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2|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关于对联鉴赏和点评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 小时
主题
206

1637

帖子

7

精华

329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214
经验
329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2 1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目前联都的对联点评日益兴盛,这是得力于临屏版的苦心经营的。但是,有关对联的鉴赏和点评,有很多问题让我困惑。目前的情况是,点评者往往根据个人的见解,对联句进行评判,我在点评时即是如此。可是我突然想到,如果把古人的名句拿来点评,会出现什么状况?

例一,“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如果由我点评的话,也许会是这样: 下句很好,写出白鹭洲将两条流水从中分开的景象。上句费解,三座山怎样会有一半落在青天之外?是一座半山吗?还是每座山的一半?交待模糊。句中“外”“洲”失对。

如果没有看过古人对此句的评点,我很有可能会这样评价。类似的情况还会有很多。

我当然不可能动摇本句作为千古名句的地位,但是,这说明了我个人对联鉴赏和点评方面的浅薄。那么,当临屏版出现佳句时,也会因我在鉴赏和点评方面的失误,而造成误导新人、错失好句的遗憾。

怎样才能正确理解联句?怎样才能正确点评联句?希望大家能够给我一些指点。在此感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 12:02:10编辑过]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I彩| 六合投I注| 网络赚钱去SO娱I乐I城:顶级信用I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2

971

帖子

3

精华

1134

积分

联都贡士

*****

Rank: 6Rank: 6

UID
4034
经验
11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28
2
发表于 2005-3-2 13:32 | 只看该作者

这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建议评联作两方面评价:

一、客观评价:联律方面的评价。

二、主观方面:即意的方面的评价,有些谦虚的评联者会加上“管见”之类的词,是很负责任的。

总之,只要言而有证就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艺无止境嘛。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冫彩| 六合投冫注| 网络赚钱去SO娱冫乐冫城:顶级信用冫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8

750

帖子

1

精华

892

积分

联都贡士

三千马甲入联都

Rank: 6Rank: 6

UID
3179
经验
89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9
3
发表于 2005-3-2 14:32 | 只看该作者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三山:在金陵城西南长江边上,三峰排列,南北相连,故名三山。

半落青天外,该是常用的比喻或夸张修辞法,连绵的三座山峰,高耸云天,云雾缭绕,好象一半落于青天之外;

2.二水:秦淮河流入长江,随水东流,白鹭洲横截于其间/被白鹭洲从中间分开。

3.地名、人名、典籍等入诗或入联,对仗上要求可适当放宽;而且句子属于诗的对仗,诗的对仗不比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 17:36:24编辑过]
★心似浮云常自在★ ★身如流水任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8

750

帖子

1

精华

892

积分

联都贡士

三千马甲入联都

Rank: 6Rank: 6

UID
3179
经验
89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9
4
发表于 2005-3-2 14:48 | 只看该作者

乱语:“如果没有看过古人对此句的评点,我很有可能会这样评价。”[em01]

回复是理解错乱披风的意思了~~

★心似浮云常自在★ ★身如流水任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6

1016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2899
经验
156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0-21
5
发表于 2005-3-2 20:07 | 只看该作者

“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却是有情有理的。”

“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刚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

俺没文化,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只得抄两句话,顶顶这个好帖子。

俺评联时,常告戒自己:别人写出来的景,是自然的景通过作者脑子加工后的景色,是思维中的景色,它已经被注入作者的感情了,不再是自然景了。再把这样的景去与自然的景印证,俺犯不着。:))

至于对仗,俺不认为诗联的对仗要求和联的对仗要求有不同。对仗允许宽对与工对,诗联和联都如此。而宽对的要求,一向是“虚对虚,实对实”——俺没听说过古人有词性的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主题
805

5631

帖子

30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1601
经验
816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2
6
发表于 2005-3-3 09:34 | 只看该作者

一、评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点评对联,没有错。只是理解的程度和准确性问题。网络对联的点评是互评性质的讨论,不能视为被评对联的盖棺论定。只要评联者和被评者抱着学习的心态参与讨论,终究是有好处的。

