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浅说诗律中拗律等在对联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36

1638

帖子

31

精华

2884

积分

联都举人

网上睡觉的流氓

Rank: 4Rank: 4

UID
32
经验
28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8-24 2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说诗律中拗律等在对联中的应用

作者:杨柳困

一般所谓诗律,是指格律诗的一此格律,如孤平、拗救等。

格律诗的一般正格如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中,在允许的情况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中,“平平仄仄平”这一句,第一个字是不可以不论的,一定要是平声,不然就成了孤平(这里指王力的孤平观点);

而“仄仄仄平平”这一句,第三个字也是不可以不论的,“仄仄平平平”则是三平尾。而在”平平平仄仄“中,一般来说,第三个字也要避免出现仄声字,则三仄尾,而实际上在格律诗中并不是硬性规定,在联中有时也允许出现,如下面几联:

我有仙方煮白石
●●○○●●●
天留佳客与齐潢  -----齐白石
○○○●●○○

日永亭台爽且静
●●○○●●●
雨余花木秀而鲜  ------乾隆题北海
●○○●●○○

直上青云揽日月
●●○○●●●
欲倾东海洗乾坤  ----徐悲鸿  
●○○●●○○
(注此联有版本作:

直上中天摘星斗
●●○○●○●
欲倾东海洗乾坤
●○○●●○○  上联则是属于 三四字互救,仄仄平平平仄仄  ----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见下面的拗救)

此三联都是用“(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一格律式,可见在格律诗的诗律范围内,用三仄尾并非大忌。

在五言中,同样是允许,,则用“(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这一式,如下:

月来满地水
●○●●●
云起一天山
○●●○○ ----扬州瘦西湖小金山月观 郑燮


   格律诗的“拗救”,在联中实际应用也是颇多,只是在网络上由于熟读格律诗格律者少,而且由于不属定格格律宜认,导致出现在历来最常用的拗律也被视为出律的情况不少。

“救孤平”就常采用本句自救的办法,则

“平平仄仄平”(七言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的第一个字,若用了仄声字,而诗意又不可改动此字,则在第三字改仄声为平声,则成为如下:

“仄平平仄平”(七言句变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如在“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一式中,七言为“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出句(即第一句)的第三、第四个字按正格本该用平声字,而如果用了仄声字,可以在对句(即第二句)中加以挽救,办法是把对句的第三个字改为平声字,而对句的第一个字,按“孤平拗救”的规则,照样可平可仄。(这个是广互救的对句自救),则上面的格律可以如下: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王力的诗律) 或作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诗词格律简捷入门》)

如下面二联:

掬水月在手
●●●●●
弄花香满衣   ------清 刘墉 山东潍坊市四照亭
●○○●○

野烟千叠石在水
●○○●●●●
渔唱一声人过桥  -----上海豫园湖心亭
○●●○○●○

此两联便是如此,不仅自救本句,也救了上一句,由此也可见三仄尾并非严重得如三平尾般。

三四字互救的情况也普遍,则“平平平仄仄”在第三字如用了仄声,则第四字必须为平声,这个可以说是互调下位置。则格式如下:

平平平仄仄  ----变为----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下面几联:

来时觉幽奥
○○●○●
到此豁心胸   ----镇江挹江亭
●●●○○

两树梅花一潭水
●●○○●○●
四时烟雨半山云   ------昆明黑龙潭
●○○●●○○

大隐壶中有天地
●●○○●○●
幽栖物外领湖山   -------康有为题西湖丁家山康庄
○○●●●○○

未必玄关别名教
●●○○●○●
须知书户孕江山   -----[明]徐渭题青藤书室
○○○●●○○

欲共水仙荐秋菊
●●●○●○●
长留学士住西湖  -----杭州苏公祠
☆○●●●○○

一般来说,通用的拗句可以归如下公式

一变格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基本格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变格

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

再如:

天际识归舟
○●●○○
云中辨江树  ---清 郑燮
○○●○<
[SHADOW=255,pink,1] 常参无量法,不及一嗔怒[/SHADOW] 欢迎进入【槐花公社】 楼下的木有小JJ
在线时间
2 小时
主题
34

265

帖子

6

精华

429

积分

联都举人

联都甲科进士

Rank: 4Rank: 4

UID
87
经验
4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3
2
发表于 2003-8-25 00:46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希望杨柳老师能经常光临学堂。

                \\\|///
          \\ - - //
           ( @ @ )
┏━━━━━━━━━oOOo-(_)-oOOo━┓
┃                               ┃
欢迎杨柳先生的光临!  ┃               
┃             Oooo  ┃
┗━━━━━━━━━ oooO━-(  )━┛
           (  )  ) /
           \ (  (_/
            \_)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8-25 0:56:3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3
发表于 2003-8-25 01:52 | 只看该作者
好贴!精了精了,:)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4

