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联格律技巧对仗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9-6 0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载自文语虚林 对联格律技巧对仗浅谈(一) 马蹄韵浅淡. 对联格律最重要的,为两条联律,分别是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 句中平仄,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此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 句脚平仄,指对联一边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每边一句:仄 二句:平,仄 三句:平,平,仄 四句:仄,平,平,仄 五句:仄,仄,平,平,仄 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以此类推 举例如下,每边二句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上联,句中平仄,为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句脚合每边二句规则,分别是,忧[平] 面[仄] 下联相反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下联,句中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句脚,[老]仄 头[平] 平仄几乎相反相对,意境也是,平仄也可一三五不论的 其他的长句,也大同小异 刚才举的,是例子,其他长的,也一样,另外,句中平仄,还可以 用相反的,书上允许,看如何与句脚来搭配了 如句中平仄四言句是[平平仄仄], 你如果出上联,也可以用仄仄平平,与句脚相组合,举例你想出每边三句的上联, 比如说分别是(四,五,六)的句子,句脚公式是,平,平,仄,这时,你就可以组合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这些都合联律要求的,其他的依此类推(具体参照句中平仄规则) 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只能按照句中平仄的规定来组合,不能按 你自己随心所欲的创造来组合 联律和诗律一样,不能犯[孤平],不能犯[三平尾],[三仄尾],上下联尽量不能同字 具体参考[诗律要求]记住这些,你大概就可以把握住对联格律的精华了 对联格律技巧对仗浅淡(二) 对联,对仗其实就是诗词的对偶,汉语之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对偶,早如诗经<小雅>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主要注意的就是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对立,出句与对句的字不能重复,一般对联的首字是可平可仄的,除了以上说的,对联讲究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那就可以称为工对了. 因为对联及对仗体现了语文的多方面,所以我们先从对偶说起,关于对仗主要分为,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出句与对句的要求是同一句型,称为正格,例如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主语是名词前加动词定语,动词是单音词,宾语是名词前加专定名词,而诗词的对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字面相同,而不是要求句型相同,这在许多对联中也可以看到,如"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山石细"等于"细山石",而对句却是海波平,而不是平的海波. "工对"就是同类的词相对,古人将名词分为若干小类,天文,地理,时令,器用,人伦,形体,等等,有些词在语言上的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等相对,以及反义词的相对,亦可称为工对.例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河对草木,属于地理对植物,但属于句中自对而两句相对,所以称为工对.我们这里要注意的是,<文心雕龙>"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同义词相对,试工而反拙,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就叫<合掌>为诗家大忌,所以要依据句型与句意相对. 宽对就是为了不破坏句子的思想内容,利用邻近的的事类相对,如天文对地理,颜色对方位,甚至可以半对半不对,如"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遥怜 对 未解,在对联中比较特殊的就是借对,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人以八尺为一寻,两寻为一常,利用寻常来对七十,甚至可以借声音,多见于颜色,如借皇为黄,借清为青.一般来说,对联是平行的两句话,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一句话分两句来对,这就是流水对,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到洛阳." 通过对联我们可以分别虚实字及应用,分别平仄声,加强知识面和用典故,我们可以通过对"孙行者胡适之"这个对联,增加了解,明白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胡对孙,取猢狲之意,.行对适,都是进退动词,者对之都是虚字,既有借对,又有流水对,联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孙子行着走,到那里去呢?"所以对联及诗歌的对仗,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有极大的自由,对仗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内容,而不是损害思想内容,过于的讲究工整,就成了纤细,大工反拙. 对联的基本句式是从骈文和律诗移植过来的,因此一开始就 有优美的声律结构。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取舍、融合和优化,对联已经有了不同于诗词曲赋骈文的句式 和结构,形成了独立的文体。本文用二元序列表示对联结构,“0”为平,“1”为仄,用“,”断句,用“/”区分上下联。 对联的基本句式,四言和六言来自骈文,五言和七言来自律诗。骈文多采用四言和六言,故宋人称为“四六”,但其中也杂用五言或七 言。同样是五言或七 言,骈 文的节奏与律诗不同。这一点常常容易被人们忽视。例如,王勃《滕王阁序》名句“<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9-27 06:59 , Processed in 0.06787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