二、李白登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非常欣赏。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于是“无作而去,为巨匠敛手”。在游览金陵凤凰台时,步崔颢原韵,作《登金陵凤凰台》。时人赞其诗“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可见,是李白有意模仿崔颢的手法。至于这两首诗,未必要视作标准七律的。

三、作为对联,对仗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允许宽对,但不许不对。至于允许宽到什么程度,一般认为,在不害意的前提下,尽量维护对联的基本特征。这跟对联创作的水平有关。一副对联,有人觉得,意在工先,以“工”的标准无法表现“意”,就出律了,毕竟对联是一门有难度的学问。而评论者多以“形意兼得”的标准要求对联。这是一对矛盾体。

四、说到“意”,在应对对联时,分歧就更大。一句出句所提供的信息,会使对句者产生不同的理解。而出句者在构思时也许只有一个主题。因为对联的对句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理解是很正常的。评论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出句时,会不自觉地去否定其他人的理解思路。这也是矛盾所在。比如,如果把“大漠孤烟直“作为出句来征对,此句未必能在网络论坛中推精。因为如果撇开原诗的背景和主题,就失去了原诗中空阔苍凉的美感。但它是一首完美诗篇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比如说我们赞美某女孩的眼睛漂亮,是相对于女孩的整个面部而言的,如果说它是张飞的眼睛,反被人恶心了。对联和诗的区别大抵在此。

五、道人认为,应对对联属于二度创作,就象一个似是而非的树根,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雕琢,前提是,你的理解和你的对句所提供的信息应该是统一的。换句话说,你的对句和出句融为一体时,你的理解就是正确的。而点评者,要充分尊重和理解这种创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3 9:43:41编辑过]
博客:http://lbhy.blog.hexu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 小时
主题
206

1637

帖子

7

精华

329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214
经验
329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7
7
 楼主| 发表于 2005-3-3 12:0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大家的讨论,尤其赞赏空空的回复。

但是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五、道人认为,应对对联属于二度创作,就象一个似是而非的树根,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雕琢,前提是,你的理解和你的对句所提供的信息应该是统一的。”有了出句之后,出句的作者不能强行限制别人对这个出句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可是,对鉴赏者或点评者而言,如何才能理解对句者的本意呢?

前些天我担任院试主考时,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对一个出句,我认为应该这样理解,应该从这个角度来对,而一些考生认为应该那样理解,应该从那个角度来对。如果说双方都是对的,那么,一幅对联的优劣该如何评判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主题
805

5631

帖子

30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1601
经验
816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2
8
发表于 2005-3-3 14:12 | 只看该作者

对出句本意的理解,第一取决于作者表达的准确性。第二取决于应对者理解的准确性。三是取决于应对者实际应对的准确性。有些出句能够准确地表现主题,理解是不难的。只要顺着出句的主题换个角度给予强化或补充,就可以了,不妨将这种情况称作“被动跟对”。但理解和着手应对又是两回事,许多对句没有达到与出句意境相融的效果,并不一定属于理解不到位,而是眼高手低,无法用一个适合的意境与其相配而已。有些出句本身包含多元的主题思想,给应对者留下充分发挥的空间。应对者不但要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句的主题进行定位,还要通过文字的准确表达,使主题更加明显突出,从而清晰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将这种情况称为“主动应对”。当然,如果出句本身在文字美感、修辞手法、主题表现方面比较拙劣的,又是另一回事了。

说到对联的考试和比赛,和互动性的点评是两码事。考试和比赛的评论往往一锤定音,盖棺论定,不允许有磋商的机会。而且考试和比赛的评论无疑带有评论者强烈的个人色彩。比赛时往往以多名评委参与评论和打分,目的就是为了弱化个人色彩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是一人仲裁,就必须体现个人色彩,否则就等于剥夺了仲裁权力。

博客:http://lbhy.blog.hexu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 小时
主题
221

2665

帖子

2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潇湘派客座看门人

Rank: 4Rank: 4

UID
3384
经验
35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22
9
发表于 2005-3-3 14:15 | 只看该作者

