室,三笑渊明过虎溪。碎梦悠扬乱逐落花飞上下,闲魂飘泊直随流水绕东西。
分析结果:一共13个典故
一凤朝阳
第 3 句因包含“凤,朝阳”,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 鳳朝陽
典故凤朝阳 同源典故凤集高冈
《毛诗正义》卷十七之四〈大雅·生民之什·卷阿〉~626~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尔士宇昄矣,亦孔之厚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矣。尔受命长矣,岪禄尔康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岂弟君子,四方为则。颙颙卬卬,如圭入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起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君子之车,既庶且多,君子之马,既闲且驰。矢歌不多,维以遂歌。汉·郑玄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
二典故 [url=]丹凤[/url]
第 3 句因包含“丹凤”,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 丹鳳
《全唐诗》卷九十六〈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古意】【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亿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白狼河北军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使妾明月对流黄】。
三小腰枝
第 9 句因包含“小,腰肢”,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 小腰肢
典故小腰肢 同源典故[url=]宫腰[/url] 宫腰束素 宫腰细 楚国纤腰 楚女纤腰 楚女腰 楚宫细腰 [url=]楚宫腰[/url] [url=]楚腰[/url] [url=]细腰[/url] [url=]细腰宫[/url] 细腰池馆 细腰争舞 纤腰学楚 腰细 相关人物楚灵王
《韩非子》卷二〈二柄〉~2~
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故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则人主无以异其臣矣。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燕子哙好贤,故子之明不受国。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其卒子哙以乱死,桓公虫流出户而不葬。此其故何也?人君以情借臣之患也。人臣之情非必能爱其君也,为重利之故也。今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缘以侵其主,则群臣为子之、田常不难矣。故曰: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管子·七主七臣》~826~
天下得失,道一人出,主好本,则民好垦草莱,主好货,则人贾市,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则女工靡,夫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 《墨子》卷四〈兼爱中〉~97~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荀子·君道》~270~
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君射则臣决。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故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子)马廖〉~853~
时皇太后躬履节俭,事从约,廖虑美业难终,上疏长乐宫以劝成德政,曰:「臣案前世诏令,以百姓不足,起于世尚奢靡,故元帝罢服官,成帝御浣衣,哀帝去乐府。然而侈费不息,至于衰乱者,百姓从行不从言也。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戏,有切事实。
典故 | 简释 | 楚腰 | 喻女子指体形纤细。唐李商隐《效徐陵体赠更衣》:“楚腰知便宠,宫眉正斗强。” |
作者 | 诗题 | 诗句 | 刘禹锡 | 踏歌词四首 | 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戕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 司马扎 | 筑台 | 朝观细腰舞,夜听皓齿歌。 | 吴融 |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 | 往昔逢多难,来兹故统戎。卓旗云梦泽,扑火细腰宫。 | 李商隐 | 碧瓦 | 无双汉殿鬓,第一楚宫腰。 | 李涉 | 竹枝词 | 细腰争舞君沈醉,白日秦兵天上来。 | 李贺 | 洛姝真珠 | 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鬓四时芳。 | 杜牧 | 悲吴王城 |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 | 杜牧 | 新柳 |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 杜牧 | 遣怀 |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 杜牧 | 题桃花夫人庙 |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 杜甫 | 清明二首之一 |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 杨师道 | 阙题 | 燕赵蛾眉旧倾国,楚宫腰细本传名。 | 杨炎 | 赠元载歌妓 | 玉山翘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 | 武元衡 | 独不见 | 春风细腰舞,明月高堂宴。 | 汪遵 | 细腰宫 | 鼓声连日烛连宵,贪向春风舞细腰。 | 罗虬 | 比红儿诗之二十九 | 若教楚国宫人见,羞把腰身并柳枝。 | 蔡瑰 | 夏日闺怨 | 非关曾入楚王宫,直为相思腰转细。 | 雍陶 | 夷陵城 | 唯有邮亭阶下柳,春来犹似细腰宫。 | 韩琮 | 柳 |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 鲍溶 | 寒夜吟 | 兽火扬光二三月,细腰楚姬丝竹间。 | 四铜鞮
第 12 句因包含“铜鞮”,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銅鞮
典故[url=]铜鞮[/url] 同源典故三万六千排日醉 倾江变酒 岘山落日客犹迷 市人拍手拦街笑 扶玉山 扶起瑶山 拍手笑人醉如泥 拍手笑颓山 明月清风何用买 清风不用一钱买 玉山未倒 玉山自倒 举长江变香醪 变春江 买得风光不著钱 难变春江 风月不用一钱买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六〈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䍦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笑杀山公醉似泥】。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恰似葡萄初拨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千金骏马换小妾【千金骏马换少妾】。笑坐雕鞍歌落梅【醉坐雕鞍歌落梅】,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摧,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龟龙剥落生莓苔】,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案:一本此下有:谁能忧彼身后事。金凫银鸭葬死灰二句。】。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五鹦鹉赋
