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时间918 小时
主题42
联都铜牌会员
 
- UID
- 34595
- 经验
- 1313 点
- 威望
- 1 点
- 在线时间
- 91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6-22
|
先转一段学习一下!
气格 - 意思
(1). 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 唐 皎然 《诗式》卷一:“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作不由意,气格自高。”《旧唐书·韩愈传》:“常以为自 魏 晋 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 迁 雄 之气格,不复振起矣。”《朱子语类》卷一三九:“人之文章也只是三十岁以前,气格都定,但有精与未精耳。”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七言古诗,唯 杜子美 不失初 唐 气格。”
(2). 指人的气度和品格。 宋 范仲淹 《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公少而倜傥,负气格。” 宋 陆游 《答陆伯政上舍书》:“ 石守道 、 李泰伯 气格相上下。”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看你气格清标,体貌闲丽。”
与诗学有关的古代美学概念。
如宋代的《宣和画谱》云:“杜牧作行草,气格雄健。”又宋叶梦得《石林 诗话》卷上云:“欧阳文忠公诗始矫昆体,尊以气格为主,故其言多平易疏畅,律诗意所到处,虽语有不伦,亦不复问。”
气,指人的精神气质。
诗论中,它指 诗人精神气质流注于作品所形成的蕴含、生机、气势,而不同于具体内容。”文以气为主,诗亦然。”(卫宗武《赵帅干在莒吟集序》)学诗当知“气充言雄之旨”(宋濂《林伯恭诗集序》),“气足则生动。理与意皆辅气而行,故尤必以气为主,有气即生,无气则死。但气有大小,不能一致。”(钱泳《履园谭诗》)“凡诗、文、书、画,以精神为主。精神者,气之华也。”(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一)皆肯定气贯通诗篇,是诗歌的精神和生命。
格有二义。清薛雪《一瓢诗话》:“格有品格之格,体格之格。体格一定之章程,品格自然之高迈。品高虽被绿蓑青笠,如立万仞之峰,俯视一切;品低即拖绅搢笏,趋走红尘,适足以夸耀乡闾而已。所以品格之格与体格之格,不可同日而语。”
“品格”指旨义趣尚,属诗歌内容;“体格”指体制格式,主要属诗歌形式。
格与气并称,主要取其第一义,如上述叶梦得赞欧阳修诗“气格”即是。又如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诗文以气格为主,繁简勿论。”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五:“愚谓长源《怀淮阴侯》诗:‘清水波涛喧陇阪,散关形势轧兴元。’气格亦不减古人也。大约以幽、并慷慨之气出之,非尽追摹格调而成。”都是以气格指诗歌生气充盈,品格高远,气势宏放。以气格论诗,主要强调作诗要抒发真情实意,内蕴充实,境界阔大,笔力高健深厚,首尾一气贯通。它的反面是词气卑弱,滞涩晦暗。刘熙载还进一步指出:“气有清浊厚薄,格有高低雅俗,诗家泛言气格,未是。”(《艺概·诗概》)他肯定清厚高雅的“气格”,其实与前人通常谈到的气格意思相近相通。
气格 - 顾太清词之“气格”论
魏远征 : 晚清词论家况周颐评太清词"佳处在气格",极为精当。这种"气格"是由太清特有的胸次、襟抱所决定,形成这种"气格"的原因三方面:其一,太清长期乐道学佛而达到内在精神的高度自由;其二,太清作为乾隆玄孙奕绘的福晋享有皇室宗亲的富贵和闲暇,其日常生活状态是高雅的艺术化、文人化的;其三,满族文化传统的习俗使满族女性有着奔放不羁、旷达洒落的性格。其"气格"内涵为:高雅脱俗、澄明清朗、磊然畅适、自然浑成、真挚朴厚、丰盈深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