窃以为网上对联评联,即要注重和谐美,也要兼顾个性美。前段时间常看到一些评联人有“对句与出句意隔”之类的评语,有了此界定,对句就会被淘汰出局,事实上临屏中的某些出句,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味的要求和谐,只能是以错对错。如此下去即影响对句人的情绪,同时也可能出现误导,使我辈初学对句的人难辩是非。常玩对联的人多数会有这样的感觉,看到一个自己认为是个好的出句时,就会精神振奋,思路开阔,相反则感觉别扭,即使是勉强应对,也会连自己都觉得不满意。因此建议以后再评联时,是否可以把充满个性化的与出句不算和谐的好对句也评为好联(非好对句)做以推荐。

同意楼上几位关于情景交融的说法。网上对联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地理环境,观察事物的角度,再创造过程中的感情化因素等等方面的差异,难免会出现不同的看法,这些都应该在交流中解决。前几天在工部曾出过这样一联:夜雨过潇湘,仙鹤源头捞翠色// 潇湘夜雨后,与鹤有什么关系?这点自己都有疑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做了一张图片,在一片翠竹的背景下,两只白鹤把嘴伸到小溪的水中,我并不知道潇湘那个地方是否有鹤,但配上图后,感觉出句好理解了。因此建议在评联时当以提高对句人的对联技巧为主,意境应次之。

农桑亦雅,夫子遗风常扑面  
耕者何欢,霞光神采偶沾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8

750

帖子

1

精华

892

积分

联都贡士

三千马甲入联都

Rank: 6Rank: 6

UID
3179
经验
89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9
10
发表于 2005-3-3 15:2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这几天我也一直在其他地方与人论理,过几天整理好资料再全面回复。

先就几个问题说说,想到哪里说哪里,只代表一家之言。

1.关于“意在工先”:

一副对联好与坏,联意首要,故联意在此列第二(第一为审题/切题,正在整理中)。 说明联意的重要性与对联创作的先后次序,所谓“意在工先”即此意。有人将其理解为对联的联意与格律对仗的孰轻孰重,这是严重的曲解,谬之千里矣。

2.关于“意隔”:通常点评句子,我会综合上/下句一起看,判断句子属于正/反/串句型;或对而不联,如无情对;或联而不对等。如所对句子均不太符合,或表达不清不贴切,都简评为意稍隔。

3.由于点评时评语都很简短,评联者多数时候或者也没把这些考虑因素与考虑过程特别注明,所以对句作者反而因此而越发糊涂,也因此容易引起误解或误导了大家的方向。最近我正在整理一些联理相关的资料,主要针对鉴赏品评联对与联理定义/概念的内容为主,希望到时对大家有点用处与帮助,目前有些资料正在跟他人交流意见/等待回复的过程。

4.先补点有关联意的资料,只为方便大家区别理解联意:

根据联意关系分类:一般上/下联的联意存在着并立、对立、顺连三种方式。所谓正对、反对、串对。

A.正对: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互相补充,内容相似或相关。

B.反对: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衬。上联与下联对比尖锐分明。

C.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意思顺连,在语法上形成一个复句,构成连贯、递进、转折、选择、假设、目的等复合关系。
★心似浮云常自在★ ★身如流水任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8

750

帖子

1

精华

892

积分

联都贡士

三千马甲入联都

Rank: 6Rank: 6

UID
3179
经验
89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9
11
发表于 2005-3-3 15:36 | 只看该作者

5.关于格律(格为对仗,律为音韵):

对联六相:1.字数相等;2.词类相当;3.结构相应;4.节奏相同;5.平仄相谐;6.意义相关。格律体文学(又谓韵文)皆有其严格格律,对联也是如此。

工对

工对也就是严对,要求严格遵守对仗的“六相”原则,尤其是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三个基本原则。

特别是词类对仗,要求所对仗的词属于同一小类。在传统的诗联创作中,词可划分为28小类。即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宫室类、器物类、衣饰类、饮食类、文具类、文学类、植物类、动物类、形体类、人事类、人伦类、代名类、方位类、数目类、颜色类、干支类、人名类、地名类、同义连用字类(如“格调”)、反义连用字类(如古今)、连绵字类、重叠字类、副词类、连介词类、助词类。

