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拂尘解读【联律通则】之三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1

15

帖子

0

精华

586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0282
经验
7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7-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21 1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八条 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单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这个我们在第一课的时候简单有说了一下,“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第八条主要是针对平仄音乐而言,古今两音指在一幅楹联中通用、但不得混用。上联用今音下联就必须跟着用今音,上联若用古音则下联同样必须跟着用古音。

例:
出句:禅如不觉难圆果【拂尘】
对句:心若无尘自见佛【拂尘】

      禅如不觉难圆果
古音:通通通仄通平仄
今音:通平仄通通平仄


      心若无尘自见佛  
古音:平仄平平仄仄仄
今音:平仄平平仄仄平


像这个例子,不管是今音还是古音,都是出律的。


【第九条 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

关于这一条,我们先分别说一下,领字、衬字、三音节及以上数量词的定义,然后在做一下总结。

一、领字:是指在句的开头,常见的有一个、两个、三个在节奏上有停顿作用,又不点断句子的字,称为领字。常见的一字领有“看、算、料、问、待、将、若、、、、、、等”二字领有“恰似、莫道、试问、何处、且将、几度、纵是、、、、、、等”三字领有“这次第、无外乎、不过是、更那堪、便纵有、空负了、、、、、、等”注明一点:三字领的节奏点在末字。
  
二、衬字:衬字的作用是补充正字语意的缺漏,从而使内容更加充实以及得到完善。常用于句首或句中,句尾比较少见。在“曲”中衬字使用较多,“诗词联”偏少,这也是它们的区别。如:【这地“儿”要改改】、【捧“着”一盘水果】【修“成”正果】“”号里都是衬字,这个做下简单了解即可。

三、“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这个的词性用法在之前我们说过了,这里就不重复了。“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三个音节除了我们上面所说的领字之外,还有我们上节课说到的,专有名词。比如:【意大利、黄鹤楼、滕王阁、温家宝、唐太宗、寒山寺、、、、、、等】都是三音节,其节奏点均在末字。三音节以上数量词,如:【千百次、三两回、千万卷、三五七年、、、、、、等】其节奏点一样在末字。

总结一下,虚词、领、衬字、三音节以及以上数量词,在单边联中可以不与其他词语计算节奏,也就是节奏点跟着转变。在上下联中,节奏点可以重复平仄。比如上联的节奏点是平,按照正常情况,下联就是仄,但只要在虚词范围内,同位、有规则重字是没问题的。


【第十条 避忌问题。(1)忌合章。(2)忌不规则重字(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一、忌合掌:合掌就是指上下联的字词同义 ,事物一致,称为合掌。
例:
出句:看神州万里【拂尘】
对句:观赤县一方【拂尘】
“看”“观”同样是视觉动作,合掌。“神州”“赤县”都指华夏中国,合掌。

二、忌不规则重字:指一副对联中出现两个或多个相同的不规则字。

例:
出句:雁去方知秋已逝【拂尘】
对句:秋深才觉梦难圆【拂尘】
“秋”字为不规则重字,这是不允许的。上面我们说到的虚词相对,除了在平仄上不计较以外,上下联同位置共用一字(指虚词)也是可以的,这是规则重字。
例:
出句:仁义当为人之本【拂尘】
对句:慈悲乃是佛之心【拂尘】

“之”字就是规则重字,同时在句中也不计节奏,所以不出律。这里我在说一下,关于这一条“忌不规则重字”,引起了很多人的非议,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重字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说,一部分是单边联重字,另一部分是上下联重字。上下联重字的规则与不规则我上面已经说明了。而单边联不规则的重字也是避忌,这里我举个例子:

出句:柳丝钓月心,一水吟愁杨柳岸【拂尘】
对句:春雨惊花泪,何人醉笑牡丹亭【拂尘】

针对整幅联来讲,出句的“柳”属不规则重字,是避忌范围。北京某中学的征联比赛,上联是“为人在世明荣辱”,而最后得一等奖的句子是“处世于今知是非”这也是一个不规则的重字,也引起了很多争议,所以我们在创作楹联的时候,必须谨慎而作之。上下联规则重字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交错对法,如一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规则重字。

在这里我再说明一个现象,很多学者喜欢拿一些特殊的联出来反驳,而且不失一些是传世佳句。我们不可拿特殊例子来进行对比,每一种问题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上不断的创新、更替、完善。每个时代对每种文体的要求都不一,我们现在是21世纪,创作应当遵守当下学界给出的条文规定,我个人总结一句,“参古不仿古,知古而立新,不仿古形意,尊新不离古”。举个例子,岳阳楼的名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个联是一个典型的病联,既合掌又不规则重字,同时平仄也失对。这联可能是一种误会而悬挂的,一度饱受联家指疵,我们知道就行,不可仿之。
  
三、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仄收句无疑就是出句即上联,三仄尾很多人认为是避忌,其实错了,三仄尾是允许的,只是为了声调节奏美,尽量避免,但三仄尾不是避忌!平收句即出句或下联,三平尾指句子最后面的三个字都是平声称三平尾。不管多少分句多少字,只看后三个字,犯三平尾即不允许,联之大忌。


