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五班第六讲 对联的撰写方法(醉吟子)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598 小时
主题
66

383

帖子

0

精华

2036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19690
经验
15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22 2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六讲    对联的撰写方法(取自大蒙校长讲义)
  
   对联的写作方式,多种多样。几乎所以的文学写作技巧,都可以应用到对联写作上来。如果全部介绍的话,应有100页书以上的内容,这里仅作简单介绍。针对个人来说,常用的写作方法只有几种或10多种,当然也有更多的。在10多天里是不可能全部学得完的,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些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今后联艺提高了,眼界扩大了,相信朋友们会逐渐掌握更多对联写作方法。
    一、集句式
    集句,就是把别人的诗词、文章中符合对联特点、意思连贯的现成句子,组成一副对联。集句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
举杯邀明月(李白句)
放眼看青山(白居易句)
    二、摘句式
    摘句,也是对联创作方式的一种,就是直接摘取诗文中的偶句而成的。如:
江作青罗带====水如碧玉簪(韩愈的《送桂州严大夫》)
    三、脱化式
    脱花,又叫翻新,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关诗词文章中的句子,略加改动,表达出新的主题,而作成新对联。如:有名的联名为:
不明才主弃===多故病人疏
这是纪晓岚将孟浩然的诗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稍加改动而成的。

四、创新式     创新式是用自己的话写成的对联。这是对联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方式。有扩联创新式,对句创新式,定题创新式,自由创新式。最常用的是自由创新式,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己完成整联。我们这一讲主要是介绍整联的常用撰联方法:
    对联写作技巧:
  (一)、遣词技巧
    1、比喻法
    比喻法。如: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过去曾有人写了一联讽刺大堂六部:
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
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

    2、夸张法
    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如: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
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
    3、衬托法
    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如: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淅江绍兴上虞虞姬庙联)
    4、对比法
心清水浊==山矮人高。
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
    5、反对法
    反对,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如河南函谷关犹龙阁联:

未许田文轻策马,
愿闻老子再骑牛。

    6、正对法
    正对的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例如:

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
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

   上下两联都是讲摩天岭的高峻。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两联的意思是互为补充的。

    7、自对法
    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如:
  入流亡所====登岸舍舟(注:所引对联未注明作者或出处的,均出自拙著《触闻集——佛教对联八百副》一书,下同。)
其中,“入流”与“亡所”、“登岸”与“舍舟”,就是句中自对。又如,“荣辱”对“是非”、“至高无上”对“微妙甚深”、“溪声山色”对“暮鼓晨钟”、“烦恼即菩提”对“微尘含刹土”、“如秤锤落井、砺石沉潭”对“纵仙术隐空、神通入海”等,不仅上下联相对,而且句中也都有自对。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当然,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如: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
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些。

    7、串对法
    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如长沙岳麓山联:

直登云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

  “登”是为了“看”,“看”是“登”的目的。这副对联不过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上下联意思是顺连的。还有四川白马关庞靖侯祠联:

明知落凤存先帝,
甘让卧龙作老臣。

    这副对联上联写庞统的牺牲精神,下联交代牺牲的动机。也是一副很好的串对。


8、借对法
借对。所谓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的甲义的同时,又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借对分借上与借下两种。
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叫借下。例如:

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
君乐臣乐,求彼永乐万年。

    这副题明成祖观灯的对联中,下联的“永乐”就是用“永远快乐”的联意的同时,借其表明成祖年号的意思来与上联的“大明”相对。又如:

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
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

    红白指两种酒。这副联中,下联的“东西”就是在表明物件意思的同时,借其意思来对上联的“南北”。
同理,借上联的词语来对应下联,叫借上。例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副对联的“沧”本意是“寒”的意思,因与“苍”同音,这里便借以表示颜色的“苍”(深绿色)同“蓝”相对。
由于借对有较高的技巧性,因此也是难度比较大的巧对。大家多看、多练自然熟能生巧。

    9、双关法
    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例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
因何而得偶;
有幸不须媒。
再如: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第二层意思是:
怜子心中苦;
离儿腹内酸。

    10、用数法
    对联中巧妙地运用数字,心增强对联的表现力,显得生动活泼。如:
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
五六月间无署气==二三更夜有钟声。
孤庙独宿一将军,单枪匹马==对河两岸二渔翁,并钓双沟。
    11、用典法
    用典——借历史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明问题。例如: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这是赵朴初先生为岳飞庙题的对联,用了五典。“老柏”指岳飞墓前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都出自岳飞的《满江红》。《文心雕龙——丽辞》说“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就是指用典。用典之所以难,是因为文意两方面都不易配合妥当。赵先生的这副对联用的自然而贴切,即使没有读过《满江红》的,也照样可以理解。当然,用典冷僻,晦涩难懂,是不宜提倡的。

    还有引用搅动,假换称法,比拟法,同异法,增语法等等,不一一介绍了。
(二)、用字技巧
    1、折字法
析字联。所谓析字联是指联中采用了拼拆汉字形体的技巧,或分或合而成联。
一明分日月;
五岳各丘山。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2、合字法
如: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钟(老字体)。二人土上座==一月日边明。
    2、复字法
即上下联分别有一个或几个同样的字出现。如:
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3、叠字法
水水山山,外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四化蓝图图图美===九州春色色色新。
    4、谐音法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童子打桐籽,桐籽不落,童子不乐==麻姑采蘑菇,蘑菇真鲜,麻姑真仙。
    5、同傍法
    同旁联。所谓同旁联意指联中采用相同偏旁部首。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广东东莞虎门联。)
三个土头考老者;
五家王子弄琵琶。
王老者一身土气;
朱先生半截牛形。
(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日秀才登门便言:
王老者一身土气,王老头对道:朱先生半截牛形。秀才默然。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湛江港清波滚滚;
渤海湾浊浪滔滔。
嗟叹嚎啕哽咽喉;
泪滴湘江流满海。
驱骚驶驽骜马骤;
植檀栽桂森木荣。
荷花茎藕蓬莲苔;
芙蓉芍药蕊芬芳。
寂寞寒窗空守寡;
俊俏佳人伴伶仃。
逢迎远近逍遥过;
进退连还运道通。
迎送远近通达道;
进退迅速游逍遥。



6、重言
    重言,就是在一联中多次使用某个或某些词语,以取得某种艺术效果。
有以一个字为单位进行重言的。如: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骋时毋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这副对联题于湖北当阳玉泉山关帝庙。上联重言“赤”字,下联重言“青”字,比为单字重言。
也有以几个字为单结重言的,如:

慕汉宋两完人,文章绝世,书法绝世;
称巴蜀一胜境,琵琶有声,铜锣有声。

    这副对联题于四川云阳张飞庙,上联重的“绝世”,下联重的“有声”,都是以两字为单位的。
如浙江天台山方广寺的长联: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和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上联重言“声”,下联重言“色”,佛理通秀,妙不可言。

    还有拟声法,飞白法,析数法,应首法,等等,

参考资料:对联的机巧
1、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67&ID=3944&page=2
2、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67&ID=4235&page=2

在线时间
24 小时
主题
0

24

帖子

0

精华

646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9828
经验
7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15
2
发表于 2012-7-15 13:19 | 只看该作者
路过,帮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8 小时
主题
43

151

帖子

0

精华

2856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4958
经验
63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4-10
3
发表于 2013-4-18 0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 小时
主题
0

2

帖子

0

精华

222

积分

联都初级会员

Rank: 1

UID
45116
经验
1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4-25
4
发表于 2013-4-26 18:39 | 只看该作者
路过看过想过不过没记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0 22:36 , Processed in 0.08716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