小类相对中,数目、体形、颜色、方位更是自成一格。相对仗的词是相邻的小类,也认为属工对。

《汉语诗律学》中把用于工对的相邻小类分为二十种,分别是天文对地理、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宫室对器物、器物对衣饰、器物对文具、衣饰对饮食、文具对文学、植物对动物、形体对人事、人伦对代名、疑问代词对副词、方位对数目、数目对颜色、人名对地名、同义字对反义字、同义字对连绵字、副词对连介词、连介词对助词。

对联尽力求工,但求工太过,走上反面,形成同义反复,则是作联之大忌。诗联学中称之为“合掌对”。

对于同字对仗。工对忌重字,宽对则可不避。

宽对

相对于工对而言,对仗的要求可适当放宽,宽对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相同的词性即可以对仗,不必再分小类。二是不同词性的词只要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亦可对仗。

多数楹联作品,以宽对为主,刻意地求工,容易因词害意、因律害意。

先注:宽对与失对比较容易混淆。

★心似浮云常自在★ ★身如流水任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主题
805

5631

帖子

30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1601
经验
816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2
12
发表于 2005-3-3 15:56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农夫耕霞在2005-3-3 14:15:00的发言:

因此建议以后再评联时,是否可以把充满个性化的与出句不算和谐的好对句也评为好联(非好对句)做以推荐。

因此建议在评联时当以提高对句人的对联技巧为主,意境应次之。

内容相关是对联的基本特征之一,上下联围绕相关的主题,或并行表达,或正反表达,或构成延续、因果等各种关系,使对句与出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对联才是好的对联(少数技巧联和无情对除外)。所谓“充满个性化的与出句不算和谐的对句”实际上是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对句(不是好联怎么会有好对句呢?)。任何文学体裁都是要表现某种思想感情的,所谓的文学美感,也就是意境的协调美。西施是美的,美在其体态,张飞也是美的,美在其粗犷豪勇。但如果把张飞的眼睛画成西施就不美了。

意境的相融也是对联的重要技巧之一,如果在对联时不把意境放在首位,对联就变成格律游戏了。

博客:http://lbhy.blog.hexu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 小时
主题
221

2665

帖子

2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潇湘派客座看门人

Rank: 4Rank: 4

UID
3384
经验
35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22
13
发表于 2005-3-3 16:05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空空道人在2005-3-3 15:56:00的发言:

内容相关是对联的基本特征之一,上下联围绕相关的主题,或并行表达,或正反表达,或构成延续、因果等各种关系,使对句与出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对联才是好的对联(少数技巧联和无情对除外)。所谓“充满个性化的与出句不算和谐的对句”实际上是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对句(不是好联怎么会有好对句呢?)。任何文学体裁都是要表现某种思想感情的,所谓的文学美感,也就是意境的协调美。西施是美的,美在其体态,张飞也是美的,美在其粗犷豪勇。但如果把张飞的眼睛画成西施就不美了。

意境的相融也是对联的重要技巧之一,如果在对联时不把意境放在首位,对联就变成格律游戏了。

哈~~~~可能是农夫的表述能力差,没有说清楚,我所说的个性化是相对于那些出句有问题而言的,如果出句语义不清,或韵律混乱,或晦涩难懂,那么再强求对句去和谐,似乎没什么道理吧?而且我所强调的是做为“好联”,不是属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3 16:10:10编辑过]
农桑亦雅,夫子遗风常扑面  
耕者何欢,霞光神采偶沾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主题
805

5631

帖子

30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1601
经验
816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2
14
发表于 2005-3-3 16:29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农夫耕霞在2005-3-3 16:05:00的发言: 哈~~~~可能是农夫的表述能力差,没有说清楚,我所说的个性化是相对于那些出句有问题而言的,如果出句,那么再强求对句去和谐,似乎没什么道理吧?而且我所强调的是做为“好联”,不是属对