第三章 词性从宽范围


第十一条 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
(1)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
(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
(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连绵、反义与连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与介词与助词、连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
(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符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一、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在前面我们说了,形容词是形容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的词。动词这里再说一下,动词分为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就是带宾语的动词,如:“拿、穿、看、剪、吟、唱、、、、、、等”不及物动词就是不带宾语的动词,如:“飞、改、流、落、歇、、、、、、等”
例:
出句:坎坷久经心不改【拂尘】
对句:沧桑一度梦犹寒【拂尘】
“改”不及物动词,“寒”形容词。


二、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这一条主要是说偏正与并列名词的宽对,并列名词如:“山水、仁义、书画、花草、、、、、、等” 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如:“清风、春雨、明月、流水、、、、、、等”一般工对的要求是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在无法做到工对的时候,可以从宽而对。
例:
出句:千里云山无雁影【拂尘】
对句:一江秋水有霜花【拂尘】
“云山”并列名词,“秋水”偏正名词,宽对形式。


三、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状语是形容动词的词,状语的构成有点复杂,以副词为主,同时也参入了其他词类,比如(动词、介词、形容词、名词等)这里我们举个名句,盛唐诗人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拟声词,“滚滚”,形容词,宽对形式。

四、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连绵、反义与连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与介词与助词、连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这里我们先说下各种字的意思:

1、什么是近义连用字?如:“空阔,亭台,廉洁,清正,诗词、名利、楼阁、、、、、、等”。一个词的组成两个字的意义相近或相同。

2、什么是反义连用字?如:“是非、俯仰、黑白、阴晴、沉浮、圆缺、、、、、、等”。一个词的组成两个字的意义相反。

【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这两种词在词义上讲有近义与反义,在词性上讲有动词有名词有形容词,根据联律通则这条规定,是可以互对。比如:是非对名利、今古对春秋等,都是同义对反义。

3、方位、数目、颜色、连绵、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等这些我们之前讲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五、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符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自然数例:如“一、二、三、四、五……等”
天干地支系列:如“甲、乙、丙、丁、子、丑……等”
五行八卦系列:如“金、木、水、火、土、……等”
十二属相系列:如:“鼠、牛、虎、兔、龙……等”

还有其他的序列,比如时序、颜色序列、音乐序列、数学序列、朝代序列等,这些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下资料,这里就不多举了,这些序列相对时均可类对,不必过于拘泥、顾忌词性。下面举几个古联大家认识认识:
  
上联:童子数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下联:先生讲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然数列 对 天干地支系列。


上联:赤橙黄绿青篮紫,七彩以色列。
下联:多来米发索啦西,一曲安卡拉。
颜色序列 对 音乐序列。


上联:新开一茅店,坐南朝北卖东西;
下联:望来好骨牌,天九地八么二四。
方位序列 对 自然数列。



【第十二条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1、巧对:巧对没有一定要表现主题,乃是指根据汉字字形、字音、字义等特点,单纯突出文字对偶技巧的词汇、短语或句子,巧对大部分是局限文字游戏方面,是对联的初级形式。
例:
出句: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为妙
对句: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是柴
这是一古联巧对或称戏对。
  
2、趣对:趣对比巧对稍高一层次,有一定的表达意义,不含思想情感,同样是根据汉字词汇上的意义特点,突出文字对偶的趣味性,巧对是技巧性,趣对是趣味性。
例:
出句:天寒地冻,今晚定能成霜
对句:月冷星稀,此夕断然无雨
这是一秀才与一姑娘的对句,成霜谐成双,无雨谐无语,对仗工整。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1

15

帖子

0

精华

586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0282
经验
7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7-21
2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15:14 | 只看该作者
3、借对:借音与谐音我们之前说过了,借对总的来说是一种特殊的对偶形式,指一个词有两层或两层以上意思,达一语双关之效。借对有时因技巧限制,所以词性一般可以从宽而为之。

借义对:借义是利用字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句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包含了多层意思,一为平常的意思,二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的意思。前者是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 “七十”,用的是它在数量方面的含义,而句中用的却是它在副词方面的含义。这就是“借义对”。

借音对: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声调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 以红对子(谐音紫),这就是“借音对”。

4、摘句对:摘句对一般是指没有真正文体意义的对偶修辞法,是指直接摘取先人诗联中原有句子而用于特定的对联场合。
例:
出句:诗成杨柳杯中月【拂尘】
对句: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
这就是摘句对法。

5、集句对:集句对是指从古今文人的的诗词赋文作品中选取两个句法特点一致的句子组成联句的一种修辞格。
例:
出句:小楼一夜听春雨
对句:孤桐三尺泻秋泉
这是陆游的集句联。

这是关于联律通则的解读,欢迎各位提出不足,一同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7 小时
主题
5

57

帖子

0

精华

1499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2052
经验
323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15
3
发表于 2012-10-16 11:4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13 小时
主题
24

515

帖子

14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3884
经验
390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30
4
发表于 2013-9-8 18: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辛勤劳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1 小时
主题
132

873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51441
经验
33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4-9
5
发表于 2014-4-26 08:24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得到真经了,感谢拂尘师傅。珍藏
无情岁月斑斑迹
有味诗词字字精。
汩汩涌清流雅趣,
峨峨峰岭孕精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2 03:23 , Processed in 0.08511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