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漠漠 于 2011-7-13 21:29 编辑
C7冰壶秋月
作业一:初识平仄的朋友在唐诗三百首中找出一首七律
西塞山怀古
唐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1.标出这首七律的平仄
妄评:平仄标得无误,很好。
2.找出其中的入声字:益一出石日荻
妄评:还有铁,入声[九屑]。其余正确。
3.说出哪一句是颈联:
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妄评:正确。
作业二:平仄粘对替没问题的同学写七律一首,题目《秋》
七律•秋
金凤大笔万毫长,舞动乾坤放异光。
果树举灯妆沃野,粟禾鼓劲溢粮仓。
流霜尽染枫林画,飞雁长书碧落章。
莫道逢秋愁暗起,直描彩卷抱芬芳。
妄评: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冰壶秋月你好!从你的整首作品平仄排列来看,你应该是选的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凤是风的手误吧?如果是凤字,那么只能理解成仄起平收,那么笔字是入声字,此处就失替了,那么以后的各句的平仄排列也都跟着错了。呵呵。以后打字细心一点啊,打好了最好再对照一遍。
平仄粘对替你已经掌握了,很好!起承转合各个步骤均能扣住题目秋的特征来下笔,很好!首句运用金风二字迅速入题,并采用比兴手法,前后分句连贯性很好!承句扩展首句的放异光,写果树硕果累累,稻谷归仓,一派秋天欣欣向荣之丰收景象跃然眼前。转句呢这里略有欠缺,和承句的联系性不是很紧密,也没有明显入情,还是继续停留在景的描写上。并且由于起承的势很足,转句比起来却弱了。合句很好,总结全篇并点明主题。整首律诗读起来很流畅很大气,功底很好,大赞!继续加油!以后注意韵部字尽量不要入诗,比如:妆,粮,霜,长都是七阳韵部里的。
------------------------------------------------------------------------------------------ C组8-亦如云
七律 秋
西风又染菊花黄 陌上正飘桂子香
一缕烟霞追暮日 几丛枫叶著秋妆
鸣蝉远树言无语 喃燕萦梁在他乡
月洒离情尘缘浅 云携寂寞相思长
妄评:如云同学的第一道题目没有做哈,这是不提倡的。第一道题看似简单,实则是加强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东西。这也是老师布置此题的目的和良苦用心所在。好,我们来看看七律。平起平收首句入韵。他失替,缘失替。其余平仄粘对替无误!起句很棒,菊花黄,桂子香,扣题,一幅秋天的画卷跃然眼前。承句这里应该对起句进一步扩展或深入,但前分句个人感觉不太理想,后分句很不错。转句入情。转得不太自然哈,还有既然前面是鸣蝉,后面的言字最好换成闻,作者听见鸣蝉叫,自己却无语,流露出了伤感,这样比较合理,否则言字在这里容易引起误会。后分句的喃燕萦梁也最好换掉哈。虽然你这里是采取比喻,把自己比喻成了燕子,那么既然前面都是外景远景,此处的萦梁还是觉得突兀。合句采取了对仗手法。合句是对前面的总结提升,前分句的月字很突兀,虽然你前面提到了暮日,但由于整首诗看不出时间的变化,所以感觉很勉强了。后分句不错。总体来看基础很好,继续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