对出句有问题的对句(语义不清,或韵律混乱,或晦涩难懂),即使对句再精彩,也是吃力不讨好的。把这份精力积蓄起来,可以写好多好联呢。

博客:http://lbhy.blog.hexu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8

750

帖子

1

精华

892

积分

联都贡士

三千马甲入联都

Rank: 6Rank: 6

UID
3179
经验
89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9
15
发表于 2005-3-3 16:51 | 只看该作者

乱披风:前些天我担任院试主考时,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对一个出句,我认为应该这样理解,应该从这个角度来对,而一些考生认为应该那样理解,应该从那个角度来对。如果说双方都是对的,那么,一幅对联的优劣该如何评判呢?

如果是比较隆重的征联比赛,对于经过初评入闱的联,以前也有咨询对联作者创作意图的程序,这也是为了减少误评或因理解上的偏差引起差错,有时不仅要咨询出句者,但更主要是对句作者本人。

不过象这里院试之类的考试,估计没必要这样严格的程序了,基本按照考官个人对联句的把握与理解来评即可,如果能尽责一点,有问题可以摆出来征求大家的意见更好;有时也不妨放宽要求。

对于句子意思的把握,举一例,比如前几天临屏句:好借风云抒壮志(玉笙寒),

初看此句,好句!好大气势,与作者以往风格大不相同,当时只大约隐隐觉得句子似述怀言志,也似咏物抒情,实在不好把握。

对了句:轻舒羽翼驾长空,仍稍觉“对不起”,把握不住出句立意,只好续貂点题:只写鸟本身:)

到驴子点题——咏风筝,俺要彻底地晕倒!

怎能把握到这点命题?不然简单点来个对句:轻脱束缚上青天。还可凑成更切题点的流水对~~

这就是网联的特点:出句几乎都没解说的习惯~~

不过也因此有百花齐放的局面,也是一喜~~

★心似浮云常自在★ ★身如流水任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

48

帖子

0

精华

798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不挠即痒,挠即痛

Rank: 2Rank: 2

UID
4027
经验
1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27
16
发表于 2005-3-3 18:53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云水在2005-3-2 14:32:00的发言: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三山:在金陵城西南长江边上,三峰排列,南北相连,故名三山。

半落青天外,该是常用的比喻或夸张修辞法,连绵的三座山峰,高耸云天,云雾缭绕,好象一半落于青天之外;

2.二水:秦淮河流入长江,随水东流,白鹭洲横截于其间/被白鹭洲从中间分开。

3.地名、人名、典籍等入诗或入联,对仗上要求可适当放宽;而且句子属于诗的对仗,诗的对仗不比联。

解释的很到位,不过要补充一点,青莲居士在其时是属于诗界的离经叛道的“叛逆者”,他的诗多不合律,但是想像瑰丽,用词清逸,千古以来,无人出其右,故有“诗仙”一谓。

不作凄凉宝剑篇, 率然漂泊欲穷年; 馆前黄叶仍风雨, 何处青楼自管弦? 无端新知遭薄俗, 怎奈旧好隔良缘; 谁同心断新丰酒? 与我销愁斗几千。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42

3839

帖子

5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贡士

沉在海底的鱼+联都进士

Rank: 6Rank: 6

UID
2639
经验
483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2
17
发表于 2005-3-3 20:1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乱披风、道人、云水、农夫耕霞以及其他朋友,为临屏带来这么精彩的讨论!在此也说说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1、临屏的出句来源不一,水平也参差不齐,由于我眼光所限,可能挑选出来的句子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希望联友们提出疑问,一起探讨。另外,有些出句可能比较平常,但用来练笔却不错的,我每次都选了一部分。如果大家感觉不妥,可以向我提建议。