244

帖子

3

精华

279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109
经验
27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8
4
发表于 2003-8-27 19:22 | 只看该作者
如下面二联:

掬水月在手
●●●●●
弄花香满衣   ------清 刘墉 山东潍坊市四照亭
●○○●○

野烟千叠石在水
●○○●●●●
渔唱一声人过桥  -----上海豫园湖心亭
○●●○○●○

这两句,窃以为应算作出律,而不是救坳成功:)
古人的出律,不应该成为我们今天讨论格律的准则:)

康家老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36

1638

帖子

31

精华

2884

积分

联都举人

网上睡觉的流氓

Rank: 4Rank: 4

UID
32
经验
28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5
5
 楼主| 发表于 2003-8-28 00:36 | 只看该作者
呵,就古论古,在古人来说,合于拗救并不见出律,当然今天的观点则不同,四仄连用了
[SHADOW=255,pink,1] 常参无量法,不及一嗔怒[/SHADOW] 欢迎进入【槐花公社】 楼下的木有小J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4

244

帖子

3

精华

279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109
经验
27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8
6
发表于 2003-8-28 14:28 | 只看该作者
古人也要算出律:)

平平仄平仄  可以救,仄仄仄仄仄 没听说能救的,属于重伤,病入膏肓了:))
康家老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7

120

帖子

1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潇湘男傧相

Rank: 4Rank: 4

UID
417
经验
20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5
7
发表于 2003-8-28 15:20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杨柳困先生和小生是半个亲戚,但不能因柳忘律:

以上举的很多例子,根本不能成为所谓的拗救。
正如康弋弋所说,这两个例子都是术语病入膏肓的句子,如何称之为拗救成功呢?

到这里,想说两句题外话,请勿对号入座:)

关于拗救一说,说的好听一点,是古人对于诗律、声律方面的拓展和研究,说的不好听呢,就是在自圆其说。如果真要那么勉为其难的话,恐怕不是杨柳困先生这么几个字可以说明白的了。据说一个古汉语博士生为了写“关于拗救学说的定义和划分”,洋洋洒洒写了十万字,最后自己还是捉襟见肘,感觉没有交代清楚。
哈哈,我并没有其他意思,只是觉得做学问应该认真、诚实一些,不懂就是不懂,懂多少说多少,卖多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4

244

帖子

3

精华

279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109
经验
27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8
8
发表于 2003-8-28 22:56 | 只看该作者
要说清楚拗救,不是举几个例子就完事了。
要深入到音韵学、美学去研究,不然只是流于浮浅了。
康家老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36

1638

帖子

31

精华

2884

积分

联都举人

网上睡觉的流氓

Rank: 4Rank: 4

UID
32
经验
28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5
9
 楼主| 发表于 2003-8-29 02: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的批评,困困不胜感激,确实拗救这么深的学问不是困困能说得来的,上面的只不过是拾人牙慧,撩抄王力教授的成果而已。而且关于拗救,诸学者也存在不同意见,古人这方面又少有专门论述,才造成今天这种拗救到底如何的局面。

困困的个人观点是,上面所举的是古人的联例,在古人的理论范畴内或许是允许,但时代的发展,则有不同的看法,这也是当然的。

十分感谢柳JJ与康老三。
[SHADOW=255,pink,1] 常参无量法,不及一嗔怒[/SHADOW] 欢迎进入【槐花公社】 楼下的木有小J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20

2054

帖子

5

精华

2430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贡士

Rank: 4Rank: 4

UID
502
经验
24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8
10
发表于 2003-8-30 23:43 | 只看该作者
汗流浃背,汗流浃背.  ,救"孤平"而成"孤仄".然后则说是拗救成功. 窃以为: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最终还是不遮风雨!  创造"拗救理论"之人,真是辩才,自圆其说.
    古代大诗人们,没有一人创造"诗律"."拗救"理论.倒是无所作为的"理论"家."评论"家们写了不少这种东西.但是正经的诗他们是写不来的.可笑至极.
     事实上,大诗家们的名诗也有不少是出律的.还是形式服从内容,该出律时得出律.不可救时则不救了.没有办法啊.    过于研究"拗救"是没有用的.于事无补.    把一句美诗弄得面目全非,甚至把中心内容也弄坏了,真可惜.  诗是写出来的,而律是套出来的,一本一末,清楚瞭然.
    我们作联,也宜要以马蹄韵为主,以主题为主,有时偶尔出律,也可理解,否则.诗歌,对联就没法玩了.

                                  乱写几句,贻笑大方,    千万不要砸砖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2 00:08 , Processed in 0.74391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