第 13 句因包含“鹦鹉,赋”,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 鸚鵡賦
典故鹦鹉赋 相关人物祢衡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传·祢衡传》
祖长子射为章陵太守,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衡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六庄周
第 17 句因包含“庄周”,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莊周
典故[url=]庄周[/url] 同源典故漆园人 [url=]漆园吏[/url] 漆园书 庄叟 [url=]庄生[/url] 蒙邑先生 相关人物庄周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列传》附《庄周传》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蹠、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七伯乐
第 18 句因包含“伯乐”,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伯樂
典故[url=]伯乐[/url] 同源典故[url=]伯乐相马[/url] [url=]孙阳[/url] 相关人物伯乐
《庄子》外篇·卷四中《马蹄》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伯乐姓孙名阳,善驭马。」 《列子集释》卷八〈说符篇〉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八老李成蹊
第 24 句因包含“桃李,成蹊”,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桃李成蹊
典故[url=]桃李成蹊[/url] 同源典故将军桃李 成蹊 李下蹊 李径成蹊 李无言 李蹊 桃李不言 桃李多言 桃李径 桃李无情 桃李无言 桃李无蹊 桃李言 [url=]桃李蹊[/url] 桃蹊李径 桃阴旧蹊 满蹊桃李 芳菲不为言 蹊为李广 门下成蹊 相关人物李广
《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2878~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姚氏云:『桃李本不能言,但以华实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径也。以喻广虽不能出辞,能有所感,而忠心信物故也。』」 《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2878~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姚氏云:『桃李本不能言,但以华实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径也。以喻广虽不能出辞,能有所感,而忠心信物故也。』」
典故 | 简释 | 成蹊 | 喻指花事繁盛。唐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
九成蹊桃李
第 24 句因包含“成蹊,桃李”,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成蹊桃李
典故成蹊桃李 同源典故无言桃李 无语成蹊 能言桃李
《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2878~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姚氏云:『桃李本不能言,但以华实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径也。以喻广虽不能出辞,能有所感,而忠心信物故也。』」
十 三笑过虎溪
第 28 句因包含“三笑,过,虎溪”,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 過虎溪
典故过虎溪 同源典故[url=]虎溪[/url] 虎溪僧 三笑 勿过虎溪 虎溪相送 虎溪远 远公不出 长隔虎溪 相关人物慧远(东晋) 陶潜
《莲社高贤传·百二十三人传》
时远法师居东林。其处流泉匝寺下入于溪。每送客过此。辄有虎号鸣。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尝过。独陶渊明与修静至。语道契合不觉过溪。因相与大笑。 《庐山记》卷一〈叙山北〉
流泉匝寺下,入虎溪,昔远师送客过此,虎辄号鸣,故名焉。时陶元亮居栗山,山南陆修静亦有道之士。远师尝送此二人,与语道合,不觉过之,因相与大笑,今世传〈三笑图〉盖起此。
典故 | 简释 | 虎溪相送 | 咏僧人。明吴廷翰《怀白云寺僧》:“几度南山不得归,虎溪相送迹应稀。” |
十一元亮
第 28 句因包含“渊明”,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元亮
典故[url=]元亮[/url] 同源典故[url=]彭泽[/url] 彭泽令 彭泽宰 [url=]泉明[/url] [url=]渊明[/url] [url=]陶令[/url] 陶元亮 [url=]陶公[/url] [url=]陶家[/url] 陶彭泽 [url=]陶渊明[/url] 陶潜 陶靖节 [url=]靖节[/url] [url=]靖节先生[/url] 相关人物陶潜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
宋征士陶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昭明文选》卷五十七〈诔下哀上·诔下·陶徵士诔〉
有晋徵士寻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达。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乎远。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有诏徵为著作郎,称疾不到。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寻阳县之某里。近识悲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呜呼淑贞!……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谥典,无愆前志,故询诸友好,宜谥曰靖节征士。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义熙末,徵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十二东西流水
第 30 句因包含“东西,流水”,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東西流水
典故东西流水 同源典故人似水东西 流水东西
《宋书》卷二十一〈乐志三〉~622~
〈白头吟〉古词:晴如山上云,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平生共城中,何尝斗酒会。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踥御沟上,沟水东西流。郭东亦有樵,郭西亦有樵。两樵相推与,无亲为谁骄?三解凄凄重凄凄,嫁娶亦不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离筛,男儿欲相知,何用钱刀为?如五马啖萁,川上高士嬉。今日相对乐,延年万岁期。
十三落花流水
第 29、30 句因包含“落花,流水”,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 落花流水
故[url=]落花流水[/url]
《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九〈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山公〉
仙翁归卧翠微岑,一夜西风月峡深【一叶西风月峡深】。松径定知芳草合【松涧定知芳草合】,玉书应念素尘侵。闲云不系东西影,野鹤宁知去住心【野鹤宁伤去住心】。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琴【落花流水思离琴】【落花流水怨离襟】【落花流水思离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