2、就点评的问题,我个人的感受是,如果能把握住出句人和对句人的构思,评起来就容易得多;但当有的句子存在歧义时,难免会出现与作者理解不一致的情况,也是容易引发争议的地方。这个问题,我想也许只有通过互相的交流来解决。有见仁见智的时候,也说不定可以就某一方面达成共识,这也是一种互相学习吧。毕竟我们不是在这里做学问,实践的成分更多一些,也比较容易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3、云水提到说的我的那个出句,我的构思并无咏物的成分,纯为一时突发奇想。驴斑当日就批评说直抒胸臆,意显而近。后来想,我要是说“鹰击长空,好借风云抒壮志”不就成了托物言志了?也不至于令人费解。又记得以前曾出过一句“天寒犹有花千树”,多数人只作一般的意境联对了,只有几个人猜到我的本意是写雪。之前更有道人的“疏帘漫卷酒旗斜”,说是写风的,又有几人明了?所以作为对句人,他的对句是否与出句相合,主要还取决于他对出句的理解程度。一个好的出句,优秀的对句可能不止一个,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与对句组成一个整体,或者补充出句的意思,或者转、或者救……总之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对上了,各方面都尽量照应到了,就是好句。

4、关于联和诗的对仗,我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方面的理论。但就自己所读的这些律诗而言,感觉到诗的对仗比联还是要宽松一些的。除了李白这首诗,还可以举出很多类似的例子来,昨晚翻全唐诗里随意看到的律诗中的一联:“露滴谁闻高叶坠,月沉休藉半阶明。”休和谁、半和高的对仗显然就不工。但我想这都不足以证明联应该允许这样宽松的对仗。毕竟诗联只是一首诗的一部分,某一联的不工,可以由与其他几联组成的完整意象来弥补,读诗的人在为这种艺术美所打动的时候,也往往容易忽略其他的不足。而联只有短短的两行字,尤其是短联,又要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又要精确到无一闲字,如果连基本的对仗都做不到,想必也难以让人赏心悦目。

以上只是我学联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如有理解不当的地方,希望能得到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2

971

帖子

3

精华

1134

积分

联都贡士

*****

Rank: 6Rank: 6

UID
4034
经验
11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28
18
发表于 2005-3-4 14:19 | 只看该作者
呜啦啦,言不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8

750

帖子

1

精华

892

积分

联都贡士

三千马甲入联都

Rank: 6Rank: 6

UID
3179
经验
89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9
19
发表于 2005-3-4 17:34 | 只看该作者

玉笙寒: 。。。后来想,我要是说“鹰击长空,好借风云抒壮志”不就成了托物言志了?也不至于令人费解。。。

1.加了前分句,意思是好明白了,不过本来还好的句子变成白开水:)),因为两分句的意思显得有重复。一般最好前分句与后分句形成递进、转折或形成其他修辞关系,不可随意。

2.之所以举此例,是因为句子其实也有歧义,尤其在驴子点题咏风筝之后,歧义就更明显。

好借风云抒壮志;好可念hao(好处的音,上声);也可以念hao(好高骛远的音,去声),两种联意或褒或贬,实难把握,再联系风筝为题,歧义就更见突出。

3.驴版点题后,曾想再补一对:

好借风云抒壮志,

不知起落系纤绳。

这样,既似出句褒义理解时作反对,也似出句贬义理解时作流水对。原来不是咏物的,这下全部都要晕~~

★心似浮云常自在★ ★身如流水任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42

3839

帖子

5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贡士

沉在海底的鱼+联都进士

Rank: 6Rank: 6

UID
2639
经验
483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2
20
发表于 2005-3-4 21:17 | 只看该作者

云水:原来不是咏物的,这下全部都要晕~~

我觉得这个句子本身是不是咏物,也许并不是那么重要。在我的构思中虽然没有这一想法,但对句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解来对,只要能与出句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就是成功的;像云水君以写鸟来对的那一句也并无不可。另外云水君对驴斑的点评理解有误,他引用了宝钗写风筝的句子来说明含蓄的好处,并不是说我的句子写的是风筝。细分析也知道,这个出句用来形容风筝是不恰当的,风筝不过是借风力上天,本身很弱小,说抒壮志就近似妄语了。如果理解为鹰一类的高飞之鸟,还比较说得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1 14:33 , Processed in 0.10937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